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宋史

 

卷三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劉锜 吳玠 吳璘(子挺) 劉锜,字信叔,德順軍人,滬川軍節(jié)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儀狀,善射,聲如洪鐘。嘗從仲武征討,牙門水斛滿,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隨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宣和間,用高俅薦,特授閣門祗候。 高宗即位,錄仲武后,锜得召見,奇之,特授閣門宣贊舍人,差知岷州,為隴右都護(hù)。與夏人戰(zhàn)屢勝,夏人兒啼,輒怖之曰:“劉都護(hù)來!”張浚宣撫陜西,一見奇其才,以為涇原經(jīng)略使兼知渭州。浚合五路師潰于富平,慕洧以慶陽叛,攻環(huán)州。浚命锜救之,留別將守渭,自將救環(huán)。未幾,金攻渭,锜留李彥琪捍洧,親率精銳還救渭,已無及,進(jìn)退不可,乃走德順軍。彥琪遁歸渭,降金。锜貶秩知綿州兼沿邊安撫。 紹興三年復(fù)官,為宣撫司統(tǒng)制。金人攻拔和尚原,乃分守陜、蜀之地。會使者自蜀歸,以锜名聞。召還,除帶御器械,尋為江東路副總管。六年,權(quán)提舉宿衛(wèi)親軍。帝駐平江,解潛、王彥兩軍交斗,俱罷,命锜兼將之。锜因請以前護(hù)副軍及馬軍,通為前、后、左、右、中軍與游奕,凡六軍,每軍千人,為十二將。前護(hù)副軍,即彥八字軍也。于是锜始能成軍,扈從赴金陵。七年,帥合肥;八年,戍京口。九年,擢果州團(tuán)練使、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主管侍衛(wèi)馬軍司。 十年,金人歸三京,充東京副留守,節(jié)制軍馬。所部八字軍才三萬七千人,將發(fā),益殿司三千人,皆攜其孥,將駐于汴,家留順昌。锜自臨安溯江絕淮,凡二千二百里。至渦口,方食,暴風(fēng)拔坐帳,锜曰:“此賊兆也,主暴兵!奔聪铝罴娉潭M(jìn),未至,五月,抵順昌三百里,金人果敗盟來侵。 锜與將佐舍舟陸行,先趨城中。庚寅,諜報金人入東京。知府事陳規(guī)見锜問計,锜曰:“城中有糧,則能與君共守!币(guī)曰:“有米數(shù)萬斛。”锜曰:“可矣!睍r所部選鋒、游奕兩軍及老稚輜重,相去尚遠(yuǎn),遣騎趣之,四鼓乃至。及旦得報,金騎已入陳。 锜與規(guī)議斂兵入城,為守御計,人心乃安。召諸將計事,皆曰:“金兵不可敵也,請以精銳為殿,步騎遮老小順流還江南!辫熢唬骸拔岜靖肮倭羲,今東京雖失,幸全軍至此,有城可守,奈何棄之?吾意已決,敢言去者斬!”惟部將許清號“夜叉”者奮曰:“太尉奉命副守汴京,軍士扶攜老幼而來,今避而走,易耳。然欲棄父母妻子則不忍;欲與偕行,則敵翼而攻,何所逃之?不如相與努力一戰(zhàn),于死中求生也!弊h與锜合。锜大喜,鑿舟沉之,示無去意。置家寺中,積薪于門,戒守者曰:“脫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敵手也!狈置T將守諸門,明斥堠,募土人為間探。于是軍士皆奮,男子備戰(zhàn)守,婦人礪刀劍,爭呼躍曰:“平時人欺我八字軍,今日當(dāng)為國家破賊立功! 時守備一無可恃,锜于城上躬自督厲,取偽齊所造癡車,以輪轅埋城上;又撤民戶扉,周匝蔽之;城外有民居數(shù)千家,悉焚之。凡六日粗畢,而游騎已涉潁河至城下。壬寅,金人圍順昌,锜豫于城下設(shè)伏,擒千戶阿黑等二人,詰之,云:“韓將軍營白沙渦,距城三十里!辫熞骨睬в嗳藫糁,連戰(zhàn),殺虜頗眾。既而三路都統(tǒng)葛王褎以兵三萬,與龍虎大王合兵薄城。锜令開諸門,金人疑不敢近。 初,锜傅城筑羊馬垣,穴垣為門。至是,與清等蔽垣為陣,金人縱矢,皆自垣端軼著于城,或止中垣上。锜用破敵弓翼以神臂、強(qiáng)弩,自城上或垣門射敵,無不中,敵稍卻。復(fù)以步兵邀擊,溺河死者不可勝計,破其鐵騎數(shù)千。特授鼎州觀察使、樞密副都承旨、沿淮制置使。 時順昌受圍已四日,金兵益盛,乃移砦于東村,距城二十里。锜遣驍將閻充募壯士五百人,夜斫其營。是夕,天欲雨,電光四起,見辮發(fā)者輒殲之。金兵退十五里。锜復(fù)募百人以往,或請銜枚,锜笑曰:“無以枚也!泵壑駷閱缡芯畠阂詾閼蛘,人持一以為號,直犯金營。電所燭則皆奮擊,電止則匿不動,敵眾大亂。百人者聞吹聲即聚,金人益不能測,終夜自戰(zhàn),積尸盈野,退軍老婆灣。 兀術(shù)在汴聞之,即索靴上馬,過淮寧留一宿,治戰(zhàn)具,備糗糧,不七日至順昌。锜聞兀術(shù)至,會諸將于城上問策,或謂今已屢捷,宜乘此勢,具舟全軍而歸。锜曰:“朝廷養(yǎng)兵十五年,正為緩急之用,況已挫賊鋒,軍聲稍振,雖眾寡不侔,然有進(jìn)無退。且敵營甚邇,而兀術(shù)又來,吾軍一動,彼躡其后,則前功俱廢。使敵侵軼兩淮,震驚江、浙,則平生報國之志,反成誤國之罪。”眾皆感動思奮,曰:“惟太尉命。” 锜募得曹成等二人,諭之曰:“遣汝作間,事捷重賞,第如我言,敵必不汝殺。今置汝綽路騎中,汝遇敵則佯墜馬,為敵所得。敵帥問我何如人,則曰:‘太平邊帥子,喜聲伎,朝廷以兩國講好,使守東京圖逸樂耳!币讯斯鰯潮粓(zhí),兀術(shù)問之,對如前。兀術(shù)喜曰:“此城易破耳。”即置鵝車炮具不用。翌日,锜登城,望見二人遠(yuǎn)來,縋而上之,乃敵械成等歸,以文書一卷系于械,锜懼惑軍心,立焚之。 兀術(shù)至城下,責(zé)諸將喪師,眾皆曰:“南朝用兵,非昔之比,元帥臨城自見!辫熐补⒂(xùn)以書約戰(zhàn),兀術(shù)怒曰:“劉锜何敢與我戰(zhàn),以吾力破爾城,直用靴尖趯倒耳。”訓(xùn)曰:“太尉非但請與太子戰(zhàn),且謂太子必不敢濟(jì)河,愿獻(xiàn)浮橋五所,濟(jì)而大戰(zhàn)!必Pg(shù)曰:“諾。”乃下令明日府治會食。遲明,锜果為五浮橋于潁河上,敵由之以濟(jì)。 锜遣人毒潁上流及草中,戒軍士雖渴死,毋得飲于河者;飲,夷其族。敵用長勝軍嚴(yán)陣以待,諸酋各居一部。眾請先擊韓將軍,锜曰:“擊韓雖退,兀術(shù)精兵尚不可當(dāng),法當(dāng)先擊兀術(shù)。兀術(shù)一動,則余無能為矣。” 時天大暑,敵遠(yuǎn)來疲敝,锜士氣閑暇,敵晝夜不解甲,锜軍皆番休更食羊馬垣下。敵人馬饑渴,食水草者輒病,往往困乏。方晨氣清涼,锜按兵不動,逮未、申間,敵力疲氣索,忽遣數(shù)百人出西門接戰(zhàn)。俄以數(shù)千人出南門,戒令勿喊,但以銳斧犯之。統(tǒng)制官趙撙、韓直身中數(shù)矢,戰(zhàn)不肯已,士殊死斗,入其陣,刀斧亂下,敵大敗。是夕大雨,平地水深尺余。乙卯,兀術(shù)拔營北去,锜遣兵追之,死者萬數(shù)。 方大戰(zhàn)時,兀術(shù)被白袍,乘甲馬,以牙兵三千督戰(zhàn),兵皆重鎧甲,號“鐵浮圖”;戴鐵兜牟,周匝綴長檐。三人為伍,貫以韋索,每進(jìn)一步,即用拒馬擁之,人進(jìn)一步,拒馬亦進(jìn),退不可卻。官軍以槍標(biāo)去其兜牟,大斧斷其臂,碎其首。敵又以鐵騎分左右翼,號“拐子馬”,皆女真為之,號“長勝軍,專以攻堅,戰(zhàn)酣然后用之。自用兵以來,所向無前;至是,亦為锜軍所殺。戰(zhàn)自辰至申,敵敗,遽以拒馬木障之,少休。城上鼓聲不絕,乃出飯羹,坐餉戰(zhàn)士如平時,敵披靡不敢近。食已,撤拒馬木,深入斫敵,又大破之。棄尸斃馬,血肉枕藉,車旗器甲,積如山阜。 初,有河北軍告官軍曰:“我輩元是左護(hù)軍,本無斗志,所可殺者兩翼拐子馬爾!惫疏煴糁。兀術(shù)平日恃以為強(qiáng)者,什損七八,至陳州,數(shù)諸將之罪,韓常以下皆鞭之,乃自擁眾還汴。捷聞,帝喜甚,授锜武泰軍節(jié)度使、侍衛(wèi)馬軍都虞候、知順昌府、沿淮制置使。 是役也,锜兵不盈二萬,出戰(zhàn)僅五千人。金兵數(shù)十萬營西北,亙十五里,每暮,鼓聲震山谷,然營中喧嘩,終夜有聲。金遣人近城竊聽,城中肅然,無雞犬聲。兀術(shù)帳前甲兵環(huán)列,持燭照夜,其眾分番假寐馬上。锜以逸待勞,以故輒勝。時洪皓在燕密奏:“順昌之捷,金人震恐喪魄,燕之重寶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棄之!惫首h者謂是時諸將協(xié)心,分路追討,則兀術(shù)可擒,汴京可復(fù);而王師亟還,自失機(jī)會,良可惜也。 七月,命為淮北宣撫判官,副楊沂中,破敵兵于太康縣。未幾,秦檜請令沂中還師鎮(zhèn)江,锜還太平州,岳飛以兵赴行在,出師之謀寢矣。 十一年,兀術(shù)復(fù)簽兩河兵,謀再舉。帝亦測知敵情,必不一挫遂已,乃詔大合兵于淮西以待之。金人攻廬、和二州,锜自太平渡江,抵廬州,與張俊、楊沂中會。而敵已大入,锜據(jù)東關(guān)之險以遏其沖,引兵出清溪,兩戰(zhàn)皆勝。行至柘皋,與金人夾石梁河而陣。河通巢湖,廣二丈,锜命曳薪壘橋,須臾而成,遣甲士數(shù)隊路橋臥槍而坐。會沂中、王德、田師中、張子蓋之軍俱至。 