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資治通鑒

 

第三十一卷

漢紀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陽朔三年(己亥、前22)

  漢紀二十三 漢成帝陽朔三年(己亥,公元前22年)

  [1]春,三月,壬戌,隕石東郡八。

  [1]春季,三月,壬戌(疑誤),東郡墜落八塊隕石。

  [2]夏,六月,潁川鐵官徒申屠圣等百八十人殺長吏,盜庫兵,自稱將軍,經(jīng)歷九郡。遣丞相長史、御史中丞逐捕,以軍興從事,皆伏辜。

  [2]夏季,六月,穎川鐵官徒申屠圣等一百八十人,殺官員,盜取軍械庫兵器,自稱“將軍”,經(jīng)歷九個郡。成帝派遣丞相長史、御史中丞追捕,按戰(zhàn)時征調(diào)軍隊的有關(guān)規(guī)定行事。申屠圣等全部伏誅。

  [3]秋,王鳳疾,天子數(shù)自臨問,親執(zhí)其手涕泣曰:“將軍病,如有不可言,平阿侯譚次將軍矣!”鳳頓首泣曰:“譚等雖與臣至親,行皆奢僭,無以率導(dǎo)百姓,不如御史大夫音謹敕,臣敢以死保之!”及鳳且死,上疏謝上,復(fù)固薦音自代,言譚等五人必不可用;天子然之。初,譚倨,不肯事鳳,而音敬鳳,卑恭如子,故鳳薦之。八月,丁巳,鳳薨。九月,甲子,以王音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而王譚位特進,領(lǐng)城門兵。安定太守谷永以譚失職,勸譚辭讓,不受城門職;由是譚、音相與不平。

  [3]秋季,王鳳患病,成帝數(shù)次親臨探望,并親自握著王鳳的手流淚說:“將軍染病,如有意外,我想讓平阿侯王譚接替大將軍!”王鳳叩頭哭泣說:“王譚等雖與我是至親,但他們行事追求奢侈,超越本份,無法統(tǒng)率百姓,不如御史大夫王音謹慎小心,行事走正道。我敢用生命保舉他!”及至王鳳將死時,上書感謝皇恩,再次堅決推薦王音接替自己,說王譚等五人必不可用。成帝同意了。早先,王譚倨傲,不肯奉迎王鳳。而王音則對王鳳禮敬有加,卑恭如子,所以王鳳保舉他。八月,丁巳(二十四日),王鳳去世。九月,甲子(初二),任命王音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賜王譚為特進,主管城門兵。安定太守谷永,因為王譚沒有得到大將軍的職位,勸他辭讓,不接受主管城門的職務(wù)。自此王譚、王音互相不滿,結(jié)下怨恨。

  [4]冬,十一月,丁卯,光祿勛于永為御史大夫。永,定國之子也。

  [4]冬季,十一月,丁卯(初六),任命光祿勛于永為御史大夫。于永是于定國的兒子。

  四年(庚子、前21)

  四年(庚子,公元前21年)

  [1]春,二月,赦天下。

  [1]春季,二月,大赦天下。

  [2]夏,四月,雨雪。

  [2]夏季,四月,降雪。

  [3]秋,九月,壬申,東平思王宇薨。

  [3]秋季,九月,壬申(十六日),東平王劉宇去世。

  [4]少府王駿為京兆尹。駿,吉之子也。先是,京兆有趙廣漢、張敞、王尊、王章,至駿,皆有能名,故京師稱曰:“前有趙、張,后有三王!

  [4]任命少府王駿為京兆尹。王駿是王吉的兒子。先前,擔(dān)任過京兆尹的有趙廣漢、張敞、王尊、王章,到王駿,全都以才干出名,因而京師人稱贊說:“前有趙、張,后有三王!

  [5]閏月,壬戌,于永卒。

  [5]閏十二月,壬戌(初七),于永去世。

  [6]烏孫小昆彌烏就屠死,子拊離代立;為弟日貳所殺。漢遣使者立拊離子安日為小昆彌。日貳亡阻康居;安日使貴人姑莫匿等三人詐亡從日貳,刺殺之。于是西域諸國上書,愿復(fù)得前都護段會宗;上從之。城郭諸國聞之,皆翕然親附。

  [6]烏孫王國小昆彌烏就屠去世,他的兒子拊離接替小昆彌,拊離又被弟弟日貳殺死。漢朝派遣使者扶立拊離的兒子安日為小昆彌。日貳逃亡到康居王國,以阻止安日的追殺。安日指使貴族姑莫匿等三人,詐作反叛逃亡,追隨日貳,將他刺殺。于是西域諸國紛紛上書,要求仍派原先的都護段會宗擔(dān)任西域都護。成帝答應(yīng)了他們的要求。西域諸城邦王國聽到消息,都一致親近歸附漢朝。

  [7]谷永奏言:“圣王不以名譽加于實效;御史大夫任重職大,少府宣達于從政,唯陛下留神考察!”上然之。

  [7]谷永上奏說:“圣明的君王用人時,不僅注意聲譽,更重要的是考察辦事的實際能力和效果。御史大夫責(zé)任重大,我看少府薛宣,處理政事通達干練,請陛下對他留意考察!”成帝同意了。

  鴻嘉元年(辛丑、前20)

  鴻嘉元年(辛丑,公元前20年)

  [1]春,正月,癸巳,以薛宣為御史大夫。

  [1]春季,正月,癸巳(初九),任命薛宣為御史大夫。

  [2]二月,壬午,上行幸初陵,赦作徒;以新豐之戲鄉(xiāng)為昌陵縣,奉初陵。

  [2]二月,壬午(二十八日),成帝前往自己的陵墓初陵,赦免在墓園作工的刑徒。把新豐的戲鄉(xiāng)改為昌陵縣,以供奉初陵。

  [3]上始為微行,從期門郎或私奴十馀人,或乘小車,或皆騎,出入市里郊野,遠至旁縣甘泉、長楊、五柞,斗雞、走馬,常自稱富平侯家人。富平侯者,張安世四世孫放也。放父臨,尚敬武公主,生放,放為侍中、中郎將,娶許皇后女弟,當時寵幸無比,故假稱之。

