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忘忧草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黄片下载,超碰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中国一级A片AAA片,欧美老妇肥熟高清,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久久人人97超碰CaOPOren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清史稿

 

卷十七 本紀(jì)十七

◎宣宗本紀(jì)一 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諱旻寧,仁宗次子。母孝淑;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生上於擷芳殿。幼好學(xué),從編修秦承業(yè)、檢討萬承風(fēng)先后受讀。又與禮部右侍郎汪廷珍、翰林侍讀學(xué)士徐颋朝夕講論。 乾隆五十六年八月,高宗行圍威遜格爾,上引弓獲鹿,高宗大喜,賜黃馬褂、花翎。嘉慶元年,娶孝穆成皇后。四年四月戊戌,仁宗遵建儲家法,親書上名,緘藏鐍匣。十三年正月,孝穆成皇后薨,繼娶孝慎成皇后。 十八年九月,從幸秋狝木蘭,上先還京師,而教匪林清黨犯闕之變作。是月,戊寅,賊入內(nèi)右門,至養(yǎng)心殿南,欲北竄。上御槍斃二賊,馀賊潰散,亂始平。飛章上聞。仁宗欣慰,封上為智親王,號所御槍曰“威烈”。諭內(nèi)閣曰:“忠孝兼?zhèn),豈容稍靳恩施。”上謙沖不自滿假,謝恩奏言:“事在倉猝,又無御賊之人,勢不由己,事后愈思愈恐!逼洳获娌环ト绱恕 二十五年秋七年,仁宗秋狝熱河,上隨扈。戊寅,仁宗不豫,己卯,大漸,御前大臣賽沖阿、索特納木多布齋,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nèi)務(wù)府禧恩、和世泰公啟鐍匣,宣示嘉慶四年御書,立上為皇太子。仁宗崩,即日奉大行皇帝梓宮回京。辛巳,尊母后為皇太后,晉封惇郡王釂愷為惇親王,釂愉為惠郡王。癸未,奉皇太后懿旨:“大行皇帝龍馭上賓,皇次子智親王仁孝聰睿,英武端醇,見隨行在,自當(dāng)上膺付讬,撫馭黎元。但恐倉卒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予所深知。為降諭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鄙戏钴仓迹н「沧,并將御前大臣等啟鐍匣所藏嘉慶四年四月立皇太子朱諭進(jìn)呈。召在籍翰林院侍講秦承業(yè)來京。 八月乙酉,命遵古制行三年之喪,臣民仍照定例持服。免直隸承德府屬及經(jīng)過宛平等五州縣明年額賦。癸巳,允王大臣請,持服百日。乙未,大行皇帝梓宮還京師。御史袁銑疏陳定規(guī)模、正好惡七事。上優(yōu)詔嘉納之。加方受疇太子太保。戊申,大學(xué)士、九卿等奏上大行皇帝廟號尊謚曰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jīng)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实。頒大行皇帝遺詔於朝鮮、琉球、暹羅、越南、緬甸諸國。庚戌,上即皇帝位於太和殿,告祭天地、太廟、社稷,頒詔天下,以明年為道光元年。加恩中外,非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加黃鉞、劉镮之、賽沖阿、孫玉庭、蔣攸銛太子少保。辛亥,停本年秋決。是月,賑河南許州地震災(zāi)。貸盛京彰武臺邊門等處被淹兵丁一年錢糧,并給修屋費。貸巨流河等處一月口糧。 九月己未,尊大行皇帝陵曰昌陵。庚申,切責(zé)軍機大臣,以擬遺詔錯誤,罷托津、戴均元軍機大臣,文孚、盧蔭溥仍留軍機大臣,均下部嚴(yán)議。斌靜奏沖巴噶什愛曼布魯特比蘇蘭奇糾薩木薩克之子張格爾作亂。命慶祥兼程赴喀什噶爾剿之。命大學(xué)士曹振鏞,尚書黃鉞、英和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壬戌,以那彥成為理藩院尚書。命吏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吳璥督理河南儀封河工。調(diào)劉镮之為吏部尚書,茹棻為兵部尚書,盧蔭溥為工部尚書,黃鉞為戶部尚書,汪廷珍為禮部尚書,顧德慶為左都御史。起松筠為左副都御史。戊辰,以秦承業(yè)為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命在上書房行走。庚午,上始御西廠幄次,引見廷臣。詔開鄉(xiāng)會試恩科。命臣工切實言事。丁丑,豫親王裕興以罪奪爵圈禁。壬午,加提督楊遇春太子少保,賞雙眼花翎。是月,賑河南睢州等七州縣水災(zāi),并給睢州等四州縣一月口糧。 冬十月戊子,調(diào)英和為戶部尚書,那彥成為吏部尚書,穆克登額為工部尚書,普恭為禮部尚書,和世泰為理藩院尚書,松筠為左都御史。辛丑,上大行皇帝尊謚廟號。翌日,頒詔天下,覃恩有差。甲辰,賑江蘇被水江寧等八州縣、安徽被水鳳陽等府所屬州縣。戊申,以德英阿為烏魯木齊都統(tǒng)。是月,賑江南海州、安徽泗州等八州縣及屯衛(wèi)水旱災(zāi)。給浙江蕭山等三十三縣貧民口糧。 十一月丙辰,上奉皇太后居壽康宮。戊辰,以魏元煜為江蘇巡撫,左輔為湖南巡撫。庚午,冬至,祀天於圜丘。自是每歲如之。癸酉,以誠安為左都御史,松筠為熱河都統(tǒng)。甲戌,誠安改鑲黃旗漢軍都統(tǒng)。以文孚為左都御史。丁丑,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顧莼奏松筠宜置左右,忤旨,下部嚴(yán)議。 十二月甲申,上皇太后徽號曰恭慈皇太后。翌日,頒詔天下,覃恩有差。諭奉皇太后懿旨,立皇帝繼妃佟佳氏為皇后。丙戌,和世泰改福州將軍。以晉昌為理藩院尚書。調(diào)慶保為閩浙總督。以史致光為云貴總督,韓克均為云南巡撫,顏檢為福建巡撫。庚寅,河南儀封決口合龍。癸巳,加上孝敬憲皇后、孝圣憲皇后、高宗純皇帝、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尊謚。英和罷軍機大臣,照舊供尚書等職。丙申,以汪廷珍、湯金釗、方受疇、蔣攸銛言查陋規(guī)不便予議敘,孫玉庭奏尤為剴切,溫諭褒之。起李鴻賓為安徽巡撫。召張映漢來京,以陳若霖為湖廣總督,帥承瀛為浙江巡撫。 是歲,朝鮮、琉球來貢。 道光元年春正月癸丑,御太和殿受朝,樂設(shè)而不作,不讀賀表。丙辰,賞刑部員外郎初彭齡禮部侍郎銜。裁浙江鹽政,以巡撫兼管。己未,以文孚為禮部尚書,那清安為左都御史。丁卯,越南進(jìn)香,表賀,貢方物,詔止之。丙子,朝鮮國王李钖奉表慰唁;廓爾喀王熱尊達(dá)爾畢噶爾瑪薩野奏仁宗升遐成服,貢金緞,賜敕嘉賚之。 二月壬午朔,日食。班禪額爾德尼進(jìn)貢物,賜敕褒嘉賚之。戊戌,協(xié)辦大學(xué)士吳璥予告。庚子,命孫玉庭為協(xié)辦大學(xué)士,仍留兩江總督。加陜甘總督長齡太子少保。甲辰,免江西豐城等六縣民借籽種口糧逋穀。 三月辛亥朔,欽天監(jiān)奏,本年四月初一日,日月合璧,五星聯(lián)珠。詔:“益勵寅恭,與內(nèi)外臣工共圖上理,不必宣付史館!比勺樱运腿首陬;实坭鲗m至山陵,命莊親王綿課等留京辦事。癸丑,再免經(jīng)過地方本年旗租,并給麥田籽種。辛酉,仁宗睿皇帝發(fā)引,上奉皇太后送至昌陵。壬戌,廓爾喀進(jìn)登極表貢,命與道光二年例貢同進(jìn)。丙寅,上謁泰陵、泰東陵、昌陵、隆恩殿,上孝淑;屎笞鹬u曰孝淑端和仁莊慈懿光天佑圣;屎。丁卯,命成都將軍呢瑪善赴云南幫辦軍務(wù)。癸酉,葬仁宗睿皇帝於昌陵。加托津、曹振鏞太子太傅。丁丑,上奉皇太后還京師。戊寅,仁宗;实邸⑿⑹珙;屎笊y太廟。己卯,以升祔禮成,頒詔天下,覃恩有差。命貴州提督羅思舉赴云南軍營協(xié)剿。是月,貸山西岢嵐等十州縣、甘肅狄道等五州縣上年災(zāi)民倉穀口糧。 夏四月丙戌,常雩,祀天於圜丘,仁宗;实叟湎恚允菤q以為常。庚寅,授呢瑪善為欽差大臣,督辦云南永北軍務(wù)。授那清安左都御史。大學(xué)士、三等侯明亮致仕。命戴均元、穆克登額、阿克當(dāng)阿相度萬年吉地。甲辰,云南大姚拉古賊平。丁未,上詣大高殿祈雨。戊午,撥江蘇海州等州縣賑銀四十五萬六千兩。命伯麟為大學(xué)士管兵部。以長齡為協(xié)辦大學(xué)士,仍留陜甘總督任。癸亥,詔停本年秋決。甲子,授伯麟體仁閣大學(xué)士,曹振鏞武英殿大學(xué)士。丙寅,封阮福皎為越南國王。以松筠為兵部尚書,慶惠為熱河都統(tǒng)。壬申,夏至,祭地於方澤,仁宗;实叟湎,自是歲以為常。癸酉,云南永北大姚賊平。 六月辛巳,以張師誠為廣東巡撫。甲申,安定門災(zāi)。庚寅,上御太和門,命鄭親王烏爾恭阿、順承郡王倫柱赍冊寶詣孝穆皇后殯宮行冊謚禮。戊戌,召成齡來京,以李鴻賓為漕運總督,孫爾準(zhǔn)為安徽巡撫。除河南新鄉(xiāng)縣地賦。以琦善為山東巡撫。 秋七月庚戌,刑部尚書和瑛卒,調(diào)那彥成為刑部尚書,松筠為吏部尚書,晉昌為兵部尚書。以穆克登布為理藩院尚書。己未,嚴(yán)烺以三品頂戴署河?xùn)|河道總督。丁卯,調(diào)毓岱為江西巡撫。以楊懋恬為湖北巡撫。庚午,上奉皇太后謁西陵,免經(jīng)過地方額賦十分之三。壬申,上奉皇太后還京師。是月,賑甘肅寧夏等四縣水旱災(zāi),并免上年額賦。 八月庚辰,展順天鄉(xiāng)試於九月舉行。丁亥,命松筠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以特依順保為烏里雅蘇臺將軍。