翌日,兀術(shù)以鐵騎十萬分為兩隅,夾道而陣。德薄其右隅,引弓射一酋斃之,因大呼馳擊,諸軍鼓噪。金人以拐子馬兩翼而進(jìn)。德率眾鏖戰(zhàn),沂中以萬兵各持長斧奮擊之,敵大;锜與德等追之,又?jǐn)∮跂|山。敵望見曰:“此順昌旗幟也!奔赐俗摺 锜駐和州,得旨,乃引兵渡江歸太平州。時并命三帥,不相節(jié)制。諸軍進(jìn)退多出于張俊,而锜以順昌之捷驟貴,諸將多嫉之。俊與沂中為腹心,而與锜有隙,故柘皋之賞,锜軍獨不與。 居數(shù)日,議班師,而濠州告急?∨c沂中、锜趨黃連埠援之,距濠六十里,而南城已陷。沂中欲進(jìn)戰(zhàn),锜謂俊曰:“本救濠,今濠已失,不如退師據(jù)險,徐為后圖!敝T將曰:“善!比龓浂ψ愣鵂I,或言敵兵已去,锜又謂曰:“敵得城而遽退,必有謀也,宜嚴(yán)備之!笨〔粡,命沂中與德將神勇步騎六萬人,直趨濠州,果遇伏敗還。 遲明,锜軍至藕塘,則沂中軍已入滁州,俊軍已入宣化。锜軍方食,俊至,曰:“敵兵已近,奈何?”锜曰:“楊宣撫兵安在?”俊曰:“已失利還矣!辫熣Z俊:“無恐,锜請以步卒御敵,宣撫試觀之!辫燋庀陆栽唬骸皟纱髱涇娨讯桑臆姾慰嗒殤(zhàn)?”锜曰:“順昌孤城,旁無赤子之助,吾提兵不滿二萬,猶足取勝;況今得地利,又有銳兵邪?”遂設(shè)三覆以待之。俄而俊至,曰:“諜者妄也,乃戚方殿后之軍爾!辫熍c俊益不相下。 一夕,俊軍士縱火劫锜軍,锜擒十六人,梟首槊上,余皆逸。锜見俊,俊怒謂锜曰:“我為宣撫,爾乃判官,何得斬吾軍?”锜曰:“不知宣撫軍,但斬劫砦賊爾!笨≡唬骸坝凶錃w,言未嘗劫砦!焙粢蝗顺鰧Αh熣唬骸拌煘閲覍,有罪,宣撫當(dāng)言于朝,豈得與卒伍對事?”長揖上馬去。已,皆班師,俊、沂中還朝,每言岳飛不赴援,而锜戰(zhàn)不力。秦檜主其說,遂罷宣撫判官,命知荊南府。岳飛奏留锜掌兵,不許,詔以武泰之節(jié)提舉江州太平觀。 锜鎮(zhèn)荊南凡六年,軍民安之。魏良臣言锜名將,不當(dāng)久閑。乃命知潭州,加太尉,復(fù)帥荊南府。江陵縣東有黃潭,建炎間,有司決水入江以御盜,由是夏秋漲溢,荊、衡間皆被水患。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數(shù)千畝,流民自占者幾千戶。詔锜遇大禮許奏文資,仍以其侄汜為江東路兵馬副都監(jiān)。 三十一年,金主亮調(diào)軍六十萬,自將南來,彌望數(shù)十里,不斷如銀壁,中外大震。時宿將無在者,乃以锜為江、淮、浙西制置使,節(jié)制逐路軍馬。八月,锜引兵屯揚州,建大將旗鼓,軍容甚肅,觀者嘆息。以兵駐清河口,金人以氈裹船載糧而來,锜使善沒者鑿沉其舟。锜自楚州退軍召伯鎮(zhèn),金人攻真州,锜引兵還揚州,帥劉澤以城不可守,請退軍瓜洲。金萬戶高景山攻揚州,锜遣員琦拒于皂角林,陷圍力戰(zhàn),林中伏發(fā),大敗之,斬景山,俘數(shù)百人。捷奏,賜金五百兩、銀七萬兩以犒師。 先是,金人議留精兵在淮東以御锜,而以重兵入淮西。大將王權(quán)不從锜節(jié)制,不戰(zhàn)而潰,自清河口退師揚州,以舟渡真、揚之民于江之南,留兵屯瓜洲。锜病,求解兵柄,留其侄汜以千五百人塞瓜洲渡,又令李橫以八千人固守。詔锜專防江,锜遂還鎮(zhèn)江。 十一月,金人攻瓜洲,汜以克敵弓射卻之。時知樞密院事葉義問督師江、淮,至鎮(zhèn)江,見锜病劇,以李橫權(quán)锜軍。義問督鎮(zhèn)江兵渡江,眾皆以為不可,義問強(qiáng)之。汜固請出戰(zhàn),锜不從,汜拜家廟而行。金人以重兵逼瓜洲,分兵東出江皋,逆趨瓜洲。汜先退,橫以孤軍不能當(dāng),亦卻,失其都統(tǒng)制印,左軍統(tǒng)制魏友、后軍統(tǒng)制王方死之,橫、汜僅以身免。 方諸軍渡江而北也,锜使人持黃、白幟登高山望之,戒之曰:“賊至舉白幟;合戰(zhàn)舉二幟,勝則舉黃幟!笔侨斩䦷门e,逾時,锜曰:“黃幟久不舉,吾軍殆矣。”锜憤懣,病益甚。都督府參贊軍事虞允文自采石來,督舟師與金人戰(zhàn)。允文過鎮(zhèn)江,謁锜問疾。锜執(zhí)允文手曰:“疾何必問。朝廷養(yǎng)兵三十年,一技不施,而大功乃出一儒生,我輩愧死矣!” 召詣闕,提舉萬壽觀。锜假都亭驛居之。金之聘使將至,留守湯思退除館以待,遣黃衣諭锜徙居別試院,锜疑汜累己,常懼有后命。三十二年閏二月,锜發(fā)怒,嘔血數(shù)升而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賜其家銀三百兩,帛三百匹。后謚武穆。 锜慷慨深毅,有儒將風(fēng)。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枚舉南朝諸將,問其下孰敢當(dāng)者,皆隨姓名其答如響,至锜,莫有應(yīng)者。金主曰:“吾自當(dāng)之!比昏熥湟圆〔荒艹晒。世傳锜通陰陽家行師所避就,锜在揚州,命盡焚城外居屋,用石灰盡白城壁,書曰:“完顏亮死于此!苯鹬鞫嗉,見而惡之,遂居龜山,人眾不可容,以致是變云。 吳玠,字晉卿,德順軍隴干人。父葬水洛城,因徙焉。少沉毅有志節(jié),知兵善騎射,讀書能通大義。未冠,以良家子隸涇原軍。政和中,夏人犯邊,以功補(bǔ)進(jìn)義副尉,稍擢隊將。從討方臘,破之;及擊河北群盜,累功權(quán)涇原第十將。靖康初,夏人攻懷德軍,玠以百余騎追擊,斬首百四十級,擢第二副將。 建炎二年春,金人渡河,出大慶關(guān),略秦雍,謀趨涇原。都統(tǒng)制曲端守麻務(wù)鎮(zhèn),命玠為前鋒,進(jìn)據(jù)青溪嶺,逆擊大破之,追奔三十里,金人始有憚意。權(quán)涇原路兵馬都監(jiān)兼知懷德軍。金人攻延安府,經(jīng)略使王庶召曲端進(jìn)兵,端駐邠州不赴,且曰:“不如蕩其巢穴,攻其必救。”端遂攻蒲城,命玠攻華州,拔之。 三年冬,劇賊史斌寇漢中,不克,引兵欲取長安,曲端命玠擊斬之,遷忠州刺史。宣撫處置使張浚巡關(guān)陜,參議軍事劉子羽誦玠兄弟才勇,浚與玠語,大悅,即授統(tǒng)制,弟璘掌帳前親兵。 四年春,升涇原路馬步軍副總管。金帥婁宿與撒離喝長驅(qū)入關(guān),端遣玠拒于彭原店,而擁兵邠州為援。金兵來攻,玠擊敗之,撒離喝懼而泣,金軍中目為“啼哭郎君”。金人整軍復(fù)戰(zhàn),玠軍敗績。端退屯涇原,劾玠違節(jié)度,降武顯大夫,罷總管,復(fù)知懷德軍。張浚惜玠才,尋以為秦鳳副總管兼知鳳翔府。時兵火之余,玠勞來安集,民賴以生。轉(zhuǎn)忠州防御使。 九月,浚合五路兵,欲與金人決戰(zhàn),玠言宜各守要害,須其弊而乘之。及次富平,都統(tǒng)制又會諸將議戰(zhàn),玠曰:“兵以利動,今地勢不利,未見其可。宜擇高阜據(jù)之,使不可勝!敝T將皆曰:“我眾彼寡,又前阻葦澤,敵有騎不得施,何用他徙?”已而敵驟至,輿柴囊土,藉淖平行,進(jìn)薄玠營。軍遂大潰,五路皆陷,巴蜀大震。 玠收散卒保散關(guān)東和尚原,積粟繕兵,列柵為死守計;蛑^玠宜退守漢中,扼蜀口以安人心。玠曰:“我保此,敵決不敢越我而進(jìn),堅壁臨之,彼懼吾躡其后,是所以保蜀也。”玠在原上,鳳翔民感其遺惠,相與夜輸芻粟助之。玠償以銀帛,民益喜,輸者益多。金人怒,伏兵渭河邀殺之,且令保伍連坐;民冒禁如故,數(shù)年然后止。 紹興元年,金將沒立自鳳翔,別將烏魯折合自階、成出散關(guān),約日會和尚原。烏魯折合先期至,陣北山索戰(zhàn),玠命諸將堅陣待之,更戰(zhàn)迭休。山谷路狹多石,馬不能行,金人舍馬步戰(zhàn),大敗,移砦黃牛,會大風(fēng)雨雹,遂遁去。沒立方攻箭筈關(guān),玠復(fù)遣將擊退之,兩軍終不得合。 始,金人之入也,玠與璘以散卒數(shù)千駐原上,朝問隔絕,人無固志。有謀劫玠兄弟北去者,玠知之,召諸將歃血盟,勉以忠義。將士皆感泣,愿為用。張浚錄其功,承制拜明州觀察使。居母喪,起復(fù),兼陜西諸路都統(tǒng)制。 金人自起海角,狃常勝,及與玠戰(zhàn)輒北,憤甚,謀必取玠。婁宿死,兀術(shù)會諸道兵十余萬,造浮梁跨渭,自寶雞結(jié)連珠營,壘石為城,夾澗與官軍拒。十月,攻和尚原。玠命諸將選勁弓強(qiáng)弩,分番迭射,號“駐隊矢”,連發(fā)不絕,繁如雨注。敵稍卻,則以奇兵旁擊,絕其糧道。度其困且走,設(shè)伏于神坌以待。金兵至,伏發(fā),眾大亂?v兵夜擊,大敗之。兀術(shù)中流矢,僅以身免。張浚承制以玠為鎮(zhèn)西軍節(jié)度使,璘為涇原路馬步軍副總管。兀術(shù)既敗,遂自河?xùn)|歸燕山;復(fù)以撒離喝為陜西經(jīng)略使,屯鳳翔,與玠相持。 二年,命玠兼宣撫處置使司都統(tǒng)制,節(jié)制興、文、龍三州。金久窺蜀,以璘駐兵和尚原扼其沖,不得逞,將出奇取之。時玠在河池,金人用叛將李彥琪駐秦州,睨仙人關(guān)以綴玠;復(fù)令游騎出熙河以綴關(guān)師古,撒離喝自商于直搗上津。三年正月,取金州。二月,長驅(qū)趨洋、漢,興元守臣劉子羽急命田晟守饒風(fēng)關(guān),以驛書招玠入援。 玠自河池日夜馳三百里,以黃柑遺敵曰:“大軍遠(yuǎn)來,聊用止渴!比鲭x喝大驚,以杖擊地曰:“爾來何速耶!”遂大戰(zhàn)饒風(fēng)嶺。金人被重鎧,登山仰攻。一人先登則二人擁后;先者既死,后者代攻。