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資治通鑒

 

第二十二卷

漢紀(jì)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漢三年(癸未、前98)

  漢紀(jì)十四 漢武帝天漢三年(癸未,公元前98年)

  [1]春,二月,王卿有罪自殺,以執(zhí)金吾杜周為御史大夫。

  [1]春季,二月,王卿因罪自殺,漢武帝任命執(zhí)金吾杜周為御史大夫。

  [2]初榷酒酤。

  [2]開始實行酒類專賣。

  [3]三月,上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計。還,祠常山,玄玉。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萊者終無有驗,而公孫卿猶以大人跡為解,天子益怠厭方士之怪迂語矣;然猶羈縻不絕,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彌眾,然其效可睹矣。

  [3]三月,漢武帝巡游泰山,擴建祭天神壇,祭祀于明堂,并在此接受各郡、國的戶籍、財政簿冊;鼐┩局校漓胗诔I,并將黑色玉石埋于祭壇之下。方士們在各地等候神仙降臨和入海尋找蓬萊山等始終沒有結(jié)果,而公孫卿仍以所謂“巨人的足印”進行辯解,從而使?jié)h武帝對方士們的奇談怪論日益厭倦,但仍與他們保持聯(lián)系,并不禁絕,希望能遇到真有本領(lǐng)的人。從此以后,方士們談?wù)撋耢`之事的雖更加眾多,但其效果是可想而知了。

  [4]夏,四月,大旱。赦天下。

  [4]夏季,四月,大旱。大赦天下。

  [5]秋,匈奴入雁門。太守坐畏棄市。

  [5]秋季,匈奴侵入雁門。雁門太守因畏縮懼?jǐn)潮怀⑻幩馈?p>  四年(甲申、前97)

  四年(甲申,公元前97年)

  [1]春,正月,朝諸侯王于甘泉宮。

  [1]春季,正月,漢武帝在甘泉宮接受各諸侯王的朝見。

  [2]發(fā)天下七科謫及勇敢士,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將騎六萬、步兵七萬出朔方;強弩都尉路博德將萬余人與貳師會;游擊將軍韓說將步兵三萬人出五原;因桿將軍公孫敖將騎萬、步兵三萬人出雁門。匈奴聞之,悉遠其累重于余吾水北;而單于以兵十萬待水南,與貳師接戰(zhàn)。貳師解而引歸,與單于連斗十余日。游擊無所得。因桿與左賢王戰(zhàn),不利,引歸。

  [2]漢武帝征發(fā)全國賤民“七科謫”和勇敢之士,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騎兵六萬、步兵七萬自朔方出塞,強弩都尉路博德率一萬余人與李廣利會合,游擊將軍韓說率步兵三萬自五原出塞,因桿將軍公孫敖率騎兵一萬、步兵三萬自雁門出塞,襲擊匈奴。匈奴聽到這一消息后,將其家屬、財物等全部遷徙到余吾水以北地區(qū),然后由單于親率十萬大軍在余吾水南岸迎戰(zhàn)李廣利率領(lǐng)的漢朝軍隊。李廣利率兵與單于大軍連續(xù)交戰(zhàn)十余日,撤兵而還。韓說所部沒有收獲。公孫敖與匈奴左賢王作戰(zhàn)失利,撤兵而回。

  時上遣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遠,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鄙嫌谑亲辶昙摇<榷勚藵h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

  漢武帝派公孫敖率兵深入匈奴腹地去接李陵,公孫敖無功而回,便上奏說:“據(jù)擒獲的匈奴俘虜說,李陵教單于制造兵器,以防備漢軍,所以我無所收獲!庇谑菨h武帝下令將李陵的家屬滿門抄斬。不久聽說,是投降匈奴的漢朝將領(lǐng)李緒所為,并非李陵。李陵派人將李緒刺殺。匈奴單于的母親大閼氏要殺李陵,單于將他藏在北方,直到大閼氏死后,李陵才回到王庭。單于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為妻,封其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同時都受到尊重,并握有權(quán)力。衛(wèi)律經(jīng)常在單于身邊,李陵則在外地,有大事才到王庭會商。

  [3]夏,四月,立皇子為昌邑王。

  [3]夏季,四月,漢武帝封皇子劉為昌邑王。

  太始元年(乙酉、前96)

  太始元年(乙酉,公元前96年)

  [1]春,正月,公孫敖坐妻巫蠱要斬。

  [1]春季,正月,公孫敖因其妻以“巫蠱”害人而被腰斬。

  [2]徙郡國豪桀于茂陵。

  [2]漢武帝強迫各郡、國的富豪和有權(quán)勢的人遷居茂陵。

  [3]夏,六月,赦天下。

  [3]夏季,六月,大赦天下。

  [4]是歲,匈奴且侯單于死;有兩子,長為左賢王,次為左大將。左賢王未至,貴人以為有病,更立左大將為單于。左賢王聞之,不敢進;左大將使人召左賢王而讓位焉。左賢王辭以病,左大將不聽,謂曰:“即不幸死,傳之于我!弊筚t王許之,遂立,為孤鹿姑單于;以左大將為左賢王。數(shù)年,病死;其子先賢撣不得代,更以為日逐王。單于自以其子為左賢王。

  [4]這一年,匈奴且侯單于去世。且侯有兩個兒子,長子為左賢王,次子為左大將。且侯死后,左賢王沒有及時趕到,匈奴貴族們認(rèn)為左賢王有病,改立左大將為單于。左賢王聽說后,不敢前來王庭。左大將派人將左賢王召來,讓位給他。左賢王以自己有病為理由推辭不受,左大將不聽,對他說:“如果你不幸死去,再傳位給我!弊筚t王這才答應(yīng),即單于位,稱為孤鹿姑單于。封左大將為左賢王。幾年后,左賢王病死,其子先賢撣因不能繼承左賢王之位,所以改封為日逐王。單于封自己的兒子為左賢王。

  二年(丙戍、前95)

  二年(丙戍,公元前95年)

  [1]春,正月,上行幸回中。

  [1]春季,正月,漢武帝巡游回中。

  [2]杜周卒,光祿大夫暴勝之為御史大夫。

  [2]杜周去世,漢武帝任命光祿大夫暴勝之為御史大夫。

  [3]秋,旱。

  [3]秋季,干旱。

  [4]趙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涇水,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頃,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饒。

  [4]趙國中大夫白公奏請朝廷,從谷口至櫟陽挖了一條長二百里的引水渠,將涇河水引到渭中地區(qū),使四千五百余頃農(nóng)田得到灌溉,因此命名為白渠。當(dāng)?shù)匕傩找虬浊蟠笫芤妗?p>  三年(丁亥、前94)

  三年(丁亥,公元前94年)

  [1]春,正月,上行幸甘泉宮。二月,幸東海,獲赤雁。幸瑯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而還。

  [1]春季,正月,漢武帝前往甘泉宮。二月,巡游東?,捉到一只赤色大雁。又巡游瑯邪郡,在成山拜日,并登上之罘山,然后乘船在海上巡游后返回長安。

  [2]是歲,皇子弗陵生。弗陵母曰河間趙,居鉤弋宮,任身十四月而生。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

  [2]這一年,皇子劉弗陵出生。劉弗陵的母親是河間人,姓趙,受封為,住在鉤弋宮,懷孕十四個月后生劉弗陵。漢武帝說:“聽說當(dāng)年堯是十四十四個月才出生的,如今趙生這個孩子也是如此!庇谑窍铝顚€^弋宮宮門改稱堯母門。

  臣光曰:為人君者,動靜舉措不可不慎,發(fā)于中必形于外,天下無不知之。當(dāng)是時也,皇后、太子皆無恙,而命鉤弋之門曰堯母,非名也。是以奸人逆探上意,知其奇愛少子,欲以為嗣,遂有;屎、太子之心,卒成巫蠱之禍,悲夫!

  臣司馬光曰:作為君主,每一動靜、措施都不能不慎重,內(nèi)心想的事,外表必然會顯露出來,天下人都會知道。那時,皇后、太子全部安然健在,漢武帝卻下令將鉤弋宮門稱為堯母門,在名義上是不妥當(dāng)?shù)。正因為如此,才使奸猾之徒揣摩皇上的心意,認(rèn)為他非常寵愛幼子,想立幼子為皇位繼承人,于是產(chǎn)生出危害皇后、太子之心,終于釀成巫蠱禍難,可悲!

  [3]趙人江充為水衡都尉。初,充為趙敬肅王客,得罪于太子丹,亡逃;詣崐闕告趙太子陰事,太子坐廢。上召允入見。充容貌魁岸,被服輕靡,上奇之;與語政事,大悅,由是有寵,拜為直指銹衣使者,使督察貴戚、近臣逾侈者。充舉劾無所避,上以為忠直,所言皆中意。嘗從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車馬行馳道中,充以屬吏。太子聞之,使人謝充曰:“非愛車馬,誠不欲令上聞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寬之!”充不聽,遂白奏。上曰:“人臣當(dāng)如是矣!”大見信用,威震京師。

  [3]趙國人江充被任命為水衡都尉。當(dāng)初,江充本是趙敬肅王的門客,因為得罪了趙王太子劉丹,逃出趙國,來到朝廷告發(fā)了劉丹的隱私秘事,劉丹因此被廢除趙國太子之位。漢武帝召江充入宮見面,見他儀表堂堂,身體魁梧,衣著輕暖而華麗,暗中稱奇。與他談?wù)撘环潞,漢武帝大為高興,從此對江充寵信,封其為直指繡衣使者,讓他督察皇親國戚、天子近臣中的違背體制、奢侈不法行為。江充檢舉參劾,毫無避諱,漢武帝因此認(rèn)為他忠正直率,所說的話都合漢武帝的心意。江充曾隨漢武帝前往甘泉宮,正遇上太子劉據(jù)派遣去甘泉宮問安的使者坐著馬車皇帝專用的“馳道”上行走,江充便將其逮捕問罪。太子聽說后,派人向江充求情說:“我并非愛惜車馬,實在是不愿讓皇上知道后,認(rèn)為我平時沒有管教左右,希望江先生寬恕!”江充并不理睬,徑自上奏。漢武帝說:“作臣子的,就應(yīng)當(dāng)這樣!”對江充大加信任,從而使江充威鎮(zhèn)京師。