癸巳,兵部尚書茹棻卒,以初彭齡代之。乙未,霍罕遣使請入覲,卻之。丙午,調(diào)張師誠為安徽巡撫,孫爾準(zhǔn)為廣東巡撫。 九月戊辰,暹羅國王鄭佛遣使進(jìn)香、貢方物,溫諭止之。己巳,召長齡來京,以朱勛署陜甘總督。是月,賑安徽宿州等三州縣水災(zāi)。 冬十月己卯,上御乾清門聽政,自是歲以為常。丁亥,調(diào)孫爾準(zhǔn)為安徽巡撫,嵩孚為廣東巡撫。 十一月己未,貴州巡撫陳若霖奏請歲減民、苗佃租二萬二千石,給苗疆會試舉人川費,允之。壬戌,以河防功加黎世序太子太保銜。 十二月戊子,以邱樹棠為山西巡撫。癸巳,吏部尚書劉镮之卒,調(diào)盧蔭溥為吏部尚書,免軍機大臣。調(diào)初彭齡為工部尚書。以戴聯(lián)奎為兵部尚書。 是歲,朝鮮、越南、琉球來貢。 二年春正月丁未朔,方受疇病免,以顏檢為直隸總督,長齡署之。以葉世倬為福建巡撫。辛酉,祈穀於上帝,仁宗睿皇帝配享,自是每歲如之。庚午,召特依順保來京,調(diào)奕顥為烏里雅蘇臺將軍,松筠為黑龍江將軍。以晉昌為盛京將軍,那清安署兵部尚書。辛未,以三載考績,予曹振鏞等議敘,罷侍郎那彥寶、善慶、吳芳培,降左都御史顧德慶。以王鼎為左都御史。命長齡回陜甘總督。以松筠署直隸總督,那彥成署吏部尚書。 二月丁亥,以謁陵命莊親王釂課等留京辦事。癸巳,兵部尚書戴聯(lián)奎卒,以王宗誠代之。 三月丙午,撥江蘇上元等二十州縣賑銀五十四萬兩。丁未,上謁東陵,免經(jīng)過地方額賦十分之三。庚戌,上謁昭西陵、孝東陵、景陵、裕陵,詣端慧皇太子園寢奠酒。調(diào)穆克登額為禮部尚書,文孚為工部尚書。癸丑,上還京師。甲寅,上奉皇太后謁西陵,免經(jīng)過地方額賦十分之三。乙卯,以裕陵工程不慎,降莊親王釂課為郡王,解戴均元太子太保及管刑部,褫蘇楞額職,令在工次聽差,仍分成賠繳有差。戊午,上謁泰陵、泰東陵、昌陵。己未,清明節(jié),上詣昌陵行敷土禮。壬戌,上詣孝穆皇后殯宮前奠酒。奉皇太后還京師。 閏三月戊寅,穆克登布免理藩院尚書。乙酉,以禧恩為理藩院尚書。庚子,賜戴蘭芬等二百二十二人進(jìn)士及第出身有差。是月,蠲緩奉天寧遠(yuǎn)等三州廳額賦。 夏四月辛未,上孝敬憲皇后、孝圣憲皇后、高宗純皇帝、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尊謚,藏冊寶於太廟、盛京太廟,并藏仁宗;实、孝淑;屎髢詫氺妒⒕┨珡R。壬午,青海番賊平。以阿霖為江西巡撫。乙酉,以倉場侍郎莫晉奏事妄言,朱批駁斥,降內(nèi)閣學(xué)士。是月,蠲緩河南睢州等十六州廳縣沙壓、堤占、水占地賦,直隸滄州等五州縣并嚴(yán)鎮(zhèn)、海豐二場被水賦課。 六月癸丑,大學(xué)士伯麟原品休致。命戴均元仍管刑部。己未,命那彥成署陜西巡撫。調(diào)嵩孚為貴州巡撫。以羅含章為廣東巡撫。以那清安署刑部尚書。壬戌,褫松筠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命以六部員外郎候補。戊辰,命長齡為大學(xué)士兼管理藩院。以英和協(xié)辦大學(xué)士。調(diào)文孚為吏部尚書,禧恩為工部尚書。以那清安為兵部尚書,玉麟為左都御史。己巳,以富俊為理藩院尚書,松箖?yōu)榧謱④,德英阿為黑龍江將軍,英惠為烏魯木齊都統(tǒng)。是月,賑山西興縣水災(zāi)。 秋七月,以程祖洛為河南巡撫,王鼎署之。以程國仁為陜西巡撫。是月,賑直隸霸州等二十一州縣水災(zāi)。 八月癸卯,召云貴總督史致光來京,以明山代之。河南新蔡縣教匪朱麻子作亂,命程祖洛捕誅之。戊申,召慶保來京,以趙慎畛為閩浙總督,盧坤為廣西巡撫。庚戌,以盧坤署陜西巡撫。戊辰,賞廓爾喀國王寶石頂戴,噶箕畢穆興塔巴三品頂戴。辛未,召長齡、松廷來京,以那彥成署陜甘總督。是月,給河南安陽等三縣,直隸霸州等十二州縣,山西歸化城、薩拉齊二廳,山東恩縣等三縣水災(zāi)口糧。貸土默特被水蒙古口糧。蠲緩山東高唐等四十一州縣衛(wèi),云南鶴慶、劍川二州災(zāi)歉賦課。 九月壬申朔,允暹羅進(jìn)本年例貢。甲戌,撥通倉米十萬石賑直隸被水災(zāi)民。乙酉,四川果洛克番賊平。授嚴(yán)烺河?xùn)|河道總督。庚寅,以蔣攸銛署刑部尚書。調(diào)陳若霖為四川總督,李鴻賓為湖廣總督。以魏元煜為漕運總督,韓文綺為江蘇巡撫。庚子,調(diào)盧坤為陜西巡撫。以成格為廣西巡撫。是月,給江西瑞昌縣,河南武陟、原武二縣災(zāi)民口糧。 冬十月丙午謁陵,命莊親王釂課等留京辦事。授那彥成陜甘總督,蔣攸銛刑部尚書。乙卯,上以釋服奉皇太后謁西陵,免經(jīng)過地方額賦十分之三。己未,上謁泰陵、泰東陵、昌陵。庚申,上謁昌陵行釋服禮。癸亥,上奉皇太后還京師。是月,賑甘肅河州、安徽宿州、直隸霸州等四十三州縣,江蘇海州、湖北天門二縣水災(zāi)。貸給盛京廣寧縣,山東濮州等五州縣,黑龍江城庫木爾等二站水災(zāi)口糧。蠲緩甘肅靜寧等六州縣、河南儀封等二十三廳縣、湖北沔陽等十三州縣、山東濮州等五十一州縣衛(wèi)、直隸通州等十八州縣、江蘇海州等三十四廳州縣衛(wèi)被水災(zāi)新舊額賦,墨爾根、布特哈舊欠糧石,長蘆及江蘇松江府屬正溢鹽課。 十一月辛未朔,以玉麟署禮部尚書。癸未,撫恤廣東省城火災(zāi)貧民蛋戶。乙酉,以玉麟為禮部尚書,慶保為左都御史。丙戌,立繼妃佟佳氏為皇后。翌日,頒詔天下。覃恩有差。戊子,起松筠為光祿寺少卿。壬辰,上詣大高殿祈雪。丁酉,以冊立皇后禮成,上皇太后徽號曰恭慈康豫皇太后。翌日,頒詔天下,覃恩有差。是月,賑安徽宿州等七州縣及屯坐各衛(wèi)、河南武陟縣水災(zāi)旱災(zāi),給安徽泗州等八州縣、甘肅河州等十一州廳縣災(zāi)民口糧。蠲緩安徽宿州等十七州縣及屯坐各衛(wèi),河南武陟、陽武二縣,甘肅狄道等六州廳縣,江西南昌等七縣并南昌、九江二衛(wèi),湖南澧州、浙江海寧等四州縣被災(zāi)新舊額賦,長蘆被水引地、兩淮板浦等九場被水新舊額賦。 十二月丙午,上詣大高殿祈雪。癸丑,上以祈雪未應(yīng),命再禱七日。熱河都統(tǒng)成德卒,以慶保代之。賞松筠二品頂戴為左都御史。調(diào)程含章為山東巡撫。以陳中孚為廣東巡撫。甲寅,河南虞城縣匪徒盧照常等作亂,捕誅之。庚申,免江蘇、安徽嘉慶二十三年以前民欠攤徵銀。調(diào)德英阿為綏遠(yuǎn)城將軍,祿成為黑龍江將軍。乙丑,內(nèi)閣漢票簽處火。是月,給直隸大城縣水災(zāi)口糧。貸直隸駐紥災(zāi)區(qū)兵丁餉銀。蠲緩直隸隆平等三縣、江蘇山陽等四縣水災(zāi)旱災(zāi)額賦。 是歲,朝鮮、暹羅、琉球來貢。 三年春正月壬申,御重華宮,宴群臣及內(nèi)廷翰林。調(diào)孫爾準(zhǔn)為福建巡撫。以陶澍為安徽巡撫。以廓爾喀額爾德尼王遣噶箕達(dá)納彭咱邦禮等來賀登極進(jìn)表貢,賜詔嘉勉,仍優(yōu)賚之。壬午,幸圓明園。乙未,命大學(xué)士長齡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以史致光為左都御史。是月,賑奉天小黑山白旗堡旗戶、直隸霸州等三十六州縣、江蘇海州水災(zāi)。給江蘇邳州等八州縣衛(wèi)水災(zāi)、安徽宿州等十二州縣衛(wèi)水災(zāi)旱災(zāi)、河南武陟縣水災(zāi)、山東濮州等六州縣災(zāi)民一月口糧。貸浙江海鹽、長興二縣旱災(zāi),陜西留壩等十一廳州縣雹災(zāi)水災(zāi),甘肅靜寧等十七州縣地震災(zāi),兩淮板浦等九場水災(zāi),河南武陟等三縣,黑龍江齊齊哈爾、墨爾根城旗丁水災(zāi)籽種糧石。 二月辛丑朔,命以原任大學(xué)士阿桂配饗太廟。調(diào)嵩孚為湖南巡撫。以程國仁為貴州巡撫。丁未,釋奠先師孔子。辛亥,以原任尚書湯斌從祀文廟。癸丑,上詣文廟釋奠,臨辟雍講學(xué),加禮部尚書汪廷珍太子太保銜。是月,加給直隸大城縣口糧。 三月壬申,上御勤政殿聽政。乙亥,上親耕耤田,加一推。丙子,上奉皇太后幸南苑。上行圍。辛巳,上奉皇太后還宮。甲午,上奉皇太后閱健銳營兵。戊戌,調(diào)程含章為江西巡撫,以琦善署山東巡撫。是月,加給直隸文安縣災(zāi)民一月口糧。 夏四月甲辰,召顏檢來京,以蔣攸銛為直隸總督。調(diào)那清安為刑部尚書,玉麟為兵部尚書。以戶部左侍郎穆克登額為禮部尚書。癸亥,上禱雨於覺生寺。甲子,賜林召棠等二百四十六人進(jìn)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月辛未,賑直隸霸州等州縣災(zāi)。是月,賑直隸霸州等三十六州縣災(zāi)民。 六月,命署工部侍郎張文浩會同蔣攸銛查勘南北運河并永定、大清、滹沱各河。戊午,以果勒豐額為烏里雅蘇臺將軍。永定河決。壬戌,北運河決。是月,加給直隸靜海、青縣二縣災(zāi)民兩月口糧。貸河南汝陽、正陽二縣倉穀。 秋七月戊辰,以陸以莊為左都御史。己巳,以直隸霸州等十州縣被淹較重,飭撥銀米先行撫恤。飭琦善撲蝗。壬午,以江蘇水災(zāi),免各關(guān)商米稅銀。免河南應(yīng)攤川楚及衛(wèi)案軍需四百六十萬兩。是月,給江西德化縣、湖北黃梅縣、江蘇太倉等十七州廳縣水災(zāi)一月口糧。加賑直隸通州等二十一州縣水災(zāi)。 八月己亥,初舉經(jīng)筵。乙卯,以浙江杭州等三府屬水災(zāi),免海運商米船稅,并留各關(guān)稅銀備賑。是月,賑安徽無為等十六州縣水災(zāi)。給河南濬縣等十三縣水災(zāi)一月口糧。 九月壬申,以謁陵命托津、英和、盧蔭溥、汪廷珍留京辦事。丁丑,永定河決口合龍。壬午,上奉皇太后謁西陵。丙戌,謁泰陵、泰東陵、昌陵。丁亥,免直隸通州二十七州縣水災(zāi)額賦。己丑,奉皇太后還京師。壬辰,以松筠為吉林將軍,穆彰阿為左都御史。是月,賑直隸通州等四十州縣、山東臨清等五州縣水災(zāi)。加賑江西德化縣、湖北黃梅縣、河南武陟等五縣水災(zāi)。