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物課堂煥發(fā)新的色彩
【摘 要】我們所傳授的知識應該是一個載體,通過這個載體,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一定的技術,更重要的是要傳承給學生文化、精神、思想,也就是新課標中所倡導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因此,教師要尊重、調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我們的生物課堂迸發(fā)出新的色彩;營造學生敢于發(fā)問、大膽質疑的氛圍;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提供各種可能的機會,讓學生實踐。 生物課要給學生的是什么?課堂傳授知識是天經地義的,假如沒有知識的傳授,課將不課、學也非學。然而,我們所傳授的知識應該是一個載體,通過這個載體,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一定的技術,更重要的是要傳承給學生的文化、精神、思想,也就是新課標中所倡導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因此,教師要尊重、調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我們的生物課堂迸發(fā)出新的色彩。 一、營造學生敢于發(fā)問、大膽質疑的氛圍 著名物 理學 家李政道博士有一次給學生講課時,忽然把身體側過去,讓學生看他頭腦的側面形象,并比劃說:“假如由我的眉毛,沿著額角、頭頂心、后腦勺、頭頸直到脊柱,畫一條彎曲的線,那是標點符號中的什么號?”學生立即回答說:“問號!薄皩α,我們人類的側面形象就是一個大大的問號。人生在世,一定要勤于、善于提出問題啊!睆倪@個例子可以看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正是從問問題開始的。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因為自己的安排而忽視了學生所問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于被問,而不習慣多問為什么?最終導致學生學習死板,思維方式簡單而不靈活。要使學生主動學習,激活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必需形成一種使學生敢于發(fā)問、大膽質疑的氛圍。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求教師在人格上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每一個問題,讓教師與學生都成為平等的教學主體。其次要求教師的教風要民主,課堂上要淡化教師的權威,打破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的發(fā)言權利,鼓勵學生勇于打破思維定勢,不迷信權威,不拘于標準答案,努力營造一個讓學生敢說、多說、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 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五可以”的方法,即可以質疑、可以爭辯、可以出錯、可以改正、可以保留意見,激勵學生研討交流,說出學生自己心中的疑惑或奇思奇想。記得有一次,我們在講授“常見的甲殼動物”一節(jié)課時,有學生問:絲那么細,怎么能捕到一些較大的動物呢?針對這個問題,我讓大家自己先小組討論,然后 總結 意見小組派代表回答。這時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成績較差的同學想發(fā)言,于是我請他說出自己的觀點。這個差生得到我的鼓勵,大膽說他在《人與 自然 中》看到描述蜘蛛織網的細節(jié),他把問題解釋得非常精彩,得到全班同學的掌聲。全班受到了鼓舞,同學們都積極發(fā)言。這節(jié)課我只講了一半的內容,但激勵了學生參與生物學習的熱情,從此以后學生對生物課的興趣不斷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