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忘忧草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黄片下载,超碰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中国一级A片AAA片,欧美老妇肥熟高清,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久久人人97超碰CaOPOren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宋史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占城 真臘 蒲甘 邈黎 三佛齊 阇婆(南毗附) 勃泥 注輦 丹眉流 占城國在中國之西南,東至海,西至云南,南至真臘國,北至歡州界。泛海南去三佛齊五日程。陸行至賓陀羅國一月程,其國隸占城焉。東去麻逸國二日程,蒲端國七日程。北至廣州,便風(fēng)半月程。東北至兩浙一月程。西北至交州兩日程,陸行半月程。其地東西七百里,南北三千里。南曰施備州,西曰上源州,北曰烏里州。所統(tǒng)大小州三十八,不盈三萬家。其國無城郭,有百余村,村落戶三五百,或至七百,亦有縣鎮(zhèn)之名。 土地所出:箋沉香、檳榔、烏樠木、蘇木、白藤、黃蠟、吉貝花布、絲絞布、白UY布、藤簟、貝多葉簟、金銀鐵錠等物。五谷無麥,有粳米、粟、豆、麻子。官給種一斛,計租百斛。果實(shí)有蓮、甘蔗、蕉子、椰子。鳥獸多孔雀、犀牛。畜產(chǎn)多黃牛、水牛而無驢;亦有山牛,不任耕耨,但殺以祭鬼,將殺,令巫祝之曰“阿羅和及拔”,譯云“早教他托生”。民獲犀、象皆輸于王。國人多乘象或軟布兜,或于交州市馬,頗食山羊、水兕之肉。 其風(fēng)俗衣服與大食國相類。無絲蠶,以白氎布纏其胸,垂至于足,衣衫窄袖。撮發(fā)為髻,散垂余髾于其后;ナ袩o緡錢,止用金銀較量錙銖,或吉貝錦定博易之直。樂器有胡琴、笛、鼓、大鼓,樂部亦列舞人。其王腦后髽髻,散披吉貝衣,戴金花冠,七寶裝纓絡(luò)為飾,脛股皆露,躡革履,無襪。婦人亦腦后撮髻,無笄梳,其服及拜揖與男子同。王每日午坐禪椅。官屬謁見膜拜一而止,白事畢復(fù)膜拜一而退;虺鲇危聪、采獵、觀漁,皆數(shù)日方還。近則乘軟布兜,遠(yuǎn)則乘象,或乘一木杠,四人舁之,先令一人持檳榔盤前導(dǎo),從者十余輩,各執(zhí)弓箭刀槍手牌等,其民望之膜拜一而止。日或一再出。每歲稻熟,王自刈一把,從者及群婦女競割之。 其王或以兄為副王,或以弟為次王。設(shè)高官凡八員,東西南北各二,分治其事,無奉祿,令其所管土俗資給之。別置文吏五十余員,有郎中、員外、秀才之稱,分掌資儲寶貨等事,亦無資奉,但給龜魚充食及免調(diào)役而已。又有司帑廩者十二員,主軍卒者二百余員,皆無月奉。勝兵萬余人,月給粳米二斛,冬夏衣布各三匹至五匹。每夕,唯王升床而臥,諸臣皆寢于地蓐。親近之臣見王即胡跪作禮,稍疏遠(yuǎn)者但拱手而已。 其風(fēng)俗,正月一日牽象周行所居之地,然后驅(qū)逐出郭,謂之逐邪。四月有游船之戲。定十一月十五日為冬至,人皆相賀,州縣以土產(chǎn)物帛獻(xiàn)其王。每歲十二月十五日,城外縛木為塔,王及人民以衣物香藥置塔上焚之以祭天。人有疾病,旋采生藥服食。地不產(chǎn)茶,亦不知醞釀之法,止飲椰子酒,兼食檳榔。 刑禁亦設(shè)枷鎖,小過以四人拽伏于地,藤杖鞭之,二人左右更互捶撲,量其罪或五六十至一百。當(dāng)死者以繩系于樹,用梭槍舂喉而殊其首。若故殺、劫殺,令象踏之,或以鼻卷撲于地。象皆素習(xí),將刑人,即令豢養(yǎng)之人以數(shù)諭之,悉能曉焉。犯奸者,男女共入牛以贖罪。負(fù)國王物者,以繩拘于荒塘,物充而后出之。 其國前代罕與中國通。周顯德中,其王釋利因德漫遣其臣莆訶散貢方物,有云龍形通犀帶、菩薩石。又有薔薇水灑衣經(jīng)歲香不歇,猛火油得水愈熾,皆貯以璢璃瓶。 建隆二年,其王釋利因陀盤遣使莆訶散來朝。表章書于貝多葉,以香木函盛之。貢犀角、象牙、龍腦、香藥、孔雀四、大食瓶二十。使回,錫赍有差,以器幣優(yōu)賜其王。三年,又貢象牙二十二株、乳香千斤。 乾德四年,其王悉利因陀盤遣使團(tuán)因陀玢李帝婆羅貢馴象、牯犀、象牙、白氎、哥縵、越諾,王妻波良仆瑁、男占謀律秀瓊等各貢香藥。五年,又遣使李<口半>、李被瑳相繼來貢獻(xiàn)。 開寶三年,遣使貢方物雌象一。四年,悉利多盤、副國王李耨、王妻郭氏、子蒲路雞波羅等并遣使來貢。五年,其王波美稅褐印茶遣使莆訶散來貢。六年,又貢。七年,又貢孔雀傘二、西天烽鐵四十斤。九年,遣使朱陀利、陳陀野等來貢。 太平興國二年,其王波美稅陽布印茶遣使李牌來貢。三年,其王及男達(dá)智遣使來貢。四年,遣使李木吒哆來貢。六年,交州黎桓上言,欲以占城俘九十三人獻(xiàn)于京師。太宗令廣州止其俘,存撫之,給衣服資糧,遣還占城,詔諭其王。七年,遣使乘象入貢,詔留象廣州畜養(yǎng)之。八年,獻(xiàn)馴象,能拜伏,詔畜于京畿寧陵縣。 雍熙二年,其王施利陀盤吳日歡遣婆羅門金歌麻獻(xiàn)方物,且訴為交州所侵,詔答令保國睦鄰。三年,其王劉繼宗遣使李朝仙來貢。儋州上言,占城人蒲羅遏為交州所逼,率其族百口來附。四年秋,廣州上言,雷、恩州關(guān)送占城夷人斯當(dāng)李娘并其族一百五十人來歸,分隸南海、清遠(yuǎn)縣。端拱元年,廣州又言,占城夷人忽宣等族三百一人來附。 淳化元年,新王楊陀排自稱新坐佛逝國。楊陀排遣使李臻貢馴犀方物,表訴為交州所攻,國中人民財寶皆為所略。上賜黎桓詔,令各守境。三年,遣使李良莆貢方物。賜其王白馬二、兵器等。本國僧凈戒獻(xiàn)龍腦、金鈴、銅香爐、如意等,各優(yōu)賜之。 至道元年正月,其王遣使來貢,奉表言: 前進(jìn)奉使李良莆回,伏蒙圣慈賜臣細(xì)馬二匹、旗五面、銀裝劍五口、銀纏槍五條、弓弩各五張及箭等,戴恩感懼,稽首,稽首! 臣生長外國,敻遠(yuǎn)天都。竊承皇帝圣明,威德廣大,臣不憚介居海裔,遣使入朝;实鄄粭壭U夷山國,曲加優(yōu)賜。然臣自為土長,聲勢尚卑,常時外國頗相侵撓,況以前民庶如芥,隨風(fēng)星散,流離各不自保。近蒙皇帝賜臣內(nèi)閑駔駿及旗幟兵器等,鄰國聞之,知臣荷大國之寵,而各懼天威,不敢謀害。今臣一國安寧,流民來復(fù),若非皇帝天德加護(hù),何以至此!臣之一國仰望仁圣,覆之如天,載之如地。臣自思惟,鴻恩不淺。且自天子之都至臣所居之國,涉海綿邈,不啻數(shù)萬里,而所賜之馬及器械等并安全而至,皆圣德之所及也。 自前本國進(jìn)奉,未嘗有旌旗弓矢之賜,臣今何幸,獨(dú)受異恩!此蓋天威廣被,壯臣土疆。臣雖殞身無以上報。兼臣貢使往復(fù),資給備至,恩重山岳,不可具陳。今特遣專使李波珠、副使訶散、判官李磨勿等進(jìn)奉犀角十株,象牙三十株,玳瑁十斤,龍腦二斤,沉香百斤,夾箋黃熟香九十斤,檀香百六十斤,山得雞二萬四千三百雙,胡椒二百斤,簟席五。前件物固非珍奇,惟表誠懇。 臣生居異域,幸遇明時,不貴殊珍,惟重良馬。儻皇帝念及外國,不罪懇求,若使介南歸,愿垂頒賜,臣之幸矣。兼臣本國元有流民三百,散居南海,曾蒙圣旨許令放還,今有猶在廣州者。本國舊有進(jìn)奉夷人羅常占見駐廣州,乞詔本州盡數(shù)點(diǎn)集,具籍以付常占,令造舶船,乘便風(fēng)部領(lǐng)歸國,冀得安其生聚,以實(shí)舊疆。至于萬里感恩,一心事上,臣之志也。 上覽表,遣使詣廣州詢問,愿還者悉付波珠。使還,復(fù)賜白馬二,遂為常制。 咸平二年,其王楊普俱毗茶逸施離遣使朱陳堯、副使蒲薩陀婆、判官黎姑倫以犀象、玳瑁、香藥來貢,賜堯等冠帶衣褥有差。景德元年,又遣使來貢。詔以良馬、介胄、戎器等賜之。四年,遣使布祿爹地加等奉表來朝,表函藉以文錦,詞曰: 占城國王楊普俱毗茶室離頓首言:臣聞二帝封疆,南止屆于湘、楚;三王境界,北不及于幽燕。仰矚昌時,實(shí)邁往跡。伏惟皇帝陛下乾坤授氣,日月儲英,出震居尊,承基御極。慈悲敷于天下,聲教被于域中。業(yè)茂前王,功芳徂后,蒼生是念,黃屋非心。無方不是生靈,有土并為臣妾。