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小學自然]談低年級自然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學自然]談低年級自然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自然課主體性教育的研究 ---談低年級自然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當前,主體性教育思想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認同。其基本認識:主體性教育是對傳統(tǒng)的繼承,古人把教育作為學生自身的需要,教師作用在于“啟”,在于“發(fā)”,在于指點學生學習的門徑,而不是代替學生做出結論,在主體性教育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是意義的直接構建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領導者、組織者、幫助者、服務者。其作用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的條件,發(fā)現(xiàn)兒童的才能、幫助兒童克服困難,取得成功。學生自由、活潑、有朝氣,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強。 在自然教育中,主體性教育顯得尤其特出,因為在自然教學中,我們不但要讓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jīng)歷獲取知識的過程,要盡可能地啟發(fā)學生自行探求和應用知識,也就是指導學生“搞科學”。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通過觀察、實驗、思考、討論等科學研究的方法自選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同時激發(fā)學生的科學志趣。然而,在低年級的自然教學中要實施主體性教育,真正完成以上的任務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么,如何實現(xiàn)呢,就我個人的觀點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要從思想上徹底轉(zhuǎn)變觀念,要改變對低年級學生的認識,不要一味地認為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知識和經(jīng)驗少,能力更差,在教學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識的傳授上,很少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觀察和實驗,就是讓他們進行觀察、實驗,教師也不放心,一步一步,一點一點地指揮,講一步學生做一步,而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學科的認識主體是兒童,教師應該指導兒童去認識,但不能替代兒童去認識,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有了興趣,才能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去探求科學知識,興趣則成為他們學習的最直接最實際的動力。例如:我在教第二冊“春天在哪里”這一單元時,我就帶領同學們走出教室,來到田野、公園,讓學生自己在大自然中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春天,哪怕是找出一點的春天的影子,我就給予肯定,這樣,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興趣一下子就來了。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常采用低年級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如講故事、猜謎語、觀察、實驗、兒歌、競賽……使兒童始終處于積極、高興的氛圍中,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第三、教師要精心,讓學生有東西可“玩”。在蘇教版的自然課本中,有很多的教學內(nèi)容要求學生去觀察、去實驗,而自然的基本方法就是先把東西給學生,讓他們按一定的要求先去探索,去研究。他們愛怎么玩就怎么玩,愛怎么弄就怎么弄。這樣,教師就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準備足夠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如:我在教學第二冊的《動物吃什么》一課時,我準備了很多的各種各樣的動物的小圖片(卡片)及各種動物所吃的食物的圖片,讓學生分組找出各種動物所吃的食物,并放在一起,在這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根據(jù)動物吃動物、動物吃植物,兩樣都吃再來分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東西可玩,才能為學生自行探究和應用知識提供必要的前提。 第四是合理指導,讓學生自行探究。在教學活動中,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是一種獨立的活動,主動的認識過程。而低年級學生的能力相對要低、知識少、又喜歡玩,根據(jù)這些特點,教師更要精心設計,精心組織,讓學生切實自己去探索,去研究。例如:我在教第一冊的《沙和泥土》這一課時,學生不能仔細地比較沙和泥土的顆粒和黏性,我就讓同桌的兩個同學分別用沙、泥土做兩個小玩具,再來讓他們自己評價一下誰的光滑。然后再交換做一次,再讓他們自己評價。這樣,學生從兩次的對比中,懂得了沙和呢土顆粒的大小不一樣,黏性也不一樣。 第五,教師要積極啟發(f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在觀察、實驗中體現(xiàn)出來,在觀察、實驗之后也要讓學生把他們在實驗、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說出來,特別是結論性的、規(guī)律性的知識要讓學生自己說出來。教師不能代替,說對了給予鼓勵,說錯了也讓他說完。例如:我教《我們的身體》一課時,讓學生說說我們的身體分幾個部分,學生沒有說出有四個部分,有的說五個部分,有的說六個部分,有的說七個部分等各不相同的答案,這或多或少是正常的,這是他們的認識水平所決定的,通過大家的討論后,是能達到共識的,而教師要做的是要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見說出來。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的自然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自己去實驗,自己去觀察,自己去體驗,自己去討論,自己去得出結論,不但要讓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要讓學生真正象科學家那樣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此文2001年8月在全國第三屆自然教學與素質(zhì)教育優(yōu)秀論文評選獲三等獎
|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nèi)容 |
|
1
|
創(chuàng)新教育要選準突破口
|
創(chuàng)新教育要選準突破口 把創(chuàng)新教育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點,是我國教育思想觀念的一次重大轉(zhuǎn)變,也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一次質(zhì)的飛躍,更是我國教育適應未來世界發(fā)展的一種必然選擇。但是學校....
|
詳細
|
2
|
如何搞好“3十理科綜合”高考的生物學復習
|
如何搞好“3十理科綜合”高考的生物學復習 浙江省已經(jīng)參加了兩年“3+理科綜合”類型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試,在高三生物學總復習過程中,本人依據(jù)“3+理科綜合”高考命題指導思想和我校高中生物學教學及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采取行之有效的復習....
|
詳細
|
3
|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伴隨著細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和克隆等眾多生物學技術的進展,生物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正以其獨有的魅力和巨大的沖擊力影響著人類社會。將成為21世紀帶頭學科的生物學,也必將需要一大批生命科學的探索創(chuàng)造型人才。 1....
|
詳細
|
4
|
淺談中學生物CAI課件的制作
|
淺談中學生物CAI課件的制作 摘要:計算機技術應用到生物學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用于課堂教 學的CAI課件必須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本文從技術支持方面入手,講述了中學生物CAI課件制作所需的條件,也提出....
|
詳細
|
5
|
對1999年全國生物高考第23題的剖析
|
對1999年全國生物高考第23題的剖析 (福建省連城縣第一中學 林榮坤) 1994年生物高考第23題如下: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體組成分別是XY和XX,假定一只正常的XX蝌蚪在外界環(huán) 境的影響下,變成了一只能生....
|
詳細
|
6
|
談生物課中的演示教學
|
談生物課中的演示教學 演示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具或教學儀器進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樣品、標本、模型等實物和各種掛圖、音像資料向?qū)W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歸納以獲得知識的行為方式。本文介紹幾種生物課中的演示教學方法。 1演....
|
詳細
|
7
|
《人的身體》一章兩個教學難點的處理
|
《人的身體》一章兩個教學難點的處理 《人的身體》一章(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生物》第二冊)有兩個教學難點:一是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二是人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在同一章節(jié)里,理論性的知識比較集中,增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
詳細
|
8
|
生物教學為校園“綠色工程”建設服務
|
生物教學為校園“綠色工程”建設服務 1992年六月國家教委頒發(fā)的《中小學校園環(huán)境管理的暫行規(guī)定》中指出:“學校是教職工和學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應做到環(huán)境整潔優(yōu)美,風氣積極向上,設施完好,秩序正常,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陣地!毙@....
|
詳細
|
9
|
生物教學中“巧”用小資料
|
生物教學中“巧”用小資料 只要我們平時善于積累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有趣的、新穎的小資料,教學時使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并能 達到突破難點,鞏固重點,啟迪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新課導入 &nbs....
|
詳細
|
10
|
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能力
|
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能力 在《新教學論》中教育家贊可夫提出,要把教師教學的重點,從過去單純研究如何教,而轉(zhuǎn)向研究學習的主體——學生如何學。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敝型饨逃业恼撌龆季哂泄餐奶攸c,就是十分重視學生如何學....
|
詳細
|
686條記錄 1/69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教學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