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資治通鑒

 

第一百五十二卷

梁紀(jì)八 高祖武皇帝八大通二年(戊申、528)梁紀(jì)八 梁武帝大通二年(戊申,公元528年)

  [1]春,正月,癸亥,魏以北海王顥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

  [1]春季,正月癸亥(初五),北魏任命北海王元顥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

  [2]魏北道行臺楊津守定州城,居鮮于禮、杜洛周之間,迭來攻圍;津蓄薪糧,治器械,隨機拒擊,賊不能克。津潛使人以鐵券說賊黨,賊黨有應(yīng)津者,遺津書曰:“賊所以圍城,正為取北人耳。城中北人,宜盡殺之,不然,必為患。”津悉收北人內(nèi)子城中而不殺,眾無不感其仁。

  [2]北魏北道行臺楊津守定州城,處于鮮于禮和杜洛周兩軍之間,鮮于禮和杜洛周不斷來圍攻定州城。楊津積蓄柴草糧食,修治兵甲器械,相機抵御抗擊賊軍,敵軍不能攻克定州城。楊津暗中派人持鐵券游說賊軍,賊軍中有響應(yīng)楊津的人,給楊津?qū)懶耪f:“賊軍之所以包圍定州城,只是為了得到城中北方人罷了,城中的北方人,應(yīng)全部殺掉,不這樣的話,一定成為后患!庇谑,楊津?qū)⒍ㄖ莩侵械谋狈饺巳考杏趦?nèi)城中,卻并未殺掉他們,這些北方人對楊津的仁義之舉無不感激。

  及葛榮代禮統(tǒng)眾,使人說津,許以為司徒,津斬其使,固守三年。杜洛周圍之,魏不能救。津遣其子遁突圍出,詣柔然頭兵可汗求救。遁日夜泣請,頭兵遣其從祖吐豆發(fā)帥精騎一萬南出;前鋒至廣昌,賊塞隘口,柔然遂還。乙丑,津長史李裔引賊入,執(zhí)津,欲烹之,既而舍之。瀛州刺史元寧以城降洛周。

  等到葛榮代替鮮于禮統(tǒng)領(lǐng)軍隊后,派人向楊津游說,許諾讓楊津做司徒。楊津殺掉了葛榮的使者,固守定州城三年。因杜洛周包圍著定州城,北魏的軍隊不能來相救。楊津派自己的兒子楊遁突圍出去,來到柔然國向頭兵可汗求救。楊遁日夜哭泣懇請,于是頭兵可汗派他的堂祖父吐豆發(fā)率一萬精銳騎兵南下救援。前鋒行至廣昌縣時,賊兵扼守住了隘口,柔然軍隊于是又退了回去。乙丑(初七),楊津的部下長史李裔引賊軍進入了城中,抓住了楊津,賊軍打算烹了楊津,后來又放了他。瀛州刺史元寧率全城投降了杜洛周。

  [3]乙丑,魏潘嬪生女,胡太后詐言皇子;丙寅,大赦,改元武泰。

  [3]乙丑(初七),北魏孝明帝的潘嬪生了一個女兒,胡太后詐稱是皇子。丙寅(初八),北魏實行大赦,改元為武泰。

  [4]蕭寶寅圍馮翊,未下;長孫稚軍至恒農(nóng),行臺左丞楊侃謂稚曰:“昔魏武與韓遂、馬超據(jù)潼關(guān)相拒,遂、超之才,非魏武敵也,然而勝負久不決者,扼其險要故也。今賊守御已固,雖魏武復(fù)生,無以施其智勇。不如北取蒲反,渡河而西,入其腹心,置兵死地;則華州之圍不戰(zhàn)自解,潼關(guān)之守必內(nèi)顧而走,支節(jié)既解,長安可坐取也。若愚計可取,愿為明公前驅(qū)!敝稍唬鹤又媱t善矣;然今薛義圍河?xùn)|,薛鳳賢據(jù)安邑,宗正珍孫守虞坂不得進,如何可往?”侃曰:“珍孫行陳一夫,因緣為將,可為人使,安能使人!河?xùn)|治在蒲反,西逼河,封疆多在郡東。義驅(qū)帥士民西圍郡城,其父母妻子皆留舊村,一旦聞官軍來至,皆有內(nèi)顧之心,必望風(fēng)自潰矣!敝赡耸蛊渥幼訌┡c侃帥騎兵自恒農(nóng)北渡,據(jù)石錐壁,侃聲言:“今且停此以待步兵,且觀民情向背!泵徒得吒髯赃村,“俟臺軍舉三烽,當(dāng)亦舉烽相應(yīng);其無應(yīng)烽者,乃賊黨也,當(dāng)進擊屠之,以所獲賞軍!庇谑谴迕褶D(zhuǎn)相告語,雖實未降者亦詐舉烽,一宿之間,火光遍數(shù)百里,賊圍城者不測其故,各自散歸;義亦逃還,與鳳賢俱請降。丙子,稚克潼關(guān),遂入河?xùn)|。

