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清史稿

 

卷二百二十三 列傳十

○萬(子扈爾干、孟格布祿、扈爾干子岱善、孟格布祿子吳爾古代) 楊吉砮(兄清佳砮、楊吉砮子納林布祿、金臺石、清佳砮子布寨、布寨子布揚(yáng)古)布占泰 拜音達(dá)里 萬,哈達(dá)部長也。萬自稱汗,故謂之萬汗。明譯為王臺,“臺”“萬”音近。明於東邊酋長稱汗者,皆譯為“王”某,若以王為姓,萬亦其例也。哈達(dá)為扈倫四部之一,明通稱海西。哈達(dá)貢於明,入廣順關(guān),地近南,故謂之南關(guān)。 萬姓納喇氏,其始祖納齊卜祿。納齊卜祿生尚延多爾和齊,尚延多爾和齊生嘉瑪喀碩珠古,嘉瑪喀碩珠古生綏屯,綏屯生都勒喜。都勒喜子二:克什納、古對朱顏。古對朱顏之后別為烏喇部?耸布{,嘉靖初掌塔山左衛(wèi),於諸部中最強(qiáng),修貢謹(jǐn),又捕叛者猛克有勞,明授左都督,賜金頂大帽;既,為族人巴代達(dá)爾漢所殺?耸布{子二:長徹徹穆,次旺濟(jì)外蘭。克什納死時,徹徹穆子萬奔席北部境綏哈城,而旺濟(jì)外蘭奔哈達(dá),遂為其部長。明以其偵寇功,授都督僉事。葉赫部長褚孔格數(shù)為亂,旺濟(jì)外蘭執(zhí)而僇之,奪其貢敕七百道,及所部十三寨。后其部眾叛,旺濟(jì)外蘭為所殺。其子博爾坤舍進(jìn)殺父仇,迎從兄萬於綏哈城,還長其部。萬能用其眾,略憐部,遠(yuǎn)交而近攻,勢益盛,遂以哈達(dá)為國,稱汗。興祖諸子環(huán)居赫圖阿喇,號“寧古塔貝勒”,與董鄂部構(gòu)釁。興祖第三子索長阿為其子吳泰娶萬女,蓋嘗乞兵於萬以御董鄂部。 萬居靜安堡外,室廬、耕植與他部落異,事明謹(jǐn)。是時王杲領(lǐng)建州,與韃靼東西遙應(yīng),窺遼塞,萬支拄其間不令合。明使繼其大父克什納為都督。王杲盜邊,開原兵備副使王之弼檄萬,令王杲還所掠。萬入建州寨,要王杲盟於撫順關(guān)下,復(fù)通市如故。土默特徙帳遼東,萬入貢,多奪其馬。已而,土默特弟韋徵與萬為婚,其從子小黃臺吉擁五萬騎,介葉赫復(fù)請婚於萬,萬懼而許之。小黃臺吉以馬牛羊、甲胄、貂豹之裘遺萬,筑壇刑白馬為盟,約毋犯塞。居無何,小黃臺吉要萬犯塞,萬不可,乃罷,時為萬歷元年。明年,王杲亂,遼東巡撫張學(xué)顏檄萬捕王杲。萬令海西、建州諸酋款塞,乞先開市,游擊丁仿語之曰:“必得王杲而后市可圖也!比f復(fù)率建州衛(wèi)都督大疼克等叩關(guān),督撫以聞,許開市,遂縛獻(xiàn)王杲所掠遼軍八十四人,及種人兀黑,以兀黑嘗殺漢官也。又明年,捕得王杲,檻致京師。明進(jìn)萬右柱國、龍虎將軍,官二子都督僉事,賜黃金二十兩、大紅師子纻衣一襲。 是時萬所領(lǐng)地,東則輝發(fā)、烏喇,南則建州,北則葉赫,延袤千里,保塞甚盛。萬暴而黷貨,以事赴訴,視賂有無為曲直。部下皆效之,使於諸部,驕恣無所忌,求賄鷹、犬、雞、豚惟所欲。使還,意為毀譽(yù),萬輒信之。以是諸部皆貳。而葉赫部長清佳砮、楊吉砮兄弟,以父褚孔格見僇,心怨萬。萬納其女弟溫姐,又以女妻楊吉砮,卵翼之。萬老而衰,楊吉砮復(fù)婚於哈屯恍惚太,勢漸張。萬子扈爾干尤暴,所部或去從楊吉砮。楊吉砮構(gòu)烏喇與扈爾干為仇,遂收故所部諸寨為旺濟(jì)外蘭所侵者,取其八寨,惟把太等五寨尚屬萬。自是輝發(fā)、烏喇諸部皆不受約束,萬地日蹙,憂憤不自憀。萬歷十年七月,萬卒。葉赫聞萬死,使求故貢敕,扈爾干曰:“我父以汝兄弟故,卒用憂憤死,今尚問敕書乎?”勿與,告哀於明。明以萬忠,賜祭,予采幣、四表里。 萬有子五:扈爾干為長;仲、叔皆前死;季孟格布祿,溫姐子也;又有康古魯,為萬外婦子。萬卒,康古魯與扈爾干爭父業(yè)。扈爾干怒曰:“汝,我父外婦子也,寧得爭父業(yè)乎?不避我,我且殺汝!”康古魯因亡抵清佳砮,清佳砮妻以女。是時太祖初起兵。八月,扈爾干以兵從兆佳城長李岱劫太祖所屬瑚濟(jì)寨,太祖部將安費(fèi)揚(yáng)古、巴遜以十二人追擊,殺哈達(dá)兵四十人,還所掠。扈爾干旋卒。孟格布祿年十九,襲父職龍虎將軍、左都督,眾未附?倒鹏斅勳锠柛伤溃爝,烝溫姐。 扈爾干有子曰岱善,與唐古魯、孟格布祿析萬遺業(yè)為三?倒鹏攬箪锠柛芍梗尯鹅镀渥;孟格布祿亦以母溫姐故,助康古魯,共攻岱善;而清佳砮、楊吉砮兄弟謀攻萬子孫報仇,十一年七月,挾暖兔、恍惚太等萬騎來攻。明總督侍郎周詠念岱善弱,孟格布祿少,請加敕部諸酋,神宗許之。十二月,楊吉砮等復(fù)挾蒙古科爾沁貝勒甕阿岱等萬騎來攻,孟格布祿及岱善以二千騎迎戰(zhàn)而敗。自是兵屢至,恣焚掠不已。十二年,明總兵李成梁誘殺清佳砮、楊吉砮兄弟,所部詟服,誓受孟格布祿約束。 葉赫難始紓,而內(nèi)訌復(fù)急。清佳砮子布寨、楊吉砮子納林布祿乘隙圖報怨。十五年四月,納林布祿以恍惚太萬騎攻把泰寨,明兵來援,圍解;乃陰結(jié)其姑溫姐,嗾孟格布祿佐康古魯圖岱善。先是扈爾干許以女歸太祖,十六年,岱善親送以往,太祖為設(shè)宴成禮。是年納林布祿復(fù)以恍惚太五千騎圍岱善。孟格布祿將其孥從納林布祿往葉赫,居十八里寨,於是圖岱善益急,而康古魯誘岱善所部叛岱善,略其貲畜,納林布祿并掠岱善妻哈爾屯以去。明邊吏議絕孟格布祿市,以所部及土田、牲畜盡歸於岱善。孟格布祿不聽,復(fù)與布寨、納林布祿、康古魯入開原,溫姐偕。開原兵備副使王緘令裨將襲其營,執(zhí)溫姐、康古魯以歸。巡撫顧養(yǎng)謙諭孟格布祿:“和岱善,還所掠,否則斷若母頭矣!”王緘以為戮溫姐則孟格布祿益攜,不如釋之,而囚康古魯,待朝命。溫姐既得脫,遁還。孟格布祿自葉赫攻岱善,自焚其所居,劫溫姐去。王緘坐是奪職。 十六年二月,河西大饑,岱善乞糴於明,明予粟百斛。李成梁出師討布寨、孟格布祿,圍其城,布寨、孟格布祿請降,成梁振旅還。開原兵備副使成遜議釋康古魯,和諸部;總督侍郎顧養(yǎng)謙亦謂:“岱善弱而多疑,即殲諸酋立之,不能有其眾。不如釋康古魯,使和岱善,則萬子孫皆全。岱善內(nèi)倚中國,外結(jié)建州,陰折北關(guān)謀,實制東陲勝策也!毕乃脑,遂釋康古魯而諭之曰:“中國立岱善,以萬故;囚汝,以助北關(guān)侵岱善也。汝亦萬子,不忍殺。今釋汝,和諸酋,修父業(yè)。岱善安危,汝則任之!笨倒鹏斅犆蛄钺飞埔允甯甘驴倒鹏,以祖母事溫姐,刑牲盟;且進(jìn)布寨、納林布祿使者誡諭之,為均兩部,敕孟格布祿出岱善妻子五人,及所部種人三百二十三、婦稚五百四十三、馬牛羊數(shù)百,歸岱善?倒鹏斮蓽亟銡w故寨,居月馀,康古魯病且死,語溫姐及孟格布祿,戒部曲毋盜邊負(fù)明恩。康古魯死,孟格布祿謀盡室徙依葉赫,度溫姐不從,微告布寨、納林布祿以兵至。孟格布祿縱火燔其居,趣溫姐行,溫姐不可,強(qiáng)扶持上馬,郁郁不自得,七月亦死。 布寨、納林布祿誘孟格布祿圖岱善如故。成遜令諸酋面相要釋憾,并入貢,而太祖日強(qiáng)盛,布寨、納林布祿與有隙。二十一年夏六月,糾孟格布祿及烏喇、輝發(fā)四部合兵攻太祖,略戶布察寨。太祖率兵追之,設(shè)伏於中途,引兵略哈達(dá)富兒家齊寨。哈達(dá)兵至,太祖欲引敵至設(shè)伏所,揮眾使退,以單騎殿。孟格布祿以三騎自后相迫,一騎出於前,太祖引弓射前騎,前騎在右,回身自馬項上發(fā)矢,矢著於馬腹,遂逸去。三騎驟至,太祖馬驚幾墜,右足絓於鞍,復(fù)乘,遂射孟格布祿馬踣地,其從者秦穆布祿授以己馬,挾以馳。太祖率所部兵騎者三、步者二十,逐而擊之,斬十二人,獲甲六、馬十八,以還。九月,復(fù)從布寨、納林布祿以九部之兵三萬人攻太祖,戰(zhàn)於黑濟(jì)格城下,九部之兵熸,布寨殲焉。 二十五年,葉赫諸部請成於太祖,盟定輒背之。二十六年,孟格布祿所居城北溪流血。二十七年秋,納林布祿攻孟格布祿,孟格布祿不能支,以其三子質(zhì)於太祖,乞師。太祖使費(fèi)英東、噶蓋以兵二千戍哈達(dá)。納林布祿恐,乃構(gòu)明開原譯者為書,誘孟格布祿使貳於明,將襲擊費(fèi)英東等。費(fèi)英東等诇得之,以告太祖。九月丁未朔,太祖帥師攻哈達(dá)。貝勒舒爾哈齊請為前鋒,薄孟格布祿所居城。