給江蘇儀徵等四縣、湖北江陵等三縣水災(zāi)口糧。蠲緩山東臨清等十六州縣衛(wèi)、直隸薊州五十州縣水災(zāi)新舊額賦,河南武陟縣、湖北黃梅縣水災(zāi)額賦及屯坐各衛(wèi)應(yīng)徵新舊額賦,并給修屋費。 冬十月,賑湖北江陵等三縣衛(wèi)水災(zāi),并免新舊額賦,給修屋費。貸奉天錦州旗民、山東武城縣水災(zāi)一月口糧,直隸天津鎮(zhèn)三營及紫荊關(guān)各汛被水兵丁銀米。乙亥,以毓岱為廣西巡撫。是月,貸甘肅靜寧等十六州縣災(zāi)民口糧。蠲緩湖南澧州等五州縣等水災(zāi),甘肅宜禾縣旱災(zāi)新舊額賦。癸丑,以緝盜功,加陜西陜安道嚴(yán)如煜按察使銜。是月,貸江蘇蘇州等五府駐紥災(zāi)區(qū)兵丁銀米。 是歲,朝鮮、琉球、暹羅、緬甸來貢。 四年春正月壬申,命停今歲木蘭秋狝。癸酉,享太廟,命皇子奕緯代行禮。癸未,撥戶部銀八萬兩貸直隸貧民口糧。是月,賑直隸通州等三十八州縣上年雹災(zāi),河南武陟縣、濬縣旱災(zāi)各一月。給江蘇太倉等三十州縣衛(wèi),安徽無為等十七州縣衛(wèi),浙江海寧等十二州縣、橫浦等四場,兩淮安豐等九場水災(zāi),山東臨清等五州縣雹災(zāi)一月口糧。貸河南武陟等十二縣上年水災(zāi)籽種口糧倉穀,江西德化等十四縣、湖北黃梅等三縣及各屯衛(wèi)、湖南澧州等四州縣、甘肅秦州等十州縣、齊齊哈爾等三城被災(zāi)軍民籽種口糧,江蘇泰興營兵丁兩月錢糧。 二月丁酉,召松筠為都察院左都御史。以富俊為吉林將軍,穆彰阿為理藩院尚書、軍機大臣。江南河道總督黎世序卒,以張文浩代之。己亥,御經(jīng)筵。甲寅,上奉皇太后幸南苑。丁巳,上行圍。己未,上奉皇太后還宮。是月,給江蘇銅山縣災(zāi)民一月口糧。調(diào)毓岱為江西巡撫,以康紹鏞為廣西巡撫。丁亥,上閱健銳營兵。初彭齡罷,以陳若霖為工部尚書。 夏四月壬戌,貸湖北武昌府屬道士洑營、荊州城守等營兵丁倉穀,江南徐州鎮(zhèn)標(biāo)中營等駐紥災(zāi)區(qū)兩月錢糧。 五月己巳,上詣黑龍?zhí)镀碛。甲戌,雨。增致祭堂子禮。戊寅,增皇太后萬壽告祭太廟后殿禮。 六月癸巳朔,日食。乙巳,以張師誠為山西巡撫。甲寅,暹羅國王鄭佛卒。 秋七月丙子,韓崶免,以陳若霖為刑部尚書,陸以莊為工部尚書,姚文田為左都御史。辛巳,大學(xué)士戴均元致仕。是月,貸湖北衛(wèi)昌、德安二營兵丁倉穀。 閏七月辛丑,江蘇巡撫韓文綺降調(diào),調(diào)張師誠為江蘇巡撫,以朱桂楨為山西巡撫。壬寅,以韓克均兼署云貴總督。丁未,命孫玉庭為大學(xué)士,以蔣攸銛為協(xié)辦大學(xué)士,均仍留總督任。成都將軍呢瑪善卒。以奕顥為綏遠(yuǎn)城將軍。辛亥,以福釂為山西巡撫。乙卯,免安徽無為等三十一州縣上年水災(zāi)旱災(zāi)額賦。是月,貸江南二營銀米。 八月壬戌,命江蘇按察使林則徐濬浙江水道。己巳,御試翰林、詹事等官,擢朱方增五員一等,馀升黜有差。戊寅,御經(jīng)筵。庚辰,以蘇明阿為貴州巡撫。丙戌,予告大學(xué)士伯麟卒。丁亥,以成格為江西巡撫。是月,蠲緩長蘆興國等七場、滄州等七州縣上年水災(zāi)灶課,甘肅宜禾縣早災(zāi)額賦。 九月壬寅,以黃鳴杰為浙江巡撫。癸卯,免安徽無為等十一州縣被災(zāi)學(xué)田租銀。是月,給陜西寧羌等四州縣災(zāi)民口糧。貸江蘇瓜州營被災(zāi)兵丁銀米,陜西安定等縣水災(zāi)雹災(zāi)倉穀。 冬十月乙丑,回酋張格爾入烏魯克卡倫,官軍失利,侍衛(wèi)花山布等陣亡。丙子,巴彥巴圖等率兵剿張格爾,敗之。張格爾奔喀拉提錦。甲申,予告大學(xué)士章煦卒。以孫玉庭奏開王營減水壩,命相機速辦。 十一月己酉,以高堰十三堡決口,張文浩交部嚴(yán)議。辛亥,命文孚、汪廷珍往江南查看高堰決口。調(diào)嚴(yán)烺為江南河道總督。以張井署河?xùn)|河道總督。甲寅,孫玉庭坐徇隱張文浩,免兩江總督,以魏元煜署。命兵部尚書玉麟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是月,給安徽宿州、靈壁縣及屯坐各衛(wèi)災(zāi)民口糧。貸江寧八旗、兩江督標(biāo)協(xié)標(biāo)兵丁餉銀,甘肅靜寧等十三州縣及東樂縣丞所屬災(zāi)民口糧。 十二月己未朔,上復(fù)詣大高殿祈雪。戊辰,授魏元煜兩江總督,以顏檢為漕運總督。己卯,召明山來京,以長齡為云貴總督。高堰決口合龍。以慶保為烏里雅蘇臺將軍,那清安為熱河都統(tǒng),明山為刑部尚書,穆彰阿署。是月,給云南太和等三縣災(zāi)民、景東廳屬鹽井灶戶一月口糧及修屋費,江蘇高郵等五州縣災(zāi)民并清河廳災(zāi)民一月口糧。 是歲,朝鮮、琉球來貢。 五年春正月,授戴三錫四川總督。辛亥,以三載考績,予托津、長齡、曹振鏞、黃鉞、英和、汪廷珍、蔣攸銛、那彥成、嚴(yán)烺議敘,加琦善總督銜。是月,給江蘇高郵等四州縣,安徽天長縣、泗州衛(wèi)上年水災(zāi)旱災(zāi)軍民口糧。貸直隸文安、大城二縣,河南汝陽、淮寧二縣,陜甘寧羌等七州縣,甘肅狄道等四十州廳縣及肅州州同、莊浪等縣丞所屬水災(zāi)旱災(zāi)雹災(zāi)籽種口糧,兩淮中正場水災(zāi)灶戶口糧,云南景東廳被水鹽井修費,并免上年額課。 二月庚申,御經(jīng)筵。甲子,以謁陵命莊親王、托津、盧蔭溥、汪廷珍留京辦事。戊寅,上奉皇太后謁陵,免經(jīng)過地方額賦十分之三。上謁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裕陵,至寶華峪閱視萬年吉地,回鑾。甲申,幸南苑行圍。是月,給安徽天長縣災(zāi)民一月口糧。 三月戊子朔,上還京師。以琦善為山東巡撫。甲辰,以程含章為浙江巡撫。壬子,王鼎以一品銜署戶部左侍郎。丙辰,免河南積年民欠并河工加價攤銀。是月,貸直隸寶坻、靜海二縣,甘肅洮州廳十七廳州縣及莊浪縣丞所屬災(zāi)隸籽種口糧,齊齊哈爾被災(zāi)旗人耕牛銀。 夏四月乙丑,免直隸積年逋賦。辛未,以伊里布為陜西巡撫。是月,貸駐紥歉區(qū)山西寧武等二營,湖北安陸等三營,荊州水師營、提標(biāo)后營兵丁倉穀。 五月甲午,太監(jiān)馬進(jìn)喜以在滸墅關(guān)偽稱奉旨進(jìn)香,交刑部治罪。諭各督撫,凡遇通緝太監(jiān),當(dāng)認(rèn)真緝捕。有偽稱奉差者,迅即奏辦。丁酉,黃鉞以年老免軍機大臣,專辦部務(wù),仍直南書房。命王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調(diào)張師誠為安徽巡撫,陶澍為江蘇巡撫。戊申,孫玉庭、顏檢罷,調(diào)魏元煜為漕運總督,以琦善為兩江總督。調(diào)伊里布為山東巡撫,以鄂山為陜西巡撫。甲寅,以本年漕運遲誤,諭切責(zé)孫玉庭等。玉庭交部嚴(yán)議,魏元煜、顏檢議處。是月,賑貴州鎮(zhèn)遠(yuǎn)府屬州縣水災(zāi),并免額賦,貸兵丁餉銀,給城衙修費。貸湖北荊州駐守等四營駐紥災(zāi)區(qū)兵丁倉穀。 六月,命蔣攸銛為大學(xué)士,仍留直隸總督任。以禮部尚書汪廷珍協(xié)辦大學(xué)士。丁卯,降魏元煜三品頂戴,仍留漕運總督任。孫玉庭、顏檢均交琦善督令挑濬運河,工費命玉庭、檢、元煜分償。甲戌,魏元煜卒,以理藩院尚書穆彰阿署漕運總督,前江寧將軍普恭署理藩院尚書。乙酉,以陶澍奏,停江南折漕,仍議河海并運。是月,貸福建提標(biāo)五營、泉州城守營穀價。 秋七月丁未,以德英阿為烏里雅蘇臺將軍,和世泰為察哈爾都統(tǒng)。是月,減免直隸等七州縣積水地額賦。 八月,以嵩孚為刑部尚書,調(diào)康紹鏞為湖南巡撫,以蘇成額為廣西巡撫。己未,御經(jīng)筵。以陳中孚為漕運總督,調(diào)成格為廣東巡撫,以武隆阿為江西巡撫。 九月乙酉,召那彥成,以鄂山署陜甘總督。調(diào)長齡為陜甘總督,趙慎畛為云貴總督,以孫爾準(zhǔn)為閩浙總督。調(diào)韓克均為福建巡撫,以伊里布署云南巡撫。調(diào)武隆阿為山東巡撫,韓文綺為江蘇巡撫,以嵩溥為貴州巡撫。庚子,以張井為河?xùn)|河道總督。甲辰,以德英阿署伊犁將軍,松筠署烏里雅蘇臺將軍,普恭署左都御史。喀什噶爾幫辦大臣巴彥巴圖等率兵剿張格爾,妄殺布魯特部人。其酋汰列克糾眾圍巴彥巴圖等於喀什噶爾,慶祥使穆克登布等援之。命慶祥緩來京。是月,賑陜西綏德等四州縣雹災(zāi)。蠲直隸開州等十五州縣旱災(zāi)雹災(zāi)新舊額賦。 冬十月庚辰,以長齡署伊犁將軍,楊遇春署陜甘總督,鄂山回陜西巡撫。命德英阿赴烏里雅蘇臺。召松筠來京。辛巳,召蔣攸銛,以那彥成為直隸總督。是月,賑陜西榆林等三縣雹災(zāi)。 十一月壬辰,以暹羅國貢船漂沒,詔免其補貢,封世子鄭福為暹羅國王。庚子,免托津管刑部,以蔣攸銛代之,并命為軍機大臣。乙巳,上詣大高殿祈雪。丙午,除直隸昌黎縣捍御灤河地額賦。丁未,雪。命慶祥以將軍銜署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壬子,以慶祥為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兼鑲黃旗漢軍都統(tǒng),未任前,以穆克登布署之。授長齡伊犁將軍。是月,賑甘肅岷州等六州縣水災(zāi)雹災(zāi)。 十二月己巳,免山東章丘、鄒平二縣被水逋賦。戊寅,命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御前行走。是月,賑奉天錦州府旱災(zāi)蟲災(zāi)。 是歲,朝鮮、琉球、暹羅、越南入貢。 六年春正月甲申,以雙城堡屯田,加富俊太子太保。是月,賑奉天錦州、中前所等處旗戶水災(zāi)。給江蘇沛縣災(zāi)民口糧。貸奉天寧遠(yuǎn)州旗民,河南鄢陵等七縣,甘肅岷州等十二州縣,山西襄垣縣,直隸寶坻等三縣水災(zāi)旱災(zāi)雹災(zāi)籽種口糧倉穀。 