真風(fēng)遍布,霈澤周行,凡沐照臨,共增聳抃。 臣生于邊鄙,幸襲華風(fēng)。蟻垤蜂房,聊為遂性;龍樓鳳閣,尚阻觀光。再念自假天威,獲全封部,鄰無侵奪,俗有舒蘇。每歲拜遣下臣,問寧上國,蒙陛下恩沾行葦,福及豚魚,特因回人,頒賜戎器。臣本土惟望闕焚香,歡呼拜受,心知多幸,曷答洪恩。圣君既念于賓王,誠懇肯忘于述職。今遣專信臣布祿爹地加、副使臣除逋麻瑕珈耶、判官臣皮霸抵一行人力等,部署土毛,遠(yuǎn)充歲貢。雖表楚茅之禮,實(shí)懷魯酒之憂。虔望睿明,甫寬譴戮。專信臣等回日,軍容器仗耀武之物,伏愿重加賜赍。蓋念忝為臣子,合告君親,服飾車輿,威儀斧鉞,不敢私制,惟望恩頒。干冒冕旒,不任死罪。 布祿爹地加言本國舊隸交州,后奔于佛游,北去舊所七百里。使還,賜物甚厚。 大中祥府三年,國主施離霞離鼻麻底遣使朱浡禮來貢。四年,遣使貢師子,詔畜于苑中。使者留二蠻人以給豢養(yǎng),上憐其懷土,厚給資糧遣還。八年,遣使波輪訶羅帝來貢。訶羅帝因上言有弟陶珠頃自交州押馴象赴闕,今幸得見,欲攜以還。許之,仍賜陶珠衣幣裝錢。 天禧二年,其王尸嘿排摩惵遣使羅皮帝加以象牙七十二株、犀角八十六株、玳瑁千片、乳香五十斤、丁香花八十斤、豆蔻六十五斤、沉香百斤、箋香二百斤、別箋一劑六十八斤、茴香百斤、檳榔千五百斤來貢。羅皮帝加言國人詣廣州,或風(fēng)漂船至石塘,即累歲不達(dá)矣。三年,使還,詔賜尸嘿排摩惵銀四千七百兩并戎器鞍馬。 海上又有蒲端國、三麻蘭國、勿巡國、蒲婆眾國,大中祥符四年祀汾陰,并遣使來貢。先是,咸平、景德中,蒲端國主其陵數(shù)遣使來貢方物及獻(xiàn)紅鸚鵡。其后,國主悉離琶大遐至亦以金版鐫表來上,其使已絮漢上言:“伏見詔旨給賜占城使鞍勒馬、大神旗各二,乞如恩例!庇兴疽云讯嗽谡汲窍,請賜雜彩小旗五,從之。 天圣八年十月,占城王陽補(bǔ)孤施離皮蘭德加拔麻疊遣使李蒲薩麻瑕陀琶來貢木香、玳瑁、乳香、犀角、象牙。 慶歷元年九月,廣東商人邵保見軍賊鄂鄰百余人在占城,轉(zhuǎn)運(yùn)司選使臣二人赍詔書器幣賜占城,購鄰致闕下,余黨令就戮之。明年十一月,其王刑卜施離值星霞弗遣使獻(xiàn)馴象三;实v二年正月,又使俱舍唎波微收羅婆麻提楊卜貢象牙二百一、犀角七十九。表二通,一以本國書,一以中國書。五年四月,其使蒲思馬應(yīng)來貢方物。 嘉祐元年閏三月,其使蒲息陀琶貢方物,還至太平州,江岸崩,沉失行橐。明年正月,詔廣州賜銀千兩。六年九月,又獻(xiàn)馴象。七年正月,廣西安撫經(jīng)略司言:“占臘素不習(xí)兵,與交阯鄰,?嗲州W;而占城復(fù)近修武備,以抗交阯,將繇廣東路入貢京師,望撫以恩信!蔽逶,其使頓琶尼來貢方物。六月,賜其王施里律茶盤麻常楊溥白馬一,從其求也。 熙寧元年,其王楊卜尸利律陀般摩提婆遣使貢方物,乞市驛馬。詔賜白馬一,令于廣州買騾以歸。五年,貢璢璃珊瑚酒器、龍腦、乳香、丁香、蓽澄茄、紫礦。七年,交州李乾德言其王領(lǐng)兵三千人并妻子來降,以正月至本道。 九年,復(fù)遣使來言:其國自海道抵真臘一月程,西北抵交州四十日,皆山路。所治聚落一百五,大略如州縣。王年三十六歲,著大食錦或川法錦大衫、七條金瓔珞,戴七寶裝成金冠,躡紅皮履。出則從者五百人,十婦人執(zhí)金柈合貯檳榔,導(dǎo)以樂。 王師討交阯,以其素仇,詔使乘機(jī)協(xié)力除蕩。行營戰(zhàn)棹都監(jiān)楊從先遣小校樊實(shí)諭旨。實(shí)還,言其國選兵七千扼賊要路,其王以木葉書回牒,詔使上之。然亦不能成功。后兩國同入貢,占城使者乞避交人。詔遇朔日朝文德殿,分東西立;望日則交人入垂拱殿,而占城趨紫宸;大宴則東西坐。 元祐七年,又表言如天朝討交阯,愿率兵掩襲。朝廷以交阯數(shù)入貢,不絕臣節(jié),難以興師,答敕書報之,而以其使良保故倫軋丹、副使傍木知突為保順郎將。政和中,授其王楊卜麻疊金紫光祿大夫,領(lǐng)廉、白州刺史。楊卜麻疊言身縻化外,不沾祿食,愿得薄授奉給,壯觀小國,許之。 宣和元年,進(jìn)檢校司空兼御史大夫、懷遠(yuǎn)軍節(jié)度、琳州管內(nèi)觀察處置使,封占城國王。自是,每遇恩輒降制加封邑。 建炎三年,楊卜麻疊遣使入貢,遇郊恩,制授檢校太傅,加食邑。紹興二十五年,其子鄒時闌巴嗣立,遣使進(jìn)方物,求封爵,錫宴于懷遠(yuǎn)驛,以其父初封之爵授之,報賜甚厚。 乾道三年,子鄒亞娜嗣,掠大食國方物遣人來貢,以求封爵,為其國人所訴。詔卻之,遂不議其封。七年,閩人有浮海之吉陽軍者,風(fēng)泊其舟抵占城。其國方與真臘戰(zhàn),皆乘大象,勝負(fù)不能決。閩人教其王當(dāng)習(xí)騎射以勝之,王大說,具舟送之吉陽,市得馬數(shù)十匹歸,戰(zhàn)大捷。明年復(fù)來,瓊州拒之,憤怒大掠而歸。淳熙二年,嚴(yán)馬禁,不得售外蕃。三年,占城歸所掠生口八十三人,求通商,詔不許。四年,占城以舟師襲真臘,傳其國都。 慶元以來,真臘大舉伐占城以復(fù)仇,殺戮殆盡,俘其主以歸,國遂亡,其地悉歸真臘。 真臘國亦名占臘,其國在占城之南,東際海,西接蒲甘,南抵加羅希。其縣鎮(zhèn)風(fēng)俗同占城,地方七千余里。有銅臺,列銅塔二十有四、銅象八以鎮(zhèn)其上,象各重四千斤。其國有戰(zhàn)象兒二十萬,馬多而小。 政和六年十二月,遣進(jìn)奏使奉化郎將鳩摩僧哥、副使安化郎將摩君明稽<田思>等十四人來貢,賜以朝服。僧哥言:“萬里遠(yuǎn)國,仰投圣化,尚拘卉服,未稱區(qū)區(qū)向慕之誠,愿許服所賜!痹t從之,仍以其事付史館,書諸策。明年三月辭去。宣和二年,又遣郎將摩臘、摩禿防來,朝廷官封其王與占城等。建炎三年,以郊恩授其王金裒賓深檢校司徒,加食邑,遂定為常制。其屬邑有真里富,在西南隅,東南接波斯蘭,西南與登流眉為鄰。所部有六十余聚落。慶元六年,其國主立二十年矣,遣使奉表貢方物及馴象二。詔優(yōu)其報賜,以海道遠(yuǎn)涉,后毋再入貢。 蒲甘國,崇寧五年,遣使入貢,詔禮秩視注輦。尚書省言:“注輦役屬三佛齊,故熙寧中敕書以大背紙,緘以匣袱,今蒲甘乃大國王,不可下視附庸小國。欲如大食、交阯諸國禮,凡制詔并書以白背金花綾紙,貯以間金鍍管籥,用錦絹夾袱緘封以往!睆闹。 邈黎國,元祐四年,般次冷移、四抹粟迷等赍于闐國黑汗王并本國王表章來。有司以其國未嘗入貢,請視于闐條式。從之。 三佛齊國,蓋南蠻之別種,與占城為鄰,居真臘、阇婆之間,所管十五州。土產(chǎn)紅藤、紫礦、箋沉香、檳榔、椰子。無緡錢,土俗以金銀貿(mào)易諸物。四時之氣,多熱少寒,冬無霜雪。人用香油涂身。其地?zé)o麥,有米及青白豆,雞魚鵝鴨頗類中土。有花酒、椰子酒、檳榔酒、蜜酒,皆非曲蘗所醞,飲之亦醉。樂有小琴、小鼓,昆侖奴踏曲為樂。國中文字用梵書,以其王指環(huán)為印,亦有中國文字,上章表即用焉。累甓為城,周數(shù)十里,用椰葉覆屋。人民散居城外,不輸租賦,有所征伐,隨時調(diào)發(fā)。立酋長率領(lǐng),皆自備兵器糧糗。泛海使風(fēng)二十日至廣州。其王號詹卑,其國居人多蒲姓。唐天祐元年貢物,授其使都蕃長蒲訶栗立寧遠(yuǎn)將軍。 建隆元年九月,其王悉利胡大霞里檀遣使李遮帝來朝貢。二年夏,又遣使蒲蔑貢方物。是冬,其王室利烏耶遣使茶野伽、副使嘉末吒朝貢。其國號生留,王李犀林男迷日來亦遣使同至貢方物。三年春,室利烏耶又遣使李麗林、副使李鴉末、判官吒吒璧等來貢;兀n以白嫠牛尾、白瓷器、銀器、錦線鞍轡二副。開寶四年,遣使李何末以水晶、火油來貢。五年,又來貢。七年,又貢象牙、乳香、薔薇水、萬歲棗、褊桃、白沙糖、水晶指環(huán)、琉璃瓶、珊瑚樹。八年,又遣使蒲陀漢等貢方物,賜以冠帶、器幣。 太平興國五年,其王夏池遣使茶龍眉來。是年,潮州言,三佛齊國蕃商李甫誨乘舶船載香藥、犀角、象牙至?,會風(fēng)勢不便,飄船六十日至潮州,其香藥悉送廣州。八年,其王遐至遣使蒲押陀羅來貢水晶佛、錦布、犀牙、香藥。雍熙二年,舶主金花茶以方物來獻(xiàn)。端拱元年,遣使蒲押陀黎貢方物。淳化三年冬,廣州上言:“蒲押陀黎前年自京回,聞本國為阇婆所侵,住南海凡一年。今春乘舶至占城,偶風(fēng)信不利,復(fù)還。乞降詔諭本國!睆闹。 咸平六年,其王思離咮啰無尼佛麻調(diào)華遣使李加排、副使無陀李南悲來貢,且言本國建佛寺以祝圣壽,愿賜名及鐘。