  [3]成帝開始微服出行,跟隨的期門郎或私奴有十余人,或乘小車,或全部騎馬,出入市內(nèi)街巷和郊野,遠到鄰縣的甘泉、長楊、五柞,斗雞走馬,成帝還常自稱是富平侯家人。所謂富平侯,是張安世的四世孫張放。張放的父親張臨,娶敬武公主為妻,生下張放。張放為侍中、中郎將,娶許皇后的妹妹為妻,當時所受榮寵,沒有可以比得上的。因此成帝假稱自己是富平侯家人。

  [4]三月,庚戌,張禹以老病罷,以列侯朝朔、望,位特進,見禮如丞相;賞賜前后數(shù)千萬。

  [4]三月,庚戌(二十七日),張禹因年老多病免官,以列侯的身分,在每月一日、十五日朝見皇帝,并加位特進,朝見時的禮節(jié)一如丞相,前后賞賜數(shù)千萬錢。

  [5]夏,四月,庚辰,薛宣為丞相,封高陽侯;京兆尹王駿為御史大夫。

  [5]夏季,四月,庚辰(二十七日),任命薛宣為丞相,封高陽侯。任命京兆尹王駿為御史大夫。

  [6]王音既以從舅越親用事,小心親職。上以音自御史大夫入為將軍,不獲宰相之封,六月,乙巳,封音為安陽侯。

  [6]王音既然以堂舅的身份,超過其他親舅得到重用,因而小心供職。成帝因王音是從御史大夫直接擢升為將軍,沒有得到宰相應(yīng)當封的爵位。六月,乙巳(疑誤),封王音為安陽侯。

  [7]冬,黃龍見真定。

  [7]冬季,真定發(fā)現(xiàn)黃龍。

  [8]是歲,匈奴復(fù)株累單于死,弟且麋胥立,為搜諧若單于;遣子左祝都韓王留斯侯入侍,以且莫車為左賢王。

  [8]本年,匈奴復(fù)株累單于去世,弟弟且麋胥繼位,為搜諧若單于。單于派遣兒子左祝都韓王留斯侯到長安,作為人質(zhì)侍奉漢皇。單于又任命且莫車為左賢王。

  二年(壬寅、前19)

  二年(壬寅,公元前19年)

  [1]春,上行幸云陽、甘泉。

  [1]春季,成帝前往云陽、甘泉。

  [2]三月,博士行大射禮。有飛雉集于庭,歷階登堂而;后雉又集太常、宗正、丞相、御史大夫、車騎將軍之府,又集未央宮承明殿屋上。車騎將軍音、待詔寵等上言:“天地之氣,以類相應(yīng);譴告人君,甚微而著。雉者聽察,先聞雷聲,故《月令》以紀氣!督(jīng)》載高宗雉之異,以明轉(zhuǎn)禍為福之驗。今雉以博士行禮之日歷階登堂,萬眾睢睢,驚怪連日,徑歷三公之府,太常、宗正典宗廟骨肉之官,然后入宮,其宿留告曉人,具備深切;雖人道相戒,何以過是!”后帝使中常侍晁閎詔音曰:“聞捕得雉,毛羽頗摧折,類拘執(zhí)者,得無人為之?”音復(fù)對曰:“陛下安得亡國之語!不知誰主為佞諂之計,誣亂圣德如此者!左右阿諛甚眾,不待臣音復(fù)諂而足。公卿以下,保位自守,莫有正言。如令陛下覺寤,懼大禍且至身,深責(zé)臣下,繩以圣法,臣音當先誅,豈娪幸宰越庠眨〗竇次皇迥輳趟貌渙,日日驾车而秤z辛魑牛緩D詿甚于京師。外有微行之害,內(nèi)有疾病之憂,皇天數(shù)見災(zāi)異,欲人變更,終已不改。天尚不能感動陛下,臣子何望!獨有極言待死,命在朝暮而已。如有不然,老母安得處所,尚何皇太后之有!高祖天下當以誰屬乎!宜謀于賢智,克己復(fù)禮,以求天意,繼嗣可立,災(zāi)變尚可銷也!

  [2]三月,博士舉行大射禮時。有野雞飛來,群集于庭院,經(jīng)過臺階登上大堂鳴叫。而后,又飛集于太常、宗正、丞相、御史大夫、車騎將軍官府,接著,又飛集于未央宮承明殿的屋頂上。車騎將軍王音、待詔寵等上奏說:“天地之氣,以類別互相呼應(yīng)驗證,向君王示警的變異,雖然甚為微小,但很顯著。野雞聽覺敏銳,能最先聽到雷聲,因而《月令》用野雞的鳴叫來記錄節(jié)氣!稌(jīng)》記載:高宗武丁祭成湯時,曾出現(xiàn)野雞飛到鼎耳上鳴叫的不祥異象,而高宗堅守正道,從而消弭了災(zāi)禍,這是轉(zhuǎn)禍為福的明顯驗證。而今,野雞在博士舉行典禮之日,經(jīng)過臺階登堂,在萬人矚目之下,引起連日的驚怪,一直飛過三公之府,飛過太常、宗正等主持宗廟祭典和皇族事務(wù)的官署,然后入宮。野雞的停留所告誡人們的內(nèi)容,是深刻而切要的。雖然人們之間也常;ハ喔嬲],但哪里能趕上這個呢!”而后,成帝派中常侍晁閎傳詔詢問王音說:“聽說捕捉到的野雞,很多羽毛都折斷了,好象曾被抓住關(guān)過,莫非有人故意制造變異?”王音回答說:“陛下怎能說這種亡國的話!不知誰敢主謀策劃這種奸巧的計策,誣蔑擾亂圣德到如此地步!圣上左右善阿諛的大有人在,不必等我王音再逢迎也已足夠。公卿及以下,為保官位,人人自守,不敢說出一句正直的話。如果能讓陛下覺悟,懼怕大禍就要降到身上,從而深責(zé)臣下,繩之以法,我王音會首先伏誅,豈有自我解脫的道理!陛下即位已十五年,沒有繼承皇位的嗣子,卻天天駕車出游,干些有失德行的不道之舉,在社會上流傳,海內(nèi)的傳聞,更甚于京師。陛下外有微服出游的毛病,內(nèi)有疾病纏身的憂愁,上天屢次降下災(zāi)異,希望人能改正過失,然而終至不改。上天尚且不能感動陛下,臣子又能企盼什么呢!只有直言極諫,等候處死,命在旦夕間而已。如有不測,我的老母都沒有安生的地方,更何況皇太后,就更沒有安全的處所了。到那時,高祖的天下該當托囑給誰呢?陛下應(yīng)當與賢能智慧之人磋商,象孔子所說那樣,克制個人的俗望,恢復(fù)以禮治國的正道,以求天意保佑,太子降生,災(zāi)害變異也才會消失。”

