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宋史

 

卷十二 本紀(jì)第十二

○仁宗四 二年春正月癸卯,以歲饑,罷上元觀燈。壬子,命近臣同三司較天下財賦出入之?dāng)?shù)。 二月甲申,出內(nèi)庫絹五十萬,下河北、陜西、河?xùn)|路,以備軍賞。 三月戊子朔,詔季秋有事于明堂。己丑,以大慶殿為明堂。甲午,遣官祈雨。丁酉,月犯軒轅大星。戊戌,詔明堂禮成,群臣毋上尊號。庚子,契丹遣使以伐夏師還來告。丙午,雨。己酉,詔兩浙流民聽人收養(yǎng)。翰林學(xué)士趙概報使契丹。夏五月丁亥朔,新作明堂禮神玉。己亥,旌定州義民李能。 六月己未,出新制明堂樂八曲。丁卯,以自制黃鐘五音五曲,并肄于太常。庚午,定選舉縣令法。壬申,月犯填星。癸未,錄系囚。 八月庚申,熒惑入輿鬼,犯積尸。癸亥,出內(nèi)藏絹百萬市糴軍儲。壬申,深州大雨,壞廬舍。 九月丁亥,閱雅樂。己酉,朝饗景靈宮。庚戌,饗太廟。辛亥,大饗天地于明堂,以太祖、太宗、真宗配,如圜丘。大赦,百官進(jìn)秩一等。詔自今內(nèi)降指揮,百司執(zhí)奏毋輒行。敢因緣干請者,諫官、御史察舉之。 冬十月庚午,熒惑犯太微上將。乙亥,宴京畿父老于錫慶院。閏十一月己未,詔后妃之家毋得除二府職任。丙寅,秀州地震,有聲如雷。丁卯,詔中書門下省、兩制及太常官詳定大樂。河北水,詔蠲民租,出內(nèi)藏錢四十萬緡、絹四十萬匹付本路,使措置是歲芻糧。 十二月甲申,定三品以上家廟制。唃廝啰、西蕃瞎氈、西南蕃龍光氵能、占城、沙州來貢,涇原路生戶都首領(lǐng)那龍男阿日丁內(nèi)附。 三年春正月乙丑,幸魏國大長公主第視疾。 二月丙戌,宰臣文彥博等進(jìn)《皇祐大饗明堂記》。己亥,復(fù)行河北沿邊州軍入中糧草見錢法。 三月庚申,宋庠罷,以劉沆參知政事。癸酉,儂智高表獻(xiàn)馴象及金銀,卻之。 夏四月癸未,詔:“河北流民相屬,吏不加恤,而乃飾廚傳,交賂使客,以取名譽(yù)。自今非犒設(shè)兵校,其一切禁之!北,太白晝見。 五月庚戌,以恩、冀州旱,詔長吏決系囚。壬申,置河渠司。乙亥,頒《簡要濟(jì)眾方》,命州縣長吏按方劑以救民疾。丁丑,錄系囚。 六月丁亥,無為軍獻(xiàn)芝草,帝命姑免知軍茹孝標(biāo)罪,戒州郡自今勿復(fù)獻(xiàn)。 秋七月癸丑,詔:“少卿、監(jiān)以下,年七十不任厘務(wù)者,御史臺、審官院以聞。嘗任館閣、臺諫及提刑者,中書裁處。待制以上能自引年,則優(yōu)加恩禮。”丙辰,以孔氏子孫復(fù)知仙源縣事。丁巳,兩制、禮官上大樂,名曰《太安》。辛酉,河決大名府郭固口。乙丑,罷、徙州縣長吏不任事者十有六人。丙子,減郴、永州、桂陽監(jiān)丁身米歲十萬余石。 八月丙戌,遣使安撫京東、淮南、兩浙、荊湖、江南饑民。辛卯,詔諸路監(jiān)司具所部長吏治狀能否以聞。是月,汴河絕流。 冬十月庚子,文彥博罷,以龐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xué)士,高若訥為樞密使,梁適參知政事,王堯臣為樞密副使。 十一月辛亥,減漳州、泉州、興化軍丁米。十二月庚辰,新作渾儀。庚子,詔文武官七十以上未致仕者,更不考課遷官。甲辰,罷災(zāi)傷州軍貢物。是歲,涇原樊家族密廝歌內(nèi)附。 四年春正月己巳,詔諸路貸民種。乙亥,塞大名府決河。 二月庚子,蠲湖州民所貸官米。 三月己酉,詔禮部貢舉。丙辰,蠲江南路民所貸種數(shù)十萬斛。辛酉,錄系囚。辛未,詔宮禁市物給實(shí)直,非所闕者毋市。 夏四月庚辰,詔修河兵夫逃亡死傷,會其數(shù),以議官吏之罰。廣源州蠻儂智高反。 五月乙巳朔,智高陷邕州,遂陷橫、貴等八州,圍廣州。壬申,命知桂州陳曙率兵討智高。六月乙亥,起前衛(wèi)尉卿余靖為秘書監(jiān)、湖南安撫使、知潭州,前尚書屯田員外郎、直史館楊畋體量安撫廣南、提舉經(jīng)制盜賊事。庚辰,改余靖為廣西安撫使、知桂州,命同提點(diǎn)廣東刑獄李樞與陳曙討智高,廣東轉(zhuǎn)運(yùn)鈐轄司發(fā)兵援之。丁亥,以狄青為樞密副使。 秋七月乙巳,出內(nèi)藏錢絹助河北軍儲。丙午,命余靖經(jīng)制廣南盜賊事。丁巳,大風(fēng)拔木。壬戌,智高引眾去廣州,廣東兵馬鈐轄張忠、知英州蘇緘邀擊于白田,忠戰(zhàn)歿。甲子,廣東兵馬鈐轄蔣偕又?jǐn)∮诼诽铩? 八月癸未,詔開封府比大風(fēng)雨,民廬摧圮壓死者,官為祭斂之。辛卯,命樞密直學(xué)士孫沔安撫湖南、江西,內(nèi)侍押班石全斌副之。 九月丁巳,命余靖提舉廣南兵甲經(jīng)制賊盜事。庚申,廣西兵馬鈐轄王正倫討智高于昭州館門驛,戰(zhàn)歿。智高入昭州。庚午,以狄青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路、提舉廣南經(jīng)制賊盜事。是月,智高襲殺蔣偕于太平場。 冬十月丙子,太白犯南斗。詔鄜延、環(huán)慶、涇原路擇蕃落廣銳軍各五千人赴廣南行營。丁丑,智高入賓州。甲申,復(fù)入邕州。丁亥,以諸路饑疫并征徭科調(diào)之煩,令轉(zhuǎn)運(yùn)使、提點(diǎn)刑獄、親民官條陳救恤之術(shù)以聞。 十一月壬寅朔,日有食之。戊午,詔免江西、湖南、廣南民供軍須者今年秋租十之三。十二月壬申朔,廣西兵馬鈐轄陳曙討智高兵,戰(zhàn)于金城驛。壬辰,觀新樂。乙未,錄唐顏真卿后。是歲,河北路及鄜州水,蠲河北民積年逋負(fù)、鄜州民稅役。 五年春正月壬寅朔,御大慶殿受朝。庚戌,以廣南用兵,罷上元張燈。白虹貫日。丁巳,會靈觀火。戊午,狄青敗智高于邕州,斬首五千余級,智高遁去。甲子,遣使撫問廣南將校,賜軍士緡錢。 二月癸未,狄青復(fù)為樞密副使。甲申,赦廣南。凡戰(zhàn)沒者,給槥櫝護(hù)送還家,無主者葬祭之。賊所過郡縣,免其田租一年,死事家科徭二年。貢舉人免解至禮部,不預(yù)奏名者亦以名聞。丙戌,詔廣西都監(jiān)蕭注等追捕智高。丁亥,下德音:減江西、湖南系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丁壯饋運(yùn)廣南軍須者,減夏稅之半,仍免差徭一年。戊子,詔百官遇南郊奏薦,無子孫者聽奏期親一人。乙未,詔宗室通經(jīng)者,大宗正司以聞。 三月癸亥,遣使奉安太祖御容于滁州,太宗御容于并州,真宗御容于澶州。是月,賜禮部奏名進(jìn)士、諸科及第出身千四十二人。 夏四月甲午,命劉沆、梁適監(jiān)議大樂。 五月乙巳,詔輔臣凡有大政,許復(fù)對后殿。高若訥罷,以狄青為樞密使。丁未,孫沔為樞密副使。戊申,詔轉(zhuǎn)運(yùn)使毋取羨余以助三司。庚戌,詔智高所至州,無城壘,若兵力不敵而棄城者,奏裁。壬子,錄系囚。丁巳,詔轉(zhuǎn)運(yùn)司振邕州貧民,戶貸米一石。甲子,詔諫官、御史毋挾私以中善良,及臣僚言機(jī)密事毋得漏泄。 六月乙亥,御紫宸殿,按《太安樂》,觀宗廟祭器。丙戌,作集禧觀成。乙未,詔河北薦饑,轉(zhuǎn)運(yùn)使察州縣長吏能招輯勞來者,上其狀;不稱職者舉劾之。 秋七月乙巳,詔荊湖北路民因災(zāi)傷所貸常平倉米免償。己酉,詔薦舉非其人者,令御史臺彈奏,見任監(jiān)司以上弗許薦論。戊午,詔太常定謚,毋為溢美。 閏月戊辰,詔廣南民逃未還者,限一年歸業(yè),其復(fù)三歲。壬申,龐籍罷,以陳執(zhí)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xué)士,梁適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乙亥,詔武臣知州軍,須與僚屬參議公事,毋專決。庚辰,秦鳳路言總管劉煥等破蕃部,斬首二千余級。 八月丁酉朔,詔民訴災(zāi)傷而監(jiān)司不受者,聽州軍以狀聞。辛酉,策制舉、武舉人。壬戌,詔南郊以太祖、太宗、真宗并配。 