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資治通鑒

 

第八十六卷

晉紀(jì)八 孝惠皇帝下永興二年(乙丑、305)

  晉紀(jì)八 晉惠帝永興二年(乙丑,公元305年)

  [1]夏,四月,張方廢羊后。

  [1]夏季,四月,張方廢黜羊皇后。

  [2]游楷等攻皇甫重,累年不能克,重遣其養(yǎng)子昌求救于外。昌詣司空越,越以太宰新與山東連和,不肯出兵。昌乃與故殿中人楊篇詐稱越命,迎羊后于金墉城。入宮,以后令發(fā)兵討張方,奉迎大駕。事起倉猝,百官初皆從之;俄知其詐,相與誅昌。請遣御史宣詔喻重令降。重不奉詔。先是城中不知長沙厲王及皇甫商已死。重獲御史騶人,問曰:“我弟將兵來,欲至未?”騶人曰:“已為河間王所害!敝厥,立殺騶人。于是城中知無外救,共殺重以降。以馮翊太守張輔為秦州刺史。

  [2]游楷等人攻打皇甫重,幾年都沒有攻克,皇甫重派他的養(yǎng)子皇甫昌到外邊錄求救援;矢Σ菀娝究账抉R越,司馬越因為太宰司馬新近與崤山以東地區(qū)聯(lián)系和解,不肯出兵;矢Σ团c以前為殿中人的楊篇一起,偽稱奉司馬越的旨意,從金墉城迎出羊皇后。進(jìn)入皇宮后,用皇后的命令發(fā)兵討伐張方,尊奉迎接皇帝大駕。事情來得倉猝,朝廷各部門官員開始都跟隨皇甫昌,不久知道是偽令,就一起殺了皇甫昌。司馬請求派御史向皇甫重宣布詔令,命令他投降;矢χ夭蛔裥性t令。開始時城里不知道長沙厲王司馬和皇甫商已被殺死;矢χ刈プ硇荚t令的御史馬夫,詢問說:“我弟弟帶兵過來,快到了嗎?”馬夫說:“他已被河間王司馬害死了!被矢χ卮篌@失色,當(dāng)即殺掉馬夫。這樣城里知道沒有外援,就一起殺了皇甫重投降。司馬命馮翊太守張輔擔(dān)任秦州刺史。

  [3]六月,甲子,安豐元侯五戎薨于郟。

  [3]六月,甲子(初四),安豐元侯王戎在郟縣去世。

  [4]張輔至秦州,殺天水太守封尚,欲以立威;又召隴西太守韓稚,稚子樸勒兵擊輔,輔軍敗,死。涼州司馬楊胤言于張軌曰:“韓稚擅殺刺史,明公杖一方,不可不討!避墢闹仓卸阶o(hù)瑗帥眾二萬討稚,稚詣軌降。未幾鮮卑若羅拔能寇涼州,軌遣司馬宋配擊之,斬拔能,俘十余萬口,威名大振。

  [4]張輔到秦州,殺了天水太守封尚,想以此建立權(quán)威。又要召隴西太守韓稚,韓稚的兒子韓樸帶兵攻打張輔,張輔的軍隊失敗,張輔被殺死。涼州司馬楊胤對張軌說:“韓稚擅自殺死刺史,您掌握一個地區(qū)的軍事,不能不去征討!睆堒壜爮牧怂囊庖姡芍熊姸阶o(hù)瑗率領(lǐng)二萬人征討韓稚,韓稚到張軌那里投降。沒有多久,鮮卑人若羅拔能進(jìn)犯涼州,張軌派司馬宋配阻擊鮮卑人,殺了若羅拔能,俘虜十多萬人,聲威大振。

  [5]漢王淵攻東嬴公騰,騰復(fù)乞師于拓跋猗,衛(wèi)操勸猗助之。猗帥輕騎數(shù)千救騰,斬漢將綦毋豚。詔假猗大單于,加操右將軍。甲申,猗卒,子普根代立。

  [5]漢王劉淵攻打東贏公司馬騰,司馬騰又向拓跋猗求援助,衛(wèi)操勸拓跋猗幫助司馬騰。拓跋猗率領(lǐng)幾千輕裝的騎兵去救援司馬騰,殺了漢將綦毋豚。詔令把拓跋猗封為大單于,加封衛(wèi)操右將軍。甲申(二十四日),拓跋猗去世,兒子拓跋普根代他立為大單于。

  [6]東海中尉劉洽以張方劫遷車駕,勸司空越起兵討之。秋,七月,越傳檄山東征、鎮(zhèn)、州、郡云:“欲糾帥義旅,奉迎天子,還復(fù)舊都。”東平王聞之,懼;長史王說曰:“東海,宗室重望;今興義兵,公宜舉徐州以授之,則免于難,且有克讓之美矣!睆闹T侥艘运究疹I(lǐng)徐州都督,自為兗州刺史;詔即遣使者劉虔授之。是時,越兄弟并據(jù)方任,于是范陽王,及王浚等共推越為盟主,越輒選置刺史以下,朝士多赴之。

  [6]東海中尉劉洽因為張方劫持并強行遷移皇帝車駕,勸司空司馬越發(fā)兵征討張方。秋季,七月,司馬越在崤山以東的各征、鎮(zhèn)、州、郡傳布檄文說:“將集結(jié)帶領(lǐng)正義之師,奉迎天子返回原來的都城!睎|平王司馬聽到后,惶恐不安。長史王對司馬說:“東海王是宗室中聲望最高的,現(xiàn)在興起正義的軍隊,您應(yīng)當(dāng)把徐州交給他,那就可避免災(zāi)難,還享有克己謙讓的美德!彼抉R同意了。司馬越就以司空兼任徐州都督,司馬自任兗州刺史,朝廷詔令立即派使者劉虔正式任命。這時,司馬越兄弟都各占據(jù)一方重任,于是范陽王司馬和王浚等人共同推舉司馬越作盟主,司馬越則選擇人才安排刺史以下的職務(wù),朝廷的士人大多都投奔到司馬越那里。

  [7]成都王穎既廢,河北人多憐之。穎故將公師藩等自稱將軍,起兵于趙、魏,眾至數(shù)萬。初,上黨武鄉(xiāng)羯人石勒,有膽力,善騎射。并州大饑,建威將軍閻粹說東嬴公騰執(zhí)諸胡于山東,賣充軍實,勒亦被掠,賣為茌平人師歡奴,歡奇其狀貌而免之。歡家鄰于馬牧,勒乃與牧帥汲桑結(jié)壯士為群盜。及公師 藩起,桑與勒帥數(shù)百騎赴之。桑始命勒以石為姓,勒為名。藩攻陷郡縣,殺二千石、長吏,轉(zhuǎn)前,攻鄴。平昌公模甚懼;范陽王遣其將茍救鄴,與廣平太守譙國丁紹共擊藩,走之。

  [7]成都王司馬穎被廢黜后,河北人大多很憐憫他。司馬穎過去的部將公師藩等人自稱將軍,在趙、魏地區(qū)起兵,人數(shù)達(dá)到幾萬。當(dāng)初,上黨武鄉(xiāng)縣羯人石勒,有膽識力量,善于騎馬射箭。并州嚴(yán)重饑荒,建威將軍閻粹向東贏公司馬騰獻(xiàn)計,把各族胡人抓到崤山以東地區(qū),賣了以后補充軍糧。石勒也被抓住,賣給仕平人師歡作奴隸,師歡認(rèn)為他的相貌奇特而放了他。師歡與放馬場為鄰,石勒就與放牧的首領(lǐng)汲桑聚集壯士成為強盜團(tuán)伙。等公師藩起兵后,汲桑和石勒率領(lǐng)幾百騎士投奔到公師藩那里,汲桑讓石勒以石作為姓,用勒作為名。公師藩攻克了一些郡縣,殺了二千石俸祿的郡守、長吏,轉(zhuǎn)而向前,攻打鄴城,平昌公司馬模非?謶。范陽王司馬派他的部將茍去救鄴城,與廣平太守譙國人丁紹共同攻打并趕跑了公師藩。

  [8]八月,辛丑,大赦。

  [8]八月,辛丑(疑誤),宣布大赦。

  [9]司空越以瑯邪王睿為平東將軍,監(jiān)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睿請王導(dǎo)為司馬,委以軍事,越帥甲士三萬,西屯蕭縣;范陽王自許屯于滎陽。越承制以豫州刺史劉喬為冀州刺史,以范陽王領(lǐng)豫州刺史;喬以非天子命,發(fā)兵拒之。以劉琨為司馬,越以劉蕃為淮北護(hù)軍,劉輿為潁川太守。喬上尚書,列輿兄弟罪惡 ,因引兵攻許,遣長子將兵拒越于蕭縣之靈壁,越兵不能進(jìn)。東平王在兗州,征求不已,郡縣不堪命。范陽王遣茍還兗州,徙都督青州。不受命,背山東諸侯,與劉喬合。

  [9]司空司馬越以瑯邪王司馬睿任平東將軍。監(jiān)徐州諸軍事的職務(wù),在下邳留守。司馬睿請王導(dǎo)擔(dān)任司馬,將軍隊事務(wù)交給王導(dǎo)處理。司馬越率領(lǐng)三萬兵士,駐扎在西邊的蕭縣。范陽王司馬從許昌到滎陽駐扎。司馬越奉制書讓豫州刺史劉喬任冀州刺史,讓范陽王司馬兼任豫州刺史。劉喬認(rèn)為司馬來不是天子的旨意,就發(fā)兵阻止司馬。司馬以劉琨為司馬,司馬越以劉藩任淮北護(hù)軍。劉輿任潁川太守。劉喬給朝廷上書,羅列劉輿兄弟的罪惡,就帶兵攻打許昌,并派長子劉帶兵在蕭縣的靈壁阻擊司馬越,司馬越的軍隊不能前進(jìn)。東平王司馬在兗州,不停地征收賦稅,征發(fā)勞役,所屬郡縣不能忍受。范陽王司馬派茍返回兗州,調(diào)司馬都督青州,司馬不接受任命,背叛崤山以東的諸侯,與劉喬匯合。

  [10]太宰聞山東兵起,甚懼。以公師藩為成都王穎起兵,壬午,表穎為鎮(zhèn)軍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給兵千人;以盧志為魏郡太守,隨穎鎮(zhèn)鄴,欲以撫安之。又遣建武將軍呂朗屯洛陽。

  [10]太宰司馬聽說崤山以東戰(zhàn)事又起,非?謶帧R驗楣珟煼菫槌啥纪跛抉R穎而起兵,壬午(二十三日),司馬表奏任司馬穎為鎮(zhèn)東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配給一千兵士;任盧志為魏郡太守,隨從司馬穎鎮(zhèn)守鄴城,想以此撫尉并安定公師藩。又派建武將軍呂朗到洛陽駐扎。

  發(fā)詔,令東海王越等各就國,越等不從。會得劉喬上事,冬,十月,丙子,下詔稱:“劉輿迫脅范陽王,造構(gòu)兇逆。其令鎮(zhèn)南大將軍劉弘、平南將軍彭城王釋、征東大將軍劉準(zhǔn),各勒所統(tǒng),與劉喬并力;以張方為大都督,統(tǒng)精卒十萬,與呂朗共會許昌,誅輿兄弟!贬專鄣茏幽峦鯔(quán)之孫也。丁丑,使成都王穎領(lǐng)將軍劉褒等,前車騎將軍石超領(lǐng)北中郎將王闡等據(jù)河橋,為劉喬繼援;進(jìn)喬鎮(zhèn)東將軍,假節(jié)。

  司馬發(fā)布詔令,命令東海王司馬越等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國,司馬越等人不服從。碰巧接到劉喬的上書。冬季,十月,丙子(十八日),司馬頒布詔書,聲稱:“劉輿逼迫威脅范陽王司馬,制造事端。命令鎮(zhèn)南大將軍劉弘、平南將軍彭城王司馬釋、征東大將軍劉準(zhǔn),各自帶領(lǐng)所轄軍隊,與劉喬并肩出力,任張方為大都督,率領(lǐng)十萬精兵,與呂朗在許昌會合,誅討劉輿兄弟!彼抉R釋是宣帝司馬懿侄子穆王司馬權(quán)的孫子。丁丑(十九日),司馬讓成都王司馬穎帶領(lǐng)將軍樓褒等人,前車騎將軍石超帶領(lǐng)北中郎將王闡等人據(jù)守河橋,作為劉喬的后續(xù)援軍。提升劉喬為鎮(zhèn)東將軍,發(fā)給符節(jié)。

