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資治通鑒

 

第一百九十一卷

唐紀七高祖神堯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上武德七年(甲申、624)

  唐紀七唐高祖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

  [1]六月,辛丑,上幸仁智宮避暑。

  [1]六月,辛丑(初三),高祖前往仁智宮避暑。

  [2]辛亥,瀧州扶州獠作亂,遣南尹州都督李光度等擊平之。

  [2]辛亥(十三日),瀧州、扶州獠人發(fā)生叛亂,高祖派遣南尹州都督李光度等人進擊并平定了他們。

  [3]丙辰,吐谷渾寇扶州,刺史蔣善合擊走之。

  [3]丙辰(十八日),吐谷渾侵犯扶州,扶州刺史蔣善合將他們擊退。

  [4]壬戌,慶州都督楊文反。

  [4]壬戌(二十四日),慶州都督楊文反叛朝廷。

  初,齊王元吉勸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當為兄手刃之!”世民從上幸元吉第,元吉伏護軍宇文寶于寢內(nèi),欲刺世民;建成性頗仁厚,遽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耳,于我何有!”

  當初,齊王李元吉勸說太子李建成除去秦王李世民,他說:“我自當替哥哥親手將他殺掉!”李世民隨從高祖前往李元吉的府第,李元吉將護軍宇文寶埋伏在寢室里面,準備刺殺李世民,李建成生性頗為仁愛寬厚,連忙制止了他。元吉惱怒地說:“我這是為哥哥著想,對我有什么好處!”

  建成擅募長安及四方驍勇二千余人為東宮衛(wèi)士,分屯左、左長林,號長林兵。又密使右虞候率可達志從燕王李藝發(fā)幽州突騎三百,置宮東諸坊,欲以補東宮長上。為人所告,上召建成責(zé)之,流可達志于州。

  李建成擅自召募長安及各地的驍勇之士兩千多人,充當東宮衛(wèi)士,讓他們分別在東宮左右長林門駐扎下來,號稱長林兵。李建成還暗中讓右虞候率可達志,從燕王李藝那里調(diào)集來幽州驍勇精銳的騎兵三百人,將他們安置在東宮東面的各個坊市中,準備用他們來補充在東宮擔任警衛(wèi)的低級軍官,結(jié)果被人告發(fā)。于是,高祖把李建成叫去責(zé)備了一番,將可達志流放到州去了。

  楊文嘗宿衛(wèi)東宮,建成與之親厚,私使募壯士送長安。上將幸仁智宮,命建成居守,世民、元吉皆從。建成使元吉就圖世民,曰:“安危之計,決在今歲!庇质估蓪栔鞜、校尉橋公山以甲遺文。二人至豳州,上變,告太子使文舉兵,使表里相應(yīng);又有寧州人杜鳳舉亦詣宮言狀。上怒,托他事,手詔召建成,令詣行在。建成懼,不敢赴。太子舍人徐師謨勸之據(jù)城舉兵;詹事主簿趙弘智勸之貶損車服,屏從者,詣上謝罪,建成乃詣仁智宮。未至六十里,悉留其官屬于毛鴻賓堡,以十余騎往見上,叩頭謝罪,奮身自擲,幾至于絕。上怒不解,是夜,置之幕下,飼以麥飯,使殿中監(jiān)陳福防守,遣司農(nóng)卿宇文穎馳召文。穎至慶州,以情告之,文遂舉兵反。上遣左武衛(wèi)將軍錢九隴與靈州都督楊師道擊之。

  楊文曾經(jīng)在東宮擔任警衛(wèi),李建成親近并厚待他,私下里讓他募集勇士,送往長安。高祖準備前往仁智宮,命令李建成留守京城,李世民與李元吉一起隨行。李建成讓李元吉乘機圖謀李世民,他說:“無論我們的打算是平安無事還是面臨危險,都要在今年決定下來!崩罱ǔ捎种甘估蓪栔鞜ê托N緲蚬綄⒖踪浗o楊文。兩人來到豳州的時候,上報發(fā)生變故,告發(fā)太子指使楊文起兵,讓他與自己內(nèi)外呼應(yīng)。還有一位寧州人杜風(fēng)舉也前往仁智宮講了這一情形。高祖大怒,借口別的事情,以親筆詔書傳召李建成,讓他前往仁智宮。李建成心中害怕,不敢前去。太子舍人徐師勸他占據(jù)京城,發(fā)兵起事;詹事主簿趙弘智勸他免去太子的車駕章服,屏除隨從人員,到高祖那里去承認罪責(zé)。于是,李建成決定前往仁智宮。還沒有走完六十里的路程,李建成便將所屬官員,全部留在北魏毛鴻賓遺留下來的堡柵中,帶領(lǐng)十多個人騎馬前去進見皇帝,向皇帝伏地叩頭,承認罪責(zé),把身子猛然用力撞了出去,弄得幾乎暈死過去。但是,高祖的怒氣仍然沒有消除。這一天夜里,高祖將他放在帳篷里,給他麥飯充饑,讓殿中監(jiān)陳?词刂,派遣司農(nóng)卿宇文穎速去傳召楊文。宇文穎來到慶州,將情況告訴了楊文。于是,楊文起兵造反。高祖派遣左武衛(wèi)將軍錢九隴和靈州都督楊師道進擊楊文。

  甲子,上召秦王世民謀之,世民曰:“文豎子,敢為狂逆,計府僚已應(yīng)擒戮;若不爾,正應(yīng)遣一將討之耳!鄙显唬骸安蝗弧N氖逻B建成,恐應(yīng)之者眾。汝宜自行,還,立汝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誅其子,當封建成為蜀王。蜀兵脆弱,他日茍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

  甲子(二十六日),高祖?zhèn)髡偾赝趵钍烂裆塘看耸隆@钍烂裾f:“楊文這小子竟敢做這種狂妄叛逆的勾當,想來他幕府的僚屬應(yīng)當已經(jīng)將他擒獲并殺掉了。如果不是這樣,就應(yīng)當派遣一員將領(lǐng)去討伐他!备咦嬲f:“不能這樣,楊文的事情關(guān)連著建成,恐怕響應(yīng)他的人為數(shù)眾多。你最好親自前往,回來以后,我便將你立為太子。我不愿意效法隋文帝去誅殺自己的兒子,屆時就把李建成封為蜀王。蜀中兵力薄弱,如果以后他能夠事奉你,你應(yīng)該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他不肯事奉你,你要捉拿他也容易一些啊!

  上以仁智宮在山中,恐盜兵猝發(fā),夜,帥宿衛(wèi)南出山外,行數(shù)十里,東宮官屬繼至,皆令三十人為隊,分兵圍守之。明日,復(fù)還仁智宮。

  仁智宮建造在山中,高祖擔心盜兵突然發(fā)難,便連夜率領(lǐng)擔任警衛(wèi)的軍隊從南面開出山來。走了數(shù)十里地的時候,太子?xùn)|宮所屬的官員相繼到來,高祖讓大家一概以三十人為一隊,分派軍隊包圍、看守著他們。第二天,高祖才又返回仁智宮。

  世民既行,元吉與妃嬪更迭為建成請,封德彝復(fù)為之營解于外,上意遂變,復(fù)遣建成還京師居守。惟責(zé)以兄弟不睦,歸罪于太子中允王、左衛(wèi)率韋挺、天策兵曹參軍杜淹,并流于州。挺,沖之子也。初,洛陽既平,杜淹久不得調(diào),欲求事建成。房玄齡以淹多狡數(shù),恐其教導(dǎo)建成,益為世民不利,乃言于世民,引入天策府。

  李世民出發(fā)以后,李元吉與嬪妃輪番替李建成講情,封德彝又在外朝設(shè)法解救李建成。于是,高祖改變了原意,又讓李建成回去駐守京城。高祖只以兄弟關(guān)系不睦責(zé)備他,將罪責(zé)推給了太子中允王、左衛(wèi)率韋挺和天策兵曹參軍杜淹,將他們一并流放到了州。韋挺是韋沖的兒子。當初,洛陽平定以后,杜淹長時間沒有得到升遷,打算謀求事奉李建成。房玄齡認為杜淹狡詐的招數(shù)很多,擔心他會教唆引導(dǎo)李建成,越發(fā)對李世民不利,便向李世民進言,將杜淹推薦到天策府任職。

  [5]突厥寇代州之武周城,州兵擊破之。

  [5]突厥侵犯代州的武周城,代州兵馬打敗了他們。

  [6]秋,七月,己巳,苑群璋以突厥寇朔州,總管秦武通擊卻之。

  [6]秋季,七月,己巳(初一),苑君璋帶領(lǐng)突厥兵馬侵犯朔州,總管秦武通擊退了他們。

  [7]楊文襲陷寧州,驅(qū)掠吏民出據(jù)百家堡。秦王世民軍至寧州,其黨皆潰。癸酉,文干為其麾下所殺,傳首京師。獲宇文穎,誅之。

  [7]楊文掩襲并攻陷寧州,驅(qū)趕劫掠官吏與百姓出城,占據(jù)了百家堡。秦王李世民的軍隊來到寧州以后,楊文的黨羽便全部潰散。癸酉(初五),楊文被自己的部下殺死,他的頭顱被傳送到京城。李世民捉獲了宇文穎,將他殺掉。

  [8]丁丑,梁師都行臺白伏愿來降。

  [8]丁丑(初九),梁師都的行臺白伏愿前來投降。

  [9]戊寅,突厥寇原州;遣寧州刺史鹿大師救之,又遣楊師道趨大木根山。庚辰,突厥寇隴州;遣護軍尉遲敬德?lián)糁?p>  [9]戊寅(初十),突厥侵犯原州,高祖派遣寧州刺史鹿大師前去援救,又派遣楊師道奔赴大木根山。庚辰,(十二日),突厥侵犯隴州,高祖派遣護軍尉遲敬德進擊突厥。

  [10]吐谷渾寇岷州。辛巳,吐谷渾、黨項寇松州。

  [10]吐谷渾侵犯岷州。辛巳(十三日),吐谷渾與黨項侵犯松州。

  [11]癸未,突厥寇陰盤。

  [11]癸未(十五日),突厥侵犯陰盤。

  [12]甲申,扶州刺史蔣善合擊吐谷渾于松州赤磨鎮(zhèn),破之。

  [12]甲申(十六日),扶州刺史蔣善合在松州赤磨鎮(zhèn)進擊吐谷渾,并打敗了他們。

  [13]己丑,突厥吐利設(shè)與苑君璋寇并州。

  [13]己丑(二十一日),突厥吐利設(shè)與苑君璋侵犯并州。

  [14]甲午,車駕還京師。

  [14]甲午(疑誤),高祖返回京城。

  [15]或說上曰:“突厥所以屢寇關(guān)中者,以子女玉帛皆在長安故也。若焚長安而不都,則胡寇自息矣!鄙弦詾槿唬仓袝汤捎钗氖考坝饽仙街练、鄧,行可居之地,將徙都之。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裴寂皆贊成其策,蕭等雖知其不可而不敢諫。秦王世民諫曰:“戎狄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龍興,光宅中夏,精兵百萬,所征無敵,奈何以胡寇擾邊,遽遷都以避之,貽四海之羞,為百世之笑乎!彼霍去病漢廷一將,猶志滅匈奴;況臣忝備藩維,愿假數(shù)年之期,請系頡利不頸,致之闕下。若其不效,遷都未晚!鄙显唬骸吧!苯ǔ稍唬骸拔舴畤堄允f眾橫行匈奴中,秦王之言得無似之!”世民曰:“形勢各異,用兵不同,樊噲小豎,何足道乎!不出十年,必定漠北,非虛言也!”上乃止。建成與妃嬪因共譖世民曰:“突厥雖屢為邊患,得賂即退。秦王外托御寇之名,內(nèi)欲總兵權(quán),成其篡奪之謀耳!”

  [15]有人勸高祖說:“突厥之所以屢次侵犯關(guān)中地區(qū),是由于我們的人口與財富都集中在長安的緣故。如果燒毀長安,不在這里定都,那么胡人的侵犯便會自然平息下來了!备咦嬲J為所言有理,便派遣中書侍郎宇文士及越過終南山,來到樊州、鄧州一帶,巡視可以居留的地方,準備將都城遷徙到那里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和裴寂都贊成這一策略,蕭等人雖然知道不應(yīng)當如此,但沒有諫阻的膽量。秦王李世民勸諫說:“戎狄造成禍患,從古時候起,就時有發(fā)生。陛下憑著自己的圣明英武,創(chuàng)建新的王朝,統(tǒng)轄著中國的領(lǐng)土,擁有上百萬的精銳兵馬,所向無敵,怎么能夠因有胡人攪擾邊境,便連忙遷徙都城來躲避他們,給舉國臣民留下羞辱,讓后世來譏笑陛下呢?那霍去病不過是漢朝的一員將領(lǐng),尚且決心消滅匈奴,何況我還愧居藩王之位呢!希望陛下給我?guī)啄陼r間,請讓我把繩索套在頡利的脖子上,將他送到宮闕之下。如果不能獲得成功,那時再遷徙都城,也為時不晚!备咦嬲f:“講得好!崩罱ǔ烧f:“當年樊噲打算率領(lǐng)十萬兵馬在匈奴人中間縱橫馳騁,秦王的話該不會是與樊噲相似的吧!”李世民說:“面對的情況各有區(qū)別,采取軍事行動的方法也不相同。樊噲那小子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呢!不會超過十年時間,我肯定能夠?qū)⑸衬员钡貐^(qū)平定下來,這可并不是憑空妄言的啊!”于是,高祖不再遷徙都城。李建成與嬪妃因而共同誣陷李世民說:“雖然突厥屢次造成邊疆上的禍患,但是只要他們得到財物就會撤退。秦王表面上假托抵御突厥的名義,實際上是打算總攬兵權(quán),成就他篡奪帝位的陰謀罷了!”