上嘉其意,詔以“承天萬壽”為寺額,并鑄鐘以賜,授加排歸德將軍,無陀李南悲懷化將軍。大中祥符元年,其王思離麻啰皮遣使李眉地、副使蒲婆藍(lán)、判官麻河勿來貢,許赴泰山陪位于朝覲壇,遣賜甚厚。天禧元年,其王霞遲蘇勿吒蒲迷遣使蒲謀西等奉金字表,貢真珠、象牙、梵夾經(jīng)、昆侖奴,詔許謁會靈觀,游太清寺、金明池。及還,賜其國詔書、禮物以慰獎之。 天圣六年八月,其王室離疊華遣使蒲押陀羅歇及副使、判官亞加盧等來貢方物。舊制還國使人貢,賜以間金涂銀帶,時特以渾金帶賜之。 熙寧十年,使大首領(lǐng)地華伽啰來,以為保順慕化大將軍,賜詔寵之,曰:“吾以聲教覆露方域,不限遠(yuǎn)邇,茍知夫忠義而來者,莫不錫之華爵,耀以美名,以寵異其國。爾悅慕皇化,浮海貢琛,吾用汝嘉,并超等秩,以昭忠義之勸!痹S中,使至者再,率以白金、真珠、婆律薰陸香備方物。廣州受表入言,俟報,乃護(hù)至闕下。天子念其道里遙遠(yuǎn),每優(yōu)賜遣歸。二年,賜錢六萬四千緡、銀一萬五百兩,官其使群陀畢羅為寧遠(yuǎn)將軍,官陀旁亞里為保順郎將。畢羅乞買金帶、白金器物,及僧紫衣、師號、牒,皆如所請給之。五年,廣州南蕃綱首以其主管國事國王之女唐字書,寄龍腦及布與提舉市舶孫迥,迥不敢受,言于朝。詔令估直輸之官,悉市帛以報。 五年,遣使皮襪、副使胡仙、判官地華加羅來,入見,以金蓮花貯真珠、龍腦撒殿。官皮襪為懷遠(yuǎn)將軍、胡仙加羅為郎將。加羅還至雍丘病死,賻以絹五十匹。六年,又以其使薩打華滿為將軍,副使羅悉沙文、判官悉理沙文為郎將。紹圣中,再入貢。 紹興二十六年,其王悉利麻霞啰陀遣使入貢。帝曰:“遠(yuǎn)人向化,嘉其誠耳,非利乎方物也!逼渫鯊(fù)以珠獻(xiàn)宰臣秦檜,時檜已死,詔償其直而收之。淳熙五年,復(fù)遣使貢方物,詔免赴闕,館于泉州。 阇婆國在南海中。其國東至海一月,泛海半月至昆侖國;西至海四十五日,南至海三日,泛海五日至大食國。北至海四日,西北泛海十五日至勃泥國,又十五日至三佛齊國,又七日至古邏國,又七日至柴歷亭,抵交阯,達(dá)廣州。 其地平坦,宜種植,產(chǎn)稻、麻、粟、豆,無麥。民輸十一之租,煮海為鹽。多魚、鱉、雞、鴨、山羊,兼椎牛以食。果實(shí)有木瓜、椰子、蕉子、蔗、芋。出金銀、犀牙、箋沉檀香、茴香、胡椒、檳榔、硫黃、紅花、蘇木。亦務(wù)蠶織,有薄絹、絲絞、吉貝布。剪銀葉為錢博易,官以粟一斛二斗博金一錢。室宇壯麗,飾以金碧。中國賈人至者,待以賓館,飲食豐潔。地不產(chǎn)茶。其酒出于椰子及蝦蝚丹樹,蝦蝚丹樹華人未嘗見;或以桄榔、檳榔釀成,亦甚香美。不設(shè)刑禁,雜犯罪者隨輕重出黃金以贖,惟寇盜者殺之。 其王椎髻,戴金鈴,衣錦袍,躡革履,坐方床,官吏日謁,三拜而退,出入乘象或腰輿,壯士五七百人執(zhí)兵器以從。國人見王皆坐,俟其過乃起。以王子三人為副王。官有落佶連四人,共治國事,如中國宰相,無月奉,隨時量給土產(chǎn)諸物。次有文吏三百余員,目為秀才,掌文簿,總計財貨。又有卑官殆千員,分主城池、帑廩及軍卒。其領(lǐng)兵者每半歲給金十兩,勝兵三萬,每半歲亦給金有差。 土俗婚聘無媒約,但納黃金于女家以娶之。五月游船,十月游山,有山馬可乘跨,或乘軟兜。樂有橫笛、鼓板,亦能舞。土人被發(fā),其衣裝纏胸以下至于膝。疾病不服藥,但禱神求佛。其俗有名而無姓。方言謂真珠為“沒爹蝦羅”,謂牙為“家啰”,謂香為“昆燉盧林”,謂犀為“低密”。 先是,宋元嘉十二年,遣使朝貢,后絕。淳化三年十二月,其王穆羅茶遣使陀湛、副使蒲亞里、判官李陀那假澄等來朝貢。陀湛云中國有真主,本國乃修朝貢之禮。國王貢象牙、真珠、繡花銷金及繡絲絞、雜色絲絞、吉貝織雜色絞布、檀香、玳瑁檳榔盤、犀裝劍、金銀裝劍、藤織花簟、白鸚鵡、七寶飾檀香亭子。其使別貢玳瑁、龍腦、丁香、藤織花簟。 先是,朝貢使泛舶船六十日至明州定?h,掌市舶監(jiān)察御史張肅先驛奏其使飾服之狀與嘗來入貢波斯相類。譯者言云:今主舶大商毛旭者,建溪人,數(shù)往來本國,因假其鄉(xiāng)導(dǎo)來朝貢。又言其國王一號曰夏至馬啰夜,王妃曰落肩娑婆利,本國亦署置僚屬。又其方言目舶主為“葧荷”,主妻曰“葧荷比尼贖”。其船中婦人名眉珠,椎髻,無首飾,以蠻布纏身,顏色青黑,言語不能曉,拜亦如男子膜拜;一子,項(xiàng)戴金連鎖子,手有金鉤,以帛帶縈之,名阿嚕。其國與三佛齊有仇怨,互相攻占。本國山多猴,不畏人,呼以霄霄之聲即出。或投以果實(shí),則其大猴二先至,土人謂之猴王、猴夫人,食畢,群猴食其余。使既至,上令有司優(yōu)待;久之使還,賜金幣甚厚,仍賜良馬戎具,以從其請。其使云:鄰國名婆羅門,有善法察人情,人欲相危害者皆先知之。大觀三年六月,遣使入貢,詔禮之如交阯。 又有摩逸國,太平興國七年,載寶貨至廣州海岸。 建炎三年,以南郊恩制授阇婆國主懷遠(yuǎn)軍節(jié)度、琳州管內(nèi)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使持節(jié)琳州諸軍事、琳州刺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阇婆國王、食邑二千四百戶、實(shí)封一千戶;悉里地茶蘭固野可特授檢校司徒,加食邑實(shí)封。紹興二年,復(fù)加食邑五百戶,實(shí)封二百戶。 南毗國在大海之西南,由三佛齊風(fēng)颿月余可至。其國王每巡行,先期遣兵百余人持水灑地上,以防颶風(fēng)揚(yáng)沙塵;列鼎百以進(jìn)食,日一易之,置翰林官供王飲食。俗喜戰(zhàn)斗,習(xí)刀槊,善射。鑿雜白銀為錢。產(chǎn)真珠、番布。其國最遠(yuǎn),番舶罕到。時羅巴智力干父子,其種類也,居泉之城南。自是,舶舟多至其國矣。 勃泥國在西南大海中,去阇婆四十五日程,去三佛齊四十日程,去占城與摩逸各三十日程,皆計順風(fēng)為則。其國以版為城,城中居者萬余人,所統(tǒng)十四州。其王所居屋覆以貝多葉,民舍覆以草。在王左右者為大人。王坐繩床,若出,即大布單坐其上,眾舁之,名曰阮囊。戰(zhàn)斗者則持刀被甲,甲以銅鑄,狀若大筒,穿之于身,護(hù)其腹背。 其地?zé)o麥,有麻稻,又有羊及雞魚,無蠶絲,用吉貝花織成布。飲椰子酒。昏聘之資,先以椰子酒,檳榔次之,指環(huán)又次之,然后以吉貝布,或量出金銀成其禮。喪葬亦有棺斂,以竹為輦,載棄山中。二月始耕則祀之,凡七年則不復(fù)祀矣。以十二月七日為歲節(jié)。地?zé)幔囡L(fēng)雨。國人宴會,鳴鼓、吹笛、擊鈸,歌舞為樂。無器皿,以竹編貝多葉為器盛食,食訖棄之。其國鄰于底門國,有藥樹,取其根煎為膏,服之及涂其體,兵刃所傷皆不死。前代未嘗朝貢,故史籍不載。 太平興國二年,其王向打遣使施弩、副使蒲亞里、判官哥心等赍表貢大片龍腦一家底、第二等八家底、第三等十一家底、米龍腦二十家底、蒼龍腦二十家底,凡一家底并二十兩;龍腦版五、玳瑁殼一百、檀香三橛、象牙六株。表云:“為皇帝千萬歲壽,望不責(zé)小國微薄之禮!逼浔硪詳(shù)重小囊緘封之,非中國紙,類木皮而薄,瑩滑,色微綠,長數(shù)尺,闊寸余,橫卷之僅可盈握。其字細(xì)小,橫讀之。以華言譯之,云:“勃泥國王向打稽首拜,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愿皇帝萬歲壽,今遣使進(jìn)貢。向打聞有朝廷,無路得到。昨有商人蒲盧歇船泊水口,差人迎到州,言自中朝來,比詣阇婆國,遇猛風(fēng)破其船,不得去。此時聞自中國來,國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令蒲盧歇導(dǎo)達(dá)入朝貢,所遣使人只愿平善見皇帝。每年令人入朝貢,每年修貢,慮風(fēng)吹至占城界,望皇帝詔占城,令有向打船到,不要留。臣本國別無異物,乞皇帝勿怪。”其表文如是。詔館其使于禮賓院,優(yōu)賜以遣之。 元豐五年二月,其王錫理麻喏復(fù)遣使貢方物,其使乞從泉州乘海舶歸國,從之。 注輦國東距海五里,西至天竺千五百里,南至羅蘭二千五百里,北至頓田三千里,自古不通中國,水行至廣州約四十一萬一千四百里。其國有城七重,高七尺,南北十二里,東西七里。每城相去百步,凡四城用磚,二城用土,最中城以木為之,皆植花果雜木。