  劉弘遺喬及司空越書,欲使之解怨釋兵,同獎王室,皆不聽。弘又上表曰:“自頃兵戈紛亂,猜禍鋒生,疑隙構(gòu)于群王,災(zāi)難延于宗子。今日為忠,明日為逆,翩其反而,互為戎首。載籍以來,骨肉之禍未有如今者也,臣竊悲之!今邊陲無備豫之儲,中華有杼軸之困,而股肱之臣,不惟國體,職競尋常,自相楚剝。萬一四夷乘虛為變,此亦猛虎交斗自效于卞莊者矣。臣以為宜速發(fā)明詔詔越等,令兩釋猜嫌,各保分局。自今以,其有不被詔書,擅興兵馬者,天下共伐之。”時太宰方拒關(guān)東,倚喬為助,不納其言。

  劉弘給劉喬及司空司馬越去信,想使他們之間消解怨恨停止軍事行動,共同輔佐王室,但雙方都不理會。劉弘又上奏表說:“自從近年戰(zhàn)亂迭起,猜疑災(zāi)禍一起出現(xiàn),疑忌仇隙在親王們之間出現(xiàn),災(zāi)難禍患延續(xù)于宗室后代身上,今天是忠于王室的,明天就成了反叛王室,是非反復(fù)變化無常,輪流成為興起戰(zhàn)事的首領(lǐng)。有歷史記載以來,骨肉相殘的災(zāi)禍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的,我對此感到十分悲傷!現(xiàn)在邊疆沒有預(yù)防發(fā)生變動的儲備,中原卻有相當(dāng)?shù)睦Ф,輔助王室的重要大臣,不考慮國家的命運,卻以競爭長短為能事,自相殘殺。萬一四邊夷人乘虛而制造變亂,這也正是兩個猛虎相爭斗而自然成為卞莊的獵物。我認(rèn)為應(yīng)該趕快發(fā)布公開詔書,命令司馬越等人,解除猜忌仇怨,各自保持自己所分管的職位和封地。從今以后,如果有不接受詔令,擅自動用軍隊挑起事端的人,全國共同來討伐他。”當(dāng)時太宰司馬剛開始進(jìn)抵關(guān)東地區(qū),要倚靠劉喬作為幫助,因而不采納劉弘的進(jìn)言。

  喬乘虛襲許,破之。劉琨將兵救許,不及,遂與兄輿及范陽王俱奔河北;琨父母為喬所執(zhí)。劉弘以張方殘暴,知必敗,乃遣參軍劉盤為都護(hù),帥諸軍受司空越節(jié)度。

  劉喬乘虛襲擊許昌,一舉攻克。劉琨帶兵救援許昌,已經(jīng)來不及,于是和兄劉輿以及范陽王司馬一起逃奔河北。劉琨的父母被劉喬抓住。劉弘根據(jù)張方的殘暴,知道司馬一定要失敗,便派參軍劉盤為都護(hù),帶領(lǐng)所轄各軍隊接受司馬越的指揮。

  時天下大亂,弘專督江、漢,威行南服。謀事有成者,則曰:“某人之功”,如有負(fù)敗,則曰:“老子之罪!泵坑信d發(fā),手書守相,丁寧款密。所以人皆感悅,爭赴之,咸曰:“得劉公一紙書,賢于十部從事!鼻皬V漢太守辛冉說弘以從橫之事,弘怒,斬之。

  這時天下大亂,劉弘專門督管江、漢地區(qū),威勢及于南方邊遠(yuǎn)地區(qū)。謀劃事情成功了,就說是某人的功勞。如果遇到失敗,則稱是自己的責(zé)任。每當(dāng)興師動眾,親筆寫信給負(fù)責(zé)官員,詳細(xì)叮嚀囑咐。所以大家都很感動和舒暢,爭相到他那兒。大家都說:“能夠得到劉公一紙親筆信,勝過做十個部從事!鼻皬V漢太守辛冉向劉弘游說割據(jù)稱霸的事,劉弘發(fā)怒,把他殺了。

  [11]有星孛于北斗。

  [11]有異星出現(xiàn)在北斗星旁。

  [12]平昌公模遣將軍宋胄趣河橋。

  [12]平昌公司馬模派將軍宋胄向河橋進(jìn)兵。

  [13]十一月,立節(jié)將軍周權(quán),詐被檄,自稱平西將軍,復(fù)立羊后。洛陽令何喬攻權(quán),殺之,復(fù)廢羊后。太宰矯詔,以羊后屢為奸人所立,遣尚書田淑敕留臺賜后死。詔書屢至,司隸校尉劉暾等上奏,固執(zhí)以為:“羊庶人門戶殘破,廢放空宮,門禁峻密,無緣得與奸人構(gòu)亂;眾無愚智,皆謂其冤。今殺一枯窮之人,而令天下傷慘,何益于治!”怒,遣呂朗收暾;暾奔青州,依高密王略。然羊后亦以是得免。

  [13]十一月,立節(jié)將軍周權(quán),假稱收到檄文,自稱為平西將軍,又重新立羊皇后。洛陽令何喬攻打周權(quán),把他殺了,又廢黜羊皇后。太宰司馬假稱詔令,根據(jù)羊皇后多次被壞人擁立,派尚書田淑命令留守臺署賜羊皇后死。詔書幾次傳到,司隸校尉劉暾等人上奏,堅持認(rèn)為:“羊庶人門庭早已破敗,廢黜放逐空宮,宮門禁衛(wèi)戒備森嚴(yán),沒有條件能夠與壞人勾結(jié)而制造變亂,大家無論愚蠢還是聰明,都說她很冤枉,F(xiàn)在殺這樣一個潦倒窮愁的人,而使天下悲傷,對社會安定有什么好處?”司馬發(fā)怒,派呂朗拘捕劉暾,劉暾投奔青州,依靠高密王司馬略。但羊皇后也因此而得以免于一死。

  [14]十二月,呂朗等東屯滎陽,成都王穎進(jìn)據(jù)洛陽。

  [14]十二月,呂朗等向東在滎陽駐扎,成都王司馬穎進(jìn)兵據(jù)守洛陽。

  [15]劉琨說冀州刺史太原溫羨,使讓位于范陽王。領(lǐng)冀州,遣琨詣幽州乞師于王浚;浚以突騎資之,擊王闡于河上,殺之。琨遂與引兵濟(jì)河,斬石超于滎陽。劉喬自考城引退。遣琨及督護(hù)田徽東擊東平王于廩丘,走還國。琨、徽引兵東迎越,擊劉于譙;敗死,喬眾遂潰,喬奔平氏。司空越進(jìn)屯陽武,王浚遣其將祁弘帥突騎鮮卑、烏桓為越先驅(qū)。

  [15]劉琨向冀州刺史太原人溫羨游說,讓他把職位讓給范陽王司馬。司馬兼領(lǐng)冀州后,派劉琨到幽州向王浚求兵。王浚派精銳騎兵幫助司馬,在黃河上襲擊王闡,把王闡殺了。劉琨于是和司馬率兵渡黃河,在滎陽殺了石超。劉喬從考城率兵撤退。司馬派劉琨和都護(hù)田徽向東在廩丘攻打東平王司馬,司馬逃歸封國。劉琨、田徽帶兵向東迎接司馬越,在譙地攻打劉,劉兵敗陣亡,劉喬的軍隊于是潰散,劉喬逃奔平氏縣。司空司馬越進(jìn)軍到陽武駐扎,王浚派他的部將祁弘帶領(lǐng)鮮卑、烏桓精銳騎兵作為司馬越的前鋒。

  [16]初,陳敏既克石冰,自謂勇略無敵,有割據(jù)江東之志。其父怒曰:“滅我門者,必此兒也!”遂以憂卒。敏以喪去職。司空越起敏為右將軍、前鋒都督。越為劉所敗,敏請東歸收兵,遂據(jù)歷陽叛。吳王常侍甘卓,棄官東歸,至歷陽,敏為子景娶卓女,使卓假稱皇太弟令,拜敏揚州刺史。敏使弟恢及別將錢端等南略江州,弟斌東略諸郡,揚州刺史劉機(jī)、丹楊太守王曠皆棄城走。

  [16]當(dāng)初,陳敏戰(zhàn)勝石冰后,自以為勇猛謀略沒有對手,產(chǎn)生在江東割據(jù)的想法。他父親生氣地說:“使我們家族滅絕的,一定是這個兒子!”于是憂郁而死。陳敏因為喪事而離職。司空司馬越起用陳敏為右將軍、前鋒都督。司馬越被劉打敗,陳敏請求收兵東歸,于是占據(jù)歷陽反叛。吳王常侍甘卓,拋棄官職東歸,到歷陽,陳敏為自己的兒子陳景娶甘卓的女兒,并讓甘卓偽稱皇太弟的命令,任命陳敏為揚州刺史。陳敏派弟弟陳恢以及部將錢端等人向南攻打江州,弟弟陳斌向東攻打各郡,揚州刺史劉機(jī),丹陽太守王曠都棄城逃跑。

  敏遂據(jù)有江東,以顧榮為右將軍,賀循為丹楊內(nèi)史,周為安豐太守,凡江東豪杰、名士,咸加收禮,為將軍、郡守者四十余人;或有老疾,就加秩命。循詐為狂疾,得免;乃以榮領(lǐng)丹楊內(nèi)史。亦稱疾,不之郡。敏疑諸名士終不為己用,欲盡誅之。榮說敏曰:“中國喪亂,胡夷內(nèi)侮,觀今日之勢,不能復(fù)振,百姓將無遺種。江南雖經(jīng)石冰之亂,人物尚全,榮常憂無孫、劉之主有以存之。今將軍神武不世,勛效已著,帶甲數(shù)萬,舳艫山積,若能委信君子,使各盡懷,散蒂芥之嫌,塞讒諂之口,則上方數(shù)州,可傳檄而定;不然,終不濟(jì)也。”敏命僚佐推己為都督江東諸軍事、大司馬、楚公,加九錫,列上尚書,稱被中詔,自江入沔、漢,奉迎鑾駕。

  陳敏于是占據(jù)了江東地區(qū),任命顧榮為右將軍、賀循為丹陽內(nèi)史、周為安豐太守,凡是江東地區(qū)的豪族英杰、名士,都加以收攬以禮相待,其中擔(dān)任將軍、郡守的有四十多人。如果有年老、有病的,也封給一定的給別。賀循假裝瘋病,得以逃脫,就讓顧榮兼任丹陽內(nèi)史。周也稱病而不到郡。陳敏懷疑各位名士最終不能為自己服務(wù),想把他們?nèi)繗⒌簟n櫂s對陳敏說:“中原喪亂動蕩,胡人、夷人欺辱內(nèi)地,看今天的趨勢,國家不會再重新振興,百姓將難以生存下去。江南地區(qū)雖然經(jīng)過石冰的叛亂,但百姓與財物都還健全,我常常對沒有孫權(quán)、劉備那樣的領(lǐng)袖來使江南保存感到憂慮,F(xiàn)在您超凡威武舉世無雙,功績已經(jīng)顯赫,有數(shù)萬武士,高大的戰(zhàn)艦排列如群山。如果能在君子中獲得信任,讓他們心情舒暢,解開他們心中小小的疑忌,堵塞住讒言陷害或阿庚奉承之人的嘴,那么長江上游的幾個州,都能用傳布檄文的方式穩(wěn)定,不然,終究不能成功!标惷糇屜聦偻婆e自己為都督江東諸軍事、大司馬,封為楚公、加九錫重禮,列上尚書,聲稱直接接到皇帝的詔令,從長江進(jìn)入沔水,漢水流域,迎接皇帝大駕。

  太宰以張光為順陽太守,帥步騎五千詣荊州討敏。劉弘遣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屯夏口,又遣南平太守汝南應(yīng)詹督水軍以繼之。太宰司馬以張光任順陽太守,率領(lǐng)步兵騎兵五千人到荊州討伐陳敏。劉弘派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在夏口駐扎,又派南平太守汝南人應(yīng)詹督領(lǐng)水軍來支援陶侃等人。

  侃與敏同郡,又同歲舉吏。隨郡內(nèi)史扈懷言于弘曰:“侃居大郡,統(tǒng)強兵,脫有異志,則荊州無東門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必?zé)o是也。”侃聞之,遣子洪及兄子臻詣弘以自固,弘引為參軍,資而遣之。曰:“賢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歸也。匹夫之交,尚不負(fù)心,況大丈夫乎!”

