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資治通鑒

 

第八卷

秦紀(jì)三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

  秦紀(jì)三 秦二世皇帝二年(癸已,公元前208年)

  [1]冬,十月,泗川監(jiān)平將兵圍沛公于豐,沛公出與戰(zhàn),破之;令雍齒守豐。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泗川守壯兵敗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馬得殺之。

  [1]冬季,十月,秦王朝名叫平的泗川郡監(jiān),率軍將劉邦包圍在豐地,劉邦出兵應(yīng)戰(zhàn),打敗了秦軍,即命雍齒守衛(wèi)豐地。十一月,劉邦領(lǐng)兵去攻薛地,泗川郡守名叫壯的,在薛地吃了敗仗后,逃到戚地。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將他捉住殺掉了。

  [2]周章出關(guān),止屯曹陽,二月馀,章邯追敗之;復(fù)走澠池,十馀日,章邯擊,大破之。周文自刎,軍遂不戰(zhàn)。

  [2]楚國將領(lǐng)周文率軍退出函谷關(guān),到曹陽亭后駐扎下來,過了兩個多月,秦將章邯領(lǐng)兵追擊打敗了楚軍。周文又逃跑到澠池,十余日后,章邯發(fā)起攻擊,大敗周文。周文自殺,楚軍于是不再作戰(zhàn)。

  吳叔圍滎陽;李由為三川守,守滎陽,叔弗能下。楚將軍田臧等相與謀曰:“周章軍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圍滎陽城弗能下,秦兵至,必大敗,不如少遺兵守滎陽,悉精兵迎秦軍。今假王驕,不知兵權(quán),不足與計事,恐?jǐn) !币蛳嗯c矯王令以誅吳叔,獻(xiàn)其首于陳王。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以為上將。

  吳廣率軍圍攻滎陽,秦朝李由為三川郡守,固守滎陽,吳廣不能攻下。楚將軍田臧等便相互商議說:“周文的軍隊已被擊敗了,秦兵很快就會到來。我們圍攻滎陽城不下,秦軍一到,必將大敗我軍,不如留一小部分兵力圍守滎陽,而調(diào)動全部精兵迎擊秦軍。但現(xiàn)在代理楚王的吳廣自高自大,不懂得靈活用兵,不值得與他謀劃對策,否則恐怕會壞事!币虼司鸵黄鸺賯鞒蹶悇俚拿顨⒌袅藚菑V,又將吳廣的頭顱獻(xiàn)給陳勝。陳勝派使者把楚令尹的官印賜給田臧,并任命他為上將軍。

  田臧乃使諸將李歸等守滎陽,自以精兵西迎秦軍于敖倉,與戰(zhàn);田臧死,軍破。章邯進(jìn)兵擊李歸等滎陽下,破之,李歸等死。陽城人鄧說將兵居郯,章邯別將擊破之。人伍逢將兵居許,章邯擊破之。兩軍皆散,走陳,陳王誅鄧說。

  田臧于是令李歸等將領(lǐng)繼續(xù)圍攻滎陽,自己親率精兵向西至敖倉迎擊秦軍,與秦兵交鋒中,田臧戰(zhàn)死,楚軍大敗。章邯進(jìn)軍滎陽城下攻打李歸等,擊敗了楚軍,李歸等將領(lǐng)戰(zhàn)死。楚將陽城人鄧說領(lǐng)兵屯居在郯地,章邯的另一路部將擊敗了鄧的軍隊。地人伍逢率軍駐扎在許地,章邯又發(fā)兵將伍逢打敗。鄧、伍兩軍都潰散而逃奔陳地,陳勝為此殺了鄧說。

  [3]二世數(shù)誚讓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李斯恐懼,重爵祿,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以書對曰:“夫賢主者,必能行督責(zé)之術(shù)者也。故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為桎梏”者,無他焉,不能督責(zé),而顧以其身勞于天下之民,若堯、禹然,故謂之桎梏也!虿荒苄奚、韓之明術(shù),行督責(zé)之道,專以天下自適也;而徒務(wù)苦形勞神,以身徇百姓,則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貴哉!故明主能行督責(zé)之術(shù)以獨斷于上,則權(quán)不在臣下,然后能滅仁義之涂,絕諫說之辯,犖然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如此,群臣、百姓救過不給,何變之敢圖!”二世說,于是行督責(zé)益嚴(yán),稅民深者為明吏,殺人眾者為忠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積于市;秦民益駭懼思亂。

  [3]二世多次譴責(zé)李斯:“身居三公高位,如何使盜賊猖狂到這種地步!”李斯頗為恐懼,但他又很看重貪戀官爵利祿,不知怎么辦才好,便迎合二世的心意,上書應(yīng)答說:“賢明的君主,必定是能對臣下施行考察罪過處以刑罰的統(tǒng)治術(shù)的人。所以申不害說:‘擁有天下卻不肆情放縱,稱之為“把天下當(dāng)作自己的桎梏”的原因,并不是別的,就在于不能對臣下明察罪過施行懲處,反而以自身之力為天下平民百姓操勞,即如唐堯、大禹那樣,故此稱之為‘桎梏’。不能研習(xí)申不害、韓非的高明法術(shù),實行察罪責(zé)罰的手段,一心將天下作為使自己快樂的資本,反而偏要勞身苦心地去為百姓效命,似此就成為平民百姓的奴仆,不能算是統(tǒng)治天下的君王了。這有什么值得崇尚的!所以賢明的君主能施行察罪責(zé)罰之術(shù),在上獨斷專行,這樣權(quán)力就不會旁落至下屬臣僚手中,然后才能阻斷實施仁義的道路,杜絕規(guī)勸者的論辯,獨自稱心如意地為崐所欲為,誰也不敢抵觸反抗。如此,群臣、百姓想補(bǔ)救自己的過失還來不及呢,哪里還敢去圖謀什么變故!”二世十分高興,便更加嚴(yán)厲地實行察罪懲處,以向百姓征收重稅的人為有才干的官吏,以殺人多的官員為忠臣,結(jié)果使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受過刑罰的罪犯,死人的尸體天天成堆地積陳在街市中,秦朝的百姓因此愈加驚駭恐懼,思念著發(fā)生動亂。

  [4]趙李良已定常山,還報趙王。趙王復(fù)使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陘,未能前。秦將詐為二世書以招良。良得書未信,還之邯鄲,益請兵。未至,道逢趙王姊出飲,良望見,以為王,伏謁道旁。王姊醉,不知其將,使騎謝李良。李良素貴,起,慚其從官。從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且趙王素出將軍下,今女兒乃不為將軍下車,請追殺之!”李良已得秦書,固欲反趙,未決;因此怒,遣人追殺王姊,因?qū)⑵浔u邯鄲。邯鄲不知,竟殺趙王、邵騷。趙人多為張耳、陳馀耳目者,以故二人獨得脫。

  [4]趙國的將領(lǐng)李良已平定了常山,回報趙王武臣。趙王又派他去奪取太原。李良領(lǐng)兵抵達(dá)石邑時,秦軍布防在井陘口,趙軍無法繼續(xù)前進(jìn)。秦將偽造二世的書信,用以招降李良。李良接書后沒有相信,率軍返回邯鄲,請求增援兵力。尚未到邯鄲,在途中遇趙王的姐姐外出飲宴歸來。李良望見,以為是趙王來了,連忙在道旁伏地拜謁。趙王的姐姐酩酊大醉,不知道他是將官,僅命隨行騎兵向他致意。李良向來尊貴,起身后,回看他的隨從官員,自覺羞慚極了。隨員中有一人說道:“天下反叛秦朝,有能耐的人先立為王。況且趙王的地位一向比您低,而今一個女流之輩就不肯為您下車還禮,故請追殺她!”李良已得到過二世的書信,原本即想反叛趙國,只是還未最終作出決斷。于是便借著一時的憤怒,遣人追上去殺掉了趙王的姐姐,并趁勢率軍襲擊邯鄲。邯鄲守兵毫無察覺,致使李良終于殺掉了趙王和左丞相邵騷。趙國人中有許多是張耳、陳馀的耳目,及時通報消息,二人因此得以獨自脫逃。

  [5]陳人秦嘉、符離人朱雞石等起兵,圍東海守于郯。陳王聞之,使武平君畔為將軍,監(jiān)郯下軍。秦嘉不受命,自立為大司馬;惡屬武平君,告軍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聽!”因矯以王命殺武平君畔。

  [5]陳人秦嘉、符離人朱雞石等聚眾起兵,將東?な貒г谯暗亍j悇俾動,即派名叫畔的武平君任將軍,督率圍郯城的各路軍隊。秦嘉不接受此命令,自立為大司馬,并由于厭惡隸屬于武平君而告訴他的軍吏說:“武平君年少,不懂用兵之事,不要聽他的!”隨即假傳陳勝的命令,殺了武平君畔。

  [6]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章邯已破伍逢,擊陳柱國房君,殺之;又進(jìn)擊陳西張賀軍。陳王出監(jiān)戰(zhàn)。張賀死。

  [6]二世增派長史司馬欣、董翳輔助章邯攻打盜賊。章邯已擊敗伍逢,并攻擊在陳地的楚上柱國房君蔡賜,殺掉了他。接著又進(jìn)擊陳地西側(cè)張賀的軍隊。陳勝親自上陣督戰(zhàn)。張賀還是戰(zhàn)死了。

  臘月,陳王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莊賈殺陳王以降。初,陳涉既為王,其故人皆往依之。妻之父亦往焉,陳王以眾賓待之,長揖不拜。妻之父怒曰:“怙亂僭號,而傲長者,不能久矣!”不辭而去。陳王跪謝,遂不為顧?统鋈胗姘l(fā)舒,言陳王故情;蛘f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陳王以朱防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群臣。諸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輒系而罪之。以苛察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治之。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

  臘月,陳勝前往汝陰,返歸時到達(dá)下城父,他的車夫莊賈將他刺殺,投降了秦軍。當(dāng)初,陳勝既已作了楚王,他過去的朋友們紛紛前往投靠。陳勝妻子的父親也去了,但陳勝對他卻以普通賓客相待,只是拱手高舉行見面禮,并不下拜。陳勝的岳父因此生氣地說:“依仗著叛亂,超越本分自封帝王的稱號,且對長輩傲慢無禮,不能長久!”即不辭而走。陳勝急忙跪下道歉,老人終究不予理會。陳勝的一位客人進(jìn)進(jìn)出出愈益放縱,談?wù)撽悇俚耐隆S谑怯腥司蛣耜悇俚溃骸翱腿擞廾翢o知,專門胡說八道,有損您的威嚴(yán)!标悇俦惆堰@位客人殺了。如此,陳勝昔日的朋友都自動離去,從此再也沒有親近他的人了。陳勝又任命朱防為中正,胡武為司過,專管督察群臣的過失。眾將領(lǐng)攻城掠地到達(dá)目的地,凡有不聽從陳勝命令的,即被抓起來治罪。以苛刻糾察同僚的過失為忠誠之舉,對于所不喜歡的人,不送交司法官員審理,即擅自進(jìn)行處置。眾將領(lǐng)因此都不再親近依附于陳勝。這是陳勝所以失敗的原因。