  [3]初,元帝儉約,渭陵不復(fù)徙民起邑;帝起初陵,數(shù)年后,樂霸陵曲亭南,更營之。將作大匠解萬年使陳湯為奏,請為初陵徙民起邑,欲自以為功,求重賞。湯因自請先徙,冀得美田宅。上從其言,果起昌陵邑。

  [3]當初,漢元帝十分儉省節(jié)約,他的陵墓渭陵,不再讓居民遷來,建立縣邑。而成帝建筑他的初陵,經(jīng)營數(shù)年后,又看上霸陵曲亭以南,就更改地點,重新營建。將作大匠解萬年,讓陳湯替他上奏,請求為成帝新建陵墓遷移居民,建立縣邑,想以此為自己邀功,求得重賞。陳湯因而請求準許他最先搬遷,希圖分到肥沃的田地和美好的住宅;噬下爮乃麄兊慕ㄗh,果然設(shè)立了昌陵邑。

  夏,徙郡國豪桀貲五百萬以上五千戶于昌陵。

  夏季,下令遷移郡國豪族資產(chǎn)在五百萬以上的五千戶,充實昌陵地區(qū)。

  [4]五月,癸未,隕石于杜郵三。

  [4]五月,癸未(初六),杜郵墜落三顆隕石。

  [5]六月,立中山憲王孫云客為廣德王。

  [5]六月,封中山憲王的孫子劉云客為廣德王。

  [6]是歲,城陽哀王云薨;無子,國除。

  [6]本年,城陽王劉云去世,由于沒有兒子,封國撤除。

  三年(癸卯、前18)

  三年(癸卯,公元前18年)

  [1]夏,四月,赦天下。

  [1]夏季,四月,大赦天下。

  [2]大旱。

  [2]大旱。

  [3]王氏五侯爭以奢侈相尚。成都侯商嘗病,欲避暑,從上借明光宮。后又穿長安城,引內(nèi)灃水,注第中大陂以行船,立羽蓋,張周帷,楫棹越歌。上幸崐商第,見穿城引水,意恨,內(nèi)銜之,未言。后微行出,過曲陽侯第,又見園中土山、漸臺,象白虎殿,于是上怒,以讓車騎將軍音。商、根兄弟欲自黥、劓以謝太后。上聞之,大怒,乃使尚書責(zé)問司隸校尉、京兆尹,知成都侯商等奢僭不軌,藏匿奸猾,皆阿縱,不舉奏正法;二人頓首省戶下。又賜車騎將軍音策書曰:“外家何甘樂禍敗!而欲自黥、劓,相戮辱于太后前,傷慈母之心 ,以危亂國家!外家宗族強,上一身弱日久,今將一施之,君其召諸侯,令待府舍!”是日,詔尚書奏文帝誅將軍薄昭故事。車騎將軍音藉稿請罪,商、立、根皆負斧質(zhì)謝,良久乃已。上特欲恐之,實無意誅也。

  [3]王氏五侯競相崇尚奢華。成都侯王商曾得病,想找個避暑的地方,就向皇上借用明光宮。后來,他又鑿穿長安城墻,引來灃水,注入他家宅第中的大水池,使可以行船取樂。游船上樹立羽毛華蓋,四周全都張掛帷幔,還命令劃船的人唱越歌。有一次,成帝到王商的府第,看見池水是穿城挖渠引來的,十分惱怒,但只含恨隱忍,沒有說話。后來,成帝微服出行時,經(jīng)過曲陽侯府第,看見園中修筑土山、漸臺,模仿白虎殿,于是成帝大怒,用五侯僭越的罪行指責(zé)車騎將軍王音。王商、王根兄弟十分恐慌,就想用在自己臉上刺字割鼻的辦法,向太后謝罪。成帝聽說后,更加怒不可遏,就派尚書去責(zé)問司隸校尉和京兆尹;明知成都侯王商等奢侈、僭越等種種不軌行為,甚至窩藏壞人,卻都阿諛縱容,不舉奏揭發(fā),將他們繩之以法。司隸校尉和京兆尹兩人在禁宮門外叩頭請罪。成帝又給車騎將軍王音下策書說:“外戚為什么自己甘愿犯罪從而敗落呢?竟然打算給自己刺面割鼻,在太后面前擺出一副受戮辱的樣子,大傷太后的慈母之心,從而危害攪亂國家。外戚宗族勢力過強,朕在他們的包圍熏染下,很長一段時間都軟弱無所作為,今天我要對他們一一處罰。你立即把王商等人召到你那里,等待處理!”這天,成帝還詔令尚書,奏報漢文帝誅殺將軍薄昭的舊事。車騎將軍王音坐在草墊子上,請罪待刑。王商、王立、王根都背負刀斧和砧板,表示謝罪待刑。過了很久,此事才平息。成帝不過是要恐嚇他們,實在并沒有誅殺他們的意思。