二月戊午,以謁陵命托津、英和、汪廷珍、盧蔭溥留京辦事。甲戌,上謁西陵,免經(jīng)過地方額賦十分之三。戊寅,謁泰陵、泰東陵、昌陵。辛巳,上還圓明園。 三月癸巳,調(diào)張井為江南河道總督。庚戌,賞潘錫恩三品頂戴,為南河副總河。是月,貸山西靈丘縣、湖北荊州等五營被災(zāi)兵丁倉穀。 夏四月甲子,上詣黑龍?zhí)渡耢羝碛。甲戌,以鄧廷楨為安徽巡撫。丙子,賜朱昌頤等二百六十五人進(jìn)士及第出身有差。是月,給江蘇沛縣災(zāi)民口糧。貸江蘇徐州鎮(zhèn)三營,湖北德安、宜都二營災(zāi)區(qū)兵丁錢穀。 五月乙未,禮部尚書穆克登額免,以松筠代之。以那清安為左都御史。以明山為熱河都統(tǒng)。戊戌,云貴總督趙慎畛卒,調(diào)阮元代之。以嵩孚為湖廣總督,明山為刑部尚書,慶惠為熱河都統(tǒng)。壬寅。免直隸河間等五縣積水地畝逋賦。是月,給山東堂邑等十二縣旱災(zāi)口糧。貸直隸廣平等五縣、山東堂邑等十二縣、河南臨漳等十二縣、山西隰州營口糧籽種倉穀。 六月,賑湖北江陵、當(dāng)陽二縣水災(zāi)。給河南臨漳等七縣旱災(zāi)口糧。貸直隸大名鎮(zhèn)標(biāo)等七營被旱兵餉。 秋七月癸巳,張格爾糾安集延、布魯特回眾入卡?κ哺翣柣乇婍憫(yīng)之。命楊遇春為欽差大臣剿之,鄂山署陜甘總督。命武隆阿為欽差大臣赴臺灣。己亥,以德英阿為伊犁參贊大臣,倫布多爾濟(jì)署烏里雅蘇臺將軍,庚子,張格爾陷和闐城,領(lǐng)隊大臣奕湄、幫辦大臣桂斌等死之。甲辰,命長齡為揚威將軍,以武隆阿為欽差大臣,與楊遇春參贊軍務(wù)。乙巳,以德英阿署伊犁將軍。是月,賑江蘇高郵等六州縣水災(zāi)。給湖南醴陵等三州縣、山西歸化城水災(zāi)口糧。貸陜西西鄉(xiāng)、盩厔二縣水災(zāi)籽種,奉天錦州府屬各驛馬乾銀。 八月,回酋巴布頂?shù)认萦⒓碃枴<仔,張格爾陷喀什噶爾城,參贊大臣慶祥、幫辦大臣舒爾哈善等死之。進(jìn)陷葉爾羌,辦事大臣音登額、幫辦大臣多隆武等死之。是月,賑江蘇海州等五州縣水災(zāi)。給薩拉齊廳水災(zāi)口糧。貸山西綏遠(yuǎn)城渾津黑河水災(zāi)口糧。 九月己卯朔,黃鉞免,以王鼎為戶部尚書。辛巳,幸南苑。命固原提督楊芳、甘肅提督齊慎赴阿克蘇軍營。丁亥,還圓明園。戊子,以博啟圖為察哈爾都統(tǒng)。辛卯,召穆彰阿來京,以楊懋恬署漕運總督。乙未,以長清為阿克蘇辦事大臣。己亥,慶廉奏敗賊於阿察他克臺。辛丑,免阿克蘇附近回莊本年應(yīng)交麥?zhǔn)9锩,調(diào)格布舍為烏里雅蘇臺將軍。是月,給貴州松桃廳,山西歸化廳,江蘇山陽、鹽城二縣,江西蓮花等七廳縣水災(zāi)口糧銀穀。 冬十月庚申,贈喀什噶爾死事參贊大臣慶祥太子太保。壬戌,免兩淮富安等十四場水災(zāi)灶課。甲子,撥江蘇藩關(guān)道庫銀一百四十五萬兩賑高郵等二十州縣水災(zāi)。是月,給安徽宿州等八州縣衛(wèi)被災(zāi)口糧。蠲緩江蘇高郵等四十七州廳縣衛(wèi)災(zāi)民新舊額賦。 十一月戊子,長齡等奏敗賊于阿克蘇之柯爾坪。己丑,以臺灣平,加孫爾準(zhǔn)太子少保。是月,賑湖南茶陵等三州縣災(zāi)民。貸甘肅秦州等十三州縣災(zāi)民口糧。蠲緩盛京牛莊等處水災(zāi)糧租,湖南茶陵等五州縣水災(zāi)新舊額賦。 十二月戊申朔,以楊健為湖北巡撫。以訥爾經(jīng)額為漕運總督。丙辰,四子部紥薩克親王伊什楚克魯布以僣妄削爵。戊午,調(diào)英和為理藩院尚書,禧恩為戶部尚書,穆彰阿為工部尚書。 是歲,琉球、朝鮮入貢。 七年春正月丁酉,和闐回眾降,命優(yōu)賚之。尋復(fù)為張格爾所陷。庚子,以惠顯為駐藏辦事大臣。是月,展賑江蘇高郵等二十三州縣衛(wèi)軍民、兩淮丁谿等九場灶戶水災(zāi)。給安徽泗州、五河縣及屯坐各衛(wèi),奉天白旗堡、小黑山二處災(zāi)歉口糧。貸直隸開州等十州縣、甘肅秦州等十七州廳縣、河南原武等四縣、兩淮富安等五場、江西蓮花等五廳縣災(zāi)歉口糧籽種,河南修武、封丘二縣,山西薩拉齊廳災(zāi)民倉穀,江蘇川沙廳等三營、青村等八營銀米。 二月甲戌,上詣黑龍?zhí)镀碛。是月,貸江蘇狼山等三營毗連災(zāi)區(qū)兵餉。 三月己丑,賑江蘇高郵等州縣水災(zāi)。丙申,長齡等奏敗賊於洋阿爾巴特。晉長齡太子太保。丁酉,上詣黑龍?zhí)镀碛辍<汉,長齡等敗賊于沙布都爾,獲安集延回目色提巴爾第。命蔣攸銛、穆彰阿查勘南河。以那清安署工部尚書。癸卯,以惠顯為駐藏大臣。甲辰,雨。是月,賑江蘇高郵等州縣災(zāi)民。貸甘肅張掖等三縣、直隸開州等六州縣貧民口糧。 夏四月丙午朔,日食。戊申,長齡等奏敗賊于阿克瓦巴特。予長齡紫韁,加楊遇春太子太傅,武隆阿太子少保。壬子,長齡等克喀什噶爾,張格爾遁。辛酉,進(jìn)克英吉沙爾。以張格爾未獲,褫長齡紫韁、楊遇春太子太傅、武隆阿太子少保。 五月庚辰,楊芳克和闐,獲回目噶爾勒等,誅之。壬午,陸以莊免,以王引之為工部尚書。癸未,琦善、張井、潘錫恩嚴(yán)議。琦善免兩江總督,以蔣攸銛代之。以托津管刑部。丁亥,命穆彰阿在軍機大臣上學(xué)習(xí)行走。 閏五月乙巳朔,免回疆八城新舊額賦。丙午,命楊遇春回,以楊芳為參贊大臣。戊申,調(diào)奕顥為盛京將軍,晉昌為綏遠(yuǎn)城將軍。是月,貸湖北黃州協(xié)道士洑營兵丁穀石。 六月壬午,上詣黑龍?zhí)镀碛。丙戌,雨? 秋七月壬子,協(xié)辦大學(xué)士、禮部尚書汪廷珍卒。晉昌免正黃旗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以鄭親王烏爾恭阿代之。丙辰,以姚文田為禮部尚書,湯金釗為左都御史。丁巳,命盧蔭溥協(xié)辦大學(xué)士。己未,英和以失察家丁,褫協(xié)辦大學(xué)士、理藩院尚書、紫韁。召富俊為理藩院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以博啟圖為吉林將軍。以安福為察哈爾都統(tǒng)。辛酉,熱河都統(tǒng)升寅免,以那清安代之。癸亥,那清安仍為左都御史。英和褫太子太保,降二品頂戴,為熱河都統(tǒng)。乙丑,以武隆阿為喀什噶爾參贊大臣。以盧坤為山東巡撫。戊辰,免甘肅兵差過境之各州縣額賦,協(xié)濟(jì)軍需之甘肅、陜西各州縣額賦十分之六。庚午,論喀什噶爾等四城收復(fù)功,復(fù)楊遇春太子太保,加鄂山、盧坤太子少保。壬申,以再定回疆,晉曹振鏞太子太師,蔣攸銛、文孚太子太保,加王鼎、玉麟太子少保。是月,給奉天錦州等三府州縣水災(zāi)旗民口糧。 八月癸未,萬壽節(jié),停筵宴。丙申,調(diào)盧坤為山西巡撫,以琦善為山東巡撫。是月,賑陜西略陽縣,湖北江陵、監(jiān)利二縣水災(zāi)。給江淮等處被災(zāi)幫丁月糧。蠲緩江蘇高郵等四十七州縣衛(wèi)廳被水新舊額賦。 九月癸丑,以孝穆皇后梓宮移寶華峪,命皇長子奕緯祖奠。丙辰,上詣孝穆皇后梓宮前奠酒。授伊里布云南巡撫。戊午,免兵差過境之陜西華州等二十二州廳縣額賦十分之六。庚申,上謁東陵,免經(jīng)過地方本年額賦十分之五。癸亥,謁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裕陵。召長齡,以德英阿為伊犁將軍。晉戴均元太子太師。是日,回鑾。庚午,以楊國楨為河南巡撫。免兵差過境之盛京省城及所屬開原等十四處旗民額賦十分之四。是月,加賑陜西略陽縣水災(zāi)。 冬十月庚辰,免嘉慶二十五年至道光五年各省民欠正雜錢糧。壬午,皇太后萬壽圣節(jié),奉懿旨停筵宴。丙戌,禮部尚書姚文田卒,以湯金釗代之。以潘世恩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庚寅,巴繃阿免,以額勒津為科布多參贊大臣。丁酉,以綸布多爾濟(jì)為庫倫蒙古辦事大臣。是月,賑湖北江陵、監(jiān)利二縣及屯坐各衛(wèi)水災(zāi)。給奉天廣寧縣被水站丁口糧。貸山西定襄、潞城二縣旱災(zāi)雹災(zāi)倉穀,黑龍江墨爾根城歉收口糧。 十一月乙巳,命長齡督同楊芳辦理回疆善后事宜。丙午,召那彥成。庚戌,授那彥成欽差大臣,會同長齡籌辦回疆善后事宜。以屠之申署直隸總督。己巳,免奉天遼陽等七州廳縣地丁銀十分之四。是月,賑甘肅岷州等六州縣水災(zāi)雹災(zāi)。 十二月,以彥德為烏里雅蘇臺將軍。 是歲,朝鮮、琉球、暹羅入貢。 八年春正月丙午,以松筠署熱河都統(tǒng),那清安署禮部尚書。戊申,授劉彬士浙江巡撫。壬戌,長齡奏獲張格爾。癸亥,封長齡威勇公,授御前大臣。封楊芳果勇侯。調(diào)果齊斯歡為綏遠(yuǎn)城將軍。乙丑,晉曹振鏞太傅,文孚太子太傅,玉麟太子太保。加穆彰阿太子少保,并充軍機大臣。授楊遇春陜甘總督。丙寅,晉將攸銛太子太傅。復(fù)英和太子太保。命那彥成仍以欽差大臣赴喀什噶爾,偕楊芳辦善后。丁卯,加禧恩太子少保。是月,給江蘇沛縣貧民口糧。貸直隸滄州等九州縣災(zāi)歉口糧,湖北江陵、監(jiān)利二縣及屯坐各衛(wèi)籽種,山西定襄等四縣倉穀,江蘇江寧、京口駐防修屋費。 二月乙亥,群臣以再定回疆,上尊號,卻之,命議上皇太后徽號。都察院左都御史史致光卒。 三月庚子朔,日食。乙巳,上行圍,至丁巳皆如之。戊申,上還宮。是月,貸直隸開州等六州縣貧民口糧。 夏四月,調(diào)果齊斯歡為黑龍江將軍,以特依順保為綏遠(yuǎn)城將軍。是月,貸山西代州等二十四州縣歉收、湖北駐兵災(zāi)區(qū)、荊州水師各營倉穀。 五月己酉,以獲張格爾,遣官告祭太廟、社稷,行獻(xiàn)俘禮。庚戌,御午門受俘。晉長齡太保。加楊芳太子太保。壬子,上廷訊張格爾罪,磔於市。丁巳,命圖平定回疆四十功臣及軍機大臣曹振鏞、文孚、王鼎、玉麟像於紫光閣。是月,貸湖北駐紥歉區(qū)黃州協(xié)兵丁倉穀。 六月癸酉,揚威將軍、大學(xué)士長齡凱旋,命鄭親王烏爾恭阿等迎勞。丙子,命長齡管理藩院。 