  陳王故涓人將軍呂臣為蒼頭軍,起新陽,攻陳,下之,殺莊賈,復(fù)以陳為楚;葬陳王于碭,謚曰隱王。

  過去在陳勝左右擔(dān)任灑掃的近侍、將軍呂臣建立了一支青巾裹頭的蒼頭軍,在新陽起兵,進(jìn)攻陳地,克復(fù)后殺了莊賈,重又以陳地為楚都,將陳勝葬在碭縣,謚號為“隱王”。

  初,陳王令人宋留將兵定南陽,入武關(guān)。留已徇南陽,聞陳王死,南陽復(fù)為秦;宋留以軍降,二世車裂留以徇。

  起初,陳勝命人宋留率軍平定南陽,進(jìn)入武關(guān)。宋留已攻下南陽,聽到陳勝死亡的消息后,南陽重又被秦軍占領(lǐng),宋留領(lǐng)兵投降,二世將他車裂示眾。

  [7]魏周將兵略豐、沛,使人招雍齒。雍齒雅不欲屬沛公,即以豐降魏。沛公攻之,不克。

  [7]魏國周率軍奪取豐、沛,派人招降雍齒。雍齒平素就不愿意歸屬劉邦,于是即舉豐邑降魏。劉邦攻豐邑,沒能克復(fù)。

  [8]趙張耳、陳馀收其散兵,得數(shù)萬人,擊李良;良敗,走歸章邯。

  [8]趙國張耳、陳馀收集逃散的士卒,得數(shù)萬人,隨即攻打李良。李良兵敗而逃,歸降了章邯。

  客有說耳、馀曰:“兩君羈旅,而欲附趙,難可獨立;立趙后,輔以誼,可就功!蹦饲蟮泌w歇。春,正月,耳、馀立歇為趙王,居信都。

  賓客中有人勸說張耳、陳馀道:“二位作客他鄉(xiāng)是外地人,要想使趙國人歸附,是很難獨立獲得成功的。若擁立故趙國國君的后裔,并以仁義輔助他,便可以成就功業(yè)!倍擞谑菍で蟮搅粟w歇。春季,正月,張耳、陳馀立趙歇為趙王,駐居信都。

  [9]東陽寧君、秦嘉聞陳王軍敗,乃立景駒為楚王,引兵之方與,欲擊秦軍定陶下;使公孫慶使齊,欲與之并力俱進(jìn)。齊王曰:“陳王戰(zhàn)敗,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請而立王!”公孫慶曰:“齊不請楚而立王,楚何故請齊而立王!且楚首事,當(dāng)令于天下!碧镔贇⒐珜O慶。

  [9]東陽人寧君和秦嘉聞聽陳勝兵敗,便擁立景駒為楚王,領(lǐng)兵前往方與,打算在定陶攻擊秦軍,即遣公孫慶出使齊國,想要與齊合力共同進(jìn)軍攻秦。齊王說:“陳勝戰(zhàn)敗,至今生死不明,楚國怎么能不請示齊國便自行立王呀!”公孫慶道:“齊國不請示楚國即立王,楚國為什么要請示齊國后才立王呢!況且楚國首先起事,理當(dāng)號令天下!饼R王田儋于是就將公孫慶殺了。

  秦左、右校復(fù)攻陳,下之。呂將軍走,徼兵復(fù)聚,與番盜黥布相遇,攻擊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復(fù)以陳為楚。

  秦朝的左、右校尉率軍再次攻陷陳,呂臣兵敗逃跑,收集散兵重新聚合后,與番陽縣的盜賊黥布相遇,合兵攻打秦朝的左、右校尉,在青波擊敗秦軍,重又以陳為楚都。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坐法黥,以刑徒論輸驪山。驪山之徒數(shù)十萬人,布皆與其徒長豪杰交通,乃率其曹耦亡之江中為群盜。番陽令吳芮,甚得江湖間民心,號曰番君。布往見之,其眾已數(shù)千人。番君乃以女妻之,使將其兵擊秦。

  黥布是六地人,姓英,因犯法被判處黥刑,以刑徒定罪后被送往驪山做苦工。當(dāng)時赴驪山服勞役的犯人有數(shù)十萬,黥布與其中的頭目和強(qiáng)橫有勢力的人都有交往,于是即率領(lǐng)他的一伙人逃亡至長江一帶,聚結(jié)為盜匪。番陽縣令吳芮,很受江湖中百姓的愛戴,被稱號為“番君”。黥布便前往求見,這時黥布的部眾已達(dá)數(shù)千人。番君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黥布,命他率領(lǐng)部眾攻擊秦軍。

  [10]楚王景駒在留,沛公往從之。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欲往從景駒,道遇沛公,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留不去。

  [10]楚王景駒駐居留地,劉邦前往歸附。張良也聚集青年一百余人,打算去投奔景駒,途中遇到劉邦,就歸屬了他,劉邦授給張良掌廄將之職。張良多次用《太公兵法》的道理向劉邦獻(xiàn)策,劉邦很賞識他,常常采用他的計策。張良向其他人講述《太公兵法》,那些人都不能領(lǐng)悟。張良因此說道:“沛公大概是天賦之才吧!”于是便留下來不再他往。

  沛公與良俱見景駒,欲請兵以攻豐。時章邯司馬將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碭。東陽寧君、沛公引兵西,與戰(zhàn)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二月,攻碭崐,三日,拔之;收碭兵得六千人,與故合九千人。三月,攻下邑,拔之;還擊豐,不下。

  劉邦與張良一同去進(jìn)見景駒,想請求增撥兵力,以反攻豐邑。這時秦將章邯的向北占領(lǐng)楚的土地,洗劫屠戮相后,抵達(dá)碭。東陽人寧君、劉邦隨即領(lǐng)兵西進(jìn),在蕭縣的西面與秦軍交鋒,但因出戰(zhàn)失利而退回,收攏兵力聚集在留。二月,劉邦等攻打碭,歷時三日,攻克了該城,收編了碭的降兵,得六千人,與以前的兵力匯合一處,達(dá)九千人。三月,劉邦等又率軍攻打下邑,克復(fù)后,回?fù)糌S,卻仍然未能攻下。

  [11]廣陵人召平為陳王徇廣陵,未下。聞陳王敗走,章邯且至,乃渡江,矯陳王令,拜項梁為楚上柱國,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聞陳嬰已下東陽,遣使欲與連和俱西。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jǐn),稱為長者。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得二萬人,欲立嬰為王。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世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眿肽瞬桓覟橥,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于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其眾從之,乃以兵屬梁。

  [11]廣陵人召平為陳勝攻奪廣陵,但沒能攻陷。這時他聞悉陳勝兵敗逃亡,章邯的軍隊就要來到,便渡過長江,假傳陳勝的命令,授給項梁楚上柱國的官職,說:“長江以東已經(jīng)平定,應(yīng)火速率軍向西攻打秦軍!”項梁于是就領(lǐng)八千人渡過長江往西進(jìn)發(fā)。聽到陳嬰已經(jīng)攻克了東陽的消息,項梁即派出使者,想要與陳嬰聯(lián)合起來共同西進(jìn)。陳嬰這個人,是過去東陽縣的令史,居住在縣城中,為人一向誠信謹(jǐn)慎,被稱作長者。東陽縣的年輕人殺掉了縣令,相聚得兩萬人,欲擁立陳嬰為王。陳嬰的母親因此對陳嬰說:“自從我作了你們家的媳婦以來,還不曾聽說你的祖先中有過地位顯赫的人。而今突然獲得大名聲,不是什么好兆頭。不如依附歸屬于他人,這樣,事情成功了,仍然得以封侯,事情失敗了,也容易逃亡,因為不是世上被指名道姓的人物!标悑胗谑遣桓曳Q王,對他的軍官們說:“項姓世世代代為將門,在楚國享有盛名,如今想要辦大事,將帥就非這種人不可。我們依靠名家望族,滅亡秦朝便是必定的了!”他的部下聽從了他的話,即讓部隊歸項梁統(tǒng)帥。

  英布既破秦軍,引兵而東;聞項梁西渡淮,布與蒲將軍皆以其兵屬焉。項梁眾凡六七萬人,軍下邳。

  黥布已經(jīng)擊敗了秦軍,便領(lǐng)兵東進(jìn)。聽說項梁要西渡淮河,黥布和蒲將軍就都將他們的部隊歸屬于項梁指揮了。項梁這時的部眾共達(dá)六七萬人,駐扎在下邳。

  景駒、秦嘉軍彭城東,欲以距梁。梁謂軍吏曰:“陳王先首事,戰(zhàn)不利,未聞所在。今秦嘉倍陳王而立景駒,大逆無道!”乃進(jìn)兵擊秦嘉,秦嘉軍敗走。追之,至胡陵,嘉還戰(zhàn)一日,嘉死,軍降;景駒走死梁地。

  楚王景駒、將領(lǐng)秦嘉駐軍彭城東面,想要抵抗項梁。項梁對軍官們說:“陳勝首先起事,作戰(zhàn)不利,不知去向,F(xiàn)在秦嘉背叛楚王陳勝而擁立景駒,實屬大逆不道!”便進(jìn)軍攻打秦嘉,秦嘉的軍隊大敗而逃。項梁領(lǐng)兵追擊到胡陵,秦嘉回師對戰(zhàn)了一天,秦嘉戰(zhàn)死,他的軍隊即歸降了。景駒逃跑,死在了梁地。

  梁已并秦嘉軍,軍胡陵,將引軍而西。章邯軍至栗,項梁使別將朱雞石、馀樊君與戰(zhàn)。馀樊君死;朱雞石軍敗,亡走胡陵。梁乃引兵入薛,誅朱雞石。

  項梁已經(jīng)兼并了秦嘉的軍隊,就駐扎在胡陵,將要率軍西進(jìn)。章邯的軍隊這時抵達(dá)栗,項梁便命另統(tǒng)一軍的將領(lǐng)朱雞石、馀樊君與章軍交戰(zhàn)。馀樊君戰(zhàn)死,朱雞石的隊伍吃了敗仗,逃奔胡陵。項梁于是率軍進(jìn)入薛,殺了朱雞石。