  [4]蕭寶寅包圍了馮翊縣城,沒有攻下。長孫稚的軍隊到了恒農(nóng),行臺左丞楊侃對長孫稚說:“從前魏武帝曹操跟韓遂、馬超在潼關(guān)交戰(zhàn),相持不下,韓遂、馬超的才能,遠不能與魏武帝相匹敵,但是卻很長時間決不出勝負來,原因就在于韓遂、馬超扼守住了險要關(guān)口,F(xiàn)在敵人守備防御已經(jīng)穩(wěn)固。即使魏武帝曹操再生,也施展不出他的本事。您不如向北奪取蒲反城,渡過黃河向西,進入敵人的腹地,置軍于必死之地。這樣華州之圍便會不戰(zhàn)而自解,潼關(guān)守敵必定顧慮后方而逃走。周圍的城池解決了,長安城便可坐而取之。如果我的計策可行的話,我愿意為您做前鋒!遍L孫稚說:“您的計策倒是很好,但是崐現(xiàn)在薛義包圍著河?xùn)|、薛鳳賢據(jù)守著安邑,宗正珍孫把守著虞坂,無法通過,怎么能到達呢?”楊侃說:“珍孫只不過是一介武夫,因偶然的機緣得以成為將領(lǐng),他只能被人驅(qū)使,哪能指揮得了別人!河?xùn)|郡的治所在蒲反城,蒲反城西邊靠近黃河,所轄區(qū)域大部分在郡治所的東部。薛義率軍隊、百姓向西包圍了郡的治所蒲反城,他們的父母、妻子、兒女卻還都留在原來的村莊,一旦聽說官軍到了,他們都會有內(nèi)顧之憂的,一定會望風(fēng)披靡不戰(zhàn)自潰!遍L孫稚于是便派兒子長孫子彥與楊侃一起率騎兵從恒農(nóng)北渡黃河,占據(jù)了石錐壁。楊侃聲言:“現(xiàn)在暫時停在這里等待步兵,并且看一看民心所向!庇谑敲钅切┧蛠硗督嫡叩拿麊蔚娜烁髯曰氐酱遄樱⑶腋嬖V他們:“等到官軍燃起三堆烽火時,你們也要燃舉烽火相呼應(yīng)。那些不舉烽火相呼應(yīng)的人,便是賊軍的同黨,要殺掉他們,將沒收的財產(chǎn)犒賞軍隊!庇谑谴迕駛兿嗷マD(zhuǎn)告,即使內(nèi)心不想投降的人也假裝舉起烽火,一夜之間,火光遍布數(shù)百里。圍攻蒲反城的賊兵不知其中原委,各自潰散逃歸。薛義也逃回了老家,與薛鳳賢一起請求投降。丙子(十八月),長孫稚攻克了潼關(guān),于是進入了河?xùn)|郡。

  會有詔廢鹽池稅,稚上表以為:“鹽池天產(chǎn)之貨,密邇京畿,唯應(yīng)寶而守之,均贍以理。今四方多虞,府藏罄竭,冀、定擾攘,常調(diào)之絹不復(fù)可收,唯仰府庫,有出無入。略論鹽稅,一年之中,準(zhǔn)絹而言,不下三十萬匹,乃是移冀、定二州于畿甸;今若廢之,事同再失。臣前仰違嚴(yán)旨,不先討關(guān)賊,徑解河?xùn)|者,非緩長安而急蒲反,一失鹽池,三軍乏食。天助大魏,茲計不爽。昔高祖升平之年,無所乏少,猶創(chuàng)置鹽官而加典護,非與物競利,恐由利而亂俗也。況今國用不足,租征六年之粟,調(diào)折來歲之資,此皆奪人私財,事不獲已。臣輒符同監(jiān)將、尉,還帥所部,依常收稅,更聽后敕!

  這時候正趕上孝明帝下詔書要廢除掉鹽池稅,于是長孫稚便上書申明自己的看法:“鹽池是天然物產(chǎn),靠近京城,正應(yīng)該把它當(dāng)作寶貝好好守護,依據(jù)常理均衡地補給百姓。當(dāng)今之時,四方多難,國家府庫空虛,冀州、定州叛亂紛起,國家正常的戶調(diào)絹帛無法收上來,一切全靠府庫的儲備,只有支出,沒有收入。大致估算一下鹽稅收入,一年之中,按絹的價值計算的話,不少于三十萬匹絹的收入,這就猶同將冀州、定州這兩個州置于京郊一樣,F(xiàn)在如果再廢除鹽池稅的話,那可就是兩次失計了。臣上次之所以敢違抗您的圣旨,沒有先討伐關(guān)內(nèi)的賊兵,而是先徑直解除了河?xùn)|之圍,這并不是以長安為緩而以蒲反為急,而是如果一旦失去鹽池,則三軍勢必會缺乏糧食。上天助我大魏,這一計策果然是正確的。過去孝文帝太平之年,什么都不缺少,尚且創(chuàng)置鹽官對鹽池加以管理、保護,那樣做的目的,并不是要跟老百姓爭利,而是擔(dān)心由于利益沖突而導(dǎo)致社會動亂。何況當(dāng)今國家財政不足,租稅已經(jīng)提前征收了六年,戶調(diào)已經(jīng)折合到明年,這些都是掠取百姓私財?shù)拇胧虑槌鲇诓坏靡。我這就讓那些管理、保護鹽池的將、尉們,回去率領(lǐng)他們的部下,仍按往常一樣征收鹽稅,是否廢除,再聽陛下以后的詔令!

  蕭寶寅遣其將侯終德?lián)裘。會郭子恢等屢為魏軍所敗,終德因其勢挫,還軍襲寶寅;至白門,寶寅始覺,丁丑,與終德戰(zhàn),敗,攜其妻南陽公主及其少子帥麾下百余騎自后門出,奔萬俟奴。奴以寶寅為太傅。

  蕭寶寅派部將侯終德攻打毛遐的部隊。正值郭子恢等人屢次被北魏軍隊打敗,侯終德趁著蕭寶寅勢力受到削弱之際,回去襲擊蕭寶寅,侯終德的部隊已到了白門的時候,蕭寶寅才剛剛發(fā)覺。丁丑(十九日),蕭寶寅與侯終德交戰(zhàn),結(jié)果戰(zhàn)敗。蕭寶寅攜帶妻子南陽公主和他們的小兒子,帶著部下一百多名騎兵從后門逃出,投奔了萬俟奴。萬俟奴封蕭寶寅為太傅。

  二月,魏以長孫稚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尚書仆射、西道行臺。

  二月,北魏任命長孫稚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尚書仆射、西道行臺。

  群盜李洪攻燒鞏西闕口以東,南結(jié)諸蠻,魏都督李神軌、武衛(wèi)將軍費穆討之。穆敗洪于闕口南,遂平之。

  群盜李洪等攻取燒毀了鞏縣以西、伊闕口以東的大片地區(qū),并與南方諸蠻相勾結(jié)。北魏都督李神軌、武衛(wèi)將軍費穆率軍征討李洪。費穆在伊闕口南打敗了李洪,最后終于平定了匪亂。