  四年(戊子、前93)

  四年(戊子,公元前93年)

  [1]春,三月,上行幸泰山。壬午,祀高祖于明堂以配上帝,因受計。癸未,祀孝景皇帝于明堂。甲申,修封。丙戍,禪石閭。夏,四月,幸不其。五月,還,幸建章宮,赦天下。

  [1]春季,三月,漢武帝巡游泰山。壬午(二十五日),在明堂祭祀高祖劉邦,以之配祀上帝,并在此接受各郡、國記錄戶籍財政情況的簿冊。癸未(二十六日),在明堂祭祀景帝劉啟。甲申(二十七日),擴建祭天神壇。丙戌(二十九日),在石閭祭祀地神。夏季,四月,漢武帝巡游不其山。五月返回長安,前往建章宮,下詔大赦天下。

  [2]冬,十月,甲寅晦,日有食之。

  [2]冬季,十月甲寅晦(三十日),出現(xiàn)日食。

  [3]十二月,上行幸雍,祠五;西至安定、北地。

  [3]十二月,漢武帝巡游至雍,祭祀于五。然后西行,到達安定、北地二郡。

  征和元年(己丑、前92)

  征和元年(己丑,公元前92年)

  [1]春,正月,上還,幸建章宮。

  [1]春季,正月,漢武帝返回長安,前往建章宮。

  [2]三月,趙敬肅王彭祖薨。彭祖取江都易王所幸淖姬,生男,號淖子。時淖姬兄為漢宦者,上召問:“淖子何如?”對曰:“為人多欲。”上曰:“多欲不宜君國子民。”問武始侯昌,曰:“無咎無譽!鄙显唬骸叭缡强梢。”遣使者立昌為趙王。

  [2]三月,趙王劉彭祖去世。劉彭祖娶的是江都易王劉非的寵姬淖姬,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劉淖子。當(dāng)時淖姬的哥哥在皇宮中當(dāng)宦官,漢武帝便召他詢問:“淖子為人如何?”淖姬的哥哥回答說:“他為人欲望太多!睗h武帝說道:“欲望太多的人不適合當(dāng)國君管理百姓!庇謫栁涫己顒⒉那闆r,淖姬的哥哥說:“劉昌既無過錯,也沒有什么值得贊揚的地方!睗h武帝說:“這樣就可以了!庇谑桥墒钩剂⒉秊橼w王。

  [3]夏,大旱。

  [3]夏季,大旱。

  [4]上居建章宮,見一男子帶劍入中龍華門,疑其異人,命收之。男子捐劍走,逐之弗獲。上怒,斬門候。冬,十一月,以三輔騎士大搜上林,閉長安城門索;十一日乃解。巫蠱始起。

  [4]漢武帝住在建章宮,看到一個男子帶劍進入中龍華門,懷疑是不尋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該男子棄劍逃跑,侍衛(wèi)們追趕,未能擒獲。漢武帝大怒,將掌管宮門出入的門候處死。冬季,十一月,漢武帝征調(diào)三輔地區(qū)的騎兵對上林苑進行大搜查,并下令關(guān)閉長安城門進行搜索,十一天后解除戒嚴(yán)。巫蠱事崐開始出現(xiàn)。

  [5]丞相公孫賀夫人君孺、衛(wèi)皇后姊也,賀由是有寵。賀子敬聲代父為太仆,驕奢不奉法,擅用北軍錢千九百萬;發(fā)覺,下獄。是時詔捕陽陵大俠朱安世甚急,賀自請逐捕安世以贖敬聲罪,上許之。后果得安世。安世笑曰:“丞相禍及宗矣!”遂從獄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上且上甘泉,使巫當(dāng)馳道埋偶人,祝詛上,有惡言!

  [5]丞相公孫賀的夫人衛(wèi)君孺,是衛(wèi)皇后的姐姐,公孫賀因此受到寵信。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接替父親擔(dān)任太仆,驕橫奢侈。不遵守法紀(jì),擅自動用北軍軍費一千九百萬錢,事情敗露后被捕下獄。這時,漢武帝正詔令各地緊急通緝陽陵大俠客朱安世,于是公孫賀請求漢武帝讓他負(fù)責(zé)追捕朱安世,來為其子公孫敬聲贖罪,漢武帝批準(zhǔn)了他的請求。后來,公孫賀果然將朱安世逮捕。朱安世卻笑著說:“丞相將要禍及全族了!”于是從獄中上書朝廷,揭發(fā)說:“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他得知皇上將要前往甘泉宮,便讓巫師在皇上專用的馳道上埋藏木偶人,詛咒皇上,口出惡言!

  二年(庚寅、前91)

  二年(庚寅,公元前91年)

  [1]春,正月,下賀獄,案驗;父子死獄中,家族。以涿郡太守劉屈牦為丞相,封澎侯。屈牦,中山靖王子也。

  [1]春季,正月,公孫賀被逮捕下獄,經(jīng)調(diào)查罪名屬實,父子二人都死于獄中,并被滅族。漢武帝任命涿郡太守劉屈牦為丞相,封其為澎侯。劉屈牦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

  [2]夏,四月,大風(fēng),發(fā)屋折木。

  [2]夏季,四月,狂風(fēng)大作,房屋被掀起,樹木被折斷。

  [3]閏月,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及皇后弟子長平侯伉皆巫蠱誅。

  [3]閏四月,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及衛(wèi)皇后之弟衛(wèi)青的兒子長平侯衛(wèi)伉,都因巫蠱案而被處死。

  [4]上行幸甘泉。

  [4]漢武帝巡游甘泉。

  [5]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愛之。及長,性仁恕溫謹(jǐn),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閎,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皇后、太子寵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覺之,謂大將軍青曰:“漢家庶事草創(chuàng),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后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后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于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大將軍頓首謝;屎舐勚,脫簪請罪。太子每諫征伐四夷,上笑曰:“吾當(dāng)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

  [5]當(dāng)初,漢武帝二十九歲時才有了戾太子,對他非常喜愛。劉據(jù)長大后,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jǐn)慎,漢武帝嫌他不像自己那樣精明強干;漢武帝平日寵愛的王夫人也生一子名叫劉閎,李姬生二子劉旦、劉胥,李夫人生一子劉;屎、太子因皇上對他們的寵愛逐漸減少,常常有不能自安的感覺。漢武帝察覺后,對大將軍衛(wèi)青說:“我朝有很多事都還處于草創(chuàng)階段,再加上周圍的外族對我國的侵?jǐn)_不斷,朕如不變更制度,后代就將失去準(zhǔn)則依據(jù);如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們受些勞苦。但倘若后代也像朕這樣去做,就等于重蹈了秦朝滅亡的覆轍。太子性格穩(wěn)重好靜,肯定能安定天下,不會讓朕憂慮。要找一個能夠以文治國的君主,還能有誰比太子更強呢!聽說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覺,難道真是如此嗎?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轉(zhuǎn)告他們!毙l(wèi)青叩頭感謝;屎舐犝f后,特意摘掉首飾向漢武帝請罪。每當(dāng)太子勸阻征伐四方時,漢武帝就笑著說:“由我來擔(dān)當(dāng)艱苦重任,而將安逸留給你,不也挺好嗎!”

  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宮內(nèi)付皇后;有所平?jīng)Q,還,白其最,上亦無異,有時不省也。上用法嚴(yán),多任深刻吏;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悅;屎罂志毛@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應(yīng)擅有所縱舍。上聞之,是太子而非皇后。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邪臣多黨與,故太子譽少而毀多。衛(wèi)青薨,臣下無復(fù)外家為據(jù),競欲構(gòu)太子。

  漢武帝每次出外巡游,經(jīng)常將留下的事交付給太子,宮中事務(wù)交付給皇后。如果有所裁決,待漢武帝回來后就將其中最重要的向他報告,漢武帝也沒有不同意的,有時甚至不過問。漢武帝用法嚴(yán)厲,任用的多是嚴(yán)苛殘酷的官吏;而太子待人寬厚,經(jīng)常將一些他認(rèn)為處罰過重的事從輕發(fā)落。太子這樣做雖然得百姓之心,但那些執(zhí)法大臣都不高興;屎蠛ε麻L此下去會獲罪,經(jīng)常告誡太子,應(yīng)注意順從皇上的意思,不應(yīng)擅自有所縱容寬赦。漢武帝聽說后,認(rèn)為太子是對的,而皇后不對。群臣中,為人寬厚的都依附太子。而用法嚴(yán)苛的則都詆毀太子。由于奸邪的臣子大多結(jié)黨,所以為太子說好話的少,說壞話的多。衛(wèi)青去世后,那些臣子認(rèn)為太子不再有母親娘家的靠山,便竟相陷害太子。

  上與諸子疏,皇后希得見。太子嘗謁皇后,移日乃出。黃門蘇文告上曰:“太子與宮人戲。”上益太子宮人滿二百人。太子后知之,心銜文。文與小黃門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過,輒增加白之。皇后切齒,使太子白誅文等。太子曰:“第勿為過,何畏文等!上聰明,不信邪佞,不足憂也!”上嘗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上嘿然。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處,而佯語笑,上怪之;更微問,知其情,乃誅融。皇后亦善自防閑,避嫌疑,雖久無寵,尚被禮遇。

  漢武帝與兒子們很少在一起,與皇后也難得見面。一次,太子進宮謁見皇后,太陽都轉(zhuǎn)過去半天了,才從宮中出來。黃門蘇文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調(diào)戲?qū)m女!庇谑菨h武帝將太子宮中的宮女增加到二百人。后來太子知道了這件事,便對蘇文懷恨。蘇文與小黃門常融、王弼等經(jīng)常暗中尋找太子的過失,然后再去添枝加葉地向漢武帝報告。對此,皇后恨得咬牙切齒,讓太子稟明皇上殺死蘇文等人。太子說:“只要我不做錯事,又何必怕蘇文等人!皇上圣明,不會相信邪惡讒言,用不著憂慮!庇幸淮,漢武帝感到身體有點不舒服,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來后對漢武帝言道:“太子面帶喜色。”漢武帝默然無語。及至太子來到,漢武帝觀其神色,見他臉上有淚痕,卻強裝有說有笑,漢武帝感到很奇怪,再暗中查問,才得知事情真相,于是將常融處死;屎笞约阂残⌒姆纻,遠避嫌疑,所以盡管已有很長時間不再得寵,卻仍能使?jié)h武帝以禮相待。

