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域性生物教學評價研究實驗
1.問題提出 教育部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生物教學大綱規(guī)定,生物課是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必修的一門基礎課?墒,不懂不學不用生物學的保守思想和習慣勢力隨處可見。不少縣市區(qū)初中學校普遍不重視生物課,未開齊生物課程,部頒教學計劃不落實 ,長期處于“不中考-不開課-無教師-不中考”的怪圈中。生物專業(yè)、專職和兼職生物教師寥寥無幾,搭有生物課的教師大多數缺乏系統(tǒng)的生物知識。生物課程改革無法進行,生物課堂教學質量沒有保障。初中生普遍缺乏生物科學基礎知識,對生產、生態(tài)、生活、保健與自診等相關的生物知識一無所有,對環(huán)境治理也不利。由于生物學無知而至命的個人問題和社會問題時有發(fā)生,生物學教學不能開展的原因很多,我們必須重視并負起責任加以研究,找出根本原因所在,解決 “忽視生物課”的教育問題。 2 理論依據 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初中《生物教學大綱》和《生物課程標準》中,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是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開必修課是教育改革之本 , 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 一些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十分重視生物課 ,從美、英、澳、韓、日和新加坡等國有關課程標準和教材可以看出,在科學課程中,生物學內容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例如,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規(guī)定,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2個年級,都安排有生物學的教學內容。英國《科學課大綱》確定了4個目標,第2個目標就是“生命與生命過程”。澳大利亞新南威樂士州的高中生物課授課時數為240學時,實踐課為80學時。各國不僅重視中學生物課的教學,而且在中學生物課程中做了許多重大改革,采取了果斷措施,特別是標準化評價力度較大。《教學中的測驗與評價》(美)林(Linn,R.L)(美)格朗倫德(Gronlud,N.E)著(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發(fā)展與學生成長項目組譯):“問責的要求,州、國家和國際評價項目,全國性的內容和表現標準,以及全球竟爭,都促進了人們對測驗和評價需求的增加。測評和評價作為教育改革工具,人們對他的依賴性增加。教育測評和評價是教育改革的杠桿,評價又是教育改革的溫度計。改革的根本任務就是落實教育目標、學科結構、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相應趨于新的合理抉擇、調整和改善。改革的目標就是促使學生通過小學、初中、高中的課程目標,這里包括著生物課并未例外。相應改革的工具和溫度計也應完整,沒有完整評價結構的工具,就不會有完整的教育結構改革。建立、健全、完善并科學應用教育評價工具,是保證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