  陶侃與陳敏是同郡人,又同年被薦舉為官吏。隨郡內(nèi)史扈懷對劉弘說:“陶侃在大郡任太守,統(tǒng)領(lǐng)強兵,倘若有異心,荊州就失去東大門了!”劉弘說:“陶侃的忠心和才能,我了解他已很久了,一定不會這樣!碧召┞犝f后,派兒子陶洪和侄子陶臻到劉弘那兒,以使自己的地位穩(wěn)固,劉弘作用陶洪等二人為參軍,發(fā)給錢物讓他們回去,說:“你們賢德的叔叔要征戰(zhàn)出行,而祖母年事已高,你們應(yīng)該回去。村野匹夫互相交往,尚且不負(fù)心,何況大丈夫呢!”

  敏以陳恢為荊州刺史,寇武昌,弘加侃前鋒督護(hù)以御之。侃以運船為戰(zhàn)艦,或以為不可。侃曰:“用官船擊官賊,何為不可!”侃與恢戰(zhàn),屢破之;又與皮初、張光、苗光共破錢端于長岐。

  陳敏讓陳恢任荊州刺史,進(jìn)犯武昌,劉弘讓陶侃兼任前鋒都護(hù)去抵御。陶侃以一般運輸船作為戰(zhàn)艦,有人認(rèn)為不行。陶侃說:“用官船來打官賊,有什么不行?”陶侃與陳恢交戰(zhàn),多次把陳恢打敗。又和皮初、張光、苗光在長岐共同打敗錢端。

  南陽太守衛(wèi)展說弘曰:“張光,太宰腹心,公既與東海,宜斬光以明向背!焙朐唬骸霸纵o得失,豈張光之罪!危人自安,君子弗為也!蹦吮砉馐鈩,乞加遷擢。

  南陽太守衛(wèi)展對劉弘說:“張光是太宰司馬的心腹,您既然傾向于東海王司馬越,應(yīng)該殺張光來表明您的立場!眲⒑胝f:“太宰的得失,怎么是張光的罪過,危害別人使自己安全,君子是不作這種事的。”于是表奏張光的功勛,請求朝廷提拔。

  [17]是歲,離石大饑,漢王淵徙屯黎亭,就邸閣谷;留太尉宏守離石,使大司農(nóng)卜豫運糧以給之。

  [17]這一年,離石地區(qū)災(zāi)荒嚴(yán)重。漢王劉淵遷到黎亭駐扎,使用邸閣糧谷,讓太尉劉宏留守離石,派大司農(nóng)卜豫運糧供給他。

  光熙元年(丙寅、306)

  光熙元年(丙寅,公元306年)

  [1]春,正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戊子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2]初,太弟中庶子蘭陵繆播有寵于司空越;播從弟右衛(wèi)率胤,太宰前妃之弟也。越之起兵,遣播、胤詣長安說,令奉帝還洛,約與分陜?yōu)椴。素信重播兄弟,即欲從之。張方自以罪重,恐為誅首,謂曰:“今據(jù)形勝之地,國富兵強,奉天子以號令,誰敢不從,柰何拱手受制于人!”乃止。及劉喬敗,懼,欲罷兵,與山東和解,恐張方不從,猶豫未決。

  [2]當(dāng)初,太弟中庶子蘭陵人繆播受到司馬越的寵信?姴ヌ玫苡倚l(wèi)率繆胤,是太宰司馬的前妃的弟弟。司馬越起兵,派繆播、繆胤到長安勸說司馬,讓他侍奉惠帝返歸洛陽。并相約與司馬分地而治,共同輔佐王室。司馬一直信任看重繆播兄弟,當(dāng)時就想聽從他們的勸說。張方認(rèn)為自己罪行很重,擔(dān)心成為被誅殺的首犯,就對司馬說:“現(xiàn)在我們占據(jù)形勢險要的地方,國富兵強,挾天子發(fā)布號令,誰敢不服從,怎么能拱手被別人控制?”司馬聽后打消了與司馬越聯(lián)合的念頭。等到劉喬兵敗,司馬畏懼,想停止軍事行動,與崤山以東地區(qū)和解,但又耽心張方不聽從,而猶豫不決。

  方素與長安富人郅輔親善,以為帳下督。參軍河間畢垣,嘗為方所侮,因說曰:“張方久屯霸上,聞山東兵盛,盤桓不進(jìn),宜防其未萌。其親信郅輔具知其謀。”廖播、繆胤復(fù)說:“宜急斬方以謝,山東可不勞而定!笔谷苏佥o,垣迎說輔曰:“張方欲反,人謂卿知之。王若問卿,何辭以對?”輔驚曰:“實不聞方反,為之柰何?”垣曰:“王若問卿,但言爾爾;不然,必不免禍!陛o入,問之曰:“張方反,卿知之乎?”輔曰:“爾!痹唬呵睬淙≈珊?”又曰:“爾!庇谑鞘馆o送書于方,因殺之。輔既昵于方,持刀而入,守閣者不疑。方火下發(fā)函,輔斬其頭。還報,以輔為安定太守。送方頭于越以請和;越不許。

  張方平素和長安豪富郅輔親近要好,讓他擔(dān)任帳下督。司馬的參軍河間人畢垣,曾經(jīng)受到張方的侮辱,于是勸司馬說:“張方在霸上駐兵很久了,聽說崤山以東地區(qū)軍隊強盛,所以徘徊不前,應(yīng)該在他萌生反心之前做好防備。張方的親信郅輔對他的謀劃全部了解!笨姴、繆胤又對司馬進(jìn)行勸說:“應(yīng)當(dāng)迅速殺了張方向天下謝罪,崤山以東地區(qū)不用興兵就可以平定!彼抉R派人召郅輔,畢垣迎上前對郅輔說:“張方想謀反,大家都說你知道這事,親王如果問你,你將如何回答?”郅輔吃驚地說:“的確沒有聽說張方謀反,這怎么辦?”畢垣說:“親王如果問你,你只能這樣說,不然的話,一定免不了災(zāi)禍!臂ぽo入府,司馬問他說:“張方謀反,你知道嗎?”郅輔說:“是的!彼抉R說:“派你去抓他,行嗎?”郅輔又說:“行!彼抉R于是派郅輔給張方送信,然后趁機(jī)殺掉張方,郅輔與張方關(guān)系親密,拿刀進(jìn)去時,守門的兵士也不懷疑,張方在燈旁揭啟信封,郅輔抽刀砍掉了他的頭;厝蟾妫抉R讓郅輔任安定太守。把張方的頭送給司馬越請求和解。但司馬越不答應(yīng)。

  宋胄襲河橋,樓褒西走。平昌公模遣前鋒督護(hù)馮嵩會宋胄逼洛陽。成都王穎西奔長安,至華陰,聞已與山東和親,留不敢進(jìn)。呂朗屯滎陽,劉琨以張方首示之,遂降。司空越遣祁弘、宋胄、司馬纂帥鮮卑西迎車駕,以周馥為司隸校尉、假節(jié),都督諸軍,屯澠池。

  宋胄襲擊河橋,樓褒向西逃竄。平昌公司馬模派前鋒督護(hù)馮嵩會同宋胄進(jìn)逼洛陽。成都王司馬穎向西逃奔長安,到達(dá)華陰,聽說司馬已經(jīng)和崤山以東和解,便停下不敢前進(jìn)。呂朗在滎陽駐扎,劉琨拿張方的頭給他看,于是呂朗就投降了。司空司馬越派祁宏、宋胄、司馬纂帶領(lǐng)鮮卑人向西迎接皇帝大駕,任周馥為司隸校尉,掌持符節(jié),都督諸軍,在澠池駐扎。

  [3]三月,令劉伯根反,眾以萬數(shù),自稱公。王彌帥家僮從之,柏根以彌為長史,彌從父弟桑為東中郎將。柏根寇臨淄,青州都督高密王略使劉暾將兵拒之;暾兵敗,奔洛陽,略走保聊城。王浚遣將討柏根,斬之。王彌亡入長廣山為群盜。

  [3]縣令劉柏根反叛,有一萬多人,自稱公。王彌帶領(lǐng)家奴僮仆跟隨他,劉柏根任王彌為長史,王彌的堂弟王桑擔(dān)任東中郎將。劉柏根進(jìn)犯臨淄,青州都督高密王司馬略派劉暾帶兵阻擊他。劉暾兵敗,逃奔洛陽,司馬略退保聊城。王浚派部將討伐劉柏根,把他殺了。王彌逃進(jìn)長廣山做了強盜。

  [4]寧州頻歲饑疫,死者以十萬計。五苓夷強盛,州兵屢敗。吏民流入交州者甚眾,夷遂圍州城。李毅疾病,救援路絕,乃上疏言:“不能式遏寇虐,坐待殄斃。若不垂矜恤,乞降大使,及臣尚存,加臣重辟;若臣已死,陳尸為戮!背⒉粓。積數(shù)年,子釗自洛往省之,未至,毅卒。毅女秀,明達(dá)有父風(fēng),眾推秀領(lǐng)寧州事。秀獎厲戰(zhàn)士,嬰城固守。城中糧盡,炙鼠拔草而食之。伺夷稍怠,輒出兵掩擊,破之。

  [4]寧州幾年連續(xù)災(zāi)荒流行傳染病。死了十萬人。五苓夷人強盛,寧州軍隊屢次失敗。官吏百姓很多都流亡到交州,夷人趁機(jī)包圍了州城。李毅身患疾病,救援的道路已斷絕,于是給朝廷上奏疏,說:“不能制止強盜作惡,只好坐等一死。如果朝廷不體諒救濟(jì),那么請求派來大使,我還活著,就對我施以重刑,如果我已死,就對我戮尸懲罰!背]有答復(fù)。過了幾年,李毅的兒子李釗從洛陽去探視他,還沒有到,李毅就去世了。李毅的女兒李秀,精明通達(dá)具有父親的風(fēng)范,于是大家推舉李秀來管理寧州事務(wù)。李秀獎勵戰(zhàn)士,環(huán)城固守。城里糧食吃完了,就燒鼠拔草作為食物。等夷人稍微有些懈怠時,就發(fā)兵突然襲擊,攻破了夷人的包圍。

  [5]范長生詣成都,成都王雄門迎,執(zhí)版,拜為丞相,尊之曰范賢。

  [5]范長生到成都,成都王李雄到城門口迎接,拿著表示禮節(jié)的手板,任范長生為丞相,尊稱他為范賢。

  [6]夏,四月,己巳,司空越引兵屯溫。初,太宰以為張方死,東方兵必可解。既而東方兵聞方死,爭入關(guān),悔之,乃斬郅輔,遣弘農(nóng)太守彭隨、北地太守刁默將兵拒祁弘等于湖。五月,壬辰,弘等擊隨、默,大破之,遂西入關(guān),又?jǐn)ⅠR瞻、郭偉于霸水,單馬逃入太白山。弘等入長安,所部鮮卑大掠,殺二萬余人,百官奔散,入山中,拾橡實食之。己亥,弘等奉帝乘牛車東還。以太弟太保梁柳為鎮(zhèn)西將軍,守關(guān)中。六月,丙辰朔,帝至洛陽,復(fù)羊后。辛未,大赦,改元。