兵出,舒爾哈齊使告太祖曰:“彼城兵出矣!”太祖曰:“豈為此城無兵而來耶?”躬督兵進(jìn)。舒爾哈齊兵塞道,太祖軍循城行,城上發(fā)矢多傷者,遂攻城,癸丑,克之。揚(yáng)古利生得孟格布祿,太祖命勿殺,召入謁,賜以所御貂帽、豹裘,置帳中。既,孟格布祿與噶蓋謀為亂,事泄,乃殺之。 二十九年春正月,太祖以女妻孟格布祿子吳爾古代,明使來讓,太祖遣吳爾古代還所部。納林布祿歸所掠敕六十道,請於明,補(bǔ)雙貢如故事。已而,納林布祿復(fù)糾蒙古掠哈達(dá)。哈達(dá)饑,乞糴於明,明不與,至鬻妻子、奴仆以食。太祖周恤之,遂以吳爾古代歸。哈達(dá)亡。 楊吉砮,葉赫部長,孝慈高皇后父也。其先出自蒙古,姓土默特氏,滅納喇部據(jù)其地,遂以地為姓;后遷葉赫河岸,因號葉赫。其貢於明,取道鎮(zhèn)北關(guān),地近北,故明謂之北關(guān)。 始祖星根達(dá)爾漢生席爾克明噶圖,席爾克明噶圖生齊爾噶尼。正德初,齊爾噶尼數(shù)盜邊,斬開原市。八年,其子褚孔格糾他酋加哈復(fù)為亂,旋就撫,授達(dá)喜木魯衛(wèi)都督僉事。褚孔格阻兵數(shù)反覆,為哈達(dá)部長旺濟(jì)外蘭所殺,明賜敕書及所屬諸寨,皆為所奪。 褚孔格子太杵。太杵子二:長,清佳砮;次即楊吉砮。能撫諸部,依險筑二城,相距可數(shù)里,清佳砮居西城,楊吉砮居?xùn)|城,皆稱貝勒。明人以譯音,謂之“二奴”。是時哈達(dá)萬汗方強(qiáng),楊吉砮弟兄事萬謹(jǐn),萬納其女弟溫姐,藉勢浸驕,數(shù)糾建州王杲侵明邊。明討王杲,而清佳砮,楊吉砮不與,蓋萬實庇之,既又以女妻楊吉砮。然楊吉砮兄弟日夜思復(fù)先世褚孔格之仇,怨萬。會萬老,勢衰,楊吉砮復(fù)婚於哈屯恍惚太,以隙復(fù)故地季勒諸寨。萬子扈爾干所屬白虎赤等先后叛歸楊吉砮,楊吉砮勢日盛,萬遂以憂憤死。死而諸子內(nèi)爭,其庶孽康古魯亡抵清佳砮,清佳砮妻以女,益間萬子孫使自相圖。 既而太祖兵起,嘗如葉赫,楊吉砮顧知為非常人,謂太祖曰:“我有幼女,俟其長,當(dāng)使事君!碧嬖唬骸熬Y(jié)姻盟,盍以年已長者妻我?”楊吉砮對曰:“我雖有長女,恐未為嘉偶。幼女端重,始足為君配耳!碧嫠旒{聘焉。 萬歷十一年,楊吉砮弟兄率白虎赤,益以暖兔、恍惚太所部萬騎,襲敗孟格布祿,斬三百級,掠甲胄一百五十;益借猛骨太、那木塞兵,焚躪孟格布祿所部室廬、田稼殆盡。明分巡副使任天祚使赍布帛及鐵釜,犒楊吉砮兄弟,諭罷兵。楊吉砮兄弟言:“必得敕書盡轄孟格布祿等然后已。”既,復(fù)焚孟格布祿及其仲兄所分莊各十,岱善莊一,脅所屬百馀人去。既,又以恍惚太二千騎馳廣順關(guān),攻下沙大高寨,俘三百人,挾兵邀貢敕。 十二年,巡撫李松與總兵李成梁謀誅楊吉砮兄弟,哈達(dá)亦以請。明制,凡諸部互市,筑墻規(guī)市場,謂之“市圈”。成梁使召楊吉砮弟兄,當(dāng)賜敕賞賚,乃伏兵中固城,距開原可四十里,待其至。已而楊吉砮弟兄挾恍惚太二千騎擐甲叩鎮(zhèn)北關(guān),守備霍九皋遣使讓之曰:“若來就撫,甲騎數(shù)千何為者?”楊吉砮兄弟乃請以三百騎入圈。李松令參將宿振武、李寧等夾城四隅為伏,戒軍中曰:“虜入圈,聽撫則張幟,按甲毋動;不則鳴炮,皆鼓行而前,急擊之勿失。”松與任天祚坐南樓,使九皋諭楊吉砮兄弟。楊吉砮兄弟則益兵,以精騎三千屯鎮(zhèn)北關(guān),而以三百騎入圈。楊吉砮兄弟請敕書部勒孟格布祿等,九皋譙讓之,漸急,楊吉砮兄弟瞋目,語不馴,李松奮髯抵幾叱之。九皋麾楊吉砮等下馬,楊吉砮目從者白虎赤,白虎赤拔刀擊九皋,微中右臂。九皋還擊楊吉砮從者一騎踣,馀騎群噪擊明兵。軍中炮如雷,伏盡起,遂殺清佳砮、楊吉砮、白虎赤、清佳砮子兀孫孛羅、楊吉砮子哈兒哈麻,及諸從者,斬三百十有一級。勒兵馳出關(guān),成梁先自中固城至,圍擊葉赫軍,斬千五百二十一級,奪馬千七百有三,遂深入楊吉砮弟兄所居寨。師合圍,旦日,諸酋出寨門蒲伏,請受孟格布祿約束,刑白馬攢刀為誓,成梁引師還。自是葉赫不敢出兵窺塞擾哈達(dá)為亂。明總督張佳胤等以陣斬“二奴”聞,成梁、松、天祚、九皋、振武、寧予蔭進(jìn)秩有差。 居數(shù)年,清佳砮子布寨、楊吉砮子納林布祿繼為貝勒,收馀燼,謀傾哈達(dá)報世仇,挾以兒鄧數(shù)侵掠,闌入威遠(yuǎn)堡。納林布祿尤狂悖,要貢敕如其諸父,頻歲糾恍惚太攻岱善不已;且因其姑溫姐煽孟格布祿、唐古魯圖岱善,俾哈達(dá)內(nèi)訌。會明助岱善,襲執(zhí)康古魯。 十六年二月,巡撫顧養(yǎng)謙決策討布寨、納林布祿。成梁帥師至海州,雪初消,人馬行淖中,馬足膠不可拔。成梁計擊虜利月明,軍抵開原已下弦,不如三月往,遂壁海州,養(yǎng)謙壁遼陽。是歲,河西大饑,斗米錢三千,菽二千,發(fā)海州、遼陽穀贍軍。月將晦,成梁自海州乘傳出,三月十有三日,至開原。令岱善軍以白布綴肩際為幟,雞鳴,發(fā)威遠(yuǎn)堡,行三十里,至葉赫屬酋落羅寨。成梁使召落羅,落羅駭兵至,迎謁,命以一幟樹寨門,材官十人守之,戒諸軍毋犯;挾落羅及其從者三騎俱,又行三十里,至葉赫城下。布塞棄西城,奔納林布祿,并兵以拒,其眾與明軍夾道馳,明軍不敢先發(fā)。二酋麾其騎突明軍,殺三人,成梁乃縱兵擊之。游擊將軍吳希漢先驅(qū),流矢集於面,創(chuàng)甚,弟希周奮起,斬虜騎射希漢者,亦被創(chuàng)。明軍如墻進(jìn),葉赫兵退入城守。城以石為郭,郭內(nèi)外重疊障,以巨桁為柵。城中有山,鑿山周遭為坂,絕峻,為羅城其上,外以石,內(nèi)以木,又二重,中構(gòu)八角樓,置妻孥、財貨。明師攻二日,破郭外柵二重。城上木石雜下,先登者輒死,城堅不可拔。成梁乃斂兵,發(fā)巨炮擊城,城壞,穿樓斷桁,葉赫兵死者無算,殲其酋把當(dāng)亥,斬級五百五十四,城中皆號泣。明軍車載云梯至,直立,齊其內(nèi)城,將置巨炮其上。二酋始大懼,出城乞降,請與南關(guān)分敕入貢。成梁令毋攻,燔云梯,戒諸軍毋發(fā)其窖粟,遂引師還。四月朔,釋康古魯遣還,因進(jìn)葉赫使者諭曰:“往若效順,朝廷賞不薄。江上遠(yuǎn)夷以貂皮、人參至,必藉若以通。若布帛、米鹽、農(nóng)器仰給於我,耕稼圍獵,坐收木枲、松實、山澤之利,為惠大矣。今貢事絕,江上夷道梗,皆怨若。我第傳檄諸部,斬二酋頭來,俾為長,可無煩兵誅也。今貸若,若何以報?”遂與哈達(dá)均敕。永樂初,賜海西諸部敕,自都督至百戶,凡九百九十九道。至是,畀哈達(dá)、葉赫分領(lǐng)之,以哈達(dá)效順,使贏其一。 秋九月,納林布祿送其女弟歸太祖,太祖率諸貝勒迎之,大宴成禮,是為孝慈高皇后。 十九年,納林布祿令宜爾當(dāng)、阿擺斯?jié)h使於太祖,且曰:“扈倫諸部與滿洲語言相通,宜合五為一。今屬地爾多我寡,額爾敏、紥庫木二地,盍以一與我!”太祖曰:“我為滿洲,爾為扈倫,各有分地。我毋爾取,爾毋我爭。地非牛馬比,豈可分遺?爾等皆知政,不能諫爾主,奈何強(qiáng)顏來相瀆耶!”遣其使還。既而納林布祿又令尼喀里、圖爾德偕哈達(dá)、輝發(fā)二部使者復(fù)至,太祖與之宴。圖爾德起而請曰:“我主有傳語,恐為貝勒怒!碧鎲枺骸盃栔骱握Z?我不爾責(zé)!眻D爾德曰:“我主言曩欲分爾地,爾靳不與。儻兩國舉兵相攻,我能入爾境,爾安能蹈我地乎?”太祖大怒,引佩刀斷案曰:“爾葉赫諸舅,盍嘗躬在行間,馬首相交,裂甲毀胄,堪一劇戰(zhàn)耶?哈達(dá)惟內(nèi)訌,故爾等得乘隙掩襲,何視我若彼易與也!吾視蹈爾地,如入無人境,晝即不來,夜亦可往,爾其若我何!”因詆布寨、納林布祿父見殺於明,至不得收其骨,奈何出大言,以其語為書,遣巴克什阿林察報之。布寨要至其寨,不令見納林布祿,遣還。 未幾,長白山所屬朱舍里、訥殷二路引葉赫兵劫太祖所屬東界洞寨。二十一年夏六月,扈倫四部合兵攻太祖,布寨、納林布祿為戎首,劫戶布察寨。太祖以師御之,遂侵哈達(dá)。秋九月,復(fù)益以蒙古科爾沁、席北、卦爾察三部,朱舍里、訥殷二路,攻太祖,謂之“九姓之師”。太祖將出師,祀於堂子,祝曰:“我初與葉赫無釁,葉赫橫來相攻,糾集諸部,為暴於無辜,天其鑒之!”