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guān)鍵字:
中學歷史教科書應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
中學歷史教科書應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號召大家“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為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斗爭 !”〔1〕四十多年來, 我國的語言規(guī)范化工作已取得很大成就,也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近年來,大街 上、電視里、書本中,不規(guī)范的語言、不規(guī)范的文字隨處可見,甚至在全國通用的中學教科書也差錯難免。作 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在此僅就現(xiàn)行高中歷史教科書里語言表達存在的問題提出看法,以期引起重視。 現(xiàn)行高中歷史教科書里語言表達不規(guī)范現(xiàn)象,概括起來主要有幾種情形: 1、殘缺 殘缺是指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不可少的成分。 這類語法錯誤在現(xiàn)行高中歷史教科書中最為普遍 。有殘缺主語的,其中有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由于濫用省略造成的。例如: (1)他們使用打制成的粗糙石器,稱為舊石器。 (《中國古代史》第2頁,《中國古代史》以下簡稱《中 古》) (2)半坡氏族的人們已經(jīng)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叫做新石器。 (《中古》第4頁) (3)他還用酷刑鎮(zhèn)壓人民,作“炮烙之刑”,把銅柱放在火上,強迫犯人在上面行走,倒在火里活活燒死 。(《中古》第13頁) (4)晉文公當上了晉國國君后,發(fā)展生產(chǎn),整頓政治, 訓練軍隊,成為北方一大強國。(《中古》第19 頁) (5)唐在西突厥地區(qū)先后建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是唐朝在西域的最高統(tǒng)治機構(gòu)。(《中古》第 110頁) (6)他用寓言揭露當時政治的腐朽和社會的黑暗, 成為富有戰(zhàn)斗特色的諷刺文學。(《中古》第131頁) (7)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9000多首, 是我國古代作品最多的詩人。(《中古》第177頁) (8)林彪的陰謀敗露,于1971年9月13日慌忙同妻兒葉群、林立果外逃,……(《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下冊 第122頁, 《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以下簡稱《中近現(xiàn)》)例(1)、(2)、(5)是誤用“承前省”而造成后一個 分句缺主語。例(1)、(2)中的“稱為”、“叫做”之前應加上“這種石器”。例(5)“是”字之前應加上 “它們”。例(3)前四個分句的主語是“他”,最后一個分句的主語應是“犯人”,而不是“他”,這個“犯 人”不能省略,否則缺漏主語。例(4 )最后一個分句省去的主語是“晉國”,它雖在前面分句里出現(xiàn)過,可 是不是主語,而是定語,所以這里的“晉國”也不能省略。同樣道理,例(7)、(8)的后一個分句都應分別 加上主語“他”“林彪”。例(6 )后一個分句省去了主語“寓言”,它在前一個分句也出現(xiàn)過,但不是主語 ,而是狀語,因而不能省略,也可以把前一分句中的“用”改為“的”。 另一種情況是濫用介詞,造成句子殘缺主語。例如: (1)南北朝時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江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 為隋的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了條件。(《中古》第99頁 ) (2)9世紀前期,吐蕃同唐朝會盟,在盟約里說:唐蕃之間要“患難相恤,暴掠不作”。(《中古》第11 4頁) (3)隋文帝和武則天時期,在全國廣建廟宇,大造佛像。 (《中古》第128頁)例(1)本來應該讓“北 方民族的大融合, 和江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做全句的主語,但前面加上“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江南經(jīng) 濟的發(fā)展”便成了介詞結(jié)構(gòu)的一部分,失去了做主語的資格,整個句子就變得沒有主語了。同樣,例(2)中的 “在”,例(3)中的“時期”都應刪去。 也有殘缺賓語中心的。例如:“為此,中國共產(chǎn)黨加快同孫中山領(lǐng)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中近現(xiàn)》上冊第131 頁)這個句子的“加快”的后面缺乏一個賓語中心,宜在“合作”之后加上“的步 伐”。 還有缺漏必不可少虛詞的。例如: (1)唐朝和朝鮮貿(mào)易往來繁盛,朝鮮輸入唐有牛、馬、麻、 人參等。(《中古》第117頁) (2)隋唐統(tǒng)治者都重視宗教對麻痹人民思想的作用, 所以這一時期,無論佛教、道教和其他外來宗教, 都受到重視,興盛發(fā)展。(《中古》第128頁)例(1)的毛病是該用“的”的地方漏用了。 “唐”與“有”之 間應加上“的”,構(gòu)成具有名詞語法特性的“的”字結(jié)構(gòu),這種“的”字結(jié)構(gòu)指代事物。例(2)“無論”后邊 不能用并列詞語, 它后面的詞語必須有選擇性,改“和”為“還是”。 另有殘缺介詞賓語的。