秋七月甲辰,朝鮮國王李钖以回疆平定,遣使表賀進(jìn)方物。丙午,以升寅為熱河都統(tǒng),以那清安署禮部尚書。 八月丁丑,萬壽節(jié),停止筵宴。己卯,以成格為熱河都統(tǒng)。調(diào)盧坤為廣東巡撫。以徐炘為山西巡撫。甲申,命奕紹、托津、富俊、陳若霖留京辦事。是月,給浙江淳安等四縣水災(zāi)口糧。貸長蘆被淹灶戶工本。蠲緩浙江淳安等四縣新舊額賦。 九月戊戌朔,日食。丙午,上謁東陵,免經(jīng)過地方額賦十分之三。丁未,以寶華峪工程不慎,褫英和職,降戴均元三品頂戴。己酉,謁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裕陵,并祭孝穆皇后殯宮。褫戴均元職。庚戌,謁裕陵,行大饗禮。辛亥,下英和於獄,籍其家。癸丑,上還圓明園。甲寅,上謁西陵,免經(jīng)過地方額賦十分之三。丁巳,謁泰陵、泰東陵、昌陵。戊午,謁昌陵,行大饗禮。庚申,逮戴均元下獄,籍其家。辛酉,上還圓明園。調(diào)特依順保為黑龍江將軍。以那彥寶為綏遠(yuǎn)城將軍,達(dá)凌阿為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是月,賑兩淮海州屬中正等三場灶戶水災(zāi)。貸回疆西四城兵丁茶價銀。 冬十月庚午,英和遣戍黑龍江。甲午,復(fù)惇郡王綿愷為惇親王。是月,賑江蘇海州等三州縣衛(wèi)、浙江建德等五縣水災(zāi)。給江蘇高郵等九州縣、安徽泗州等二十六縣水災(zāi)旱災(zāi)一月口糧。貸奉天廣寧等處水災(zāi)旗民口糧,浙江富陽縣貧民穀石,齊齊合爾等處旗營官莊銀糧。蠲緩江蘇海州等三十六州廳縣衛(wèi)、安徽泗州等二十六州縣、浙江海寧等十三州縣旱災(zāi)水災(zāi)新舊額賦。 十一月甲辰,上皇太后徽號曰恭慈安豫康成皇太后。乙巳,以加上皇太后徽號禮成,頒詔天下,覃恩有差。己未,釋戴均元。是月,賑浙江富陽縣水災(zāi)。給盛京寧古塔等處水災(zāi)口糧。 十二月辛巳,那彥成奏招降附霍罕之額提格訥部落。諭嘉之,令妥為撫馭。 是歲,琉球、朝鮮入貢。 九年春正月丁未,希皮察克愛曼布魯特阿仔和卓來降。壬子,楊芳加太子太傅。是月,給安徽泗州等五州縣并屯坐衛(wèi)、江蘇海州等十五州縣衛(wèi)災(zāi)民口糧。賑兩淮板浦等三場被災(zāi)貧丁。貸山西代州、解州水災(zāi)籽種,河南上蔡縣水災(zāi)倉穀。 二月己巳,御經(jīng)筵。庚午,上奉皇太后幸圓明園。霍罕西南達(dá)爾瓦斯部落遣使內(nèi)附,諭嘉獎卻之。甲午,命吉林將軍博啟圖為御前大臣,以瑚松額代之。 三月丙午,上幸南苑。丁未,上行圍,至辛亥皆如之。辛亥,西藏徼外拉達(dá)克部長呈進(jìn)奏表。壬子,上還圓明園。甲寅,上御閱武樓閱京營兵。戊午,召琦善,以訥爾經(jīng)額為山東巡撫,朱桂楨為漕運總督。 夏四月癸酉,召戴三錫,以琦善為四川總督。壬午,屠之申以讞獄錯誤降,松筠署直隸總督。丙戌,奉皇太后御含輝樓閱皇子及侍衛(wèi)等騎射。戊子,賜李振鈞等二百二十一人進(jìn)士及第出身有差。是月,貸湖南乾州等五廳州縣上年旱災(zāi)口糧籽種、山西朔州等二十三州廳縣歉收倉穀。 五月丁酉,移孝穆皇后梓宮於寶華峪正殿,神牌於東配殿。是月,貸湖北荊州城守、水師二營及宜都營被水倉穀。 六月乙丑,以福釂為科布多參贊大臣。己巳,免西藏喀喇烏蘇等處雪災(zāi)番族貢馬銀,并撫恤達(dá)木八旗被災(zāi)官兵戶口。甲戌,伊犁將軍德英阿卒,以玉麟代之。調(diào)松筠為兵部尚書。以博啟圖為禮部尚書。丁丑,召安福,以?司~署察哈爾都統(tǒng)。是月,貸三姓地方上年被水倉穀。 七月己亥,申嚴(yán)粵海關(guān)官銀出洋、私貨入口禁。以紥隆阿為喀什噶爾參贊大臣。丁巳,越南國王以母老乞葠芪,上嘉賚之。是月,賑廣西雒容、永福二縣水災(zāi)。免安徽泗州五河縣,鳳陽、泗州二衛(wèi)上年被水錢糧十分之一。 八月癸亥,以謁盛京祖陵,命奕紹、托津、湯金釗、明山留京辦事。庚辰,上奉皇太后謁盛京祖陵。 九月壬辰朔,日食。免蹕路經(jīng)過之承德等五廳州縣本年額賦,及幫辦差務(wù)之岫巖等九廳州縣額賦十分之五。壬寅,朝鮮貢使李相璜等迎覲。乙巳,上親射,并閱盛京官兵等騎射。丁未,上謁永陵。戊申,行大饗禮。閱興京城。己酉,博啟圖降調(diào),以耆英為禮部尚書。上謁福陵,臨奠弘毅公額亦都墓,加恩后裔博克順等。癸丑,行大饗禮。上至盛京,詣太廟寶冊前行禮。乙卯,上詣天壇、堂子。奉皇太后幸嘉蔭堂。臨奠克勤郡王岳讬墓。朝鮮國王李钖遣使貢方物。戊午,詣地壇。臨奠直義公費英東墓。己未,上御大政殿,賜扈從王、公、大臣,蒙古王、貝勒、貝子、公及盛京文武官員宴賞有差。 十月,以潘世恩署禮部尚書。辛未,皇太后圣壽節(jié),上率扈從王、公、大臣詣皇太后行宮行慶賀禮。上奉皇太后幸澄海樓。壬午,謁裕陵。甲申,以吳光悅為江西巡撫。乙酉,上奉皇太后還宮。是月,給安徽泗州等五州縣衛(wèi)一月口糧。 十一月丁巳,召英惠,調(diào)成格為烏魯木齊都統(tǒng)。以裕恩為熱河都統(tǒng)。是月,賑奉天遼陽等五處被災(zāi)旗民口糧。 十二月甲子,緬甸國王孟既遣使表賀。乙亥,撫恤西藏三十九族成災(zāi)番民。是月,賑山東益都、臨朐二縣地震災(zāi)。蠲直隸隆平、寧晉二縣洼地額賦之五。 十年春正月丁巳,暹羅國王鄭福遣使表賀,并貢方物。是月,賑江蘇沛縣、安徽盱眙等六州縣衛(wèi)旱災(zāi)水災(zāi)。貸直隸滄州、鹽山二州縣,甘肅皋蘭等十四州縣旱災(zāi)水災(zāi)銀穀。 二月壬戌,上御經(jīng)筵。丁卯,命緝捕河南梟匪、捻匪。丁丑,命緝捕江西上猶縣會匪。 三月庚寅,以謁西陵,命奕紹、托津、長齡、盧蔭溥留京辦事。己亥,免湖南澧州濱湖淤田額賦并前借籽種銀。壬寅,上奉皇太后謁西陵。以升寅為綏遠(yuǎn)城將軍。甲辰,調(diào)瑚松額為盛京將軍,以?司榧謱④,武忠額為察哈爾都統(tǒng)。丙午,上謁泰陵、泰東陵、昌陵。己酉,上幸南苑。庚戌,上行圍,至壬子如之。壬子,以哈薩克汗阿勒坦沙喇等請遣其子入覲,命至熱河陛見。 四月辛未,申禁外省才不勝任之員改京職。 五月辛酉,河南、直隸毗連十四州縣地震,命加意撫恤。 六月辛卯,蔣攸銛有疾,以陶澍署兩江總督。乙未,以程祖洛為湖南巡撫。 七月丙子,暹羅遣使賀萬壽貢方物。免江蘇海州四州縣舊欠額賦。 八月乙未,萬壽節(jié),停筵宴。庚戌,召蔣攸銛來京,授陶澍兩江總督。調(diào)盧坤為江蘇巡撫。以朱桂楨為廣東巡撫。命吳邦慶以三品銜署漕運總督。是月,加賑湖北監(jiān)利等四縣水災(zāi)。 九月戊午,安集延回匪復(fù)入喀什噶爾,幫辦大臣塔斯哈戰(zhàn)敗,死之,遂圍喀什噶爾城。命玉麟等往剿。命楊遇春駐肅州,楊芳、胡超率陜甘兵協(xié)剿。以鄂山署陜甘總督。徐炘署陜西巡撫,阿勒精阿署山西巡撫。己未,以楊遇春為欽差大臣,督辦軍務(wù)。以英惠署黑龍江將軍。丁卯,命長齡為欽差大臣,率桂輪、阿勒罕保等赴新疆。辛未,以玉英署黑龍江將軍。乙亥,上閱火器營兵。丁丑,大學(xué)士蔣攸銛以讞獄誤,降侍郎。召徐炘來京,以顏伯燾署陜西巡撫。以盧蔭溥為大學(xué)士,李鴻賓協(xié)辦大學(xué)士,仍留兩廣總督任。調(diào)湯金釗為吏部尚書,王引之為禮部尚書,潘世恩為工部尚書,朱士彥為左都御史。是月,賑直隸磁州等三州縣地震災(zāi)、四川彭城等二縣水災(zāi)。 十月,以盧蔭溥為體仁閣大學(xué)士。戊子,以富呢?fù)P阿為浙江巡撫。乙未,仍授長齡為揚威將軍,命哈哴阿、楊芳參贊軍務(wù)。庚子,以樂善為烏里雅蘇臺將軍。辛丑,以軍事遲誤,褫伊犁參贊大臣容安職并所襲子爵。壬寅,以恩銘為烏里雅蘇臺參贊大臣。癸卯,回匪犯葉爾羌,壁昌等擊敗之。丁未,逮容安。壬子,召富呢?fù)P阿來京。是月,賑直隸大城、文安二縣災(zāi)民。給安徽蕪湖等五州縣衛(wèi)口糧。貸黑龍江等三處旗民倉穀、甘肅皋蘭等十一州縣貧民口糧。 十一月,以楊懌曾為湖北巡撫。乙亥,申諭李鴻賓等查辦廣東會匪。丁丑,諭吳光悅查辦江西贛南會匪。壬午,嵩孚降調(diào),以盧坤為湖廣總督。調(diào)程祖洛江蘇巡撫,蘇成額湖南巡撫。以祁宇為廣西巡撫。以阿勒精阿為江西巡撫。是月,賑河南安陽等三縣地震災(zāi)。給江西廬陵縣水災(zāi)修屋費。 十二月癸巳,托津免管刑部,以盧蔭溥代之。丙申,喀什噶爾、英吉沙爾回匪平。予死事喀什噶爾幫辦大臣塔斯哈都統(tǒng)銜。是月,賑云南嶍峨縣水災(zāi)。貸江蘇蘇州等四府州屬駐近災(zāi)區(qū)兵丁銀米。

 

清史稿

   清史稿 全書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紀(jì)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傳三百一十六卷,以紀(jì)傳為中心。所記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下至1911年清朝滅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 
  《清史稿》是由中華民國初年特設(shè)的清史館編修的,以館長趙爾巽任主編,繆荃孫、柯劭忞等為總纂,另設(shè)纂修、協(xié)修、提調(diào)、?钡嚷。參加編寫工作的先后有一百多人!肚迨犯濉酚1914年開始編纂,1920年編成初稿,1926年修訂一次,1927年秋大致完稿,前后歷時十四年。對于這樣一部有清一代的正史,“本應(yīng)詳審修正,以冀減少疵颣”但“以時事之艱虞,學(xué)說之龐雜”,尤其因主編趙爾巽“年齒之遲暮,再多慎重,恐不及待”。于是就委托袁金鎧經(jīng)辦發(fā)刊和?淌乱。于1928年刊印,1929年發(fā)行。 

卷十一 本紀(jì)十一 卷十二 本紀(jì)十二
卷十三 本紀(jì)十三 卷十四 本紀(jì)十四
卷十五 本紀(jì)十五 卷十六 本紀(jì)十六