  [6]夏季,四月,乙巳(十三日),司空司馬越率兵到溫縣駐扎。起初,太宰司馬以為張方一死,東方的戰(zhàn)事一定能夠停止。不久,東方的軍隊聽說張方死了,爭相進(jìn)入關(guān)中,司馬感到后悔,就殺了郅輔,派弘農(nóng)太守彭隨、北地太守刁默帶兵在關(guān)東湖縣阻擊祁弘等人。五月,壬辰(初七),祁弘等人把彭隨、刀默打得慘敗,于是西進(jìn)入關(guān),又在霸水打敗司馬的部將馬瞻、郭偉 ,司馬單槍匹馬逃入太白山。祁弘等人進(jìn)入長安城,所部鮮卑人大肆搶掠,殺了二萬多人,大臣官員們跑散,逃入山中,撿拾櫟樹子當(dāng)飯吃。己亥(十四日)祁弘等人侍奉惠帝乘坐牛車東返。任太弟太保梁柳為鎮(zhèn)西將軍,據(jù)守關(guān)中。六月,丙辰朔(初一),惠帝到洛陽,恢復(fù)了羊皇后的地位。辛未(十六日),宣布大赦,改年號為光熙。

  [7]馬瞻等入長安,殺梁柳,與始平太守梁邁共迎太宰于南山。弘農(nóng)太守裴、秦國內(nèi)史賈龕、安定太守賈疋等起兵擊,斬馬瞻、梁邁。疋,詡之曾孫也。司空越遣督護(hù)麋晃將兵擊,至鄭,使平北將軍牽秀屯馮翊。長史楊騰,詐稱命,使秀罷兵,騰遂殺秀,關(guān)中皆服于越,保城而已。

  [7]馬瞻等人又回到長安,殺了梁柳,與始平太守梁邁共同在南山迎接太宰司馬。弘農(nóng)太守裴、秦國內(nèi)史賈龕、安定太守賈疋等人起兵攻打司馬,殺了馬瞻、梁邁。賈疋是賈詡的曾孫。司空司馬越派督護(hù)麋晃帶兵攻打司馬,到了鄭縣。司馬派平北將軍牽秀在馮翊駐扎。司馬的長史楊騰,假稱司馬的命令,讓牽秀停止軍事行動,楊騰于是殺了牽秀,關(guān)中地區(qū)都?xì)w服司馬越,司馬僅僅保住長安城而已。

  [8]成都王雄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曰晏平,國號大成。追尊父特曰景皇帝,廟號始祖;尊王太后曰皇太后。以范長生為天地太師;復(fù)其部曲,皆不豫征稅。諸將恃恩,互爭班位,尚書令閻式上疏,請考漢、晉故事,立百官制度;從之。

  [8]成都王李雄即皇帝位,宣布大赦,改年號為晏平,國號稱為大成。追尊父親李特為景皇帝,定廟號為始祖,把王太后尊奉為皇太后。以范長生為天地太師,讓他部下的人免交賦稅。各位將領(lǐng)都倚仗李雄的恩德,互相爭搶職位。尚書令閻式上奏疏,請求按照漢朝、晉朝的舊制,建立百官制度。李雄采納了。

  [9]秋,七月,乙酉朔,日有食之。

  [9]秋季,七月,乙酉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10]八月,以司空越為太傅,錄尚書事;范陽王為司空,鎮(zhèn)鄴;平昌公模為鎮(zhèn)東大將軍,鎮(zhèn)許昌;王浚為驃騎大將軍、都督東夷、河北諸軍事,領(lǐng)幽州刺史。越以吏部郎庚為軍諮祭酒,前太弟中庶子胡母輔之為從事中郎,黃門侍郎郭象為主簿,鴻臚丞阮修為行參軍,謝鯤為掾。輔之薦樂安光逸于越,越亦辟之。等皆尚虛玄,不以世務(wù)嬰心,縱酒放誕;殖貨無厭,象薄行,好招權(quán);越皆以其名重于世,故辟之。

  [10]八月,朝廷任司空司馬越為太傅,錄尚書事;任范陽王司馬為司空,鎮(zhèn)守鄴城;任平昌公司馬模為鎮(zhèn)東大將軍,鎮(zhèn)守許昌;任王浚為驃騎大將軍、都督東夷、河北諸軍事,兼任幽州刺史。司馬越任吏部郎庚為軍咨祭酒,任前太弟中庶子胡母輔之為從事中郎,任黃門侍郎郭象為主簿,任鴻臚丞阮修為行參軍,任謝鯤為掾。胡母輔之向司馬越推薦樂安人光逸,司馬越也加以任用。庚等人都崇尚虛玄空淡,不把政務(wù)放在心上,縱酒放誕,庚聚斂財物貪得無厭,郭象品行輕薄,喜好貪圖權(quán)位,司馬越都因為他們名重于世,所以任用他們。

  [11]祁弘之入關(guān)也,成都王穎自武關(guān)奔新野。會新城元公劉弘卒,司馬郭勱作亂,欲迎穎為主;郭舒奉弘子以討勱,斬之。詔南中郎將劉陶收穎。穎北渡河,奔朝歌,收故將士,得數(shù)百人,欲赴公師藩,頓丘太守馮嵩執(zhí)之,送鄴;范陽王不忍殺而幽之。公師藩自白馬南渡河,兗州刺史茍討斬之。

  [11]祁弘進(jìn)入關(guān)中,成都王司馬從武關(guān)逃奔新野。正遇到新城元公劉弘去世,司馬郭勱搞叛亂,想把司馬穎迎接來作首領(lǐng)。郭舒擁戴劉弘的兒子劉討伐郭勱,把他殺了。朝廷詔令南中郎將劉陶拘捕司馬穎。司馬穎北渡黃河,逃奔朝歌,收攏舊部將士,聚集了幾百人,想去找公師藩,頓丘太守馮嵩將司馬穎抓住,押送到鄴城,范陽王司馬不忍心殺司馬穎,把他幽禁起來。公師藩從白馬南渡黃河,兗州刺史茍討伐并殺掉了公師藩。

  [12]進(jìn)東嬴公騰爵為東燕王,平昌公模為南陽王。

  [12]把東嬴公司馬騰的爵位提升為東燕王,平昌公司馬模的爵位提升為南陽王。

  [13]冬,十月,范陽王薨。長史劉輿以穎素為鄴人所附,秘不發(fā)喪,偽令人為臺使稱詔,夜,賜穎死,并殺其二子。穎官屬先皆逃散,惟盧志隨從,至死不怠,收而殯之。太傅越召志為軍諮祭酒。

  [13]冬季,十月,范陽王司馬去世。長史劉輿因為過去鄴城人一直歸附司馬穎,所以秘不發(fā)喪,派人假裝成朝廷使者傳宣假詔書,夜里賜司馬穎死,并且殺了他的兩個兒子。司馬穎的部屬起先已全部逃散,只有盧志一直跟隨,直到他死了也不懈怠,為司馬穎收尸并安葬了他。太傅司馬越宣召盧志為軍咨祭酒。

  越將召劉輿,或曰:“輿猶膩也,近則污人!奔爸,越疏之。輿密視天下兵簿及倉庫、牛馬、器械、水陸之形,皆默識之。時軍國多事,每會議,自長史潘滔以下,莫知所對,輿應(yīng)機(jī)辨畫,越傾膝酬接,即以為左長史,軍國之務(wù),悉以委之。輿說越遣其弟琨鎮(zhèn)并州,以為北面之重;越表琨為并州刺史,以東燕王騰為車騎將軍、都督鄴城諸軍事,鎮(zhèn)鄴。

  司馬越打算召用劉輿,有人說:“劉輿這個人好比污垢,誰接近他就會沾上這污垢!钡鹊絼⑤泚砹耍抉R越就疏遠(yuǎn)他。劉輿暗地查閱國家的軍事簿籍資料以及倉庫、牛馬、器械、地理的情況,都默默記下來。當(dāng)時軍務(wù)國政事情繁多,每次討論,從長史潘滔以下,誰也不知怎么辦,而劉輿便按照情況分析策劃,司馬越虛心接受采納,就讓劉輿擔(dān)任左長史,軍務(wù)國政的事務(wù),全部都交給劉輿。劉輿勸說司馬越派他弟弟劉琨鎮(zhèn)守并州,以增強北方的防務(wù),司馬越就表奏劉琨為并州刺史,以東燕王司馬騰任車騎將軍,都督鄴城諸軍事,鎮(zhèn)守鄴城。

  [14]十一月,己巳,夜,帝食中毒,庚午,崩于顯陽殿。羊后自以于太弟熾為嫂,恐不得為太后,將立清河王覃。侍中華混諫曰:“太弟在東宮已久,民望素定,今日寧可易乎!”即露版馳召太傅越,召太弟入宮。后已召覃至尚書閣,疑變,托疾而返。癸酉,太弟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惠皇后,居弘訓(xùn)宮;追尊母王才人曰皇太后;立妃梁氏為皇后。

  [14]十一月,己巳(十七日),夜間,惠帝吃麥餅中毒,庚午(十八日),在顯陽殿駕崩。羊皇后自以為是太弟司馬熾的嫂子,擔(dān)心當(dāng)不成太后,打算擁立清河王司馬覃。侍中華混勸諫說:“太弟在東宮已經(jīng)很久了,在百姓中的聲望一直是確定的,今天難道還能改變嗎?”隨即用不封口的公文迅速宣召太傅司馬越,宣召皇太弟入宮;屎笠惨研偎抉R覃到尚書閣,司馬覃懷疑會有變故,就稱病回去了。癸酉(二十一日),太弟司馬熾即皇帝位,宣布大赦,尊奉皇后為惠皇后,安排在弘訓(xùn)宮。追尊母親王才人為皇太后。冊立妃梁氏為皇后。

  懷帝始遵舊制,于東堂聽政。每至宴會,輒與群官論眾務(wù),考經(jīng)籍。黃門侍郎傅宣嘆曰:“今日復(fù)見武帝之世矣!”

  懷帝司馬熾開始遵奉舊制,在東堂聽政。每到朝廷會集群臣宴會時,就與大臣官員們商討各種政務(wù),探討經(jīng)典的內(nèi)容。黃門侍郎傅宣感嘆道:“今天又看到了武帝的時代了。”

  [15]十二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15]十二月,壬午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16]太傅越以詔書徵河間王為司徒,乃就征。南陽王模遣其將梁臣邀之于新安,車上扼殺之,并殺其三子。

  [16]太傅司馬越用詔書征召河間王司馬為司徒,司馬就前去接受征召。南陽王司馬模派部將梁臣,在新安攔住司馬,在車上把他掐死,并殺了他的三個兒子。

  [17]辛丑,以中書監(jiān)溫羨為左光祿大夫,領(lǐng)司徒;尚書左仆射王衍為司空。

  [17]辛丑(二十日),任中書監(jiān)溫羨為左光祿大夫,兼任司徒。任尚書左仆射衍為司空。

  [18]己酉,葬惠帝于太陽陵。

  [18]己酉(二十八日),把惠帝安葬在太陽陵。

  [19]劉琨至上黨,東燕王騰即自井陘東下。時并州饑饉,數(shù)為胡寇所掠,郡縣莫能自保。州將田甄、甄弟蘭、任祉、祁濟(jì)、李惲、薄盛等及吏民萬余人,悉隨騰就谷冀州,號為“乞活”所余之戶不滿二萬;寇賊縱橫,道路斷塞。琨募兵上黨,得五百人,轉(zhuǎn)斗而前。至?xí)x陽,府寺焚毀,邑野蕭條,琨撫循勞徠,流民稍集。

  [19]劉琨到上黨,東燕王司馬騰就從井陘東下。當(dāng)時并州饑荒,多次遭到外族強盜的搶掠,各郡縣沒有能夠保衛(wèi)自己的。州屬部將田甄、田甄弟田蘭、任祉、祁濟(jì)、李惲、薄盛等人以及官吏百姓一萬多人,都隨司馬騰到冀州找飯吃,稱為“乞活”,剩下的不足兩萬戶。強盜竊賊到處橫行,道路交通阻斷。劉琨在上黨召募兵卒,聚集了五百人,轉(zhuǎn)戰(zhàn)向前,到達(dá)晉陽。官府房舍焚毀,城鄉(xiāng)一片蕭條,劉琨安撫慰勞,稍微聚集了一些流民。