  是時,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率皆左道惑眾,變幻無所不為。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輒埋木人祭祀之;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訐,以為祝詛上,無道。上怒,所殺后宮延及大臣,死者數(shù)百人。上心既以為疑,嘗晝寢,夢木人數(shù)千持杖欲擊上,上驚寤,因是體不平,遂苦忽忽善忘。江充自以與太子及衛(wèi)氏有隙,見上年老,恐晏駕后為太子所誅,因是為奸,言上疾祟在巫蠱。于是上以充為使者,治巫蠱獄。充將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蠱夜祠、視鬼,染污令有處,輒收捕驗治,燒鐵鉗灼,強服之。民轉(zhuǎn)相誣以巫蠱,吏輒劾以為大逆無道;自京師、三輔連及郡、國,坐而死者前后數(shù)萬人。

  這時,方士和各類神巫多聚集在京師長安,大都是以左道旁門的奇幻邪術(shù)迷惑眾人,無所不為。一些女巫來于宮中,教宮中美人躲避災(zāi)難的辦法,在每間屋里都埋上木頭人,進行祭祀。因相互妒忌爭吵時,就輪番告發(fā)對方詛咒皇上、大逆不道。漢武帝大怒,將被告發(fā)的人處死,后宮妃嬪、宮女以及受牽連的大臣共殺了數(shù)百人。漢武帝產(chǎn)生疑心以后,有一次,在白天小睡,夢見有好幾千木頭人手持棍棒想要襲擊他,霍然驚醒,從此感到身體不舒服,精神恍惚,記憶力大減。江充自以為與太子及皇后有嫌隙,見漢武帝年紀(jì)已老,害怕皇上去世后被太子誅殺,便定下奸謀,說皇上的病是因為有巫術(shù)蠱作祟造成的。于是漢武帝派江充為使者,負(fù)責(zé)查出巫蠱案。江充率領(lǐng)胡人巫師到各處掘地尋找木頭人,并逮捕了那些用巫術(shù)害人,夜間守禱祝及自稱能見到鬼魂的人,又命人事先在一些地方灑上血污,然后對被捕之人進行審訊,將那些染上血污的地方指為他們以邪術(shù)害人之處,并施以鐵鉗燒灼之刑,強迫他們認(rèn)罪。于是百姓們相互誣指對方用巫蠱害人;官吏則每每參劾別人為大逆不道。從京師長安、三輔地區(qū)到各郡、國,因此而死的先后共有數(shù)萬人。

  是時,上春秋高,疑左右皆為蠱祝詛;有與無,莫敢訟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胡巫檀何言:“宮中有蠱氣;不除之,上終不差!鄙夏耸钩淙雽m,至省中,壞御座,掘地求蠱;又使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助充。充先治后宮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宮,掘地縱橫,太子、皇后無復(fù)施床處。充云:“于太子宮得木人尤多,又有帛書,所言不道;當(dāng)奏聞!碧討,問少傅石德。德懼為師傅并誅,因謂太子曰:“前丞相父子、兩公主及衛(wèi)氏皆崐坐此,今巫與使者掘地得征驗,不知巫置之邪,將實有也,無以自明。可矯以節(jié)收捕充等系獄,窮治其奸詐。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請問皆不報;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將不念秦扶蘇事邪!”太子曰:“吾人子,安得擅誅!不如歸謝,幸得無罪!碧訉⑼嗜,而江充持太子甚急;太子計不知所出,遂從石德計。秋,七月,壬午,太子使客詐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說疑使者有詐,不肯受詔,客格殺說。太子自臨斬充,罵曰:“趙虜!前亂乃國王父子不足邪!乃復(fù)亂吾父子也!”又炙胡巫上林中。

  此時,漢武帝年事已高,懷疑周圍的人都在用巫蠱詛咒于他;而那些被逮捕治罪的人,無論真實情況如何,誰也不敢訴說自己有冤。江充窺探出漢武帝的疑懼心理,便指使胡人巫師檀何言稱:“宮中有蠱氣,不將這蠱氣除去,皇上的病就一直不會好!庇谑菨h武帝派江充進入宮中,直至宮禁深處,毀壞皇帝的寶座,挖地找蠱;又派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協(xié)助江充。江充先從后宮中漢武帝已很少理會的妃嬪的房間著手,然后依次搜尋,一直搜到皇后宮和太子宮中,各處的地面都被縱橫翻起,以致太子和皇后連放床的地方都沒有了。江充揚言:“在太子宮中找出的木頭人最多,還有寫在絲帛上的文字,內(nèi)容大逆不道,應(yīng)當(dāng)奏聞皇上!碧臃浅:ε,問少傅石德應(yīng)當(dāng)怎么辦。石德害怕因為自己是太子的老師而受牽連被殺,便對太子說:“先前公孫賀父子、兩位公主以及衛(wèi)伉等都被指犯有用巫蠱害人之罪而被殺死,如今巫師與皇上的使者又從宮中挖出證據(jù),不知是巫師放置的呢,還是確實有,自己是無法解釋清楚的。你可假傳圣旨,將江充等人逮捕下獄,徹底追究其奸謀。況且皇上有病住在甘泉宮,皇后和您派去請安的人都沒能見到皇上,皇上是否還在,實未可知,而奸臣竟敢如此,難道您忘了秦朝太子扶蘇之事了嗎!”太子說道:“我這作兒子的怎能擅自誅殺大臣!不如前往甘泉宮請罪,或許能僥幸無事。”太子打算親自前往甘泉宮,但江充卻抓住太子之事逼迫甚急,太子想不出別的辦法,于是按著石德的計策行事。秋季,七月壬午(初九),太子派門客冒充皇帝使者,逮捕了江充等人。按道侯韓說懷疑使者是假的,不肯接受詔書,被太子門客殺死。太子親自監(jiān)殺江充,罵道:“你這趙國的奴才,先前擾害你們國王父子,還嫌不夠,如今又來擾害我們父子!”又將江充手下的胡人巫師燒死在上林苑中。

  太子使舍人無且持節(jié)夜入未央宮殿長秋門,因長御倚華具白皇后,發(fā)中廄車載射士,出武庫兵,發(fā)長樂宮衛(wèi)卒。長安攏亂,言太子反。蘇文迸走,得亡歸甘泉,說太子無狀。上曰:“太子必懼,又忿充等,故有此變。”乃使使召太子。使者不敢進,歸報云:“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上大怒。丞相屈牦聞變,挺身逃,亡其印綬,使長史乘疾置以聞。上問:“丞相何為?”對曰:“丞相秘之,未敢發(fā)兵。”上怒曰:“事籍籍如此,何謂秘也!丞相無周公之風(fēng)矣,周公不誅管、蔡乎!”乃賜丞相璽書曰:“捕斬反者,自有賞罰。以牛車為櫓,毋接短兵,多殺傷士眾!堅閉城門,毋令反者得出!”太子宣言告令百官云:“帝在甘泉病困,疑有變;奸臣欲作亂。”上于是從甘泉來,幸城西建章宮,詔發(fā)三輔近縣兵,部中二千石以下,丞相兼將之。太子亦遣使者矯制赦長安中都官囚徒,命少傅石德及賓客張光等分將;使長安囚如侯持節(jié)發(fā)長水及宣曲胡騎,皆以裝會。侍郎馬通使長安,因追捕如侯,告胡人曰:“節(jié)有詐,勿聽也!”遂斬如侯,引騎入長安;又發(fā)楫棹士以予大鴻臚商丘成。初,漢節(jié)純赤,以太子持赤節(jié),故更為黃旄加上以相別。

  太子派侍從門客無且攜帶符節(jié)乘夜進入未央宮長秋門,通過長御女官倚華 將一切報告皇后,然后調(diào)發(fā)皇家馬的馬車運載射手,打開武器庫拿出武器,又調(diào)發(fā)長樂宮的衛(wèi)卒。長安城中一片混亂,紛紛傳言:“太子造反”。蘇文得以逃出長安,來到甘泉宮,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很不像話。漢武帝說道:“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憤恨江充等人,所以發(fā)生這樣的變故。因而派使臣召太子前來。使臣不敢進入長安,回去報告說:“太子已經(jīng)造反,要殺我,我逃了回來!睗h武帝大怒。丞相劉屈牦聽到事變消息后,抽身就逃,連丞相的官印、綬帶都丟掉了,派長史乘驛站快馬奏報漢武帝。漢武帝問道:“丞相是怎么做的?”長史回答說:“丞相封鎖消息,沒敢發(fā)兵!睗h武帝生氣地說:“事情已經(jīng)這樣沸沸揚揚,還有什么秘密可言!丞相沒有周公的遺風(fēng),難道周公能不殺管叔和蔡叔嗎!”于是給丞相頒賜印有璽印的詔書,命令他:“捕殺叛逆者,朕自會賞罰分明。應(yīng)用牛車作為掩護,不要和叛逆者短兵相接,殺傷過多兵卒崐!緊守城門,決不能讓叛軍沖出長安城!”太子發(fā)表宣言,向文武百官發(fā)出號令說:“皇上因病困居甘泉宮,我懷疑可能發(fā)生了變故,奸臣們想乘機叛亂。漢武帝于是從甘泉宮返回,來到長安城西建章宮,頒布詔書征調(diào)三輔附近各縣的軍隊,部署中二千石以下官員,歸丞相兼職統(tǒng)轄。太子也派使者假傳圣旨,將關(guān)在長安中都官獄中的囚徒赦免放出,命少傅石德及門客張光等分別統(tǒng)轄;又派長安囚徒如侯持符節(jié)征發(fā)長水和宣曲兩地的胡人騎兵,一律全副武裝前來會合。侍郎馬通受漢武帝派遣來到長安,得知此事后立即追趕前去,將如侯逮捕,并告訴胡人,:“如侯帶來的符節(jié)是假的,不能聽他調(diào)遣!”于是將如侯處死,帶領(lǐng)胡人騎兵開進長安;又征調(diào)船兵楫棹士,交給大鴻臚商丘成指揮。當(dāng)初,漢朝的符節(jié)是純赤色,因太子用赤色符節(jié),所以在漢武帝所發(fā)的符節(jié)上改加黃纓以示區(qū)別。