  [5]葛榮擊杜洛周,殺之,并其眾。[5]葛榮率軍攻打杜洛周,殺了杜洛周,收編了他的部眾。

  [6]魏靈太后再臨朝以來,嬖幸用事,政事縱馳,恩威不立,盜賊蜂起,封疆日蹙。魏蕭宗年浸長,太后自以所為不謹,恐左右聞之于帝,凡帝所愛信者,太后輒以事去之,務(wù)為壅蔽,不使帝知外事。通直散騎常侍昌黎谷士恢有寵于帝,使領(lǐng)左右;太后屢諷之,欲用為州,士恢懷寵,不愿出外,太后乃誣以罪而殺之。有蜜多道人,能胡語,帝常置左右,太后使人殺之于城南而懸賞購賊。由是母子之間,嫌隙日深。

  [6]北魏胡太后再次當(dāng)政以來,寵信之徒橫行專權(quán),政事松弛,朝廷的威信樹立不起來,盜賊紛起,邊界一天天縮小。孝明帝年紀(jì)漸漸長大,胡太后本人也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夠謹慎,擔(dān)心左右會向孝明帝匯報,于是凡孝明帝平時所寵信的人,太后便借某種事由除掉他們,竭力堵塞孝明帝視聽,不讓他知道外面發(fā)生的事情。通直散騎常侍、昌黎人谷士恢深受孝明帝寵愛,命他統(tǒng)領(lǐng)宮中衛(wèi)士。胡太后多次含蓄地暗示谷士恢,想把他調(diào)為地方官,但谷士恢受孝明帝寵幸,不愿離開京城,于是胡太后便羅織罪名將他殺了。有一個密多道人,會說胡話,孝明帝經(jīng)常讓他在身邊服侍。胡太后派人在城南殺了他,還假裝懸賞緝拿罪犯。從此胡太后和孝明帝母子二人之間,隔閡越來越深。

  是時,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并·肆·汾·廣·恒·云六州討虜大都督爾朱榮兵勢強盛,魏朝憚之。高歡、段榮、尉景、蔡俊先在杜洛周黨中,欲圖洛周不果,逃奔葛榮,又亡歸爾朱榮。劉貴先在爾朱榮所,屢薦歡于榮,榮見其憔悴,未之奇也。歡從榮之馬廄,廄有悍馬,榮命歡翦之,歡不加羈絆而翦之,竟不蹄嚙,起,謂榮曰:“御惡人亦猶是矣!睒s奇其言,坐歡于床下,屏左右,訪以時事,歡曰:“聞公有馬十二谷,色別為群,畜此竟何用也?”榮曰:“但言爾意!”歡曰:“今天子暗弱,太后淫亂,嬖孽擅命,朝政不行。以明公雄武,乘時奮發(fā),討鄭儼、徐紇之罪以清帝側(cè),霸業(yè)可舉鞭而成,此賀六渾之意也!睒s大悅,語自日中至夜半乃出,自是每參軍謀。

  當(dāng)時,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及并、肆、汾、廣、恒、云六州討虜大都督爾朱榮,兵勢強盛,北魏朝廷很是害怕。高歡、段榮、尉景、蔡俊等人原先在杜洛周手下,本想圖謀取代杜洛周,結(jié)果沒成功,于是逃奔葛榮,接著又投奔爾朱榮。先前便在爾朱榮處做事的劉貴,多次向爾朱榮推薦高歡,爾朱榮見高歡身形瘦弱,相貌憔悴,并沒有覺出他有什么出奇之處。一次高歡隨爾朱榮來到馬棚,馬棚中有一匹強悍兇猛的馬,爾朱榮令高歡給這匹馬修剪。高歡對這匹馬沒套上馬籠頭和捆住馬腳便修剪起來,這匹馬竟然也沒踢沒咬。高歡修剪完后站起身來,對爾朱榮說:“制服壞人也跟這是同一道理!睜栔鞓s很驚奇他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于是請高歡坐在床下,屏退左右,向他征詢當(dāng)前的國家大事。高歡說道:“我聽說您有十二群馬,按顏色分成不同的馬群,這樣畜養(yǎng)到底是要做什么用呢?”爾朱榮說:“請只管說出你的看法!”高歡說:“現(xiàn)在皇上軟弱,太后淫亂,奸佞小人專權(quán),朝廷的政策不能貫徹執(zhí)行。憑您的雄才大略,若乘此時起兵,討伐鄭儼、徐紇的罪行,肅清皇上身邊的奸佞小人。那么您的霸業(yè)揮鞭之際便可成就,這就是我高歡的主意。”爾朱榮聽了非常高興,二人從中午談至半夜才出來。從此以后,高歡便經(jīng)常參與爾朱榮的軍事謀劃。

  并州刺史元天穆,孤之五世孫也,與榮善,榮兄事之。榮常與天穆及帳下都督賀拔岳密謀,欲舉兵入洛,內(nèi)誅嬖幸,外清群盜,二人皆勸成之。

  并州刺史元天穆,是元孤的五世孫,跟爾朱榮關(guān)系很密切,爾朱榮對他就象對待哥哥一樣。爾朱榮經(jīng)常跟元天穆及部下都督賀拔岳密謀,打算發(fā)兵進入洛陽,對內(nèi)誅殺奸佞之人,對外肅清各地匪盜,元天穆和賀拔岳二人都勸爾朱榮這樣做。

  榮上書以“山東群盜方熾,冀、定覆沒,官軍屢敗,請遣精騎三千東援相州。”太后疑之,報以“念生梟戮,寶寅就擒,奴請降,關(guān)、隴已定。費穆大破群蠻,絳蜀漸平。又,北海王顥帥眾二萬出鎮(zhèn)相州,不須出兵!睒s復(fù)上書,以為“賊勢雖衰,官軍屢敗,人情危怯,恐實難用。若不更思方略,無以萬全。臣愚以為蠕蠕主阿那荷國厚恩,未應(yīng)忘報,宜遣發(fā)兵東趣下口以躡其背,北海之軍嚴(yán)加警備以當(dāng)其前。臣麾下雖少,輒盡力命自井陘以北,滏口以西,分據(jù)險要,攻其肘腋。葛榮雖并洛周,威恩未著,人類差異,形勢可分!彼炖毡偌x勇,北捍馬邑,東塞井陘。徐紇說太后以鐵券間榮左右,榮聞崐而恨之。

