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摩擦力》課堂實錄與評析
《摩擦力》課堂實錄與評析 師:同學們平時很喜歡作游戲,請幾個同學來作打滑溜的游戲,哪些同學來試試。 (多人在地面打滑溜) 師:打得非常好。我們看見有的同學滑的距離特別長,有的同學滑不起來,這是為什么? 生:因為有的同學鞋底很光,而有的同學的鞋底不光。 生:鞋底粗糙,滑的時候對地面產生一種摩擦,產生了一種阻力,阻礙滑行,就滑不起來。鞋底光滑,摩 擦力非常小,產生的阻力小,就滑得快(遠)。 (指導者評:通過游戲,使學生運用經驗信息去分析摩擦現(xiàn)象,激發(fā)了學生研究摩擦力的興趣。) 師:說得很好!說出了滑得遠和近的原因。因為滑行時會受到一種阻力,這種阻力人們叫作摩擦力。什么 是摩擦力呢? (出示投影片) 生讀: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 擦力。 師:誰能發(fā)現(xiàn)這種摩擦力產生在什么地方? 生:在接觸面上產生。 師:想想看,剛才幾位同學打滑溜的時候,什么地方是接觸面? 生:鞋底和地面構成了接觸面。 師:同學們都知道,生活當中很多地方都會產生摩擦力,你能舉幾個例子嗎? 生:騎自行車,滑旱冰的時候。 生:溜冰的時候。 生:走路的時候。 師:冰面非常光滑,打滑溜可以滑很長的距離,很輕松,有沒有摩擦力呢? 現(xiàn)在我們就來研究摩擦力大小的問題,還要解決這樣兩個難題。(出示投影片) 1.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2.如何增大或減小摩擦力。 師:摩擦力有大有小,跟什么有關系呢?我們來做兩個小游戲。請認真觀察,看能不能找出答案。 拉人游戲一:一名同學分別拉蹲下的兩個體重不一樣的同學。 師:感覺有什么不同? 生:拉×××(體重的)費力,拉×××(體輕的)不太費力。 拉人游戲二:一名同學分別拉一個蹲在地面上,一個蹲在地毯上的同學(兩人體重差不多)。 生:在地面上拉比較輕松,在地毯上拉卻非常費勁。 (指導者評:這兩個游戲為學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力進一步作出鋪墊,提高了學生 自行設計對比實驗的成功率。) 師:從剛才的游戲中,我們可以看出摩擦力與什么有關系? 生:與物體大小、輕重有關系;與接觸面的粗糙、光滑情況有關系。 生: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就很小。 生:物體輕摩擦力小,物體重摩擦力就大。 師:剛才我們通過游戲得出了結論,我們再通過實驗來驗證。桌上有許多實驗器材,請同學們用木板、木 塊、測力計來驗證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關系。各組自己設計實驗。 (指導者評:提供實驗器材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體現(xiàn)了培養(yǎng)學生自行探究和獲取知識的教學思想。) (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師:請各組匯報一下,你們是怎么作實驗的,得出了什么數據和結論。 生:木塊在粗糙的木板上拉用0.6牛的力, 在光滑的木板上拉用0.4牛的力。接觸面光滑時產生的摩擦力小 ;接觸面粗糙時產生的摩擦力大。 生:在光滑的面拉木塊用了0.3牛,在粗糙的一面拉用0.5牛。在接觸面粗糙的時候摩擦力就大,用的力就 大;接觸面光滑的時候,用的力就小,說明摩擦力也就小。 師:剛才兩個組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證明了摩擦力與接觸面的關系。我們再利用剛才的實驗器 材,加上鉤碼來驗證一下物體的輕重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 (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師:請各組匯報實驗結果和結論。 生:我們先用4個鉤碼放在木塊上拉,用了1.2牛,用一個鉤碼放在木塊上拉用了0.7牛。物體輕摩擦力就小 ,物體重摩擦力就大。 生:我們用了3個鉤碼,用了0.9牛的力,放兩個鉤碼用了0.7 牛的力,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物體重摩擦力 就大,物體輕摩擦力就小。 師:其他組的結論和他們一樣嗎? 生:一樣。 師:我們通過實驗,解決了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的問題,誰來總結一下。 生: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接觸面有關,與物體的重量有關。接觸面光滑時摩擦力小,接觸面粗糙摩擦力 大;物體輕摩擦力小,物體重摩擦力就大。 (指導者評:歸納總結是學生形成能力的重要階段,也為下一步深入研究又搭了一個臺階。) 師:冬天有的路面結冰,我們走在路面上容易摔跤,這是為什么? 生:是因為冰上很光滑,摩擦力比較小,所以容易摔跤。 師:你們有沒有辦法在冰上不摔跤? 生:可以在冰面上撒砂子,使接觸面變粗糙,就不容易摔跤。 師:他的辦法真好,還有什么辦法? 生:可以穿鞋底粗糙的鞋、有釘子的鞋,在冰面上走就不容易摔跤。 師:同學們想出了好幾種辦法,這些辦法使摩擦力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生:使摩擦力變大。 師:使摩擦力變大,改變了什么條件? 生:從光滑改變到粗糙。 師:剛才討論的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第二個問題,如何增加和減小摩擦力。