  太子立車北軍南門外,召護北軍使者任安,與節(jié),令發(fā)兵。安拜受節(jié);入,閉門不出。太子引兵去,驅(qū)四市人凡數(shù)萬眾,至長樂西闕下,逢丞相軍,合戰(zhàn)五日,死者數(shù)萬人,血流入溝中。民間皆云“太子反”,以故眾不附太子,丞相附兵浸多。

  太子來到北軍軍營南門之外,站在車上,將護北軍使者任安召出,頒與符節(jié),命令任安發(fā)兵。但任安拜受符節(jié)后,卻返回營中,閉門不出。太子帶人離去,將長安四市的市民約數(shù)萬人強行武裝起來,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丞相劉屈牦率領(lǐng)的軍隊,雙方會戰(zhàn)五天,死亡數(shù)萬人,鮮血像水一樣留入街邊的水溝。民間都說“太子謀反”,所以人們不依附太子,而丞相一邊的兵力卻不斷加強。

  庚寅,太子兵敗,南奔覆盎城門。司直田仁部閉城門,以為太子父子之親,不欲急之;太子由是得出亡。丞相欲斬仁,御史大夫暴勝之謂丞相曰:“司直,吏二千石,當(dāng)先請,柰何擅斬之!”丞相釋仁。上聞而大怒,下吏責(zé)問御史大夫曰:“司直縱反者,丞相斬之,法也;大夫何以擅止之?”勝之惶恐,自殺。詔譴宗正劉長、執(zhí)金吾劉敢奉策收皇后璽綬,后自殺。上以為任安老吏,見兵事起,欲坐觀成敗,見勝者合從之,有兩心,與田仁皆要斬。上以馬通獲如侯,長安男子景建從通獲石德,商丘成力戰(zhàn)獲張光,封通為重合侯,建為德侯,成為侯。諸太子賓客嘗出入宮門,皆坐誅;其隨太子發(fā)兵,以反法族;吏士劫略者皆徙敦煌郡。以太子在外,始置屯兵長安諸城門。

  庚寅(十七日),太子兵敗,南逃到長安城覆盎門。司直田仁正率兵把守城門,因覺得太子與皇上是父子關(guān)系,不愿逼迫太急,所以使太子得以逃出城外。丞相劉屈牦要殺田仁,御史大夫暴勝之對丞相說:“司直為朝廷二千石大員,理應(yīng)先行奏請,怎能擅自斬殺呢!”于是丞相將田仁釋放。漢武帝聽說后大發(fā)雷霆,將暴勝之逮捕治罪,責(zé)問他道:“司直放走謀反的人,丞相殺他,是執(zhí)行國家的法律,你為什么要擅加阻止?”暴勝之惶恐不安,自殺而死。漢武帝下詔派宗正劉長、執(zhí)金吾劉敢攜帶皇帝下達的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皇后自殺。漢武帝認(rèn)為,任安是老官吏,見出現(xiàn)戰(zhàn)亂之事,想坐觀成敗,看誰取勝就歸附誰,對朝廷懷有二心,因此將任安與田仁一同腰斬,漢武帝因馬通擒獲如侯,封其為重合侯;長安男子景建跟隨馬通,擒獲石德,封其為德侯;商丘成奮力戰(zhàn)斗,擒獲張光,封其侯。太子的眾門客,因曾經(jīng)出入宮門,所以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太子發(fā)兵謀反的,一律按謀反罪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于本心,而被太子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因太子逃亡在外,所以開始在長安各城門設(shè)置屯守軍隊。

  上怒甚,群下憂懼,不知所出。壺關(guān)三老茂上書曰:“臣聞父者猶天,母者猶地,子猶萬物也,故天平,地安,物乃茂成;父慈,母愛,子乃孝順。今皇太子為漢適嗣,承萬世之業(yè),體祖宗之重,親則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閭閻之隸臣耳;陛下顯而用之,銜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飾奸詐,郡邪錯繆,是以親戚之路鬲塞而不通。太子進則不得見上,退則困于亂臣,獨冤結(jié)而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充,恐懼逋逃,子盜父兵,以救難自免耳;臣竊以為無邪心!对姟吩唬骸疇I營青蠅,止于藩。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亂四國。’往者江充讒殺趙太子,天下莫不聞。陛下不省察,深過太子,發(fā)盛怒,舉行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將;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宮下。”書奏,天子感寤,然尚未敢崐顯言赦之也。

  漢武帝憤怒異常,群臣感到憂慮和恐懼,不知如何是好。壺關(guān)三老令孤茂上書漢武帝說:“我聽說:父親就好比是天,母親就好比是地,兒子就好比是天地間的萬物,所以只有上天平靜,大地安然,萬物才能茂盛;只有父慈,母愛,兒子才能孝順。如今皇太子本是漢朝的合法繼承人,將承繼萬世大業(yè),執(zhí)行祖宗的重托,論關(guān)系又是皇上的嫡長子。江充本為一介平民,不過是個市井中 的奴才罷了,陛下卻對他尊顯重用,讓他挾至尊之命來迫害皇太子,糾集一批奸邪小人,對皇太子進行欺詐栽贓、逼迫陷害,使陛下與太子的父子至親關(guān)系隔塞不通。太子進則不能面見皇上,退則被亂臣的陷害困擾,獨自蒙冤,無處申訴,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殺死江充,卻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太子作為陛下的兒子,盜用父親的軍隊,不過是為了救難,使自己免遭別人的陷害罷了,臣認(rèn)為并非有什么險惡的用心!对娊(jīng)》上說:‘綠蠅往來落籬笆,謙謙君子不信讒。否則讒言無休止,天下必然出大亂!酝,江充曾以讒言害死趙太子,天下人無不知曉。而今陛下不加調(diào)查,就過分地責(zé)備太子,發(fā)雷霆之怒,征調(diào)大軍追捕太子,還命丞相親自指揮,致使智慧之人不敢進言,善辯之士難以張口,我心中實在感到痛惜。希望陛下放寬心懷,平心靜氣,不要苛求自己的親人,不要對太子的錯誤耿耿于懷,立即結(jié)束對太子的征討,不要讓太子長期逃亡在外!我以對陛下的一片忠心,隨時準(zhǔn)備獻出我短暫的性命,待罪于建章宮外!弊嗾逻f上去,漢武帝見到后受到感動而醒悟,但還沒有公開頒布赦免。

  太子亡,東至湖,藏匿泉鳩里;主人家貧,常賣屨以給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聞其富贍,使人呼之而發(fā)覺。八月,辛亥,吏圍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脫,即入室距戶自經(jīng)。山陽男子張富昌為卒,足蹋開戶,新安令史李壽趨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斗死,皇孫二人并皆遇害。上既傷太子,乃封李壽為侯,張富昌為題侯。

  太子向東逃到湖縣,隱藏在泉鳩里。主人家境貧寒,經(jīng)?椯u草鞋來奉養(yǎng)太子。太子有一位以前相識的人住在湖縣,聽說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于是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初八),地方官圍捕太子。太子自己估計難以逃脫,便回到屋中,緊閉房門,自縊而死。前來搜捕的兵卒中,有一山陽男子名叫張富昌,用腳踹開房門。新安縣令史李壽跑上前去,將太子抱住解下。主人與搜捕太子的人格斗而死,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漢武帝感傷于太子之死,便封李壽為侯,張富昌為題侯。

  初,上為太子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故賓客多以異端進者。

  當(dāng)初,漢武帝專門為太子建立了博望苑,讓他與賓客交往,順從他的喜好。所以太子的賓客,多以異端求進,不是正統(tǒng)的儒者。

  臣光曰:古之明王教養(yǎng)太子,為之擇方正敦良之士以為保傅、師友、使朝夕與之游處。左右前后無非正人,出入起居無非正道,然猶有淫放邪僻而陷于禍敗者焉。今乃使太子自通賓客,從其所好。夫正直難親,諂諛易合,此固中人之常情,宜太子之不終也!

  臣司馬光曰:古代明君教養(yǎng)太子,為他選擇正派敦厚、品質(zhì)優(yōu)良的人作為老師和朋友,讓他們朝夕相處,使太子的左右前后都是正人君子,出入起居都合于正道。但仍然有淫邪放縱而陷于災(zāi)禍,最終身敗名裂的。而今,漢武帝竟讓太子自己延攬門客,順從他的喜好。而正直的人難于親近,阿諛奉承的人卻容易投合,這本是人之常情,難怪太子沒有好結(jié)果!