  上校獵城南,太子、秦、齊王皆從,上命三子馳射角勝。建成有胡馬,肥壯而喜蹶,以授世民曰:“此馬甚駿,能超數(shù)丈澗,弟善騎,試乘之!笔烂癯艘灾鹇梗R蹶,世民躍立于數(shù)步之外,馬起,復(fù)乘之,如是者三,顧謂宇文士及曰:“彼欲以此見殺,死生有命,庸何傷乎!”建成聞之,因令妃嬪譖之于上曰:“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為天下主,豈有浪死!”上大怒,先召建成、元吉,然后召世民入,責(zé)之曰:“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急邪!”世民免冠頓首,請下法司案驗。上怒不解,會有司奏突厥入寇,上乃改容勞勉世民,命之冠帶,與謀突厥。閏月,己未,詔世民、元吉將兵出豳州以御突厥,上餞之于蘭池。上每有寇盜,輒命世民討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

  高祖在京城南面設(shè)場圍獵,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都隨同前往,高祖讓這三個兒子騎馬射獵,角逐勝負。李建成有一匹胡馬,膘肥體壯,但是喜歡尥蹶子,李建成將這匹胡馬交給李世民說:“這匹馬跑得很快,能夠越過幾丈寬的澗水。弟弟善于騎馬,騎上它試一試吧!崩钍烂耱T著這匹胡馬追逐野鹿,胡馬忽然尥起后蹶,李世民躍身而起,跳到數(shù)步以外立定,胡馬站起來以后,李世民便再次騎到這匹馬上,這樣連續(xù)發(fā)生了三次。李世民回過頭來看著宇文士及說:“他打算借助這匹胡馬殺害我,但是生死是命運主宰著的,難道他能夠傷害我什么嗎?”李建成聽到此言,于是讓嬪妃向高祖誣陷李世民說:“秦王自稱:上天授命于我,正要讓我去當天下的共主哩,怎么會白白死去呢!”高祖非常生氣,先將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叫來,然后又把李世民叫來,責(zé)備他說:“誰是天子,自然會有上天授命于他,不是人的智力所能夠謀求的。你謀求帝位怎么這般急切呢!”李世民摘去王冠,伏地叩頭,請求將自己交付執(zhí)法部門查訊證實,高祖仍然怒氣不息。適逢有關(guān)部門奏稱突厥前來侵擾,高祖這才改變了生氣的臉色,轉(zhuǎn)而勸勉李世民,讓他戴上王冠,系好腰帶,與他商議對付突厥的辦法。閏七月,己未(二十一日),高祖頒詔命令李世民與李元吉率領(lǐng)兵馬由豳州進發(fā),前去抵御突厥,在蘭池為他們餞行。每當發(fā)生敵情,高祖總是命令李世民前去討伐敵人,但在戰(zhàn)事平息以后,高祖對李世民的猜疑卻越發(fā)嚴重了。

  [16]初,隋末京兆韋仁壽為蜀郡司法書佐,所論囚至市,猶西向為仁壽禮佛然后死。唐興,弘達帥西南夷內(nèi)附。朝廷遣使撫之,類皆貪縱,遠民患之,有叛者。仁壽時為州都督長史,上聞其名,命檢校南寧州都督,寄治越,使之歲一至其地慰撫之。仁壽性寬厚,有識度,既受命,將兵五百人至西洱河,周歷數(shù)千里,蠻、夷豪帥皆望風(fēng)歸附,來見仁壽。仁壽承制置七州、十五縣,各以其豪帥為刺史、縣令,法令清肅,蠻、夷悅服。將還,豪帥皆曰:“天子遣公都督南寧,何為遽去?”仁壽以城池未立為辭。蠻、夷即相帥為仁壽筑城,立廨舍,旬日而就。仁壽乃曰:“吾受詔但令巡撫,不敢擅留!毙U、夷號泣送之,因各遣子弟入貢。壬戌,仁壽還朝,上大悅,命仁壽徙鎮(zhèn)南寧,以兵戍之。

  [16]當初,隋朝末年京兆人韋仁壽擔任蜀郡的司法參軍,經(jīng)他定罪處死的囚犯在綁赴鬧市行刑的時候,還要面向西方替韋仁壽拜佛求福以后,才肯受死。唐朝興起以后,弘達率領(lǐng)西南地區(qū)的夷人歸附朝廷。朝廷派出的安撫西南夷人的使者,大都貪婪無度,邊地的百姓將使者視為禍患,還發(fā)生了叛離朝廷的事件。當時,韋仁壽擔任州都督長史,高祖得知他的名聲以后,便任命他為檢校南寧州都督,將官署所在地暫設(shè)在越,讓他每年一次,前往南寧州撫慰當?shù)氐囊娜。韋仁壽性情寬和仁厚,既有見識,又有度量。他接受任命以后,帶領(lǐng)士兵五百人來到西洱河,走遍轄境內(nèi)的數(shù)千里地,當?shù)匦U人、夷人豪強的首領(lǐng)紛紛向望風(fēng)采,表示歸附,前來會見韋仁壽。韋仁壽遵照制命在當?shù)卦O(shè)置了七個州,下轄十五個縣,分別任命當?shù)睾缽姷氖最I(lǐng)為刺史和縣令。他實行的法令清明整肅,蠻人與夷人都心悅誠服。韋仁壽準備返回越時,豪強的首領(lǐng)們都說:“天子派遣您擔任南寧州的都督,您為什么忙著離去?”韋仁壽托稱南寧州并沒有修筑城池。蠻人、夷人當即聚合起來,為韋仁壽修筑南寧州城,建造韋仁壽的官署與住處,只用了十天時間,便竣工了。韋仁壽這才說:“根據(jù)我所接受的詔命,只讓我前來巡視撫慰,所以我不敢擅自留在這里!毙U人、夷人哭泣著為他送行,于是分別派遣子弟入朝進貢。壬戌(二十四日),韋仁壽回到朝廷,高祖非常高興,便命令韋仁壽遷移到南寧州坐鎮(zhèn),并帶兵戌守南寧州城。

  [17]苑君璋引突厥寇朔州。

  [17]苑君璋引領(lǐng)突厥侵犯朔州。

  [18]八月,戊辰,突厥寇原州。

  [18]八月,戊辰(初一),突厥侵犯原州。

  [19]己巳,吐谷渾寇鄯州。

  [19]己巳(初二),吐谷渾侵犯鄯州。

  [20]壬申,突厥寇忻州,丙子,寇并州;京師戒嚴。戊寅,寇綏州,刺史劉大俱擊卻之。

  [20]壬申(初五),突厥侵犯忻州。丙子(初九),突厥侵犯并州,京城嚴密防備。戊寅(十一日),突厥侵犯綏州,綏州刺史劉大俱將突厥擊退。

  是時,頡利、突利二可汗舉國入寇,連營南上,秦王世民引兵拒之。會關(guān)中久雨,糧運阻絕,士卒疲于征役,器械頓弊,朝廷及軍中咸以為憂。世民與虜遇于豳州,勒兵將戰(zhàn)。己卯,可汗帥萬余騎奄至城西,陳于五隴阪,將士震恐。世民謂元吉曰:“今虜騎憑陵,不可示之以怯,當與之一戰(zhàn),汝能與我俱乎?”元吉懼曰:“虜形勢如此,奈何輕出,萬一失利,悔可及乎!”世民曰:“汝不敢出,吾當獨往,汝留此觀之!笔烂衲藥涷T馳詣虜陳,告之曰:“國家與可汗和親,何為負約,深入我地!我秦王也,可汗能斗,獨出與我斗;若以眾來,我直以此百騎相當耳!鳖R利不之測,笑而不應(yīng)。世民又前,遣騎告突利曰:“爾往與我盟,有急相救;今乃引兵相攻,何無香火之情也!”突利亦不應(yīng)。世民又前,將渡溝水,頡利見世民輕出,又聞香火之言,疑突利與世民有謀,乃遣止世民曰:“王不須渡,我無他意,更欲與王申固盟約耳!蹦艘詤s。是后霖雨益甚,世民謂諸將曰:“虜所恃者弓矢耳,今積雨彌時,筋膠俱解,弓不可用,彼如飛鳥之折翼;吾屋居火食,刀槊犀利,以逸制勞,此而不乘,將復(fù)何待!”乃潛師夜出,冒雨而進,突厥大驚。世民又遣說突利以利害,突利悅,聽命。頡利欲戰(zhàn),突利不可,乃遣突利與其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來見世民,請和親,世民許之。思摩,頡利之從叔也。突利因自托于世民,請結(jié)為兄弟;世民亦以恩意撫之,與盟而去。

  這時候,頡利、突利兩可汗率領(lǐng)全國兵馬前來侵犯,兵營相互連接著向南進軍,秦王李世民帶領(lǐng)兵馬抵御敵兵。適逢關(guān)中地區(qū)多日降雨不止,糧食運輸被隔斷,將士們因行軍跋涉而疲憊不堪,軍用器械鈍損破敗,朝廷百官與軍中將領(lǐng)都為此擔憂。李世民在豳州與突厥遭遇,準備率領(lǐng)兵馬接戰(zhàn)。己卯(十二日),突厥可汗率領(lǐng)騎兵一萬多人突然來到豳州城的西面,在五隴阪布成陣勢,唐軍將士驚恐不安。李世民對李元吉說:“現(xiàn)在突厥進逼我軍,我軍不能夠向他們顯示出畏縮不前的樣子來,應(yīng)當與他們大戰(zhàn)一場,你能夠與我一同前去迎敵嗎?”李元吉害怕地說:“突厥軍隊的陣勢這樣盛大,怎么能夠輕易出擊呢?萬一交戰(zhàn)失利,后悔還來得及嗎!”李世民說:“既然你不敢前去,我就獨自前往,你留在這里看我的吧。”于是,李世民便率領(lǐng)騎兵疾馳到突厥的軍陣前面,告訴他們說:“我國與可汗議和,結(jié)為姻親,為什么違背盟約,深入到我國的領(lǐng)土中來!我就是秦王,如果可汗能夠比武,就獨自出來與我比武;倘若可汗讓大家一齊上,我就只有用這一百名騎兵來抵擋了。”頡利摸不清李世民的底細,只是笑了一笑,并不回答。李世民又向前推進,派遣騎兵告訴突利說:“以往你與我訂有盟約,約定在發(fā)生急難的時候互相援救,F(xiàn)在你卻率領(lǐng)兵馬攻打我,怎么連一點盟誓的情份都不講呢!”突利也沒有回答。李世民再次向前推進,準備渡過一條河溝,頡利看到李世民輕易出戰(zhàn),又聽到他關(guān)于訂盟立誓的話,懷疑突利與李世民另有計謀,便派人阻止李世民說:“秦王不必渡過河溝,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打算與秦王重申并加強原有的盟約罷了!庇谑,頡利率領(lǐng)兵馬略微后退。此后,連綿大雨愈發(fā)落個不停,李世民對各位將領(lǐng)說:“突厥所仗恃著的是弓箭,現(xiàn)在雨水經(jīng)久不息,筋弦松弛,膠性失粘,弓就不能夠使用了,這使他們像飛鳥折斷了翅膀一樣。我們居住在房屋里,吃熟食,兵器銳利,可以養(yǎng)精蓄銳,相機制服疲乏的敵軍。假如對這一時機都不加利用,還準備等待什么樣的時機呢!”于是,李世民在夜間暗中出兵,冒雨前進,突厥大為震驚。李世民又派人向突利陳述利弊得失,突利很高興,愿意服從命令。頡利打算出戰(zhàn),突利不同意,頡利這才派遣突利和他的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前來會見李世民,請求通和修好,李世民答應(yīng)了他們。阿史那思摩是頡利的堂叔。突利于是主動依托李世民,請求與李世民結(jié)拜成兄弟。李世民也以恩情安撫他,與他立下盟約,突利這才離去。

  庚寅,岐州刺史柴紹破突厥于杜陽谷。

  庚寅(二十三日),岐州刺史柴紹在杜陽谷打敗突厥。

  壬申,突厥阿史那思摩入見,上引升御榻,慰勞之。思摩貌類胡,不類突厥,故處羅疑其非阿史那種,歷處羅、頡利世,常為夾畢特勒,終不得典兵為設(shè)。既入朝,賜爵和順王。

  壬申(五日),突厥阿史那思摩入京朝見,高祖招他到御榻前面,好言安慰他。阿史那思摩的相貌很像胡人,而不像突厥人,所以處羅可汗懷疑他不是出于阿史那種族。阿史那思摩歷經(jīng)處羅可汗和頡利可汗兩代,經(jīng)常擔任夾畢特勒,終竟沒有能夠掌管軍事,設(shè)立牙帳。阿史那思摩入京朝見以后,高祖賜給他和順王的爵位。