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己設計 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實驗,注意在實驗的過程中,一定要記錄數據,先討論再開始實驗。 (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師:請各組匯報實驗數據和結論。 生:我們先在木板粗糙的一面墊上砂紙,木塊上放4個鉤碼, 在砂紙上拉用了3.5牛的力。把砂紙拿掉,在 玻璃上拉用了0.4牛的力。在接觸面光滑的地方摩擦力就小,接觸面粗糙的摩擦力就大。另外,物體輕的時候摩 擦力小,物體重摩擦力就大。 師:還有不同的實驗方法嗎? 生:我們用毛巾包上木板,用木塊在毛巾上拉,用了1.2牛的力,在光滑的玻璃上拉用了0.2牛的力。 師:無論增大摩擦力或減小摩擦力,都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生:改變物體的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生:要增大摩擦力,就要把接觸面弄粗糙,摩擦力就會增大,減輕物體的重量,摩擦力就變小。 師:生活當中很多地方都要增大摩擦力或減小摩擦力,為什么要這樣做?有什么好處?我們來研究一下自 行車。(教師把兒童自行車立在講臺上。) 師:自行車哪些地方用了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辦法,為什么?先觀察,同學們再討論一下。 生:輪子粗糙可以增大摩擦力,可以防止摔倒。 生:車軸內有滾珠很光滑,輪子轉動可以減少摩擦力。 生:腳蹬表面粗糙,用力時不易打滑。 生:車閘的閘皮表面粗糙,在剎車時與車圈產生摩擦,使自行車容易停下來。 生:車把套上有花紋的塑料套,剎車時不會打滑。 師:同學們觀察很認真,自行車有這么多有關摩擦力的知識。同學們看課本47頁的幾幅圖,互相討論,哪 些情況下是增大摩擦,哪些是減小摩擦。 (學生看圖討論。) 師:同學們知識很豐富,能說明生活中應用摩擦力的知識。我出一個難題,請同學們幫忙解決。這里有一 根拉鏈已經不好用,請同學們想一個辦法使它好用。 生:在拉鏈上涂上蠟,使接觸面光滑,拉時就比較省力。 師:為什么省力? 生:摩擦力減小了。 生:抹潤滑油,可以使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就小了。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摩擦力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應用,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編者評:《摩擦力》這節(jié)課,執(zhí)教者的思路比較清楚,是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來安排教學的。 從整體上看,執(zhí)教者的思路是: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操作,并引導學生收集分析操作中的事實 得出假設,然后再為學生提供材料設計實驗來驗證由經驗得出的假設,最后形成結論。在教學過程中,執(zhí)教者 始終注意引導學生從操作實踐出發(fā),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事實出發(fā),沒有把結論強塞給學生,這是十分可貴的。 驗證實驗由學生自己設計,這也是很有意義的嘗試。這說明執(zhí)教者在備課時并不是簡單地以得出結論—— 知識為唯一目標,而是有意地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得到磨練。請別小看這一點,沒有相信學生,敢于讓 學生“胡想”、“胡說”、“胡做”的魄力,這一步是很難放開的,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教師在作這種嘗試了,這 是進一步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觀念的新表現(xiàn)。 值得研究的是怎樣給學生展示材料。提供給學生的材料必須有一定的結構,這是教師事先設計好了的。學 生操作材料、收集事實、整理事實,目的就是探究隱含在材料結構中的意義。這既是教學過程,也是科學過程 。但是這種意義由教師給學生暗示或挑明了好,還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好?很值得研究。本課似乎是選擇前者 。比如說兩個“拉人游戲”,第一次要求學生拉體重不同的人,第二次要學生在地板上和地毯上分別拉人,實 際上就將結論暗示給學生了。 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學生容易得到結論,課可以上得很順當,但毛病恰恰也是學生得到結論太容易了,課上 得太順當了,學生得到訓練、磨練的機會卻少了。也許有人會說:教師不是要起“主導”作用嗎?不是要引導 學生“自行探究”嗎?問題的實質可能正在這里:既要放手而又不能失控,既要引導而又不能包辦。這里面有 教學指導思想、教學觀念問題,也有教學方法問題。請讀者為我們提供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結論。
|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容 |
|
1
|
物理習題教學中的思維變通性訓練(安慶懷寧)
|
物理習題教學中的思維變通性訓練(安慶懷寧)物理習題教學中的思維變通性訓練(安慶懷寧)3月20日 盡管擺在我們面前的物理習題浩如煙海,模型花樣翻新,可謂五花八門,但其設計方法,大都采用變式,即依據提出的曲型(或理想化)模型交替變更提供材料的形式,設計新的模型,以顯示其物理本質。其目的在于幫....
