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問題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和啟示
“問題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和啟示 在新科技和知識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勞動者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制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采取“問題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1“問題教學”的應用
問題教學是以學生對問題的探索和研究為主的教學方法,它通過學生對教師設計的問題的分析、研究、探索、總結,最后獲得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發(fā)現(xiàn)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識是經(jīng)由學生研究獲得的,理解掌握起來較為方便,不易遺忘,并能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
筆者在《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一書教學時采用此種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在講解細胞膜的化學組成時,設計了下述問題,要求學生用已有知識分析討論:
(1)科學家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脂溶性物質極易通過細胞膜,并且細胞膜很容易被脂溶性溶劑所溶解。你認為,這一事實說明細胞膜的組成成分中應有 物質。
(2)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說明細胞膜的組成成分中有 物質。
第一個問題學生用已有的“相似相溶”的化學知識,可以很方便地推出細胞膜的組分中應有脂類物質這一結論;學生在分析第二個問題時因不懂蛋白酶的具體功能,探究時遇到了困難,教師及時講解“蛋白酶是專門水解蛋白質的酶”,學生利用該知識很快就得出了細胞膜中有蛋白質的結論。接著我又設計了第三個問題:
(3)細胞膜中只有蛋白質和脂類這兩種物質嗎?
然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和小資料的相關內(nèi)容。學生立即形成了細胞膜上有蛋白質、脂類和糖這三種物質的科學結論。在課堂上學生討論熱烈、氣發(fā)活躍,學得很輕松。教師講的也很少,應該說是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相對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從課后的檢測結果 看效果很好。
在接下來講述細胞膜的空間結構時,首先向學生發(fā)問:組成細胞膜的三種物質在其上是如何排布的?學生一時無法結出答案,激發(fā)了學生更為強烈的探索欲望,緊接著我又提供如下事實要求學生分析并給出答案。
(4)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了紅細胞膜的磷脂,并將它在空氣、水界面上展開,發(fā)現(xiàn)這片油脂層的面積相當于原來紅細胞膜表面積的2佰.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為什么?
通過對問題4的分析討論,學生形成了磷脂分子在膜上成雙層排布的結論。學生在這一探究過程中既獲得了知識,又學會了對某些具體問題的分析研究的方式方法,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著我又向學生提出第5個問題:
(5)蛋白質和糖類物質在膜上又是如何分布的?
問題提出的同時出示細胞膜的模型和結構模式圖,讓學生對照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①蛋白質有的排在磷脂雙分子層的表面,有的嵌入其中,有的則貫穿其中。
②糖與蛋白質或脂類分子結合,形成糖被位于細胞膜的外側。然后引導學生總結細胞膜的空間結構,解決三類化合物在膜上的分布問題,顯得順理成章,學生回答起來得心應手,從容自如。
當講到《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時,我用閉路電視放了人鼠細胞融合的過程,同時講述了如下內(nèi)容;在人的細胞表面標記上紅色的熒光物質,在鼠的細胞表面標記上綠色熒光物質,然后讓兩細胞融合,融合后的細胞膜上具有兩種熒光,且分別位于細胞膜的兩側互不干涉,一段時間后,紅色、綠色熒光交互排列布于整個細胞膜的表面。根據(jù)這一事實,要求學生討論回答:被標記的物質在膜上可以 ,說明構成細胞膜的成分不是 的,而是可以 的。
學生通過對圖形的觀察分析,很快得出這種被標記的物質在膜上不是靜止的,而是可以運動的,到此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由于構成膜的各部分都可以運動,所以整個細胞膜是可以流動的,最后得出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2“問題教學”的啟示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得到了如下的啟示:
2.1問題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是一個人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能引發(fā)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才有獲得獨特思路的可能。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必須貫穿問題教學思想。
設計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皹藴驶钡膯栴},答案唯一,思路唯一。學生在分析和解決過程中只能把過老師的思路去想,去解決問題,千人一法,無疑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相反,開放性的問題,要求學生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回答問題,要求學生設計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亦不相同。這有利于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品質,一個人的發(fā)激性思維能力的大小是創(chuàng)新能力強弱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教學中設計的問題應盡可能注意開放性。
在當今推崇創(chuàng)新的年代中,求異思維是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標志。因為創(chuàng)新就是要不斷地開創(chuàng)標新立異;就是要不斷地打破常規(guī),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要想有所創(chuàng)新就必須要有區(qū)別于他人的思想,區(qū)別于地人的方式方法,歸根到底就是要有一定的求異思維能力。
2.2問題教學,可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任何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都不是教師硬性灌輸給學生的,都是由學生通過親身的觀察、分析、討論和總結得出的,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就充滿樂趣,充滿激情,對知識的掌握更為牢固,因為它們來源于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加以適當?shù)母深A,起領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