  沛公從騎百余往見梁;梁與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qū)⑹。沛公還,引兵攻豐,拔之。雍齒奔魏。

  劉邦率百余名隨從去拜見項梁。項梁給劉邦增撥了士兵五千名,五大夫級的軍官十名。劉邦回去后,又領(lǐng)兵進(jìn)攻豐邑,攻陷了該城。雍齒投奔魏國。

  項梁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坑之,還報。

  項梁派項羽從另一路攻打襄城,襄城堅守,一時攻不下。待到攻陷后,項羽即將守城軍民全部活埋掉,然后回報項梁。

  梁聞陳王定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沛公亦往焉。居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dāng)。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崐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耜悇偈资,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fù)立楚之后也!庇谑琼椓喝黄溲裕饲蟮贸淹鯇O心于民間,為人牧羊;夏,六月,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望也。陳嬰為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眙。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項梁聽說陳勝確實死了,便將各部將領(lǐng)召集到薛議事,劉邦也前往參加。居人范增,年已七十,一向住在家中,好出奇計,前去勸說項梁道:“陳勝的失敗是本來就應(yīng)當(dāng)?shù)。秦朝滅亡六國,楚國最沒有罪過。且自從懷王到秦國后一去不返,楚國人懷念他直至今日。因此楚南公說:‘楚國即便是只剩下三戶人家,滅亡秦國的也必定是楚國。’如今陳勝首先起事反秦,不擁立楚王的后裔而自立為王,他的勢力不能長久,F(xiàn)在您在江東起兵,楚地蜂擁而起的將領(lǐng)都爭相歸附您,正是因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國的將領(lǐng),故而能夠重新?lián)砹⒊鹾蟠木壒拾!”項梁?dāng)時認(rèn)為他說的很對,就從民間尋找到楚懷王的孫子羋心,羋心這時正在為人家放羊;到夏季,六月,項梁即擁立他為楚懷王,以順從百姓的愿望。陳嬰任楚國的上柱國,賜封五縣,跟隨懷王建都盱眙。項梁則自號為武信君。

  張良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最賢,可立為王,益樹黨!表椓菏沽记箜n成,立以為韓王。以良為司徒,與韓王將千余人西略韓地,得數(shù)城,秦輒復(fù)取之;往來為游兵潁川。

  張良勸說項梁道:“您已經(jīng)擁立了楚王的后代,韓國的各位公子中,橫陽君韓成最為賢能,可以立為王,以增樹黨羽!表椓河谑潜闩蓮埩颊业巾n成,立他為韓王。由張良任韓國的司徒,隨韓王率一千余人向西攻取過去韓國的領(lǐng)地,奪得數(shù)城,但秦軍隨即又奪了回去。如此韓軍便在潁川一帶來回游動。

  [12]章邯已破陳王,乃進(jìn)兵擊魏王于臨濟(jì)。魏王使周出,請救于齊、楚;齊王儋及楚將項它皆將兵隨救魏。章邯夜銜枚擊,大破齊、楚軍于臨濟(jì)下,殺齊王及周。魏王咎為其民約降;約定,自燒殺。其弟豹亡走楚,楚懷王予魏豹數(shù)千人,復(fù)徇魏地。齊田榮收其兄儋余兵,東走東阿;章邯追圍之。齊人聞田儋死,乃立故齊王建之弟假為王,田角為相,角弟間為將,以距諸侯。

  [12]章邯已經(jīng)打敗了陳勝,即進(jìn)兵臨濟(jì)攻打魏王。魏王派周出臨濟(jì)城,向齊、楚兩國求援。齊王田儋和楚將項它都率軍隨周去援救魏國。章邯便在夜間命士兵口中銜枚進(jìn)行突襲,在臨濟(jì)城下大敗齊、楚的軍隊,殺了齊王和周。魏王咎為他的百姓而訂約投降,降約確定后,即自焚而亡。魏咎的弟弟魏豹逃奔楚國,楚懷王給了魏豹數(shù)千人,重新奪取魏國的領(lǐng)地。齊國田榮收集他的黨兄田儋的余部,向東撤退到東阿。章邯隨后追擊包圍了田榮的軍隊。齊國人這時聽說田儋已死,便擁立已故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田角任相國,田角的弟弟田間為將軍,以對抗諸侯國。

  秋,七月,大霖雨。武信君引兵攻亢父,聞田榮之急,乃引兵擊破章邯軍東阿下;章邯走而西。田榮引兵東歸齊。武信君獨追北,使項羽、沛公別攻城陽,屠之。楚軍軍濮陽東,復(fù)與章邯戰(zhàn),又破之。章邯復(fù)振,守濮陽,環(huán)水。沛公、項羽去,攻定陶。

  秋季,七月,大雨連綿不止。武信君項梁率軍攻打亢父,聞悉田榮危急,就領(lǐng)兵到東阿城下?lián)魯×苏潞能婈。章邯向西逃跑。田榮于是率軍往東返回齊國。項梁獨自引兵追擊敗逃的秦軍,派項羽、劉邦從另一路攻打城陽,屠滅了全城。楚軍駐扎在濮陽東面,重又與章邯的軍隊交戰(zhàn),再次打敗了秦軍。章邯重新振作起來,堅守濮陽,挖溝引水環(huán)城自固。項梁、劉邦因此撤兵,去攻打定陶。

  八月,田榮擊逐齊王假,假亡走楚。田間前救趙,因留不敢歸。田榮乃立儋子為齊王,榮相之。田橫為將,平齊地。章邯兵益盛。項梁數(shù)使使告齊、趙發(fā)兵共擊章邯。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角、間,乃出兵!背②w不許。田榮怒,終不肯出兵。

  八月,田榮追擊齊王田假,田假逃奔到楚國。田間在此之間到趙國請求救兵,因此留在那里不敢回國。田榮便立田儋的兒子田為齊王,田榮自任齊相,田橫為將軍,平定齊國的領(lǐng)地。這時章邯的兵力增大,項梁幾次派使者去通告齊國和趙國出兵共同攻打章邯。田榮說:“如果楚國殺掉田假,趙國殺了田角、田間,我就出兵!背②w兩國不答應(yīng),田榮于是大怒,始終不肯出兵。

  [13]郎中令趙高恃恩專恣,以私怨誅殺人眾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說二世曰:“天子之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盡通諸事;今坐朝廷,譴舉有不當(dāng)者,則見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與臣及侍中習(xí)法者待事,事來有以揆之。如此,則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稱圣主矣。”二世用其計,乃不坐朝廷見大臣,常居禁中;趙高侍中用事,事皆決于趙高。

  [13]秦朝郎 中令趙高仰仗著受皇帝恩寵而專權(quán)橫行,因報他的私怨殺害了很多人,因此恐怕大臣們到朝廷奏報政務(wù)時揭發(fā)他,就勸二世說:“天子之所以尊貴,不過是因為群臣只能聽到他的聲音,而不能見到他的容顏罷了。況且陛下還很年輕,未必對件件事情都熟悉,現(xiàn)在坐在朝廷上聽群臣奏報政務(wù),若有賞罰不當(dāng)之處,就會把自己的短處暴露給大臣們,似此便不能向天下人顯示圣明了。所以陛下不如拱手深居宮禁之中,與我和熟習(xí)法令規(guī)章的侍中們在一起等待事務(wù)奏報,大臣們將事務(wù)報上來才研究處理。這樣,大臣們就不敢奏報是非難辨的事情,天下便都稱道您為圣明的君主了。”二世采納了趙高的這一建議,不再坐朝接見大臣,常常住在深宮之中,趙高侍奉左右,獨掌大權(quán),一切事情都由他來決定。

  高聞李斯以為言,乃見丞相曰:“關(guān)東群盜多,今上急益發(fā)繇,治阿房宮,聚狗馬無用之物。臣欲諫,為位賤,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諫?”李斯曰:“固也,吾欲言之久矣。今時上不坐朝廷,常居深宮。吾所言者,不可傳也;欲見,無閑!壁w高曰:“君誠能諫。請為君候上閑,語君!庇谑勤w高侍二世方燕樂,婦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閑,可奏事!必┫嘀翆m門上謁。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閑日,丞相不來;吾方燕私,丞相輒來請事!丞相豈少我哉,且固我哉?”趙高因曰:“夫沙丘之謀,丞相與焉。今陛下已立為帝,而丞相貴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問臣,臣不敢言。丞相長男李由為三川守,楚盜陳勝等皆丞相傍縣之子,以故楚盜公行,過三川城,守不肯擊。高聞其文書相往來,未得其審,故未敢以聞。且丞相居外,權(quán)重于陛下!倍酪詾槿唬肛┫;恐其不審,乃先使人按驗三川守與盜通狀。

  趙高聽說李斯對此不滿而有非議,便去會見丞相李斯說:“關(guān)東地區(qū)的盜賊紛紛起來鬧事,現(xiàn)在皇上卻加緊增征夫役去修建阿房宮,并搜集狗馬一類無用的玩物。我想進(jìn)行規(guī)勸,但因地位卑賤不敢言。這可實在是您的事情啊,您為什么不去勸諫呢?”李斯道:“本來是該如此啊,我早就想說了。但如今皇上不坐朝接見大臣聽取奏報,經(jīng)常住在深宮中,我所要說的話,不能傳達(dá)進(jìn)去,而想要覲見,又沒有機(jī)會!壁w高說:“倘若您真的要進(jìn)行規(guī)勸,就請讓我在皇上得空的時候通知您。”于是趙高等到二世正在歡宴享樂、美女站滿面前時,派人通告李斯:“皇上正有空閑,可以進(jìn)宮奏報事情!袄钏辜吹綄m門求見。如此接連三次。二世大怒道:“我常常有空閑的日子,丞相不來。我正在閑居休息,丞相就來請示奏報!丞相這豈不是輕視我年幼看不起我嗎?”趙高便趁機(jī)說道:“沙丘偽造遺詔逼扶蘇自殺的密謀,丞相參與了,F(xiàn)在陛下已立為皇帝,而丞相的地位卻沒有提高,他的意思也是想要割地稱王了。而且陛下若不問我,我還不敢說,丞相的長子李由任三川郡守,楚地盜賊陳勝等都是丞相鄰縣的人,因此這些盜賊敢于公然橫行,以致經(jīng)過三川城的時候,李由只是據(jù)城防守不肯出擊。我聽說他們還相互有文書往來,因尚未了解確實,所以沒敢奏報給陛下。況且丞相在外面,權(quán)勢比陛下大!倍勒J(rèn)為趙高說得有理,便想查辦丞相,但又怕事實不確,于是就先派人去審核三川郡守與盜賊相勾結(jié)的情況。

