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小吃鍋邊糊的做法詳細(xì)介紹所屬地區(qū):福建小吃
工藝:熬煮汆燉燴燜法
鍋邊糊的制作材料:秈米2500克,蛤干75克,香菇50克,蝦米、豬瘦肉各150克,蔥250克,蝦油500克,熟豬油50克,芝麻油25克,胡椒粉5克,辣椒10克,味精250克,高湯適量。
鍋邊糊的介紹:鍋古稱"鼎",鍋邊糊又稱"鼎邊糊"。據(jù)傳說,這種小吃是明朝福建百姓慰問抗倭名將戚繼光及其部隊(duì)的。后來,流傳為一種風(fēng)味小吃,在閩地流行。鍋邊糊制作時(shí)一般兩人同做,一人做糊,一人炸漿糍,操作簡單,投資少,周轉(zhuǎn)快,為大眾化名吃。
鍋邊糊的特色:配料多樣,鮮香軟嫩。
教您鍋邊糊怎么做,如何做鍋邊糊1.將秈米洗淘干凈,用清水浸泡2小時(shí)后瀝干,加水4000克磨成米漿備用。
2.鍋燒熱,下熟豬油燒熱,放入蔥花、香菇丁、瘦肉、蛤干煸炒出香味,倒入高湯,待鍋邊燒熱后往鍋邊上抹上一層豬油,用碗或手勺舀米漿往鍋邊澆一圈,蓋上蓋燜30秒鐘后揭蓋,把鍋邊的米漿片鏟到湯里去,再添一些湯。按此法做完至最后一次漿成熟,起鍋裝在盆里,淋上芝麻油、蝦油、味精、胡椒粉,調(diào)好味即成。
鍋邊糊的制作要領(lǐng):1.秈米磨漿時(shí)要掌握好濃度,如漿太濃,則米片厚重粘牙,口感遜色,漿太稀不成片,湯成糊,口感差;
2.制作時(shí)若用蝦油熗鍋,湯料配上小海鮮則味道更佳;
3.鍋邊糊宜邊做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