  丁酉,遣左仆射裴寂使于突厥。

  丁酉(三十日),高祖派遣左仆射裴寂出使突厥。

  [21]九月,癸卯,日南人姜子路反,交州都督王志遠擊破之。

  [21]九月,癸卯(初六),日南人姜子路反叛朝廷,交州都督王志遠將他打敗。

  [22]癸卯,突厥寇綏州,都督劉大俱擊破之,獲特勒三人。

  [22]癸卯(初六),突厥侵犯綏州,綏州都督劉大俱打敗了他們,捉獲了三名特勒。

  冬,十月,己巳,突厥寇甘州。

  冬季,十月,己巳(初三),突厥侵犯甘州。

  [23]辛未,上校獵于之南山;癸酉,幸終南。

  [23]辛未(初五),高祖在縣境內(nèi)的終南山下設(shè)場圍獵。癸酉(初七),高祖前往終南山。

  [24]吐谷渾及羌人寇疊州,陷合川。

  [24]吐谷渾與羌人侵犯疊州,攻陷合川。

  [25]丙子,上幸樓觀,謁老子祠;癸未,以太牢祭隋文帝陵;十一月,丁卯,上幸龍躍宮;庚午,還宮。

  [25]丙子(初十),高祖前往樓觀,拜謁老子祠。癸未(十七日),用牛、羊、豕三牲祭祀隋文帝的陵墓。十一月,丁卯(疑誤),前往龍躍宮。庚午(疑誤),高祖回宮。

  [26]太子詹事裴矩權(quán)檢校侍中。

  [26]太子詹事裴矩代理檢校侍中。

  八年(乙酉、625)

  八年(乙酉,公元625年)

  [1]春,正月,丙辰,以壽州都督張鎮(zhèn)周為舒州都督。鎮(zhèn)周以舒州本其鄉(xiāng)里,到州,就故宅多市酒肴,召親戚故人,與之酣宴,散發(fā)箕踞,如為布衣時,凡十日。既而分贈金帛,泣,與之別,曰:“今日張鎮(zhèn)周猶得與故人歡飲,明日之后,則舒州都督治百姓耳,君民禮隔,不得復(fù)為交游!弊允怯H戚礦人犯法,一無所縱,境內(nèi)肅然。

  [1]春季,正月,丙辰(二十一日),高祖任命壽州都督張鎮(zhèn)周為舒州都督。張鎮(zhèn)周因舒州本是自己的家鄉(xiāng),所以在來到舒州以后,便回到往日的住宅中,買來許多酒菜,叫來親戚朋友,與他們盡情宴飲。張鎮(zhèn)周解開頭發(fā),箕踞而坐,就像他身為平民的時候一樣,總共這樣度過了十天。接著,張鎮(zhèn)周將金銀布帛分別贈送給親戚朋友,哭泣著向他們告別說:“今天我張鎮(zhèn)周還能夠與往日的朋友們歡樂地飲酒,明天以后,我就是治理百姓的舒州都督了,官府與百姓之間的禮法上下懸隔,我就不能夠再與大家交往了。”從這以后,如果親戚朋友觸犯法令,他全不肯縱容。于是,轄境之內(nèi),風(fēng)氣整肅。

  [2]丁巳,遣右武衛(wèi)將軍段德操徇夏州地。

  [2]丁巳(二十二日),高祖派遣右武衛(wèi)將軍段德操奪取夏州地區(qū)。

  [3]吐谷渾寇疊州。

  [3]吐谷渾侵犯疊州。

  [4]是月,突厥、吐谷渾各請互市,詔皆許之。先是,中國喪亂,民乏耕牛,至是資于戎狄,雜畜被野。

  [4]本月,突厥與吐谷渾分別請求與唐建立貿(mào)易關(guān)系,高祖都下詔答應(yīng)了他們的要求。在此之前,中原地區(qū)歷經(jīng)喪亡禍亂,百姓缺少耕牛。至此,借助與突厥吐谷渾開展邊疆貿(mào)易,中原的各種牲畜又遍布原野了。

  [5]夏,四月,乙亥,黨項寇渭州。

  [5]夏季,四月,乙亥(十二日),黨項侵犯渭州。

  [6]甲申,上幸縣,校獵于甘谷,營太和宮于終南山;丙戌,還宮。

  [6]甲申(二十一日),高祖前往縣,在甘谷設(shè)場圍獵,于終南山營建太和宮。丙戌(二十三日),高祖回宮。

  [7]西突厥統(tǒng)葉護可汗遣使請婚,上謂裴矩曰:“西突厥道遠,緩急不能相助,今求婚,何如?”對曰:“今北狄方強,為國家今日計,且當遠交而近攻,臣謂宜許其婚以威頡利;俟數(shù)年之后,中國完實,足抗北夷,然后徐思其宜。”上從之。遣高平王道立至其國,統(tǒng)葉護大喜。道立,上之從子也。

  [7]西突厥的統(tǒng)葉護可汗派遣使者請求通婚,高祖對裴矩說:“西突厥與我們相距甚為遙遠,一旦發(fā)生危急,無法前來援助,F(xiàn)在西突厥請求通婚,應(yīng)當怎樣對待?”裴矩回答說:“現(xiàn)在北狄正在強盛,為國家當前的利益著想,應(yīng)當姑且交好遠邦,攻伐近國,我認為應(yīng)當答應(yīng)與西突厥通婚,以便威懾頡利。待到數(shù)年以后,中原地區(qū)完好殷實,足以抵御北狄族的時候,然后再從容不迫地考慮適宜的對策!备咦媛爮牧怂慕ㄗh,派遣高平王李道立前往西突厥國,統(tǒng)葉護非常高興。李道立是高祖的侄子。

  [8]初,上以天下大定,罷十二軍。既而突厥為寇不已,辛亥,復(fù)置十二軍,以太常卿竇誕等為將軍,簡練士馬,議大舉擊突厥。

  [8]當初,高祖認為天下完全平定了,便罷除了十二軍的建制。不久,由于突厥不停地前來侵犯,辛亥(疑誤),又重新設(shè)置十二軍,任命太常卿竇誕等人為將軍,選擇操練兵馬,計議大規(guī)模地進擊突厥。

  [9]甲寅,涼州胡睦伽陀引突厥襲都督府,入子城;長史劉君杰擊破之。

  [9]甲寅(疑誤),涼州胡人睦伽陀帶領(lǐng)突厥襲擊涼州都督府,攻入小城,涼州長史劉君杰將他們擊敗。

  [10]六月,甲子,上幸太和宮。

  [10]六月,甲子(初二),高祖來到太和宮。

  [11]丙子,遣燕郡王李藝屯華亭縣及彈箏峽,水部郎中姜行本斷石嶺道以備突厥。

  [11]丙子(十四日),高祖派遣燕郡王李藝在華亭縣及彈箏峽駐兵,派遣水部郎中姜行本切斷石嶺的通路,以便防備突厥。

  丙戌,頡利可汗寇靈州。丁亥,以右衛(wèi)大將軍張瑾為行軍總管以御之,以中書侍郎溫彥博為長史。先是,上與突厥書用敵國禮,秋,七月,甲辰,上謂侍臣曰:“突厥貪婪無厭,朕將征之,自今勿復(fù)為書,皆用詔敕!

  丙戌(二十四日),頡利可汗侵犯靈州。丁亥(二十五日),高祖任命右衛(wèi)大將軍張瑾為行軍總管,抵御突厥,任命中書侍郎溫彥博為行軍長史。在此之前,高祖寫給突厥的國書,用的是地位相當?shù)膰议g的禮節(jié)。秋季,七月,甲辰(十二日),高祖對隨侍的官員說:“突厥貪得無厭,朕準備征討他們。從現(xiàn)在起,對他們不要再寫國書,一概采用詔書敕令。”

  [12]丙午,車駕還宮。

  [12]高祖的車駕返回宮中。

  [13]己酉,突厥頡利可汗寇相州。

  [13]己酉(十七日),突厥頡利可汗侵犯相州。

  [14]睦伽陀攻武興。

  [14]睦伽陀進攻武興。

  [15]丙辰,代州都督藺與突厥戰(zhàn)于新城,不利;復(fù)命行軍總管張瑾屯石嶺,李高遷趨大谷以御之。丁巳,命秦王出屯蒲州以備突厥。

  [15]丙辰(二十四日),代州都督藺在新城與突厥交戰(zhàn)失利。高祖又命令行軍總管張瑾在石嶺駐兵。命令李高遷奔赴大谷,抵御突厥。丁巳(二十五日),高祖命令秦王李世民前往蒲州駐兵,以便防備突厥。

  八月,壬戌,突厥逾石嶺,寇并州;癸亥,寇靈州;丁卯,寇潞、沁、韓三州。

  八月,壬戌(初一),突厥越過石嶺,侵犯并州;癸亥(初二),侵犯靈州;丁卯(初六),侵犯潞、沁、韓三州。

  [16]左武候大將軍安修仁擊睦伽陀于且渠川,破之。

  [16]左武候大將軍安修仁在且渠川進擊睦伽陀,并將他打敗。

  [17]詔安州大都督李靖出潞州道,行軍總管任屯太行,以御突厥。頡利可汗將兵十余萬大掠朔州。壬申,并州道行軍總管張瑾與突厥戰(zhàn)于太谷,全軍皆沒,瑾脫身奔李靖。行軍長史溫彥博為虜所執(zhí),虜以彥博職在機近,問以國家兵糧虛實,彥博不對,虜遷之陰山。庚辰,突厥寇靈武。甲申,靈州都督任城王道宗擊破之。丙戌,突厥寇綏州。丁亥,頡利可汗遣使請和而退。

  [17]高祖頒詔命令大都督李靖由潞州道出兵,命令行軍總管任在太行山駐兵,以便抵御突厥。頡利可汗率領(lǐng)十多萬兵馬大規(guī)模地虜掠朔州。壬申(十一日),并州道行軍總管張瑾在太谷與突厥交戰(zhàn),全軍覆沒,張瑾逃脫出來,投奔李靖。行軍長史溫彥博被突厥俘獲,突厥認為溫彥博的職務(wù)處于機密近要的地位,便向他詢問國家的兵力與糧儲情況,溫彥博不肯回答,突厥便將他流放到陰山。庚辰(十九日),突厥侵犯靈武。甲申(二十三日),靈州都督任城王李道宗將突厥擊敗。丙戌(二十五日),突厥侵犯綏州。丁亥(二十六日),頡利可汗派遣使者請求講和,于是便撤退了。

  九月,癸巳,突厥沒賀咄設(shè)陷并州一縣,丙申,代州都督藺擊破之。

  九月,癸巳(初二),突厥的沒賀咄設(shè)攻陷了并州的一個縣。丙申(初五),代州都督藺將突厥擊敗。

  [18]癸卯,初令太府檢校諸州權(quán)量。

  [18]癸卯(十二日),高祖初次命令太府檢查核實各州的度量衡器具。

  [19]丙午,右領(lǐng)軍將軍王君廓破突厥于豳州,俘斬二千余人。

  [19]丙午(十五日),右領(lǐng)軍將軍王君廓在豳州打敗突厥,俘獲斬殺了兩千多人。

  突厥寇藺州。

  突厥侵犯藺州。

  [20]冬,十月,壬申,吐谷渾寇疊州,遣扶州刺史蔣善合救之。

  [20]冬季,十月,壬申(十一日),吐谷渾侵犯疊州,高祖派遣扶州刺史蔣善合援救疊州。

  [21]戊寅,突厥寇鄯州,遣霍公柴紹救之。

  [21]戊寅(十七日),突厥侵犯鄯州,高祖派遣霍公柴紹援救鄯州。

  十一月,辛卯朔,上幸宜州。

  十一月,辛卯朔(初一),高祖前往宜州。

  [22]權(quán)檢校侍中裴矩罷判黃門侍郎。

  [22]代理檢校侍中裴矩被罷免為判黃門侍郎。

  [23]戊戌,突厥寇彭州。

  [23]戊戌(初八),突厥侵犯彭州。

  [24]庚子,以天策司馬宇文士及權(quán)檢校侍中。

  [24]庚子(初十),高祖任命天策司馬宇文士及為代理檢校侍中。

  [25]辛丑,徙蜀王元軌為吳王,漢王元慶為陳王。

  [25]辛丑(十一日),高祖將蜀王李元軌改封為吳王,將漢王李元慶改封為陳王。

  [26]癸卯,加秦王世民中書令,齊王元吉侍中。

  [26]癸卯(十三日),高祖加封秦王李世民為中書令,加封齊王李元吉為侍中。

  [27]丙午,吐谷渾寇岷州。

  [27]丙午(十六日),吐谷渾侵犯岷州。

  [28]戊申,眉州山獠反。

  [28]戊申(十六日),眉州山獠反叛朝廷。

  [29]十二月,辛酉,上還至京師。

  [29]十二月,辛酉(初一),高祖回到京城。

  [30]庚辰,上校獵于鳴犢泉;辛巳,還宮。

  [30]庚辰(二十日),高祖在鳴犢泉設(shè)場圍獵。辛巳(二十一日),高祖回宮。

  [31]以襄邑王神符檢校揚州大都督。始自丹楊徙州府及居民于江北。

  [31]高祖任命襄邑王李神符為檢校揚州大都督。開始將州府及居民從丹楊遷移到長江北岸。

  九年(丙戌、626)

  九年(丙戌,公元626年)

  [1]春,正月,己亥,詔太常少卿祖孝孫等更定雅樂。

  [1]春季,正月,己亥(初十),高祖頒詔,命令太常少卿祖孝孫等人重新制定雅樂。

  [2]甲寅,以左仆射裴寂為司空,日遣員外郎一人更直其第。

  [2]甲寅(二十五日),高祖任命左仆射裴寂為司空,每天派遣一名員外郎輪番到他的宅第中值班。

  [3]二月,庚申,以齊王元吉為司徒。

  [3]二月,庚申(初一),高祖任命齊王李元吉為司徒。

  [4]丙子,初令州縣祀社稷,又令士民里相從立社。各申祈報,用洽鄉(xiāng)黨之歡。戊寅,上祀社稷。

  [4]丙子(十七日),高祖初次讓州縣祭祀土地五谷之神,還讓百姓以鄉(xiāng)里為單位,設(shè)立土地神廟,分別舉行春祈豐年、秋報神功的祭祀活動,用以協(xié)調(diào)鄉(xiāng)里百姓的樂趣。戊寅(十九日),高祖祭祀土地五谷之神。