玠軍弓弩亂發(fā),大石摧壓,如是者六晝夜,死者山積而敵不退。募敢死士,人千銀,得士五千,將夾攻。會玠小校有得罪奔金者,導(dǎo)以祖溪間路,出關(guān)背,乘高以闞饒風(fēng)。諸軍不支,遂潰,玠退保西縣。敵入興元,劉子羽退保三泉,筑潭毒山以自固,玠走三泉會之。 未幾,金人北歸,玠急遣兵邀于武休關(guān),掩擊其后軍,墮澗死者以千計,盡棄輜重去。金人始謀,本謂玠在西邊,故道險東來,不虞玠馳至。雖入三郡,而失不償?shù)。進(jìn)玠檢校少保,充利州路、階成鳳州制置使。 四年二月,敵復(fù)大入,攻仙人關(guān)。先是,璘在和尚原,餉饋不繼;玠又謂其地去蜀遠(yuǎn),命璘棄之,經(jīng)營仙人關(guān)右殺金平,創(chuàng)筑一壘,移原兵守之。至是,兀術(shù)、撒離喝及劉夔率十萬騎入侵,自鐵山鑿崖開道,循嶺東下。玠以萬人當(dāng)其沖。璘率輕兵由七方關(guān)倍道而至,與金兵轉(zhuǎn)戰(zhàn)七晝夜,始得與玠合。 敵首攻玠營,玠擊走之。又以云梯攻壘壁,楊政以撞竿碎其梯,以長矛刺之。璘拔刀畫地,謂諸將曰:“死則死此,退者斬!”金分軍為二,兀術(shù)陣于東,韓常陣于西。璘率銳卒介其間,左縈右繞,隨機(jī)而發(fā)。戰(zhàn)久,璘軍少憊,急屯第二隘。金生兵踵至,人被重鎧,鐵鉤相連,魚貫而上。璘以駐隊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層積,敵踐而登。撒離喝駐馬四視曰:“吾得之矣!币钊眨ノ鞅睒,姚仲登樓酣戰(zhàn),樓傾,以帛為繩,挽之復(fù)正。金人用火攻樓,以酒缶撲滅之。玠急遣統(tǒng)領(lǐng)田晟以長刀大斧左右擊,明炬四山,震鼓動地。明日,大出兵。統(tǒng)領(lǐng)王喜、王武率銳士,分紫、白旗入金營,金陣亂。奮擊,射韓常,中左目,金人始宵遁。玠遣統(tǒng)制官張彥劫橫山砦,王俊伏河池扼歸路,又?jǐn)≈R怨饝?zhàn)不力,斬之。是役也,金自元帥以下,皆攜孥來。劉夔乃豫之腹心。本謂蜀可圖,既不得逞,度玠終不可犯,則還據(jù)鳳翔,授甲士田,為久留計,自是不妄動。 捷聞,授玠川、陜宣撫副使。四月,復(fù)鳳、秦、隴三州。七月,錄仙人關(guān)功,拜檢校少師、奉寧保定軍節(jié)度使,璘自防御使升定國軍承宣使,楊政以下遷秩有差。六年,兼營田大使,易保平、靜難節(jié)。七年,遣裨將馬希仲攻熙州,敗績,又失鞏州,玠斬之。 玠與敵對壘且十年,?噙h(yuǎn)餉勞民,屢汰冗員,節(jié)浮費,益治屯田,歲收至十萬斛。又調(diào)戍兵,命梁、洋守將治褒城廢堰,民知灌溉可恃,愿歸業(yè)者數(shù)萬家。九年,金人請和。帝以玠功高,授特進(jìn)、開府儀同三司,遷四川宣撫使,陜西階、成等州皆聽節(jié)制。遣內(nèi)侍奉親札以賜,至,則玠病已甚,扶掖聽命。帝聞而憂之,命守臣就蜀求善醫(yī),且飭國工馳視,未至,玠卒于仙人關(guān),年四十七。贈少師,賜錢三十萬。 玠善讀史,凡往事可師者,錄置座右,積久,墻牖皆格言也。用兵本孫、吳,務(wù)遠(yuǎn)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必勝。御下嚴(yán)而有恩,虛心詢受,雖身為大將,卒伍至下者得以情達(dá),故士樂為之死。選用將佐,視勞能為高下先后,不以親故、權(quán)貴撓之。 玠死,胡世將問玠所以制勝者,璘曰:“璘從先兄有事西夏,每戰(zhàn),不過一進(jìn)卻之頃,勝負(fù)輒分。至金人,則更進(jìn)迭退,忍耐堅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戰(zhàn)非累日不決,勝不遽追,敗不至亂。蓋自昔用兵所未嘗見,與之角逐滋久,乃得其情。蓋金人弓矢,不若中國之勁利;中國士卒,不及金人之堅耐。吾常以長技洞重甲于數(shù)百步外,則其沖突固不能相及。于是選據(jù)形便,出銳卒更迭撓之,與之為無窮,使不得休暇,以沮其堅忍之勢。至決機(jī)于兩陣之間,則璘有不能言者! 晚節(jié)頗多嗜欲,使人漁色于成都,喜餌丹石,故得咯血疾以死。方富平之?dāng),秦鳳皆陷,金人一意睨蜀,東南之勢亦棘,微玠身當(dāng)其沖,無蜀久矣。故西人至今思之。謚武安,作廟于仙人關(guān),號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子五人:拱、扶、捴、擴(kuò)、揔。拱亦握兵云。 吳璘,字唐卿,玠弟也。少好騎射,從玠攻戰(zhàn),積功至閣門宣贊舍人。紹興元年,箭筈關(guān)之戰(zhàn),斷沒立與烏魯折合兵,使不得合,金人遁,璘功居多,超遷統(tǒng)制和尚原軍馬,于是玠駐師河池,璘專守原。及兀術(shù)大入,玠兄弟以死守之。敵陣分合三十余,璘隨機(jī)而應(yīng),至神坌伏發(fā),金兵大敗,兀術(shù)中流矢遁。張浚承制以璘為涇原路馬步軍副都總管,升康州團(tuán)練使。 三年,遷榮州防御使、知秦州,節(jié)制階、文。是歲,玠敗于祖溪嶺,時璘猶在和尚原,玠命璘岔棄原別營仙人關(guān),以防金人深入。四年,兀術(shù)、撒離喝果以大兵十萬至關(guān)下,璘自武、階路入援。先以書抵玠,謂殺金平地闊遠(yuǎn),前陣散漫,須后陣阻隘,然后可以必勝。玠從之,急修第二隘。璘冒圍轉(zhuǎn)戰(zhàn),會于仙人關(guān)。敵果極力攻第二隘,諸將有請別擇形勝以守者,璘奮曰:“兵方交而退,是不戰(zhàn)而走也,吾度此敵去不久矣,諸君第忍之!闭鸸囊讕茫獞(zhàn)連日。金兵大敗,二酋自是不敢窺蜀者數(shù)年。 露布獻(xiàn)捷,遷定國軍承宣使、熙河蘭廓路經(jīng)略安撫使、知熙州。六年,新置行營兩護(hù)軍,璘為左護(hù)軍統(tǒng)制。九年,升都統(tǒng)制,尋除秦鳳路經(jīng)略安撫使、知秦州。玠卒,授璘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 時金人廢劉豫,歸河南、陜西地。樓炤使陜,以便宜欲命三帥分陜而守,以郭浩帥鄜延,楊政帥熙河,璘帥秦鳳,欲盡移川口諸軍于陜西。璘曰:“金人反覆難信,懼有他變。今我移軍陜右,蜀口空虛,敵若自南山要我陜右軍,直搗蜀口,我不戰(zhàn)自屈矣。當(dāng)且依山為屯,控其要害,遲其情見力疲,漸圖進(jìn)據(jù)!睘輳闹,命璘與楊政兩軍屯內(nèi)地保蜀,郭浩一軍屯延安以守陜。 既而胡世將以四川制置權(quán)宣撫司事,至河池,璘見之曰:“金大兵屯河中府,止隔大慶一橋爾,騎兵疾馳,不五日至川口。吾軍遠(yuǎn)在陜西,緩急不可追集,關(guān)隘不葺,糧運斷絕,此存亡之秋也。璘家族固不足恤,如國事何!”時朝廷恃和忘戰(zhàn),欲廢仙人關(guān)。于是世將抗奏謂:“當(dāng)外固歡和,內(nèi)修守御。今日分兵,當(dāng)使陜、蜀相接,近兵宮賀仔諜知撒離喝密謀曰:‘要入蜀不難,棄陜西不顧,三五歲南兵必來主之,道路吾已熟知,一發(fā)取蜀必矣。’敵情如是,萬一果然,則我當(dāng)為伐謀之備,仙人關(guān)未宜遽廢,魚關(guān)倉亦宜積糧!庇谑黔U僅以牙校三隊赴秦州,留大軍守階、成山砦,戒諸將毋得撤備。世將尋真除宣撫,置司河池。 十年,金人敗盟,詔璘節(jié)制陜西諸路軍馬。撒離喝渡河入長安,趨鳳翔,陜右諸軍隔在敵后,遠(yuǎn)近震恐。時楊政在鞏,郭浩在鄜延,惟璘隨世將在河池。世將急召諸將議,惟涇原帥田晟與楊政同至,參謀官孫渥謂河池不可守,欲退保仙人原,璘厲聲折之曰:“懦語沮軍,可斬也!璘請以百口保破敵。”世將壯之,指所居帳曰:“世將誓死于此!”乃遣渥之涇原,命田晟以三千人迎敵。璘又遣姚仲拒于石壁砦,敗之。詔同節(jié)制陜西諸路軍馬。 璘以書遺金將約戰(zhàn),金鶻眼郎君以三千騎沖璘軍,璘使李師顏以驍騎擊走之。鶻眼入扶風(fēng),復(fù)攻拔之,獲三將及女真百十有七人。撒離喝怒甚,自戰(zhàn)百通坊,列陣二十里。璘遣姚仲力戰(zhàn)破之,授鎮(zhèn)西軍節(jié)度使,升侍衛(wèi)步軍都虞候。十一年,與金統(tǒng)軍胡盞戰(zhàn)剡家灣,敗之,復(fù)秦州及陜右諸郡。 初,胡盞與習(xí)不祝合軍五萬屯劉家圈,璘請討之。世將問策安出,璘曰:“有新立疊陣法:每戰(zhàn),以長槍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強(qiáng)弓,次強(qiáng)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約賊相搏至百步內(nèi),則神臂先發(fā);七十步,強(qiáng)弓并發(fā);次陣如之。凡陣,以拒馬為限,鐵鉤相連,俟其傷則更代之。遇更代則以鼓為節(jié)。騎,兩翼以蔽于前,陣成而騎退,謂之‘疊陣’!敝T將始猶竊議曰:“吾軍其殲于此乎?”璘曰:“此古束伍令也,軍法有之,諸君不識爾。得車戰(zhàn)余意,無出于此,戰(zhàn)士心定則能持滿,敵雖銳,不能當(dāng)也。及與二酋遇,遂用之。 二酋老于兵,據(jù)險自固,前臨峻嶺,后控臘家城,謂我必不敢輕犯。先一日,璘會諸將問所以攻,姚仲曰:“戰(zhàn)于山上則勝,山下則敗。”