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談語文課設置綜合性學習的意義
談語文課設置綜合性學習的意義談語文課設置綜合性學習的意義 作者:未知 談語文課設置綜合性學習的意義及其實施策略 “我們留下一個什么樣的世界給子孫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給世界留下什么樣的子孫后代”(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原總干事馬約爾語)。這是20世紀80年代,面對科技革命和知識經(jīng)濟的挑戰(zhàn),世界各國普遍思考的一個問題。為此,在世紀之交引發(fā)了一場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全球性的教育改革。一類基于學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倡導課程向兒童經(jīng)驗和生活回歸,追求課程的綜合化,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課程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同。語文綜合性學習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類新課型。 一、語文課設置綜合性學習的意義: 1.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我們知道“創(chuàng)新來源于問題的產(chǎn)生”,“沒有問題也就沒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主要是一種“接受教育”,這種教育嚴重抑制了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強化,并隨著接受教育時間的延長,這種問題意識越來越淡化,直至成為循規(guī)蹈矩的、毫無問題可言、毫無創(chuàng)造意識的人。而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jīng)驗,以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為內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基本學習方式”的新課型。這一課型首先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按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通過調查、了解、收集資料,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來分析、解決問題?梢娺@一課型一開始就把目標定位在學生的問題上,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2.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21世紀,競爭與合作并存。積極的合作意識和有效的人際交往能力是21世紀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突运陨淼某晒(jīng)驗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功,15%靠專業(yè)知識,85%靠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這種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說到底就是與人合作的意識與技巧。我國70年代實施計劃生育以來,“421”式家庭比比皆是,獨生子女在父輩們的精心呵護下,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凡事以我為中心”的習慣,不懂得,也不愿意,更不會與人交流、合作。這樣的人怎能在既要能競爭又要會合作的21世紀立足呢?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而語文綜合性學習恰恰有利于對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小組合作學習是語文綜合性學習常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活動形式之一。學生們?yōu)榱送瓿梢粋有趣的語文活動,抑或是解決一個學習中的問題,常常需要在一起進行研究與實踐,他們在與同伴分工合作的過程中,將逐步懂得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動去學習、掌握與人溝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3.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世界上的一切國家和民族都要求其成員對自己的國家、民族盡社會責任,普遍地把履行道德責任視為人之美德。僅以我國而言,2400多年前,孔子就已經(jīng)倡導“仁以為己任”;宋代的范仲淹曾留下了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為成近、現(xiàn)代無數(shù)炎黃子孫的人生信條。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大多是與社會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課題,如環(huán)保問題、健康問題、社區(qū)建設問題、百姓生活、科學問題等等,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可培養(yǎng)學生關心社會、關心環(huán)境、關注國家發(fā)展的社會責任感。 4.利于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即是財富。人們需要掌握大量的、準確的信息來隨時調整自己的工作思路,確定自己新的工作目標。而以往的學科教學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承,采用的是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學生無需尋找自己需要的資料與信息。從而導致學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意識淡漠、能力薄弱。而學生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為了完成某一課題,需要利用多種手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獲取信息,并根據(jù)需要處理信息,恰當?shù)乩眯畔,運用語文的知識完成自己的課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和強化。 二、實施策略 語文綜合性學習雖然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親身體驗為主要活動方式,但這并不排除教師的指導。相反,教師及時、適度的組織指導是綜合性學習取得較好效果的重要保證。教師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四性”。 1.注意活動的開放性。 學習活動的開放性是保證學生主體能夠自主活動的一個重要條件。教師在組織、指導學生學習活動時要注意: (1)內容的開放。要求教師一要保證活動內容的豐富多樣性,二要保證活動內容的可供選擇性。因為只有具備這兩點的活動內容才能滿足處在不同發(fā)展水平、具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們通過對活動內容的自主選擇、積極參與,獲得各得其所的相應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面向全體。 (2)過程的開放。要求活動的過程應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學生的活動表現(xiàn)、活動需求應是調整活動進程的基本依據(jù)。 (3)空間的開放。這是指要把以往固定的空間(教室)變?yōu)閺椥缘目臻g(如圖書館、植物園、社區(qū)等等);顒拥膱鏊鶕(jù)活動內容的需要確定。即便確定在室內,也可以根據(jù)活動的特點,打破單一的“秧田式”座位,進行多種形式的座位組合。 (4)結果的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活動結果的表現(xiàn)形式要具多樣性。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如調查報告、實物說明、詩歌、小品表演等等。二是活動得出的結論要具多樣性,既可以得出統(tǒng)一認識,也可以保留多種意見;既可以形成完整結論,也可以留有一塊“空白”。 (5)師生關系的開放。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在人格上師生之間建立一種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二是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轉換機制,教師可以是傳道者、真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學習者、意見的傾聽者;可以是長輩、導師,也可以是兄長、朋友。向何種角色轉換,何時轉換,視活動的需要而定。 2.注意活動的階段性。 學生的活動具有鮮明的階段性特征。這是因為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制約著學生活動的內容、活動的形式、活動的質量。