又祝曰:“原敵盡垂首,我軍奮揚(yáng),人不遺鞭,馬無顛躓,惟天其助我!”是時,葉赫兵萬人,哈達(dá)、烏喇、輝發(fā)三部合兵萬人,蒙古科爾沁三貝勒及席北、卦爾察三部又萬人,凡三萬人。太祖兵少,眾皆懼,太祖戒勉之。朝發(fā)虎闌哈達(dá),夕宿紥喀城。葉赫兵方攻黑濟(jì)格城,未下。旦日,太祖師至,面城而陣,使額亦都以百人先。葉赫兵罷攻城來戰(zhàn),太祖軍迎擊,斬九級,葉赫兵小卻。布寨、金臺石及蒙古科爾沁三貝勒復(fù)并力合攻,金臺石者,納林布祿弟也。布寨將突陣,馬觸木,踣,太祖部卒吳談趨而前,伏其身刺殺之。葉赫兵見布寨死,皆痛哭,陣遂亂。九姓之師以此敗。布寨死,子布揚(yáng)古嗣為貝勒。 二十五年春正月,扈倫諸部同遣使行成於太祖曰:“吾等兵敗名辱,繼自今原締舊好,申之以婚媾。”布揚(yáng)古請以女弟歸太祖,金臺石請以女妻太祖次子臺吉代善,上許之,具禮以聘。宰牛馬告天,設(shè)卮酒、塊土及肉、血、骨各一器,四國使者誓曰:“既盟之后,茍棄婚媾,背盟約,如此土,如此骨,如此血,永墜厥命!若始終不渝,飲此酒,食此肉,福祿永昌!碧媸脑唬骸氨说熔`盟則已,有或渝者,待三年不悛,吾乃討之!辈紦P(yáng)古女弟,高皇后侄也,是時年十四。未幾,太祖遣將穆哈連侵蒙古,獲馬四十。納林布祿邀奪其馬,執(zhí)穆哈連歸於蒙古。烏喇貝勒布占泰亦背盟結(jié)納林布祿。二十七年,太祖克哈達(dá)。以明有責(zé)言,使哈達(dá)故貝勒孟格布祿子吳爾古代還所部。二十九年,納林布祿以兵侵之,太祖遂以吳爾古代歸。三十一年秋九月,高皇后疾篤,思見母,太祖使迎焉。納林布祿不許,令其仆南太來視疾,太祖數(shù)之曰:“汝葉赫諸舅無故掠我戶布察寨,又合九姓之師而來攻我,既乃自服其辜,歃血誓天為盟誓,而又背之,許我國之女皆嫁蒙古。今我國妃病篤,欲與母訣,而又不許,是終絕我也!”既而,高皇后崩。三十二年春正月,太祖帥師攻葉赫,克二城,曰張,曰阿氣蘭;取七寨,俘二千馀人而還。 三十五年,納林布祿聞輝發(fā)貝勒拜音達(dá)里使貳於太祖,太祖以是取輝發(fā),納林布祿不能救;而布揚(yáng)古女弟受太祖聘,十六年不遣,年三十,烏喇貝勒布占泰將強(qiáng)委禽焉。四十年,太祖討布占泰。四十一年,師再舉,遂克烏喇,布占泰亡奔葉赫。布揚(yáng)古欲遂以女弟嫁之,布占泰遜謝不敢娶,為別婚。是時納林布祿已死,其弟金臺石嗣為貝勒,與布揚(yáng)古分居?xùn)|、西城如故。秋九月,太祖使告葉赫執(zhí)布占泰以獻(xiàn),使三往,不聽。太祖謀伐之,先期遣第七子巴布泰率所屬阿都、干骨里等三十馀人質(zhì)於明。至廣寧,謁巡撫都御史張濤,請敕葉赫遣布占泰,濤以聞,神宗下部議,以為質(zhì)子真?zhèn)文杀,拒勿納。太祖乃以四萬人會蒙古喀爾喀貝勒介賽伐葉赫。會有逋卒泄師期,葉赫收張、吉當(dāng)阿二路民堡。太祖圍兀蘇城,城長山談、扈石木降,太祖飲以金卮,賜冠服;遂略張、吉當(dāng)阿、呀哈、黑兒蘇、何敦、克布齊賚、俄吉岱七城,下十九寨,盡焚其廬舍儲峙,以兀蘇城降民三百戶還。 葉赫愬於明,以兵援,遇介賽,戰(zhàn)勝,遂遣使讓太祖,令游擊馬時柟、周大岐率兵千,挾火器,戍葉赫。太祖至撫順,投書游擊李永芳,申言:“侵葉赫,以葉赫背盟,女已字,悔不遣,又匿布占泰;故與明無怨,何遽欲相侵?”遂引師還。 金臺石有女,育於其兄納林布祿,嫁介賽。金臺石既為貝勒,殺納林布祿妻,介賽假辭為外姑復(fù)仇,覬得布揚(yáng)古女弟以解。布揚(yáng)古女弟誓死不原行。介賽治兵攻葉赫。既而喀爾喀貝勒巴哈達(dá)爾漢為其子莽古爾代請婚,布揚(yáng)古將許之。明邊吏諭布揚(yáng)古,姑留此女,毋使太祖及介賽望絕,冀相羈縻;而以兵分屯開原、撫順及鎮(zhèn)北堡為犄角,衛(wèi)葉赫。四十三年夏五月,布揚(yáng)古遂以其女弟許莽古爾代,秋七月婚焉。太祖聞,諸貝勒皆怒,請討葉赫,不許。請侵明,又不許,且曰:“此女生不祥,哈達(dá)、輝發(fā)、烏喇三部以此女構(gòu)怨,相繼覆亡。今明助葉赫,不與我而與蒙古,殆天欲亡葉赫,以激其怒也。我知此女流禍將盡,死不遠(yuǎn)矣!辈紦P(yáng)古女弟嫁莽古爾代未一年而死,死時年蓋三十四,明所謂“北關(guān)老女”者也。是歲為太祖天命元年。 太祖既稱帝建國,始用兵於明。三年,攻撫順、清河。明經(jīng)略侍郎楊鎬使諭葉赫發(fā)兵撓太祖。秋九月,金臺石子德爾格勒侵太祖,克一寨,俘四百七人,斬八十四級。明賜以白金二千兩、采緞表里二十。四年春正月,太祖謀報之,使大貝勒代善以兵五千戍札喀關(guān)阻明師,而躬督兵伐葉赫。辛卯,入其境,經(jīng)克亦特城、粘罕寨,至葉赫城東十里,克大小屯寨二十馀。葉赫乞援於明,明開原總兵馬林以師至,合城兵而出,見太祖兵盛,不敢擊。太祖亦引還。二月,楊鎬大舉伐太祖,使都司竇永澄徵兵於葉赫,葉赫以二千人應(yīng)。至三岔北,明師覆,永澄死之。太祖謀使所屬詐降於金臺石,金臺石不應(yīng)。六月,太祖攻開原,葉赫復(fù)以二千人援,至則開原已下。秋八月,經(jīng)略侍郎熊廷弼初視事,葉赫使期復(fù)開原,廷弼厚賚之。 太祖惎葉赫,八月,大舉伐之。己巳,師出,聲言向沈陽,以綴明師。壬申,至葉赫城下,太祖攻金臺石東城,而命諸貝勒馳向西城取布揚(yáng)古。布揚(yáng)古與其弟布爾杭古以城兵出西郭,陟岡,鳴角而噪,望太祖軍盛,斂兵入。諸貝勒遂督軍合圍。太祖圍東城,入其郛,布攻具,呼金臺石降,不聽,曰:“吾非明兵比,等丈夫也,肯束手降乎?寧戰(zhàn)而死耳!碧骥獗コ,兩軍矢交發(fā),太祖軍擁楯陟山麓,將穴城,城上下木石,擲火器。太祖軍冒進(jìn),穴城,城圮,師入,城兵迎戰(zhàn),敗潰,皆散走。太祖使執(zhí)幟約軍士毋妄殺,執(zhí)黃蓋,令降者免死,城民皆請降。金臺石以其孥登臺,太祖軍就圍之,命之下。金臺石求見四貝勒盟而后下,四貝勒為太宗,高皇后所出,金臺石甥也。四貝勒方攻西城,太祖召之至,使見金臺石。金臺石曰:“我未嘗見我甥,真?zhèn)螢跄鼙?”費(fèi)英東、達(dá)爾哈在側(cè),曰:“汝視常人中有奇?zhèn)ト缢呢惱照吆酰壳谊倥c汝通好時,嘗以媼往乳汝子德爾格勒,盍使媼辨之!”金臺石曰:“何用媼為也!觀汝輩辭色,特誘我下殺我耳。我石城鐵門既為汝破,縱再戰(zhàn),安能勝?特我祖父世分土於斯,我生於斯,長於斯,則死於斯可已!彼呢惱談裰,金臺石使阿爾塔石先見太祖,太祖復(fù)令諭降。金臺石又求見其子德爾格勒,德爾格勒至,金臺石終不下。四貝勒將縛德爾格勒,德爾格勒曰:“我年三十六,乃今日死耶!殺可也,何縛焉?”四貝勒以德爾格勒見太祖,太祖撤所食食之,命四貝勒與共食。且曰:“爾兄也,善遇之!”金臺石妻將其幼子下,金臺石引弓,其從者復(fù)甲。太祖軍進(jìn)毀臺,金臺石縱火,屋宇皆燼。太祖諸將謂金臺石且死,軍退。火燼,金臺石潛下,為太祖軍所獲,縊殺之。 諸貝勒圍西城,布揚(yáng)古聞東城破,與布爾杭古使請降,并請盟無死。大貝勒曰:“汝輩畏死,盍以汝母先,汝母我外姑也,我寧能殺之?”布揚(yáng)古母至軍,大貝勒以刀劃酒,誓,飲其半,使送布揚(yáng)古、布爾杭古飲其半,乃降。大貝勒以布揚(yáng)古見太祖,布揚(yáng)古行復(fù)勒馬,大貝勒挽其轡,命毋沮。見太祖,布揚(yáng)古以一膝跪,不拜而起。太祖取金卮授之,布揚(yáng)古復(fù)以一膝跪,酒不竟飲,不拜而起。太祖命大貝勒引去,以其{封心}也,即夕亦縊殺之。貸布爾杭古。攻殺明游擊馬時楠戍兵,殲焉。楊鎬聞警,使總兵李如楨自撫順出,張疑兵為葉赫聲援,得十馀級而退。 神宗命給事中姚宗文行邊,求葉赫子孫,德爾格勒有女子子二,嫁蒙古,各賜白金二千。明臣請為金臺石、布揚(yáng)古立廟,又以哈達(dá)馀裔王世忠為金臺石妻姪,授游擊,將以風(fēng)諸部,然葉赫遂亡。 太祖以德爾格勒歸,旗制定,隸滿洲正黃旗,授三等副將。太宗天聰三年,改三等梅勒章京,卒,八年,子南楮嗣。十年,察哈爾林丹汗殂,所部內(nèi)亂,太宗遣貝勒多爾袞帥師略地。林丹汗福金號蘇泰太后,南楮女兄也,因使南楮諭降。