  孝懷皇帝上永嘉元年(丁卯、307)

  晉懷帝永嘉元年(丁卯,公元307年

  [1]春,正月,癸丑,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癸丑(初二),宣布大赦,改年號為永嘉。

  [2]吏部郎周穆,太傅越之姑子也,與其妹夫御史中丞諸葛玫說越曰:“主上之為太弟,張方意也。清河王本太子,公宜立之!痹讲辉S。重言之,越怒,斬之。

  [2]吏部郎周穆是太傅司馬越姑母的兒子,他與妹夫御史中丞諸葛玫勸司馬越說:“皇上當(dāng)時成為太弟,是張方的意圖。清河王本來是太子,您應(yīng)當(dāng)擁立他!彼抉R越不同意。他們又向司馬越說,司馬越發(fā)怒,把他們殺了。

  [3]二月,王彌寇青、徐二州,自稱征東大將軍,攻殺二千石。太傅越以公車令東萊鞠羨為本郡太守,以討彌,彌擊殺之。

  [3]二月,王彌在青、徐二州作亂,自稱征東大將軍,攻殺郡守。太傅司馬越讓公車令東萊人鞠羨擔(dān)任本郡太守,以討伐王彌,王彌把他打死了。

  [4]陳敏刑政無章,不為英俊所附;子弟兇暴,所在為患;顧榮、周等憂之。廬江內(nèi)史華譚遺榮等書曰:“陳敏盜據(jù)吳、會,命危朝露。諸君或剖符名郡,或列為近臣,而更辱身奸人之朝,降節(jié)叛逆之黨,不亦羞乎!吳武烈父子皆以英杰之才,繼承大業(yè)。今以陳敏兇狡,七弟頑冗,欲躡桓王之高蹤,蹈大皇之絕軌,遠(yuǎn)度諸賢,猶當(dāng)未許也;瘦洊|返,俊彥盈朝,將舉六師以清建業(yè),諸賢何顏復(fù)見中州之士邪!”榮等素有圖敏之心,及得書,甚慚,密遣使報征東大將軍劉準(zhǔn),使發(fā)兵臨江,己為內(nèi)應(yīng),剪發(fā)為信。準(zhǔn)遣揚州刺史劉機(jī)等出歷陽討敏。

  [4]陳敏處理刑罰政事都無章法,英杰們都不附從他。他的子弟兇惡殘暴,當(dāng)?shù)匕阉麄兛醋鞯溁。顧榮、周等人對此感到憂慮。廬江內(nèi)史華譚給顧榮等人去信說:“陳敏竊據(jù)吳郡、會稽地區(qū),性命像早晨的露水一樣危險。你們或者拿著朝廷的符節(jié)在外統(tǒng)領(lǐng)名郡,或者曾為朝廷的近侍之臣,卻玷污自己轉(zhuǎn)而投身于奸邪的偽朝,變節(jié)投降于叛逆的敗類,不恥辱嗎?吳武烈皇帝孫堅父子都是以英俊杰出的才能,繼承大業(yè)。現(xiàn)在以陳敏的兇惡狡猾,七個弟弟的刁頑庸劣,想追隨桓王孫策的高絕的足跡,踩著大皇帝孫權(quán)的非凡的軌道。認(rèn)真思量一下各地群賢,都不會答應(yīng)。現(xiàn)在皇帝車駕已東返洛陽,俊杰英才充滿朝廷,將要動用六師來清理建業(yè),你們還有什么臉重新見中州的人士呢?”顧榮等人一直有除掉陳敏的想法,等見到這封信后,非常羞慚,秘密派使者向征東大將軍劉準(zhǔn)報告,讓他發(fā)兵到江邊,自己作為內(nèi)應(yīng),剪掉頭發(fā)作為記號。劉準(zhǔn)派遣揚州刺史劉機(jī)等人從歷陽出發(fā)討伐陳敏。

  敏使其弟廣武將軍昶將兵數(shù)萬屯烏江,歷陽太守宏屯牛渚。敏弟處知顧榮等有貳心,勸敏殺之,敏不從。

  陳敏派他弟弟廣武將軍陳昶帶領(lǐng)數(shù)萬兵馬在烏江縣駐扎,歷陽太守陳宏在牛渚駐扎。陳敏弟陳處得知顧榮等人有二心,勸陳敏殺掉他們,陳敏不同意。

  昶司馬錢廣,周同郡人也,密使廣殺昶,宣言州下已殺敏,敢動者誅三族。廣勒兵朱雀橋南;敏遣甘卓討廣,堅甲精兵悉委之。顧榮慮敏之疑,故往就敏。敏曰:“卿當(dāng)四出鎮(zhèn)衛(wèi),豈得就我邪!”榮乃出,與周共說甘卓曰:“若江東之事可濟(jì),當(dāng)共成之。然卿觀茲事勢,當(dāng)有濟(jì)理不?敏既常才,政 令反覆,計無所定,其子弟各已驕矜,其敗必矣。而吾等安然坐受其官祿,事敗之日,使江西諸軍函首送洛,題曰‘逆賊顧榮、甘卓之首’,此萬世之辱也!”卓遂詐稱疾,迎女,斷橋,收船南岸,與、榮及前松滋侯相丹楊紀(jì)瞻共攻敏。陳昶的司馬錢廣是周的同郡人,周秘密地讓錢廣殺了陳昶,并宣稱州城已殺掉陳敏,有敢亂動者誅殺三族。錢廣帶兵停在朱雀橋南,陳敏派甘卓征討伐錢廣,把堅固的鎧甲和精兵全都給了甘卓。顧榮考慮到陳敏的懷疑,所以就到陳敏那里。陳敏說:“你應(yīng)該四處走走鎮(zhèn)定人心來保衛(wèi)我。怎么能到我這兒來呢?”顧榮于是就出去,與周一起勸說甘卓道:“如果江東地區(qū)的事情能夠成功,我們就應(yīng)該共同努力將事辦成。但是你分析一下事情的趨勢,能夠成功嗎?陳敏才能平平,政令反覆無常,計略不確定,他的兒子兄弟個個驕縱自負(fù),他一定要失敗。而我們卻安心地接受擔(dān)任他的官職俸祿,等事情失敗的時候,假如讓長江以西地區(qū)各支軍隊把我們的首級裝在盒子里送到洛陽,上邊寫著‘叛逆賊寇顧榮、甘卓的首級’,這真是萬世的恥辱!”甘卓于是假裝稱病,接回女兒,截斷橋的交通,把船收回到南岸,與周、顧榮以及前松滋侯相丹揚人紀(jì)瞻一起攻打陳敏。

  敏自帥萬余人討卓,軍人隔水語敏眾曰:“本所以戮力陳公者,正以顧丹楊、周安豐耳;今皆異矣,汝等何為!”敏眾狐疑未決,榮以白羽扇揮之,眾皆潰去。敏單騎北走,追獲之于江乘,嘆曰:“諸人誤我,以至今日!”謂弟處曰:“我負(fù)卿,卿不負(fù)我!遂斬敏于建業(yè),夷三族。于是會稽等郡盡殺敏諸弟。

  陳敏親自帶領(lǐng)一萬多人征討甘卓,甘卓手下的壯士隔水對陳敏的兵卒說:“原來所以為陳公效力,正是因為丹陽太守顧榮、安豐太守周而已,現(xiàn)在他們都改變了立場,你們這樣是為什么?”陳敏的部眾猶疑不定,顧榮揮動白羽扇,陳敏的部眾都潰散離去。陳敏一個人騎馬向北逃跑,在江乘被追上抓住,感嘆道:“這些人耽誤了我,才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又對弟弟陳處說:“我辜負(fù)了你,你卻沒有辜負(fù)我!”陳敏在建業(yè)被殺,夷滅三族。這樣會稽等郡把陳敏的幾個弟弟也都?xì)⒘恕?p>  時平東將軍周馥代劉準(zhǔn)鎮(zhèn)壽春。三月,己未朔,馥傳敏首至京師。詔征顧榮為侍中,紀(jì)瞻為尚書郎。太傅越辟周為參軍,陸玩為掾。玩,機(jī)之從弟也。榮等至徐州,聞北方愈亂,疑不進(jìn),越與徐州刺史裴盾書曰:“若榮等顧望,以軍禮發(fā)遣!”榮等懼,逃歸。盾,楷之兄子,越妃兄也。

  當(dāng)時平東將軍周馥代劉準(zhǔn)鎮(zhèn)守壽春。三月,己未朔(疑誤),周馥把陳敏的首級送往京城。朝廷詔令征召顧榮為侍中,紀(jì)瞻為尚書郎。太傅司馬越任命周為參軍,陸玩為掾。陸玩是陸機(jī)的堂弟。顧榮等人到徐州,聽說北方更加亂了,遲疑不前,司馬越給徐州刺史裴盾去信說:“如果顧榮等人左顧右盼,就按軍法遣送他們!”顧榮等人聽說后非常恐懼,就逃回去了。裴盾是裴楷的兒子,司馬越妃子的哥哥。

  [5]西陽夷寇江夏,太守楊珉請督將議之。諸將爭獻(xiàn)方略,騎督朱伺獨不言。珉曰:“朱將軍何以不言?”伺曰:“諸人以舌擊賊,伺惟以力耳!辩胗謫枺骸皩④娗昂髶糍\,何以常勝?”伺曰:“兩敵共對,惟當(dāng)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珉善之。

  [5]西陽夷人進(jìn)犯江夏,太守楊珉請軍事官員商討對策,官員們爭相提出計策,只有騎督朱伺一個人默不作聲。楊珉說:“朱將軍為什么不說話?”朱伺說:“大家都是用口舌攻打賊寇,我只靠力量罷了。”楊珉說:“將軍前后幾次攻打賊寇,為什么能夠常勝不敗?”朱伺說:“兩軍對壘,只應(yīng)當(dāng)忍耐,對方不能夠忍耐,而我能忍耐,所以能夠戰(zhàn)勝他們!睏铉胝J(rèn)為很對。

  [6]詔追復(fù)楊太后尊號;丁卯,改葬之,謚曰武悼。

  [6]詔令追復(fù)楊太后的尊號,丁卯(十七日),將太后改葬,定謚號為武悼。

  [7]庚午,立清河王覃弟豫章王詮為皇太子。辛未,大赦。

  [7]庚午(二十日),立清河王司馬覃的弟弟豫章王司馬銓為皇太子。辛未(二十一日),宣布大赦。

  [8]帝觀覽大政,留心庶事;太傅越不悅,固求出藩。庚辰,越出鎮(zhèn)許昌。

  [8]懷帝司馬熾親自審察大政,對朝廷事務(wù)也很留心。太傅司馬越對此不高興,堅決要求出去作藩鎮(zhèn)。

  [9]以高密王略為征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鎮(zhèn)襄陽;南陽王模為征西大將軍,都督秦、雍、梁、益諸軍事,鎮(zhèn)長安;東燕王騰為新蔡王,都督司、冀二州諸軍事,仍鎮(zhèn)鄴。

  [9]任高密王司馬略為征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鎮(zhèn)守襄陽;任南陽王司馬模為征西大將軍,都督秦、雍、梁、益諸軍事,鎮(zhèn)守長安;封東燕王司馬騰為新蔡王,都督司、冀二州諸軍事,仍然鎮(zhèn)守鄴城。

  [10]公師藩既死,汲桑逃還苑中,更聚眾劫掠郡縣,自稱大將軍,聲言為成都王報仇;以石勒為前驅(qū),所向輒克,署勒討虜將軍,遂進(jìn)攻鄴。時鄴中府庫空竭,而新蔡武哀王騰資用甚饒。騰性吝嗇,無所振惠。臨急,乃賜將士米各數(shù)升,帛各丈尺,以是人不為用。夏,五月,桑大破魏郡太守馮嵩,長驅(qū)入鄴,騰輕騎出奔,為桑將李豐所殺。桑出成都穎棺,載之車中,每事啟而后行。遂燒鄴宮,火旬日不滅;殺士民萬余人,大掠而去。濟(jì)自延津,南擊兗州。太傅越大懼,使茍及將軍王贊討之。