九月乙酉,觀新樂。 冬十月丙申朔,日有食之。壬子,作“鎮(zhèn)國神寶”。丁巳,詔以蝗旱,令監(jiān)司諭親民官上民間利害。 十一月丁卯,朝饗景靈宮。戊辰,饗太廟、奉慈廟。己巳,祀天地于圜丘,大赦。丁丑,加恩百官。戊子,放天下逋負(fù)。十二月戊午,詔轉(zhuǎn)運(yùn)官毋得進(jìn)羨余。壬戌,以曹、陳、許、鄭、滑州為輔郡,隸畿內(nèi),置京畿轉(zhuǎn)運(yùn)使。是歲,占城國來貢。 至和元年春正月辛未,詔京師大寒,民多凍餒死者,有司其瘞埋之。壬申,碎通天犀,和藥以療民疫。癸酉,貴妃張氏薨,輟視朝七日,禁京城樂一月。丁丑,追冊為皇后,賜謚溫成。辛卯,錄系囚,減三京、輔郡雜犯死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二月庚子,詔治河堤民有疫死者,蠲戶稅一年;無戶稅者,給其家錢三千。壬戌,孫沔罷,以田況為樞密副使。 三月己巳,王貽永罷,以王德用為樞密使。辛未,命曾公亮等同試入內(nèi)醫(yī)官。壬申,賜邊臣攻守圖。置京畿提點(diǎn)刑獄。乙亥,太史言日當(dāng)食四月朔。庚辰,下德音:改元,減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癸未,易服,避正殿,減常膳。乙酉,詔京西民饑,宜令所在勸富人納粟以振之。 夏四月甲午朔,日有食之,用牲于社。辛丑,御正殿,復(fù)常膳。祥源觀火。 五月戊寅,以河北流民稍復(fù),遣使安撫。壬辰,太白晝見。 秋七月丁卯,以程戡參知政事。立溫成園。戊辰,梁適罷。己巳,出御史馬遵、呂景初、吳中復(fù)。 八月丁酉,詔:“前代帝王后嘗仕本朝,官八品以下,其祖父母、父母、妻子犯流以下罪,聽贖;未仕而嘗受朝廷賜者,所犯非兇惡,亦聽贖!北,以劉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命修起居注官侍經(jīng)筵。 九月乙亥,契丹遣使來告夏國平。辛巳,遣三司使王拱辰報使契丹。己丑,太白晝見。 冬十月辛卯朔,太白晝見。壬辰,詔士庶家毋得以嘗傭顧之人為姻,違者離之。丁酉,葬溫成皇后。丙午,溫成皇后神主入廟。戊午,幸城北炮場觀發(fā)炮,宴從臣,賜衛(wèi)士緡錢。 十一月甲子,出太廟禘袷、時饗及溫成皇后廟祭饗樂章,肄于太常。十二月丙午,詔司天監(jiān)天文算術(shù)官毋得出入臣僚家。癸丑,詔內(nèi)侍傳宣,令都知司札報,被旨者覆奏。是歲,融州大丘洞楊光朝內(nèi)附。 二年春正月丁卯,奉安真宗御容于萬壽觀。減畿內(nèi)、輔郡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賜諸軍緡錢。戊辰,邕州言蘇茂州蠻內(nèi)寇,詔廣西發(fā)兵討之。丁亥,晏殊薨。 二月壬辰,汾州團(tuán)練推官郭固上車戰(zhàn)法,既試之,授衛(wèi)尉丞。 三月丁卯,詔修起居注立于講讀官之次。丙子,封孔子后為衍圣公。是月,以旱,除畿內(nèi)民逋芻及去年秋逋稅,罷營繕諸役。 夏四月己亥,契丹遣使賀乾元節(jié),以其主之命持本國三世畫像來求御容。辛亥,定差衙前法。乙卯,出米京城門,下其價以濟(jì)流民。 五月己未,錄系囚、。辛酉,詔中書公事并用祖宗故事。戊寅,詔戒百官務(wù)飭官守。 六月戊戌,陳執(zhí)中罷。以文彥博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xué)士,劉沆監(jiān)修國史,富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乙巳,儂智高母儂氏、弟智光、子繼宗、繼封伏誅。秋八月戊子,減畿內(nèi)、輔郡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乙未,置臺諫章奏簿。壬子,詔中書、樞密院第宗姓服屬,自明堂覃恩后及十年者,咸與進(jìn)官。 九月戊午,契丹使來告其國主宗真殂,帝為發(fā)哀,成服于內(nèi)東門幕次,遣使祭奠、吊慰及賀其子洪基立。戊辰,詔試醫(yī)官須引《醫(yī)經(jīng)》、《本草》以對,每試十道,以六通為合格。辛己,罷輔臣、宣徽、節(jié)度使乾元節(jié)任子恩。 冬十月丙戌,錄唐長孫無忌后。己丑,詔京畿毋領(lǐng)輔郡,罷京畿轉(zhuǎn)運(yùn)使、提點(diǎn)刑獄。癸丑,下溪州蠻彭仕羲內(nèi)寇,詔湖北路發(fā)兵捕之。 十一月乙卯,交阯來告李德政卒,其子日尊上德政遺留物及馴象。己未,行并邊見錢和糴法。十二月丁亥,修六塔河。丁酉,詔武臣有贓濫者毋得轉(zhuǎn)橫行,其立戰(zhàn)功者許之。庚子,契丹遣使致其主宗真遺留物及謝吊祭。庚戌,太白晝見。壬子,作醴泉觀成。是歲,西界阿訛等內(nèi)附,詔遣還。龍賜州彭師黨以其族來歸,大食國、西蕃、安化州蠻來貢。 嘉祐元年春正月甲寅朔,御大慶殿受朝。是日,不豫。辛酉,輔臣禱祠于大慶殿,齋宿殿廡。近臣禱于寺觀,及遣諸州長吏禱于岳瀆諸祠。壬戌,御崇政殿。癸亥,賜在京諸軍緡錢。甲子,赦天下,蠲被災(zāi)田租及倚閣稅。戊辰,罷上元張燈。辛未,命輔臣禱天地、宗廟、社稷。是月,大雨雪,木冰。 二月甲辰,帝疾愈,御延和殿。 三月丁巳,詔禮部貢舉。辛未,司天監(jiān)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東方守天關(guān),至是沒。壬申,遣官謝天地、宗廟、社稷、寺觀、諸祠。癸酉,契丹遣使來謝。 閏月癸未朔,以王堯臣參知政事,程戡為樞密副使。詔前后殿間日視事。 夏四月壬子朔,六塔河復(fù)決。丙辰,裁定補(bǔ)蔭選舉法。甲戌,錄系囚。是月,大雨,水注安上門,門關(guān)折,壞官私廬舍數(shù)萬區(qū)。諸路言江、河決溢,河北尤甚。 六月辛亥朔,詔雙日不御殿,伏終如舊。辛未,免畿內(nèi)、京東西、河北被水民賦租。乙亥,雨壞太社、太稷壇。戊寅,遣使安撫河北。己卯,詔群臣實(shí)封言時政闕失。 秋七月乙酉,命京東西、湖北監(jiān)司分行水災(zāi)州軍振饑蠲租。丙戌,賜河北流民米,壓溺死者,賜其家錢有差。己丑,出內(nèi)藏銀絹三十萬振貸河北。月入南斗。乙巳,貸被水災(zāi)民麥種。是月,彗出紫微垣,長丈余。環(huán)州小遇族叛,知州張揆破降之。 八月庚戌朔,日有食之。癸亥,狄青罷,以韓琦為樞密使。是夕彗滅。甲子,出恭謝樂章,肄于太常。乙亥,朝謁景靈宮,減京城系囚徒罪一等,杖笞釋之。戊寅,詔湖北招安彭仕羲。 九月庚寅,命宰臣攝事于太廟。辛卯,恭謝天地于大慶殿,大赦,改元。丁酉,加恩百官。庚子,賜致仕卿、監(jiān)以上及曾任近侍之臣粟帛酒饌。癸卯,舉行御史遷次格。自京至泗州置汴河木岸。 十一月辛巳,王德用罷,賈昌朝為樞密使。十二月壬子,劉沆罷,以曾公亮參知政事。甲子,白虹貫日。是歲,西蕃磨氈角、占城、大食國來貢。融、桂州蠻楊克端等內(nèi)附。 二年春二月己酉,梓夔路三里村夷人寇淯井監(jiān)。庚戌,錄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遣使錄三京、輔郡系囚。壬戌,杜衍薨。澧州羅城洞蠻內(nèi)寇,發(fā)兵擊走之。癸酉,王德用卒。是月,雄、霸州地震。 三月戊寅,振河北被災(zāi)民。乙未,契丹使耶律防、陳覬來求御容。戊戌,淮水溢。遣張昪報使契丹。癸卯,狄青卒。是月,賜禮部奏名進(jìn)士、諸科及第出身八百七十七人。親試舉人免黜落始此。 夏四月丁未,以河北地數(shù)震,遣使安撫。丙寅,幽州地大震,壞城郭,覆壓死者數(shù)萬人。己巳,邕州火峒蠻儂宗旦入寇。癸酉,以彭仕羲未降,遣官安撫湖北。 五月庚辰,管勾麟府軍馬公事郭恩為夏人所襲,歿于斷道塢。己亥,詔舉行磨勘法。 六月戊午,夏國主諒祚遣人來謝使吊祭。戊辰,以淑妃苗氏為賢妃。 秋七月辛巳,詔河北諸道總管分遣兵官教閱所部軍。