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類比法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本文來源3edu教育網(wǎng) 升入初中,我們將要學習一門新的自然科學 ----生物。 生物是一門很有趣味,很有用處的科學,只要你留心觀察和思考,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衣食住行中,哪一方面都離不開生物,但如何上好一堂生動有趣的,寓教于樂的生物課,是許多生物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如果我們在生物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采用類比法教學,我想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就對“第三章: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第一節(jié):根的形態(tài)”的課堂教學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民間俗語的運用,注重知識的平移: 例如在講解不定根的定義時,不定根是指從莖葉上生出的根,( 1)從莖上生出的根叫不定根,如甘蔗,我們在吃甘蔗時,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在基部的節(jié)上生長有許多條根,這些根就叫做不定根;再如柳樹,俗語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為什么“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主要是在柳樹的枝條的下端在適宜的條件下生長出的不定根,形成了一個新的柳樹。(2)從葉上生出的根也叫不定根,“落葉生根”同學們都聽說過了,比如說“秋海棠”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植物,它的樹葉落到地上就能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fā)出許多條不定根,而形成許多個新的植物體。 二、注重實驗的運用,使知識“一目了然”: 如根系的向水性,我們就可以用以下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 取一根粗橡皮管,彎成 U字形,夾在兩塊玻璃中間,用細繩把兩塊玻璃扎緊,制成U字形玻璃器,把沙子倒入U字形玻璃管中,貼壁種下小麥種子,在遠離小麥種子的另一端埋下一個底部破碎的試管,經(jīng)常在試管內(nèi)注入少量清水,幼苗出土后,在玻璃外側(cè)蓋上一層黑紙,1--2周后就可以看到小麥幼根大部分偏向試管方向生長。 三、聯(lián)系實驗,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做好有關(guān)家庭小實驗,并觀察和記錄有關(guān)實驗結(jié)果: 根的向肥性實驗: 在一個長方形玻璃容器中,(利用上述試驗的器材)在中間貼壁種下小麥種子,每天我們在遠離種子的另一邊貼壁施下一些植物所需要的肥料, 1至2周后我們就可以看到小麥幼根大部分向施肥的這一方向生長。 四、注重運用類比法教學: 在講解:“在栽培植物的生長期間,要經(jīng)常耕松土壤,疏松的土壤,不僅空氣充足,有利于根的呼吸,而且阻力比較小,有利于根第在土壤中的延伸”。這個知識對同學們很難理解,那么我們?nèi)绻騻比方,引用同學們感興趣的,或者本身就已經(jīng)證明了的事實,我想這個知識點,同學們一定很快的接受。 我們都知道石油鉆井機械,在打井眼時,剛開始時,鉆的速度一般很快,且容易,但越向下,難度越大,速度越慢,這主要是與地殼的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地殼表面覆蓋的是疏松的土壤,越向地心是越堅硬的巖石。同樣的道理,我們都知道,根尖是很軟的,如果根在一個堅硬的土壤中生長,我想根的生長速度一定是很慢的,而在疏松潮濕的土壤中,根的生長是很容易的。 總之,要提高學生對生物課的學習興趣,要注重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類比法就是其中一種比較有效的好方法。 本文來源3edu教育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