  [4]秋,八月,乙卯,孝景廟北闕災(zāi)。

  [4]秋季,八月,乙卯(十五日),孝景帝祭廟北門失火。

  [5]初,許皇后與班皆有寵于上。上嘗游后庭,欲與同輦載,辭曰:“觀古圖畫,賢圣之君皆名臣在側(cè),三代末主乃有嬖妾;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聞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班進侍者李平得幸,亦為,賜姓曰衛(wèi)。

  [5]最初,許皇后與班都受成帝寵愛。有一次,成帝在后宮庭院游玩,想跟班同乘一輛車,班推辭說:“我觀看古代的圖畫,圣賢的君王身旁,都跟隨著名臣,而三代末世的君王身旁,才有寵妾,F(xiàn)在陛下想讓我同車,是不是有些相似呢!”成帝對她的回答很贊賞,也就不再勉強。太后聽說了,高興地說:“古代有樊姬,今天有班!”班把侍者李平進獻成帝,李平受到寵幸,也被封為,賜姓“衛(wèi)”。

  其后,上微行過陽阿主家,悅歌舞者趙飛燕,召入宮,大幸;有女弟,復(fù)召入,姿性尤粹,左右見之,皆嘖嘖嗟賞。有宣帝時披香博士淖方成在帝后,唾曰:“此禍水也,滅火必矣!”姊、弟俱為,貴傾后宮。許皇后、班皆失寵。于是趙飛燕譖告許皇后、班挾媚道,祝詛后宮,詈及主上。冬,十一月,甲寅,許后廢處昭臺宮,后姊謁皆誅死,親屬歸故郡?紗柊啵瑢υ唬骸版劇郎忻,富貴在天!拚形疵筛,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訴;如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為也!鄙仙破鋵,赦之,賜黃金百斤。趙氏姊、弟驕妒,恐久見危,乃求共養(yǎng)太后于長信宮。上許焉。

  此后,成帝微服出行,到陽阿公主的家,喜歡上公主家的歌舞女趙飛燕,把她召入宮中,大加寵愛。趙飛燕有個妹妹,也被召入宮,姿容特別美艷,毫無瑕疵。成帝左右的人看見她,都驚嘆贊賞。有位漢宣帝時的披香博士淖方成,當時正站在成帝身后,卻唾口水說:“這是禍水呀,定會撲滅漢王朝之火!”趙飛燕姐妹倆都被封為,一時尊貴榮寵,壓倒后宮。許皇后、班都失寵了。于是趙飛燕向成帝進讒言說,許皇后,班用妖術(shù)詛咒后宮得寵的美人,甚至連皇上都罵到了。冬季,十一月,甲寅(十六日),許后被廢,遷居昭臺宮。許后的姐姐許謁等人全被誅殺,許后的親屬被逐歸原郡。審訊班崐時,班回答說:“我聽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我修行持正,尚且沒有享到幸福,如果做邪的事,就更不用想有好結(jié)果了。假使鬼神有知,不會聽取詛咒主上的惡訴;假使鬼神無知,向鬼神訴說又有什么用呢?所以用妖術(shù)詛咒之事,我不會做的。”成帝認為她說的有道理,就赦免了她,并賜黃金百斤。趙氏姐妹驕橫妒嫉,班怕時間長了,終為所害,就請求到長信宮侍奉太后;噬嫌枰耘鷾。

  [6]廣漢男子鄭躬等六十余人攻官寺,篡囚徒,盜庫兵;自稱山君。

  [6]廣漢男子鄭躬等六十余人,攻打官府,劫走囚犯,盜取軍械庫兵器。鄭躬自稱山君。

  四年(甲辰、前17)

  四年(甲辰,公元前17年)

  [1]秋,勃海、清河、信都河水湓溢,灌縣、邑三十一,敗官亭、民舍四萬余所。平陵李尋奏言:“議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跡而穿之。今因其自決,可且勿塞,以觀水勢;河欲居之,當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后順天心而圖之,必有成功,而用財力寡。”于是遂止不塞。朝臣數(shù)言百姓可哀,上遣使者處業(yè)振贍之。

  [1]秋季,黃河在勃海、清河、信都泛濫成災(zāi),淹沒三十一個縣、邑,沖毀官亭、民房四萬余所。平陵人李尋上奏說:“討論治河之策的人,總想尋找九河故道,按照故道挖掘治理。而今趁著黃河自己決口,可以暫時不堵塞缺口,以觀察水的走勢,要想讓黃河有固定的水道,就應(yīng)當讓它自己逐漸形成河川,再沿河川挑出河床的沙土。然后按照上天的意愿加以規(guī)劃治理,必能取得成功,而且所用財力、人力都可節(jié)省!庇谑蔷屯O聛,不堵塞黃河缺口。朝臣屢次提出災(zāi)區(qū)百姓處境悲慘,成帝派使者安置賑濟災(zāi)區(qū)百姓。

  [2]廣漢鄭躬黨與廣,犯歷四縣,眾且萬人;州郡不能制。冬,以河?xùn)|都尉趙護為廣漢太守,發(fā)郡中及蜀郡合三萬人擊之,或相捕斬除罪;旬月平,遷護為執(zhí)金吾,賜黃金百斤。

  [2]廣漢鄭躬的黨羽日益增加,勢力范圍愈來愈廣,曾攻擊四個縣,人眾將近萬人,州郡也鎮(zhèn)壓不住。冬季,朝廷任命河?xùn)|都尉趙護為廣漢太守,征發(fā)廣漢郡及蜀郡兵共三萬人,攻擊鄭躬。有賊人互相捕捉斬殺,官府赦免其罪。不到一個月,叛亂平息。擢升趙護為執(zhí)金吾,賜黃金百斤。