辛卯,命孫抃、張昪磨勘轉(zhuǎn)運(yùn)使及提點(diǎn)刑獄課績。丁酉,詔陜西、河北諸路經(jīng)略安撫舉文武官材堪將領(lǐng)者各一人。 八月己酉,詔:每歲賜諸道節(jié)鎮(zhèn)、諸州錢有差。命長吏選官和藥,以救民疾。壬子,命富弼等詳定《編敕》。庚申,錄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癸亥,策制舉人。丁卯,置廣惠倉。 九月庚子,契丹再使蕭扈、吳湛來求御容。 冬十月乙巳,遣胡宿報使契丹。丙午,班《祿令》。 十一月丙申,詔三司使體量判官才否以聞。十二月戊申,詔:“自今間歲貢舉,天下進(jìn)士、諸科解舊額之半,置明經(jīng)科,罷說書舉人!毙梁,立內(nèi)降關(guān)白二府法。是歲,西蕃瞎氈并諸族、西平州黔南道王石自品、西南蕃鶼州來貢。 三年春正月戊戌,鑿永通河。 二月癸卯,契丹使來告其祖母哀,輟視朝七日,遣使祭奠吊慰。癸丑,錄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三月甲戌,詔禮部貢舉。 夏四月甲子,吳育卒。乙丑,罷睦親宅祖宗神御殿。丙辰,詔:“守令或貪恣耄昏,以弛為寬,以苛為察,以增賦斂為勞,以出入刑罰為能,而部使者莫之舉劾。自今其各思率職,毋撓權(quán)幸,毋縱有罪,以稱朕意!蔽逶氯缮辏鰢颖O(jiān)生員。甲午,契丹遣使致其祖母遺留物。 六月丙午,文彥博、賈昌朝罷,以富弼為昭文館大學(xué)士,韓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宋庠、田況為樞密使,張昪為樞密副使。甲寅,詔學(xué)士院編國朝制誥。丁卯,交阯貢異獸。秋七月丙子,詔廣濟(jì)河溢,原武縣河決,遣官行視民田,振恤被水害者。癸巳,以夔州路旱,遣使安撫。 八月己亥朔,日有食之。己未,王堯臣卒。庚申,彭仕羲率眾降。 九月癸酉,議罷榷茶法。己丑,契丹遣使來謝。 冬十月癸亥,除河北坊郭客戶乾食鹽錢。 十一月癸酉,議減冗費(fèi)。己丑,置都水監(jiān),罷三司河渠司。十二月己巳,詔三司歲上天下稅賦之?dāng)?shù),三歲一會虧贏以聞。 閏月丁卯朔,詔:“吏人及伎術(shù)官職,毋得任知州軍、提點(diǎn)刑獄,自軍班出至正任者,方得知邊要州軍。”丁丑,詔裁定制科及進(jìn)士高第人恩數(shù)。庚辰,詔明年正旦日食,其自丁亥避正殿,減常膳。宴契丹使,毋作樂。壬午,錄系囚,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是歲,安化上中下州、北遐鎮(zhèn)蠻人來貢。 四年春正月丙申朔,日有食之。用牲于社。辛丑,御正殿,復(fù)常膳。以自冬雨雪不止,遣官分行京城,賜孤窮老疾錢,畿縣委令佐為糜粥濟(jì)饑。壬寅,賜在京諸軍班緡錢。頒《嘉祐驛令》。 二月己巳,罷榷茶。庚午,廣南言交阯寇欽州。乙亥,以廣惠倉隸司農(nóng)寺。戊子,白虹貫日。 三月戊戌,命近臣同三司減定民間科率。是月,賜進(jìn)士、諸科及第出身三百三十九人。 夏四月丁卯,詔孟冬大袷于太廟。癸酉,封柴氏后為崇義公,給田千頃,奉周室祀。丙子,復(fù)銀臺司封駁制。癸未,陳執(zhí)中薨。辛卯,詔中外臣庶居室、器用、冠服、妾媵,有違常制,必罰毋貸。壬辰,錄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大震電,雨雹。 五月戊戌,詔:“兩制臣僚舊制不許詣執(zhí)政私第,所舉薦不得用為御史,今除其法!备,詔內(nèi)臣員多,權(quán)罷進(jìn)養(yǎng)子入內(nèi)。壬子,遣官經(jīng)界河北牧地,余募民種藝。 六月己巳,群臣請加尊號曰“大仁至治”,表五上,不許。癸酉,詔諸路經(jīng)略安撫、轉(zhuǎn)運(yùn)使、提點(diǎn)刑獄各舉本部官有行實(shí)政事者三人,以備升擢。嘗任兩府者,許舉內(nèi)外官。丁丑,詔轉(zhuǎn)運(yùn)司,凡鄰州饑而輒閉糶者,以違制論。辛卯,放宮女二百十四人。 秋七月丁未,放宮女二百三十六人。 八月乙亥,策制舉人。 冬十月壬申,朝饗景靈宮。癸酉,大袷于太廟,大赦。詔諸路監(jiān)司察士有學(xué)行為鄉(xiāng)里所推者,同長吏以聞。民父母年八十以上,復(fù)其一丁。復(fù)益州為成都府,并州為太原府。戊寅,加恩百官。 十一月庚子,汝南郡王允讓薨。十二月丁丑,白虹貫日。是歲,唃廝啰來貢。 五年春正月辛卯朔,白虹貫日,太白犯歲星。己亥,錄劉繼元后。 二月壬戌,錄系囚。 三月壬辰,詔禮部貢舉。癸巳,劉沆薨。乙未,歲星晝見。壬子,詔以蝗澇相仍,敕轉(zhuǎn)運(yùn)使、提點(diǎn)刑獄督州縣振濟(jì),仍察不稱職者。 夏四月癸未,程戡罷,以孫抃為樞密副使。丙戌,命近臣同三司議均稅。 五月戊子朔,京師民疫,選醫(yī)給藥以療之。己丑,京師地震。丁酉,詔三司置寬恤民力司。己酉,王安石召入為三司度支判官。丁巳,錄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六月乙丑,詔戒上封告訐人罪或言赦前事,及言事官彈劾小過不關(guān)政體者。乙亥,遣官分行天下,訪寬恤民力事。 秋七月癸巳,邕州言交阯與甲峒蠻合兵寇邊,都巡檢宋士堯拒戰(zhàn),死之,詔發(fā)諸州兵討捕。丙申,詔待制、臺諫官、正刺史以上各舉諸司使至三班使臣堪將領(lǐng)及行陣戰(zhàn)斗者三人。戊戌,翰林學(xué)士歐陽修上新修《唐書》。庚戌,詔中書門下采端實(shí)之士明進(jìn)諸朝,辨激巧偽者放黜之。 八月壬申,詔求逸書。庚辰,置陜西估馬司。乙酉,罷諸路同提點(diǎn)刑獄使臣。丙戌,置江、湖、閩、廣、四川十一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 九月己丑,太白晝見。 冬十月乙酉,深州言野蠶成繭,被于原野。 十一月辛卯,罷內(nèi)臣寄遷法。辛丑,宋庠罷。以曾公亮為樞密使,張昪、孫抃為參知政事,歐陽修、陳升之、趙概為樞密副使。十二月己卯,蘇茂州蠻寇邕州。辛巳,補(bǔ)諸州父老百歲以上者十二人為州助教。是歲,大食國來貢。 六年春正月乙未,許兩制與臺諫相見。 二月丁巳,詔宗室賜名授官者,須年及十五方許轉(zhuǎn)官。乙丑,詔良民子弟或為人誘隸軍籍,自今兩月內(nèi),父母訴官者還之。丙寅,錄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三月己亥,富弼以母喪去位。庚子,以富弼母喪,罷大宴。戊申,給西京周廟祭享器服。是月,賜進(jìn)士、諸科及第同出身二百九十五人。 夏四月辛酉,詔嶺南官吏死于儂賊而其家流落未能自歸者,所在給食,護(hù)送還鄉(xiāng)。庚辰,陳升之罷,以包拯為樞密副使。出諫官唐介、趙抃、御史范師道、呂誨。 五月丙戌,官諸路敦遣行義文學(xué)之士七人。庚戌,錄系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分命官錄三京系囚。 六月壬子朔,日有食之。乙丑,太白晝見。壬申,歲星晝見。丙子,以司馬光知諫院,入對。戊寅,以王安石知制誥。 秋七月乙酉,泗州淮水溢。丙戌,詔淮南、江、浙水災(zāi),差官體量蠲稅。戊子,錄昭憲皇太后、孝明孝惠孝章淑德皇后家子孫,進(jìn)秩授官者十有九人。癸巳,詔:“臺諫為耳目之官,乃聽險陂之人興造飛語,中傷善良,非忠孝之行也。中書門下其申儆百工,務(wù)敦行實(shí),循而弗改者絀之!卑嗽乱液,策制舉人。丁丑,詔:“諸路刺舉之官,未有以考其賢否,比令有司詳定厥制,其各務(wù)祗新書,以稱朕意。仍令考校轉(zhuǎn)運(yùn)、提刑,課績院以新定條目施行!蔽煲,詔州縣長吏有清白不擾而實(shí)惠及民者,令本路監(jiān)司保薦再任,政跡尤異,當(dāng)加獎擢。 