卷十七 本紀(jì)十七 卷十八 本紀(jì)十八
卷十九 本紀(jì)十九 卷二十 本紀(jì)二十
卷二十一 本紀(jì)二十一 卷二十二 本紀(jì)二十二
卷八十三 志五十八 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
卷八十五 志六十 卷八十六 志六十一
卷八十七 志六十二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卷八十九 志六十四 卷九十 志六十五
卷九十一 志六十六 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
卷九十三 志六十八 卷九十四 志六十九
卷一百四十 志一百十五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一百十六
卷一百四十二 志一百十七 卷一百四十三 志一百十八
卷一百四十四 志一百十九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一百二十
卷一百四十六 志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四十七 志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四十八 志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四十九 志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五十 志一百二十五 卷三百五 列傳九十二
卷三百六 列傳九十三 卷三百七 列傳九十四
卷三百八 列傳九十五 卷三百九 列傳九十六
卷三百十 列傳九十七 卷三百十一 列傳九十八
卷三百十二 列傳九十九 卷三百十三 列傳一百
卷三百十四 列傳一百一 卷三百十五 列傳一百二
卷五百 列傳二百八十七 卷五百一 列傳二百八十八
卷五百二 列傳二百八十九 卷五百三 列傳二百九十
卷五百四 列傳二百九十一 卷五百五 列傳二百九十二
卷五百六 列傳二百九十三 卷五百七 列傳二百九十四
卷五百八 列傳二百九十五 卷五百九 列傳二百九十六
卷五百十 列傳二百九十七 卷一 本紀(jì)一
卷二 本紀(jì)二 卷三 本紀(jì)三
卷四 本紀(jì)四 卷五 本紀(jì)五
卷六 本紀(jì)六 卷七 本紀(jì)七
卷八 本紀(jì)八 卷九 本紀(jì)九
卷十 本紀(jì)十 卷二十三 本紀(jì)二十三
卷二十四 本紀(jì)二十四 卷二十五 本紀(jì)二十五
卷二十六 志一 卷二十七 志二
卷二十八 志三 卷二十九 志四
卷三十 志五 卷三十一 志六
卷三十二 志七 卷三十三 志八
卷三十四 志九 卷三十五 志十
卷三十六 志十一 卷三十七 志十二
卷三十八 志十三 卷三十九 志十四
卷四十 志十五 卷四十一 志十六
卷四十二 志十七 卷四十三 志十八
卷四十四 志十九 卷四十五 志二十
卷四十六 志二十一 卷四十七 志二十二
卷四十八 志二十三 卷四十九 志二十四
卷五十 志二十五 卷五十一 志二十六
卷五十二 志二十七 卷五十三 志二十八
卷五十四 志二十九 卷五十五 志三十
卷五十六 志三十一 卷五十七 志三十二
卷五十八 志三十三 卷五十九 志三十四
卷六十 志三十五 卷六十一 志三十六
卷六十二 志三十七 卷六十三 志三十八
卷六十四 志三十九 卷六十五 志四十
卷六十六 志四十一 卷六十七 志四十二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 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
卷七十 志四十五 卷七十一 志四十六
卷七十二 志四十七 卷七十三 志四十八
卷七十四 志四十九 卷七十五 志五十
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 卷七十九 志五十四
卷八十 志五十五 卷八十一 志五十六
卷八十二 志五十七 卷九十五 志七十
卷九十六 志七十一 卷九十七 志七十二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 卷九十九 志七十四
卷一百 志七十五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 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 卷一百五 志八十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 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
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 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
卷一百十 志八十五 卷一百十一 志八十六
卷一百十二 志八十七 卷一百十三 志八十八
卷一百十四 志八十九 卷一百十五 志九十
卷一百十六 志九十一 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 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 卷一百二十一 志九十六
卷一百二十二 志九十七 卷一百二十三 志九十八
卷一百二十四 志九十九 卷一百二十五 志一百
卷一百二十六 志一百一 卷一百二十七 志一百二
卷一百二十八 志一百三 卷一百二十九 志一百四
卷一百三十 志一百五 卷一百三十一 志一百六
卷一百三十二 志一百七 卷一百三十三 志一百八
卷一百三十四 志一百九 卷一百三十五 志一百十
卷一百三十六 志一百十一 卷一百三十七 志一百十二
卷一百三十八 志一百十三 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百十四
卷一百五十一 志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五十二 志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五十三 志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五十四 志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五十五 志一百三十 卷一百五十六 志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五十七 志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五十八 志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五十九 志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六十 志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六十一 表一 卷一百六十二 表二
卷一百六十三 表三 卷一百六十四 表四
卷一百六十五 表五 卷一百六十六 表六
卷一百六十七 表七 卷一百六十八 表八
卷一百六十九 表九 卷一百七十 表十
卷一百七十一 表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表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表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表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表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表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表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表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表十九 卷一百八十 表二十
卷一百八十一 表二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表二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表二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表二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表二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表二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表二十七 卷一百八十八 表二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表二十九 卷一百九十 表三十