  [3]是歲,平阿安侯王譚薨。上悔廢譚使不輔政而薨也,乃復(fù)進成都侯商,以特進領(lǐng)城門兵,置幕府,得舉吏如將軍。

  [3]這年,平阿侯王譚去世。成帝后悔棄置王譚,使他沒有擔(dān)任輔政大臣就去世了。于是再次任用成都侯王商,讓他以特進身份主管城門兵,設(shè)置幕府,使他與將軍同樣有舉薦官吏的權(quán)力。

  魏郡杜鄴時為郎,素善車騎將軍音,見音前與平阿侯有隙,即說音曰:“夫戚而不見殊,孰能無怨!昔秦伯有千乘之國而不能容其母弟,《春秋》譏焉。周、召則不然,忠以相輔,義以相匡,同己之親,等己不尊,不以圣德獨兼國寵,又不為長專受榮任,分職于陜,并為弼疑,故內(nèi)無感恨之隙,外無侵侮之羞,俱享天,兩荷高名者,蓋以此也。竊見成都侯以特進領(lǐng)城門兵,復(fù)有詔得舉吏如五府,此明詔所欲必寵也。將軍宜承順圣意,加異往時,每事凡議,必與及之。發(fā)于至誠,則孰不說諭!”音甚嘉其言,由是與成都侯商親密。二人皆重鄴。

  魏郡人杜鄴,當時官職為郎,他一向與車騎將軍王音要好,見王音從前與平阿侯有嫌隙,就勸王音說:“親人之間不應(yīng)該疏遠,誰能沒有點怨恨呢?從前秦景公擁有千乘戰(zhàn)車那么強大的國家,卻容不下自己的同母胞弟,《春秋》因此而譏刺他。周公、召公則不然,忠心為國而互相輔助,深明大義而互相匡扶。相互間,把對方當作自身一樣親密和尊重。不因自己德高望重,而獨享國家的榮寵;又不因自己年長,而專攬所有顯要的職務(wù)。將國家從陜地劃開,分別主持,二人同為天子的左輔右弼。因此內(nèi)無遺憾怨恨的嫌隙,外無遭受抨擊侮辱的羞恥,同享上天的福佑,也同時負有高名的原因,就在于此吧。我看成都侯王商,以特進的身份主管城門兵,皇上還下詔,使他一如五府有舉薦官吏的職權(quán)。詔書的意思十分明顯,說明圣上一定要對他格外寵信。將軍應(yīng)該稟承順從圣上的旨意,加倍改變過去的作法,每件政事,凡有建議奏章,都必與王商磋商。只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至誠,則誰又會不高興呢!”王音非常贊許他的看法崐,從此與成都侯王商親密。兩人都很看重杜鄴。

  永始元年(乙巳、前16)

  永始元年(乙巳,公元前16年)

  [1]春,正月,癸丑,太官凌室火。戊午,戾后園南闕火。

  [1]春季,正月,癸丑(二十二日),太官冰室發(fā)生火災(zāi)。戊午(二十七日),戾后陵園南門發(fā)生火災(zāi)。

  [2]上欲立趙為皇后,皇太后嫌其所出微甚,難之。太后姊子淳于長為侍中,數(shù)往來通語東宮;歲馀,乃得太后指,許之。夏,四月,乙亥,上先封父臨為成陽侯。諫大夫河間劉輔上書,言:“昔武王、周公,承順天地以饗魚、烏之瑞,然猶君臣祗懼,動色相戒。況于季世,不蒙繼嗣之福,屢受威怒之異者乎!雖夙夜自責(zé),改過易行,畏天命,念祖業(yè),妙選有德之世,考卜窈窕之女,以承宗廟,順神祗心,塞天下望,子孫之祥猶恐晚暮!今乃觸情縱欲,傾于卑賤之女,欲以母天下,不畏于天,不愧于人,惑莫大焉!里語曰:‘腐木不可以為柱;人婢不可以為主!烊酥挥,必有禍而無福,市道皆共知之,朝廷莫肯壹言。臣竊傷心,不敢不盡死!”書奏,上使侍御史收縛輔,系掖庭秘獄,群臣莫知其故。于是左將軍辛慶忌、右將軍廉褒、光祿勛瑯邪師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書曰:“竊見劉輔前以縣令求見,擢為諫大夫,此其言必有卓詭切至當圣心者,故得拔至于此;旬月之間,收下秘獄。臣等愚以為輔幸得托公族之親,在諫臣之列,新從下土來,未知朝廷體,獨觸忌諱,不足深過。小罪宜隱忍而已,如有大惡,宜暴治理官,與眾共之。今天心未豫,災(zāi)異屢降,水旱迭臻,方當隆寬廣問,褒直盡下之時也,而行慘急之誅于諫爭之臣,震驚群下,失忠直心。假令輔不坐直言,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戶曉。同姓近臣,本以言顯,其于治親養(yǎng)忠之義,誠不宜幽囚于掖庭獄。公卿以下,見陛下進用輔亟而折傷之暴,人有懼心,精銳銷,莫敢盡節(jié)正言,非所以昭有虞之聽,廣德美之風(fēng)!臣等竊深傷之,惟陛下留神省察!”上乃徙輔系共工獄,減死罪一等,論為鬼薪。