其第一至第三皆民居,環(huán)以小河;第四城四侍郎居之;第五城主之四子居之;第六城為佛寺,百僧居之;第七城即主之所居,室四百余區(qū)。 所統(tǒng)有三十一部落,其西十二,曰只都尼、施亞盧尼、羅琶離鱉琶移、布林琶布尼、古檀布林蒲登、故里、娑輪岑、本蹄揭蹄、閻黎池離、郍部尼、遮古林、亞里者林;其南八,曰無雅加黎麻藍(lán)、眉古黎苦低、舍里尼、密多羅摩、伽藍(lán)蒲登、蒙伽林伽藍(lán)、琶里琶離游、亞林池蒙伽藍(lán);其北十二,曰撥啰耶、無沒離江、注林、加里蒙伽藍(lán)、漆結(jié)麻藍(lán)、楃折蒙伽藍(lán)、皮林伽藍(lán)、浦棱和藍(lán)、堡琶來、田注離、盧婆啰、迷蒙伽藍(lán)。 今國主相傳三世矣。民有罪,即命侍郎一員處治之,輕者縶于木格,笞五十至一百;重者即斬,或以象踐殺之。其宴,則國主與四侍郎膜拜于階,遂共坐作樂歌舞,不飲酒,而食肉。俗衣布。亦有餅餌。掌饌執(zhí)事用婦人。其嫁娶,先用金銀指環(huán)使媒婦至女家,后二日,會男家親族,約以土田、生畜、檳榔酒等,稱其有無為禮;女家復(fù)以金銀指環(huán)、越諾布及女所服錦衣遣婿。若男欲離女則不取聘財,女卻男則倍償之。 其兵陣,用象居前,小牌次之,梭槍次之,長刀又次之,弓矢在后,四侍郎分領(lǐng)其眾。國東南約二千五百里有悉蘭池國,或相侵伐。 地產(chǎn)真珠、象牙、珊瑚、頗黎、檳榔、豆蔻、吉貝布。獸有山羊、黃牛。禽有山雞、鸚鵡。果有余甘、藤羅、千年棗、椰子、甘羅、昆侖梅、婆羅密等。花有白末利、散絲、蛇臍、佛桑、麗秋、青黃碧娑羅、瑤蓮、蟬紫、水蕉之類。五谷有綠豆、黑豆、麥、稻。地宜竹。 自昔未嘗朝貢。大中祥符八年九月,其國主羅茶羅乍遣進(jìn)奉使侍郎娑里三文、副使蒲恕、判官翁勿、防援官亞勒加等奉表來貢。三文等以盤奉真珠、碧玻璃升殿,布于御坐前,降殿再拜,譯者導(dǎo)其言曰:“愿以表遠(yuǎn)人慕化之誠!逼鋰鞅碓唬 臣羅茶羅乍言,昨遇<舟同>舶船商人到本國告稱:鉅宋之有天下也,二帝開基,圣人繼統(tǒng),登封太岳,禮祀汾陰,至德升聞,上穹眷命。臣昌期斯遇,吉語幸聞,輒傾就日之誠,仰露朝天之款。 臣伏聞人君之御統(tǒng)也,無遠(yuǎn)不臻;臣子之推誠也,有道則服。伏惟皇帝陛下功超邃古,道建大中。衣裳垂而德合乾坤,劍戟鑄而范圍區(qū)宇。神武不殺,人文化成。廓明明之德以臨御下民,懷翼翼之心以昭事上帝。至仁不傷于行葦,大信爰及于淵魚。故得天鑒孔彰,帝文有赫,顯今古未聞之事,保家邦大定之基。 竊念臣微類醯雞,賤如芻狗,世居夷落,地遠(yuǎn)華風(fēng),虛荷燭幽,曾無執(zhí)贄。今者竊聽歌頌,普及遐陬。恨年屬于桑榆,阻躬陳于玉帛。矧滄溟之曠絕,在跋涉以稍艱。是敢傾倒赤心,遙瞻丹闕。任土作貢,同螻蟻之慕膻;委質(zhì)事君,比葵藿之向日。謹(jǐn)遣專使等五十二人,奉土物來貢,凡真珠衫帽各一、真珠二萬一千一百兩、象牙六十株、乳香六十斤。 三文等又獻(xiàn)珠六千六百兩、香藥三千三百斤。 初,羅茶羅乍既聞商船言,且曰十年來海無風(fēng)濤,古老傳云如此則中國有圣人,故遣三文等入貢。三文離本國,舟行七十七晝夜,歷郍勿丹山、娑里西蘭山至占賓國。又行六十一晝夜,歷伊麻羅里山至古羅國。國有古羅山,因名焉。又行七十一晝夜,歷加八山、占不牢山、舟寶龍山至三佛齊國。又行十八晝夜,度蠻山水口,歷天竺山,至賓頭狼山,望東西王母冢,距舟所將百里。又行二十晝夜,度羊山、九星山至廣州之琵琶洲。離本國凡千一百五十日至廣州焉。詔閣門祗候史祐之館伴,凡宴賜恩例同龜茲使。其年承天節(jié),三文等請于啟圣禪院會僧以祝圣壽。明年使回,降詔羅茶羅乍,賜物甚厚。 天禧四年,又遣使琶攔得麻烈<口氐>奉方物入貢,至廣州病死。守臣以其表聞。詔廣州宴犒從者,厚賜以遣之。 明道二年十月,其王尸離啰茶印亻啰注啰遣使蒲押陀離等以泥金表進(jìn)真珠衫帽及真珠一百五兩、象牙百株,西染院副使、閣門通事舍人符惟忠假鴻臚少卿押伴。蒲押陀離自言數(shù)朝貢,而海風(fēng)破船不達(dá),愿將上等珠就龍床腳撒殿,頂戴瞻禮,以申向慕之心。乃奉銀盤升殿,跪撒珠于御榻下而退。景祐元年二月,以蒲押陀離為金紫光祿大夫、懷化將軍,還本國。 熙寧十年,國王地華加羅遣使奇啰啰、副使南卑琶打、判官麻圖華羅等二十七人來獻(xiàn)踠豆珠、麻珠、琉璃大洗盤、白梅花腦、錦藥、犀牙、乳香、瓶香、薔薇水、金蓮花、木香、阿魏、鵬砂、丁香。使副以真珠、龍腦登陛,跪而散之,謂之撒殿。既降,詔遣御藥宣勞之,以為懷化將軍、保順郎將,各賜衣服器幣有差;答賜其王錢八萬一千八百緡、銀五萬二千兩。 丹眉流國,東至占臘五十程,南至羅越水路十五程,西至西天三十五程,北至程良六十程,東北至羅斛二十五程,東南至阇婆四十五程,西南至程若十五程,西北至洛華二十五程,東北至廣州一百三十五程。 其俗以版為屋;跣足,衣布,無紳帶,以白纻纏其首;貿(mào)易以金銀。其主所居,廣袤五里,無城郭;出則乘象車,亦有小駟。地出犀、象、鍮石、紫草、蘇木諸藥。四時炎熱,無雪霜。未嘗至中國。 咸平四年,國主多須機(jī)遣使打吉馬、副使打臘、判官皮泥等九人來貢木香千斤、鍮镴各百斤、胡黃連三十五斤、紫草百斤、紅氈一合、花布四段、蘇木萬斤、象牙六十一株。召見崇德殿,賜以冠帶服物。及還,又賜多須機(jī)詔書以敦獎之。

 

宋史

  《宋史》是二十五史之一,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后主持修撰,《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端问贰啡珪斜炯o(jì)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共計496卷,約500萬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

卷三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卷三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卷三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卷三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十六 卷三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卷三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五十八 卷四百 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卷四百一 列傳第一百六十 卷四百二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卷一 本紀(jì)第一 卷二 本紀(jì)第二
卷三 本紀(jì)第三 卷四 本紀(jì)第四
卷五 本紀(jì)第五 卷六 本紀(jì)第六
卷七 本紀(jì)第七 卷八 本紀(jì)第八
卷九 本紀(jì)第九 卷十 本紀(jì)第十
卷十一 本紀(jì)第十一 卷十二 本紀(jì)第十二
卷十三 本紀(jì)第十三 卷十四 本紀(jì)第十四
卷十五 本紀(jì)第十五 卷十六 本紀(jì)第十六
卷十七 本紀(jì)第十七 卷十八 本紀(jì)第十八
卷十九 本紀(jì)第十九 卷二十 本紀(jì)第二十
卷二十一 本紀(jì)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本紀(jì)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本紀(jì)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本紀(jì)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本紀(jì)第二十五 卷二十六 本紀(jì)第二十六