璘以為然,乃告敵請戰(zhàn),敵笑之。璘夜半遣仲及王彥銜枚截坡,約二將上嶺而后發(fā)火。二將至嶺,寂無人聲,軍已畢列,萬炬齊發(fā)。敵駭愕曰:“吾事敗矣!绷(xí)不祝善謀,胡盞善戰(zhàn),二酋異議。璘先以兵挑之,胡盞果出鏖戰(zhàn)。璘以疊陣法更休迭戰(zhàn),輕裘駐馬亟麾之,士殊死斗,金人大敗。降者萬人,胡盞走保臘家城,璘圍而攻之。城垂破,朝廷以驛書詔璘班師,世將浩嘆而已。明年,竟割和尚原以與敵。撤戍割地,皆秦檜主之也。 十二年,入覲,拜檢校少師、階成岷鳳四州經(jīng)略使,賜漢中田五十頃。十四年,朝議析利州路為東西路,以璘為西路安撫使,治興州,階、成、西和、鳳、文、龍、興七州隸焉。時和議方堅,而璘治軍經(jīng)武,常如敵至。十七年,徙奉國軍節(jié)度使,改行營右護(hù)軍為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安撫使如故。二十一年,以守邊安靜,拜少保。二十六年,領(lǐng)興州駐紥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職事,改判興州。渡江以來未有使相為都統(tǒng)制者,時璘已為開府儀同三司,故改命之。 三十一年,金主亮叛盟,拜四川宣撫使。秋,亮渡淮,遣合喜為西元帥,以兵扼大散關(guān),游騎攻黃牛堡。璘即肩輿上殺金平,駐軍青野原,益調(diào)內(nèi)郡兵分道而進(jìn),授以方略。制置使王剛中來會璘計事,璘尋移檄契丹、西夏及山東、河北,聲金人罪以致討。未幾,兼陜西、河?xùn)|招討使。璘以病還興州,總領(lǐng)王之望馳書告執(zhí)政,謂璘多病,猝有緩急,蜀勢必危。請移璘侄京襄帥拱歸蜀,以助西師。凡五書未報。璘已力疾,復(fù)上仙人關(guān)。 三十二年,璘遣姚仲取鞏,王彥屯商、虢、陜、華,惠逢取熙河;蚓霉ゲ幌,或既得復(fù)失,竟無成功。金人據(jù)大散關(guān)六十余日,相持不能破。仲舍鞏攻德順已逾四旬,璘以知夔州李師顏代之,遣子挺節(jié)制軍馬。挺與敵戰(zhàn)于瓦亭,敗之。璘自將至城下,守陴者聞呼“相公來”,觀望咨嗟,矢不忍發(fā)。璘按行諸屯,預(yù)治黃河戰(zhàn)地,斬不用命者,先以數(shù)百騎嘗敵。敵一鳴鼓,銳士空壁躍出突璘軍。璘軍得先治地,無不一當(dāng)十。至暮,璘忽傳呼“某將戰(zhàn)不力”,人益奮搏,敵大敗,遁入壁。黎明,師再出,敵堅壁不動。會天大風(fēng)雷,金人拔營去,凡八日而克。璘入城,市不改肆,父老擁馬迎拜不絕。璘尋還河池。 四月,原州受圍,璘命姚仲以德順之兵往援,璘自趨鳳翔視師。諸將雖力戰(zhàn),敵攻益急,增兵至七萬。五月,仲與敵戰(zhàn)于原州之北嶺,仲敗績。初,仲自德順至原,由九龍泉上北嶺,令諸軍持滿引行。以盧士敏兵為前陣,所統(tǒng)軍六千為四陣,姚仲兵為后拒。隨地便利以列,與敵鏖戰(zhàn),開合數(shù)十。會輜重隊隨陣亂行,敵兵沖之,軍遂大潰,失將三十余人。始,璘出師,王之望嘗言:“此行士卒銳氣,不及前時,仲年來數(shù)奇,不可委以要地!奔爸僦猎U亦貽仲書,謂原圍未即解,且還德順。書未達(dá)而仲敗,璘亦無功還。尋奪仲兵,欲斬之,或勸而止,械系河池獄。 孝宗受禪,賜璘札,命兼陜西、河?xùn)|路宣撫招討使。璘策金人必再爭德順,亟馳赴城下,而完顏悉烈等兵十余萬果來攻。萬戶豁豁復(fù)領(lǐng)精兵自鳳翔繼至。璘筑堡東山以守,敵極力爭之,殺傷太半,終不能克。時議者以為兵宿于外,去川口遠(yuǎn),恐?jǐn)骋u之,欲棄三路。遂詔璘退師。敵乘其后,璘將士死亡者甚眾,三路復(fù)為敵有。拜少傅。隆興二年冬,金人侵岷州,璘提兵至祁山,金人聞之,退師,遣使來告曰:“兩國已講和矣。”會詔至,俱解去。 沈介為四川安撫、制置使,與璘議不協(xié),兵部侍郎胡銓上書,語頗及璘。璘抗章請朝,上親札報可。未半道,請罷宣撫使及致仕,皆不允。乾道元年詣闕,遣中使勞問,召對便殿,許朝德壽宮。高宗見璘,嘆曰:“朕與卿,老君臣也,可數(shù)入見!杯U頓首謝。兩宮存勞之使相踵,又命皇子入謁。拜太傅,封新安郡王。越數(shù)日,詔仍領(lǐng)宣撫使,改判興元府。及還鎮(zhèn),兩宮宴餞甚寵。璘入辭德壽宮,泣下。高宗亦為之悵然,解所佩刀賜之,曰:“異時思朕,視此可矣! 璘至漢中,修復(fù)褒城古堰,溉田數(shù)千頃,民甚便之。三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師,追封信王。上震悼,輟視朝兩日,賻贈加等。高宗復(fù)賜銀千兩。初,璘病篤,呼幕客草遺表,命直書其事曰:“愿陛下毋棄四川,毋輕出兵!辈患凹沂拢朔Q其忠。 璘剛勇,喜大節(jié),略苛細(xì),讀史曉大義。代兄為將,守蜀余二十年,隱然為方面之重,威名亞于玠。高宗嘗問勝敵之術(shù),璘曰:“弱者出戰(zhàn),強(qiáng)者繼之!备咦谠唬骸按藢O臏三駟之法,一敗而二勝也! 嘗著《兵法》二篇,大略謂:“金人有四長,我有四短,當(dāng)反我之短,制彼之長。四長曰騎兵,曰堅忍,曰重甲,曰弓矢。吾集蕃漢所長,兼收而并用之,以分隊制其騎兵;以番休迭戰(zhàn)制其堅忍;制其重甲,則勁弓強(qiáng)弩;制其弓矢,則以遠(yuǎn)克近,以強(qiáng)制弱。布陣之法,則以步軍為陣心、左右翼,以馬軍為左右肋,拒馬布兩肋之間;至帖撥增損之不同,則系乎臨機(jī)!敝呷⊙伞 王剛中嘗談劉锜之美,璘曰:“信叔有雅量、無英概,天下雷同譽之,恐不能當(dāng)逆亮,璘竊憂之!眲傊胁灰詾槿,锜果無功,以憂憤卒。璘選諸將率以功。有薦才者,璘曰:“兵官非嘗試,難知其才。以小善進(jìn)之,則僥幸者獲志,而邊人宿將之心怠矣。”子挺。 挺字仲烈,以門功補(bǔ)官。從璘為中郎將,部西兵詣行在。高宗問西邊形勢、兵力與戰(zhàn)守之宜,挺占對稱旨,超授右武郎、浙西都監(jiān)兼御前祗候,賜金帶。尋差利路鈐轄,改利州東路前軍同統(tǒng)制,繼改西路。 紹興三十一年,金人渝盟,璘以宣撫使總?cè)繁,挺愿自力軍前,璘以為中軍統(tǒng)制。王師既復(fù)秦州,金將合喜孛堇介叛將張中彥以兵來爭,挺破其治平砦。已而南市城賊亦掎角為援,轉(zhuǎn)戰(zhàn)竟日。挺令前軍統(tǒng)制梅彥麾眾直據(jù)城門,眾弗喻,彥亦懼力不敵。挺督之,彥出兵殊死戰(zhàn),挺率背嵬騎盡易黃旗繞出敵后,憑高突之。敵嘩曰:“黃旗兒至矣!”遂驚敗。挺不自為功,狀彥第一,士頗多之。璘亦引嫌,并匿其功。擢榮州刺史,尋拜熙河經(jīng)略、安撫使。 明年,挺被檄與都統(tǒng)制姚仲率東西路兵攻德順。金左都監(jiān)空平?jīng)鲋娨栽舷玻智簿鴶?shù)萬自鳳翔來會。仲駐軍六盤,挺獨趨瓦亭,身冒矢石,眾從之。金人舍騎操短兵奮斗,挺遣別將盡奪其馬,金眾遂潰。挺勒兵追之,禽千戶耶律九斤、孛堇等百三十七人。 金人懲前衄,悉兵趨德順。璘自秦州來督師,先壁于險,且治夾河戰(zhàn)地。金人果大至,挺誘致之,至所治戰(zhàn)地,盛兵蹙之,敵不能支,一夕遁去。鞏州久不下,挺以選鋒至城下,諸將咸曰:“西北坡陀地易攻,若分兵各當(dāng)一面,宜得利。”挺曰:“西北雖卑而土堅,東南并河多沙礫善圮。且兵分則少,以少當(dāng)堅城,可得而下乎?”乃命悉眾擊東南陬。不二日,樓櫓俱盡。夜半,其將雷千戶約降,黎明,城破。以功授團(tuán)練使,又以瓦亭功授郢州防御使。 孝宗即位,加璘兼陜西、河?xùn)|路招討宣撫使。璘慮敵必再爭德順,至自河池,金人果合兵十余萬列柵以拒。有大酋引騎數(shù)千睨東山,璘命挺領(lǐng)騎迎擊,卻之。遂據(jù)東山,筑堡以守。敵不能爭,乃益修攻具,為大車匿戰(zhàn)士其中,將填隍而進(jìn)。挺命掄大木植中道,車至不得前。拜武昌軍承宣使,尋加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熙河路經(jīng)略安撫使中軍統(tǒng)制,時年二十五。會朝廷主議和,詔西師解嚴(yán),父子遂旋軍。 乾道元年,升本軍都統(tǒng)制。三年,以父命入奏,拜侍衛(wèi)親步軍指揮使,節(jié)制興州軍馬。璘卒,起復(fù)金州都統(tǒng)、金房開達(dá)安撫使,改利州東路總管。挺力求終喪,服除,召為左衛(wèi)上將軍。朝廷方議置神武中軍五千人以屬御前,命挺為都統(tǒng)制。挺力陳不當(dāng)輕變祖宗法,事遂寢。拜主管侍衛(wèi)步軍司公事。 挺每燕見從容,嘗論兩淮形勢曠漫,備多力分,宜擇勝地扼以重兵,敵仰攻則不克,越西南又不敢,我以全力乘其弊,蔑不濟(jì)者。帝頗嘉納。淳熙元年,改興州都統(tǒng),拜定江軍節(jié)度使。初,軍中自置互市于宕昌,以來羌馬,西路騎兵遂雄天下。自張松典榷牧,奏絕軍中互市,自以馬給之,所得多下駟。挺至,首陳利害以聞,乞歲市五百匹,詔許七百匹。 始,武興所部就餉諸郡,漫不相屬。挺奏以十軍為名,自北邊至武興列五軍,曰踏白、摧鋒、選鋒、策選鋒、游奕;武興以西至綿為左、右、后三軍;而駐武興者前軍、中軍。營部于是始井井然。四年,入覲,除知興州、利州西路安撫使。密修皂郊堡,增二堡,繕戎器,儲于兩庫,敵終不覺。 十年冬,特加檢校少保。成州、西和歲大侵,挺力為振恤,諭總賦者分軍儲以佐之,全活殆數(shù)千萬。