教師要依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科學地制定活動主題,確定活動內容,分階段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內容選擇的階段性。 《語文課程標準》在不同的年齡段所制定的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是不同的。教師必須依據(jù)《課標》,依據(jù)學生的年齡階段選擇內容。 (2)活動形式的階段性。 不同年齡學生的智力、心理發(fā)育是不同的,活動的形式也應是不同的。教師在進行活動設計時,必須依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出符合學生年齡階段特點的活動形式。以“社區(qū)活動”為例,低、中年級的學生宜側重于對社區(qū)各種設施的了解,因此活動形式可以是教師帶領下的參觀,匯報展示的形式以語言描述、圖畫展示為主;而高年級活動的重點應放在理解和思考社區(qū)的設施建設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系,活動形式可以小組活動為主,考察的結果可以用報告、圖片、模型或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等形式表現(xiàn)。 3.注意活動的綜合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顧名思義要體現(xiàn)綜合性。教師在組織活動過程中,要從以下三方面注意活動的綜合性。 (1)知識的綜合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以某種程度的學科的學習作為基本條件,強調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因此知識必然綜合。 (2)教育功能的綜合性。學科課程由于內容的系統(tǒng)、連貫,使得學科課程的教育功能比較單一。而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由于其內容、方式的綜合,必然導致教育的功能也是綜合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綜合考慮,體現(xiàn)教育功能的綜合。 (3)考察評價的綜合性。教育功能的綜合必然使考察和評價學生要體現(xiàn)綜合性。教師要從學生參加活動時的態(tài)度、情感以及參加活動時的能力、行為等諸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4.注意活動的實踐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直接體驗。因此實踐性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大特點。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 (1)突出活動的可操作性。一是活動的設計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利于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二是活動的設計要符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便于操作。 (2)保證時間的充足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體驗”、“探究”的時間,二是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小組討論、交流的時間;三是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匯報、展示、交流的時間。 (3)突出過程的完整性。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角色,由學生學習活動的“主宰者、控制者”變?yōu)閷W生學習、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參與者”,要敢于“放手”,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凡是學生可以做到的事情,教師決不越俎代庖,教師要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完整的自主實踐的過程。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課型,它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諸多方面為我國的語文教育乃至整個基礎教育開辟了一個新的教學領域,為學生個性化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空間,有待于我們繼續(xù)探索。 參考文獻 ①《學習:內在的財富》 ②鐘啟泉、崔允霍 張華主編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 ③高夏 康健 叢立新 高洪源著《活動課程的理論與實踐》 ④中國教育報記者李建平《專家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1-10 ⑤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 李召存《研究性學習初探》《中國教育學刊》2001年第1期
|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容 |
|
1
|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寫作素質
|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寫作素質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寫作素質 三角中學 趙懷兵 ....
|
詳細
|
2
|
群體中培養(yǎng)學生個體的主體性素質
|
群體中培養(yǎng)學生個體的主體性素質 群體中培養(yǎng)學生個體的主體性素質
|
詳細
|
3
|
讓作文教學早日走出困境
|
讓作文教學早日走出困境 讓作文教學早日走出困境
|
詳細
|
4
|
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記敘文寫作訓練
|
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記敘文寫作訓練 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記敘文寫作訓練
|
詳細
|
5
|
構建分組合作嘗試學習模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
構建分組合作嘗試學習模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構建分組合作嘗試學習模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中山市三角中學 趙懷兵
|
詳細
|
6
|
談語文課設置綜合性學習的意義
|
談語文課設置綜合性學習的意義談語文課設置綜合性學習的意義 作者:未知 談語文課設置綜合性學習的意義及其實施策略 &n....
|
詳細
|
7
|
關于現(xiàn)行人教版語文教材課后練習革新初探
|
關于現(xiàn)行人教版語文教材課后練習革新初探 關于現(xiàn)行人教版語文教材課后練習革新初探作者:未知 摘要:語文學習,除了教師正確把握教學要求之外,學生必須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練習來消化自己所學的內容,并且使之強化、鞏固,進行有效地遷移,達到內化的目的。但過去的教學往往使“課后練習”這一連接大綱與教材....
|
詳細
|
8
|
語文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
|
語文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 語文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 作者:五蓮縣洪凝初中 朱建賓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 能力,還要把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貫穿在其中。 ....
|
詳細
|
9
|
重視口頭作文訓練
|
重視口頭作文訓練 重視口頭作文訓練 作者:浙江省臨海市教育局教研室 林一平 提要 從中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出發(fā),闡述了重視口頭作文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就口頭作文的實踐和方法進行了探討。 如何....
|
詳細
|
10
|
改革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三大思路
|
改革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三大思路 改革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三大思路
北師大二附中 王元華 一、 追求講什么,到追求不講什么 ——反向探求教什么 我們看一篇具體的課文《荷塘月色》。這是必選的傳統(tǒng)課文。 傳統(tǒng)的講....
|
詳細
|
4217條記錄 1/422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教學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