  [5]丁亥,突厥寇原州,遣折威將軍楊毛擊之。

  [5]丁亥(二十八日)突厥侵犯原州,高祖派遣折威將軍楊毛進擊突厥。

  [6]三月,庚寅,上幸昆明池;壬辰,還宮。

  [6]三月,庚寅(初二),高祖來到昆明池。壬辰,高祖回宮。

  [7]癸巳,吐谷渾、黨項寇岷州。

  [7]癸巳(初五),吐谷渾與黨項侵犯岷州。

  [8]戊戌,益州道行臺尚書郭行方擊眉州叛獠,破之。

  [8]戊戌(初十),益州道行臺尚書郭行方進擊眉州反叛朝廷的獠人,并且打敗了他們。

  [9]壬寅,梁師都寇邊,陷靜難鎮(zhèn)。

  [9]壬寅(十四日),梁師都侵犯邊疆地區(qū),攻陷了靜難鎮(zhèn)。

  [10]丙午,上幸周氏陂。

  [10]丙午(二十八日),高祖來到周氏陂。

  [11]辛亥,突厥寇靈州。

  [11]辛亥(二十三日),突厥侵犯靈州。

  [12]乙卯,車駕還宮。

  [12]乙卯(二十七日),高祖的車駕返回宮中。

  [13]癸丑,南海公歐陽胤奉使在突厥,帥其徒五十人謀掩襲可汗牙帳;事泄,突厥囚之。

  [13]癸丑(二十五日),南海公歐陽胤奉命出使,正在突厥,他率領(lǐng)屬下五十人謀劃突然襲擊可汗的牙帳,結(jié)果事情泄露,突厥將他囚禁起來。

  [14]丁巳,突厥寇涼州,都督長樂王幼良擊走之。

  [14]丁巳(二十九日),突厥侵犯涼州,涼州都督長樂王李幼良反擊并趕走了他們。

  [15]戊午,郭行方擊叛獠于洪、雅二州,大破之,俘男女五千口。

  [15]戊午(三十日),郭行方在洪州與雅州兩地進擊反叛朝廷的獠人,并大敗獠人,俘獲了獠人男女五千口。

  [16]夏,四月,丁卯,突厥寇朔州;庚午,寇原州;癸酉,寇涇州。戊寅,安州大都督李靖與突厥頡利可汁戰(zhàn)于靈州之硤石,自旦至申,突厥乃退。

  [16]夏季,四月,丁卯(初九),突厥侵犯朔州。庚午(十二日),突厥侵犯原州。癸酉(十五日),突厥侵犯涇州。戊寅(二十日),安州大都督李靖與突厥頡利可汗在靈州的硤口交戰(zhàn),從早晨起,直打到申時,突厥才回軍撤退。

  [17]太史令傅奕上疏請除佛法曰:“佛在西域,言妖路遠,漢譯胡書,恣其假托。使不忠不孝削發(fā)而揖君親,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賦。偽啟三途,謬張六道,恐愚夫,詐欺庸品。乃追懺既往之罪,虛規(guī)將來之福;布施萬錢,希萬倍之報,持齋一日,冀百日之糧。遂使愚迷,妄求功德,不憚科禁,輕犯憲章;有造為惡逆,身墜刑網(wǎng),方乃獄中禮佛,規(guī)免其罪。且生死壽夭,由于自然,刑德威福,關(guān)之人主,貧富貴賤,功業(yè)所招,而愚僧矯詐,皆云由佛。竊入主之權(quán),擅造化之力,其為害政,良可悲矣!降自羲、農(nóng),至于有漢,皆無佛法,君明臣忠,祚長年久。漢明帝始立胡神,西域桑門自傳其法。西晉以上,國有嚴科,不許中國之人輒行髡發(fā)之事。洎于苻、石,羌、胡亂華,主庸臣佞,政虐祚短,梁武、齊襄,足為明鏡。今天下僧尼,數(shù)盈十萬,翦刻繒彩,裝束泥人,競為厭魅,迷惑萬姓。請令匹配,即成十萬余戶,產(chǎn)育男女,十年長養(yǎng),一紀教訓(xùn),可以足兵。四海免蠶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則妖惑之風(fēng)自革,淳樸之化還興。竊見齊朝章仇子佗表言:‘僧尼徒眾,糜損國家,寺塔奢侈,虛費金帛!癁橹T僧附會宰相,對朝讒毀,諸尼依托妃、主,潛行謗,子佗竟被囚系,刑于都市。周武平齊,制封其墓。臣雖不敏,竊慕其蹤。”

  [17]太史令傅奕進上奏疏,請求廢除佛法說:“佛祖生在西域,言詞怪誕,遠離中國,所以漢朝譯佛經(jīng),任意假托。佛教讓不忠于君主、不孝敬父母的人落發(fā)為僧,于是對君主與父母僅僅拱手行禮;使懶散游蕩、不務(wù)正業(yè)的人改穿僧裝,因而就可以逃脫租稅負擔。佛教虛假地開啟了地獄、餓鬼、畜牲三惡道的教義,又錯誤地加入人、天、阿修羅,擴充為六道輪回之說,以此恫嚇愚昧無知的男子,欺騙平庸鄙陋的人們。于是佛教讓人們追悔已往的罪過,憑空規(guī)劃未來的福緣;讓人們布施一萬錢,便希望得到一萬倍的回報;讓人們持守齋戒一天,便企圖得到一百天的口糧。這就使愚蠢迷惘的人們虛誕地追求功德之舉,對科條禁令肆無忌憚,輕率地觸犯典章制度。有些人起初去做大惡大逆的事情,待到自已落入法網(wǎng)以后,這才在監(jiān)牢中禮拜佛祖,圖謀免除自己的罪惡。況且,生存與死亡,長壽與短命由自然法則主宰,施行刑罰或恩德的權(quán)柄由君主掌握,貧窮與富有、高貴與卑賤由人們建立的功勞業(yè)績所招致。然而,愚蠢的僧人假托名義,進行詐騙,一概說成是由佛造成的?梢,佛教竊取君主的權(quán)威,獨攬自然創(chuàng)造化育的偉力,他們的作為損害朝政,這實在是令人可悲的了!自伏羲、神農(nóng)以下,以至于漢朝,從來沒有佛法存在,但君主賢明,臣下忠誠,國運長遠,歷時經(jīng)久。漢明帝在位時期開始設(shè)立佛像這一胡人的神明,西域的僧人自然就要傳播佛法。在西晉以前,國家設(shè)有嚴厲的法令條規(guī),不允許中國百姓擅自去做剃發(fā)為僧的事情。及至前秦苻氏、后趙石氏在位時期以來,羌人與胡人攪亂了中華的秩序,君主昏庸,臣下奸佞,朝政殘暴,國運短促,梁武帝、北齊文襄帝的下場,值得借鑒,F(xiàn)在,全國的僧人與尼姑的數(shù)量,超過了十萬人,他們剪裁文繒彩帛,裝飾打扮泥土制作的佛像,爭相以詛咒之術(shù)壓伏鬼魅,以此迷惑百姓。請讓僧人與尼姑各自婚配,就會成為十萬多戶人家。他們生男育女,經(jīng)過十年的生長養(yǎng)育,十二年的教育訓(xùn)導(dǎo),可以使兵源充足。全國免除了資財逐漸遭受侵吞的禍殃,百姓懂得了權(quán)力掌握在誰的手中,妖言惑眾的風(fēng)氣就會自然革除,淳厚質(zhì)樸的習(xí)俗就會重新興起。我私下里看到北齊朝章仇子佗的表章說:‘僧人與尼姑人數(shù)眾多,就會浪費損耗國家的資財;建造寺塔揮霍無度,就會白白耗費金銀布帛!捎谥T僧人依附宰相,在朝廷上公然惡言詆毀他,諸尼姑倚傍王妃與公主,偷偷地非議埋怨他,章仇子佗竟然被囚禁起來,結(jié)果在都城的鬧市中被殺害了。北周武帝平定北齊以后,頒布制書為他的墳?zāi)古嗤。我自愧不才,私下里還是仰慕他的行為的!

  上詔百官議其事,唯太仆卿張道源稱奕言合理。蕭曰:“佛,圣人也,而奕非之;非圣人者無法,當治其罪!鞭仍唬骸叭酥髠,莫如君父。佛以世嫡而叛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蕭不生于空桑,乃遵無父之教。非孝者無親,之謂矣!”不能對,但合手曰:“地獄之設(shè),正為是人!”

  高祖下詔令百官計議這件事情,只有太仆卿張道源聲稱傅奕講得合乎道理。蕭說:“佛是圣人,傅奕卻要非難佛,非難圣人的人目無法紀,應(yīng)當懲治他的罪過!备缔日f:“人們的倫常大道,沒有比君主與父親更為重要的了。佛作為嫡長世子卻背叛了自己的父親,作為一個平民卻拒不執(zhí)行天子的命令。蕭并不是從空桑中無父而生,卻遵從目無父親的宗教。非難孝道的人目無父母,說的就是蕭這樣的人!笔挓o言以對,只好兩手合十說:“設(shè)置地獄,正是為了此人!”

  上亦惡沙門、道士茍避征徭,不守戒律,皆如奕言。又寺觀鄰接廛邸,混雜屠沽,辛巳,下詔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道士、女冠,其精勤練行者,遷居大寺觀,給其衣食,毋令闕乏。庸猥粗穢者,悉令罷道,勒還鄉(xiāng)里。京師留寺三所,觀二所,諸州各留一所,余皆罷之。

  高祖也憎惡僧人和道士逃避賦稅和徭役,不遵守本教的戒律,完全像傅奕所講的那樣。再加上寺院、道觀與市肆民居相連,與屠戶酒店混雜在一起,辛巳(二十三日),高祖頒詔,命令有關(guān)部門淘汰全國的僧人、尼姑和男女道士,將那些專心勤奮修行的人,遷居到較大的寺院道觀中去,供給他們衣服與食品,不要使他們?nèi)鄙偈裁。對那些庸俗猥瑣、粗疏丑惡的人,勒令他們(nèi)客V剐扌,強制他們返回家鄉(xiāng)。京城保留寺院三所、道觀兩所,各州分別保留寺院道觀各一所,其余的寺院道觀一律罷除。

  傅奕性謹密,既職在占候,杜絕交游,所奏災(zāi)異,悉焚其稿,人無知者。

  傅奕生性謹慎細密,在擔任觀測天象的職務(wù)以后,斷絕了與朋友的交往。他奏報的自然災(zāi)害與自然的反,F(xiàn)象,底稿全部焚毀,沒有人能夠知道。

  [18]癸未,突厥寇西會州。

  [18]癸未(二十五日),突厥侵犯西會州。

  [19]五月,戊子,虔州胡成郎等殺長史,叛歸梁師都;都督劉追斬之。

  [19]五月,戊子(初一),虔州胡人成郎等人殺死長史,背叛朝廷歸附梁師都,虔州都督劉追擊并斬殺了他們。

  [20]壬辰,黨項寇廓州。

  [20]壬辰(初五),黨項侵犯廓州。

  [21]戊戌,突厥寇秦州。

  [21]戊戌(十一日),突厥侵犯秦州。

  [22]壬寅,越州人盧南反,殺刺史寧道明。

  [22]壬寅(十五日),越州人盧南反叛朝廷,殺死越州刺史寧道明。

  [23]丙午,吐谷渾、黨項寇河州。

  [23]丙午(十九日),吐谷渾與黨項侵犯河州。

  [24]突厥寇蘭州。

  [24]突厥侵犯蘭州。

  [25]丙辰,遣平道將軍柴紹將兵擊胡。

  [25]丙辰(二十九日),高祖派遣平道將軍柴紹率領(lǐng)兵馬進擊胡人。

  [26]六月,丁巳,太白經(jīng)天。

  [26]六月,丁巳(初一),金星白天出現(xiàn)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

  秦王世民既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有隙,以洛陽形勝之地,恐一朝有變,欲出保之,乃以行臺工部尚書溫大雅鎮(zhèn)洛陽,遣秦府車騎將軍滎陽張亮將左右王保等千余人之洛陽,陰結(jié)納山東豪杰以俟變,多出金帛,恣其所用。元吉告亮謀不軌,下吏考驗;亮終無言,乃釋之,使還洛陽。

  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結(jié)下嫌隙以后,認為洛陽地勢優(yōu)越便利,擔心一時發(fā)生變故,打算離京防守此地,所以就讓行臺工部尚書溫大雅鎮(zhèn)守洛陽,派秦王府車騎將軍滎陽人張亮率領(lǐng)親信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陽,暗中結(jié)交山東的杰出人士,等待時勢的變化,拿出大量的金銀布帛,任憑他們使用。李元吉告發(fā)張亮圖謀不軌,張亮被交付法官考察驗證。張亮到底不發(fā)一言,朝廷便釋放了他,讓他返回洛陽。

  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shù)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上幸西宮,問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飲,自今無得復(fù)夜飲!币蛑^世民曰:“首建大謀,削平海內(nèi),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臺,居洛陽,自陜以東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世民涕泣,辭以不欲遠離膝下,上曰:“天下一家,東、西兩都,道路甚邇,吾思汝即往,毋煩悲也!睂⑿,建成、元吉相與謀曰:“秦王若至洛陽,有土地甲兵,不可復(fù)制;不如留之長安,則一匹夫耳,取之易矣!蹦嗣芰顢(shù)人上封事,言“秦王左右聞往洛陽,無不喜躍,觀其志趣,恐不復(fù)來!庇智步抑家岳φf上,上意遂移,事復(fù)中止。