蜀自諸軍宿師,凡廩賜,官率糴三之一,視價高下給之,名曰“折估”,隨所屯地相為乘除。歲久屯他徙,廩賜不易舊,至有同部伍而廩相倍蓰者,挺裒為中制上之。 光宗即位,御筆獎勞。而西和、階、成、鳳、文、龍六州器械弗繕,挺節(jié)冗費,屯工徒,悉創(chuàng)為之。御軍雖嚴(yán),而能時其緩急,士以不困?|北有二谷水,挺作二堤以捍之。紹熙二年,水暴發(fā)入城。挺既振被水者,復(fù)增筑長堤,民賴以安。詔問備邊急務(wù),即建增儲之策,由是糧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詔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贈少師、開府儀同三司。 挺少起勛閥,弗居其貴,禮賢下士,雖遇小官賤吏,不敢怠忽。拊循將士,人人有恩。璘故部曲拜于庭下,輒降答之,即失律,誅治無少貸。璘嘗對孝宗言,諸子中惟挺可任。孝宗亦曰:“挺是朕千百人中選者!睔q時問勞不絕,被遇尤深厚。光宗賜內(nèi)府珍奇,以示殊禮。子五人,曦,其次也。曦仕至太尉、昭信軍節(jié)度使,以叛誅,見別傳。 論曰:劉锜神機(jī)武略,出奇制勝,順昌之捷,威震敵國,雖韓信泜上之軍,無以過焉;蛑^其英概不足,雅量有余,豈其然乎?吳玠與弟璘智勇忠實,戮力協(xié)心,據(jù)險抗敵,卒保全蜀,以功名終,盛哉!挺累從征討,功效甚著,有父風(fēng)矣。然玠晚頗荒淫,璘多喪敗,豈狃于常勝,驕心侈歟!抑三世為將,釀成逆曦之變,覆其宗祀,蓋有由焉。

 

宋史

  《宋史》是二十五史之一,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后主持修撰,《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宋史》全書有本紀(jì)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共計496卷,約500萬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

卷三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卷三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卷三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卷三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十六 卷三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卷三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五十八 卷四百 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卷四百一 列傳第一百六十 卷四百二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卷一 本紀(jì)第一 卷二 本紀(jì)第二
卷三 本紀(jì)第三 卷四 本紀(jì)第四
卷五 本紀(jì)第五 卷六 本紀(jì)第六
卷七 本紀(jì)第七 卷八 本紀(jì)第八
卷九 本紀(jì)第九 卷十 本紀(jì)第十
卷十一 本紀(jì)第十一 卷十二 本紀(jì)第十二
卷十三 本紀(jì)第十三 卷十四 本紀(jì)第十四
卷十五 本紀(jì)第十五 卷十六 本紀(jì)第十六
卷十七 本紀(jì)第十七 卷十八 本紀(jì)第十八
卷十九 本紀(jì)第十九 卷二十 本紀(jì)第二十
卷二十一 本紀(jì)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本紀(jì)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本紀(jì)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本紀(jì)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本紀(jì)第二十五 卷二十六 本紀(jì)第二十六
卷二十七 本紀(jì)第二十七 卷二十八 本紀(jì)第二十八
卷二十九 本紀(jì)第二十九 卷三十 本紀(jì)第三十
卷三十一 本紀(jì)第三十一 卷三十二 本紀(jì)第三十二
卷三十三 本紀(jì)第三十三 卷三十四 本紀(jì)第三十四
卷三十五 本紀(jì)第三十五 卷三十六 本紀(jì)第三十六
卷三十七 本紀(jì)第三十七 卷三十八 本紀(jì)第三十八
卷三十九 本紀(jì)第三十九 卷四十 本紀(jì)第四十
卷四十一 本紀(jì)第四十一 卷四十二 本紀(jì)第四十二
卷四十三 本紀(jì)第四十三 卷四十四 本紀(jì)第四十四
卷四十五 本紀(jì)第四十五 卷四十六 本紀(jì)第四十六
卷四十七 本紀(jì)第四十七 卷四十八 志第一
卷四十九 志第二 卷五十 志第三
卷五十一 志第四 卷五十二 志第五
卷五十三 志第六 卷五十四 志第七
卷五十五 志第八 卷五十六 志第九
卷五十七 志第十 卷五十八 志第十一
卷五十九 志第十二 卷六十 志第十三
卷六十一 志第十四 卷六十二 志第十五
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卷六十四 志第十七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卷六十七 志第二十 卷六十八 志第二十一
卷六十九 志第二十二 卷七十 志第二十三
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四 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五
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六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七
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八 卷七十六 志第二十九
卷七十七 志第三十 卷七十八 志第三十一
卷七十九 志第三十二 卷八十 志第三十三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四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六 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七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八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卷八十七 志第四十 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卷九十 志第四十三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四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五
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六 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七
卷九十五 志第四十八 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九
卷九十七 志第五十 卷九十八 志第五十一
卷九十九 志第五十二 卷一百 志第五十三
卷一百一 志第五十四 卷一百二 志第五十五
卷一百三 志第五十六 卷一百四 志第五十七
卷一百五 志第五十八 卷一百六 志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 志第六十 卷一百八 志第六十一
卷一百九 志第六十二 卷一百一十 志第六十三
卷一百一十一 志第六十四 卷一百一十二 志第六十五
卷一百一十三 志第六十六 卷一百十四 志第六十七
卷一百一十五 志第六十八 卷一百一十六 志第六十九
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卷一百一十八 志第七十一
卷一百一十九 志第七十二 卷一百二十 志第七十三
卷一百二十一 志第七十四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卷一百二十四 志第七十七
卷一百二十五 志第七十八 卷一百二十六 志第七十九
卷一百二十七 志第八十 卷一百二十八 志第八十一