  [6]癸亥,地震。

  [6]八月癸亥(二十日),發(fā)生地震。

  [7]九月,商丘成為御史大夫。

  [7]九月,商丘成出任御史大夫。

  [8]立趙敬肅王小子偃為平干王。

  [8]漢武帝立趙敬肅王劉彭祖的小兒子劉偃為平干王。

  [9]匈奴入上谷、五原、殺掠吏民。

  [9]匈奴侵入上谷、五原二郡,對當(dāng)?shù)氐牡胤焦俸屠习傩者M行屠殺和劫掠。

  三年(辛卯、前90)

  三年(辛卯,公元前90年)

  [1]春,正月,上行幸雍,至安定、北地。

  [1]春季,正月,漢武帝巡游至雍,又到達安定、北地二郡。

  [2]匈奴入五原、酒泉、殺兩都尉。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商丘成將二萬人出西河,馬通將四萬騎出酒泉,擊匈奴。

  [2]匈奴侵入五原、酒泉、殺死二郡都尉。三月,漢武帝派李廣利率兵七萬從五原出塞,商丘成率兵二萬從西河出塞,馬通率騎兵四萬從酒泉出塞,襲擊匈奴。

  [3]夏,五月,赦天下。

  [3]夏季,五月,漢武帝下詔大赦天下。

  [4]匈奴單于聞漢兵大出,悉徙其輜重北邸郅居水;左賢王驅(qū)其人度余吾水六七百里,居兜銜山;單于自將精兵渡姑且水。商丘成軍至,追邪徑,無所見,還。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zhuǎn)戰(zhàn)九日,至蒲奴水;虜不利,還去。馬通軍至天山,匈奴使大將偃渠將二萬余騎要漢兵,見漢兵強,引去;通無所得失。是時,漢恐車師遮馬通軍,遣開陵侯成娩將樓蘭、尉犁、危須等六國兵共圍車師,盡得其王民眾而還。貳師將軍出塞,匈奴使右大都尉與衛(wèi)律將五千騎要擊漢軍于夫羊句山狹,貳師擊破之,乘勝追北至范夫人城;匈奴奔走,莫敢距敵。

  [4]匈奴單于得到漢朝大舉出兵的消息,便將全部輜重向北轉(zhuǎn)移到郅居水;左賢王驅(qū)趕他管轄的匈奴民眾渡過余吾水,遷移六七百里,到兜銜山居。粏斡谟H自率領(lǐng)精兵渡過姑且水。商丘成率兵來到,走捷徑追擊匈奴,但未見匈奴人蹤跡,撤兵而還。匈奴方面派遣大將與李陵一起率領(lǐng)騎兵三萬余人追擊漢軍,雙方轉(zhuǎn)戰(zhàn)九日,來到蒲奴水,匈奴軍作戰(zhàn)失利,退兵而去。馬通部隊來到天山,匈奴方面派大將偃渠率領(lǐng)騎兵二萬余人攔截漢軍,見漢軍兵力強盛,只得退走。馬通率領(lǐng)的漢軍既沒受什么損失,也沒有什么收獲。這時,漢朝怕車師國出兵阻截馬通軍,派開陵侯成娩率領(lǐng)樓蘭、尉犁、危須等六國軍隊共同包圍車師,將車師王及其民眾全部俘獲后返回。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兵出塞,匈奴方面派右大都尉與衛(wèi)律率領(lǐng)騎兵五千在夫羊地區(qū)的句山的狹道上攔擊漢軍,李廣利打敗匈奴軍,乘勝追擊敗兵到范夫人城。匈奴軍奔逃,不敢再抗拒漢軍。

  初,貳師之出也,丞相劉屈牦為祖道,送至渭橋。廣利曰:“愿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猶乎,”屈牦許諾。昌邑王者,貳師將軍女弟李夫人子也;貳師女為屈牦子妻,故共欲立焉。會內(nèi)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祝詛上及與貳師共禱祠,欲令昌邑王為帝”,按驗,罪至大逆不道。六月,詔載屈牦廚車以徇,要斬東市,妻子梟首華陽街;貳師妻子亦收。貳師聞之,猶懼,其胡亞夫亦避罪從軍,說貳師曰:“夫人、室家皆在吏,若還,不稱意適與獄會,郅居以北,可復(fù)得見乎!”貳師由是狐疑,深入要功,遂北至郅居水上。虜已去,貳師遣護軍將二萬騎度郅居之水,逢左賢王、左大將將二萬騎,與漢兵合戰(zhàn)一日,漢軍殺左大將,虜死傷甚眾。軍長史與決眭都尉輝渠侯謀曰:“將軍懷異心,欲危眾求功,恐必敗,”謀共執(zhí)貳師。貳師聞之。斬長史,引兵還至燕然山。單于知漢軍勞倦,自將五萬騎遮擊貳師,相殺傷甚眾;夜,塹漢軍前,深數(shù)尺,從后急擊之,軍大亂;貳師遂降。單于素知其漢大將,以女妻之,尊寵在衛(wèi)律上。宗族遂滅。

  當(dāng)初,李廣利出塞時,丞相劉屈牦為他祭祀路神送行到渭橋。李廣利說:“希望您早日奏請皇上立昌邑王為太子。如果昌邑王能即皇帝位,您以后還有什么可憂慮的呢?”劉屈牦應(yīng)諾。昌邑王劉為李廣利的妹妹李夫人所生,李廣利女兒又是劉屈牦的兒媳婦,所以二人都希望立昌邑王為太子。就在這時,內(nèi)者令郭穰向朝廷告發(fā)說:“丞相夫人詛咒皇上,又與貳師將軍一起祈禱神靈,要讓昌邑王為帝。”漢武帝命人調(diào)查屬實,定為大逆不道之罪。六月,漢武帝下令逮捕丞相劉屈牦,將他放在裝載食物的車上游街示眾,然后押往長安東市腰斬,劉屈牦的夫人和兒子在華陽街?jǐn)厥缀髴沂讙祛^顱示眾;李廣利的妻子兒女也被逮捕。李廣利聽到這一消息后,憂愁驚恐。一位因避罪而從軍的幕僚胡亞夫勸說李廣利道:“將軍的夫人和家屬都已被逮捕下獄,將軍若是回去,稍不如皇上之意,就等于自投羅網(wǎng)。那時候,郅居水以北,可以再得見嗎?歸降匈奴就不可能了!崩顝V利于是狐疑不定,但仍然希望能夠深入匈奴腹地立功,則皇上或許還能回心轉(zhuǎn)意,于是率軍繼續(xù)北進至郅居水畔。匈奴軍已然退去,李廣利命令護軍將領(lǐng)率騎兵二萬渡過郅居水,與匈奴左賢王、左大將率領(lǐng)崐的二萬騎兵遭遇,雙方交戰(zhàn)一日,漢軍殺死左大將,匈奴兵死傷甚眾。漢軍長史與決眭都尉輝渠侯商議道:“貳師將軍已懷有二心,卻想將全軍置于危險境地,以求自己建立功績,恐怕一定要失敗!庇谑嵌撕现\共同將李廣利擒住。李廣利聽到消息后,將長史處斬,率兵退至燕然山。單于知道漢軍已疲勞不堪,便親率騎兵五萬攔擊李廣利,雙方都傷亡慘重。入夜后,匈奴派人在漢軍前進的路上挖了一條深達數(shù)尺的濠溝,然后在漢軍背后發(fā)動猛烈攻擊,漢軍大亂,李廣利于是投降。單于平時早就聽說李廣利是漢朝大將,便將女兒嫁給李廣利為妻,對他的尊寵在衛(wèi)律之上。漢武帝聽說李廣利投降匈奴,便將其滿門抄斬。

  [5]秋,蝗。

  [5]秋季,發(fā)生蝗災(zāi)。

  [6]九月,故城父令公孫勇與客胡倩等謀反,倩詐稱光祿大夫,言使督盜賊;淮陽太守田廣明覺知,發(fā)兵捕斬焉。公孫勇衣繡衣、乘駟馬車至圉,圉守尉魏不害等誅之。封不害等四人為侯。

  [6]九月,原城父縣令公孫勇與其門客胡倩等謀反。胡倩假稱自己是光祿大夫,奉命緝捕盜賊。淮陽太守田廣明發(fā)覺有詐,派兵將胡倩逮捕處死。公孫勇身穿繡衣,乘坐四匹馬拉的車來圉縣,被圉縣守尉魏不害等殺死。漢武帝封魏不害等四人為侯。

  [7]吏民以巫蠱相告言者,案驗多不實。上頗知太子惶恐無他意,會高寢郎田千秋上急變,訟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當(dāng)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dāng)何罪哉!臣嘗夢一白頭翁教臣言!鄙夏舜蟾绣唬僖娗,謂曰:“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dāng)遂為吾輔佐。”立拜千秋為大鴻臚,而族滅江充家,焚蘇文于橫橋上;及泉鳩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為北地太守,后族。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臺于湖,天下聞而悲之。

  [7]官吏和百姓以巫蠱害人罪相互告發(fā)的,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多為有不實。此時漢武帝也頗知太子劉據(jù)是因被江充逼迫,惶恐不安,才起兵誅殺江充,并無他意,正好守衛(wèi)漢高祖劉邦祭廟的郎官田千秋又上緊急奏章,為太子鳴冤說:“作兒子的擅自動用父親的軍隊,其罪應(yīng)受鞭打。天子的兒子誤殺了人,又有什么罪呢!我夢見一位白發(fā)老翁,教我上此奏章!庇谑菨h武帝霍然醒悟,召見田千秋,對他說:“我們父子之間的事,一般認(rèn)為外人難以插言,只有你知道其間的不實之處。這時高祖皇帝的神靈派您來指教于我,您應(yīng)當(dāng)擔(dān)任我的輔佐大臣!绷⒓淳腿蚊锴餅榇篪櫯F,并下令將江充滿門抄斬,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在泉鳩里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最初被任命為北地太守,后也遭滿門抄斬。漢武帝憐惜太子無辜遭害,便特修一座思子宮,又在湖縣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臺,天下人聽說這件事后,都很悲傷。

  四年(壬辰、前89)

  四年(壬辰,公元前89年)

  [1]春,正月,上行幸東萊,臨大海,欲浮海求神山。群臣諫,上弗聽;而大風(fēng)晦冥,海水沸涌。上留十余日,不得御樓船,乃還。

  [1]春季,正月,漢武帝巡游東萊,來到海邊,想要乘船入海訪求仙山。群臣勸阻,漢武帝不聽。然而風(fēng)勢猛烈,吹得天昏地暗,海水像沸騰般洶涌。漢武帝在海邊呆了十幾天,無法控制樓船,于是返回長安。

  [2]二月,丁酉,雍縣無云如雷者三,隕石二,黑如。

  [2]二月丁酉(初三),雍縣上空沒有烏云,卻出現(xiàn)三聲像打雷一樣的聲音,落下兩顆隕石,色黑如漆。

  [3]三月,上耕于鉅定。還,幸泰山,修封。庚寅,祀于明堂。癸巳,禪石閭,見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來,所以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眾,而無顯功,臣請皆罷斥遣之!”上曰:“大鴻臚言是也!庇谑窍ちT諸方士候神人者。是后上每對群臣自嘆:“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節(jié)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毕,六月,還,幸甘泉。