閏月乙酉,復(fù)以成都府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庚子,以韓琦為昭文館大學(xué)士,曾公亮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張昪為樞密使。辛丑,以胡宿為樞密副使。 冬十月壬午,定內(nèi)侍磨勘法。丙戌,詔京西、淮、浙、荊湖增置都同巡檢。壬辰,起復(fù)皇侄、前右衛(wèi)大將軍、岳州團(tuán)練使宗實(shí)為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辭以喪,不拜。 十一月己巳,許夏國用漢衣冠。癸酉,賜昭憲皇太后家信陵坊第。戊寅,許康州刺史李樞以己官封贈父母。十二月丙戌,復(fù)豐州。庚寅,命諸路總管集隨軍功過簿,以備遷補(bǔ)。是歲,冬無冰。占城國獻(xiàn)馴象,安化州蠻來貢。 七年春正月辛未,復(fù)命皇侄宗實(shí)為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乙亥,詔南郊以太祖配為定制。改溫成皇后廟為祠殿。 二月己卯朔,更江西鹽法。詔開封府市地于四郊,給錢瘞民之不能葬者。癸未,錄系囚,命官錄被水諸州系囚。 三月辛亥,詔禮部貢舉。乙卯,孫抃罷,以趙概參知政事,吳奎為樞密副使。甲子,以旱,罷大宴。乙丑,祈雨于西太一宮。庚午,謝雨。壬申,徐州彭城、濠州鐘離地生面十余頃,民皆取食。 夏四月壬午,頒《嘉祐編敕》。己丑,夏國主諒祚進(jìn)馬,求賜書,詔賜《九經(jīng)》,還其馬。 五月戊午,太白晝見。庚午,包拯卒。 六月丙子朔,歲星晝見。 秋七月戊申,太白經(jīng)天。壬子,詔季秋有事于明堂。 八月乙亥朔,出明堂樂章,肄于太常。己卯,詔以宗實(shí)為皇子。癸未,賜名曙。丁亥,奉安真宗御容于壽星觀。庚子,以立皇子告天地宗廟諸陵。 九月乙巳朔,以皇子為齊州防御使,進(jìn)封鉅鹿郡公。己酉,朝饗景靈宮。庚戌,饗太廟。辛亥,大饗明堂,奉真宗配,大赦。己未,加恩百官。 冬十月乙亥,皇子表辭所除官,賜詔不允。丙戌,白虹貫日。乙未,太白晝見。丙申,詔內(nèi)藏庫、三司共出緡錢一百萬,助糴天下常平倉。 十二月甲午,德妃沈氏為貴妃,賢妃苗氏為德妃。丙申,幸龍圖、天章閣,召群臣宗室觀祖宗御書。又幸寶文閣,為飛白書,分賜從臣。作《觀書詩》,命韓琦等屬和,遂宴群玉殿。庚子,再召從臣于天章閣觀瑞物,復(fù)宴群玉殿。是歲,冬無冰。占城來貢。 八年春正月辛亥,交阯貢馴象九。 二月癸未,帝不豫。甲申,下德音:減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丙戌,中書、樞密奏事于福寧殿之西閣。 三月戊申,龐籍薨。癸亥,御內(nèi)東門幄殿,優(yōu)賜諸軍緡錢。甲子,御延和殿,賜進(jìn)士、諸科及第同出身三百四十一人。辛未,帝崩于福寧殿,遺制皇子即皇帝位,皇后為皇太后,喪服以日易月,山陵制度務(wù)從儉約。謚曰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廟號仁宗。十月甲午,葬永昭陵。 贊曰:仁宗恭儉仁恕,出于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禱禁庭,或跣立殿下。有司請以玉清舊地為御苑,帝曰:“吾奉先帝苑囿,猶以為廣,何以是為?”燕私常服浣濯,帷帟衾裯,多用繒絁。宮中夜饑,思膳燒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賊物命,以備不時之須。大辟疑者,皆令上讞,歲;钋в。吏部選人,一坐失入死罪,皆終身不遷。每諭輔臣曰:“朕未嘗詈人以死,況敢濫用辟乎!”至于夏人犯邊,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歲幣。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于亂!秱鳌吩唬骸盀槿司,止于仁!钡壅\無愧焉。

 

宋史

  《宋史》是二十五史之一,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后主持修撰,《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端问贰啡珪斜炯o(jì)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共計496卷,約500萬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

卷三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卷三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卷三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卷三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十六 卷三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卷三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五十八 卷四百 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卷四百一 列傳第一百六十 卷四百二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卷一 本紀(jì)第一 卷二 本紀(jì)第二
卷三 本紀(jì)第三 卷四 本紀(jì)第四
卷五 本紀(jì)第五 卷六 本紀(jì)第六
卷七 本紀(jì)第七 卷八 本紀(jì)第八
卷九 本紀(jì)第九 卷十 本紀(jì)第十
卷十一 本紀(jì)第十一 卷十二 本紀(jì)第十二
卷十三 本紀(jì)第十三 卷十四 本紀(jì)第十四
卷十五 本紀(jì)第十五 卷十六 本紀(jì)第十六
卷十七 本紀(jì)第十七 卷十八 本紀(jì)第十八
卷十九 本紀(jì)第十九 卷二十 本紀(jì)第二十
卷二十一 本紀(jì)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本紀(jì)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本紀(jì)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本紀(jì)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本紀(jì)第二十五 卷二十六 本紀(jì)第二十六
卷二十七 本紀(jì)第二十七 卷二十八 本紀(jì)第二十八
卷二十九 本紀(jì)第二十九 卷三十 本紀(jì)第三十
卷三十一 本紀(jì)第三十一 卷三十二 本紀(jì)第三十二
卷三十三 本紀(jì)第三十三 卷三十四 本紀(jì)第三十四
卷三十五 本紀(jì)第三十五 卷三十六 本紀(jì)第三十六
卷三十七 本紀(jì)第三十七 卷三十八 本紀(jì)第三十八
卷三十九 本紀(jì)第三十九 卷四十 本紀(jì)第四十
卷四十一 本紀(jì)第四十一 卷四十二 本紀(jì)第四十二
卷四十三 本紀(jì)第四十三 卷四十四 本紀(jì)第四十四
卷四十五 本紀(jì)第四十五 卷四十六 本紀(jì)第四十六
卷四十七 本紀(jì)第四十七 卷四十八 志第一
卷四十九 志第二 卷五十 志第三
卷五十一 志第四 卷五十二 志第五
卷五十三 志第六 卷五十四 志第七
卷五十五 志第八 卷五十六 志第九
卷五十七 志第十 卷五十八 志第十一