卷二十七 本紀(jì)第二十七 卷二十八 本紀(jì)第二十八
卷二十九 本紀(jì)第二十九 卷三十 本紀(jì)第三十
卷三十一 本紀(jì)第三十一 卷三十二 本紀(jì)第三十二
卷三十三 本紀(jì)第三十三 卷三十四 本紀(jì)第三十四
卷三十五 本紀(jì)第三十五 卷三十六 本紀(jì)第三十六
卷三十七 本紀(jì)第三十七 卷三十八 本紀(jì)第三十八
卷三十九 本紀(jì)第三十九 卷四十 本紀(jì)第四十
卷四十一 本紀(jì)第四十一 卷四十二 本紀(jì)第四十二
卷四十三 本紀(jì)第四十三 卷四十四 本紀(jì)第四十四
卷四十五 本紀(jì)第四十五 卷四十六 本紀(jì)第四十六
卷四十七 本紀(jì)第四十七 卷四十八 志第一
卷四十九 志第二 卷五十 志第三
卷五十一 志第四 卷五十二 志第五
卷五十三 志第六 卷五十四 志第七
卷五十五 志第八 卷五十六 志第九
卷五十七 志第十 卷五十八 志第十一
卷五十九 志第十二 卷六十 志第十三
卷六十一 志第十四 卷六十二 志第十五
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卷六十四 志第十七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卷六十七 志第二十 卷六十八 志第二十一
卷六十九 志第二十二 卷七十 志第二十三
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四 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五
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六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七
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八 卷七十六 志第二十九
卷七十七 志第三十 卷七十八 志第三十一
卷七十九 志第三十二 卷八十 志第三十三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四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六 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七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八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卷八十七 志第四十 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卷九十 志第四十三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四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五
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六 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七
卷九十五 志第四十八 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九
卷九十七 志第五十 卷九十八 志第五十一
卷九十九 志第五十二 卷一百 志第五十三
卷一百一 志第五十四 卷一百二 志第五十五
卷一百三 志第五十六 卷一百四 志第五十七
卷一百五 志第五十八 卷一百六 志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 志第六十 卷一百八 志第六十一
卷一百九 志第六十二 卷一百一十 志第六十三
卷一百一十一 志第六十四 卷一百一十二 志第六十五
卷一百一十三 志第六十六 卷一百十四 志第六十七
卷一百一十五 志第六十八 卷一百一十六 志第六十九
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卷一百一十八 志第七十一
卷一百一十九 志第七十二 卷一百二十 志第七十三
卷一百二十一 志第七十四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卷一百二十四 志第七十七
卷一百二十五 志第七十八 卷一百二十六 志第七十九
卷一百二十七 志第八十 卷一百二十八 志第八十一
卷一百二十九 志第八十二 卷一百三十 志第八十三
卷一百三十一 志第八十四 卷一百三十二 志第八十五
卷一百三十三 志第八十六 卷一百三十四 志第八十七
卷一百三十五 志第八十八 卷一百三十六 志第八十九
卷一百三十七 樂志第九十 卷一百三十八 志第九十一
卷一百三十九 志第九十二 卷一百四十 志第九十三
卷一百四十一 志第九十四 卷一百四十二 志第九十五
卷一百四十三 志第九十六 卷一百四十四 志第九十七
卷一百四十五 志第九十八 卷一百四十六 志第九十九
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卷一百四十八 志第一百一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二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三
卷一百五十一 志第一百四 卷一百五十二 志第一百五
卷一百五十三 志第一百六 卷一百五十四 志第一百七
卷一百五十五 志第一百八 卷一百五十六 志第一百九
卷一百五十七 志第一百十 卷一百五十八 志第一百十一
卷一百五十九 志第一百十二 卷一百六十 志第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六十一 志第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六十三 志第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六十四 志第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六十五 志第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六十六 第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六十七 第一百二十 卷一百六十八 志第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六十九 志第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七十 志第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七十一 志第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七十二 志第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七十三 志第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七十四 志第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七十五 志第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七十六 志第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七十七 志第一百三十 卷一百七十八 