  [2]成帝想封趙飛燕為皇后,但皇太后嫌她出身太微賤,從中阻攔。太后姐姐的兒子淳于長任侍中,多次往來于東宮,為成帝傳話。經(jīng)過一年多,才得到太后的旨意,予以允許。夏季,四月,乙亥(十五日),成帝先封趙飛燕的父親趙臨為成陽侯。諫大夫、河間人劉輔上書說:“往昔武王、周公承順天地,因而有白魚入王舟、火焰變?yōu)貘f的祥瑞,然而君臣仍然心懷恭敬和恐懼,臉為變色,互相戒勉。何況現(xiàn)在正處末世,沒有太子降生的福氣,卻屢次遭受上天降威震怒的變異呢!雖然日夜自責(zé)檢討,改過易行,敬畏天命,思念祖宗大業(yè),精選品德高尚的家族,從中稽考挑選窈窕淑女,以承奉宗廟,順從神靈之心,滿足天下人的希望,然而要想有生子生孫的福氣,仍然恐怕太晚!可是陛下現(xiàn)在卻放縱情欲,傾心迷戀卑賤之女,想讓這樣的女子作天下之母,既不畏于天,又不愧于人,陛下的迷惑,沒有比現(xiàn)在更大的了!俚語說:‘腐木不可用做梁柱,婢女不可成為主人!咸旌腿嗣穸疾毁澇傻氖虑,必然有禍而無福,這是街市小民和路人都懂得的道理,朝廷卻沒有人肯說一句話,我為此痛心,不敢不冒死勸諫!弊嗾律先ズ,成帝派侍御史逮捕了劉輔,囚禁在宮廷秘密監(jiān)獄里。群臣都不知道他被捕的原因。當時左將軍辛慶忌、右將軍廉褒、光祿勛瑯邪人師丹、太中大夫谷永,都上書說:“我們看到劉輔從前以縣令的身份求見陛下,被陛下擢升為諫大夫,這說明他的話必具卓異的見識,正好深合圣心,所以才能夠被提拔到這樣的地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卻突然被逮捕,關(guān)押在秘密監(jiān)獄。我們愚昧地認為,劉輔有幸為皇族宗親之一,位列諫臣。他新近才從下面的縣邑來到,不懂朝廷規(guī)矩,獨自觸犯了陛下的忌諱,不足以深加追究。若是小罪,陛下還是應(yīng)該隱忍一下;如有大罪,就應(yīng)公開揭露,讓司法官吏去查辦,使大家都知道他的罪惡,F(xiàn)在天心不悅,屢降災(zāi)異,水旱迭至。正處在應(yīng)該施恩寬容,廣求建議,褒獎直言,使臣下盡言的時候,卻對諫諍之臣施以慘痛激烈的處罰,使群臣震驚,喪失盡忠直言之心。假如劉輔不是因直言獲罪,罪名又不公布,那么就不能使天下家喻戶曉。劉輔是同姓近臣,本因直言而獲顯達,從管理親族、培養(yǎng)忠良的意義上說,實在不該把他幽禁在宮廷監(jiān)獄。公卿及以下官員,見陛下很快地擢升任用劉輔,又迅速加以摧折,人人懷有恐懼之心,精氣頓銷,銳氣減弱,不敢為國盡忠直言了。這就不能顯示出陛下具有虞舜傾聽直諫的賢德,也不能推廣美好的道德風(fēng)范。我們深深為崐此痛心,希望陛下留意考察!”成帝于是把劉輔轉(zhuǎn)移到共工獄,減免死罪,判處做三年苦工的“鬼薪”徒刑。

  [3]初,太后兄弟八人,獨弟曼早死,不侯;太后憐之。曼寡婦渠供養(yǎng)東宮,子莽幼孤,不及等比;其群兄弟皆將軍、五侯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游相高。莽因折節(jié)為恭儉,勤身博學(xué),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養(yǎng)孤兄子,行甚敕備;又外交英俊,內(nèi)事諸父,曲有禮意。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鳳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久之,叔父成都侯商上書,愿分戶邑以封莽。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陳湯等皆當世名士,咸為莽言,上由是賢莽,太后又數(shù)以為言。五月,乙未,封莽為新都侯,遷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宿衛(wèi)謹敕,爵位益尊,節(jié)操愈謙,散輿馬、衣裘振施賓客,家無所余;收贍名士,交結(jié)將、相、卿、大夫甚眾。故在位者更推薦之,游者為之談?wù)f,虛譽隆洽,傾其諸父矣。敢為激發(fā)之行,處之不慚恧。嘗私買侍婢,昆弟或頗聞知,莽因曰:“后將軍朱子元無子,莽聞此兒種宜子。”即日以婢奉朱博。其匿情求名如此!

  [3]最初,太后有兄弟八人,唯獨弟弟王曼早死,沒有封侯。太后憐惜他,把王曼的遺孀渠供養(yǎng)在東宮。王曼的兒子王莽,從小成孤兒,不能與其他人相比。那些兄弟的父親都是將軍、王侯,可以憑父親當時的地位恣意奢華,在車馬聲色放蕩游樂方面互相競賽。而王莽是屈己下人,態(tài)度謙恭,勤學(xué)苦修,學(xué)識淵博,穿著像儒生。侍奉母親跟寡嫂,撫養(yǎng)亡兄的孤兒,十分盡心周到。同時,在外結(jié)交的都是些俊杰之士,在內(nèi)對待諸位伯父叔父,能委曲遷就,禮敬有加。大將軍王鳳病重時,王莽侍候他,親口嘗藥,一連幾個月都不能解衣入睡,因而蓬頭垢面。王鳳將死時,把王莽托付給太后及成帝,王莽因此被封為黃門郎,以后又升任射聲校尉。很久以后,叔父成都侯王商上書,表示愿分出自己封地上的土地和百姓,請求皇上封給王莽。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陳湯等,都是當代名士,也都為王莽美言。成帝因而認為王莽賢能,太后又屢次以此囑咐成帝。五月,乙未(初六),封王莽為新都侯,升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王莽在宮廷服務(wù)謹慎盡心,爵位越尊貴,他的禮節(jié)操守越謙恭。他把自己的車馬、衣物、皮裘周濟給門下賓客,而自己卻家無余財。他收羅贍養(yǎng)名士,結(jié)交很多將、相、卿、大夫。因而在位的官員輪番向皇帝推薦他,善游說的人也為他到處宣傳,虛假不實的聲譽隆盛無比,壓過了他的諸位伯父叔父。他敢于做違俗立異的事情,而又安然處之,毫無愧色。王莽曾私下買了一個婢女,兄弟中有人聽說了,王莽于是辯解:“后將軍朱子元沒有兒子,我聽說此女有宜男相!碑斕炀桶焰九钏徒o朱博。他就是這樣隱匿真情博取名聲!