南楮至其帳,呼其人出,語之曰:“爾福金蘇泰太后之弟南楮至矣!”其人入告,蘇泰太后大驚,使故葉赫部來媵者視之,信。蘇泰太后號而出,與南楮相抱持,遂使其子額哲出降。南楮旋以罪奪爵,復(fù)以南楮弟索爾和嗣。乾隆初,改二等男。 布爾杭古分隸正紅旗,亦授三等副將。再傳,坐事,奪世職。 布占泰,烏喇部長,太祖婿也。烏喇亦扈倫四部之一,與哈達(dá)同祖納齊卜祿。納齊卜祿五傳至克什納、古對朱顏兄弟?耸布{之后為哈達(dá)部。古對朱顏生太蘭,太蘭生布顏。布顏收附近諸部,筑城洪尼,濱烏喇河,因號烏喇,為貝勒。 布顏子二:布干、博克多。布顏死,布干嗣為部長。布干子二:滿泰、布占泰。布干死,滿泰嗣為部長。萬歷二十一年夏六月,葉赫糾扈倫諸部侵太祖,滿泰以所部從。秋九月,葉赫再糾扈倫諸部,及蒙古科爾沁所部,及滿洲長白山所屬,大舉分道侵太祖。滿泰使布占泰以所部從,與哈達(dá)貝勒孟格布祿、輝發(fā)貝勒拜音達(dá)里合軍萬人。戰(zhàn)敗,葉赫貝勒布寨死於陣,科爾沁貝勒明安單騎走。戰(zhàn)之明日,卒有得布占泰者,縛以見太祖,曰:“我獲俘,將殺之。俘大呼勿殺,原自贖。因縛以來見!滨仗媲,太祖問誰何,對曰:“烏喇貝勒滿泰弟布占泰也,生死惟貝勒命!边凳撞灰选L嬖唬骸叭贻吅暇挪勘鵀楸╈稛o辜,天實厭之。昨陣斬布寨,彼時獲汝,汝死決矣!今見汝,何忍殺?語有之曰:‘生人勝殺人,與人勝取人!彼旖馄淇`,與以猞猁猻裘,撫育之。 居三年,二十四年秋七月,遣還所部,使圖爾坤黃占、博爾焜蜚揚(yáng)占護(hù)行。未至,滿泰及其子淫於所部,皆見殺。布占泰至,滿泰有叔興尼牙,將殺而奪其地,二使者嚴(yán)護(hù)之,興尼牙謀不行,乃出奔葉赫,卒定布占泰而還。冬十二月,布占泰以女弟妻貝勒舒爾哈齊。二十五年春正月,與葉赫諸部同遣使請盟,盟甫罷,布占泰旋執(zhí)太祖所屬瓦爾喀部安褚拉庫、內(nèi)河二路頭人為眾所推者羅屯、噶石屯、汪吉努三人送葉赫,使招所部貳於太祖;又以滿泰妻都都祜所寶銅錘畀納林布祿。二十六年春正月,太祖命臺吉褚英等伐安褚拉庫路。冬十二月,布占泰來謁,以三百人俱,太祖以舒爾哈齊女妻之,賜甲胄五十,敕書十道,禮而遣之。二十九年冬十一月乙未朔,布占泰以其兄滿泰女歸太祖。布占泰初聘布寨女,既又聘明安女,以鎧胄、貂、猞猁猻裘、金銀、駝馬為聘,明安受之而不予女。三十一年春正月,布占泰使告太祖曰:“我昔被擒,待以不死,俾我主烏喇,又妻我以公主,恩我甚深。我孤恩,嘗聘葉赫、蒙古女,未敢以告。今蒙古受聘而復(fù)悔,我甚恥之!乞再降以女,當(dāng)歲歲從兩公主來朝!碧嬖势湔,又以舒爾哈齊女妻焉。 三十五年春正月,東海瓦爾喀部蜚悠城長策穆特黑謁太祖,自陳屬烏喇,為布占泰所虐,乞移家來附。太祖命貝勒舒爾哈齊、褚英、代善率諸將費(fèi)英東、扈爾漢、揚(yáng)古利等以兵三千至蜚悠城,收環(huán)城屯寨五百戶,分兵三百授扈爾漢、揚(yáng)古利護(hù)之先行。布占泰使其叔博克多將萬人要諸途。日暮,扈爾漢依山結(jié)寨以相持。翌日,烏喇兵來攻,揚(yáng)古利率兵擊敗之,烏喇兵引退,渡河陟山為固。褚英、代善等率后軍至,緣山奮擊,烏喇兵大敗,代善陣斬博克多。是日晝晦,雪,甚寒,烏喇兵死者甚眾,俘其將常住、胡里布等,斬三千級,獲馬五千、甲三千以還。 三十六年春正月,太祖復(fù)命褚英及臺吉阿敏將五千人伐烏喇,克宜罕阿麟城,斬千人。獲甲三百,俘其馀眾。布占泰糾蒙古科爾沁貝勒甕阿代,合軍屯所居城外二十里,畏褚英等軍強(qiáng),不敢進(jìn),引還。秋九月,遣使復(fù)請修好,太祖使報問。布占泰執(zhí)納林布祿所部種人五十輩,畀太祖使者盡殺之。又遣使來請曰:“我數(shù)背盟,獲罪於君父,若更以女子子妻我,撫我如子,我永賴以生矣。”太祖復(fù)允其請,又以女子子妻之。 四十年,布占泰復(fù)背盟,秋九月,侵太祖所屬虎爾哈路,復(fù)欲娶太祖所聘葉赫貝勒布寨女,又以鳴鏑射所娶太祖女。太祖聞之怒,癸丑,親率兵伐之。庚申,兵臨烏喇河,布占泰以所部迎戰(zhàn),夾河見太祖軍甲胄甚具,士馬盛強(qiáng),烏喇兵人人惴恐,不敢渡。太祖循河行,下河濱屬城五,又取金州城,遂駐軍焉。冬十二月辛酉朔,太祖以太牢告天祭纛,青白氣見東方,指烏喇城北。太祖屯其地三日,盡焚其儲峙。布占泰晝引兵出城,暮入城休。太祖率兵毀所下六城,廬舍、糗糧皆燼,移軍駐伏爾哈河渡口。布占泰使使者三輩以舟出見太祖,布占泰率其弟喀爾喀瑪及所部拉布泰等繼以舟出,跽舟中而言曰:“烏喇國即父國也,幸毋盡焚我廬舍、糗糧!边凳渍埳醢。太祖立馬河中,數(shù)其罪。布占泰對曰:“此特讒者離間,使我父子不睦。我今在舟中,若果有此,惟天惟河神其共鑒之!”拉布泰自旁儳曰:“貝勒既以此怒,曷不以使者來詰?”太祖責(zé)之曰:“我部下豈少汝輩人耶?事實矣,又何詰?河冰無時,我兵來亦無時。汝口雖利,能齒我刃乎?”布占泰大懼,止拉布泰毋言?柨Μ敒槠蝈,太祖乃命質(zhì)其子及所部大酋子,遂還營。五日引還,度烏喇河濱邑麻虎山巔,以木為城,留千人戍焉。 十二月,有白氣起烏喇,經(jīng)太祖所居南屬虎攔哈達(dá)山。布占泰旋復(fù)背盟,幽太祖及舒爾哈齊女,將以其女薩哈廉子綽啟鼐及所部大酋子十七人質(zhì)於葉赫,娶太祖所聘貝勒布寨女。四十一年春正月,太祖聞,復(fù)率兵伐之。布占泰期以是月丙子送其子出質(zhì),而太祖軍以乙亥至,攻下孫紥泰及郭多、俄謨?nèi)恰1樱颊继┮员f越伏爾哈城而軍,太祖猶欲諭之降。諸貝勒代善、阿敏,諸將費(fèi)英東、何和里、扈爾漢、額亦都、安費(fèi)揚(yáng)古皆請戰(zhàn),曰:“我利速戰(zhàn),但慮彼不出耳。今既出,平原廣野,可一鼓擒也!舍此不戰(zhàn),厲兵秣馬,何為乎來?且使布占泰娶葉赫女,辱莫甚焉!雖后討之,何益?”太祖曰:“我荷天寵,自少在兵間,遇勁敵,無不單騎突陣者!今日何難率汝輩身先搏戰(zhàn)。但慮諸貝勒、諸將或一二夷傷,我所深惜,故欲出萬全,非有所懼也。今汝輩志一,即可決戰(zhàn)!币蛎患祝T貝勒、諸將則大歡,一軍盡甲,令曰:“勝即奪門,毋使復(fù)入!”乃率兵進(jìn)。布占泰自伏爾哈城率兵還,令其軍皆步為陣,兩軍距百步。太祖軍亦皆舍馬步戰(zhàn),矢交如雨,呼聲震天。太祖躬入陣,諸貝勒、諸將從之縱擊,烏喇兵大敗,死者十六七。師入,太祖坐西門樓,命樹幟。布占泰馀兵不滿百,還至城下,見幟則大奔。遇代善,布占泰兵皆潰,僅以身免,奔葉赫。太祖使請於葉赫,葉赫不聽。后七年,太祖克葉赫,布占泰蓋已前死。 拜音達(dá)里,輝發(fā)部長也。輝發(fā)亦扈倫四部之一,其先姓益克得里氏,居黑龍江岸。尼馬察部有昂古里星古力者,自黑龍江載木主遷於渣魯,居焉。時扈倫部噶揚(yáng)噶、圖墨土二人居張城,二人者姓納喇氏,昂古里星古力因附其族,宰七牛祭天,改姓納喇,是為輝發(fā)始祖。 昂古里星古力子二:留臣、備臣。備臣子二:納領(lǐng)噶、耐寬。納領(lǐng)噶生拉哈都督,拉哈都督生噶哈禪都督,噶哈禪都督生齊訥根達(dá)爾漢,齊訥根達(dá)爾漢生王機(jī)褚。王機(jī)褚收鄰近諸部,度輝發(fā)河濱扈爾奇山,筑城以居,因號輝發(fā)。城負(fù)險堅峻,蒙古察哈爾部紥薩克圖土門汗嘗自將攻之,不能克。王機(jī)褚死時,其長子前死,孫拜音達(dá)里,殺其叔七人,自立為貝勒。 萬歷二十一年夏六月,葉赫糾哈達(dá)、烏喇諸部侵太祖,拜音達(dá)里以所部從。秋九月,復(fù)舉兵,拜音達(dá)里與哈達(dá)貝勒孟格布祿、烏喇貝勒布占泰合兵萬人,兵敗,還。二十三年夏六月,太祖攻輝發(fā),取所屬多璧城,輝發(fā)將克充格、蘇猛格二人戍,殲焉。二十五年春正月,與葉赫諸部同遣使行成於太祖。居數(shù)年,拜音達(dá)里之族有叛附葉赫者,部眾有攜心。拜音達(dá)里懼,以所屬七人之子質(zhì)於太祖,太祖發(fā)兵千人助之鎮(zhèn)撫。葉赫貝勒納林布祿使告拜音達(dá)里曰:“爾以質(zhì)子歸我,亦歸爾叛族。”拜音達(dá)里信之,乃曰:“吾其中立於滿洲、葉赫二國之間乎!”遂取質(zhì)子還,以其子質(zhì)於納林布祿。納林布祿殊無意歸叛族,拜音達(dá)里以告太祖,且曰:“吾前者為納林布祿所誑,怙舊恩,敢請婚!碧嬖S之。既而拜音達(dá)里背約不娶,太祖使詰之曰:“汝昔助葉赫,再舉兵侵我。我既宥爾罪,復(fù)許爾婚。今背約不娶,何也?”拜音達(dá)里詭對曰:“吾子質(zhì)葉赫,須其歸,娶爾女,與爾合謀!币蛑侨刈怨。及其子自葉赫歸,太祖復(fù)遣使問,拜音達(dá)里倚城堅,度兵即至,足以守,遂負(fù)盟。三十五年秋九月丙申,長星出東方指輝發(fā),八夕乃滅。乙亥,太祖率師討之。甲辰,合圍,遂克之,殺拜音達(dá)里及其子,安集其民,帥師還。輝發(fā)亡。 論曰:扈倫四部,哈達(dá)最強(qiáng),葉赫稍后起,與相埒,烏喇、輝發(fā)差弱。其通於明,皆以所領(lǐng)衛(wèi),令於所部則曰“國”。太祖漸強(qiáng)盛,四部合攻之,兵敗縱散,以次覆滅。太祖與四部皆有連,奪其地,殲其酋,顯庸其族裔。疆埸之事不以婚媾逭,有時乃藉口以啟戎,自古則然,不足異也。

 