志第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八十 志第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八十一 志第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八十二 志第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八十三 志第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八十四 志第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八十五 志第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八十六 志第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九十 志第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九十一 志第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九十二 志第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九十三 志第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九十四 志第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九十七 志第一百五十 卷一百九十八 志第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九十九 志第一百五十二 卷二百 志第一百五十三
卷二百一 志第一百五十四 卷二百二 志第一百五十五
卷二百三 志第一百五十六 卷二百四 志第一百五十七
卷二百五 志第一百五十八 卷二百六 志第一百五十九
卷二百七 志第一百六十 卷二百八 志第一百六十一
卷二百九 志第一百六十二 卷二百一十 表第一
卷二百一十一 表第二 卷二百一十二 表第三
卷二百一十三 表第四 卷二百一十四 表第五
卷二百一十五 表第六 卷二百一十六 表第七
卷二百一十七 表第八 卷二百一十八 表第九
卷二百一十九 表第十 卷二百二十 表第十一
卷二百二十一 表第十二 卷二百二十二 表第十三
卷二百二十三 表第十四 卷二百二十四 表第十五
卷二百二十五 表第十六 卷二百二十六 表第十七
卷二百二十七 表第十八 卷二百二十八 表第十九
卷二百二十九 表第二十 卷二百三十 表第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一 表第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二 表第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三 表第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四 表第二十五
卷二百三十五 表第二十六 卷二百三十六 表第二十七
卷二百三十七 表第二十八 卷二百三十八 表第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九 表第三十 卷二百四十 表第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一 表第三十二 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
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第二 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四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七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九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十一
卷二百五十三 傳第十二 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第十三
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第十四 卷二百五十六 列傳第十五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第十七
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十八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十九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 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一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三
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四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五
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十六 卷二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七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一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三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五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七
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八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 卷二百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一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二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三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五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卷二百八十八列 傳第四十七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四十九
卷二百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卷二百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二 卷二百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三
卷二百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四 卷二百九十六 列傳第五十五