|
詳細
|
2
|
采用誘思教學法進行教學(安慶懷寧)
|
采用誘思教學法進行教學(安慶懷寧)采用誘思教學法進行教學(安慶懷寧)3月20日 施教時要善于“誘導思維”,首先要“誘疑”,使學生“生疑”然后要“導向”,使學生的思維沿著正確地方向健康地發(fā)展;最終達到“釋疑”,這就是誘思教學法的三步曲。
誘思教學法的基本內容是:學為主體、教....
|
詳細
|
3
|
關于初中物理總復習的幾點建議
|
關于初中物理總復習的幾點建議關于初中物理總復習的幾點建議劉吉發(fā) 4月11日 對初中物理總復習有四點建議。 一、復習的目的是綜合提高,而課堂則是復習的主陣地。課堂上的復習內容是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和中考說明,并結合同學們的實際情況精心組織的,具有明確的針對性。課前應以課....
|
詳細
|
4
|
高三物理總復習策略
|
高三物理總復習策略高三物理總復習策略福建南安華僑中學 林少平 7月23日 為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對人才素質的全面要求,著力引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進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根據教育部的部署,我省在2001年將參加“3+X”的高考改革。面對“3+X”考試,這....
|
詳細
|
5
|
簡析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必備的素質
|
簡析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必備的素質簡析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必備的素質深圳市寶安區(qū)福永中學 龔焱 7月23日 所謂的“素質教育”,是指通過切實有效的途徑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素質,即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勞動技能四個方面的素質。換一句話說,素質教育是以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教育,是....
|
詳細
|
6
|
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
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陸天池 作者系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 7月23日 如何將現(xiàn)代技術成功地應用于教學,是世界各國競相研究和急需攻克的課題。三年多來,蘇州市廣大教育 工作者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將多媒體應用于課堂教學,顯著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這一教育科....
|
詳細
|
7
|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
|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顧建民,王沛民 浙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7月23日 課題開放式教學模式所具有的內部適應性和外部適應性特點做了詳細的闡述。 在歐洲大陸日德蘭半島的北部,有所鮮為人知然而生機蓬勃的新型大學:建于1974年的奧爾堡大學!白 ....
|
詳細
|
8
|
淺談創(chuàng)新教學的課堂教學策略
|
淺談創(chuàng)新教學的課堂教學策略淺談創(chuàng)新教學的課堂教學策略湖南省湘鄉(xiāng)市教育局教研室 曠湘平 7月23日 創(chuàng)造天地 知識經濟時代呼喚創(chuàng)新型人才;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創(chuàng)新型人才要靠創(chuàng)新教育來培養(yǎng)。所謂創(chuàng)新教育就是通過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創(chuàng)新教學與訓練,使學生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
|
詳細
|
9
|
高中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困難分析及其教學對策
|
高中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困難分析及其教學對策高中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困難分析及其教學對策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 朱曉春 9月13日 在許多物理教師看來,"3+X"綜合科目中的實際問題,越來越簡單,但實際上對學生卻存在著新的困難,問題在于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使學生已經習慣于簡化了的物理對象及物理模型....
|
詳細
|
10
|
淺談物理教學中的問題設計
|
淺談物理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淺談物理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 朱曉春 9月13日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意義建構需要有精心的問題設計,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問題設計來體現(xiàn)。常常聽學生說,上課聽得懂,下課不會做;也常常聽老師說,我已強調多少....
|
詳細
|
375條記錄 1/38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教學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