卷一百二十九 志第八十二 卷一百三十 志第八十三
卷一百三十一 志第八十四 卷一百三十二 志第八十五
卷一百三十三 志第八十六 卷一百三十四 志第八十七
卷一百三十五 志第八十八 卷一百三十六 志第八十九
卷一百三十七 樂志第九十 卷一百三十八 志第九十一
卷一百三十九 志第九十二 卷一百四十 志第九十三
卷一百四十一 志第九十四 卷一百四十二 志第九十五
卷一百四十三 志第九十六 卷一百四十四 志第九十七
卷一百四十五 志第九十八 卷一百四十六 志第九十九
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卷一百四十八 志第一百一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二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三
卷一百五十一 志第一百四 卷一百五十二 志第一百五
卷一百五十三 志第一百六 卷一百五十四 志第一百七
卷一百五十五 志第一百八 卷一百五十六 志第一百九
卷一百五十七 志第一百十 卷一百五十八 志第一百十一
卷一百五十九 志第一百十二 卷一百六十 志第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六十一 志第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六十三 志第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六十四 志第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六十五 志第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六十六 第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六十七 第一百二十 卷一百六十八 志第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六十九 志第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七十 志第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七十一 志第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七十二 志第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七十三 志第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七十四 志第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七十五 志第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七十六 志第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七十七 志第一百三十 卷一百七十八 志第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八十 志第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八十一 志第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八十二 志第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八十三 志第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八十四 志第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八十五 志第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八十六 志第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九十 志第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九十一 志第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九十二 志第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九十三 志第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九十四 志第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九十七 志第一百五十 卷一百九十八 志第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九十九 志第一百五十二 卷二百 志第一百五十三
卷二百一 志第一百五十四 卷二百二 志第一百五十五
卷二百三 志第一百五十六 卷二百四 志第一百五十七
卷二百五 志第一百五十八 卷二百六 志第一百五十九
卷二百七 志第一百六十 卷二百八 志第一百六十一
卷二百九 志第一百六十二 卷二百一十 表第一
卷二百一十一 表第二 卷二百一十二 表第三
卷二百一十三 表第四 卷二百一十四 表第五
卷二百一十五 表第六 卷二百一十六 表第七
卷二百一十七 表第八 卷二百一十八 表第九
卷二百一十九 表第十 卷二百二十 表第十一
卷二百二十一 表第十二 卷二百二十二 表第十三
卷二百二十三 表第十四 卷二百二十四 表第十五
卷二百二十五 表第十六 卷二百二十六 表第十七
卷二百二十七 表第十八 卷二百二十八 表第十九
卷二百二十九 表第二十 卷二百三十 表第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一 表第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二 表第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三 表第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四 表第二十五
卷二百三十五 表第二十六 卷二百三十六 表第二十七
卷二百三十七 表第二十八 卷二百三十八 表第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九 表第三十 卷二百四十 表第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一 表第三十二 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
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第二 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四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七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九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十一
卷二百五十三 傳第十二 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第十三
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第十四 卷二百五十六 列傳第十五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第十七
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十八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十九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 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一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三
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四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五