  李建成在夜間叫來李世民,與他飲酒,以經(jīng)過鴆羽浸泡的毒酒毒害他。李世民突然心臟痛楚,吐了幾升血,淮安王李神通攙扶著他返回西宮。高祖來到西宮,詢問李世民的病情,命令李建成說:“秦王平素不善于飲酒,從今以后,你不能夠再與他夜間飲酒!备咦嬉蚨鴮钍烂裾f:“第一個提出反隋的謀略,消滅平定國內(nèi)的敵人,這都是你的功勞。我打算將你立為 繼承人,你卻堅決推辭掉了。而且,建成年紀最大,作為繼承人,為時已久,我也不忍心削去他的權(quán)力啊。我看你們兄弟似乎難以相容,你們一起住在京城里面,肯定要發(fā)生紛爭,我應(yīng)當派你返回行臺,讓你留居洛陽,陜州以東的廣大地區(qū)都由你主持。我還要讓你設(shè)置天子的旌旗,一如漢梁孝王開創(chuàng)的先例。”李世民哭泣著,以不愿意遠離高祖膝下為理由,表示推辭。高祖說:“天下都是一家。東都和西都兩地,路程很近,只要我想念你,便可動身前去,你不用煩惱悲傷!崩钍烂駵蕚涑霭l(fā)的時候,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起商議說:“如果秦王到了洛陽,擁有土地與軍隊,便再也不能夠控制了。不如將他留在長安,這樣他就只是一個獨夫而已,捉取他也就容易了!庇谑,他們暗中讓好幾個人以密封的奏章上奏皇帝,聲稱:“秦王身邊的人們得知秦王前往洛陽的消息以后,無不歡喜雀躍。察看李世民的意向,恐怕他不會再回來了!彼麄冞指使高祖寵信的官員以秦王去留的得失利弊來勸說高祖,高祖便改變了主意,秦王前往洛陽的事情又半途擱置了。

  建成、元吉與后宮日夜譖訴世民于上,上信之,將罪世民。陳叔達諫曰:“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剛烈,若加挫抑,恐不勝憂憤,或有不測之疾,陛下悔之何及!”上乃止。元吉密請殺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狀未著,何以為辭?”元吉曰:“秦王初平東都,顧望不還,散錢帛以樹私恩,又違敕命,非反而何!但應(yīng)速殺,何患無辭!”上不應(yīng)。

  李建成、李元吉與后宮的嬪妃日夜不停地向高祖誣陷李世民,高祖信以為真,便準備懲治李世民。陳叔達進諫說:“秦王為全國立下了巨大的功勞,是不能夠廢黜的。況且,他性情剛烈,倘若加以折辱貶斥,恐怕經(jīng)受不住內(nèi)心的憂傷憤郁,一旦染上難以測知的疾病,陛下后悔還來得及嗎!”于是,高祖沒有處罰李世民。李元吉暗中請求殺掉秦王李世民,高祖說:“他立下了平定天下的功勞,而他犯罪的事實并不顯著,用什么作借口呢?”李元吉說:“秦王剛剛平定東都洛陽的時候,觀望形勢,不肯返回,散發(fā)錢財布帛,以便樹立個人的恩德,又違背陛下的命令,不是造反,又是什么!只應(yīng)該趕緊將他殺掉,何必擔心找不到借口!”高祖沒有回答他。

  秦府僚屬皆憂懼不知所出。行臺考功郎中房玄齡謂比部郎中長孫無忌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禍機竊發(fā),豈惟府朝涂地,乃實社稷之憂;莫若勸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國。存亡之機,間不容發(fā),正在今日!”無忌曰:“吾懷此久矣,不敢發(fā)口;今吾子所言,正合吾心,謹當白之!蹦巳胙允烂。世民召玄齡謀之,玄齡曰:“大王功蓋天地,當承大業(yè);今日憂危,乃天贊也,愿大王勿疑!蹦伺c府屬杜如晦共勸世民誅建成、元吉。

  秦王府所屬的官員人人憂慮,個個恐懼,不知所措。行臺考功郎中房玄齡對比部郎中長孫無忌說:“現(xiàn)在仇怨已經(jīng)造成,一旦禍患暗發(fā),豈只是秦王府不可收拾,實際上便是國家的存亡都成問題。不如勸說秦王采取周公平定管叔與蔡叔的行動,以便安定皇室與國家。存亡的樞機,形勢的危急,就在今天!”長孫無忌說:“我有這一想法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了,只是不敢講出口來。現(xiàn)在你說的這一席話,正好符合我的心愿。請讓我為您稟告秦王!庇谑,長孫無忌進去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傳召房玄齡計議此事,房玄齡說:“大王的功勞足以遮蓋天地,應(yīng)當繼承皇帝的偉大勛業(yè),F(xiàn)在大王心懷憂慮戒懼,正是上天在幫助大王啊。希望大王不要疑惑不定了!庇谑牵啃g與秦王府屬杜如晦共同勸說李世民誅殺李建成與李元吉。

  建成、元吉以秦府多驍將,欲誘之使為己用,密以金銀器一車贈左二副護軍尉遲敬德,并以書招之曰:“愿迂長者之眷,以敦布衣之交!本吹罗o曰:“敬德,蓬戶甕牖之人,遭隋末亂離,久淪逆地,罪不容誅。秦王賜以更生之恩,今又策名藩邸,唯當殺身以為報;于殿下無功,不敢謬當重賜。若私交殿下,乃是貳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建成怒,遂與之絕。敬德以告世民,世民曰:“公心如山岳,雖積金至斗,知公不移。相遺但受,何所嫌也!且得以知其陰計,豈非良策!不然,禍將及公!奔榷箟咽恳勾叹吹拢吹轮,洞開重門,安臥不動,刺客屢至其庭,終不敢入。元吉乃譖敬德于上,下詔獄訊治,將殺之,世民固請,得免。又譖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jié),出為康州刺史。知節(jié)謂世民曰:“大王股肱羽翼盡矣,身何能久!知節(jié)以死不去,愿早決計。”又以金帛誘右二護軍段志玄,志玄不從。建成謂元吉曰:“秦府智略之士,可憚?wù)擢毞啃g、杜如晦耳!苯宰P之于上而逐之。

  由于秦王府擁有許多驍勇的將領(lǐng),李建成與李元吉打算引誘他們?yōu)榧核,便暗中將一車金銀器物贈送給左二副護軍尉遲敬德,并且寫就一封書信招引他說:“希望得到您的屈駕眷顧,以便加深我們之間的布衣之交!蔽具t敬德推辭說:“我是編蓬為戶、破甕作窗人家的小民,遇到隋朝末年戰(zhàn)亂不息、百姓流亡的時局,長期淪落在抗拒朝廷的境地里,罪大惡極,死有余辜。秦王賜給我再生的恩典,現(xiàn)在我又在秦王府注冊為官,只應(yīng)當以死報答秦王。我沒有為殿下立過尺寸之功,不敢憑空接受殿下如此豐厚的賞賜。倘若我私自與殿下交往,就是對秦王懷有二心,就是因貪圖財利而忘掉忠義,殿下要這種人又有什么用處呢!”李建成大怒,便與他斷絕了往來。尉遲敬德將此事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說:“您的心就像山岳那樣堅實牢靠,即使他贈送給您的金子堆積得頂住了北斗星,我知道您的心還是不會動搖的。他贈給您什么,您就接受什么,這又有什么值得猜疑的呢!況且,這樣做能夠了解他的陰謀,難道不是一個上好的計策嗎!否則,禍事就將降臨到您的頭上了!辈痪茫钤甘褂率吭谝归g刺殺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得知這一消息以后,將層層門戶敞開,自己安然躺著不動,刺客屢次來到他的院子,終究沒敢進屋。于是,李元吉向高祖誣陷尉遲敬德,敬德被關(guān)進奉詔命特設(shè)的監(jiān)獄里審問處治,準備將他殺掉,由于李世民再三請求保全他的生命,這才得以不死。李元吉又誣陷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jié),高祖將他外放為康州刺史。程知節(jié)對李世民說:“大王的輔佐之臣快走光了,大王自身又怎么能夠長久呢!我誓死不離開京城,希望大王及早將計策決定下來!崩钤钟媒疸y布帛引誘右二護軍段志玄,段志玄不肯從命。李建成對李元吉說:“在秦王府有智謀才略的人物中,值得畏懼的是房玄齡和杜如晦。”李建成與李元吉又向高祖誣陷他們二人,使他們遭到斥逐。

  世民腹心唯長孫無忌尚在府中,與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右候車騎將軍三水侯君集及尉遲敬德等,日夜勸世民誅建成、元吉。世民猶豫未決,問于靈州大都督李靖,靖辭;問于行軍總管李世,世辭;世民由是重二人。

  李世民的親信只剩下長孫無忌還留在秦王府中,他與他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右候車騎將軍三水人侯君集以及尉遲敬德等人,日以繼夜地勸說李世民誅討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猶豫不決。李世民向靈州大都督李靖問計,李靖推辭了;又向行軍總管李世問計,李世也推辭了。從此,李世民便器重他們二人了。

  會突厥郁射設(shè)將數(shù)萬騎屯河南,入塞,圍烏城,建成薦元吉代世民督諸軍北征,上從之,命元吉督右武衛(wèi)大將軍李藝、天紀將軍張瑾等救烏城。元吉請尉遲敬德、程知節(jié)、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統(tǒng)軍秦叔寶等與之偕行,簡閱秦王帳下精銳之士以益元吉軍。率更丞王密告世民曰:“太子語齊王:‘今汝得秦王驍將精兵,擁數(shù)萬之眾,吾與秦王餞汝于昆明池,使壯士拉殺之于幕下,奏云暴卒,主上宜無不信。吾當使人進說,令授吾國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世民以言告長孫無忌等,無忌等勸世民先事圖之。世民嘆曰:“骨肉相殘,古今大惡。吾誠知禍在朝夕,欲俟其發(fā),然后以義討之,不亦可乎!”敬德曰:“人情誰不愛其死!今眾人以死奉王,乃天授也。禍機垂發(fā),而王猶晏然不以為憂,大王縱自輕,如宗廟社稷何!大王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將竄身草澤,不能留居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無忌曰:“不從敬德之言,事今敗矣。敬德等必不為王有,無忌亦當相隨而去,不能復(fù)事大王矣!”世民曰:“吾所言亦未可全棄,公更圖之!本吹略唬骸巴踅裉幨掠幸,非智也;臨難不決,非勇也。且大王素所畜養(yǎng)勇士八百余人,在外者今已入宮,擐甲執(zhí)兵,事勢已成,大王安得已乎!”

  適逢突厥郁射設(shè)帶領(lǐng)數(shù)萬騎兵駐扎在黃河以南,進入邊塞,包圍烏城,李建成便推薦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督率各軍北征突厥。高祖聽從了他的建議,命令李元吉督率右武衛(wèi)大將軍李藝、天紀將軍張瑾等人前去援救烏城。李元吉請求讓尉遲敬德、程知節(jié)、段志玄以及秦王府右三統(tǒng)軍秦叔寶等人與自己一同前往,檢閱并挑選秦王軍中精悍勇銳的將士,來增強李元吉的軍隊。率更丞王秘密稟告李世民說:“太子對齊王說:‘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得到秦王驍勇的將領(lǐng)和精悍的士兵,擁有數(shù)萬人馬了。我與秦王在昆明池為你餞行,讓勇士就在帳幕里摧折秦王的身體,將他殺死,上奏時就說他暴病身亡,皇上該不會不相信。我自當讓人進言申說,使皇上將國家事務(wù)交給我。尉遲敬德等人被你掌握以后,應(yīng)該將他們悉數(shù)活埋,有誰敢不服呢!’”李世民將王的話告訴了長孫無忌等人,長孫無忌等人勸說李世民在事發(fā)以前設(shè)法對付他們。李世民嘆息著說:“骨肉相互殘殺,是古往今來的大丑事。我誠然知道禍事即將來臨,但我打算在禍事發(fā)動以后,再仗義討伐他們,這不也是可以的嗎!”尉遲敬德說:“作為人們的常情,有誰能夠舍得死去!現(xiàn)在大家誓死擁戴大王,這是上天所授。禍患的機括就要發(fā)動,大王卻仍舊態(tài)度安然,不為此事?lián)鷳n。即使大王把自己看得很輕,又怎么對得起宗廟社稷呢!如果大王不肯采用我的主張,我就準備逃身荒野了。我是不能夠留在大王身邊,拱手任人宰割的!”長孫無忌說:“如果大王不肯聽從尉遲敬德的主張,事情現(xiàn)在便沒有指望了。尉遲敬德等人肯定不會再追隨大王,我也應(yīng)當跟著他們離開大王,不能夠再事奉大王了!”李世民說:“我講的意見也不能夠完全舍棄,您再計議一下吧。”尉遲敬德說:“如今大王處理事情猶豫不定,這是不明智的;面臨危難,不能決斷,這是不果敢的。況且,大王平時畜養(yǎng)的八百多名勇士,凡是在外面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宮中,他們穿好衣甲,握著兵器,起事的形勢已經(jīng)形成,大王怎么能夠制止得住呢!”