  [3]三月,漢武帝到鉅定縣親自耕田;鼐┩局醒灿翁┥剑瑪U建祭天神壇。庚寅(二十六日),在明堂舉行祭祀儀式。癸巳(二十九日),在石閭山祭祀地神,并接見群臣,漢武帝說道:“朕自即位以來,干了很多狂妄悖謬之事,使天下人愁苦,朕后悔莫及。從今以后,凡是傷害百姓、浪費天下財力的崐事,一律廢止!”田千秋說:“很多方士都在談?wù)撋裣芍,卻都沒有什么明顯的功效,我請求皇上將他們一律罷斥遣散!睗h武帝說:“大鴻臚說得對!庇谑菍⒌群蛏裣山蹬R的方士們?nèi)壳采。此后,漢武帝每每對群臣自嘆說:“我往日愚惑,受了方士的欺騙。天下怎會有神仙,全是胡說八道!節(jié)制飲食,服用藥物,最多是可以少生些病而已!毕募荆,漢武帝返回,前往甘泉。

  [4]丁巳,以大鴻臚田千秋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無他材能,又無伐閱功勞,特以一言寤意,數(shù)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嘗有也。然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稱,逾于前后數(shù)公。

  [4]六月丁巳(二十五日),漢武帝擢升大鴻臚田千秋為丞相,封為富民侯。田千秋沒有其他的才干,又沒有什么資歷和功勞,只因一句話使?jié)h武帝醒悟,就在數(shù)月之中登上丞相高位,晉封侯爵,這是世上從未有過的。然而田千秋為人敦厚,又有智慧,身居相位頗為稱職,超過他前后的幾位丞相。

  先是搜粟都尉桑弘羊與丞相、御史奏言:“輪臺東有溉田五千頃以上,可遣屯田卒、置校尉三人分護,益種五谷;張掖、酒泉遣騎假司馬為斥候;募民壯健敢徙者詣田所,益墾溉田,稍筑列亭,連城而西,以威西國,輔烏孫!鄙夏讼略t,深陳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而今又請遣卒田輪臺。輪臺西于車師千余里,前開陵侯擊車師時,雖勝,降其王,以遼遠乏食,道死者尚數(shù)千人,況益西乎,曩者朕之不明,以軍候弘上書,言‘匈奴縛馬前后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丐若馬!薄,漢使者久留不還,故興遣貳師將軍,欲以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與謀、參以蓍、龜,不吉不行。乃者以縛馬書遍視丞相、御史、二千石、諸大夫、郎、為文學(xué)者,乃至郡、屬國都尉等,皆以‘虜自縛其馬,不祥甚哉!’或以為‘欲以見強,夫不足者視人有余!嚪绞、太史、治星、望氣及太卜龜蓍皆以為‘吉,匈奴必破,時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將,于山必克。卦,諸將貳師最吉!孰抻H發(fā)貳師下山,詔之必毋深入。今計謀、卦兆皆反繆。重合侯得虜候者,乃言‘縛馬者匈奴詛軍事也!倥Q浴疂h極大,然不耐饑渴,失一狼,走千羊!苏哔E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又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yōu)民也,朕不忍聞!大鴻臚等又議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賞以報忿,此五伯所弗為也。且匈奴得漢降者常提掖搜索,問以所聞,豈得行其計乎!當(dāng)今務(wù)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nóng),修馬復(fù)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魃线M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

  在此之前,搜粟都尉桑弘羊與丞相、御史奏道:“輪臺東部有能夠灌溉的農(nóng)田五千頃以上,可派屯田卒前去屯田,設(shè)置校尉三人分別掌管,多種五谷;由張掖、酒泉派騎兵下級小吏擔(dān)任警戒;招募民間強壯有力、敢于遠赴邊塞的人前往該地,墾荒灌溉;逐漸修筑亭燧,城墻向西延伸,用以威鎮(zhèn)西域各國,輔助烏孫!睘榇耍瑵h武帝專門頒布詔書,對他已往的所作所為深表悔恨,說道:“前些時,有關(guān)部門奏請要增加賦稅,每個百姓多繳三十錢,用以加強邊防,這是加重老弱孤獨者的負(fù)擔(dān)。如今又奏請派遣兵卒赴輪臺屯田。輪臺在車師西面一千余里,上次開陵侯成娩攻打車師時,雖然取得了勝利,迫使車師王歸降,但因路途遙遠,糧食缺乏,死于途中的尚有數(shù)千人,何況再往西呢!過去是朕一時糊涂,聽信了一個名叫作弘的軍候上書所言:‘匈奴人將馬的四 蹄捆住,扔到城下,揚言說:“中國人,我給你馬匹!薄偌由闲倥L期扣留漢使不讓回朝,所以才派貳師將軍李廣利興兵征討,為的是維護漢使的威信。古時候,與卿、大夫商討國家大事,要參照求神問卜的結(jié)果,如果不吉利,就不能行動。先前,朕曾將軍候弘關(guān)于‘匈奴人捆縛其馬’的奏書交給丞相、御史、二千石大臣、各位大夫、郎官、研究經(jīng)典的官員等傳閱,又下達到各郡、屬國都太尉等,都認(rèn)為‘匈奴人捆縛自己的戰(zhàn)馬,是最大的不祥’,或者認(rèn)為‘匈奴是為向我國顯示強大,而凡是力量不足的人,總愛向別人顯示自己的強大’。方士、史官、星象家、望氣家和負(fù)責(zé)求神問卜的官員也都認(rèn)為‘是吉兆、匈奴必敗,時機不可再得’,又說:‘遣將北伐,至山必勝。卦辭顯示,諸將中,以派貳師將軍前去最吉!虼耍抻H自派遣李廣利率兵前往山,并詔令他務(wù)必不要深入。如今計謀、卦兆全都與事實相反。重合侯馬通曾擒獲匈奴探馬,奏報說:‘匈奴人捆縛戰(zhàn)馬,是為了對漢軍進行詛咒!倥藣姵Uf:‘漢朝極為廣大,但漢人卻不耐饑渴,放走一只狼,就要損失上千只羊!瘡那袄顝V利兵敗,將士們或戰(zhàn)死,或被俘,或四散逃亡,朕每念及此,常感悲傷。如今又奏請要派人遠赴輪臺屯墾,想修筑亭燧,這是使天下人困擾勞苦之舉,而非對百姓的優(yōu)待,這樣的建議,朕不忍聽!大鴻臚等又建議招募囚犯護送匈奴使者返回,以封侯作為獎賞,讓他們刺殺匈奴單于,以發(fā)泄我們的怨忿,而這樣的事是春秋五霸都不肯作的。況且匈奴得到漢朝歸降的人,常常渾身上下,嚴(yán)密搜查,并加以盤問,此計又怎能施行呢!當(dāng)今的急務(wù),在于嚴(yán)禁官吏對百姓苛刻暴虐,廢止擅自增加賦稅的法令,全力務(wù)農(nóng),恢復(fù)為國家養(yǎng)馬者免其徭役賦稅的法令,用以補充戰(zhàn)馬損失的缺額,不使國家軍備削弱而已。各郡、國二千石官員要分別進呈本地畜養(yǎng)馬匹補充邊備的計劃,與呈送戶籍、財政簿冊的人員一同赴京奏對。”

  由是不復(fù)出軍,而封田千秋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yǎng)民也。又以趙過為搜粟都尉。過能為代田,其耕耘田器皆有便巧,以教民,用力少而得谷多,民皆便之。

  從此,漢武帝不再派兵出征,封田千秋為富民侯,以表示他要使百姓休息,希望能增加財富,養(yǎng)育百姓。漢武帝又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趙過精通輪耕保持地力的代田之法,在土地耕耘技術(shù)和農(nóng)具制造方面都有改良。趙過將這些技巧教給老百姓,使老百姓用力少而收獲多,因此都感到很便利。

  臣光曰:天下信未嘗無士也!武帝好四夷之功,而勇銳輕死之士充滿朝廷,辟土廣地,無不如意。及后息民重農(nóng),而趙過之儔教民耕耘,民亦被其利。此一君之身趣好殊別,而士輒應(yīng)之,誠使武帝兼三王之量以興商、周之治,其無三代之臣乎!

  臣司馬光曰:天下果然并非沒有人才。漢武帝先是喜歡征服四周蠻夷建功立業(yè),便有許多武勇猛不怕死的人充滿朝廷,使其開疆拓土,無不如愿。到后來修養(yǎng)百姓,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又有趙過等人教導(dǎo)百姓耕耘,使百姓們獲得很大的利益。同一位君王,前后的興趣愛好迥然不同,而總有人才相應(yīng)。假如漢武帝兼有夏禹、商湯、周文王的器度,來復(fù)興商、周時期的太平盛世,難道會沒有夏、商、周三代的輔佐之臣嗎!