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十六 卷二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七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一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三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五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七
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八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 卷二百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一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二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三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五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卷二百八十八列 傳第四十七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四十九
卷二百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卷二百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二 卷二百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三
卷二百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四 卷二百九十六 列傳第五十五
卷二百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六 卷二百九十八 列傳第五十七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三百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三百一 列傳第六十 卷三百二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三百三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三百四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三百五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三百六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三百七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三百八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三百九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三百一十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三百一十一 列傳第七十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三百一十三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三百一十四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三百一十五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三百一十六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三百一十八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三百一十九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三百二十一 列傳第八十 卷三百二十二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三百二十三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三百二十四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三百二十五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三百二十八 列卷第八十七
卷三百二十九 列傳第八十八 卷三百三十 列傳第八十九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九十 卷三百三十二 列傳第九十一
卷三百三十三 列傳第九十二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卷三百三十五 列傳第九十四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卷三百三十七 列傳第九十六 卷三百三十八 列傳第九十七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卷三百四十 列傳第九十九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卷三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 卷三百四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
卷三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 卷三百四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六 卷三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七
卷三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八 卷三百五十 列傳第一百九
卷三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 卷三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三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卷三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卷三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卷三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卷三百六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三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三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三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三百六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卷三百六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三百六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三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三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 卷三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卷三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三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卷三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三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三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三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三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卷三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卷三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卷三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卷三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卷三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卷三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五十 卷三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卷四百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卷四百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卷四百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 卷四百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卷四百七 列傳第一百六十六 卷四百八 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卷四百九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卷四百一十一 列傳第一百七十 卷四百一十二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卷四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卷四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卷四百一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卷四百一十六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
卷四百一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卷四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卷四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卷四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九
卷四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八十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卷四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八十二 卷四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八十三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卷四百二十六 列傳第一百八十五
卷四百二十七 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卷四百二十八 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卷四百二十九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卷四百三十 列傳第一百八十九
卷四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 卷四百三十二 列傳第一百九十一
卷四百三十三 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卷四百三十四 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卷四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卷四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卷四百三十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卷四百三十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七
卷四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九十八 卷四百四十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卷四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百 卷四百四十二 列傳第二百一
卷四百四十三 列傳第二百二 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
卷四百四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 卷四百四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六 卷四百四十八 列傳第二百七
卷四百四十九 列傳第二百八 卷四百五十 列傳第二百九
卷四百五十一 列傳第二百一十 卷四百五十二 列傳第二百一十一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卷四百五十四 列傳第二百一十三
卷四百五十五 列傳第二百一十四 卷四百五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五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卷四百五十八 列傳第二百一十七
卷四百五十九 列傳第二百一十八 卷四百六十 列傳第二百一十九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卷四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百二十一
卷四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百二十二 卷四百六十四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卷四百六十六 列傳第二百二十五
卷四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百二十六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卷四百七十 列傳第二百二十九
卷四百七十一 列傳第二百三十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卷四百七十五 列傳第二百三十四 卷四百七十六 列傳第二百三十五
卷四百七十七 列傳第二百三十六 卷四百七十八 列傳第二百三十七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卷四百八十 列傳第二百三十九
卷四百八十一 列傳第二百四十 卷四百八十二 列傳第二百四十一
卷四百八十三 列傳第二百四十二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卷四百八十七 列傳第二百四十六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卷四百九十 列傳第二百四十九
卷四百九十一 列傳第二百五十 卷四百九十二 列傳第二百五十一
卷四百九十三 列傳第二百五十二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