卷五十九 志第十二 卷六十 志第十三
卷六十一 志第十四 卷六十二 志第十五
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卷六十四 志第十七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卷六十七 志第二十 卷六十八 志第二十一
卷六十九 志第二十二 卷七十 志第二十三
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四 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五
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六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七
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八 卷七十六 志第二十九
卷七十七 志第三十 卷七十八 志第三十一
卷七十九 志第三十二 卷八十 志第三十三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四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六 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七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八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卷八十七 志第四十 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卷九十 志第四十三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四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五
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六 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七
卷九十五 志第四十八 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九
卷九十七 志第五十 卷九十八 志第五十一
卷九十九 志第五十二 卷一百 志第五十三
卷一百一 志第五十四 卷一百二 志第五十五
卷一百三 志第五十六 卷一百四 志第五十七
卷一百五 志第五十八 卷一百六 志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 志第六十 卷一百八 志第六十一
卷一百九 志第六十二 卷一百一十 志第六十三
卷一百一十一 志第六十四 卷一百一十二 志第六十五
卷一百一十三 志第六十六 卷一百十四 志第六十七
卷一百一十五 志第六十八 卷一百一十六 志第六十九
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卷一百一十八 志第七十一
卷一百一十九 志第七十二 卷一百二十 志第七十三
卷一百二十一 志第七十四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卷一百二十四 志第七十七
卷一百二十五 志第七十八 卷一百二十六 志第七十九
卷一百二十七 志第八十 卷一百二十八 志第八十一
卷一百二十九 志第八十二 卷一百三十 志第八十三
卷一百三十一 志第八十四 卷一百三十二 志第八十五
卷一百三十三 志第八十六 卷一百三十四 志第八十七
卷一百三十五 志第八十八 卷一百三十六 志第八十九
卷一百三十七 樂志第九十 卷一百三十八 志第九十一
卷一百三十九 志第九十二 卷一百四十 志第九十三
卷一百四十一 志第九十四 卷一百四十二 志第九十五
卷一百四十三 志第九十六 卷一百四十四 志第九十七
卷一百四十五 志第九十八 卷一百四十六 志第九十九
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卷一百四十八 志第一百一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二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三
卷一百五十一 志第一百四 卷一百五十二 志第一百五
卷一百五十三 志第一百六 卷一百五十四 志第一百七
卷一百五十五 志第一百八 卷一百五十六 志第一百九
卷一百五十七 志第一百十 卷一百五十八 志第一百十一
卷一百五十九 志第一百十二 卷一百六十 志第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六十一 志第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六十三 志第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六十四 志第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六十五 志第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六十六 第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六十七 第一百二十 卷一百六十八 志第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六十九 志第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七十 志第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七十一 志第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七十二 志第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七十三 志第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七十四 志第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七十五 志第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七十六 志第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七十七 志第一百三十 卷一百七十八 志第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八十 志第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八十一 志第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八十二 志第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八十三 志第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八十四 志第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八十五 