例如:“從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我國進入到奴隸社會。”(《中古》第8 頁)介 詞結(jié)構(gòu)一般不能單說(某些對話中例外),這個句子的“夏朝”后邊應加上“起”或“開始”。 2、贅余 贅余是指句子里多出來某些絕不能有的成分。 一種情況是濫用虛詞造成的。例如:“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也是在大量的實地考察基礎(chǔ)上而著成! (《中古》第217 頁)這句用“而”字,是套用文言格式,可是在現(xiàn)代漢語里,這種場合不需要什么連詞,“ 而”字應刪去。 另一種情況是濫用“使”字造成的。例如: (1)西周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通過分封制和井田制, 使周王朝成為地域空前廣大的奴隸制國家 。(《中古》第8頁) (2)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由于劉裕比較注意發(fā)展生產(chǎn), 減輕農(nóng)民負擔,使宋初30多年里,南方出 現(xiàn)了東晉以來少有的安定局面。(《中古》第86頁)例(1)后一個分句沒有主語,“使”字應刪去, 讓“周 王朝”成為主語。例(2)用“使”跟“由于”相配,不妥,應刪去“使”。 還有一種情況是重復造成的。例如: (1)山頂洞人距今約18000年前,……(《中古》第3頁) (2)河姆渡氏族遺址發(fā)現(xiàn)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約6000 多年前,……(《中古》第4頁)例(1)“ 距今約18000年前”是“距今約18000年”和“約18000年前”疊回一起而造的重復,因“距今約18000年”和“ 約18000年前”意思一致,使用其中一種即可,不能重疊使用,否則造成意思重復。這可從教科書中找到內(nèi)證。 例如元謀人、藍田人的時間表述有兩種方法,教科書第1頁表述為: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藍田人,“ 距今約80萬年”。而教科書第224頁的大事年表中則表述為:元謀人,“約170萬年前”;藍田人,“約80萬年 前”?梢姟熬嘟瘛迸c“前”不能同時使用。所以,例(1)“距今”與“前”,應去掉一個。同樣,例(2) 也應如此。 3、用詞不當 用詞不當一般包括詞性誤用和詞義誤用。 這類錯誤在現(xiàn)行高中歷史教科書中雖不多見,卻 也存在。例如: (1)誰戰(zhàn)勝了,誰就召開諸侯國會議, 強迫大家公認他的“霸主”地位。(《中古》第18頁) (2)那個方向發(fā)生地震,柱子就會倒向那個方向的杠桿, 那個方向的龍就吐出銅球,落在蛤蟆的嘴里。 (《中古》第68頁)例(1)“強迫”與“公認”連用不很恰當!皬娖取笔莻貶義詞, 是指用外在力量強制 別人就范;而“公認”是個褒義詞,是指大家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許、承認。這個句子中可以用“強迫”,因霸主是 通過戰(zhàn)爭取得的,所謂“王道以德,霸道以力”。但不能用“公認”,因為“公認”不僅在詞的感情色彩上與 “強迫”相矛盾,而且在詞義上也不符合歷史實際。若將“公認”改成“承認”,就恰當了,因為“承認”是 個中性詞,是指一般性的認可。例(2)中三個指示代詞“那”皆系實指, 而文中并未指明地震發(fā)生的具體方 向,應將“那”改為疑問代詞“哪”,表示虛指。 4、成分搭配不當 成分搭配不當有多種情況, 教科書上出現(xiàn)的是其中的一種,即主賓搭配不當。例如: “反對儒家傳統(tǒng)道德是新文化運動的矛頭所向!保ā吨薪F(xiàn)》上冊第117頁)根據(jù)教科書內(nèi)容, 本意是要說 新文化運動的矛頭是指向儒家傳統(tǒng)道德。現(xiàn)在,由于在“儒家”之前加上“反對”,意思就變成新文化運動的 矛頭是指向反對儒家傳統(tǒng)道德的人或事,所以應刪去“反對”。 5、不合邏輯 這類錯誤在歷史教科書中有兩種表現(xiàn)。 一種是種屬概念并列使用。例如: (1)中國的絲綢、冶鑄、水利技術(shù)都遠播到中亞、 羅馬和歐洲地區(qū)。(《中古》第73頁) (2)他們已經(jīng)有了農(nóng)耕和定居生活,能夠冶鐵和鑄造鐵工具、 鐵農(nóng)具。(《中古》第154頁)例(1)“ 羅馬”是屬概念,“歐洲地區(qū)”是種概念, 種屬概念不能并列使用,可在“歐洲”之前加上“其它”。同樣, 例(2 )應刪去“鐵農(nóng)具”。 一種是分項對應不當。例如:“都城的人渾然不覺,學者們也懷疑地動儀是否正確!保ā吨泄拧返68頁 )學者們“懷疑”的是“是(正確)”,而不是“否(不正確)”,那么,這個“否(不正確)”在前面就沒 有對應的詞語,這是典型的分項對應不當?蓪ⅰ笆欠裾_”改為“的正確性”。 以上就是筆者對現(xiàn)行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的不規(guī)范的語言現(xiàn)象的粗略歸納和分析。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歸 納并未窮盡這套教科書中所有的語病,但也足以說明問題。歷史教科書不僅是教師傳授歷史知識、學生學習歷 史知識的基本用書,而且也應該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范本。況且這套歷史教科書是由具有豐富的編寫歷史教科書 經(jīng)驗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編寫的,并經(jīng)國家教委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得以在全國使用;在基 本的語言表達方面,它理應無懈可擊。須知,在促進語言規(guī)范化的進程中,教科書在使用語言方面,對廣大讀 者特別是中小學生有很重要的示范作用。令人遺憾的是,如此權(quán)威,如此重要的教科書竟充斥著如此多的不規(guī) 范語言!這不僅使它本身的權(quán)威性、科學性、嚴肅性大大下降,而且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消極影響也是難以估量 的。