  [5]秋,八月,辛酉晦,日有食之。

  [5]秋季,八月辛酉晦(三十日),出現(xiàn)日食。

  [6]衛(wèi)律害貳師之寵,會匈奴單于母閼氏病,律飭胡巫言:“先單于怒曰:‘胡故時祠兵,常言得貳師以社,何故不用?’”于是收貳師。貳師罵曰:“我死必滅匈奴!”遂屠貳師以祠。

  [6]衛(wèi)律對李廣利在匈奴受到的尊寵感到忌恨,正好單于的母親大閼氏生病,衛(wèi)律便指使胡人巫師聲稱:“已故老單于生氣地說:‘我們匈奴以前在出征時祭祀,常說:如能生擒李廣利,就用他來祭祀土地之神。如今為什么不用呢?’”于是將李廣利逮捕。李廣利罵道:“我死之后,作鬼也定要滅亡匈奴!”于是匈奴將李廣利屠斬,用來祭祀。

  后元元年(癸巳、前88)

  后元元年(癸巳,公元前88年)

  [1]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遂幸安定。

  [1]春季,正月,漢武帝前往甘泉宮,在泰祭祀天神,然后巡游安定。

  [2]昌邑哀王薨。

  [2]昌邑哀王劉去世。

  [3]二月,赦天下。

  [3]二月,大赦天下。

  [4]夏,六月,商丘成坐祝詛自殺。

  [4]夏季,六月,商丘成因被指控詛咒皇帝而自殺。

  [5]初,侍中仆射馬何羅與江充相善。及衛(wèi)太子起兵,何羅弟通以力戰(zhàn)封重合侯。后上夷滅宗族、黨與,何羅兄弟懼及,遂謀為逆。侍中駙馬都尉金日視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陰獨察其動靜,與俱上下。何羅亦覺日意,以故久不得發(fā)。是時上行幸林光宮,日小疾臣臥廬,何羅與通及小弟安成矯制夜出,共殺使者,發(fā)兵。明旦,上未起,何羅無何從外入。日奏廁,心動,立入,坐內(nèi)戶下。須臾,何羅袖白刃從東廂上,見日,色變;走趨臥內(nèi),欲入,行觸寶瑟,僵。日得抱何羅,因傳曰:“馬何羅反!”上驚起。左右拔刃欲格之,上恐并中日,止勿格。日投何羅殿下,得禽之。窮治縛,皆伏辜。

  [5]當(dāng)初,侍中仆射馬何羅與江充關(guān)系很好。太子劉據(jù)起兵時,馬何羅的弟弟馬通因奮力作戰(zhàn),被封為重合侯。后漢武帝誅滅江充全族之人及其同黨,馬何羅兄弟害怕牽連受害,便密謀反叛朝廷。侍中駙馬都尉金日看到馬氏兄弟的心思不同尋常,感到可疑,便獨自在暗中注意他們的動靜,與他們一起進出。馬何羅也覺察到了金日的用意,所以過了很長時間沒敢發(fā)動。這時,漢武帝前往林光宮,金日因身體有些不舒服,躺在值班室休息。馬何羅、馬通和小弟馬安成假傳圣旨,乘夜出宮,一同將朝廷使者殺死,發(fā)兵造反。第二天早上,漢武帝尚未起床,馬何羅無故從外面闖進入宮中,金日正要去上廁所,忽然心中一動,立刻進入寢殿,坐在漢武帝的臥室門前。不久,馬何羅袖中藏著利刃從東廂房上殿,看見金日,臉色一變,便跑向漢武帝的臥室,想要進去,奔跑中撞到陳放的寶瑟,摔倒在地。金日抱住了馬何羅,大聲叫道:“馬何羅謀反!”漢武帝驚起,身邊的侍衛(wèi)要刺殺馬何羅,漢武帝怕一并傷到金日,急忙加以制止。金日將馬何羅摔到殿前,侍衛(wèi)上前將其捆綁起來。經(jīng)過嚴(yán)厲的追究和審訊、所有參與謀反的人全部認(rèn)罪伏法。

  [6]秋,七月,地震。

  [6]秋季,七月,發(fā)生地震。

  [7]燕王旦自以次第當(dāng)為太子,上書求入宿衛(wèi)。上怒,斬其使于北闕;又坐藏匿亡命,削良鄉(xiāng)、安次、文安三縣。上由是惡旦。旦辯慧博學(xué),其弟廣陵王胥,有勇力,而皆動作無法度,多過失,故上皆不立。

  [7]燕王劉旦認(rèn)為自己按長幼次序應(yīng)被立為太子,便上書請求回京侍衛(wèi)皇帝左右。漢武帝大怒,將燕王的使者斬于皇宮北門。又因劉旦被指控私藏逃犯,漢武帝下令削去燕國封地中的良鄉(xiāng)、安次、文安三縣。漢武帝從此厭惡劉旦。劉旦聰明善辯,博學(xué)多才,其弟廣陵王劉胥勇武有力,但二人的舉動都不合法度,多有過失,所以二人都未被漢武帝立為太子。

  時鉤弋夫人之子弗陵,年數(shù)歲,形體壯大,多知,上奇愛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猶與久之。欲以大臣輔之,察群臣,唯奉車都尉、光祿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上乃使黃門畫周公負(fù)成王朝諸侯以賜光。后數(shù)日,帝譴責(zé)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汝不得活!”卒賜死。頃之,帝閑居,問左右曰:“外人言云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之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住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此時,鉤弋夫人所生的皇子劉弗陵,雖然只有幾歲,卻長得身體粗壯,聰明懂情,漢武帝對他極為疼愛,想立他為太子,只因其年紀(jì)幼小,母親也太年輕,所以一直猶豫不決。漢武帝想選擇合適的大臣輔佐劉弗陵,觀察群臣,只有奉車都尉、光祿大夫霍光為人忠厚,可以當(dāng)此重任。于是,漢武帝讓黃門官畫了一幅周公背負(fù)周成王接受諸侯朝見的圖畫賜給霍光。幾天后,漢武帝借故譴責(zé)鉤弋夫人,鉤弋夫人摘去首飾,叩頭請求寬恕。漢武帝說:“拉出去,送到掖庭獄中!”鉤弋夫人回頭看著漢武帝求饒,漢武帝說:“快走,你不能活下去!”終于將她處死。不久之后,漢武帝閑居無事,向周圍的人們問道:“外面對處死鉤弋夫人一事怎么說?”被問者回答說:“人們都說‘將要立她兒子為太子,為什么還要殺他母親呢?’”漢武帝說道:“是啊,這就不是你們這些愚蠢的人能夠懂得的了。自古以來,所以出現(xiàn)亂國之事,都是因為國君年幼而其母青春正盛。女主一人獨居,就會驕橫不法,荒淫穢亂,為所欲為,而無人能夠禁止。你沒聽說過呂后之事嗎!所以不能先將她除掉!

  二年(甲午,前87)

  二年(甲午,公元前87年)

  [1]春,正月,上朝諸侯王于甘泉宮。二月,行幸五柞宮。

  [1]春季,正月,漢武帝在甘泉宮接受諸侯王的朝見。二月,前往縣五柞宮。

  [2]上病篤,霍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dāng)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頓首讓曰:“臣不如金日!”日亦曰:“臣,外國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輕漢矣!”乙丑,詔立弗陵為皇太子,時年八歲。丙寅,以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日為車騎將軍,太仆上官桀為左崐將軍,受遺詔輔少主,又以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皆拜臥內(nèi)床下。光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小心謹(jǐn)慎,未嘗有過。為人沈靜祥審,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仆設(shè)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日在上左右,目不忤視者數(shù)十年;賜出宮女,不敢近;上欲內(nèi)其女后宮,不肯;其篤慎如此,上尤奇異之。日長子為帝弄兒,帝甚愛之。其后弄兒壯大,不謹(jǐn),自殿下與宮人戲;日適見之,惡其淫亂,遂殺弄兒。上聞之,大怒。日頓首謝,具言所以殺弄兒狀。上甚哀,為之泣;已而心敬日,上官桀始以材力得幸,為未央廄令;上嘗體不安,及愈,見馬,馬多瘦,上大怒曰:“令以我不復(fù)見馬邪!”欲下吏。桀頓首曰:“臣聞圣體不安,日夜憂懼,意誠不在馬!毖晕醋,泣數(shù)行下。上以為愛己,由是親近,為侍中,稍遷至太仆。三人皆上素所愛信者,故特舉之,授以后事。丁卯,帝崩于五柞宮;入殯未央宮前殿。

  [2]漢武帝病重,霍光哭著問道:“萬一陛下不幸離去,應(yīng)當(dāng)由誰繼承皇位呢?”漢武帝說:“你難道沒有理解先前賜給你的那幅畫的含意嗎?立我最小的兒子,由你擔(dān)任周公的角色!”霍光叩頭推辭說:“我不如金日!”金日也說:“我是外國人,不如霍光。況且由我輔政,會使匈奴輕視我大漢!”乙丑(十二日),漢武帝頒布詔書,立劉弗陵為皇太子、時年八歲。丙寅(十三日),漢武帝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為車騎將軍,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由他們?nèi)私邮苓z詔,輔佐幼主,又任命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全都在漢武帝臥室床下叩拜受職;艄獬鋈雽m廷二十余年,出外則陪同漢武帝乘車,入宮則侍奉在漢武帝的左右,小心謹(jǐn)慎,從未有過什么過失。他為人沉靜仔細(xì),每次出入宮廷、下殿門,止步和前進都有一定的地方,郎官、仆射們在暗中觀察、默記,發(fā)現(xiàn)他尺寸不差。金日在漢武帝身邊幾十年,從不看他不該看的東西,賜給他宮女,他也不敢親近;漢武帝想將他女兒納為后宮嬪妃,他也不肯;其誠篤謹(jǐn)慎如此,漢武帝感到特別奇異。金日的長子是漢武帝的玩童,很受寵愛,長大后行為不檢點,在殿下與宮女調(diào)情,正好被金日看到。金日對其子的淫亂行為非常厭惡,便將他殺死。漢武帝聽說后勃然大怒。金日叩頭請罪,陳述了殺死其子的緣由。漢武帝深感悲哀,為此落下眼淚,后來對金日卻由衷敬重。上官桀開始因膂力過人而得到漢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未央廄令。有一次,漢武帝感到身體不舒服,等到痊愈后,檢查御馬,發(fā)現(xiàn)馬匹大多瘦弱,于是漢武帝大發(fā)雷霆,說:“廄令認(rèn)為我再也看不到這些馬了嗎!”便要將上官桀逮捕下獄。上官桀叩頭說:“我聽說皇上圣體欠安,日夜憂愁害怕,實在沒心思照料馬匹。”話未說完,已經(jīng)流下幾行眼淚。漢武帝認(rèn)為上官桀愛自己,因此與他親近,任命他為侍中,逐漸升到太仆;艄、金日、上官桀三人都是漢武帝平時寵愛信任的人,所以特意將自己身后之事托付給他們。丁卯(十四日),漢武帝在五柞宮駕崩,遺體運到未央宮前殿入殮。