  [4]六月,丙寅,立皇后趙氏,大赦天下。

  [4]六月,丙寅(七日),成帝封趙飛燕為皇后,大赦天下。

  皇后既立,寵少衰;而其女弟絕幸,為昭儀,居昭陽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銅沓,黃金涂;白玉階;壁帶往往為黃金,函藍田璧、明珠、翠羽飾之;自后宮未嘗有焉。趙后居別館,多通侍郎、宮奴多子者,昭儀嘗謂帝曰:“妾姊性剛,有如為人構(gòu)陷,則趙氏無種矣!”因泣下凄惻。帝信之,有白后奸狀者,帝輒殺之。由是后公為淫恣,無敢言者,然卒無子。

  趙飛燕當上皇后以后,成帝對她的寵愛稍有衰退。而她的妹妹卻受寵空前,被封為昭儀,賜住昭陽舍,居處中庭全用朱紅色,而殿上則漆成黑色。門限全用銅包,再涂以黃金。臺階用白玉雕成。屋內(nèi)墻壁上帶狀的橫木,處處嵌有黃金環(huán),環(huán)內(nèi)鑲上藍田玉璧、明珠、翠羽來裝飾。其奢華是后宮從來沒有過的。趙皇后居住在另外一個宮殿,跟侍郎和多子的宮奴屢次私通。趙昭儀曾對成帝說:“我姐姐性格剛烈,假如被人構(gòu)陷,則我們趙氏就要絕種了!”趁勢哭得十分凄惻。成帝相信了她的話,有報告皇后奸情的人,成帝就把他殺死。從此,趙皇后公然恣意宣淫,沒有人敢報告了,然而始終不生孩子。

  光祿大夫劉向以為王教由內(nèi)及外,自近者始,于是采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及孽、嬖亂亡者,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及采傳記行事,著《新序》、《說苑》,凡五十篇,奏之;數(shù)上疏言得失,陳法戒。書數(shù)十上,以助觀覽,補遺闕。上雖不能盡用,然內(nèi)嘉其言,常嗟嘆之。

  光祿大夫劉向認為,國家的道德風(fēng)化教育,應(yīng)該由內(nèi)及外,先從皇帝身邊的人開始。于是摘錄《詩經(jīng)》、《書經(jīng)》所記載的賢妃、貞婦使國家振興、家崐族顯達的事跡,以及君王因?qū)檺蹕邋,造成天下大亂、國家滅亡的故事,按次序,編成《列女傳》,共八篇;并采錄傳、記、行事,著《新序》、《說苑》共五十篇。書成,奏請成帝閱覽。他還屢次上書,談?wù)搰艺蔚檬В愂鰬?yīng)當效法或鑒戒的史事。前后上書數(shù)十次,想幫助天子觀察政事,補救錯誤和遺漏。成帝對他的建議,雖不能都采用,但內(nèi)心卻很贊同,常感嘆不已。

  [5]昌陵制度奢泰,久而不成。劉向上疏曰:“臣聞王者必通三統(tǒng),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獨一姓也。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孝文皇帝嘗美石槨之固,張釋之曰:‘使其中有可欲,雖錮南山猶有隙。’夫死者無終極而國家有廢興,故釋之之言為無窮計也。孝文寤焉,遂薄葬。棺槨之作,自黃帝始。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丘垅皆小,葬具甚微;其賢臣孝子亦承命順意而薄葬之,此誠奉安君父忠孝之至也?鬃釉崮赣诜,墳四尺。延陵季子葬其子,封墳掩坎,其高可隱。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葬君、親、骨肉皆微薄矣;非茍為儉,誠便于體也。秦始皇葬于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珍寶之臧,機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籍燔其宮室,營宇,牧兒持火照求亡羊,失火燒其臧槨。自古及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shù)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zāi),內(nèi)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是故德彌厚者葬彌薄,知愈深者葬愈微。無德寡知,其葬愈厚,丘垅彌高,宮闕甚麗,發(fā)掘必速。由是觀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兇,昭然可見矣!陛下即位,躬親節(jié)儉,始營初陵,其制約小,天下莫不稱賢明;及徙昌陵,增庳為高,積土為山,發(fā)民墳?zāi)梗e以萬數(shù),營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費大萬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臣甚閔焉!以死者為有知,發(fā)人之墓,其害多矣;若其無知,又安用大!謀之賢知則不說,以示眾庶則苦之,若茍以說禺夫淫侈之人,又何為哉!唯陛下上覽明圣之制以為則,下觀亡秦之禍以為戒,初陵之模,宜從公卿大臣之議,以息眾庶!”上感其言。