  世民訪之府僚,皆曰:“齊王兇戾,終不肯事其兄。比聞護軍薛實嘗謂齊王曰:‘大王之名,合之成“唐”字,大王終主唐祀’齊王喜曰:‘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伺c太子謀亂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亂心無厭,何所不為!若使二人得志,恐天下非復(fù)唐有。以大王之賢,取二人如拾地芥耳,奈何徇匹夫之節(jié),忘社稷之計乎!”世民猶未決,眾曰:“大王以舜為何如人?”曰:“圣人也。”眾曰:“使舜浚井不出,則為井中之泥,涂廩不下,則為廩上之灰,安能澤被天下,法施后世乎!是以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蓋所存者大故也。”世民命卜之,幕僚張公謹自外來,取龜投地,曰:“卜以決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于是定計。

  李世民就此事征求秦王府僚屬的意見,大家都說:“齊王兇惡乖張,是終究不愿意事奉自己的兄長的。近來聽說護軍薛實曾經(jīng)對齊王說:‘大王的名字,合起來可以成為一個唐字,看來大王終究是要主持大唐的祭祀的!R王歡喜地說:‘只要能夠除去秦王,捉拿太子就易如反掌了!钤c太子謀劃作亂還沒有成功,就已經(jīng)有了捉拿太子的心思。作亂的心思沒個滿足,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出來呢!假使這兩個人如愿以償了,恐怕天下就不再歸大唐所有。憑著大王的賢能,捉拿這兩個人就像拾取地上的草芥一般容易,怎么能夠為了信守平常人的節(jié)操,而忘記了國家大計呢!”李世民仍然沒有做出決定。大家說:“大王認為虞舜是什么樣的人呢?”李世民說:“是圣人!贝蠹艺f:“假如虞舜在疏浚水井的時候沒有躲過父親與哥哥在上面填土的毒手,他便化為井中的泥土了,假如他在涂飾糧倉的時候沒有逃過父親和哥哥在下面放火的毒手,他便化為糧倉上的灰燼了,還怎么能夠使自己恩澤遍及天下,法度流傳后世呢!所以,虞舜在遭到父親用小棍棒笞打的時候便忍受了,在遭到父親用大棍棒笞打的時候便逃走了,這恐怕是因為虞舜心里所想的是大事啊。”李世民讓人卜算是否應(yīng)該采取行動,恰好秦王幕府的僚屬張公謹從外面進來,便將龜甲拿過來扔在地上說:“占卜是為了決定疑難之事的,現(xiàn)在事情并無疑難,還占卜什么呢!如果卜算的結(jié)果是不吉利的,難道就能夠不采取行動了嗎?”于是,大家便定下了采取行動的計劃。

  世民令無忌密召房玄齡等,曰:“敕旨不聽復(fù)事王;今若私謁,必坐死,不敢奉教!”世民怒,謂敬德曰:“玄齡、如晦豈叛我邪!”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往觀之,若無來心,可斷其首以來!本吹峦,與無忌共諭之曰:“王已決計,公宜速入共謀之。吾屬四人,不可群行道中!蹦肆钚g、如晦著道士服,與無忌俱入,敬德自他道亦至。

  李世民讓長孫無忌秘密地將房玄齡等人召來,房玄齡等人說:“敕書的旨意是不允許我們大家再事奉秦王的。如果我們現(xiàn)在私下去謁見秦王,肯定要因此獲罪致死,因此我們不敢接受秦王的教令!”李世民生氣地對尉遲敬德說:“房玄齡與杜如晦難道要背叛我嗎!”他摘下佩刀交給尉遲敬德說:“您前去察看一下情況,如果他們沒有前來的意思,您可以砍下他們的頭顱,帶著回來見我。”尉遲敬德前去,與長孫無忌一起曉示房玄齡等人說:“秦王已經(jīng)將采取行動的辦法決定下來了,您們最好趕緊前去秦王府共同計議大事。我們這四個人,不能夠在街道上同行!庇谑亲尫啃g與杜如晦穿上道士的服裝,與長孫無忌一同進入秦王府,尉遲敬德由別的道路也來到了秦王府。

  己未,太白復(fù)經(jīng)天。傅奕密奏:“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上以其狀授世民。于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后宮,且曰:“臣于兄弟無絲毫負,今欲殺臣,似為世充、建德報讎。臣今枉死,永違君親,魂歸地下,實恥見諸賊!”上省之,愕然,報曰:“明當鞫問,汝宜早參!

  己未(初三),金星再次白天出現(xiàn)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傅奕秘密上奏說:“金星出現(xiàn)在秦地的分野上,這是秦王應(yīng)當擁有天下的征兆。”高祖將傅奕的密狀交給了李世民。此時,李世民暗中奏陳李建成與李元吉淫亂后宮嬪妃,而且說:“我絲毫也沒有對不起哥哥與弟弟的地方,現(xiàn)在他們卻打算殺死我,似乎是要為王世充和竇建德報仇。如今我含冤而死,永遠離開父皇,魂魄回到地下,如果見到王世充等人,實在感到羞恥!”高祖望著李世民,驚訝不已,回答說:“明天就審問此事,你最好及早前來朝參。”

  庚申,世民帥長孫無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門。張婕妤竊知世民表意,馳語建成。建成召元吉謀之,元吉曰:“宜勒宮府兵,托疾不朝,以觀形勢!苯ǔ稍唬骸氨鴤湟褔,當與弟入?yún),自問消息。”乃俱入,趣玄武門。上時已召裴寂、蕭、陳叔達等,欲按其事。

  庚申(初四),李世民率領(lǐng)長孫無忌等人入朝,將兵力埋伏在玄武門。張婕妤暗中得知了李世民上表的大意,急忙前去告訴李建成。李建成將李元吉叫來商議此事,李元吉說:“我們應(yīng)當統(tǒng)率好東宮與齊王府中的軍隊,托稱有病,不去上朝,以便觀察形勢!崩罱ǔ烧f:“軍隊的防備已很嚴密了,我與你應(yīng)當入朝參見,親自打聽消息!庇谑,二人一起入朝,向著玄武門走來。當時,高祖已經(jīng)將裴寂、蕭、陳叔達等人召集前來,準備查驗這件事情了。

  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尉遲敬德將七十騎繼至,左右射元吉墜馬。世民馬逸入林下,為木枝所掛,墜不能起。元吉遽至,奪弓將扼之,敬德躍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翊衛(wèi)車騎將軍馮翊馮立聞建成死,嘆曰:“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乎!”乃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萬年謝叔方帥東宮、齊府精兵二千馳趣玄武門。張公謹多力,獨閉關(guān)以拒之,不得入。云麾將軍敬君弘掌宿衛(wèi)兵,屯玄武門,挺身出戰(zhàn),所親止之曰:“事未可知,且徐觀變,俟兵集,成列而戰(zhàn),未晚也!本氩粡,與中郎將呂世衡大呼而進,皆死之。君弘,顯雋之曾孫也。守門兵與萬徹等力戰(zhàn)良久,萬徹鼓噪欲攻秦府,將士大懼;尉遲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宮府兵遂潰。萬徹與數(shù)十騎亡入終南山。馮立既殺敬君弘,謂其徒曰:“亦足以少報太子矣!”遂解兵,逃于野。

  李建成與李元吉來到臨湖殿的時候,察覺到發(fā)生了變故,立即勒轉(zhuǎn)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李世民跟在后面招呼他們,李元吉拉開弓射李世民,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李世民箭射李建成,卻將他射死了。尉遲敬德帶領(lǐng)騎兵七十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將李元吉射下馬來。李世民的坐騎奔入樹林,被樹枝掛住,倒在地上,不能起來。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掐死李世民,尉遲敬德躍馬奔來大聲喝斥他。李元吉打算步行前往武德殿,尉遲敬德追著射他,將他射死了。翊衛(wèi)車騎將軍馮翊人馮立得知李建成死去消息以后,嘆息說:“難道能夠人家活著時蒙受人家的恩惠,人家一死便逃避人家的禍難嗎!”于是,他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萬年人謝叔方率領(lǐng)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玄武門。張公謹膂力過人,他獨自關(guān)閉了大門,擋住馮立等人,馮立等人無法進入。云麾將軍敬君弘掌管著宿衛(wèi)軍,駐扎在玄武門。他挺身而起,準備出戰(zhàn),與他親近的人阻止他說:“事情未見分曉,姑且慢慢觀察事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等到兵力集合起來,結(jié)成陣列再出戰(zhàn),也是為時不晚的啊。”敬君弘不肯聽從,便與中郎將呂世衡大聲呼喊著奔向前去,結(jié)果全部戰(zhàn)死。敬君弘是敬顯雋的曾孫。把守玄武門的士兵與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zhàn),持續(xù)了很長時間,薛萬徹擂著鼓,呼喊著,準備進攻秦王府,將士們大為恐懼。這時,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給薛萬徹等人看,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因而潰散,薛萬徹與騎兵數(shù)十人逃進終南山。馮立殺死敬君弘以后,對手下人說:“這也足夠略微報答太子了!庇谑牵麃G掉兵器,落荒而逃。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wèi),敬協(xié)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驚,問曰:“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對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wèi)!鄙现^裴寂等曰:“不圖今日乃見此事,當如之何?”蕭、陳叔達曰:“建成、元吉本不預(yù)義謀,又無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為奸謀。今秦王已討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事,無復(fù)事矣!”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睍r宿衛(wèi)及秦府兵與二宮左右戰(zhàn)猶未已,敬德請降手敕,令諸軍并受秦王處分,上從之。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自東上閣門出宣敕,眾然后定。上又使黃門侍郎裴矩至東宮曉諭諸將卒,皆罷散。上乃召世民,撫之曰:“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高祖正在海池劃船。李世民讓尉遲敬德入宮擔任警衛(wèi),尉遲敬德身披鎧甲,手握長予,徑直來到高祖所在的地方。高祖極為震驚,便問他說:“今天作亂的人是誰呀?你到這里來做什么?”尉遲敬德回答說:“由于太子和齊王作亂,秦王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擔心驚動陛下,便派我擔任警衛(wèi)!备咦鎸ε峒诺热苏f:“不料今天竟然會出現(xiàn)這種事情,你們認為應(yīng)當怎么辦呢?”蕭和陳叔達說:“李建成與李元吉原來就沒有參與舉義反隋的謀議,又沒有為天下立下功勞。他們嫉妒秦王功勛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劃邪惡的陰謀,F(xiàn)在,秦王已經(jīng)聲討并誅殺了他們,秦王的功績布滿天下,我國疆域以內(nèi)的人們都誠心歸向于他。如果陛下能夠決定立他為太子,將國家政務(wù)交托給他,就不會再發(fā)生事端了!备咦嬲f:“好!這也正是我平素的心愿啊。”當時,宿衛(wèi)軍和秦王府的兵馬與東宮和齊王府的親信交戰(zhàn)還沒有停止,尉遲敬德請求高祖頒布親筆敕令,命令各軍一律接受秦王的處置,高祖聽從了他的建議。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由東上閣門出來宣布敕令,大家便安定下來。高祖又讓黃門侍郎裴矩前往東宮明白開導(dǎo)各個將士,將士們便都棄職散開。于是,高祖?zhèn)髡倮钍烂袂皝,撫慰他說:近些日子以來,我?guī)缀醭霈F(xiàn)了曾母誤聽曾參殺人而丟開織具逃走的疑惑!崩钍烂窆蛄讼聛恚诟咦娴男厍,長時間地放聲痛哭。

  建成子安陸王承道、河?xùn)|王承德、武安王承訓(xùn)、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元吉子梁郡王承業(yè)、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皆坐誅,仍絕屬籍。

  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xùn)|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xùn)、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yè)、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人都獲罪被殺,還在宗室的名冊上除去他們的名字。

  初,建成許元吉以正位之后,立為太弟,故元吉為之盡死。諸將欲盡誅建成、元吉左右百余人,籍沒其家,尉遲敬德固爭曰:“罪在二兇,既伏其誅;若及支黨,非所以求安也!”乃止。是日,下詔赦天下。兇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自余黨與,一無所問。其僧、尼、道士、女冠并宜依舊。國家庶事,皆取秦王處分。

  當初,李建成答應(yīng)李元吉在自己即位以后,將他立為皇太弟,所以李元吉為李建成盡死效力。各位將領(lǐng)準備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百多名親信全部誅除,將他們的家產(chǎn)沒收官府,尉遲敬德再三爭辯說:“罪過都在兩個元兇身上,他們已經(jīng)受到死刑的處罰了。倘若還要牽連他們的黨羽,就不是謀求安定的做法了!”于是各位將領(lǐng)停止追殺下去。當天,高祖頒詔赦免天下罪囚,叛逆的罪名只加給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對其余的黨羽,一概不加追究。僧人、尼姑和男女道士都應(yīng)當依照原先頒布的詔令處理。國家的各項政務(wù),全部聽候秦王的處置。

  辛酉,馮立、謝叔方皆自出;薛萬徹亡匿,世民屢使諭之,乃出。世民曰:“此皆忠于所事,義士也!贬屩

  辛酉(初五),馮立和謝叔方都自動出來。薛萬徹逃亡躲避起來以后,李世民多次讓人曉示他,他也出來了。李世民說:“這些人都能夠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是義士!”于是都免除他們的罪。

  癸亥,立世民為皇太子。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后聞奏!

  癸亥(初七),高祖將李世民立為皇太子,還頒布詔書說:“從今天起,軍隊和國家的各項事務(wù),無論大小,全部交付太子處置決定,然后再報告朕知!

  臣光曰:立嫡以長,禮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隱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勢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隱太子有泰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節(jié),則亂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發(fā),然后應(yīng)之,如此,則事非獲已,猶為愈也。既而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門,推刃同氣,貽譏千古,惜哉!夫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之君,子孫之所儀刑也,彼中、明、肅、代之傳繼,得非有所指擬以為口實乎!