  李斯聞之,因上書言趙高之短曰:“高擅利擅害,與陛下無異。昔田常相齊簡公,竊其恩威,下得百姓,上得群臣,卒弒簡公而取齊國,此天下所明知也。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齊矣,而又貪欲無厭,求利不止,列勢次主,其欲無窮,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韓為韓安相也。陛下不圖,臣恐其必為變也!倍涝唬骸昂卧!夫高,故宦人也;然不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潔行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進(jìn),以信守位,朕實賢之;而君疑之,何也?且朕非屬趙君,當(dāng)誰任哉!且趙君為人,精廉強(qiáng)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二世雅愛趙高,恐李斯殺之,乃私告趙高。高曰:“丞相所患者獨高;高已死,丞相即欲為田常所為。”

  李斯聽說了這件事,即上奏書揭發(fā)趙高的短處說:“趙高專擅賞罰大權(quán),他的權(quán)力跟陛下沒有什么區(qū)別了。從前田常當(dāng)齊國國君簡公的相國,竊取了齊簡公的恩德威勢,下得百姓擁戴,上獲群臣支持,終于殺掉了簡公,奪取了齊國,這是天下周知的吏事啊。如今趙高有邪惡放縱的心意,陰險反叛的行為,他私家的富足,與田氏在齊國一樣,而又貪得無厭,追求利祿不止,地位權(quán)勢僅次于君主,欲望無窮,竊取陛下的威信,他的野心就猶如韓當(dāng)韓國國君韓安的相時那樣了。陛下不設(shè)法對付,我怕他是必定會作亂的!倍勒f:“這是什么話!趙高本來就是個宦官,但他卻從不因處境安逸而放肆地胡作非為,不因處境危急而改變忠心,他行為廉潔向善,靠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地位。他因忠誠而得到進(jìn)用,因守信義而保持職位,朕確實認(rèn)為他賢能。但您卻懷疑他,這是為什么呢?而且朕不依靠趙高,又當(dāng)任用誰呀!何況趙高的為人,精明廉潔、強(qiáng)干有力,對下能了解人情民心,對上則能適合朕的心意,就請您不要猜疑了罷!”二世非常喜愛趙高,唯恐李斯把他殺掉,便暗中將李斯的話告訴了趙高。趙高說:“丞相所擔(dān)心的只是我一個人,我死了,丞相就要干田常所干的那些事了!

  是時,盜賊益多,而關(guān)中卒發(fā)東擊盜者無已。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進(jìn)諫曰:“關(guān)東群盜并起,秦發(fā)兵誅擊,所殺亡甚眾,然猶不止。盜多,皆以戌、漕、轉(zhuǎn)、作事苦,賦稅大也。請且止阿房宮作者,減省四邊戌、轉(zhuǎn)!倍涝唬骸胺菜鶠橘F有天下者,得肆意極欲,主重明法,下不敢為非,以制御四海矣。夫虞、夏之主,貴為天子,親處窮苦之實以徇百姓,尚何于法!且先帝起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邊境,作宮室以章得意;而君觀先帝功業(yè)有緒。今朕即位,二年之間,群盜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罷先帝之所為,是上無以報先帝,次不為朕盡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責(zé)他罪。去疾、劫自殺;獨李斯就獄。二世以屬趙高治之,責(zé)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趙高治斯,榜掠千余,不勝痛,自誣服。

  此時,盜賊日益增多,而秦朝廷不停地征發(fā)關(guān)中士兵去東方攻打盜賊,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便為此提出規(guī)勸說:“關(guān)東群盜同時起事,秦朝發(fā)兵進(jìn)剿,所誅殺的非常多,但仍然不能止息。盜賊之所以多,都是由于兵役、水陸運(yùn)輸和建筑等事勞苦不堪,賦稅太重的緣故啊。懇請暫時讓修建阿房宮的役夫們停工,減少四方戌守邊防的兵役、運(yùn)輸?shù)柔嬉邸!倍勒f:“大凡所以能尊貴至擁有天下的原因,就在于能夠為所欲為、極盡享樂,君主重在修明法制,臣下便不敢為非作歹,憑此即可駕馭天下了。虞、夏的君主,雖然高貴為天子,卻親自處于窮苦的實境,以為百姓獻(xiàn)身,這還有什么可效法的呢?!況且先帝由諸侯起家,兼并了天下。天下已經(jīng)平定,就對外排除四方蠻族以安定邊境,對內(nèi)興修宮室以表達(dá)得意的心情,而你們是看到了先帝業(yè)績的開創(chuàng)的。如今朕即位,兩年的時間里,盜賊便蜂擁而起,你們不能加以禁止,又想要廢棄先帝創(chuàng)立的事業(yè),這即是上不能報答先帝,下不能為朕盡忠效力,如此你們憑什么占據(jù)著自己的官位呢?!”于是就將馮去疾、李斯、馮劫交給司法官吏,審訊責(zé)罰他們的其他罪過。馮去疾、馮劫自殺了,只有李斯被下至獄中。二世即交給趙高處理,查究李斯與兒子李由進(jìn)行謀反的情況,將他們的家族、賓客全都逮捕了。趙高懲治李斯,笞打他一千余板,李斯不堪忍受苦痛,含冤認(rèn)罪。

  斯所以不死者,自負(fù)其辯,有功,實無反心,欲上書自陳,幸二世寤而赦之。乃從獄中上書曰:“臣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矣。逮秦地之狹隘,不過千里,兵數(shù)十萬。臣盡薄材,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游說諸侯;陰修甲兵,飭政教,官斗士,尊功臣;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下。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qiáng)。更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此皆臣之罪也,臣當(dāng)死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書上,趙高使吏棄去不奏,曰:“囚安得上書!”

  李斯之所以不自殺,是因為他自恃能言善辯,有功勞,實無反叛之心,而想要上書作自我辯解,希望二世能幡然醒悟,將他赦免。于是就從獄中上奏書說:“我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經(jīng)三十多年了。曾趕上當(dāng)初秦國疆土狹小,方圓不過千里,士兵僅數(shù)十萬的時代。我竭盡自己微薄的才能,暗地里派遣謀臣,供給他們金玉珍寶,讓他們?nèi)ビ握f諸侯,同時暗中整頓武裝,整治政令、教化崐,擢升敢戰(zhàn)善斗的將士,尊崇有功之臣。故而終于能以此脅迫韓國,削弱魏國,擊破燕國、趙國,鏟平齊國、楚國,最終兼并六國,俘獲了它們的國君,擁立秦王為天子。接著又在北方驅(qū)逐胡人、貉人,在南方戡定百越部族,以顯揚(yáng)秦王朝的強(qiáng)大。并改革文字,統(tǒng)一度量衡和制度,頒布于天下,以樹立秦王朝的威名。這些都是我的罪狀啊,早就應(yīng)當(dāng)被處死了!只是由于皇上希望我竭盡所能,才得以活到今日。故望陛下明察!”奏書呈上后,趙高卻命獄吏丟棄而不予上報,并且說道:“囚犯怎么能上書!”

  趙高使其客十馀輩詐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覆訊斯,斯更以其實對,輒使人復(fù)榜之。后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奏當(dāng)上。二世喜曰:“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及二世所使案三川守由者至,則楚兵已擊殺之。使者來,會丞相下吏,高皆妄為反辭以相傅會,遂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二世乃以趙高為丞相,事無大小皆決焉。

  趙高派他的門客十多人假充御史、謁者、侍中,輪番審訊李斯,李斯則翻供以實情對答,于是趙高就讓人再行拷打他。后來二世派人去驗證李斯的供詞,李斯以為還與以前一樣,便終究不敢更改口供,在供詞上承認(rèn)了自己的罪狀。判決書呈上去后,二世高興地說:“如果沒有趙君,我?guī)缀蹙捅回┫喑鲑u了!”待二世派出去調(diào)查三川郡守李由的人抵達(dá)三川時,楚軍已經(jīng)殺死了李由。使者回來,正逢李斯被交給司法官吏審問治罪,趙高即捏造了李由謀反的罪證,與李斯的罪狀合在一起,于是叛處李斯五刑,在咸陽街市上腰斬。李斯走出監(jiān)獄時,與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李斯便回頭對次子說:“我真想和你重牽黃狗,共同出上蔡東門去追逐狡兔,但哪里還能辦得到哇!”于是父子二人相對痛哭。李斯三族的人也都被誅殺了。二世便任命趙高為丞相,事無巨細(xì),全由趙高決定。

  [14]項梁已破章邯于東阿,引兵西,北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沛公又與秦軍戰(zhàn)于雍丘,大破之,斬李由。項梁益輕秦,有驕色。宋義諫曰:“戰(zhàn)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項梁弗聽。乃使宋義使于齊,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將見武信君乎?”曰:“然!痹唬骸俺颊撐湫啪財;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二世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

  [14]武信君項梁已在東阿擊敗了章邯的軍隊,就領(lǐng)兵西進(jìn),等到達(dá)定陶時,再度打垮秦軍。項羽、劉邦又在雍丘與秦軍交戰(zhàn),大敗秦軍,斬殺了三川郡守李由。項梁于是更加輕視秦軍,顯露出驕傲的神色。宋義便規(guī)勸道:“打了勝仗后,如若將領(lǐng)驕傲、士兵怠惰,必定會失敗。現(xiàn)在士兵已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卻在一天天地增多,我替您擔(dān)心。 钡椓翰宦爮膭窀,竟又派宋義出使齊國。宋義在途中遇到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問他道:“您將要去會見武信君嗎?”顯回答說:“是啊!彼瘟x道:“我論定武信君必會失敗。您慢點去當(dāng)可免遭一死,快步趕去就將遭受禍殃!边@時二世調(diào)動全部軍隊增援章邯攻打楚軍,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zhàn)死。

  時連雨,自七月至九月。項羽、沛公攻外黃未下,去,攻陳留;聞武信君死,士卒恐,乃與將軍呂臣引兵而東,徙懷王自盱眙都彭城。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時值連陰雨,自七月到九月雨落不止。項羽、劉邦攻打外黃,未能攻下,便撤軍,轉(zhuǎn)攻陳留,聞聽項梁已死,楚兵驚恐,項羽、劉邦就和將軍呂臣一起率軍東撤,并把懷王羋心從盱眙遷出,建都彭城。呂臣駐軍彭城東面,項羽駐扎在彭城西面,劉邦則屯駐碭地。