志第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八十六 志第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九十 志第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九十一 志第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九十二 志第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九十三 志第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九十四 志第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九十七 志第一百五十 卷一百九十八 志第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九十九 志第一百五十二 卷二百 志第一百五十三
卷二百一 志第一百五十四 卷二百二 志第一百五十五
卷二百三 志第一百五十六 卷二百四 志第一百五十七
卷二百五 志第一百五十八 卷二百六 志第一百五十九
卷二百七 志第一百六十 卷二百八 志第一百六十一
卷二百九 志第一百六十二 卷二百一十 表第一
卷二百一十一 表第二 卷二百一十二 表第三
卷二百一十三 表第四 卷二百一十四 表第五
卷二百一十五 表第六 卷二百一十六 表第七
卷二百一十七 表第八 卷二百一十八 表第九
卷二百一十九 表第十 卷二百二十 表第十一
卷二百二十一 表第十二 卷二百二十二 表第十三
卷二百二十三 表第十四 卷二百二十四 表第十五
卷二百二十五 表第十六 卷二百二十六 表第十七
卷二百二十七 表第十八 卷二百二十八 表第十九
卷二百二十九 表第二十 卷二百三十 表第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一 表第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二 表第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三 表第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四 表第二十五
卷二百三十五 表第二十六 卷二百三十六 表第二十七
卷二百三十七 表第二十八 卷二百三十八 表第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九 表第三十 卷二百四十 表第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一 表第三十二 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
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第二 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四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七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九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十一
卷二百五十三 傳第十二 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第十三
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第十四 卷二百五十六 列傳第十五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第十七
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十八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十九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 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一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三
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四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五
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十六 卷二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七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一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三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五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七
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八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 卷二百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一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二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三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五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卷二百八十八列 傳第四十七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四十九
卷二百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卷二百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二 卷二百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三
卷二百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四 卷二百九十六 列傳第五十五