清史稿

   清史稿 全書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紀(jì)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傳三百一十六卷,以紀(jì)傳為中心。所記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下至1911年清朝滅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 
  《清史稿》是由中華民國初年特設(shè)的清史館編修的,以館長趙爾巽任主編,繆荃孫、柯劭忞等為總纂,另設(shè)纂修、協(xié)修、提調(diào)、?钡嚷。參加編寫工作的先后有一百多人。《清史稿》于1914年開始編纂,1920年編成初稿,1926年修訂一次,1927年秋大致完稿,前后歷時十四年。對于這樣一部有清一代的正史,“本應(yīng)詳審修正,以冀減少疵颣”但“以時事之艱虞,學(xué)說之龐雜”,尤其因主編趙爾巽“年齒之遲暮,再多慎重,恐不及待”。于是就委托袁金鎧經(jīng)辦發(fā)刊和?淌乱恕S1928年刊印,1929年發(fā)行。 

卷十一 本紀(jì)十一 卷十二 本紀(jì)十二
卷十三 本紀(jì)十三 卷十四 本紀(jì)十四
卷十五 本紀(jì)十五 卷十六 本紀(jì)十六
卷十七 本紀(jì)十七 卷十八 本紀(jì)十八
卷十九 本紀(jì)十九 卷二十 本紀(jì)二十
卷二十一 本紀(jì)二十一 卷二十二 本紀(jì)二十二
卷八十三 志五十八 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
卷八十五 志六十 卷八十六 志六十一
卷八十七 志六十二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卷八十九 志六十四 卷九十 志六十五
卷九十一 志六十六 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
卷九十三 志六十八 卷九十四 志六十九
卷一百四十 志一百十五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一百十六
卷一百四十二 志一百十七 卷一百四十三 志一百十八
卷一百四十四 志一百十九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一百二十
卷一百四十六 志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四十七 志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四十八 志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四十九 志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五十 志一百二十五 卷三百五 列傳九十二
卷三百六 列傳九十三 卷三百七 列傳九十四
卷三百八 列傳九十五 卷三百九 列傳九十六
卷三百十 列傳九十七 卷三百十一 列傳九十八
卷三百十二 列傳九十九 卷三百十三 列傳一百
卷三百十四 列傳一百一 卷三百十五 列傳一百二
卷五百 列傳二百八十七 卷五百一 列傳二百八十八
卷五百二 列傳二百八十九 卷五百三 列傳二百九十
卷五百四 列傳二百九十一 卷五百五 列傳二百九十二
卷五百六 列傳二百九十三 卷五百七 列傳二百九十四
卷五百八 列傳二百九十五 卷五百九 列傳二百九十六
卷五百十 列傳二百九十七 卷一 本紀(jì)一
卷二 本紀(jì)二 卷三 本紀(jì)三
卷四 本紀(jì)四 卷五 本紀(jì)五
卷六 本紀(jì)六 卷七 本紀(jì)七
卷八 本紀(jì)八 卷九 本紀(jì)九
卷十 本紀(jì)十 卷二十三 本紀(jì)二十三
卷二十四 本紀(jì)二十四 卷二十五 本紀(jì)二十五
卷二十六 志一 卷二十七 志二
卷二十八 志三 卷二十九 志四
卷三十 志五 卷三十一 志六
卷三十二 志七 卷三十三 志八
卷三十四 志九 卷三十五 志十
卷三十六 志十一 卷三十七 志十二
卷三十八 志十三 卷三十九 志十四
卷四十 志十五 卷四十一 志十六
卷四十二 志十七 卷四十三 志十八
卷四十四 志十九 卷四十五 志二十
卷四十六 志二十一 卷四十七 志二十二
卷四十八 志二十三 卷四十九 志二十四
卷五十 志二十五 卷五十一 志二十六
卷五十二 志二十七 卷五十三 志二十八
卷五十四 志二十九 卷五十五 志三十
卷五十六 志三十一 卷五十七 志三十二
卷五十八 志三十三 卷五十九 志三十四
卷六十 志三十五 卷六十一 志三十六
卷六十二 志三十七 卷六十三 志三十八
卷六十四 志三十九 卷六十五 志四十
卷六十六 志四十一 卷六十七 志四十二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 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
卷七十 志四十五 卷七十一 志四十六
卷七十二 志四十七 卷七十三 志四十八
卷七十四 志四十九 卷七十五 志五十
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 卷七十九 志五十四
卷八十 志五十五 卷八十一 志五十六
卷八十二 志五十七 卷九十五 志七十
卷九十六 志七十一 卷九十七 志七十二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 卷九十九 志七十四
卷一百 志七十五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 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 卷一百五 志八十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 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
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 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
卷一百十 志八十五 卷一百十一 志八十六
卷一百十二 志八十七 卷一百十三 志八十八
卷一百十四 志八十九 卷一百十五 志九十
卷一百十六 志九十一 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 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 卷一百二十一 志九十六
