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鴿識途之謎
人們常贊美家鴿為“和平鴿”,其中有一段神話故事:據說,在太古時候發(fā)生過一次洪水,挪亞全家乘一只小船,飄浮在茫茫無際的洪水上,因急于尋找陸地,便把家鴿放飛,晚上鴿子返回,銜了橄欖枝葉,為挪亞全家?guī)Я讼M,知道快要接近陸地。從此,鴿子、橄欖葉便成為和平幸福的象征。家鴿有幾百種,都是由其野生祖先巖鴿馴養(yǎng)而成,如球胸鴿、瘤鼻鴿、扇尾鴿、短嘴翻空鴿等。我國馴養(yǎng)信鴿有悠久的歷史。據傳說,漢朝張騫、班超出使西域時,就利用信鴿來傳遞信息。唐朝宰相張九齡幼年時用“飛奴傳書”、“飛奴”就是信鴿。古希臘在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時,就用信鴿把優(yōu)勝者的名字傳報四方。古代不少航海者出海時,常攜鴿數只,用它來傳遞消息或把歸期帶給遠方的親人。在軍事上,軍鴿準確無誤地傳遞情報的事實,更為人們所熟知。1870年德法戰(zhàn)爭時,法軍被包圍了,曾由信鴿帶出公文若干件。1916年法國烏魯要塞的通訊設備被德軍炮火擊毀,幸虧放飛了一只信鴿求援,使援軍趕到而保住要塞。不久前,英國一家醫(yī)院經過實驗,用信鴿傳送急用的血樣,在飼養(yǎng)馴練的12對信鴿中,傳送血樣1000份,均完整無損。讓信鴿在近距離運送血樣,比汽車速度快,又節(jié)省運費,引起許多國家醫(yī)院的興趣。信鴿為什么不會迷路?一是以“地磁感”導航:動物的某一器官發(fā)達到驚人的程度,這在生物界是常見的現象。譬如蛇能看見紅外線,蝙蝠能聽到超聲波,而鴿子卻能感覺到地球磁場作用力的方向和強度的微小變化。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它的磁性集中在地球的兩極,即磁南極和磁北極。地球上任何一個帶磁性的物質,都受到地球磁場作用力即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影響。信鴿的眼內有一塊突起的“磁骨”。這塊磁骨能測量地球磁場的變化。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用20只飛翔素質基本相近的鴿子,其中10只翅膀下裝上小磁鐵,另10只裝上小銅片,然后一齊放飛,結果是裝銅片的10只鴿子一天內有9只返回,而裝有磁鐵的10只鴿子4天后才有一只飛回來,而且顯得精疲力竭。這說明鴿子身上所帶磁鐵的磁場,干擾它對地球磁場先天具有的靈敏判斷,產生了誤差,造成不能準確迅速地尋路歸巢。二是以“飛返逆行”定位:信鴿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使用鍛煉,環(huán)境和外部因素通過鴿體內部器官發(fā)生作用,養(yǎng)成了信鴿從使用地點向原住地飛回去的飛返逆行的習性。鴿子從住地攜帶出發(fā),經過很多地方,因地形的差異,造成地磁數據信號、氣壓數據信號、顏色光反映信號等,在鴿子的神經、循環(huán)和呼吸等系統(tǒng)留下不同的“印記”,到目的地放飛后,它就根據來時的這些“印記”判斷方向飛歸返航。這種現象又稱為“復印跡線定位。”三是憑體內“振撼小體”導航:經過科學試驗,弄清鴿子的腿部、脛部的腓骨之間的骨間膜附近,有一種葡萄狀的能感覺和機械振動的小體,每個大小為0.01毫米左右,每條腿約有100多顆,由坐骨神經的一個分支支配著。這許多振撼小體對每秒幾十赫至一二千赫頻率的微小振動非常敏感,信鴿在飛行途中,就是根據這些小體提供的信號參數來定位的。它還可以測定氣候的變化以及地震的發(fā)生。四是“大氣壓數據”定位導航:信鴿對海拔高差產生的隨季節(jié)變化的大氣壓數據,有靈敏的感覺。信鴿長期飼養(yǎng)在一個地方,它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對當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很適應,很熟悉,一旦攜帶到陌生的地理位置上,鴿子感到的大氣壓數據“負荷系數”不一樣了,就感到不習慣,放飛后,它便通過氣囊、血管、肺部等進行雙重呼吸時,很敏感地向適應的方向定位。這稱為嗅覺信息導航。五是以“生物鐘”導航:信鴿體內有計量太陽位移的生物鐘,這是它尋找歸程的途徑之一。信鴿為了適應環(huán)境,它的時間觀念很強,例如信鴿在繁殖期內,雄鴿每天上午9時入巢孵蛋,換雌鴿出巢覓食覓水,下午4時雌鴿準時入巢孵蛋至第二天上午 9時,換雄鴿出巢,日復一日直到孵出幼鴿為止。更引人注意的是,鴿子的孵化期一般是17天,超過這個時間孵不出幼鴿,它們就放棄舊巢,另尋新巢產蛋再孵。這種掌握時間的精確程度,確實是罕見的。信鴿在歸航途中是用它的生物鐘來校正時間,測量太陽位移和方位角的變化,確定自己的位置和運動方向,準確地判明應向哪里飛行?梢哉f:太陽是信鴿的定向標。信鴿除了以上五方面能夠自行導航定位的本能外,信鴿品種的選擇、飼養(yǎng)技術和嚴格訓練,也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