  于是,爾朱榮便向朝廷上書說:“山東群盜的活動正猖獗,冀州、定州已經(jīng)失陷敵手,官軍屢戰(zhàn)屢敗,我請求派遣三千精銳騎兵向東增援相州!焙髮Υ撕苁菓岩,便回答爾朱榮說:“莫折念生已斬首,蕭寶寅被活捉,萬俟奴已請求投降,這樣,關(guān)、隴地區(qū)的賊盜已經(jīng)平定。費穆大破群蠻,絳蜀地區(qū)也逐漸平定。再者,北海王元顥已率軍二萬出鎮(zhèn)相州,因此你不必再出兵增援了!睜栔鞓s又上書朝廷,認為:“賊兵的勢力雖然衰落,但官軍卻屢次失敗,軍心畏懼,所以恐怕官軍實際上很難起作用。如果不另想策略的話,則不能確保萬無一失。以微臣愚見,蠕蠕國國王阿那環(huán)受我魏朝厚恩,不應(yīng)忘記報答,因此,應(yīng)該讓他發(fā)兵東至下口以攻擊賊兵的背后,令北海王元顥的部隊嚴(yán)加戒備以攻擊賊兵的正面。我的部隊雖然很少,也要盡全力命他們從井陘以北,滏口以西,分路占據(jù)險要地區(qū),從側(cè)面攻擊賊兵。葛榮雖然吞并了杜洛周的部隊,但威信還未樹立,部下并非一族,可以使他們分崩離析!庇谑菭栔鞓s便命令部隊征召義勇之人充軍,向北守衛(wèi)馬邑城,向東占據(jù)了井陘。徐紇勸胡太后派人持鐵券離間爾朱榮的部下,爾朱榮聽說后,很忌恨徐紇。

  魏肅宗亦惡儼、紇等,逼于太后,不能去,密詔榮舉兵內(nèi)向,欲以脅太后。榮以高歡為前鋒,行至上黨,帝復(fù)以私詔止之。儼、紇恐禍及已,陰與太后謀鴆帝,癸丑,帝暴殂。甲寅,太后立皇女為帝,大赦。既而下詔稱:“潘充華本實生女。故臨洮王寶暉世子釗,體自高祖,宜膺大寶。百官文武加二階,宿衛(wèi)加三階。”乙卯,釗即位。釗始生三歲,太后欲久專政,故貪其幼而立之。

  北魏孝明帝也很厭惡鄭儼、徐紇等人,礙于胡太后,不能把他們除掉。于是孝明帝秘密下詔書命爾朱榮發(fā)兵至京城,想以此來脅迫胡太后。爾朱榮任命高歡為前鋒,部隊行至上黨時,孝明帝又下密詔阻止了這一行動。鄭儼、徐紇擔(dān)心災(zāi)禍會降臨到自己頭上,便暗中與胡太后策劃陰謀毒死孝明帝。癸丑(二十五日),北魏孝明帝突然去世。甲寅(二十六日),胡太后立皇女為皇帝,大赦天下。不久又下詔書宣稱:“潘充華實際上生的是女兒。原來的臨洮王元寶暉的后代元釗,是孝文帝的嫡系后代,應(yīng)該做皇帝。文武百官各進二級官位,宿衛(wèi)進三級官位!币颐ǘ呷眨,元釗即位。元釗這時才剛剛?cè)龤q,胡太后想長久地獨攬大權(quán),所以看中了元釗年紀(jì)小才立他為帝。

  爾朱榮聞之,大怒,謂元天穆曰:“主上晏駕,春秋十九,海內(nèi)猶謂之幼君;況今奉未言之兒以臨天下,欲求治安,其可得乎!吾欲帥鐵騎赴哀山陵,翦除奸佞,更立長君,何如?”天穆曰:“此伊、霍復(fù)見于今矣!蹦丝贡矸Q:“大行皇帝背棄萬方,海內(nèi)咸稱鴆毒致禍。豈有天子不豫,初不召醫(yī),貴戚大臣皆不侍側(cè),安得不使遠近怪愕!又以皇女為儲兩,虛行赦宥,上欺天地,下惑朝野。已乃選君于孩提之中,實使奸豎專朝,隳亂綱紀(jì),此何異掩目捕雀,塞耳盜。今群盜沸騰,鄰敵窺窬,而欲以未言之兒鎮(zhèn)安天下,不亦難乎!原聽臣赴闕,參預(yù)大議,問侍臣帝崩之由,訪侍衛(wèi)不知之狀,以徐、鄭之徒付之司敗,雪同天之恥,謝遠近之怨,然后更擇宗親以承寶祚!睒s從弟世隆,時為直,太后遣詣晉陽諭榮;榮欲留之,世隆曰:“朝廷疑兄,故遣世隆來,今留世隆,使朝廷得預(yù)為之備,非計也!蹦饲仓。

  爾朱榮聽說這事之后,非常惱怒,對元天穆說:“皇上去世了。他年紀(jì)已十九歲了,而天下還仍把他看作是小皇帝,何況現(xiàn)在立一個還不會說話的幼兒來統(tǒng)治天下,想求得國家長治久安,怎么可能呢?我打算率騎兵奔赴國都哀悼皇帝,除掉奸佞之人,重新立一位年紀(jì)大一點的皇帝,你們看怎么樣?”元天穆說:“這真是伊尹、霍光今日再生!”于是爾朱榮上書朝廷,聲稱:“大行皇帝離開人世,天下都認為是被毒酒害死的。哪兒有皇帝生病,竟然不召醫(yī)生看視,貴戚大臣都不服侍左右的道理?”這怎能不讓天下之人感到奇怪、詫異呢!又立皇女為皇位繼承人,妄自實行大赦,寬恕罪犯,對上欺騙天地,對下迷惑朝野之人。接著又選立孩童為帝,實際上讓奸臣佞子把持朝政,毀壞國家綱紀(jì),這與掩目捕雀、塞耳盜鈴有何區(qū)別?現(xiàn)在各地盜匪猖獗,鄰國之?dāng)嘲抵懈Q伺,朝廷卻打算讓一個還不會說話的孩子來鎮(zhèn)撫安定天下,不是太難了么!希望朝廷允許我回到京城,參與商討國家大計,向侍衛(wèi)之臣詢問皇帝駕崩的原因,訪查侍衛(wèi)們不知道的真實情況,將徐紇、鄭儼之徒交給法官查辦,以雪之恥,消除遠近各地的怨恨之情,然后重新選擇一位皇族成員承繼皇位!睜栔鞓s的崐堂弟爾朱世隆,當(dāng)時任直官,胡太后派他到晉陽慰問安撫爾朱榮。爾朱榮打算留下爾朱世隆,爾朱世隆說道:“朝廷現(xiàn)在懷疑兄長您,所以才派我來您這里,現(xiàn)在您卻要留下我,這就會使得朝廷能夠預(yù)先做好防備,不是好計策呀!庇谑菭栔鞓s便仍讓爾朱世隆回去了。

