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之謎
1987年,在重建陜西省扶風縣法門寺時,發(fā)現了地宮,進而又發(fā)現了4枚佛舍利。據歷史記載,法門寺的舍利是釋迦牟尼的生身舍利。舍利,又稱舍利子,最初是指釋迦牟尼火化后的固體結晶物,后來泛指高僧火化后的固體結晶物。佛教認為,只有佛的舍利白潤如玉,堅固似金剛,錘擊而不碎,火燒而不死,也只有佛才能最終化出舍利。據說,釋迦牟尼火化以后,留下了84000顆舍利,這些舍利分藏于世界各處佛教重地。1993年6月12日,陜西省戶縣觀音山法華寺的一名103歲的老尼,在晚上向弟子們宣講佛法后安然圓寂。此前,她已有 10多天水米未進。臨逝前,她向眾人說:“我將心留給眾生!4天之后,弟子們按照佛教教規(guī),在寺內一塊大青石板上架起木柴,將法師焚化。大火燒了整整一天一夜,老尼遺體形成了200多顆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堅固子和舍利子。舍利子顏色雪白,鑲嵌著米粒大小呈紅、黃、藍、褐等色的結晶體。尤為神奇的是,老尼的心臟久焚不化,成為一個呈黑褐色的巨大堅固子。火化結束時,心臟尚軟,以后才逐漸變硬。當時在場的百名僧俗弟子均目睹。隨后,老尼的舍利子和心臟被供奉進專為其修建的舍利塔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