  [5]昌陵工程規(guī)劃寵大、奢華,歷時很久都未能完成。劉向上書說:“我聽說君王必須通達天、地、人三統(tǒng),明白天命可以授與的人,是很多的,并非只一姓。自古到今,沒有不滅亡的國家。孝文皇帝曾經(jīng)贊美石棺槨的堅固,張釋之說:‘假使其中有人們想得到的東西,就是用銅鐵澆鑄南山,人們?nèi)詴彸鱿犊p!劳龅氖掠肋h不會有完,國家有興有廢,因此張釋之的話,是為文帝作長遠的打算。孝文帝醒悟,于是采用薄葬。安葬使用棺槨,自黃帝開始。黃帝、堯、舜、禹、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墳冢都很小,葬具極簡單。他們的賢臣孝子也稟承命令順從意旨,實行薄葬,這才是令君父平安的至為忠孝的作法?鬃影涯赣H安葬在防,墳高四尺。延陵人季子埋葬他的兒子,隱蔽墳丘,低矮得幾乎看不出來。所以說,孔子是孝子,而季子是慈父,舜、禹是忠臣,而周公能友愛兄弟。他們安葬君王、父母、骨肉親人都很簡單微薄。并非草率而實行節(jié)儉,實在是為了便于實行。秦始皇葬在驪山旁,堵塞了地下深處的三重泉,把墳丘堆得象山一樣高,墓室里用水銀做成江、海,用黃金做成野鴨、飛雁。珍寶的收藏、機械的巧妙、棺槨的華麗、宮殿的宏偉,后世不能超越、重現(xiàn)。天下不堪修陵徭役的困苦,紛紛反叛。驪山墳?zāi)惯沒修完,周章率領(lǐng)的百萬抗秦大軍已打到驪山腳下。項羽燒了宮殿、屋宇,牧童手持火把到墓中尋找丟失的羊,失火燒毀了隱藏其中的棺槨。自古到今,厚葬還沒有超過秦始皇的,然而數(shù)年之間,外受項羽縱火之災(zāi),內(nèi)遭牧童失火之禍,豈不可悲!因而恩德越深厚者,安葬越簡陋,智慧越高深者,安葬越微薄。反而是無德又無智慧的人,安葬越奢華,墳?zāi)挂苍礁叽,宮殿十分宏麗,必然迅速被人發(fā)掘。由此觀之,明顯與隱蔽的不同效果,安葬的吉祥與兇險,不是昭然可見嗎?陛下即位之初,親自推行節(jié)儉,最早營建的陵,規(guī)模很小,天下沒有不稱頌陛下賢明的。然而后來改遷昌陵,把低下的地方增高,堆土成山,挖掘人民的祖先墳?zāi)梗塾嬤_到一萬多座,而又設(shè)立縣邑,修建房舍,限期急迫,功時費用超過萬百。 工程中死去的人在地下含恨,活著的人在地上愁苦,使人無限痛惜!如果認為死后有知,那么鏟除別人墳?zāi),?zāi)害恐怕無法估計;如果認為死后無知,又 何必把墳?zāi)剐薜萌绱酥螅抠t能的人不會喜悅,而小民卻懷無邊怨恨。假定只為了使愚昧奢侈的人高興,卻又何必?請陛下上觀圣明的制度,作為效法,下看秦朝滅亡的禍害,作為鑒戒。預(yù)定墓地的規(guī)模,最好聽從公卿大臣的建議,安撫人民!”皇上深為他的話感動。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紀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 第五十六卷
第五十七卷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 第六十四卷
第六十五卷 第六十六卷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
第七十一卷 卷七十二卷
第七十三卷 第七十四卷
第七十五卷 第七十六卷
第七十七卷 第七十八卷
第七十九卷 第八十卷
第八十一卷 第八十二卷
第八十三卷 第八十四卷
第八十五卷 第八十六卷
第八十七卷 第八十八卷
第八十九卷 第九十卷
第九十一卷 第九十二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四卷
第九十五卷 第九十六卷
第九十七卷 第九十八卷
第九十九卷 第一百卷
第一百零一卷 第一百零二卷
第一百零三卷 第一百零四卷
第一百零五卷 第一百零六卷
第一百零七卷 第一百零八卷
第一百零九卷 第一百一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卷 第一百一十四卷
第一百一十五卷 第一百一十六卷
第一百一十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卷
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三卷 第一百二十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卷 第一百二十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卷
第一百二十九卷 第一百三十卷
第一百三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卷
第一百三十三卷 第一百三十四卷
第一百三十五卷 第一百三十六卷
第一百三十七卷 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一百三十九卷 第一百四十卷
第一百四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卷 第一百四十四卷
第一百四十五卷 第一百四十六卷
第一百四十七卷 第一百四十八卷
第一百四十九卷 第一百五十卷
第一百五十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卷 第一百五十四卷
第一百五十五卷 第一百五十六卷
第一百五十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卷
第一百五十九卷 第一百六十卷
第一百六十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卷 第一百六十四卷
第一百六十五卷 第一百六十六卷
第一百六十七卷 第一百六十八卷
第一百六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卷
第一百七十一卷 第一百七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九卷 第一百九十卷
第一百九十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卷 第一百九十四卷
第一百九十五卷 第一百九十六卷
第一百九十七卷 第一百九十八卷
第一百九十九卷 第二百卷
第二百零一卷 第二百零二卷
第二百零三卷 第二百零四卷
第二百零五卷 第二百零六卷
第二百零七卷 第二百零八卷
第二百零九卷 第二百一十卷
第二百一十一卷 第二百一十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卷 第二百一十四卷
第二百一十五卷 第二百一十六卷
第二百一十七卷 第二百一十八卷
第二百一十九卷 第二百二十卷
第二百二十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卷
第二百二十三卷 第二百二十四卷
第二百二十五卷 第二百二十六卷
第二百二十七卷 第二百二十八卷
第二百二十九卷 第二百三十卷
第二百三十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卷
第二百三十三卷 第二百三十四卷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二百三十六卷
第二百三十七卷 第二百三十八卷
第二百三十九卷 第二百四十卷
第二百四十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卷
第二百四十三卷 第二百四十四卷
第二百四十五卷 第二百四十六卷
第二百四十七卷 第二百四十八卷
第二百四十九卷 第二百五十卷
第二百五十一卷 第二百五十二卷
第二百五十三卷 第二百五十四卷
第二百五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卷 第二百五十八卷
第二百五十九卷 第二百六十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第二百六十二卷
第二百六十三卷 第二百六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六卷
第二百六十七卷 第二百六十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卷 第二百七十卷
第二百七十一卷 第二百七十二卷
第二百七十三卷 第二百七十四卷
第二百七十五卷 第二百七十六卷
第二百七十七卷 第二百七十八卷
第二百七十九卷 第二百八十卷
第二百八十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卷
第二百八十三卷 第二百八十四卷
第二百八十五卷 第二百八十六卷
第二百八十七卷 第二百八十八卷
第二百八十九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一卷 第二百九十二卷
第二百九十三卷 第二百九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