  [7]三月,癸未,葛榮陷魏滄州,執(zhí)刺史薛慶之,居民死者什八九。

  [7]三月癸未(二十六日),葛榮攻陷北魏的滄州,抓獲了刺史薛慶之,平民被殺的占十之八九。

  [8]乙酉,魏葬孝明皇帝于定陵,廟號肅宗。

  [8]乙酉(二十八日),北魏將孝明帝安葬于定陵,廟號為肅宗。

  [9]爾朱榮與元天穆議,以彭城武宣王有忠勛,其子長樂王子攸,素有令望,欲立之。又遣從子天光及親信奚毅、倉頭王相入洛,與爾朱世隆密議。天光見子攸,具論榮心,子攸許之。天光等還晉陽,榮猶疑之,乃以銅為顯祖諸孫各鑄像,唯長樂王像成。榮乃起兵發(fā)晉陽,世隆逃出,會榮于上黨。靈太后聞之,甚懼,悉召王公等入議,宗室大臣皆疾太后所為,莫肯致言。徐紇獨曰:“爾朱榮小胡,敢稱兵向闕,文武宿衛(wèi)足以制之。但守險要以逸待勞、彼懸軍千里,士馬疲弊,破之必矣!碧笠詾槿,以黃門侍郎李神軌為大都督,帥眾拒之,別將鄭季明、鄭先護將兵守河橋,武衛(wèi)將軍費穆屯小平津。先護,儼之從祖兄弟也。

  [9]爾朱榮跟元天穆商議,認為彭城武宣王元勰有功勛,他的兒子長樂王元子攸平素聲望很高,打算立元子攸為帝。爾朱榮又派侄子爾朱天光及親信奚毅、仆人王相來到洛陽,與爾朱世隆秘密商議。爾朱天光見到元子攸后,向他詳細地講了爾朱榮的想法,元子攸答應(yīng)了。爾朱天光等人回到晉陽,爾朱榮仍猶疑不定,于是便用銅為皇室的子孫們每人都鑄銅像,以此占卜誰能做皇帝,結(jié)果只有長樂王元子攸的銅像鑄成了。爾朱榮這才起兵從晉陽出發(fā),爾朱世隆逃出京城,在上黨與爾朱榮相會。胡太后聽說后,非?謶郑瑢⑼豕蟪既空偃雽m中商議對策。皇族宗室和大臣們都很痛恨胡太后平日的所作所為,因此沒有人發(fā)言。只有徐紇說:“爾朱榮這個小胡人,竟敢起兵冒犯朝廷,文武禁衛(wèi)軍足以將他制伏。只要守住險要地區(qū)以逸待勞,爾朱榮的孤軍千里而來,兵馬疲憊不堪,一定能夠打敗他!焙笳J為徐紇說的很對,于是任命黃門侍郎李神軌為大都督,率兵迎擊爾朱榮,副將鄭季明、鄭先護率兵守衛(wèi)河橋,武衛(wèi)將軍費穆駐扎在小平津。鄭先護是鄭儼的堂祖父兄弟。

  榮至河內(nèi),復(fù)遣王相密至洛,迎長樂王子攸。夏,四月,丙申,子攸與兄彭城王劭、弟霸城公子正潛自高渚渡河,丁酉,會榮于河陽,將士咸稱萬歲。戊戌,濟河,子攸即帝位,以劭為無上王,子正為始平王;以榮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尚書令、領(lǐng)軍將軍、領(lǐng)左右,封太原王。

  爾朱榮的軍隊到達河內(nèi)后,爾朱榮又派王相秘密進到洛陽城,迎接長樂王元子攸。夏季,四月丙申(初九),元子攸與他的哥哥彭城王元劭、弟弟霸城公元子正偷偷從高渚渡過黃河,丁酉(初十),在河陽跟爾朱榮見了面,將士們都高呼萬歲。戊戌(十一日),爾朱榮等渡過黃河,元子攸即皇帝位,任命元劭為無上王,元子正為始平王,任命爾朱榮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尚書令、領(lǐng)軍將軍、領(lǐng)左右,并封為太原王。

  鄭先護素與敬宗善,聞帝即位,與鄭季明開城納之。李神軌至河橋,聞北中不守,即遁還;費穆棄眾先降于榮。徐紇矯詔夜開殿門,取驊騮廄御馬十匹,東奔兗州,鄭儼走還鄉(xiāng)里。太后盡召肅宗后宮,皆令出家,太后亦自落發(fā)。榮召百官迎車駕,己亥,百官奉璽綬,備法駕,迎敬宗于河橋。庚子,榮遣騎執(zhí)太后及幼主,送至河陰。太后對榮多所陳說,榮拂衣而起,沈太后及幼主于河。

  鄭先護平素與孝莊帝元子攸的關(guān)系很密切,聽說他已即位做了皇帝,便與鄭季明一起打開城門將爾朱榮的部隊接進城中。李神軌來到河橋后,聽說北中城已失守,便立即逃回了洛陽城;費穆丟下士兵自己先投降了爾朱榮。徐紇假傳圣旨夜里打開宮殿大門,牽出了十匹養(yǎng)在驊騮廄中的御馬,向東逃奔了兗州。鄭儼也逃回了老家。胡太后將孝明帝的后宮嬪婦們召集在一起,命令她們都出家為尼,太后自己也削了發(fā)。爾朱榮召令文武百官迎接圣駕,己亥(十二日),文武百官捧著皇帝的印璽、綬帶,準(zhǔn)備了車輦,從河橋迎回魏孝莊帝。庚子(十三日),爾朱榮派騎兵抓獲了胡太后和小皇帝,將他們送到了河陰,胡崐太后對爾朱榮講了許多求情的話,爾朱榮拂袖而起,命人將胡太后和小皇帝沉入了黃河之中。