  帝聰明能斷,善用人,行法無所假貸。隆慮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慮主病困,以金千斤、錢千萬為昭平君豫贖死罪,上許之。隆慮主卒,昭平君日驕,醉殺主傅,系獄;廷尉以公主子上請。左右人人為言:“前又入贖,陛下許之!鄙显唬骸拔岬芾嫌惺且蛔,死,以屬我!庇谑菫橹固,嘆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誣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 高廟乎!又下負(fù)萬民!蹦丝善渥,哀不能自止,左右盡悲。待詔東方朔前上壽,曰:“臣聞圣王為政,賞不避仇讎,誅不擇骨肉。《書》曰:‘不偏不黨,王道蕩蕩!硕撸宓鬯,三王所難也,陛下行之,天下幸甚!臣朔奉觴昧死再拜上萬壽!”上初怒朔,既而善之,以朔為中郎。

  漢武帝人很聰明,遇事有決斷,善于用人,執(zhí)法嚴(yán)厲,毫不容情。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娶了漢武帝的女兒夷安公主。隆慮公主病危時,進獻黃金千斤、錢千萬,請求預(yù)先為兒子昭平君贖一次死罪,漢武帝答應(yīng)了她的請求。隆慮公主去世后,昭平君日益驕縱,竟在喝醉酒之后將公主的保姆殺死,被逮捕入獄。廷尉因昭平君是公主之子而請示武帝,漢武帝身邊的人都為昭平君說話:“先前隆慮公主又曾出錢預(yù)先贖罪,陛下應(yīng)允了她!睗h武帝說:“我妹妹年紀(jì)很大了才生下一個兒子,臨終前又將他托付給我!碑(dāng)時淚流滿面,嘆息了很久,說:“法令是先帝創(chuàng)立的,若是因妹妹的緣故破壞先帝之法,我還有何臉面進高祖皇帝的祭廟!同時也對不住萬民!庇谑桥鷾(zhǔn)了廷尉的請求,將昭平君處死,但仍然悲痛難忍,周圍的人也一起跟著傷感不已。待詔官東方朔上前崐祝賀漢武帝說:“我聽說圣明的君王治理國政,獎賞不回避仇人,懲罰不區(qū)分骨肉!渡袝飞险f:‘不偏向,不結(jié)黨、君王的大道坦蕩平直!@兩項原則,古代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非常重視,而夏禹、商湯、周文王三王都難以做到,如今陛下卻做到了,這是天下的幸運!我東方朔捧杯,冒死連拜兩拜為陛下祝賀!”開始,漢武帝對東方朔非常惱火,接著又覺得他是對的、將東方朔任為中郎。

  班固贊曰: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wù)在養(yǎng)民,至于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jīng)》,遂疇咨海內(nèi),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xué),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shù),協(xié)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渙然可述,后嗣得遵洪業(yè)而有三代之風(fēng)。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班固贊曰:“漢朝承接了歷朝帝王的積弊,高祖撥亂反正,文帝、景帝則致力于修養(yǎng)百姓,而在研習(xí)古代的禮節(jié)儀式方面,尚有很多缺失。漢武帝即位之初,就以卓越的氣魄、罷黜了各家學(xué)說,唯獨尊崇儒家的《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種經(jīng)典,并向天下征召,選拔其中的優(yōu)秀人才,共同建功立業(yè)。又興辦太學(xué),整頓祭祀儀式,改變正朔,重新制定歷法,協(xié)調(diào)音律,作詩賦樂章,到泰山封禪祭祀天地,禮敬各種神靈,封賜周朝的后裔等等。漢武帝的號令文章,都煥發(fā)光彩,值得稱道,后繼者得以繼承他的大業(yè),因而具有夏、商、周三代的遺風(fēng)。如果以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不改變漢文帝、漢景帝時的儉樸作風(fēng),愛護百姓,既使是《詩經(jīng)》、《尚書》上所稱道的古代圣王也不過如此!

  臣光曰: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nèi)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tǒng)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嘗嚴(yán)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臣司馬光曰:“漢武帝窮奢極欲,刑罰繁重,橫征暴斂,對內(nèi)大肆興建宮室,對外征討四方蠻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說,巡游無度,致使百姓疲勞凋敝,很多人被迫作了盜賊,與秦始皇沒有多少不同。但為什么秦朝因此而滅亡,漢朝卻因此而興盛呢?是因為漢武帝能夠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國家,守住基業(yè)、能接受忠正剛直之人的諫言,厭惡被人欺瞞蒙蔽,始終喜好賢才,賞罰嚴(yán)明,到晚年又能改變以往的過失,將繼承人托付給合適的大臣,這正是漢武帝所以有造成秦朝滅亡的錯誤,卻避免了秦朝滅亡的災(zāi)禍的原因吧!

  [3]戊辰,太子即皇帝位。帝姊鄂邑公主共養(yǎng)省中,霍光、金日、上官桀共領(lǐng)尚書事。光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fēng)采。殿中嘗有怪,一夜,群臣相驚,光召尚符璽郎,欲收取璽。郎不肯授,光欲奪之。郎按劍曰“臣頭可得,璽不可得也!”光甚誼之。明日,詔增此郎秩二等。眾庶莫不多光。

  [3]戊辰(十五日),太子劉弗陵即皇帝位。因為只有八歲,所以他的姐姐鄂邑公主與他一起住在宮中,負(fù)責(zé)撫養(yǎng)照顧,霍光、金日、上官桀三人共同主管尚書事,負(fù)責(zé)主持朝政;艄廨o佐幼主,國家政令都由他自己發(fā)出,天下人都想一見他的風(fēng)采。殿中曾出現(xiàn)怪物,一天夜里,群臣為怪物所驚,于是霍光召見擔(dān)任尚符璽郎的官員,想要取走皇帝的玉璽。尚符璽郎不肯給他,霍光便要強奪。尚符璽郎手持寶劍說道:“我的頭你可以拿去,但玉璽不能拿走!”霍光對他這種態(tài)度甚為嘉許。第二天,便以漢昭帝的名義將這位尚符璽郎的品秩提升了兩級,眾人無不因此對霍光更加尊敬。

  [4]三月,甲辰,葬孝武皇帝于茂陵。

  [4]三月甲辰(二十二日),將漢武帝安葬于茂陵。

  [5]夏,六月,赦天下。

  [5]夏季,六月,大赦天下。

  [6]秋,七月,有星孛于東方。

  [6]秋季,七月,東方出現(xiàn)異星。

  [7]濟北王寬坐禽獸行自殺。

  [7]濟北王劉寬因被指控行為如同禽獸而自殺。

  [8]冬,匈奴入朔方,殺略吏民;發(fā)軍屯西河,左將軍桀行北邊。

  [8]冬季,匈奴侵入朔方郡,屠殺擄掠當(dāng)?shù)毓賳T和百姓。漢朝廷征調(diào)軍隊崐屯駐西河郡,左將軍上官桀巡視北部邊防。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jì)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紀(jì)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xì)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 第五十六卷
第五十七卷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 第六十四卷
第六十五卷 第六十六卷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
第七十一卷 卷七十二卷
第七十三卷 第七十四卷
第七十五卷 第七十六卷
第七十七卷 第七十八卷
第七十九卷 第八十卷
第八十一卷 第八十二卷
第八十三卷 第八十四卷
第八十五卷 第八十六卷
第八十七卷 第八十八卷
第八十九卷 第九十卷
第九十一卷 第九十二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四卷
第九十五卷 第九十六卷
第九十七卷 第九十八卷
第九十九卷 第一百卷
第一百零一卷 第一百零二卷
第一百零三卷 第一百零四卷
第一百零五卷 第一百零六卷
第一百零七卷 第一百零八卷
第一百零九卷 第一百一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卷 第一百一十四卷
第一百一十五卷 第一百一十六卷
第一百一十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卷
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三卷 第一百二十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卷 第一百二十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卷
第一百二十九卷 第一百三十卷
第一百三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卷
第一百三十三卷 第一百三十四卷
第一百三十五卷 第一百三十六卷
第一百三十七卷 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一百三十九卷 第一百四十卷
第一百四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卷 第一百四十四卷
第一百四十五卷 第一百四十六卷
第一百四十七卷 第一百四十八卷
第一百四十九卷 第一百五十卷
第一百五十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卷 第一百五十四卷
第一百五十五卷 第一百五十六卷
第一百五十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卷
第一百五十九卷 第一百六十卷
第一百六十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卷 第一百六十四卷
第一百六十五卷 第一百六十六卷
第一百六十七卷 第一百六十八卷
第一百六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卷
第一百七十一卷 第一百七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九卷 第一百九十卷
第一百九十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卷 第一百九十四卷
第一百九十五卷 第一百九十六卷
第一百九十七卷 第一百九十八卷
第一百九十九卷 第二百卷
第二百零一卷 第二百零二卷
第二百零三卷 第二百零四卷
第二百零五卷 第二百零六卷
第二百零七卷 第二百零八卷
第二百零九卷 第二百一十卷
第二百一十一卷 第二百一十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卷 第二百一十四卷
第二百一十五卷 第二百一十六卷
第二百一十七卷 第二百一十八卷
第二百一十九卷 第二百二十卷
第二百二十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卷
第二百二十三卷 第二百二十四卷
第二百二十五卷 第二百二十六卷
第二百二十七卷 第二百二十八卷
第二百二十九卷 第二百三十卷
第二百三十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卷
第二百三十三卷 第二百三十四卷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二百三十六卷
第二百三十七卷 第二百三十八卷
第二百三十九卷 第二百四十卷
第二百四十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卷
第二百四十三卷 第二百四十四卷
第二百四十五卷 第二百四十六卷
第二百四十七卷 第二百四十八卷
第二百四十九卷 第二百五十卷
第二百五十一卷 第二百五十二卷
第二百五十三卷 第二百五十四卷
第二百五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卷 第二百五十八卷
第二百五十九卷 第二百六十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第二百六十二卷
第二百六十三卷 第二百六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六卷
第二百六十七卷 第二百六十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卷 第二百七十卷
第二百七十一卷 第二百七十二卷
第二百七十三卷 第二百七十四卷
第二百七十五卷 第二百七十六卷
第二百七十七卷 第二百七十八卷
第二百七十九卷 第二百八十卷
第二百八十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卷
第二百八十三卷 第二百八十四卷
第二百八十五卷 第二百八十六卷
第二百八十七卷 第二百八十八卷
第二百八十九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一卷 第二百九十二卷
第二百九十三卷 第二百九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