這也說明,我國語言規(guī)范化工作的確任重而道遠。 注釋: 〔1〕1951年6月6日《人民日報》社論《正確地使用祖國語言, 為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斗爭》。1991年6月 6日《人民日報》又發(fā)表社論《認真做好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 〔2 〕本文所指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都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出版的。《中國古代史》,1992年9月第2版 ,1996年4月第4次印刷;《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上冊,1992年11月第1版,1996年3月第4次印刷; 《中國近代現(xiàn) 代史》下冊,1995年6月第2版,1996年4月第2次印刷。
|
 |
文章標題 |
相關(guān)內(nèi)容 |
|
1
|
以人為本:高三歷史習題教法新探
|
以人為本:高三歷史習題教法新探 一 現(xiàn)在,很多專家、學者都強調(diào),在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習慣、學習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多設(shè)疑,讓學生提問。而怎樣設(shè)疑、怎樣提問,卻是大家....
|
詳細
|
2
|
談談幾種新的歷史教學方法
|
談談幾種新的歷史教學方法 人的知識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獲得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交叉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 讓學生耳聞目睹、口誦心維,讀讀寫寫、講講練練,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做,可以拓寬學生獲得....
|
詳細
|
3
|
創(chuàng)設(shè)歷史情景 感悟歷史真諦
|
創(chuàng)設(shè)歷史情景 感悟歷史真諦 在講完禁煙運動后,學生們還沉浸在虎門銷煙勝利的興奮、喜悅和痛快當中,我把話頭一轉(zhuǎn),說到: “當中國人民正在歡慶虎門銷煙的勝利時,英國議會卻一片大亂,英....
|
詳細
|
4
|
歷史教學中的史料運用
|
歷史教學中的史料運用 近年來,將史料引入教學與考試之中的做法,一直是我們在進行歷史教育改革時頗受重視的一環(huán)。然而,對于史料運用的種種問題,并未真正得到充分的探討。雖然坊間的參考書中充斥著所謂的「史料題」,我們在教學中亦時而引用史料....
|
詳細
|
5
|
實現(xiàn)歷史教育文本的人本要求
|
實現(xiàn)歷史教育文本的人本要求 ———歷史教育文本危機的根本治理之策 &....
|
詳細
|
6
|
對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憂思及對策對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憂思及對策
|
對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憂思及對策對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憂思及對策 中國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目標在于完成由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職工育的轉(zhuǎn)變。盡管國家十分重視素質(zhì)教育,盡管一些地方下在進行素質(zhì)....
|
詳細
|
7
|
中學歷史自助式“學案”教學法嘗試
|
中學歷史自助式“學案”教學法嘗試 內(nèi)容簡介: 自助式“學案”教學法,以“學案”為先導,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既要打破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核心的包辦教學模式,又要克服“開放式”教....
|
詳細
|
8
|
實施《歷史》新教材的感想
|
實施《歷史》新教材的感想 本人在從事《歷史》新教材的教學工作中,有一些個人的講解,并積累了一些教學經(jīng)驗,同時也遇到不少問題。先從三個方面闡述。 第一方面:教學思路 本人在實施《歷史》新教材前,認真研讀教材及新課標,深刻領(lǐng)會新課標的精神:通過歷史課的教學,使學....
|
詳細
|
9
|
依托歷史教材,開發(fā)學生智力
|
依托歷史教材,開發(fā)學生智力 就中學歷史教學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應當有個依托或依據(jù),這就是歷史教材。新編教材寓能力培養(yǎng)于述 史之中。教師應從教材中發(fā)掘可培養(yǎng)能力的因素和材料。教育史家康內(nèi)爾在《二十世紀世界教育史》一書中指 出:進入二十世紀以來,“歷史課也....
|
詳細
|
10
|
“交叉結(jié)構(gòu)筆記”教學實踐淺論
|
“交叉結(jié)構(gòu)筆記”教學實踐淺論 隨著考試改革的推進,教學改革的步伐已向著更深的領(lǐng)域拓進著,而教學藝術(shù)的探索如同教改領(lǐng)域里初綻 的花蕾正是這一新開拓的重要方向之一。 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學藝術(shù)....
|
詳細
|
386條記錄 1/39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教學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