卷一百九十一 表三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表三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表三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表三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表三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表三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表三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表三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表三十九 卷二百 表四十
卷二百一 表四十一 卷二百二 表四十二
卷二百三 表四十三 卷二百四 表四十四
卷二百五 表四十五 卷二百六 表四十六
卷二百七 表四十七 卷二百八 表四十八
卷二百九 表四十九 卷二百一十 表五十
卷二百十一 表五十一 卷二百十二 表五十二
卷二百十三 表五十三 卷二百十四 列傳一
卷二百十五 列傳二 卷二百十六 列傳三
卷二百十七 列傳四 卷二百十八 列傳五
卷二百十九 列傳六 卷二百二十 列傳七
卷二百二十一 列傳八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九
卷二百二十三 列傳十 卷二百二十四 列傳十一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十二 卷二百二十六 列傳十三
卷二百二十七 列傳十四 卷二百二十八 列傳十五
卷二百二十九 列傳十六 卷二百三十 列傳十七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十八 卷二百三十二 列傳十九
卷二百三十三 列傳二十 卷二百三十四 列傳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七 列傳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八 列傳二十五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二十六 卷二百四十 列傳二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二十八 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二十九
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三十 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三十二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三十三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三十四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三十五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三十六 卷二百五十 列傳三十七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三十八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三十九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四十 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四十一
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四十二 卷二百五十六 列傳四十三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四十四 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四十五
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四十六 卷二百六十 列傳四十七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四十八 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四十九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五十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五十一
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五十二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五十三
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五十四 卷二百六十八 列傳五十五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五十六 卷二百七十 列傳五十七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五十八 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五十九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六十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六十一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六十二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六十三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六十四 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六十五
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六十六 卷二百八十 列傳六十七
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六十八 卷二百八十二 列傳六十九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七十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七十一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七十二 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七十三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七十四 卷二百八十八 列傳七十五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七十六 卷二百九十 列傳七十七
卷二百九十一 列傳七十八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七十九
卷二百九十三 列傳八十 卷二百九十四 列傳八十一
卷二百九十五 列傳八十二 卷二百九十六 列傳八十三
卷二百九十七 列傳八十四 卷二百九十八 列傳八十五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八十六 卷三百 列傳八十七
卷三百一 列傳八十八 卷三百二 列傳八十九
卷三百三 列傳九十 卷三百四 列傳九十一
卷三百十六 列傳一百三 卷三百十七 列傳一百四
卷三百十八 列傳一百五 卷三百十九 列傳一百六
卷三百二十 列傳一百七 卷三百二十一 列傳一百八
卷三百二十二 列傳一百九 卷三百二十三 列傳一百十
卷三百二十四 列傳一百十一 卷三百二十五 列傳一百十二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一百十三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一百十四
卷三百二十八 列傳一百十五 卷三百二十九 列傳一百十六
卷三百三十 列傳一百十七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一百十八
卷三百三十二 列傳一百十九 卷三百三十三 列傳一百二十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一百二十一 卷三百三十五 列傳一百二十二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一百二十三 卷三百三十七 列傳一百二十四/a>
卷三百三十八 列傳一百二十五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一百二十六