  司馬光曰:將嫡長子立為太子,是禮制的正常法則。然而,高祖之所以擁有天下,完全是由于李世民的功勞。隱太子李建成平庸低劣,卻位居李世民之上,所處的地位易生嫌猜,所擁有的權(quán)力相互威脅,兄弟二人必然不能相容。假如高祖有周文王的明智,隱太子李建成有泰伯的賢達,太宗有子臧的節(jié)操,變亂又會從哪里產(chǎn)生出來呢!既然不能如此,太宗這才打算等待李建成首先發(fā)難,然后采取相應(yīng)的行動。這樣說來,太宗也是出于不得已,尚且算是做得較好的了。接著,李世民被各位下屬施加壓力,于是導(dǎo)致宮廷門前發(fā)生了流血事件,對自己的同胞兄弟白刃相加,為后世所譏剌,真是太可惜了!一般說來,創(chuàng)立基業(yè)傳給后世的君主,是子孫后代學(xué)習(xí)的典范,后來中宗、玄宗、肅宗、代宗的帝位傳承,能不是在對太宗的指顧與效法中找到借口的嗎!

  [27]戊辰,以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敬德為左衛(wèi)率,程知節(jié)為右衛(wèi)率,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洗馬。悉以齊王國司金帛什器賜敬德。

  [27]戊辰(十二日),朝廷任命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與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與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敬德為左衛(wèi)率,程知節(jié)為右衛(wèi)率,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洗馬,還將齊王國司的金銀布帛器物全部賞賜給尉遲敬德。

  初,洗馬魏徵常勸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敗,世民召徵謂曰:“汝何為離間我兄弟!”眾為之危懼,徵舉止自若,對曰:“先太子早從徵言,必?zé)o今日之禍!笔烂袼刂仄洳牛娜荻Y之,引為詹事主簿。亦召王、韋挺于州,皆以為諫議大夫。

  當初,太子洗馬魏徵經(jīng)常勸說太子李建成及早除去秦王,李建成事敗以后,李世民便傳召魏徵說:“你為什么挑撥我們兄弟的關(guān)系呢?”大家都為他擔驚受怕,魏徵卻舉止如常地回答說:“如果已故的太子早些聽從我的進言,肯定不會有今天的禍事!崩钍烂袼貋砥髦厮牟拍埽愀淖兞嗽瓉淼膽B(tài)度,對他以禮相待,引薦他擔任了詹事主薄。李世民還將王和韋挺從州召回,讓他們擔任了諫議大夫。

  世民命縱禁苑鷹犬,罷四方貢獻,聽百官各陳治道,政令簡肅,中外大悅。

  李世民命令將宮苑的鷹犬放生,免除各地進獻貢物,聽憑百官各自陳說治理國家的方法,行政措施與法令簡明整肅,朝廷內(nèi)外的人們大為欣悅。

  以屈突通為陜東道行臺左仆身,鎮(zhèn)洛陽。

  朝廷任命屈突通為陜東道行臺左仆射,鎮(zhèn)守洛陽。

  益州行臺仆射竇軌與行臺尚書韋云起、郭行方不協(xié)。云起弟慶儉及宗族多事太子建成,建成死,軌誣云起與建成同反,收斬之。行方懼,逃奔京師,軌追之,不及。

  益州行臺仆射竇軌與行臺尚書韋云起、郭行方不睦。韋云起的弟弟韋慶儉以及同宗親屬有許多人事奉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死去以后,竇軌誣告韋云起與李建成一起謀反,將他收捕斬殺。郭行方逃奔京城,竇軌追趕他,但沒有追上。

  [28]吐谷渾寇岷州。

  [28]吐谷渾侵犯岷州。

  [29]突厥寇隴州;辛未,寇渭州;遣右衛(wèi)大將軍柴紹擊之。

  [29]突厥侵犯隴州。辛未(十五日),突厥侵犯渭州,朝廷派遣右衛(wèi)大將軍柴紹進擊突厥。

  [30]廢益州大行臺,置大都督府。

  [30]朝廷廢除益州大行臺,設(shè)置益州大都督府。

  [31]壬申,上以手詔賜裴寂等曰:“朕當加尊號為太上皇。”

  [31]壬申(十六日),高祖將親筆詔書賜給裴寂等人說:“朕應(yīng)當加上太上皇的尊號!

  [32]辛巳,幽州大都督廬江王瑗反,右領(lǐng)軍將軍王君廓殺之,傳首。

  [32]辛巳(二十五日),幽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反叛朝廷,右領(lǐng)軍將軍王君廓將他殺掉,把他的頭顱送往京城。

  初,上以瑗懦怯非將帥才,使君廓佐之。君廓故群盜,勇悍險詐,瑗推心倚仗之,許為婚姻。太子建成謀害秦王,密與瑗相結(jié)。建成死,詔遣通事舍人崔敦禮馳驛召瑗。瑗心不自安,謀于君廓。君廓欲取瑗以為功,乃說曰:“大王若入,必?zé)o全理。今擁兵數(shù)萬,奈何受單使之召,自投罔罟乎!”因相與泣。瑗曰:“我今以命托公,舉事決矣。”乃劫敦禮,問以京師機事;敦禮不屈,瑗囚之。發(fā)驛征兵,且召燕州刺史王詵赴薊,與之計事。兵曹參軍王利涉說瑗曰:“王君廓反覆,不可委以機柄,宜早除去,以王詵代之!辫ゲ荒軟Q。君廓知之,往見詵,詵方沐,握發(fā)而出,君廓手斬之,持其首告眾曰:“李瑗與王詵同反,囚執(zhí)敕使,擅自征兵。今詵已誅,獨有李瑗,無能為也。汝寧隨瑗族滅乎,欲從我以取富貴乎?”眾皆曰:“愿從公討賊!本藥浧澉庀虑в嗳耍馕鞒嵌,瑗不之覺;君廓入獄出敦禮,瑗始知之,遽帥左右數(shù)百人被甲而出,遇君廓于門外。君廓謂瑗眾曰:“李瑗為逆,汝何為隨之入湯火乎!”眾皆棄兵而潰。唯瑗獨存,罵君廓曰:“小人賣我,行自及矣!”遂執(zhí)瑗,縊之。壬午,以王君廓為左領(lǐng)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以瑗家口賜之。敦禮,仲方之孫也。

  當初,高祖看到李瑗怯懦無能,沒有擔任將帥的才能,便讓王君廓輔佐他。王君廓過去當過強盜,驍勇強悍,陰險狡詐,李瑗推心置腹地倚賴他,答應(yīng)與他通婚。太子李建成圖謀殺害秦王的時候,暗中與李瑗相互交結(jié)。李建成死去以后,高祖頒詔派遣通事舍人崔敦禮乘著驛站的車馬前去征召李瑗。李瑗心里恐慌,便與王君廓計議。王君廓打算捉拿李瑗,借此建立功勞,因而勸他說:“如果大王入朝,肯定沒有保全的道理,F(xiàn)在大王擁有數(shù)萬兵馬,怎么能夠接受使者單身一人的傳召,去自投羅網(wǎng)呢!”因而他與李瑗一起哭泣起來。李瑗說:“現(xiàn)在,我將性命交托給您,決定起事了!庇谑,他劫持了崔敦禮,向他詢問京城中的機密要事,崔敦禮不肯屈服,李瑗便將他囚禁起來。李瑗通過驛站調(diào)集兵力,并且傳召燕州刺史王詵前往薊州,與他計議起事。兵曹參軍王利涉勸李瑗說:“王君廓反覆無常,不能夠?qū)?quán)柄交托給他,應(yīng)當及早將他除掉,讓王詵來代替他!崩铊]有能夠決定下來。王君廓得知這一消息后,前去見王詵,王詵正在洗頭,握著頭發(fā)便走出來了,王君廓親手將他斬殺,提著他的頭顱向大家宣告說:“李瑗與王詵共同謀反,囚禁皇上的使者,擅自征調(diào)兵力。現(xiàn)在王詵已經(jīng)被殺,只剩下李瑗,是無能為力的了。你們是寧愿跟著李瑗去舉族受戮呢,還是打算隨從我去獲取富貴呢?”大家都說:“我們愿意隨從您聲討逆賊!蓖蹙懵暑I(lǐng)自己的部下一千多人,翻越西城,進入城內(nèi),李瑗沒有發(fā)覺。王君廓進入監(jiān)獄,將崔敦禮放了出來,李瑗這才知道王君廓有變,連忙率領(lǐng)數(shù)百名親信身著鎧甲而出,在門外遇到了王君廓。王君廓對李璦的部下說:“李瑗叛逆朝廷,你們?yōu)槭裁匆S他赴湯蹈火呢!”大家都丟下兵器,潰散而去。只有李瑗獨自留在那里,大罵王君廓說:”你這個小人出賣我,你也將會自取禍殃的!”于是,王君廓捉住李璦,將他勒死。壬午(二十六日),朝廷任命王君廓為左領(lǐng)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將李瑗家中的人口賞賜給他。崔敦禮是崔仲方的孫子。

  [33]乙酉,罷天策府。

  [33]乙酉(二十九日),朝廷撤除了天策府。

  [34]秋,七月,己丑,柴紹破突厥于秦州,斬特勒一人,士卒首千余級。

  [34]秋季,七月,己丑(初三),柴紹在秦州打敗突厥,斬殺特勒一人及將士一千多人。

  [35]以秦府護軍秦叔寶為左衛(wèi)大將軍,又以程知節(jié)為右武衛(wèi)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

  [35]朝廷任命秦王府護軍秦叔寶為左衛(wèi)大將軍,又任命程知節(jié)為右武衛(wèi)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

  [36]壬辰,以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為左仆射,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癸巳,以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彝為右仆射;又以前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為御史大夫,中書舍人顏師古、劉林甫為中書侍郎,左衛(wèi)副率侯君集為左衛(wèi)將軍,左虞候段志玄為驍衛(wèi)將軍,副護軍薛萬徹為右領(lǐng)軍將軍,右內(nèi)副率張公謹為右武候?qū)④姡冶O(jiān)門率長孫安業(yè)為右監(jiān)門將軍,右內(nèi)副率李客師為領(lǐng)左右軍將軍。安業(yè),無忌之兄;客師,靖之弟也。

  [36]壬辰(初六),朝廷任命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為左仆射,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癸巳(初七),朝廷任命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彝為右仆射,還任命從前的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為御史大夫,中書舍人顏師古和劉林甫為中書侍郎,左衛(wèi)副率侯君集為左衛(wèi)將軍,左虞候段志玄為驍衛(wèi)將軍,副護軍薛萬徹為右領(lǐng)軍將軍,右內(nèi)副率張公謹為右武候?qū)④,右監(jiān)門率長孫安業(yè)為右監(jiān)門將軍,右內(nèi)副率李客師為領(lǐng)左右將軍。長孫安業(yè)是長孫無忌的哥哥。李客師是李靖的弟弟。

  [37]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之黨散亡在民間,雖更赦令,猶不自安,徼幸者爭告捕以邀賞。諫議大夫王以啟太子。丙子,太子下令:“六月四日已前事連東宮及齊王,十七日前連李瑗者,并不得相告言,違者反坐!

  [37]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黨羽流散逃亡到民間,雖然連續(xù)頒布赦令,仍然感到內(nèi)心不安,希圖僥幸獲利的人爭著告發(fā)捕捉他們,以此邀功請賞。諫議大夫王將這種情況告訴了太子李世民。丙子(疑誤),太子頒布命令:“六月四日以前與東宮和齊王有牽連的人、同月十七日以前與李瑗有牽連的人,一概不允許相互告發(fā),對違反規(guī)定的人以誣告治罪!

  丁酉,遣諫議大夫魏徵宣慰山東,聽以便宜從事。徵至磁州,遇州縣錮送前太子千牛李志安、齊王護軍李思行詣京師,徵曰:“吾受命之日,前宮、齊府左右皆赦不問;今復(fù)送思行等,則誰不自疑!雖遣使者,人誰信之!吾不可以顧身嫌,不為國慮。且既蒙國士之遇,敢不以國士報之乎!”遂皆解縱之。太子聞之,甚喜。

  丁酉(十一日),朝廷派遣諫議大夫魏徵安撫山東,允許他見機行事。魏徵來到磁州的時候,遇到州縣枷送原來的太子千牛李志安、齊王護軍李思行前往京城。魏徵說:“我奉命出使的時候,對原來的東宮與齊王府的屬官已經(jīng)一概赦免,不予追究,F(xiàn)在又押送李思行等人,那么誰不對赦令產(chǎn)生懷疑呢!雖然朝廷為此派遣了使者,又有誰會相信他呢!我不能夠因顧慮自身遭受嫌疑,便不為國家考慮。何況我既然被視為國中才能出眾的人士而受到禮遇,怎么敢不以國中才能出眾人士的本色來報答太子呢!”于是,他將李志安等人一律釋放。太子李世民得知消息以后甚為高興。

  右衛(wèi)率府鎧曹參軍唐臨出為萬泉丞,縣有系囚十許人,會春雨,臨縱之,使歸耕種,皆如期而返。臨,令則之弟子也。

  右衛(wèi)率府鎧曹參軍唐臨被外放為萬泉縣丞,縣內(nèi)有在押囚犯約十人左右。適逢春雨降臨,唐臨便將他們放走,讓他們回鄉(xiāng)耕田種地,他們也全部按照規(guī)定的日期返回。唐臨是唐令則的兒子。

  [38]八月,丙辰,突厥遣使請和。

  [38]八月,丙辰(初一),突厥派遣使者請求通好言和。

  [39]壬戌,吐谷渾遣使請和。

  [39]壬戌(初七),吐谷渾派遣使者請求通好言和。

  [40]癸亥,制傳位于太子;太子固辭,不許。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赦天下;關(guān)內(nèi)及蒲、芮、虞、泰、陜、鼎六州免二年租調(diào),自余給復(fù)一年。

  [40]癸亥(初八),高祖頒布制書,將皇位傳給太子李世民。太子李世民再三推辭,高祖不肯答應(yīng)。甲子(初九),太宗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關(guān)內(nèi)地區(qū)以及蒲州、芮州、虞州、泰州、陜州、鼎州六地免除租調(diào)兩年,其余各地免除徭役一年。

  [41]詔以“宮女眾多,幽可愍,宜簡出之,各歸親戚,任其適人!

