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魚吃人
巴西北部的亞馬遜河流域,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塊木牌,上面寫著醒目的大字:“食人魚,危險!勸君莫下水!币粋人要是落入食人魚的襲擊圈,不要說性命難保。甚至連尸首也撈不上來。1976年,一輛公共汽車在亞馬遜河下游失事,掉進(jìn)食人魚時常出沒的烏魯布河內(nèi)。3個小時后,救援人員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在那次車鍋中喪生的38名乘客在食人魚的利齒下僅余枯骨。食人魚是一種以腥味食物為生的熱帶魚,巴西人稱之為“比拉尼亞”!笆橙唆~”則是一種俗稱。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以東,從加勒比海南岸至阿根廷北部的多數(shù)國家都有食人魚的蹤跡,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食人魚有20多種,最大的體長60厘米,最小的不足10厘米。它們的下腹呈金黃色,四周為深黑色一雙布滿血絲的大眼睛帶有幾分寒光,兩排三角形的小齒像剃頭刀那樣鋒利。食人魚習(xí)慣過群居生活,時常幾百條、上千條聚集在一起。食人魚能同時用視覺、嗅覺和對水波震動的靈敏感覺尋覓攻擊目標(biāo)。它與鯊魚一樣,主要依靠機(jī)會覓食。所不同的是,被譽(yù)為海中之王的鯊魚有時對龐然大物還略有幾分畏懼,而食人魚則膽敢襲擊比它本身大幾倍甚至大十幾倍的生物。遇到獵物。食人魚總是首先咬住獵物的致命部位,使它失去逃生的機(jī)會。然后成群結(jié)隊地輪番發(fā)起攻擊,迅速將獵物化整為零。其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食人魚在饑餓時顯得更為兇暴,就連一些鳥類也難幸免。貼水而飛的野鴨、白鷺等有時會突然消失在水花與鮮血中,成為食人魚利齒下的犧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