2.3在教學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教師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只是問題的設計者,探究時的參與者,結論的共同形成者。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力求設計的問題準確、精練、針對性強。在討論時,教師應注意自己只是一個參加者,不能包辦代替;但當學生遇到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時,你還得充當點撥者的角色,對有關問題加以適當?shù)恼f明;在問題討論結束形成結論的過程中,教師更應放手讓學生進行,但由于學生的知識面和經(jīng)驗有限,對問題的總結往往不全面,用詞不當,教師必須幫助學生運用準確的語言形成科學的概念,以免給學生留下模糊不清的或者錯誤的概念。
2.4這種教學過程,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閱讀、分析、討論、判斷推理能力;能使學生接受到潛移默化的科學研究方式方法的教育.為學生將來從事科學研究打下基礎;久而久之可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設計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2.5這種教法的實施必須要有多種教學媒體輔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提出許多問題,需要通過投影或電視展示給學生,同樣在分析探究這些問題時,必然要用到實物、模型、標本、圖片和音像資料等教學媒體,學生只有充分占有了有關資料后,才能較好地進入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進行研究,最終得到知識。
|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nèi)容 |
|
1
|
創(chuàng)新教育要選準突破口
|
創(chuàng)新教育要選準突破口 把創(chuàng)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我國教育思想觀念的一次重大轉變,也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一次質的飛躍,更是我國教育適應未來世界發(fā)展的一種必然選擇。但是學校....
|
詳細
|
2
|
如何搞好“3十理科綜合”高考的生物學復習
|
如何搞好“3十理科綜合”高考的生物學復習 浙江省已經(jīng)參加了兩年“3+理科綜合”類型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試,在高三生物學總復習過程中,本人依據(jù)“3+理科綜合”高考命題指導思想和我校高中生物學教學及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采取行之有效的復習....
|
詳細
|
3
|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伴隨著細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和克隆等眾多生物學技術的進展,生物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正以其獨有的魅力和巨大的沖擊力影響著人類社會。將成為21世紀帶頭學科的生物學,也必將需要一大批生命科學的探索創(chuàng)造型人才。 1....
|
詳細
|
4
|
淺談中學生物CAI課件的制作
|
淺談中學生物CAI課件的制作 摘要:計算機技術應用到生物學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用于課堂教 學的CAI課件必須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本文從技術支持方面入手,講述了中學生物CAI課件制作所需的條件,也提出....
|
詳細
|
5
|
對1999年全國生物高考第23題的剖析
|
對1999年全國生物高考第23題的剖析 (福建省連城縣第一中學 林榮坤) 1994年生物高考第23題如下: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體組成分別是XY和XX,假定一只正常的XX蝌蚪在外界環(huán) 境的影響下,變成了一只能生....
|
詳細
|
6
|
談生物課中的演示教學
|
談生物課中的演示教學 演示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具或教學儀器進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樣品、標本、模型等實物和各種掛圖、音像資料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歸納以獲得知識的行為方式。本文介紹幾種生物課中的演示教學方法。 1演....
|
詳細
|
7
|
《人的身體》一章兩個教學難點的處理
|
《人的身體》一章兩個教學難點的處理 《人的身體》一章(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生物》第二冊)有兩個教學難點:一是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二是人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在同一章節(jié)里,理論性的知識比較集中,增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
詳細
|
8
|
生物教學為校園“綠色工程”建設服務
|
生物教學為校園“綠色工程”建設服務 1992年六月國家教委頒發(fā)的《中小學校園環(huán)境管理的暫行規(guī)定》中指出:“學校是教職工和學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應做到環(huán)境整潔優(yōu)美,風氣積極向上,設施完好,秩序正常,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陣地!毙@....
|
詳細
|
9
|
生物教學中“巧”用小資料
|
生物教學中“巧”用小資料 只要我們平時善于積累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有趣的、新穎的小資料,教學時使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并能 達到突破難點,鞏固重點,啟迪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新課導入 &nbs....
|
詳細
|
10
|
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能力
|
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能力 在《新教學論》中教育家贊可夫提出,要把教師教學的重點,從過去單純研究如何教,而轉向研究學習的主體——學生如何學。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敝型饨逃业恼撌龆季哂泄餐奶攸c,就是十分重視學生如何學....
|
詳細
|
686條記錄 1/69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教學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