  [10]公師藩死后,汲桑逃回到苑中,轉(zhuǎn)而聚眾到各郡縣去搶劫掠奪,自稱大將軍,聲稱要為成都王司馬穎報仇,以石勒為先鋒,所向披靡,又任石勒為代討虜將軍,接著進(jìn)攻鄴城。當(dāng)時鄴城里倉庫已空,而新蔡武哀王司馬騰用度卻很奢侈。司馬騰品性吝嗇,部下得不到什么好處,臨到軍情緊急時,就賜給將士每人幾升米,一丈左右的布帛,所以部下都不為他所用。夏季,五月,汲桑重創(chuàng)魏郡太守馮嵩,長驅(qū)直入,攻進(jìn)鄴城,司馬騰輕裝騎馬出逃。被汲桑部將李豐殺死。汲桑起出成都王司馬穎的棺材,裝到車上,每件事都要向司馬穎棺材禱告后才去辦。接著焚燒了鄴城王宮,大火十天都不滅。又殺掉一萬多土人百姓,大肆搶掠后才離去。在延津渡過黃河,向南攻打兗州。太傅司馬越非常懼怕,派茍和將軍王贊去討伐汲桑。

  [11]秦州流民鄧定、訇氐等據(jù)成固,寇掠漢中,梁州刺史張殷遣巴西太守張燕討之。鄧定等饑窘,詐降于燕,且賂之,燕為之緩師。定密遣訇氐求救于成。成主雄遣太尉離、司徒云、司空璜將兵二萬救定,與燕戰(zhàn),大破之,張殷及漢中太守杜孟治棄城走。積十余日,離等引還,盡徙漢中民于蜀。漢中人句方、白落帥吏民還守南鄭。

  [11]秦州流民鄧定、訇氐等人占據(jù)成固,進(jìn)犯搶掠漢中,梁州刺史張殷派遣巴西太守張燕討伐他們。鄧定等人饑餓困窘,假裝向張燕投降,又賄賂張燕,張燕就為他們緩兵。鄧定秘密派遣訇氐成漢求救,成漢君主李雄派太尉李離、司徒李云、司空李璜率領(lǐng)二萬軍隊去救援鄧定,與張燕交戰(zhàn),把張燕打得慘敗,張殷和漢中太守杜孟治棄城而逃。十幾天后,李離等人帶兵回師,把漢中百姓全部遷徙到蜀地。漢中人句方、白落帶領(lǐng)部分官吏百姓回到南鄭據(jù)守。

  [12]石勒與茍等相持于平原、陽平間數(shù)月,大小三十余戰(zhàn),互有勝負(fù)。秋,七月,己酉朔,太傅越屯官渡,為聲援。

  [12]石勒與茍在平原、陽平之間相持對壘幾個月,大小三十余城,雙方互有勝負(fù)。秋季,七月,己酉朔(初一),太傅司馬越在官渡屯兵駐扎,聲援茍。

  [13]己未,以瑯邪王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假節(jié),鎮(zhèn)建業(yè)。

  [13]己未(十一日),朝廷任命瑯邪王司馬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持符節(jié),鎮(zhèn)守建業(yè)。

  [14]八月,己卯朔,茍擊汲桑于東武陽,大破之。桑退保清淵。

  [14]八月,己卯朔(初一),茍在東武陽攻打汲桑,大敗汲桑。汲桑撤退到清淵防守。

  [15]分荊州、江州八郡為湘州。

  [15]從荊州、江州分出八個郡,建立湘州。

  [16]九月,戊申,瑯邪王睿至建業(yè)。睿以安東司馬王導(dǎo)為謀主,推心親信,每事咨焉。睿名論素輕,吳人不附,居久之,士大夫莫有至者,導(dǎo)患之。會睿出現(xiàn)禊,導(dǎo)使睿乘肩輿,具威儀,導(dǎo)與諸名勝皆騎從,紀(jì)瞻、顧榮等見之驚異,相帥拜于道左。導(dǎo)因說睿曰:“顧榮、賀循,此土之望,宜引之以結(jié)人心;二子既至,則無不來矣。”睿乃使導(dǎo)躬造循、榮,二人皆應(yīng)命而至。以循為吳國內(nèi)史;榮為軍司,加散騎常侍,凡軍府政事,皆與之謀議。又以紀(jì)瞻為軍祭酒,卞為從事中郎,周為倉曹屬。瑯邪劉超為舍人,張及魯國孔衍為參軍。,粹之子;,昭之曾孫也。王導(dǎo)說睿:“謙以接士,儉以足用,以清靜為政,撫綏新舊;”故江東歸心焉。睿初至,頗以酒廢事;導(dǎo)以為言。睿命酌,引觴覆之,于此遂絕。

  [16]九月,戊申(初一),瑯邪王司馬睿到達(dá)建業(yè)。司馬睿讓安東司馬王導(dǎo)作為主要謀士,對他推心置腹,非常信任,每件事都找王導(dǎo)咨詢。司馬睿名望聲譽一直很輕,吳地人們都不附從,在建業(yè)居住了很久,士大夫沒有來拜訪的,王導(dǎo)感到憂慮。正趕上司馬睿出去觀看禊祭,王導(dǎo)讓司馬睿乘上抬轎,安排了威嚴(yán)的儀仗。王導(dǎo)和名士們都騎馬侍從,紀(jì)瞻、顧榮等人見了后感到驚異,一個跟著一個地在道路左邊行拜禮。王導(dǎo)就勸說司馬睿道:“顧榮、賀循,都是這個地區(qū)最具名望的人了,應(yīng)當(dāng)結(jié)交他們來收服人心,他們兩人來了,就沒有不來的人!彼抉R睿就派王導(dǎo)親自拜訪賀循、顧榮,兩個人都接受邀請而來到司馬睿處,司馬睿讓賀循擔(dān)任吳國內(nèi)史,顧榮擔(dān)任軍司馬,加授散騎常侍。軍政事務(wù),都與他們商議。又讓紀(jì)瞻擔(dān)任軍咨祭酒,卞擔(dān)任從事中郎,周任倉曹屬,瑯邪人劉超任舍人,張和魯國的孔衍任參軍。卞是卞粹的兒子,張是張昭的曾孫。王導(dǎo)對司馬睿說:“以謙遜的態(tài)度對待士人,通過節(jié)儉的辦法保證用度的充足,以清靜無為的原則處理政務(wù),安撫以前的故舊部下與新結(jié)交的士人!彼缘玫搅私瓥|地區(qū)人們的信任。司馬睿剛來時,常常因為喝酒耽誤事情,王導(dǎo)對此進(jìn)行勸說,司馬睿就命令人斟上酒,他接過酒杯后把酒倒掉,從此便戒了酒。

  [17]茍追擊汲桑,破其八壘,死者萬余人。桑與石勒收余眾,將奔漢,冀州刺史譙國丁紹邀之于赤橋,又破之。桑奔馬牧,勒奔樂平。太傅越還許昌,加茍撫軍將軍、都督青、兗諸軍事,丁紹寧北將軍、監(jiān)冀州諸軍事,皆假節(jié)。

  [17]茍追擊汲桑,攻破汲桑的八個營壘,打死一萬多人。汲桑與石勒收拾殘余部眾,打算投奔劉漢,冀州刺史譙國人丁紹又在赤橋攔截,結(jié)果丁紹打敗了他們。汲桑逃奔馬牧,石勒逃奔樂平。太傅司馬越返回許昌,給茍加官為撫軍將軍,都督青、兗諸軍事,給丁紹加官為寧北將軍、監(jiān)冀州諸軍事,都授給符節(jié)。

  屢破強寇,威名甚盛,善治繁劇,用法嚴(yán)峻。其從母依之,奉養(yǎng)甚厚。從母子求為將,不許,曰:“吾不以王法貸人,將無后悔邪!”固求之,乃以為督護(hù);后犯法,杖節(jié)斬之,從母叩頭救之,不聽。既而素服哭之曰:“殺卿者,兗州刺史,哭弟者,茍道將也。”

  茍多次打敗強大的敵寇,威名遠(yuǎn)揚,他善于治理繁重復(fù)雜的事務(wù),運用刑法嚴(yán)峻。他的姨母投靠他。茍非常周到地侍奉贍養(yǎng)。姨母為她的兒子求職想做部將,茍不同意,說:“我不拿王法去寬貸別人,你可不要后悔呀!”姨母堅持為兒子求官,茍不得已讓他擔(dān)任督護(hù)。后來他犯了法,茍手持符節(jié)把他殺了,姨母叩頭求救,茍不聽。后來茍又換上素凈的衣服去哭他說:“殺你的,是兗州刺史,來哭弟弟的,是茍道將。”道將是茍的字。

  [18]胡部大張督、馮莫突等,擁眾數(shù)千,壁于上黨,石勒往從之,因說督等曰:“劉單于舉兵擊晉,部大拒而不從。自度終能獨立乎?”曰:“不能!崩赵唬骸叭粍t安可不早有所屬!今部落皆已受單于賞募,往往聚議,欲叛部大而歸單于矣!倍降纫詾槿。冬,十月,督等隨勒單騎歸漢,漢王淵署督為親漢王,莫突為都督部大,以勒為輔漢將軍、平晉王、以統(tǒng)之。

  [18]胡人首領(lǐng)部大張督、馮莫突等人,有部眾幾千人,在上黨設(shè)置軍壘,石勒去投奔他們。石勒對張督等人說:“單于劉淵舉兵攻打晉朝,您抗拒而不隨從,自己考慮一下能夠最終獨立嗎?”張督等人回答說:“不能!笔照f:“那怎么能不早點找一靠山!現(xiàn)在部落都已經(jīng)接受了單于的賞賜招募,常常在一起商議,想背叛部下而投歸單于了。”張督等人認(rèn)為說得對。冬季,十月,張督等人隨石勒騎馬投歸漢,漢王劉淵封張督為親漢王,馮莫突為都督部大,任石勒為輔漢將軍,并封平晉王,以統(tǒng)率他們。

  烏桓張伏利度有眾二千,壁于樂平,淵屢招,不能致。勒偽獲罪于淵,往奔伏利度,伏利度喜,結(jié)為兄弟,使勒帥諸胡寇掠,所向無前,諸胡畏服。勒知眾心之附己,乃因會執(zhí)伏利度,謂諸胡曰:“今起大事,我與伏利度誰堪為主?”諸胡咸推勒。勒于是釋伏利度,帥其眾歸漢。淵加勒督山東征討諸軍事,以伏利度之眾配之。

  烏桓人張伏利度有二千部眾,在樂平設(shè)置軍壘,劉淵每次去招募,都沒有成功。石勒假裝在劉淵那里犯了罪,去投奔張伏利度,張伏利度很高興,與石勒結(jié)拜成兄弟,派石勒帶領(lǐng)各部胡人去搶劫,所向無敵,各部胡人都敬畏佩服。石勒知道大家的心都已歸向自己,于是趁聚會時抓住張伏利度,對各部胡人說:“今天要干大事,我與張伏利度誰能夠成為首領(lǐng)?”各部胡人都推舉石勒。石勒于是放了張伏利度,率部眾投歸漢。劉淵給石勒加職為督山東征討諸軍事,把張伏利度的部眾交給石勒指揮。

  [19]十一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19]十一月,戊申朔(疑誤),出現(xiàn)日食。

  [20]甲寅,以尚書右仆射和郁為征北將軍,鎮(zhèn)鄴。

  [20]甲寅(初八),朝廷任尚書右仆射和郁為征北將軍,鎮(zhèn)守鄴城。

  [21]乙亥,以王衍為司徒。衍說太傅越曰:“朝廷危亂,當(dāng)賴方伯,宜得文武兼資以任之!蹦艘缘艹螢榍G州都督,族弟敦為青州刺史,語之曰:“荊州有江、漢之固,青州有負(fù)海之險,卿二人在外而吾居中,足以為三窟矣。”澄至鎮(zhèn),以郭舒為別駕,委以府事。澄日夜縱酒,不親庶務(wù),雖寇戎交急,不以為懷。舒常切諫,以為宜愛民養(yǎng)兵,保全州境,澄不從。