卷一百二十二 志九十七 卷一百二十三 志九十八
卷一百二十四 志九十九 卷一百二十五 志一百
卷一百二十六 志一百一 卷一百二十七 志一百二
卷一百二十八 志一百三 卷一百二十九 志一百四
卷一百三十 志一百五 卷一百三十一 志一百六
卷一百三十二 志一百七 卷一百三十三 志一百八
卷一百三十四 志一百九 卷一百三十五 志一百十
卷一百三十六 志一百十一 卷一百三十七 志一百十二
卷一百三十八 志一百十三 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百十四
卷一百五十一 志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五十二 志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五十三 志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五十四 志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五十五 志一百三十 卷一百五十六 志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五十七 志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五十八 志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五十九 志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六十 志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六十一 表一 卷一百六十二 表二
卷一百六十三 表三 卷一百六十四 表四
卷一百六十五 表五 卷一百六十六 表六
卷一百六十七 表七 卷一百六十八 表八
卷一百六十九 表九 卷一百七十 表十
卷一百七十一 表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表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表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表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表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表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表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表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表十九 卷一百八十 表二十
卷一百八十一 表二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表二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表二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表二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表二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表二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表二十七 卷一百八十八 表二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表二十九 卷一百九十 表三十
卷一百九十一 表三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表三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表三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表三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表三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表三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表三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表三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表三十九 卷二百 表四十
卷二百一 表四十一 卷二百二 表四十二
卷二百三 表四十三 卷二百四 表四十四
卷二百五 表四十五 卷二百六 表四十六
卷二百七 表四十七 卷二百八 表四十八
卷二百九 表四十九 卷二百一十 表五十
卷二百十一 表五十一 卷二百十二 表五十二
卷二百十三 表五十三 卷二百十四 列傳一
卷二百十五 列傳二 卷二百十六 列傳三
卷二百十七 列傳四 卷二百十八 列傳五
卷二百十九 列傳六 卷二百二十 列傳七
卷二百二十一 列傳八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九
卷二百二十三 列傳十 卷二百二十四 列傳十一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十二 卷二百二十六 列傳十三
卷二百二十七 列傳十四 卷二百二十八 列傳十五
卷二百二十九 列傳十六 卷二百三十 列傳十七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十八 卷二百三十二 列傳十九
卷二百三十三 列傳二十 卷二百三十四 列傳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七 列傳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八 列傳二十五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二十六 卷二百四十 列傳二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二十八 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二十九
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三十 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三十二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三十三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三十四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三十五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三十六 卷二百五十 列傳三十七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三十八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三十九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四十 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四十一