  [15]魏豹下魏二十余城;楚懷王立豹為魏王。

  [15]魏豹率軍攻克了故魏國的二十多個城市,楚懷王即封立魏豹為魏王。

  [16]后九月,楚懷王并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武安侯,將碭郡兵;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

  [16]閏九月,楚懷王合并呂臣、項羽二人的軍隊,由自己統(tǒng)率,任命劉邦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統(tǒng)領(lǐng)碭郡兵馬;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稱魯公;任命呂臣為司徒,他的父親呂青為令尹。

  [17]章邯已破項梁,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北擊趙,大破之;引兵崐至邯鄲,皆徙其民河內(nèi),夷其城郭。張耳與趙王歇走入鉅鹿城,王離圍之。陳馀北收常山兵,得數(shù)萬人,軍鉅鹿北;章邯軍鉅鹿南棘原。趙數(shù)請救于楚。

  [17]章邯已經(jīng)擊垮了項梁的部隊,便認(rèn)為楚地的兵事不值得憂慮,就渡過黃河,向北攻打趙,大敗趙軍,而后率軍抵達(dá)邯鄲,將城中百姓全部遷徙到河內(nèi),鏟平了邯鄲的城郭。張耳與趙王歇逃入鉅鹿城,秦將王離領(lǐng)兵將鉅鹿團(tuán)團(tuán)圍住。陳馀向北收集常山的兵士,獲得幾萬人,駐扎在鉅鹿北面,章邯駐軍鉅鹿南面的棘原。趙于是幾次向楚請求救援。

  高陵君顯在楚,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shù)日,軍果敗。兵未戰(zhàn)而先見敗徵,此可謂知兵矣!”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以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

  這時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正在楚,就進(jìn)見楚懷王說:“宋義推論武信君的軍隊必敗,過了不幾天,項軍果然失敗。軍隊尚未開戰(zhàn)就預(yù)見到了敗亡的征兆,這可以說是頗懂得兵法了!”楚懷王即召宋義前來商議事情,十分喜歡他,因此便任命他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領(lǐng)兵去援救趙國。各路部隊的將領(lǐng)也都?xì)w宋義統(tǒng)領(lǐng),號稱他為“卿子冠軍”。

  初,楚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guān)中者王之!碑(dāng)是時,秦兵強(qiáng),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guān);獨項羽怨秦之殺項梁,奮愿與沛公西入關(guān)。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悍猾賊,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shù)進(jìn)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無侵暴,宜可下。項羽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睉淹跄瞬辉S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以伐秦。

  當(dāng)初,楚懷王與各路將領(lǐng)約定:“誰先攻入關(guān)中,誰就在關(guān)中稱王!边@時候,秦軍還很強(qiáng)大,經(jīng)常乘勝追擊逃敵,故楚將中沒有一個人認(rèn)為先入關(guān)是有利的,唯獨項羽怨恨秦軍殺了項梁,激憤不已,愿同劉邦一起西進(jìn)入關(guān)。楚懷王手下的老將們都說:“項羽這個人,迅捷勇猛、狡詐兇殘,曾經(jīng)在攻破襄城時,將城中軍民一個不留地統(tǒng)統(tǒng)活埋了。凡是他經(jīng)過之處,無不遭到殘殺毀滅。況且楚軍幾次進(jìn)攻,在前的陳勝、項梁都失敗了,因此不如改派敦厚老成的長者,以仁義為號召,率軍向西進(jìn)發(fā),對秦國的父老兄弟們講明道理。而秦國父老兄弟為他們君主的暴政所苦累已經(jīng)很久了,如若現(xiàn)在真能有位寬厚的長者前往,不施侵奪暴虐,關(guān)中應(yīng)當(dāng)是可以攻下的了。項羽不可派遣,只有劉邦向來寬宏大量,有長者氣度,可以派遣!背淹跤谑菦]有答應(yīng)項羽的請求,而派劉邦西進(jìn)奪取土地,收容陳勝、項梁的散兵游勇,以攻擊秦軍。

  沛公道碭,至陽城與杠里,攻秦壁,破其二軍。

  劉邦率軍取道碭,到達(dá)陽城、杠里,攻打秦軍營壘,擊敗了秦軍的兩支部隊。

  三年(甲午、前207)

  三年(甲午,公元前207年)

  [1]冬,十月,齊將田都畔田榮,助楚救趙。

  [1] 冬季,十月,齊將田都背叛相國田榮的指令,領(lǐng)兵協(xié)助楚援救趙。

  [2]沛公攻破東郡尉于成武。

  [2]劉邦在成武打敗了東郡郡尉。

  [3]宋義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jìn)。項羽曰:“秦圍趙急,宜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yīng)其內(nèi),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疲,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夫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坐運(yùn)籌策,公不如義。”因下令軍中曰:“有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qiáng)不可使者,皆斬之!”

  [3]宋義帶領(lǐng)軍隊到達(dá)安陽,停留了四十六天不進(jìn)兵。項羽說:“秦軍圍困趙軍形勢緊急,應(yīng)火速領(lǐng)兵渡黃河,如此由楚軍在外攻擊,趙軍在內(nèi)接應(yīng),打敗秦軍就是一定的了!”宋義道:“不對。要拍打叮咬牛身的大虻蟲,而不可以消滅牛毛中的小蟣虱,F(xiàn)在秦軍攻趙,打勝了,軍隊就會疲憊,我們即可乘秦軍疲憊之機(jī)發(fā)起進(jìn)攻;打不勝,我們就率軍擂鼓西進(jìn),這樣便必定能夠攻克秦了。所以不如先讓秦、趙兩軍相斗。身披鎧甲、手持銳利的武器沖鋒陷陣,我不如您;但運(yùn)籌帷幄、制定策略,您卻不如我!币虼嗽谲娭邢逻_(dá)命令說崐:“凡是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倔強(qiáng)不服從指揮的人,一律處斬!”

  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饑。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半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qiáng),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舉秦強(qiáng),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掃境內(nèi)而專屬于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

  宋義隨后派他的兒子宋襄去齊為相,并親自把他送到無鹽縣,大擺宴席招待賓客。當(dāng)時天氣寒冷,大雨不停,士兵饑寒交迫。項羽便道:“本當(dāng)合力攻秦,卻長久地滯留不前。而今年成荒歉,百姓貧困,士兵吃的是蔬菜拌雜豆子,軍中沒有存糧,竟還要設(shè)酒宴盛會賓客,不領(lǐng)兵渡黃河,取用趙地的糧食作軍糧,與趙軍合力擊秦,卻說什么‘乘秦軍疲憊之機(jī)發(fā)動進(jìn)攻’。以秦的強(qiáng)盛攻打新建立的趙,勢必戰(zhàn)勝。趙被攻占,秦軍便將更加強(qiáng)大,哪里還會有疲憊的機(jī)會可乘!況且我軍新近剛剛吃了敗仗,楚王坐立不安,集中起全國的兵力交付給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現(xiàn)在不體恤士兵,而去屈從于一己私利,不是以國家為重的忠臣。 

  十一月,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籍誅之!”當(dāng)是時,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于懷王。懷王因使羽為上將軍。

  十一月,項羽早晨去進(jìn)見上將軍宋義時,就在營帳中斬了宋義的頭。出帳后即向軍中發(fā)布號令說:“宋義與齊合謀反楚,楚王密令我殺了他!”這時,眾將領(lǐng)都因畏懼而屈服,無人敢于抗拒,一致說:“首先擁立楚王的是將軍您家中的人,如今又是您誅除了亂臣賊子!庇谑蔷凸餐屏㈨椨馂榇砩蠈④。項羽即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宋襄,追至齊將他殺了。并遣桓楚向懷王報告情況,懷王便讓項羽擔(dān)任了上將軍。

  [4]十二月,沛公引兵至栗,遇剛武侯,奪其軍四千余人,并之;與魏將皇欣、武滿軍合攻秦軍,破之。

  [4]十二月,劉邦率軍到達(dá)栗縣時,遇上剛武侯,奪過他手中的部隊四千多人,與自己的隊伍合并起來,同魏將皇欣、武滿的軍隊聯(lián)合攻打秦軍,擊敗了對手。

  [5]故齊王建孫安下濟(jì)北,從項羽救趙。

  [5]故齊國國君田建的孫子田安攻下濟(jì)水以北的地區(qū),跟隨項羽援救趙。

  [6]章邯筑甬道屬河,餉王離。王離兵食多,急攻鉅鹿,鉅鹿城中食盡、兵少,張耳數(shù)使人召前陳馀。陳馀度兵少,不敵秦,不敢前。數(shù)月,張耳大怒,怨陳馀,使張、陳澤往讓陳馀曰:“始吾與公為刎頸交,今王與耳旦暮且死,而公擁兵數(shù)萬,不肯相救,安在其相為死!茍必信,胡不赴秦軍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标愨旁唬骸拔岫惹敖K不能救趙,徒盡亡軍。且馀所以不俱死,欲為趙王、張君報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餓虎,何益!”張、陳澤要以俱死。馀乃使、澤將五千人先嘗秦軍,至,皆沒。當(dāng)是時,齊師、燕師皆來救趙,張敖亦北收代兵,得萬余人,來,皆壁馀旁,未敢擊秦。