  費穆密說榮曰:“公士馬不出萬人,今長驅(qū)向洛,前無橫陳,既無戰(zhàn)勝之威,群情素不厭服。以京師之眾,百官之盛,知公虛實,有輕侮之心。若不大行誅罰,更樹親黨,恐公還北之日,未渡太行而內(nèi)變作矣!睒s心然之,謂所親慕容紹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驕侈成俗,不加芟翦,終難制馭。吾欲因百官出迎,悉誅之,何如?”紹宗曰:“太后荒淫失道,嬖幸弄權(quán),淆亂四海,故明公興義兵以清朝廷。今無故殲夷多士,不分忠佞,恐大失天下之望,非長策也!睒s不聽,乃請帝循河西至淘渚,引百官于行宮西北,云欲祭天。百官既集,列胡騎圍之,責(zé)以天下喪亂,肅宗暴崩,皆由朝臣貪虐,不能匡弼,因縱兵殺之,自丞相高陽王雍、司空元欽、儀同三司義陽王略以下,死者二千余人。前黃門郎王遵業(yè)兄弟居父喪,其母,敬宗之從母也,相帥出迎,俱死。遵業(yè),慧龍之孫也,俊爽涉學(xué),時人惜其才而譏其躁。有朝士百余人后至,榮復(fù)以胡騎圍之,令曰:“有能為禪文者免死。”侍御史趙元則出應(yīng)募,遂使為之。榮又令其軍士言“元氏既滅,爾朱氏興”,皆稱萬歲。榮又遣數(shù)十人拔刀向行宮,帝與無上王劭、始平王子正俱出悵外。榮先遣并州人郭羅剎、西部高車叱列殺鬼侍帝側(cè),詐言防衛(wèi),抱帝人賬,余人即殺劭及子正,又遣數(shù)十人遷帝于河橋,置之幕下。

  費穆暗中勸爾朱榮說:“您兵馬不足萬人,現(xiàn)在遠道而至洛陽,前面沒有遇到任何抵抗,既沒有什么戰(zhàn)勝之威,平素人們心中對您又不畏服。因京城軍隊眾多,文武百官勢力強盛,如果知道了您的虛實的話,便會對您有所輕視。若不狠狠地實行誅殺、懲治,另外培植親信,恐怕您回到北方之時,還未過太行山,內(nèi)亂便會發(fā)生!睜栔鞓s內(nèi)心認為費穆的話很對,于是便對親信慕容紹宗說:“洛陽人口眾多,驕侈成習(xí),如不加以整飭,終究難以控制。我打算趁文武百官出迎之際,全部殺掉他們,你看怎樣?”慕容紹宗說道:“太后荒淫無道,奸佞小人專權(quán),將天下搞得混亂不堪,所以您才起義兵以整肅朝廷,F(xiàn)在卻無故殺戮許多官員,不分忠臣奸臣,恐怕會使天下大人失所望,這不是上策!睜栔鞓s不聽,于是請孝莊帝沿黃河向西來到淘渚這個地方,爾朱榮率百官來到皇帝行宮的西北,說是要祭天。文武百官集中起來后,爾朱榮布置騎兵四面包圍了他們,指責(zé)這些文武百官們說,天下動亂,孝明帝突然死去,都是由于他們這些朝廷大臣貪臟枉法,酷虐無忌,不能匡輔社稷所造成的,因此命令部隊誅殺了他們。從丞相高陽王元雍、司空元欽、儀同三司義陽王元略以下,被殺的達兩千多人。原黃門郎王遵業(yè)兄弟正在居父喪,王遵業(yè)的母親是魏孝莊帝的伯母,他們一起出來迎接皇帝,結(jié)果也都被殺掉了。王遵業(yè)是王慧龍的孫子,聰明豪爽而又博學(xué),他死之后人們一方面很憐惜他的才學(xué),一方面又譏諷他過于躁進。有一百多名朝廷官員后來才到,爾朱榮又讓騎兵們包圍了他們,對這些官員下令說:“如果誰能作一篇元氏禪讓皇位于爾朱氏的文告,就可以免死!笔逃汾w元則站出來響應(yīng),于是便讓他起草禪讓文告。爾朱榮又命令他的士兵們高呼:“元氏既滅,爾朱氏興。”士兵們一齊山呼萬歲。爾朱榮又派數(shù)十人持刀來到行宮,孝莊帝與無上王元劭、始平王元子正一起來到賬外。爾朱榮先派并州人郭羅剎、西部高車人叱列殺鬼侍立在孝莊帝兩側(cè),假裝說是保護皇帝,將孝莊帝抱入賬中,其余的人便殺了元劭和元子正。接著爾朱榮又派數(shù)十人將孝莊帝遷到了河橋,置于他的賬下。

  帝憂憤無計,使人諭旨于榮曰:“帝王迭興,盛衰無常。今四方瓦解,將軍奮袂而起,所向無前,此乃天意,非人力也。我本相投,志在全生,豈敢妄希天位!將軍見逼,以至于此。若天命有歸,將軍宜時正尊號;若推而不居,存魏社稷,亦當(dāng)更擇親賢而輔之!睍r都督高歡勸榮稱帝,左右多同之,榮疑未決。賀拔岳進曰:“將軍首舉義兵,志降奸逆,大勛未立,遽有此謀,正可速禍,未見其福!睒s乃自鑄金為像,凡四鑄,不成。功曹參軍燕郡劉靈助善卜筮,榮信之,靈助言天時人事未可。榮曰:“若我不吉,當(dāng)迎天穆立之!膘`助曰:“天穆亦不吉,唯長樂王有天命耳。”榮亦精神恍惚,不自支持,久而方寤,深思愧悔曰:“過誤若是,唯當(dāng)以死謝朝廷!辟R拔岳請殺高歡以謝天下,左右曰:“歡雖復(fù)愚疏,言不思難,今四方多事,須藉武將,請舍之,收其后效!睒s乃止。夜四更,復(fù)迎帝還營,榮望馬首叩頭請死。