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四十二 卷二百五十六 列傳四十三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四十四 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四十五
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四十六 卷二百六十 列傳四十七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四十八 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四十九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五十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五十一
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五十二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五十三
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五十四 卷二百六十八 列傳五十五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五十六 卷二百七十 列傳五十七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五十八 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五十九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六十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六十一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六十二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六十三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六十四 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六十五
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六十六 卷二百八十 列傳六十七
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六十八 卷二百八十二 列傳六十九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七十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七十一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七十二 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七十三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七十四 卷二百八十八 列傳七十五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七十六 卷二百九十 列傳七十七
卷二百九十一 列傳七十八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七十九
卷二百九十三 列傳八十 卷二百九十四 列傳八十一
卷二百九十五 列傳八十二 卷二百九十六 列傳八十三
卷二百九十七 列傳八十四 卷二百九十八 列傳八十五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八十六 卷三百 列傳八十七
卷三百一 列傳八十八 卷三百二 列傳八十九
卷三百三 列傳九十 卷三百四 列傳九十一
卷三百十六 列傳一百三 卷三百十七 列傳一百四
卷三百十八 列傳一百五 卷三百十九 列傳一百六
卷三百二十 列傳一百七 卷三百二十一 列傳一百八
卷三百二十二 列傳一百九 卷三百二十三 列傳一百十
卷三百二十四 列傳一百十一 卷三百二十五 列傳一百十二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一百十三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一百十四
卷三百二十八 列傳一百十五 卷三百二十九 列傳一百十六
卷三百三十 列傳一百十七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一百十八
卷三百三十二 列傳一百十九 卷三百三十三 列傳一百二十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一百二十一 卷三百三十五 列傳一百二十二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一百二十三 卷三百三十七 列傳一百二十四/a>
卷三百三十八 列傳一百二十五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一百二十六
卷三百四十 列傳一百二十七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一百二十八
卷三百四十二 列傳一百二十九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一百三十
卷三百四十四 列傳一百三十一 卷三百四十五 列傳一百三十二
卷三百四十六 列傳一百三十三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一百三十四
卷三百四十八 列傳一百三十五 卷三百四十九 列傳一百三十六
卷三百五十 列傳一百三十七 卷三百五十一 列傳一百三十八
卷三百五十二 列傳一百三十九 卷三百五十三 列傳一百四十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一百四十一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一百四十二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一百四十三 卷三百五十七 列傳一百四十四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一百四十五 卷三百五十九 列傳一百四十六
卷三百六十 列傳一百四十七 卷三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八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一百四十九 卷三百六十三 列傳一百五十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一百五十一 卷三百六十五 列傳一百五十二
