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三化學實驗中滲透探究性教學的探索
化學教學中,開放演示實驗,是滲透探究性教學的良策。從學生的問卷中得到: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看老師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動作,只注意現(xiàn)象,看同學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對馬上指出,很注意實驗現(xiàn)象,擔心能否成功。大多數(shù)學生愿意在全班同學面前演示,以顯示自己的實力,一旦操作錯誤,改正后記得特牢。學生們很喜歡用實驗進行物質(zhì)的鑒別,因為各種方法任自己挑選,希望自己的方法與眾不同,鑒別出來后有一股成功的喜悅感。因此,教學中大膽地把演示實驗向?qū)W生開放,除了能引起他們有意注意、增強觀察力外,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這基礎上,把一些驗證性實驗改成探究性實驗。探究性實驗是學生在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通過科學抽象來獲得結(jié)論的一種實驗,它以生動的魅力和豐富的內(nèi)涵在化學教學中發(fā)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把書本的實驗作為原理自學。然后,出示一些實驗儀器:集氣瓶、雙孔橡皮塞(上有導管、燃燒匙)燒杯、彈簧夾、酒精燈(火柴)等,一些藥品:磷、硫、木炭、水等,設計測定氧氣含量的方案。學生討論積極,但不敢一試。這時老師的鼓勵和點撥雙管齊下,有學生上場了。不同次的實驗,倒流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也會有所不同,有的正好1/5,有的超過,有的不滿。不管哪種情況,都能讓學生繼續(xù)探究下去,找測不準的原因。然后更深層地探究用木炭或硫代替磷行嗎?為什么?這時舉手要求實驗的學生爭先恐后。學生在老師引導下的實驗設計,激發(fā)了探索興趣,部分學生還詢問哪有買實驗儀器的?好在家里實驗;課余時間可以隨便進實驗室做實驗嗎?從學生這種主動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上,可嘗到探究教學的甜頭。在教學“二氧化碳”一節(jié)時,讓學生自備一瓶汽水(雪碧、可樂均可),其他的實驗儀器有:酒精燈、火柴、小木條、二支小試管、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集氣瓶(毛玻璃片)、放有二支高低不一蠟燭的小燒杯;藥品有:澄清石灰水、石蕊試液。隔天布置時,學生就很驚奇,“上化學課要帶汽水?”上課一開始,出示的課標題“探究汽水中氣體的性質(zhì)”就讓學生情緒高漲。有的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手了。這時老師應及時地強調(diào)探究計劃,“你準備探究哪些性質(zhì)?”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探究。通過自由發(fā)言,補充,歸納出副標題:該氣體的物理性質(zhì):(1)顏色、狀態(tài)、氣味;(2)密度(3)溶解性;瘜W性質(zhì):(1)可燃性或助燃性;(2)能否與石灰水反應?(3)能否使石蕊試液變色?開始實驗,學生打開瓶蓋,靜止著觀察。匯報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氣體產(chǎn)生,氣泡冒出,發(fā)出絲絲響聲,泡沫溢出瓶口等。“這些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引導學生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思考。然后,讓學生喝掉一些,用已有的儀器設計收集一瓶氣體(可適當搖動瓶子)。有的學生用向上排氣法,有的用向下排氣法,有的拿著集氣瓶不知所措(個別提醒一下),1分鐘后,把收集的氣體倒入燃有高低不一蠟燭的燒杯中(操作按書本P128)。通過實驗現(xiàn)象,學生討論加爭論后得出結(jié)論:該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最后,用適宜的方法收集兩試管氣體,并試驗氣體的其它性質(zhì),推斷出氣體的名稱。結(jié)論一出來,有的學生就嚷道:“二氧化碳也可以吃呀?”這時,老師簡單介紹汽水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在學到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也是通過幾種藥品:氧化銅、木炭、碳酸鈉粉末、碳酸鈣、稀鹽酸等之間的比較和裝置(制氧氣、氫氣)的選擇來設計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藥品和裝置。用探究性教學改變了原教材的編排順序,使教學更緊湊,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討論甚至爭論。偉大的化學家門捷列夫曾經(jīng)說過:“學生時代的爭論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苯逃龑W原理也告訴我們:“必要的集體學習和良好的討論氣氛對學習者的信心和學習效果會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弊儭膀炞C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不僅體現(xiàn)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關系,而且通過學生親自動手,設計實驗,把生活、社會實際問題與已有知識、技能結(jié)合起來,使他們認識到學以致用。更重要的是使被動接受老師的知識傳輸為主動積極地構(gòu)建知識,在討論和爭論中提高學習素質(zhì)。 學生實驗課上,在完成了規(guī)定的實驗后,也讓學生進行一些探究性實驗。如:“實驗五”時,讓學生設計一個用二種固體加熱制取一種密度比空氣輕的,易溶于水的氣體的裝置!皩嶒灹睍r,讓學生思考怎樣用干燥的氫氣還原氧化銅,從而更嚴密、科學地證實此反應中有水生成!皩嶒炂摺睍r,讓學生鑒別兩塊外表相似的石頭:一塊是大理石,一塊是花崗石(主要成分SiO2)!皩嶒灠、九”時,讓學生鑒別一些溶液:HCl和H2SO4;NaOH和Ca(OH)2;NaCl、CaCl2和HCl等。從限制條件題設計鑒別方案:只用酚酞試液鑒別三瓶無色溶液:H2O、NaOH、HCl;不用任何試劑鑒別四種無色溶液:Na2SO4、BaCl2、Na2CO3、HCl。通過不同形式的實驗,增加學生動手機會,讓學生感悟到化學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學素質(zhì)。在“金屬與酸反應”的實驗中,要用燃著的木條檢驗試管中的氣體,許多學生的實驗沒有產(chǎn)生爆鳴現(xiàn)象。經(jīng)過老師的啟發(fā)和他們自己認真地分析,應用“爆炸極限”概念,討論出了改進方法:向試管內(nèi)擠進一些空氣,讓其在爆炸極限內(nèi)爆炸,終于聽到了尖銳的爆鳴聲。教室內(nèi)頓時雀躍歡呼,實驗成功了。 滲透探究性教學,對老師自己也是一個促進,迫使自己不斷地學習、充電,經(jīng)常地閱讀有關報刊、雜志,上網(wǎng)查閱資料。了解化學新知,發(fā)展新動向,同時也要了解一些相關學科知識。近年的試題在朝著開放性、發(fā)展性、綜合性方向發(fā)展,開放性試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樂趣,更深層次的把握知識和運用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樹立環(huán)保意識和人類發(fā)展意識的S.T.S題,對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更具有深刻的意義。綜合性試題中學科的交叉、滲透能真正反映出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性教學,正是適應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適應社會發(fā)展。 隨著探究性教學的深入,研究型學習也已在初中開展,我們又將面臨新的挑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