  [6]章邯修筑甬道連接黃河,為王離供應(yīng)軍糧。王離軍中糧食充足,即加緊攻打鉅鹿。鉅鹿城內(nèi)糧盡兵少,張耳便幾次派人去叫陳馀前來營救。陳馀估計自己兵力不足,打不過秦軍,故不敢到鉅鹿來。如此過了幾個月,張耳勃然大怒,埋怨陳馀,派遣張、陳澤前去責(zé)備陳馀說:“當(dāng)初我和你結(jié)為生死之交,而今趙王和我很快就要死了,你擁兵數(shù)萬,卻不肯出手救援,赴難同死的精神在哪里啊!如果真守信用,何不攻擊秦軍而與我們一同戰(zhàn)死,似此還有十分之一二能打敗秦軍保全性命的希望!标愨诺溃骸拔掖y自己前去終究不能救趙,只會白白地使全軍覆沒。何況我之所以不和張耳同歸于盡,是想為趙王、張耳向秦軍報仇啊,F(xiàn)在一定要共同赴死,就如同把肉送給餓虎,有什么好處呢!”但張、陳澤要挾陳馀一同去死,陳馀于是便派張、陳澤率五千人先去試試秦軍的力量,結(jié)果是到了那里就全軍覆沒了。當(dāng)時,齊軍、燕軍都來救趙,張敖也到北面收集代地的士兵,得到一萬多人,但是來后卻都在陳馀軍隊的旁邊安營所扎寨,不敢進(jìn)攻秦軍。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乃遣當(dāng)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崐。戰(zhàn)少利,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陳馀復(fù)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大破之;章邯引兵卻。諸侯兵乃敢進(jìn)擊秦軍,遂殺蘇角,虜王離;涉不降,自燒殺。當(dāng)是時,楚兵冠諸侯;軍救鉅鹿者十余壁,莫敢縱兵。乃及楚擊秦,諸侯將從壁上觀。楚戰(zhàn)士無不一當(dāng)十,呼聲動天地,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項羽已經(jīng)殺了“卿子冠軍”宋義,威震楚國,就派當(dāng)陽君黥布和蒲將軍領(lǐng)兵兩萬渡黃河援救鉅鹿。戰(zhàn)事稍稍有利,即截斷章邯所修的甬道,使王離的軍隊糧食短缺。陳馀于是又請求增援兵力。項羽便率全軍渡過黃河,都鑿沉船只,砸毀鍋、甑,燒掉營舍,攜帶三天的口糧,以此表示軍隊將決一死戰(zhàn),毫無退還之意。因此楚軍一到鉅鹿就包圍了王離,與秦軍接戰(zhàn),經(jīng)九次交鋒,大敗秦軍。章邯領(lǐng)兵退卻。各國的援兵這時才敢出擊秦軍。即殺了蘇角,俘獲了王離。涉不肯報降,自焚而死。此時,楚軍的雄威壓倒了諸侯軍;援救鉅鹿的諸侯國的軍隊有營壘十多座,卻都不敢發(fā)兵出擊。待到楚軍攻打秦軍的時候,諸侯軍的將領(lǐng)都在營壘上觀戰(zhàn)。見楚軍士兵無不以一當(dāng)十,喊殺聲驚天動地,諸侯軍人人都驚恐不已。這樣打敗了秦軍后,項羽便召見諸侯軍將領(lǐng)。這些將領(lǐng)們進(jìn)入轅門時,沒有一個不是跪著前行的,誰也不敢仰視。項羽從此始成為諸侯軍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xì)w他統(tǒng)帥了。

  于是趙王歇及張耳乃得出鉅鹿城謝諸侯。張耳與陳馀相見,責(zé)讓陳馀以不肯救趙;及問張、陳澤所在,疑陳馀殺之,數(shù)以問馀。馀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豈以臣為重去將印哉?”乃脫解印綬,推與張耳;張耳亦愕不受。陳馀起如廁?陀姓f張耳曰:“臣聞‘天與不取,反受其咎。’今陳將軍與君印,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張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而陳馀還,亦望張耳不讓,遂趨出,獨與麾下所善數(shù)百人之河上澤中漁獵。趙王歇還信都。

  此時趙王趙歇、張耳才得以出鉅鹿城拜謝各國將領(lǐng)。張耳與陳馀相見,責(zé)備陳馀不肯營救趙王。待問及張、陳澤的下落時,張耳懷疑是陳馀將他兩人殺了,即幾次追問陳馀。陳馀發(fā)怒道:“想不到你對我的責(zé)怨如此之深。‰y道你以為我就舍不得放棄這將軍的官印嗎?”于是解下印信綬帶,推給張耳。張耳也是愕然不肯接受。陳馀起身去上廁所,賓客中有人勸說張耳道:“我聽說:‘上天的賜與如不接受,反會招致禍殃!F(xiàn)在陳將軍給您印信,您不接受,如此違反天意,很不吉祥。還是趕快取過來吧!”張耳便佩帶上陳馀的官印,接收了他的軍隊。而等陳馀回來時,也頗怨恨張耳的不辭讓,就急步走出,只偕同他手下的親信幾百人到黃河岸邊的水澤中捕魚獵獸去了。趙王趙歇返回信都。

  春,二月,沛公北擊昌邑,遇彭越;彭越以其兵從沛公。越,昌邑人,常漁鉅野澤中,為群盜。陳勝、項梁之起,澤間少年相聚百馀人,往從彭越曰:“請仲為長!痹街x曰:“臣不愿也!鄙倌陱(qiáng)請,乃許;與期旦日日出會,后期者斬。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謝曰:“臣老,諸君強(qiáng)以為長。今期而多后,不可盡誅,誅最后者一人!绷钚iL斬之。皆笑曰:“何至于是!請后不敢。”于是越引一人斬之,設(shè)壇祭,令徒屬,皆大驚,莫敢仰視。乃略地,收諸侯散卒,得千余人,遂助沛公攻昌邑。

  春季,二月,劉邦向北攻打昌邑,遇到彭越,彭越即帶領(lǐng)他的部隊跟隨了劉邦。彭越是昌邑人,經(jīng)常在鉅野湖沼中捕魚,與人結(jié)伙為強(qiáng)盜。陳勝、項梁起事抗秦時,水澤中的青年一百多人聚合起來,前去追隨彭越,說道:“請您出任首領(lǐng)!迸碓酵妻o說:“我不愿意啊!鼻嗄陚兘吡φ埱,彭越才答應(yīng)了,并與他們約定次日清晨太陽出來時集合,遲到的即斬首。第二天日出后,有十多個人晚到,最遲的直至中午才來。彭越于是抱歉地說:“我已經(jīng)老了,你們執(zhí)意要推舉我為頭領(lǐng)。如今到了約定時間而許多人遲到,不能夠都?xì)⒌,那么就將最后到達(dá)的一個人斬首吧!奔疵iL殺那個人。大家都笑道:“哪至于這樣啊!以后再不敢如此就是了!迸碓竭@時拉出那人殺了,設(shè)立土壇以人頭祭祀,號令所屬部下。部屬們都驚恐萬狀,無人敢抬頭望他。彭越隨后便領(lǐng)兵攻奪土地,收集諸侯軍中的散兵游勇,得到一千余人,即協(xié)助劉邦攻打昌邑。

  昌邑未下,沛公引兵西過高陽。高陽人酈食其,家貧落魄,為里監(jiān)門。沛崐公麾下騎士適食其里中人,食其見,謂曰:“諸侯將過高陽者數(shù)十人,吾問其將皆握齪,好苛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吾聞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從游,莫為我先。若見沛公,謂曰:‘臣里中有酈生,年六十余,長八尺,人皆謂之狂生。生自謂“我非狂生”!彬T士曰:“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酈生曰:“第言之。”騎士從容言,如酈生所誡者。

  昌邑城沒有攻下,劉邦率軍西進(jìn)經(jīng)過高陽。高陽人酈食其,家境貧寒,落魄飄零,做了個看管里門的小吏。劉邦部下中一名騎兵正好是酈食其的同鄉(xiāng),酈食其見到他時,對他說:“諸侯軍將領(lǐng)路過高陽的有幾十人,我打聽得這些將領(lǐng)都器量狹小,好拘泥于繁文縟禮,自以為是,聽不進(jìn)氣度豁達(dá)、抱負(fù)恢宏的言論。我還聽說劉邦為人傲慢而看不起人,富于遠(yuǎn)見卓識,這真是我所愿意結(jié)交的人啊,可惜沒有人為我引薦。你如果見到劉邦,就告訴他說:‘我的鄉(xiāng)里中有個酈生,六十多歲了,身高八尺,人們都稱他為狂生。但他自己卻說:我不是狂生!边@名騎兵道:“沛公不喜歡儒生,每當(dāng)賓客中有戴著儒生帽子來的,沛公總是脫下他的帽子,在里面撒尿。與人談話的時候,也常常破口大罵。所以你不可以儒生的身分前去游說他!贬B食其說:“你只管把這些話告訴他吧!彬T兵便將酈食其所囑托的話從容地轉(zhuǎn)達(dá)給了劉邦。

  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罵曰:“豎儒!天下同共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酈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于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酈生因言六國從橫時。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酈生曰:“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qiáng)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dá)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聽,足下引兵攻之,臣為內(nèi)應(yīng)!庇谑乔册B生行,沛公引兵隨之,遂下陳留;號酈食其為廣野君。酈生言其弟商。時商聚少年得四千人,來屬沛公,沛公以為將,將陳留兵以從。酈生常為說客,使諸侯。

  劉邦到了高陽的旅舍,派人召酈食其來見。酈食其一到,即進(jìn)見。這時劉邦正叉開兩腿坐在床上,讓兩個女子給他洗腳,如此便接見酈食其。酈其食進(jìn)來,只是拱手高舉行相見禮而不跪拜,說道:“您是想要協(xié)助秦朝攻打諸侯國呢,還是想要率領(lǐng)各路諸侯擊敗秦朝呢?”劉邦罵道:“沒見識的儒生!天下的人共同受秦朝暴政苦累已經(jīng)很久了,所以各國相繼起兵攻秦,怎么說是幫助秦朝攻打諸侯呀!”酈食其說:“您若確是要聚集群眾、會合正義的軍隊去討伐暴虐無道的秦王朝,就不該如此傲慢無禮地接見年長的人!”劉邦于是停止洗腳,起身整理好衣服,請酈食其在尊客席上就坐,向他道歉。酈食其便談起了六國合縱連橫的史事。劉邦很高興,賞飯給酈食其吃,并問道:“計策將如何制定?”酈食其說:“您從一群烏合之眾中起事,收攏了一些散兵游勇,部眾還不足一萬人,就想靠此徑直去攻打強(qiáng)大的秦朝,這即叫作用手去掏虎口哇!陳留是天下的要沖,四通八達(dá)的樞紐地區(qū),現(xiàn)在該城中又貯存有許多糧食,而我恰與陳留縣令交情不錯,請您讓我出使陳留,勸他向您投降;假如他不聽從勸告,您就領(lǐng)兵攻城,我作內(nèi)應(yīng)。”劉邦于是派酈食其出發(fā),自己率軍跟隨,隨即降服了陳留,便號封酈食其為廣野君。酈食其對他的弟弟酈商說了這些事。當(dāng)時酈商就召集青年,得四千人,前來歸屬劉邦,劉邦任用酈商為將軍,命他率領(lǐng)陳留的部隊相隨。酈食其則常常作為說客,出使各諸侯國。