卷二百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六 卷二百九十八 列傳第五十七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三百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三百一 列傳第六十 卷三百二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三百三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三百四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三百五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三百六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三百七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三百八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三百九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三百一十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三百一十一 列傳第七十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三百一十三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三百一十四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三百一十五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三百一十六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三百一十八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三百一十九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三百二十一 列傳第八十 卷三百二十二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三百二十三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三百二十四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三百二十五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三百二十八 列卷第八十七
卷三百二十九 列傳第八十八 卷三百三十 列傳第八十九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九十 卷三百三十二 列傳第九十一
卷三百三十三 列傳第九十二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卷三百三十五 列傳第九十四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卷三百三十七 列傳第九十六 卷三百三十八 列傳第九十七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卷三百四十 列傳第九十九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卷三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 卷三百四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
卷三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 卷三百四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六 卷三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七
卷三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八 卷三百五十 列傳第一百九
卷三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 卷三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三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卷三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卷三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卷三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卷三百六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三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三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三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三百六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卷三百六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三百六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三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三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 卷三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卷三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三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卷三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三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三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三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三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卷三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卷三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卷三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卷三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卷三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卷三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五十 卷三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卷四百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卷四百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卷四百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 卷四百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卷四百七 列傳第一百六十六 卷四百八 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卷四百九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卷四百一十一 列傳第一百七十 卷四百一十二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卷四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卷四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卷四百一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卷四百一十六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
卷四百一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卷四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卷四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卷四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九
卷四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八十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卷四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八十二 卷四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八十三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卷四百二十六 列傳第一百八十五
卷四百二十七 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卷四百二十八 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卷四百二十九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卷四百三十 列傳第一百八十九
卷四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 卷四百三十二 列傳第一百九十一
卷四百三十三 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卷四百三十四 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卷四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卷四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卷四百三十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卷四百三十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七
卷四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九十八 卷四百四十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卷四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百 卷四百四十二 列傳第二百一
卷四百四十三 列傳第二百二 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
卷四百四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 卷四百四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六 卷四百四十八 列傳第二百七
卷四百四十九 列傳第二百八 卷四百五十 列傳第二百九
卷四百五十一 列傳第二百一十 卷四百五十二 列傳第二百一十一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卷四百五十四 列傳第二百一十三
卷四百五十五 列傳第二百一十四 卷四百五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五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卷四百五十八 列傳第二百一十七
卷四百五十九 列傳第二百一十八 卷四百六十 列傳第二百一十九
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卷四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百二十一
卷四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百二十二 卷四百六十四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卷四百六十六 列傳第二百二十五
卷四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百二十六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卷四百七十 列傳第二百二十九
卷四百七十一 列傳第二百三十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卷四百七十五 列傳第二百三十四 卷四百七十六 列傳第二百三十五
卷四百七十七 列傳第二百三十六 卷四百七十八 列傳第二百三十七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卷四百八十 列傳第二百三十九
卷四百八十一 列傳第二百四十 卷四百八十二 列傳第二百四十一
卷四百八十三 列傳第二百四十二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卷四百八十七 列傳第二百四十六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卷四百九十 列傳第二百四十九
卷四百九十一 列傳第二百五十 卷四百九十二 列傳第二百五十一
卷四百九十三 列傳第二百五十二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