卷三百四十 列傳一百二十七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一百二十八
卷三百四十二 列傳一百二十九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一百三十
卷三百四十四 列傳一百三十一 卷三百四十五 列傳一百三十二
卷三百四十六 列傳一百三十三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一百三十四
卷三百四十八 列傳一百三十五 卷三百四十九 列傳一百三十六
卷三百五十 列傳一百三十七 卷三百五十一 列傳一百三十八
卷三百五十二 列傳一百三十九 卷三百五十三 列傳一百四十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一百四十一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一百四十二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一百四十三 卷三百五十七 列傳一百四十四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一百四十五 卷三百五十九 列傳一百四十六
卷三百六十 列傳一百四十七 卷三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八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一百四十九 卷三百六十三 列傳一百五十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一百五十一 卷三百六十五 列傳一百五十二
卷三百六十六 列傳一百五十三 卷三百六十七 列傳一百五十四
卷三百六十八 列傳一百五十五 卷三百六十九 列傳一百五十六
卷三百七十 列傳一百五十七 卷三百七十一 列傳一百五十八
卷三百七十二 列傳一百五十九 卷三百七十三 列傳一百六十
卷三百七十四 列傳一百六十一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一百六十二
卷三百七十六 列傳一百六十三 卷三百七十七 列傳一百六十四
卷三百七十八 列傳一百六十五 卷三百七十九 列傳一百六十六
卷三百八十 列傳一百六十七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一百六十八
卷三百八十二 列傳一百六十九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一百七十
卷三百八十四 列傳一百七十一 卷三百八十五 列傳一百七十二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一百七十三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一百七十四
卷三百八十八 列傳一百七十五 卷三百八十九 列傳一百七十六
卷三百九十 列傳一百七十七 卷三百九十一 列傳一百七十八
卷三百九十二 列傳一百七十九 卷三百九十三 列傳一百八十
卷三百九十四 列傳一百八十一 卷三百九十五 列傳一百八十二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一百八十三 卷三百九十七 列傳一百八十四
卷三百九十八 列傳一百八十五 卷三百九十九 列傳一百八十六
卷四百 列傳一百八十七 卷四百一 列傳一百八十八
卷四百二 列傳一百八十九 卷四百三 列傳一百九十
卷四百四 列傳一百九十一 卷四百五 列傳一百九十二
卷四百六 列傳一百九十三 卷四百七 列傳一百九十四
卷四百八 列傳一百九十五 卷四百九 列傳一百九十六
卷四百十 列傳一百九十七 卷四百十一 列傳一百九十八
卷四百十二 列傳一百九十九 卷四百十三 列傳二百
卷四百十四 列傳二百一 卷四百十五 列傳二百二
卷四百十六 列傳二百三 卷四百十七 列傳二百四
卷四百十八 列傳二百五 卷四百十九 列傳二百六
卷四百二十 列傳二百七 卷四百二十一 列傳二百八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二百九 卷四百二十三 列傳二百十
卷四百二十四 列傳二百十一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二百十二
卷四百二十六 列傳二百十三 卷四百二十七 列傳二百十四
卷四百二十八 列傳二百十五 卷四百二十九 列傳二百十六
卷四百三十 列傳二百十七 卷四百三十一 列傳二百十八
卷四百三十二 列傳二百十九 卷四百三十三 列傳二百二十
卷四百三十四 列傳二百二十一 卷四百三十五 列傳二百二十二
卷四百三十六 列傳二百二十三 卷四百三十七 列傳二百二十四
卷四百三十八 列傳二百二十五 卷四百三十九 列傳二百二十六
卷四百四十 列傳二百二十七 卷四百四十一 列傳二百二十八
卷四百四十二 列傳二百二十九 卷四百四十三 列傳二百三十
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二百三十一 卷四百四十五 列傳二百三十二
卷四百四十六 列傳二百三十三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二百三十四
卷四百四十八 列傳二百三十五 卷四百四十九 列傳二百三十六
卷四百五十 列傳二百三十七 卷四百五十一 列傳二百三十八
卷四百五十二 列傳二百三十九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二百四十
卷四百五十四 列傳二百四十一 卷四百五十五 列傳二百四十二
卷四百五十六 列傳二百四十三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二百四十四
卷四百五十八 列傳二百四十五 卷四百五十九 列傳二百四十六
卷四百六十 列傳二百四十七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二百四十八
卷四百六十二 列傳二百四十九 卷四百六十三 列傳二百五十
卷四百六十四 列傳二百五十一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二百五十二
卷四百六十六 列傳二百五十三 卷四百六十七 列傳二百五十四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二百五十五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二百五十六
卷四百七十 列傳二百五十七 卷四百七十一 列傳二百五十八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二百五十九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二百六十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二百六十一 卷四百七十五 列傳二百六十二
卷四百七十六 列傳二百六十三 卷四百七十七 列傳二百六十四
卷四百七十八 列傳二百六十五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二百六十六
卷四百八十 列傳二百六十七 卷四百八十一 列傳二百六十八
卷四百八十二 列傳二百六十九 卷四百八十三 列傳二百七十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二百七十一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二百七十二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二百七十三 卷四百八十七 列傳二百七十四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二百七十五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二百七十六
卷四百九十 列傳二百七十七 卷四百九十一 列傳二百七十八
卷四百九十二 列傳二百七十九 卷四百九十三 列傳二百八十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二百八十一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二百八十二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二百八十三 卷四百九十七 列傳二百八十四
卷四百九十八 列傳二百八十五 卷四百九十九 列傳二百八十六
卷五百十一 列傳二百九十八 卷五百十二 列傳二百九十九
卷五百十三 列傳三百 卷五百十四 列傳三百一
卷五百十五 列傳三百二 卷五百十六 列傳三百三
卷五百十七 列傳三百四 卷五百十八 列傳三百五
卷五百十九 列傳三百六 卷五百二十 列傳三百七
卷五百二十一 列傳三百八 卷五百二十二 列傳三百九
卷五百二十三 列傳三百十 卷五百二十四 列傳三百十一
卷五百二十五 列傳三百十二 卷五百二十六 列傳三百十三
卷百二十七 列傳三百十四 卷五百二十八 列傳三百十五
卷五百二十九 列傳三百十六 《清史稿》發(fā)刊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