  [7]三月,沛公攻開封,未拔;西與秦將楊熊會戰(zhàn)白馬,又戰(zhàn)曲遇東,大破之。楊熊走之滎陽,二世使使者斬之以徇。

  [7]三月,劉邦攻打開封,沒能攻下;便西進(jìn),在白馬與秦將楊熊會戰(zhàn),又在曲遇東面打了一仗,大敗秦軍。楊熊逃到滎陽,二世派使者去將他斬首示眾。

  夏,四月,沛公南攻潁川,屠之。因張良,遂略韓地。時趙別將司馬方欲渡河入關(guān),沛公乃北攻平陰,絕河津南,戰(zhàn)洛陽東。軍不利,南出轅,張良引兵從沛公;沛公令韓王成留守陽翟,與良俱南。

  夏季,四月,劉邦向南進(jìn)攻潁川,屠戮了一番。因得到張良的輔助,攻取了故韓國的領(lǐng)地。這時趙軍所屬部將司馬正要渡黃河進(jìn)入函谷關(guān),劉邦于是崐就向北進(jìn)攻平陰,切斷黃河渡口南部地區(qū),在洛陽東面與秦軍交鋒。但因作戰(zhàn)不利,向南撤出轅關(guān),張良領(lǐng)兵跟隨劉邦;劉邦即命韓王韓成留守陽翟,自己與張良一起南下。

  六月,與南陽守戰(zhàn)東,破之,略南陽郡;南陽守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過宛,西;張良諫曰:“沛公雖欲急入關(guān),秦兵尚眾,距險;今不下宛,宛從后擊,強(qiáng)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軍從他道還,偃旗幟,遲明,圍宛城三匝。南陽守欲自剄,其舍人陳恢曰:“死未晚也。”乃逾城見沛公曰:“臣聞足下約先入咸陽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郡縣連城數(shù)十,其吏民自以為降必死,故皆堅守乘城。今足下盡日止攻,士死傷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隨足下后。足下前則失咸陽之約,后有強(qiáng)宛之患。為足下計,莫若約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與之西。諸城未下者,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足下通行無所累!迸婀唬骸吧疲 鼻,七月,南陽守降,封為殷侯;封陳恢千戶。

  六月,劉邦率軍在縣東面與南陽郡守呂交戰(zhàn),擊敗了秦軍,奪取了南陽郡。南陽郡守敗逃,回保城池,固守郡的治所宛城。劉邦領(lǐng)兵繞過宛城西進(jìn)。張良勸他道:“您雖然想要盡快入關(guān),但是目前秦軍尚兵多勢眾,且又可據(jù)險頑抗,倘若現(xiàn)在不攻下宛城,一旦宛城守敵從背后夾擊,前面又有強(qiáng)大的秦軍阻擋,將是很危險的!”劉邦于是連夜率軍抄小道返回,放倒旗幟,在天沒亮?xí)r,將宛城重重圍住。南陽郡守見狀想自殺,他的舍人陳恢說:“想要尋死還早了點兒吧!本头匠菈θヒ妱钫f:“我聽說您曾受楚懷王之約,先攻入咸陽的即在關(guān)中稱王。如今您滯留在這里攻打宛城,而宛城很大,連城數(shù)十座,城內(nèi)軍民自認(rèn)為投降也是必死無疑,故都登城堅守,F(xiàn)在您整日停留在這里攻城,士兵死傷的必定很多,如若您率軍撤離宛城,宛城的守軍又肯定要尾隨追擊。這樣一來,您在前則耽誤了先入咸陽者稱王的約定,在后則有遭到強(qiáng)大的宛城守軍夾擊的憂患。我為您著想,還不如訂約招降,加封南陽郡守,仍讓他留守郡中,而率領(lǐng)他的軍隊一道西進(jìn)。這樣,那些沒有投降的城邑,聞訊就會爭先恐后地打開城門等候您的到來,屆時您就可以通行無阻了!眲钫f:“好!”秋季,七月,南陽郡守呂舉城投降,劉邦封他為殷侯;并封給陳恢享用一千戶的賦稅收入。

  引兵西,無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還攻胡陽,遇番君別將梅,與偕攻析、酈,皆降。所過亡得鹵掠,秦民皆喜。

  于是劉邦率軍西進(jìn),所過城邑沒有不降服的。待到達(dá)丹水時,高武侯戚鰓、襄侯王陵也歸降了。劉邦又回攻胡陽,遇見番君屬下的將領(lǐng)梅,便與他一同攻打析和酈,二地都投降了。劉邦命令軍隊所過之處不得擄掠,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悅。

  [8]王離軍既沒,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zhàn)。秦軍數(shù)卻,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恐,使長史欣請事;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趙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于中,下無可為者。今戰(zhàn)能勝,高必疾妒吾功;不能勝,不免于死。愿將軍孰計之!”

  [8]王離的軍隊已經(jīng)覆沒,章邯的軍隊駐扎在棘原,項羽的軍隊則屯駐漳水的南面,兩軍對壘相持,尚未交戰(zhàn)。秦軍幾次后撤,二世為此派人去責(zé)問章邯。章邯頗為恐懼,遣長史司馬欣前去請示事務(wù)。司馬欣抵達(dá)咸陽后,在皇宮的外門司馬門逗留了三天,趙高也不予接見,表示出不信任的意思。長史司馬欣驚恐,奔回他的軍中,不敢再走原路。趙高果然派人來追趕他,但是沒追上。司馬欣回到章邯軍中,報告說:“趙高在朝中專權(quán),下面的人沒有能有所作 為的,F(xiàn)在作戰(zhàn)如果能夠獲勝,趙高必定會嫉妒我們的功勞;不能取勝,便免不了一死。希望您對此仔細(xì)斟酌!”

  陳馀亦遺章邯書曰:“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坑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shù)千里,竟斬陽周。何者?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shù);而諸侯并起滋益多。彼趙高素諛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zé),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夫?qū)④娋油饩茫鄡?nèi)隙,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今將軍內(nèi)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崐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質(zhì),妻子為戮乎?”

  陳馀也寫信給章邯說:“白起是秦國的大將,他率軍南征楚國的都城鄢郢,北戰(zhàn)活埋馬服君趙括大軍的降兵,攻城奪地,不可勝數(shù),卻終于被賜死。蒙恬是秦國的大將,他北逐匈奴,開拓榆中之地幾千里,最后在陽周被斬殺。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功績太多,秦國不能全部給以封賞,就趁機(jī)按法誅殺了他們。如今您任秦將已經(jīng)三年了,所傷亡損失的兵力也以十萬計,而諸侯國仍蜂擁而起,越來越多。那趙高一向阿諛奉承,時日已久,現(xiàn)在情勢緊急,他也害怕被二世殺掉,所以就想用秦法殺您,借此搪塞罪責(zé);派人替代您,借此逃脫他的災(zāi)禍。您領(lǐng)兵駐在外的時間頗久,朝廷內(nèi)多有仇怨,有功也要被殺,無功也要被殺。況且上天要滅亡秦朝,這是無論愚蠢還是聰慧的人都知道的事情。而今您在內(nèi)不能直言規(guī)勸,在外又將成亡國的將軍,煢煢孑立,卻想要長久地生存,難道不是很可悲嗎!您何不就倒戈與各諸侯軍聯(lián)合,約定共同攻秦,瓜分秦朝的土地而稱王,面向南稱孤道寡呀!這與身伏斧砧遭斬殺,妻子兒女被殺戮相比,哪一個結(jié)局更好?”

  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約未成,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渡三戶,軍漳南,與秦軍戰(zhàn),再破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水上,大破之。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

  章邯狐疑不決,暗地里派遣名叫始成的偵察官出使項羽軍中,想要簽訂和約。和約未達(dá)成,項羽派蒲將軍領(lǐng)兵晝夜兼行地渡過漳水三戶渡口,駐扎在漳水南面,與秦軍交鋒,再次打敗了他們。項羽隨后又統(tǒng)領(lǐng)全軍在污水邊進(jìn)攻秦軍,大敗敵兵。章邯于是派人求見項羽,想訂立和約。項羽即召集軍官們商議說:“現(xiàn)在軍中糧食短缺,我想就答應(yīng)他們議和的要求!避姽賯兌颊f:“可以!表椨鸨闩c章邯約定在洹水南面的殷墟上會晤。訂立盟約后,章邯進(jìn)見項羽,流著淚向他訴說趙高的所作所為。項羽就立章邯為雍王,將他安頓在楚軍中,并命長史司馬欣任上將軍,率領(lǐng)秦軍為先頭部隊。

  [9]瑕丘申陽下河南,引兵從項羽。

  [9]瑕丘人申陽去到河南,領(lǐng)兵追隨項羽。

  [10]初,中丞相趙高,欲專秦權(quán),恐群臣不聽,乃先設(shè)驗,持鹿獻(xiàn)于二世曰:“馬也!倍佬υ唬骸柏┫嗾`邪,謂鹿為馬?”問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過。

  [10]當(dāng)初,中丞相趙高想獨操秦朝大權(quán),但又擔(dān)心群臣不服,于是便先進(jìn)行試驗,牽來一只鹿獻(xiàn)給二世說:“這是馬啊!倍佬Φ溃骸澳沐e了吧?怎么把鹿叫作馬?”即詢問侍立左右的大臣們,群臣有的沉默不語,有的說是馬以迎合趙高,有的則說是鹿。于是,趙高暗中借秦法陷害了那些明說是鹿的人。此后群臣都畏懼趙高,沒有人敢談他的過錯。

  高前數(shù)言“關(guān)東盜無能為也”;及項羽虜王離等,而章邯等軍數(shù)敗,上書請益助。自關(guān)以東,大抵盡畔秦吏,應(yīng)諸侯;諸侯咸率其眾西鄉(xiāng)。八月,沛公將數(shù)萬攻武關(guān),屠之。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不朝見。

  趙高以前曾多次說“關(guān)東的盜賊成不了大事”,待到項羽俘獲王離等人,而章邯等人的軍隊也多次被打敗,趙高才上書請求增兵援助。這時自函谷關(guān)以東,大體上全都背叛秦朝官吏,響應(yīng)諸侯;諸侯也都各自統(tǒng)率部眾向西進(jìn)攻。八月,劉邦率幾萬人攻打武關(guān),屠滅了全城。趙高恐怕二世為此發(fā)怒,招致殺身之禍,就托病不出,不再朝見二世。