  [21]乙亥(二十九日),任王衍為司徒。王衍對太傅司馬越說:“朝廷出現(xiàn)危險變亂,應(yīng)當(dāng)依靠地方最高長官,找得文武兼?zhèn)涞娜思右匀斡谩!庇谑亲尩艿芡醭稳吻G州都督,族弟王敦為青州刺史,王衍告訴他們說:“荊州有江、漢的堅固,青州有靠海的險要,你二人在外面而我在朝中,足以成為狡兔的三窟了!蓖醭蔚饺嗡尮鎿(dān)任別駕,將都督府的事務(wù)都交給了他。王澄則日夜縱情喝酒,不親理事務(wù),雖然盜賊軍情緊急,也不放在心上。郭舒常常苦苦勸諫,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愛護(hù)人民保養(yǎng)軍隊,這樣來使州境稻兩保全,王澄不采納。

  [22]十二月,戊寅,乞活田甄、田蘭、薄盛等起兵,為新蔡王騰報仇,斬汲桑于樂陵。棄成都王穎棺于故井中,穎故臣收葬之。

  [22]十二月,戊寅(初二),隨司馬騰“乞活”的州將田甄、田蘭、薄盛等人起兵,為新蔡王司馬騰報仇,在樂陵殺了汲桑。把成都王司馬穎的棺材丟棄到故井里,司馬穎的故臣又收拾好棺材安葬了。

  [23]甲午,以前太傅劉為太尉,以老固辭;不許;庚子,以光祿大夫高光為尚書令。

  [23]甲午(十八日),朝廷任前太傅劉為太尉,劉以年事高堅決推辭,但不批準(zhǔn)。庚子(二十四日),任光祿大夫高光為尚書令。

  [24]前北軍中候呂雍、度支校尉陳顏等謀立清河王覃為太子;事覺,太傅越矯詔囚覃于金墉城。

  [24]前北軍中侯呂雍、度支校尉陳顏等人密謀立清河王司馬覃為太子,事情暴露,太傅司馬越假稱詔令把司馬覃囚禁在金墉城。

  [25]初太傅越與茍親善,引升堂,結(jié)為兄弟。司馬潘滔說越曰:“兗州沖要,魏武以之創(chuàng)業(yè)。茍有大志,非純臣也,久令處之,則患生心腹矣。若遷于青州,厚其名號,必悅。公自牧兗州,經(jīng)緯諸夏,藩衛(wèi)本朝,此所謂為之于未亂者也!痹揭詾槿。癸卯,越自為丞相,領(lǐng)兗州牧,都督兗、豫、司、冀、幽、并諸軍事。以為征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假節(jié)、都督青州諸軍事,領(lǐng)青州刺史,封東平郡公。越、由是有隙。

  [25]起初太傅司馬越與茍關(guān)系很親近,帶他進(jìn)入后堂,結(jié)拜為兄弟。司馬藩滔對司馬越說:“兗州地處險要,魏武帝從這兒創(chuàng)業(yè)。茍有大志向,不是純粹的臣下,讓他在這里呆久了,就會成為心腹禍患。如果把他調(diào)遷到青州,提高他的名號,茍一定高興。您親自管理兗州,規(guī)劃治理全國,藩衛(wèi)朝廷,這就是所謂防患于未然!彼抉R越認(rèn)為說得正確。癸卯(二十七日),司馬越自任丞相,兼充州牧,都督兗、豫、司、冀、幽、并諸軍事。讓茍任征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任侍中,授予符節(jié),都督青州諸軍事、兼青州刺史,封東平郡公。司馬越、茍之間因此產(chǎn)生怨恨。

  至青州,以嚴(yán)刻立威,日行斬戮,州人謂之“屠伯”。頓丘太守魏植為流民所逼,眾五六萬,大掠兗州,出屯無鹽以討之。以弟純領(lǐng)青州,刑殺更甚于。討植,破之。

  茍到青州,以嚴(yán)刑酷法建立威嚴(yán),每天都有殺戮,青州人稱他為“屠伯”。頓丘太守魏植迫于流民,聚眾五六萬人,到兗州大肆搶掠,茍出兵在無鹽駐扎,來討伐魏植。讓弟弟茍純兼任青州刺史,茍純刑罰殺戮比茍還要厲害。茍討伐魏植,打敗了他。

  初,陽平劉靈,少貧賤,力制奔牛,走及奔馬,時人雖異之,莫能舉也。靈撫膺嘆曰:“天乎,何當(dāng)亂也!”及公師藩起,靈自稱將軍,寇掠趙、魏。會王彌為茍純所敗,靈亦為王贊所敗,遂俱遣使降漢。漢拜彌鎮(zhèn)東大將軍、青、徐二州牧、都督緣海諸軍事,封東萊公;以靈為平北將軍。

  當(dāng)初,陽平人劉靈,年輕時貧窮低賤,力氣大得能制服奔跑著的牛,跑起來能與奔馬相比,當(dāng)時的人們雖然認(rèn)為他不同尋常,但卻無人推舉他。劉靈撫胸感嘆說:“天啊,為什么趕上亂世呢?”等到公師藩起兵,劉靈自稱將軍,進(jìn)犯搶掠趙、魏地區(qū)。王彌被茍純打敗時,劉為也被王贊打敗,于是他們都派使者向漢投降。漢王劉淵任命王彌為鎮(zhèn)東大將軍,青徐二州牧,都督緣海諸軍事,封東萊公。任命劉靈為平北將軍。

  [26]李釗至寧州,州人奉釗領(lǐng)州事。治中毛孟詣京師,求刺史,屢上奏,不見省。孟曰:“君亡親喪,幽閉窮城,萬里訴哀,精誠無感,生不如死!”欲自刎,朝廷憐之,以魏興太守王遜為寧州刺史,仍詔交州出兵救李釗。交州刺史吾彥遣其子咨將兵救之。

  [26]李釗到寧州,州里的人們尊奉李釗兼理州刺史事務(wù)。治中毛孟到京城,請求朝廷委派刺史,多次上奏,沒有被審理。毛孟說:“州君已死,州城被圍困,不遠(yuǎn)萬里到朝廷傾訴悲哀,心意精誠而朝廷無動于衷,生不如死!”就想自刎,朝廷憐惜他,讓魏興太守王遜任寧州刺史,同時詔令交州出兵救援李釗。交州刺史吾彥派他兒子吾咨帶兵去救援李釗。

  [27]慕容自稱鮮卑大單于。

  [27]慕容自稱鮮卑大單于。

  [28]拓跋祿官卒,弟猗盧總攝三部,與通好。

  [28]拓跋祿官去世,弟拓跋猗盧總管三部,與慕容結(jié)交友好。

  二年(戊辰、308)

  二年(戊辰,公元308年)

  [1]春,正月,丙午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丙午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2]丁未,大赦。

  [2]丁未(初二),宣布大赦。

  [3]漢王淵遣撫軍將軍聰?shù)仁畬⒛蠐?jù)太行,輔漢將軍石勒等十將東下趙、魏。

  [3]漢王劉淵派遣撫軍將軍劉聰?shù)仁麑④娤蚰险紦?jù)太行,派輔漢將軍石勒等十名將軍向東到趙、魏地區(qū)。

  [4]二月,辛卯,太傅越殺清河王覃。

  [4]二月,辛卯(十六日),太傅司馬越殺死清河王司馬覃。

  [5]庚子,石勒寇常山,王浚擊破之。

  [5]庚子(二十五日),石勒進(jìn)犯常山,王浚擊敗了石勒。

  [6]涼州刺史張軌病風(fēng),口不能言,使其子茂攝州事。隴西內(nèi)史晉昌張越,涼州大族,欲逐軌而代之,與其兄酒泉太守鎮(zhèn)及西平太守曹祛,謀遣使詣長安,告南陽王模,稱軌廢疾,請以秦州刺史賈龕代之。龕將受之,其兄讓龕曰:“張涼州一時名士,威著西州,汝何德以代之!”龕乃止。鎮(zhèn)、上疏,更請刺史,未報;遂移檄廢軌,以軍司杜耽攝州事,使耽表越為刺史。

  [6]涼州刺史張軌患風(fēng)疾,不能說話,讓他兒子張茂代理州政。隴西內(nèi)史晉昌人張越,是涼州名門望族,想驅(qū)逐張軌后自己取代他的聯(lián)位,與他哥哥酒泉太守張鎮(zhèn)和西平太守曹商量,派使者到長安向南陽王司馬模報告,說張軌因病殘廢,請求讓秦州刺史賈龕取代他。賈龕將要接受新職,他哥哥責(zé)備賈龕說:“涼州張軌是當(dāng)代名士,威名傳播于西州地區(qū),你有什么德望來代替張軌呢?”賈龕于是沒有去接受這個取務(wù)。張鎮(zhèn)、曹向朝廷上奏章,請求另行任命刺史,沒有回音。于是發(fā)布檄文廢除張軌的職務(wù),讓軍司杜耽代理州政,又讓杜耽表奏任命張越為刺史。

  軌下教,欲避位,歸老宜陽。長史王融、參軍孟暢蹋折鎮(zhèn)檄,排閣入言曰:“晉室多故,明公撫寧西夏,張鎮(zhèn)兄弟敢肆兇逆,當(dāng)鳴鼓誅之!彼斐,戒嚴(yán)。會軌長子自京師還,乃以為中督護(hù),將兵討鎮(zhèn)。遣鎮(zhèn)甥太府主簿令狐亞先往說鎮(zhèn),為陳利害,鎮(zhèn)流涕曰:“人誤我!”乃詣歸罪。南擊曹,走之。

  張軌下發(fā)告諭,想辭去職位,告老回故鄉(xiāng)宜陽。長史王融、參軍孟暢用腳碎踏張鎮(zhèn)的檄文,推開門進(jìn)去說:“晉朝多變故,您安撫平定西夏地區(qū),張鎮(zhèn)兄弟膽敢肆意逞兇叛逆,應(yīng)當(dāng)鳴鼓誅討他們!闭f完出去,在城中戒嚴(yán)。正趕上張軌的大兒子張從京城回來,于是就讓張任中都護(hù),帶兵討伐張鎮(zhèn)。并派張鎮(zhèn)的外甥都督府主簿令狐亞先去說服張鎮(zhèn),向他陳說利害關(guān)系,張鎮(zhèn)流著眼淚說:“有人坑害我!”于是到張那里認(rèn)罪受罰。張向南攻打曹,曹敗走。

  朝廷得鎮(zhèn)、祛疏,以侍中袁瑜為涼州刺史。治中楊澹馳詣長安,割耳盤上,訴軌之被誣。南陽王模表請停瑜,武威太守張亦上表留軌;詔依模所表,且命誅曹。軌于是命帥步騎三萬討,斬之。張越奔鄴,涼州乃定。

  朝廷接到張鎮(zhèn)、曹的那份奏章,就任命侍中袁瑜為涼州刺史。州治中楊澹躍馬奔向長安,割掉耳朵放在盤上,訴說張軌被誣陷的情況。南陽王司馬模表奏停止任命袁瑜,武威太守張亦上奏表挽留張軌,朝廷詔令按照司馬模所奏的辦,并且詔令誅殺曹。張軌于是命令張率領(lǐng)三萬步兵和騎兵討伐曹,把曹斬首。張越逃奔到鄴城,涼州于是安定。

  [7]三月,太傅越自許昌徙鎮(zhèn)鄄城。

  [7]三月,太傅司馬越從許昌遷徙到鄄城鎮(zhèn)守。

  [8]王彌收集亡散,兵復(fù)大振。分遣諸將攻掠青、徐、兗、豫四州,所過攻陷郡縣,多殺守令,有眾數(shù)萬;茍與之連戰(zhàn),不能克。夏,四月,丁亥,彌入許昌。