  孝莊帝憂傷憤慨但卻無計可施,派人向爾朱榮傳達旨意說:“帝王迭興,盛崐衰無常,F(xiàn)在天下紛亂,將軍奮而起兵,所向無敵,這是天意,不是靠人的力量所能達到的。我原來投奔于你,只是希望能夠活下來罷了,哪敢妄想登上皇位!將軍你逼我做皇帝,我才到了現(xiàn)在這個地步。如果上天有意安排你做皇帝的話,將軍你應(yīng)選好時機登上皇位。如果你推辭而不做,想保存大魏的社稷,那么您也應(yīng)該另選一位親信而又賢明的人做皇帝,您對他加以輔佐!碑(dāng)時,都督高歡勸爾朱榮稱帝,爾朱榮的部下大多贊同,爾朱榮猶疑未決。賀拔岳進言道:“將軍您首先發(fā)起義兵,志在鏟除奸逆,大功還未告成,便急著有這種打算,恐怕只能很快招來災(zāi)禍,我看不出有什么好處。”爾朱榮于是便自己用黃金鑄像,共鑄了四次,均未成功。功曹參軍燕郡人劉靈助善于占卜,爾朱榮對他很信任。劉靈助認為無論從天時來看,還是從人事上看都不可以稱帝。爾朱榮說道:“如果我做皇帝不吉利的話,便應(yīng)當(dāng)迎請元天穆做皇帝!眲㈧`助說:“元天穆也不吉利,只有長樂王元子攸符合天意!睜栔鞓s這時也精神恍惚,支持不住了,過了很長時間才清醒過來,深感慚愧悔恨地說:“錯到這個地步,我只有以死來向朝廷謝罪了。”賀拔岳請求殺掉高歡來謝罪天下,爾朱榮的部下們說:“高歡雖然愚蠢粗陋,說話沒有考慮到會有災(zāi)難,但是現(xiàn)在天下混亂,還須依靠武將,請您饒了他,讓他以后為您效力!睜栔鞓s這才作罷。夜里四更時,又迎請孝莊帝回到軍營,爾朱榮朝著皇帝的馬頭叩頭請求死罪。

  榮所從胡騎殺朝士既多,不敢入洛城,即欲向北為遷都之計。榮狐疑甚久,武衛(wèi)將軍泛禮固諫。辛丑,榮奉帝入城。帝御太極殿,下詔大赦,改元建義。從太原王將士,普加五階,在京文官二階,武官三階,百姓復(fù)租役三年。時百官蕩盡,存者皆竄匿不出,唯散騎常侍山偉一人拜赦于闕下。洛中士民草草,人懷異慮,或云榮欲縱兵大掠,或云欲遷都晉陽;富者棄宅,貧者襁負,率皆逃竄,什不存一二,直衛(wèi)空虛,官守曠廢。榮乃上書,稱:“大兵交際,難可齊壹,諸王朝貴,橫死者眾,臣今粉軀不足塞咎,乞追贈亡者,微申私責(zé)。無上王請追尊為無上皇帝,自余死于河陰者,王贈三司,三品贈令、仆,五品贈刺史,七品已下白民贈郡鎮(zhèn);死者無后聽繼,即授封爵。又遣使者循城勞問!痹t從之。于是朝士稍出,人心粗安。封無上王之子韶為彭城王。榮猶執(zhí)遷都之議,帝亦不能違;都官尚書元諶爭之,以為不可,榮怒曰:“何關(guān)君事,而固執(zhí)也!且河陰之事,君應(yīng)知之!敝R曰:“天下事當(dāng)與天下論之,奈何以河陰之酷而恐元諶!諶,國之宗室,位居常伯,生既無益,死復(fù)何損,正使今日碎首流腸,亦無所懼!”榮大怒,欲抵諶罪,爾朱世隆固諫,乃止。見者莫不震悚,諶顏色自若。后數(shù)日,帝與榮登高,見宮闕壯麗,列樹成行,乃嘆曰:“臣昨愚暗,有北遷之意,今見皇居之盛,熟思元尚書言,深不可奪!庇墒橇T遷都之議。諶,謐之兄也。

  爾朱榮所率領(lǐng)的胡人騎兵因殺朝廷大臣太多,不敢進入洛陽城,便想將國都遷到北方。爾朱榮猶疑了很長時間,武衛(wèi)將軍泛禮堅決反對遷都。辛丑(十四日),爾朱榮護送孝莊帝進入洛陽城。孝莊帝登上太極殿,下詔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建義。跟從太原王爾朱榮的將士,全部晉升為五級官階,在京城中的文官晉升二級官階,武官晉升三級,百姓免除租役三年。當(dāng)時文武百官已蕩然無存,即使活下來的也大都逃竄藏匿起來,不再露面,只有散騎常侍山偉一人拜見皇帝,接受赦免。洛陽城中的官員百姓都很擔(dān)驚害怕,人人都另有所慮,有的說爾朱榮要縱兵大肆掠取,有的說爾朱榮要遷都晉陽。于是富貴人家放棄了住宅,貧困人家攜帶包裹,都紛紛逃奔他鄉(xiāng),城中人口還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二,守備空虛,政府各部門都空無一人。爾朱榮于是向孝莊帝上書說:“大兵往來接觸,很難整齊統(tǒng)一,朝廷中的王、大臣、橫遭殺戮的很多,我現(xiàn)在即使粉身碎骨也不足以抵消所犯的罪責(zé),所以我請求圣上追封那些死去的大臣們,以稍微彌補一下我的罪責(zé)。請求追封無上王為無上皇帝,其余在河陰被殺的人,凡原先是分封王的,追封三司,三品官員封贈令、仆,五品官員封贈刺史,七品官員以下至布衣封贈郡守、鎮(zhèn)將。死者如果沒有后代聽任另擇繼承人,立即授予封爵。另外,再派使者慰問城內(nèi)的百姓。”孝莊帝下詔同意這樣做。于是朝廷官員這才漸漸地出頭露面,人心才稍微安定下來。追封無上王之子元韶為彭城王。爾朱榮仍堅持遷都的主張,孝莊帝也不敢違背他的意愿。都官尚書元諶跟爾朱榮爭辯遷都之事,認為不能遷都,爾朱榮怒沖沖地說:“這跟你有什么關(guān)系,你卻這么頑固!況且河陰之事,你應(yīng)該知道吧!痹R說道:“天下大事應(yīng)該讓天下人共同議論,您何必用在河陰殘酷殺戮百官之事來嚇唬我元諶呢崐!我元諶是皇族宗室,位居尚書之職,既然活著也沒什么益處,那么死了又能減少什么呢?即使我今日肝腦涂地,也沒什么可畏懼的!睜栔鞓s聽了非常惱怒,想治元諶之罪,爾朱世隆死死勸諫,爾朱榮這才作罷。當(dāng)時在場見到這種情形的人沒有不感到害怕的,而元諶卻神色如故。幾天以后,孝莊帝與爾榮登高遠眺,看到宮殿巍峨壯麗,樹木成行,爾朱榮這才感嘆地說:“微臣我過去太愚蠢胡涂了,竟會有向北遷都的想法,現(xiàn)在我看到皇宮如此壯麗雄偉,仔細想一想元諶尚書的話,深深感到他說的對。”于是便打消了遷都的主張。元諶是元謐的哥哥。