  [41]太宗頒詔認為:“為數(shù)眾多的宮女,被關(guān)閉在幽深的宮苑之中,值得哀憐。應(yīng)當經(jīng)過揀選,外放宮女,讓她們分別回到自己的親屬身邊,聽憑他們嫁人!

  [42]初,稽胡酋長劉成帥眾降梁師都,師都信讒,殺之,由是所部猜懼,多來降者。師都浸衰弱,乃朝于突厥,為之畫策,勸令入寇。于是頡利、突利二可汗合兵十余萬寇涇州,進至武功,京師戒嚴。

  [42]當初,稽胡酋長劉成率領(lǐng)部眾向梁師都投降,梁師都聽信讒言,將劉成殺掉。從此,他的部下心懷疑懼,有許多人前來投降。梁師都逐漸衰弱下來,便去朝見突厥,替突厥出謀劃策,勸說突厥前來侵犯。因此,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二人匯合兵馬十多萬人侵犯涇州,進兵到武功,京城嚴加戒備。

  [43]丙子,立妃長孫氏為皇后。后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法,上為秦王,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有隙,后奉事高祖,承順妃嬪,彌縫其闕,甚有內(nèi)助。及正位中宮,務(wù)存節(jié)儉,服御取給而已。上深重之,嘗與之議賞罰,后辭曰:‘牝雞之晨,唯家之索,’妾婦人,安敢豫聞?wù)拢 惫虇栔,終不對。

  [43]丙子(二十一日),太宗將皇妃長孫氏立為皇后。長孫皇后年少時喜歡讀書,即使在倉卒之間,她的行為也一定要遵守禮教的規(guī)定。太宗在當秦王的時候,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結(jié)下嫌隙,長孫皇后侍奉高祖,順從高祖的妃嬪,彌補秦王的缺失,給秦王帶來很大的幫助。長孫氏被立為中宮皇后以后,務(wù)求保持節(jié)儉的本色,車馬衣服等物品只求夠用罷了。太宗深深地器重她,曾經(jīng)與她議論獎賞與刑罰的事,長孫皇后推辭說:“‘如果母雞在早晨打鳴,就只會使這個人家傾家蕩產(chǎn)!沂菋D女,怎么敢過問朝中政務(wù)!”太宗再三問她,她到底沒有回答!

  [44]己卯,突厥進寇高陵。辛巳,涇州道行軍總管尉遲敬德與突厥戰(zhàn)于涇陽,大破之。獲其俟斤阿史德烏沒啜,斬首千余級。

  [44]己卯(二十四日),突厥進軍侵犯高陵縣。辛巳(二十六日),涇州道行軍總管尉遲敬德與突厥在涇陽交戰(zhàn),大破突厥,擒獲了突厥的俟斤阿史德烏沒啜,斬首一千多級。

  癸未,頡利可汗進至渭水便橋之北,遣其腹心執(zhí)失思力入見,以觀虛實。思力盛稱“頡利與突利二可汗將兵百萬,今至矣。”上讓之曰:“吾與汝可汗面結(jié)和親,贈遺金帛,前后無算。汝可汗自負盟約,引兵深入,于我無愧!汝雖戎狄,亦有人心,何得全忘大恩,自夸強盛!我今先斬汝矣!”思力懼而請命。蕭、封德彝請禮遣之。上曰:“我今遣還,虜謂我畏之,愈肆憑陵!蹦饲羲剂τ陂T下省。

  癸未(二十八日),頡利可汗前進到渭水便橋的北岸,派遣他的親信執(zhí)失思力入京晉見太宗,以便觀察唐的情況。執(zhí)失思力大肆鼓吹“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兩人率領(lǐng)著百萬大軍,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到”。太宗斥責(zé)他說:“我與你們的可汗當面約定講和通好,前后贈給你們金銀布帛,多得無法計算。你們的可汗獨自背棄盟約,率領(lǐng)兵馬深入唐境,我可沒有對不起你們的地方!雖然你們是戎狄族之人,但也是長著一顆人心的,怎么能夠完全忘卻對你們的巨大恩惠,自夸兵強馬壯!今天我可要先將你殺了!”執(zhí)失思力害怕,便請求饒命,蕭和封德彝也請求按照禮節(jié)打發(fā)他回去。太宗說:“如果我現(xiàn)在就放他回去,突厥認為我害怕他們,就會更加肆意侵凌了!庇谑,將執(zhí)失思力囚禁在門下省。

  上自出玄武門,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徑詣渭水上,與頡利隔水而語,責(zé)以負約。突厥大驚,皆下馬羅拜。俄而諸軍繼至,旌甲蔽野,頡利見執(zhí)失思力不返,而上挺身輕出,軍容甚盛,有懼色。上麾諸軍使卻而布陳,獨留與頡利語。蕭以上輕敵,叩馬固諫,上曰:“吾籌之已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傾國而來,直抵郊甸者,以我國內(nèi)有難,朕新即位,謂我不能抗御故也。我若示之以弱,閉門拒守,虜必放兵大掠,不可復(fù)制。故朕輕騎獨出,示若輕之;又震曜軍容,使之必戰(zhàn);出虜不意,使之失圖。虜入我地既深,必有懼心,故與戰(zhàn)則克,與和則固矣。制服突厥,在此一舉。卿第觀之!”是日,頡利來請和,詔許之。上即日還宮。乙酉,又幸城西,斬白馬,與頡利盟于便橋之上。突厥引兵退。

  太宗親自出玄武門,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人騎馬徑直來到渭水邊上,同頡利可汗隔著渭水對語,責(zé)備他背棄盟約。突厥大為吃驚,紛紛跳下馬來,對著太宗羅列而拜。一會兒,唐朝各軍相繼趕到,旗幟與盔甲遮蓋了原野。頡利可汗看到執(zhí)失思力沒有回來,而太宗挺身而出,唐軍的陣容又很盛大,臉上也浮現(xiàn)出恐懼的神色。太宗指揮各軍退出一些地方來結(jié)成陣列,自己仍獨自留下與頡利可汗交談,蕭認為太宗輕敵,便勒住太宗的坐騎再三勸阻。太宗說:“朕已經(jīng)周密地謀劃過了,你還不了解其中的用意。突厥之所以膽敢竭盡全國兵力前來,徑直抵達京城的郊野,是因為我們國家內(nèi)部出現(xiàn)了禍難,朕又是新近即位,認為我軍不能抵抗防御他們的緣故。如果我軍向他們示弱,關(guān)閉城門,防守抵御,突厥必然要放縱兵馬大規(guī)模地劫掠,使我們難以遏制。所以,朕輕裝騎馬獨自前來,是要顯示出看不起他們的樣子;又向他們大肆炫耀軍隊的陣容,是要讓他們知道我軍肯定會出戰(zhàn);朕的行動出于突厥的意料之外,是要讓他們失去主張。突厥已經(jīng)深入到我國疆域中來,肯定懷有戒懼之心。所以,如果我軍與他們交戰(zhàn),便能取勝,與他們通好言和,便能夠鞏固。制服突厥,就看這一行動了。你盡管看著好了!碑斎,頡汗可汗前來請求講和,得到了太宗的許可。太宗當天返回宮中。乙酉(三十日),又前往城西,宰白馬歃血,與頡利可汗在便橋訂盟,突厥率領(lǐng)兵馬撤退。

  蕭請于上曰:“突厥未和之時,諸將爭請戰(zhàn),陛下不許,臣等亦以為疑,既而虜自退,其策安在?”上曰:“吾觀突厥之眾雖多而不整,君臣之志唯賄是求,當其請和之時,可汗獨在水西,達官皆來謁我,我若醉而縛之,因襲擊其眾,勢如拉朽。又命長孫無忌、李靖伏兵于豳州以待之,虜若奔歸,伏兵邀其前,大軍躡其后,覆之如反掌耳。所以不戰(zhàn)者,吾即位日淺,國家未安,百姓未富,且當靜以撫之。一與虜戰(zhàn),所損甚多;虜結(jié)怨既深,懼而修備,則吾未可以得志矣。故卷甲韜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當自退,志意驕惰,不復(fù)設(shè)備,然后養(yǎng)威伺釁,一舉可滅也。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此之謂矣。卿知之乎?”再拜曰:“非所及也!

  蕭向太宗請教說:“在突厥沒有準備言和的時候,各位將領(lǐng)爭先請求出戰(zhàn),陛下沒有允許,我等對陛下的做法也感到疑惑不解。不久,突厥果然自動撤退了,奧妙何在?”太宗說:“朕觀察突厥兵馬雖然為數(shù)眾多,但是陣容并不整飭,突厥君臣的意圖只是一味貪圖財物。當突厥請求講和的時候,可汗獨自留在渭水西岸,他的職位顯要的官員都來謁見朕,如果我們將他們灌醉了,再將他們捉拿起來,就勢襲擊突厥兵馬,那形勢就如摧毀朽壞的物品一樣容易。朕再讓長孫無忌和李靖在豳州埋伏兵力,等待他們前往,假如突厥向回逃奔,前面有埋伏著的兵馬阻攔截擊,后面有大部隊跟蹤追擊,消滅他們易如反掌。朕不肯與他們交戰(zhàn),是由于朕即位的時間太短,國家尚未安定,百姓并不富足,暫且應(yīng)當休息生養(yǎng),以安撫為務(wù)。一經(jīng)與突厥開戰(zhàn),帶來的損失一定很多。突厥在與我們結(jié)下深深的怨仇以后,因恐懼而整飭武備,我們便不能夠得其所欲如愿以償了。所以才決定停戰(zhàn)息兵,以金銀布帛誘惑他們。他們的欲望得到滿足以后,理應(yīng)自動撤退,心志驕矜,意氣怠惰,不再設(shè)置軍備。然后,我軍蓄養(yǎng)軍威,窺伺破綻,就能夠一舉消滅他們。打算有所索取,就要先有所給與,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你明白了嗎?”蕭拜了兩拜說:“這不是我所能夠想到的啊!”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紀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 第五十六卷
第五十七卷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 第六十四卷
第六十五卷 第六十六卷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
第七十一卷 卷七十二卷
第七十三卷 第七十四卷
第七十五卷 第七十六卷
第七十七卷 第七十八卷
第七十九卷 第八十卷
第八十一卷 第八十二卷
第八十三卷 第八十四卷
第八十五卷 第八十六卷
第八十七卷 第八十八卷
第八十九卷 第九十卷
第九十一卷 第九十二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四卷
第九十五卷 第九十六卷
第九十七卷 第九十八卷
第九十九卷 第一百卷
第一百零一卷 第一百零二卷
第一百零三卷 第一百零四卷
第一百零五卷 第一百零六卷
第一百零七卷 第一百零八卷
第一百零九卷 第一百一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卷 第一百一十四卷
第一百一十五卷 第一百一十六卷
第一百一十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卷
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三卷 第一百二十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卷 第一百二十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卷
第一百二十九卷 第一百三十卷
第一百三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卷
第一百三十三卷 第一百三十四卷
第一百三十五卷 第一百三十六卷
第一百三十七卷 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一百三十九卷 第一百四十卷
第一百四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卷 第一百四十四卷
第一百四十五卷 第一百四十六卷
第一百四十七卷 第一百四十八卷
第一百四十九卷 第一百五十卷
第一百五十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卷 第一百五十四卷
第一百五十五卷 第一百五十六卷
第一百五十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卷
第一百五十九卷 第一百六十卷
第一百六十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卷 第一百六十四卷
第一百六十五卷 第一百六十六卷
第一百六十七卷 第一百六十八卷
第一百六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卷
第一百七十一卷 第一百七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九卷 第一百九十卷
第一百九十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卷 第一百九十四卷
第一百九十五卷 第一百九十六卷
第一百九十七卷 第一百九十八卷
第一百九十九卷 第二百卷
第二百零一卷 第二百零二卷
第二百零三卷 第二百零四卷
第二百零五卷 第二百零六卷
第二百零七卷 第二百零八卷
第二百零九卷 第二百一十卷
第二百一十一卷 第二百一十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卷 第二百一十四卷
第二百一十五卷 第二百一十六卷
第二百一十七卷 第二百一十八卷
第二百一十九卷 第二百二十卷
第二百二十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卷
第二百二十三卷 第二百二十四卷
第二百二十五卷 第二百二十六卷
第二百二十七卷 第二百二十八卷
第二百二十九卷 第二百三十卷
第二百三十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卷
第二百三十三卷 第二百三十四卷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二百三十六卷
第二百三十七卷 第二百三十八卷
第二百三十九卷 第二百四十卷
第二百四十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卷
第二百四十三卷 第二百四十四卷
第二百四十五卷 第二百四十六卷
第二百四十七卷 第二百四十八卷
第二百四十九卷 第二百五十卷
第二百五十一卷 第二百五十二卷
第二百五十三卷 第二百五十四卷
第二百五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卷 第二百五十八卷
第二百五十九卷 第二百六十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第二百六十二卷
第二百六十三卷 第二百六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六卷
第二百六十七卷 第二百六十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卷 第二百七十卷
第二百七十一卷 第二百七十二卷
第二百七十三卷 第二百七十四卷
第二百七十五卷 第二百七十六卷
第二百七十七卷 第二百七十八卷
第二百七十九卷 第二百八十卷
第二百八十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卷
第二百八十三卷 第二百八十四卷
第二百八十五卷 第二百八十六卷
第二百八十七卷 第二百八十八卷
第二百八十九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一卷 第二百九十二卷
第二百九十三卷 第二百九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