  [8]王彌收攏聚集流亡逃散的殘兵,軍隊重新大為振作。王彌又派遣部將們分別攻打搶掠青州、徐州、兗州、豫州等地,攻陷郡和縣,把郡守、縣令大多殺掉,聚集了幾萬部眾。茍與王彌的軍隊接連交戰(zhàn),沒有能夠取勝。夏季,四月,丁亥(十三日),王彌攻入許昌。

  太傅越遣司馬王斌帥甲士五千人入衛(wèi)京師,張軌亦遣督護(hù)北宮純將兵衛(wèi)京師。五月,彌入自轅,敗官軍于伊北,京師大震,宮城門晝閉。壬戌,彌至洛陽,屯于津陽門。詔以王衍都督征討諸軍事。北宮純募勇士百余人突陳,彌兵大敗。乙丑,彌燒建春門而東,衍遣左衛(wèi)將軍王秉追之,戰(zhàn)于七里澗,又?jǐn)≈?p>  太傅司馬越派遣擔(dān)任司馬的王斌帶領(lǐng)五千兵卒進(jìn)京城防衛(wèi),張軌也派遣督護(hù)北宮純帶兵保衛(wèi)京城。五月,王彌從轅出發(fā),在伊水以北打敗官軍,京城大為震動,宮城門白天也關(guān)閉。壬戌(十九日),王彌到達(dá)洛陽,在津陽門駐扎。詔令以王衍指揮征討王彌的各項軍事行動。北宮純招募一百多勇士突襲王彌兵陣,王彌的軍隊大敗。乙丑(二十二日),王彌放火燒建春門后向東逃竄,王衍派左衛(wèi)將軍王秉追擊他,在七里澗交戰(zhàn),又打敗了王彌。

  彌走渡河,與王桑自軹關(guān)如平陽。漢王淵遣侍中兼御史大夫郊迎,令曰:“孤親行將軍之館,拂席洗爵,敬待將軍!奔爸,拜司隸校尉,加侍中、特進(jìn);以桑為散騎侍郎。

  王彌逃跑渡過黃河,與王桑從軹關(guān)到平陽。漢王劉淵派侍中兼御史大夫到郊外迎接,命令說:“我將親自去將軍的府第,擦拭座席清洗酒爵,誠心誠意對待將軍。”王彌到后,任他為司隸校尉、兼侍中,并授以特進(jìn)職位。任王桑為散騎侍郎。

  北宮純等與漢劉聰戰(zhàn)于河?xùn)|,敗之。

  北宮純與漢劉聰?shù)能婈犜诤訓(xùn)|交戰(zhàn),打敗了劉聰。

  [9]詔封張軌西平郡公,軌辭不受。時州郡之使,莫有至者,軌獨遣使貢獻(xiàn),歲時不絕。

  [9]詔令封張軌為西平郡公,張軌推辭而不接受。當(dāng)時各州郡都沒有到京城的使者,只有張軌獨自派遣使者進(jìn)貢,每年都不中斷。

  [10]秋,七月,甲辰,漢王淵寇平陽,太守宋抽棄郡走,河?xùn)|太守路述戰(zhàn)死;淵徙都蒲子。上郡鮮卑陸逐延、氐酋單征并降于漢。

  [10]秋季,七月,甲辰(初二),漢王劉淵進(jìn)犯平陽,太守宋抽丟下郡城逃跑,河?xùn)|太守路述戰(zhàn)死。劉淵遷都到蒲子縣。上郡鮮卑人陸逐延、氐人酋長單征都向漢投降。

  [11]八月,丁亥,太傅越自鄄城徙屯濮陽;未幾,又徙屯滎陽。

  [11]八月,丁亥(十五日),太傅司馬越從鄄城遷徙到濮陽駐扎,沒有多久,又遷徙到滎陽駐扎。

  [12]九月,漢王彌、石勒寇鄴,和郁棄城走。詔豫州刺史裴憲屯白馬以拒彌,車騎將軍王堪屯東燕以拒勒,平北將軍曹武屯大陽以備蒲子。憲,楷之子也。

  [12]九月,漢國王彌、石勒進(jìn)犯鄴城,守將和郁棄城而逃。詔令豫州刺史裴憲在白馬駐扎以抵御王彌;車騎將軍王堪在東燕駐扎以抵御石勒;平北將軍曹武駐扎在大陽以護(hù)備蒲子。裴憲是裴楷的兒子。

  [13]冬,十月,甲戌,漢王淵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鳳。十一月,以其子和為大將軍,聰為車騎大將軍,族子曜為龍驤大將軍。

  [13]冬季,十月,甲戌(初三),漢王劉淵即皇帝位,宣布大赦,改年號為永鳳。十一月,任命他兒子劉和為大將軍,劉聰為車騎大將軍,同族侄子劉曜為龍驤大將軍。

  [14]壬寅,并州刺史劉琨使上黨太守劉帥鮮卑攻壺關(guān),漢鎮(zhèn)東將軍綦毋達(dá)戰(zhàn)敗亡歸。

  [14]壬寅(初一),并州刺史劉琨讓上黨太守劉帶領(lǐng)鮮卑人攻打關(guān),漢的鎮(zhèn)東將軍綦毋達(dá)戰(zhàn)敗而逃回。

  [15]丙午,漢都督中外諸軍事、領(lǐng)丞相、右賢王宣卒。

  [15]丙午(初五),漢國都督中外諸軍事、兼丞相、右賢王劉宣去世。

  [16]石勒、劉靈帥眾三萬寇魏郡、汲郡、頓丘,百姓望風(fēng)降附者五十余壘;皆假壘主將軍、都尉印綬,簡其強壯五萬為軍士,老弱安堵如故。己酉,勒執(zhí)魏郡太守王粹于三臺,殺之。

  [16]石勒、劉靈率領(lǐng)三萬人進(jìn)犯魏郡、汲郡、頓丘等地,五十多個村壘的百姓望風(fēng)投降,石勒對全部村壘頭目都授給將軍、都尉的印章和綬帶,并從百姓中挑選了五萬強壯者作為兵士,對老弱病殘的百姓仍讓他們在原地安居。己酉(初八),石勒在三臺抓住并殺了魏郡太守王粹。

  [17]十二月,辛未朔,大赦。

  [17]十二月,辛未朔(初一),宣布大赦。

  [18]乙亥,漢主淵以大將軍和為大司馬,封梁王;尚書令歡樂為大司徒,封陳留王;后父御史大夫呼延翼為大司空,封雁門郡公;宗室以親疏悉封郡縣王,異姓以功伐悉封郡縣公侯。

  [18]乙亥(初五),漢主劉淵任大將軍劉和為大司馬,封為梁王。任尚書令歡樂為大司徒,封為陳留王。任皇后的父親御史大夫呼延翼為大司空,封雁門郡公。宗室當(dāng)中根據(jù)親疏都封給郡縣王,異姓長官根據(jù)戰(zhàn)功都封予郡縣公侯。

  [19]成尚書令楊褒卒。褒好直言,成主雄初得蜀,用度不足,諸將有以獻(xiàn)金銀得官者,褒諫曰:“陛下設(shè)官爵,當(dāng)網(wǎng)羅天下英豪,何有以官買金邪!”雄謝之。雄嘗醉,推中書令杖太官令,褒進(jìn)曰:“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安有天子而為酗也!”雄慚而止。

  [19]成漢尚書令楊褒去世。楊褒喜歡直言,成漢主李雄剛剛占據(jù)蜀地時,費用不夠,部將當(dāng)中有因為捐獻(xiàn)金銀財物而得到職任的人,楊褒勸諫說:“陛下設(shè)置官職爵位,應(yīng)該網(wǎng)羅天下的英雄豪杰,哪里有用官職換取金錢的道理?”李雄向他謝罪。李雄曾經(jīng)喝醉了酒,讓中書令杖打太官令,楊褒進(jìn)言說:“天子威儀莊嚴(yán),諸侯儀態(tài)端正。哪里有天子酗酒的道理!”李雄感到慚愧而停止了酗酒。

  [20]成平寇將軍李鳳屯晉壽,屢寇漢中,漢中民東走荊沔。詔以張光為梁州刺史。荊州寇盜不禁,詔以張光為梁州刺史。荊州寇盜不禁,詔起劉為順陽內(nèi)史,江、漢間翕然歸之。

  [20]成漢的平寇將軍李鳳在晉壽駐扎,多次進(jìn)犯漢中,漢中百姓向東逃難到荊州、沔陽一帶,朝廷詔令任張光為梁州刺史。荊州的強盜竊賊不能禁絕,朝廷詔令起用劉為順陽內(nèi)史,于是,江、漢地區(qū)的百姓紛紛聚集歸附劉。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jì)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紀(jì)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xì)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 第五十六卷
第五十七卷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 第六十四卷
第六十五卷 第六十六卷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
第七十一卷 卷七十二卷
第七十三卷 第七十四卷
第七十五卷 第七十六卷
第七十七卷 第七十八卷
第七十九卷 第八十卷
第八十一卷 第八十二卷
第八十三卷 第八十四卷
第八十五卷 第八十六卷
第八十七卷 第八十八卷
第八十九卷 第九十卷
第九十一卷 第九十二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四卷
第九十五卷 第九十六卷
第九十七卷 第九十八卷
第九十九卷 第一百卷
第一百零一卷 第一百零二卷
第一百零三卷 第一百零四卷
第一百零五卷 第一百零六卷
第一百零七卷 第一百零八卷
第一百零九卷 第一百一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卷 第一百一十四卷
第一百一十五卷 第一百一十六卷
第一百一十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卷
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三卷 第一百二十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卷 第一百二十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卷
第一百二十九卷 第一百三十卷
第一百三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卷
第一百三十三卷 第一百三十四卷
第一百三十五卷 第一百三十六卷
第一百三十七卷 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一百三十九卷 第一百四十卷
第一百四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卷 第一百四十四卷
第一百四十五卷 第一百四十六卷
第一百四十七卷 第一百四十八卷
第一百四十九卷 第一百五十卷
第一百五十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卷 第一百五十四卷
第一百五十五卷 第一百五十六卷
第一百五十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卷
第一百五十九卷 第一百六十卷
第一百六十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卷 第一百六十四卷
第一百六十五卷 第一百六十六卷
第一百六十七卷 第一百六十八卷
第一百六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卷
第一百七十一卷 第一百七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九卷 第一百九十卷
第一百九十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卷 第一百九十四卷
第一百九十五卷 第一百九十六卷
第一百九十七卷 第一百九十八卷
第一百九十九卷 第二百卷
第二百零一卷 第二百零二卷
第二百零三卷 第二百零四卷
第二百零五卷 第二百零六卷
第二百零七卷 第二百零八卷
第二百零九卷 第二百一十卷
第二百一十一卷 第二百一十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卷 第二百一十四卷
第二百一十五卷 第二百一十六卷
第二百一十七卷 第二百一十八卷
第二百一十九卷 第二百二十卷
第二百二十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卷
第二百二十三卷 第二百二十四卷
第二百二十五卷 第二百二十六卷
第二百二十七卷 第二百二十八卷
第二百二十九卷 第二百三十卷
第二百三十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卷
第二百三十三卷 第二百三十四卷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二百三十六卷
第二百三十七卷 第二百三十八卷
第二百三十九卷 第二百四十卷
第二百四十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卷
第二百四十三卷 第二百四十四卷
第二百四十五卷 第二百四十六卷
第二百四十七卷 第二百四十八卷
第二百四十九卷 第二百五十卷
第二百五十一卷 第二百五十二卷
第二百五十三卷 第二百五十四卷
第二百五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卷 第二百五十八卷
第二百五十九卷 第二百六十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第二百六十二卷
第二百六十三卷 第二百六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六卷
第二百六十七卷 第二百六十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卷 第二百七十卷
第二百七十一卷 第二百七十二卷
第二百七十三卷 第二百七十四卷
第二百七十五卷 第二百七十六卷
第二百七十七卷 第二百七十八卷
第二百七十九卷 第二百八十卷
第二百八十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卷
第二百八十三卷 第二百八十四卷
第二百八十五卷 第二百八十六卷
第二百八十七卷 第二百八十八卷
第二百八十九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一卷 第二百九十二卷
第二百九十三卷 第二百九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