卷二百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六 卷二百九十八 列傳第五十七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三百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三百一 列傳第六十 卷三百二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三百三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三百四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三百五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三百六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三百七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三百八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三百九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三百一十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三百一十一 列傳第七十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三百一十三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三百一十四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三百一十五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三百一十六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三百一十八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三百一十九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三百二十一 列傳第八十 卷三百二十二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三百二十三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三百二十四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三百二十五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三百二十八 列卷第八十七
卷三百二十九 列傳第八十八 卷三百三十 列傳第八十九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九十 卷三百三十二 列傳第九十一
卷三百三十三 列傳第九十二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卷三百三十五 列傳第九十四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卷三百三十七 列傳第九十六 卷三百三十八 列傳第九十七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卷三百四十 列傳第九十九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卷三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 卷三百四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
卷三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 卷三百四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六 卷三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七
卷三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八 卷三百五十 列傳第一百九
卷三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 卷三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三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卷三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卷三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卷三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卷三百六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三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三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三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三百六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卷三百六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三百六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三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三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 卷三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卷三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三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卷三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三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三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三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三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卷三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卷三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卷三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卷三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卷三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卷三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五十 卷三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卷四百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卷四百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卷四百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 卷四百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卷四百七 列傳第一百六十六 卷四百八 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卷四百九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卷四百一十一 列傳第一百七十 卷四百一十二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卷四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卷四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卷四百一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卷四百一十六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
卷四百一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卷四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卷四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卷四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九
卷四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八十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卷四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八十二 卷四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八十三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卷四百二十六 列傳第一百八十五
卷四百二十七 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卷四百二十八 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卷四百二十九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卷四百三十 列傳第一百八十九
卷四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 卷四百三十二 列傳第一百九十一
卷四百三十三 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卷四百三十四 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卷四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卷四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卷四百三十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卷四百三十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七
卷四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九十八 卷四百四十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卷四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百 卷四百四十二 列傳第二百一
卷四百四十三 列傳第二百二 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
卷四百四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 卷四百四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六 卷四百四十八 列傳第二百七
卷四百四十九 列傳第二百八 卷四百五十 列傳第二百九
卷四百五十一 列傳第二百一十 卷四百五十二 列傳第二百一十一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卷四百五十四 列傳第二百一十三
卷四百五十五 列傳第二百一十四 卷四百五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五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卷四百五十八 列傳第二百一十七
卷四百五十九 列傳第二百一十八 卷四百六十 列傳第二百一十九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卷四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百二十一
卷四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百二十二 卷四百六十四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卷四百六十六 列傳第二百二十五
卷四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百二十六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卷四百七十 列傳第二百二十九
卷四百七十一 列傳第二百三十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卷四百七十五 列傳第二百三十四 卷四百七十六 列傳第二百三十五
卷四百七十七 列傳第二百三十六 卷四百七十八 列傳第二百三十七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卷四百八十 列傳第二百三十九
卷四百八十一 列傳第二百四十 卷四百八十二 列傳第二百四十一
卷四百八十三 列傳第二百四十二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卷四百八十七 列傳第二百四十六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卷四百九十 列傳第二百四十九
卷四百九十一 列傳第二百五十 卷四百九十二 列傳第二百五十一
卷四百九十三 列傳第二百五十二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