卷三百六十六 列傳一百五十三 卷三百六十七 列傳一百五十四
卷三百六十八 列傳一百五十五 卷三百六十九 列傳一百五十六
卷三百七十 列傳一百五十七 卷三百七十一 列傳一百五十八
卷三百七十二 列傳一百五十九 卷三百七十三 列傳一百六十
卷三百七十四 列傳一百六十一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一百六十二
卷三百七十六 列傳一百六十三 卷三百七十七 列傳一百六十四
卷三百七十八 列傳一百六十五 卷三百七十九 列傳一百六十六
卷三百八十 列傳一百六十七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一百六十八
卷三百八十二 列傳一百六十九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一百七十
卷三百八十四 列傳一百七十一 卷三百八十五 列傳一百七十二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一百七十三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一百七十四
卷三百八十八 列傳一百七十五 卷三百八十九 列傳一百七十六
卷三百九十 列傳一百七十七 卷三百九十一 列傳一百七十八
卷三百九十二 列傳一百七十九 卷三百九十三 列傳一百八十
卷三百九十四 列傳一百八十一 卷三百九十五 列傳一百八十二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一百八十三 卷三百九十七 列傳一百八十四
卷三百九十八 列傳一百八十五 卷三百九十九 列傳一百八十六
卷四百 列傳一百八十七 卷四百一 列傳一百八十八
卷四百二 列傳一百八十九 卷四百三 列傳一百九十
卷四百四 列傳一百九十一 卷四百五 列傳一百九十二
卷四百六 列傳一百九十三 卷四百七 列傳一百九十四
卷四百八 列傳一百九十五 卷四百九 列傳一百九十六
卷四百十 列傳一百九十七 卷四百十一 列傳一百九十八
卷四百十二 列傳一百九十九 卷四百十三 列傳二百
卷四百十四 列傳二百一 卷四百十五 列傳二百二
卷四百十六 列傳二百三 卷四百十七 列傳二百四
卷四百十八 列傳二百五 卷四百十九 列傳二百六
卷四百二十 列傳二百七 卷四百二十一 列傳二百八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二百九 卷四百二十三 列傳二百十
卷四百二十四 列傳二百十一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二百十二
卷四百二十六 列傳二百十三 卷四百二十七 列傳二百十四
卷四百二十八 列傳二百十五 卷四百二十九 列傳二百十六
卷四百三十 列傳二百十七 卷四百三十一 列傳二百十八
卷四百三十二 列傳二百十九 卷四百三十三 列傳二百二十
卷四百三十四 列傳二百二十一 卷四百三十五 列傳二百二十二
卷四百三十六 列傳二百二十三 卷四百三十七 列傳二百二十四
卷四百三十八 列傳二百二十五 卷四百三十九 列傳二百二十六
卷四百四十 列傳二百二十七 卷四百四十一 列傳二百二十八
卷四百四十二 列傳二百二十九 卷四百四十三 列傳二百三十
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二百三十一 卷四百四十五 列傳二百三十二
卷四百四十六 列傳二百三十三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二百三十四
卷四百四十八 列傳二百三十五 卷四百四十九 列傳二百三十六
卷四百五十 列傳二百三十七 卷四百五十一 列傳二百三十八
卷四百五十二 列傳二百三十九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二百四十
卷四百五十四 列傳二百四十一 卷四百五十五 列傳二百四十二
卷四百五十六 列傳二百四十三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二百四十四
卷四百五十八 列傳二百四十五 卷四百五十九 列傳二百四十六
卷四百六十 列傳二百四十七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二百四十八
卷四百六十二 列傳二百四十九 卷四百六十三 列傳二百五十
卷四百六十四 列傳二百五十一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二百五十二
卷四百六十六 列傳二百五十三 卷四百六十七 列傳二百五十四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二百五十五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二百五十六
卷四百七十 列傳二百五十七 卷四百七十一 列傳二百五十八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二百五十九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二百六十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二百六十一 卷四百七十五 列傳二百六十二
卷四百七十六 列傳二百六十三 卷四百七十七 列傳二百六十四
卷四百七十八 列傳二百六十五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二百六十六
卷四百八十 列傳二百六十七 卷四百八十一 列傳二百六十八
卷四百八十二 列傳二百六十九 卷四百八十三 列傳二百七十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二百七十一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二百七十二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二百七十三 卷四百八十七 列傳二百七十四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二百七十五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二百七十六
卷四百九十 列傳二百七十七 卷四百九十一 列傳二百七十八
卷四百九十二 列傳二百七十九 卷四百九十三 列傳二百八十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二百八十一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二百八十二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二百八十三 卷四百九十七 列傳二百八十四
卷四百九十八 列傳二百八十五 卷四百九十九 列傳二百八十六
卷五百十一 列傳二百九十八 卷五百十二 列傳二百九十九
卷五百十三 列傳三百 卷五百十四 列傳三百一
卷五百十五 列傳三百二 卷五百十六 列傳三百三
卷五百十七 列傳三百四 卷五百十八 列傳三百五
卷五百十九 列傳三百六 卷五百二十 列傳三百七
卷五百二十一 列傳三百八 卷五百二十二 列傳三百九
卷五百二十三 列傳三百十 卷五百二十四 列傳三百十一
卷五百二十五 列傳三百十二 卷五百二十六 列傳三百十三
卷百二十七 列傳三百十四 卷五百二十八 列傳三百十五
卷五百二十九 列傳三百十六 《清史稿》發(fā)刊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