  二世夢白虎嚙其左驂馬,殺之,心不樂,怪問戰(zhàn)夢。卜曰:“涇水為崇!倍滥她S于望夷宮,欲祠涇水,沈四白馬。使使責(zé)讓高以盜賊事。高懼,乃陰與其婿咸陽令閻樂及弟趙成謀曰:“上不聽諫;今事急,欲歸禍于吾。欲易置上,更立子嬰。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乃使郎中令為內(nèi)應(yīng),詐為有大賊,令樂召吏發(fā)卒追,劫樂母置高舍。遣樂將吏卒千馀人至望夷宮殿門,縛衛(wèi)令仆射,曰:“賊入此,何不止?”衛(wèi)令曰:“周廬設(shè)卒甚謹(jǐn),安得賊,敢入宮!”樂遂斬衛(wèi)令,直將吏入,行射郎、宦者。郎、宦者大驚,或走,或格;格者輒死,死者數(shù)十人。郎中令與樂俱入,射上幄坐幃。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擾不斗。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內(nèi),謂曰:“公何不早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皆已誅,安得至今!”崐閻樂前即二世,數(shù)曰:“足下驕恣,誅殺無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為計!”二世曰:“丞相可得見否?”樂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為王!备ピS。又曰:“愿為萬戶侯!备ピS。曰:“愿與妻子為黔首,比諸公子。”閻樂曰:“臣受命于丞相,為天下誅足下;足下雖多言,臣不敢報!”麾其兵進(jìn)。二世自殺。閻樂歸報趙高。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以誅二世之狀,曰:“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fù)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如故,便。”乃立子嬰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

  二世夢見一只白虎咬他的左驂馬,并把馬咬死,但因此心中悶悶不樂,頗覺奇怪,便詢問占夢的人。占夢人卜測說:“是涇水神在作祟!倍烙谑蔷驮谕膶m實行齋戒,想祭祀涇水神,將四匹白馬沉入河中。并為盜賊的事派人去責(zé)問趙高。趙高愈加害怕,即暗中與他的女婿咸陽縣令閻樂、他的弟弟趙成商議說:“皇上不聽規(guī)勸,而今情勢緊急,便想加禍于我。我打算更換天子,改立二世哥哥的兒子子嬰為皇帝。子嬰為人仁愛儉樸,百姓們都尊重他說的話。”隨即命郎中令作為內(nèi)應(yīng),詐稱有大盜,令閻樂調(diào)兵遣將去追捕,同時劫持閻樂的母親安置到趙高府中。又派閻樂率領(lǐng)官兵一千多人來到望夷宮殿門前,將衛(wèi)令仆射捆綁起來,說:“大盜進(jìn)里面去了,為什么不進(jìn)行阻攔?”衛(wèi)令道:“宮墻周圍設(shè)置衛(wèi)后,防守非常嚴(yán)密,怎么會有盜賊敢溜入宮中!”閻樂就斬殺了衛(wèi)令,帶兵徑直闖進(jìn)宮去,邊走邊射殺郎官和宦官。郎官、宦官驚恐萬狀,有的逃跑,有的抵抗,而反抗者即被殺死,這樣死了幾十人。郎中令和閻樂于是一同入內(nèi),箭射二世的蓬帳、帷帳。二世怒不可遏,召喚侍候左右的衛(wèi)士,但近侍衛(wèi)士都慌亂不堪,不上前格斗。二世身旁只有一名宦官服侍著,不敢離去。二世入內(nèi)對這個宦官說:“你為什么不早告訴我呀,競至于到了這個地步!”宦官道:“我不敢說,所以才能保全性命;倘若我早說了,已經(jīng)被殺掉了,哪里還能活到今日!”閻樂這時走到二世面前,數(shù)落他說:“您驕橫放縱,濫殺無辜,天下人都背叛了您,您還是自己打算一下吧!”二世說:“我可以見到丞相嗎?”閻樂道:“不行!”二世說:“我希望得到一個郡來稱王。”閻樂不準(zhǔn)許。二世又道:“我愿意作萬戶侯!遍悩啡圆淮饝(yīng)。二世于是說:“那么我甘愿與妻子兒女去作平民百姓,像各位公子的結(jié)局那樣!遍悩返溃骸拔曳钬┫嗟拿,為天下百姓誅殺您,您再多說,我也不敢稟告!”隨即指揮他的兵士上前。二世就自殺了。閻樂回報趙高,趙高便召集全體大臣、公子,告訴他們誅殺二世的經(jīng)過情形,并說道:“秦從前本是個王國,始皇帝統(tǒng)治了天下,因此稱帝。現(xiàn)在六國重又各自獨立,秦朝的地盤越來越小,仍然以一個空名稱帝,不可如此。應(yīng)還像過去那樣稱王才合適。”便立子嬰為秦王,并用平民百姓的禮儀把二世葬在了杜縣南面的宜春苑中。

  九月,趙高令子嬰齋戒,當(dāng)廟見,受玉璽;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詐以義立我。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分王關(guān)中。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备呤谷苏堊計霐(shù)輩,子嬰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廟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嬰遂刺殺高于齋宮,三族高家以徇。

  九月,趙高讓子嬰齋戒,到宗廟參拜祖先,接受國君的印璽。齋戒五天后,子嬰與他的兩個兒子商量說:“丞相趙高在望夷宮殺了二世皇帝,害怕群臣將他殺掉,才假裝依據(jù)禮義擁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曾經(jīng)與楚軍約定,消滅秦朝的宗室之后,在關(guān)中分別稱王。如今他讓我齋戒,赴宗廟參拜,這是想乘朝見宗廟之機(jī)殺了我啊。我若托病不去,丞相必定會親自前來請我,他來了就殺掉他!壁w高派了幾批人去請子嬰,子嬰就是不動身。趙高果然親自前往,說道:“參拜宗廟是重大的事情,大王您為何不去?”子嬰即在齋宮刺殺了趙高,并誅殺趙高家三族的人以示眾。

  遣將兵距關(guān),沛公欲擊之。張良曰:“秦兵尚強(qiáng),未可輕。愿先遣人益張旗幟于山上為疑兵,使酈食其、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秦將果欲連和;沛公欲許之。張良曰:“此獨其將欲叛,恐其士卒不從;不如因其懈怠擊之!迸婀@關(guān),逾蕢山,擊秦軍,大破之藍(lán)田南。遂至藍(lán)田,又戰(zhàn)其北,秦兵大敗。

  子嬰調(diào)兵遣將到關(guān)增援,劉邦就想去攻打關(guān)的秦軍。張良說:“秦軍還挺強(qiáng)大的,不可輕視。希望您先派人上山去多多張掛旗幟,作為疑兵,再命崐酈食其、陸賈前往游說秦朝的將領(lǐng),對他們加以利誘!鼻貙⒐幌肱c劉邦的軍隊聯(lián)合。劉邦打算準(zhǔn)許他們聯(lián)合的請求。張良道:“這還只是那些將領(lǐng)想要反叛秦朝,恐怕他們的士兵還不會服從。不如就乘著秦軍麻痹大意時攻擊他們!眲钣谑潜泐I(lǐng)兵繞過關(guān),越過蕢山,襲擊秦軍,在藍(lán)田的南面大敗秦軍。隨后抵達(dá)藍(lán)田,又在藍(lán)田北面與秦軍交戰(zhàn),秦軍土崩瓦解。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jì)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紀(jì)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xì)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 第五十六卷
第五十七卷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 第六十四卷
第六十五卷 第六十六卷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
第七十一卷 卷七十二卷
第七十三卷 第七十四卷
第七十五卷 第七十六卷
第七十七卷 第七十八卷
第七十九卷 第八十卷
第八十一卷 第八十二卷
第八十三卷 第八十四卷
第八十五卷 第八十六卷
第八十七卷 第八十八卷
第八十九卷 第九十卷
第九十一卷 第九十二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四卷
第九十五卷 第九十六卷
第九十七卷 第九十八卷
第九十九卷 第一百卷
第一百零一卷 第一百零二卷
第一百零三卷 第一百零四卷
第一百零五卷 第一百零六卷
第一百零七卷 第一百零八卷
第一百零九卷 第一百一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卷 第一百一十四卷
第一百一十五卷 第一百一十六卷
第一百一十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卷
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三卷 第一百二十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卷 第一百二十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卷
第一百二十九卷 第一百三十卷
第一百三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卷
第一百三十三卷 第一百三十四卷
第一百三十五卷 第一百三十六卷
第一百三十七卷 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一百三十九卷 第一百四十卷
第一百四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卷 第一百四十四卷
第一百四十五卷 第一百四十六卷
第一百四十七卷 第一百四十八卷
第一百四十九卷 第一百五十卷
第一百五十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卷 第一百五十四卷
第一百五十五卷 第一百五十六卷
第一百五十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卷
第一百五十九卷 第一百六十卷
第一百六十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卷 第一百六十四卷
第一百六十五卷 第一百六十六卷
第一百六十七卷 第一百六十八卷
第一百六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卷
第一百七十一卷 第一百七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九卷 第一百九十卷
第一百九十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卷 第一百九十四卷
第一百九十五卷 第一百九十六卷
第一百九十七卷 第一百九十八卷
第一百九十九卷 第二百卷
第二百零一卷 第二百零二卷
第二百零三卷 第二百零四卷
第二百零五卷 第二百零六卷
第二百零七卷 第二百零八卷
第二百零九卷 第二百一十卷
第二百一十一卷 第二百一十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卷 第二百一十四卷
第二百一十五卷 第二百一十六卷
第二百一十七卷 第二百一十八卷
第二百一十九卷 第二百二十卷
第二百二十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卷
第二百二十三卷 第二百二十四卷
第二百二十五卷 第二百二十六卷
第二百二十七卷 第二百二十八卷
第二百二十九卷 第二百三十卷
第二百三十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卷
第二百三十三卷 第二百三十四卷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二百三十六卷
第二百三十七卷 第二百三十八卷
第二百三十九卷 第二百四十卷
第二百四十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卷
第二百四十三卷 第二百四十四卷
第二百四十五卷 第二百四十六卷
第二百四十七卷 第二百四十八卷
第二百四十九卷 第二百五十卷
第二百五十一卷 第二百五十二卷
第二百五十三卷 第二百五十四卷
第二百五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卷 第二百五十八卷
第二百五十九卷 第二百六十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第二百六十二卷
第二百六十三卷 第二百六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六卷
第二百六十七卷 第二百六十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卷 第二百七十卷
第二百七十一卷 第二百七十二卷
第二百七十三卷 第二百七十四卷
第二百七十五卷 第二百七十六卷
第二百七十七卷 第二百七十八卷
第二百七十九卷 第二百八十卷
第二百八十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卷
第二百八十三卷 第二百八十四卷
第二百八十五卷 第二百八十六卷
第二百八十七卷 第二百八十八卷
第二百八十九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一卷 第二百九十二卷
第二百九十三卷 第二百九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