  癸卯,以江陽王繼為太師,北海王顥為太傅;光祿大夫李延實為太保,賜爵濮陽王;并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賜爵上黨王;前侍中楊椿為司徒;車騎大將軍穆紹為司空,領(lǐng)尚書令,進爵頓丘王;雍州刺史長孫稚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爵馮翊王;殿中尚書元諶為尚書右仆射,賜爵魏郡王;金紫光祿大夫廣陵王恭加儀同三司,其余起家暴貴者,不可勝數(shù)。延實,沖之子也,以帝舅故,得超拜。

  癸卯(十六日),北魏朝廷任命江陽王元繼為太師,北海王元顥為太傅;任命光祿大夫李延為太保,賜爵為濮陽王;任命并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賜爵為上黨王;任命前侍中楊椿為司徒;任命車騎大將軍穆紹為司空,兼尚書令,進爵位為頓丘王;任命雍州刺史長孫稚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爵為馮翊王;任命殿中尚書元諶為尚書右仆射,賜爵為魏郡王;加封金紫光祿大夫廣陵王元恭為儀同三司;其余突然從平民成為顯貴官員的人,不計其數(shù)。李延是李沖的兒子,由于是皇帝舅舅的緣故,得以被破格提拔加封。

  徐紇弟獻伯為北海太守,季產(chǎn)為青州長史,紇使人告之,皆將家屬逃去,與紇俱奔泰山。鄭儼與從兄滎陽太守仲明謀據(jù)郡起兵,為部下所殺。

  徐紇的弟弟徐獻伯是北海太守,徐季產(chǎn)是青州長史,徐紇派人通知了他們朝廷的變故。因此他們都帶著家眷逃離了原地,與徐紇一起投奔了泰山郡。鄭儼和堂兄滎陽太守鄭仲明圖謀占領(lǐng)郡城起兵反叛,結(jié)果被部下殺掉了。

  丁未,詔內(nèi)外解嚴(yán)。

  丁未(二十日),孝莊帝頒布詔令,解除京城內(nèi)外的戒嚴(yán)。

  [10]魏郢州刺史元顯達請降,詔郢州刺史元樹迎之,夏侯夔亦自楚城往會之,遂留鎮(zhèn)焉。改魏郢州為北司州,以夔為刺史,兼督司州。夔進攻毛城,逼新蔡;豫州刺史夏侯圍南頓,攻陳項;魏行臺源子恭拒之。

  [10]北魏的郢州刺史元顯達向梁朝請求投降,梁武帝詔令郢州刺史元樹迎接元顯達,夏侯夔也從楚城前往郢州與他們相見,于是便留下來鎮(zhèn)守郢州。梁朝將北魏的郢州改為北司州,任命夏侯夔為北司州刺史,兼管司州。夏侯夔進攻北魏的毛城,逼近新蔡;豫州刺史夏侯包圍了南頓,攻打陳項城;北魏行臺源子恭據(jù)城抵抗。

  [11]庚戌,魏賜爾朱榮子義羅爵梁郡王。

  [11]庚戌(二十三日),北魏孝莊帝賜封爾朱榮的兒子爾朱義羅為梁郡王。

  [12]柔然頭兵可汗數(shù)入貢于魏,魏詔頭兵贊拜不名,上書不稱臣。

  [12]柔然國頭兵可汗多次向北魏上貢,于是北魏孝莊帝詔令準(zhǔn)許頭兵可汗參拜時不稱名,向皇帝上書可以不稱臣。

  [13]魏汝南王悅及東道行臺臨淮王聞河陰之亂,皆來奔。先是,魏人降者皆稱魏官為偽,表啟獨稱魏臨淮王;上亦體其雅素,不之責(zé)。魏北海王顥將之相州,至汲郡,聞葛榮南侵及爾朱榮縱暴,陰為自安之計,盤桓不進;以其舅殷州刺史范遵行相州事,代前刺史李神守鄴。行臺甄密知顥有異志,相帥廢遵,復(fù)推李神攝州事,遣兵迎顥,且察其變。顥聞之,帥左右來奔。密,琛之從父弟也。北青州刺史元世俊、南荊州刺史李志皆舉州來降。

  [13]北魏汝南王元悅和東道行臺、臨淮王元聽說了河陰之亂后,都來投奔梁朝。過去,北魏投降梁朝的人都稱自己在北魏的官職為偽官,只有元在向梁武帝上表時卻仍自稱是北魏臨淮王;梁武帝也很贊賞他的儒雅風(fēng)度,并未加以責(zé)難。北魏北海王元顥前往相州上任,行至汲郡時,聽說了葛榮大肆南犯和爾朱榮殘暴殺戮文武百官之事,于是便暗中做好了安全方面的考慮,故意在路上拖延推遲;又讓他的舅舅殷州刺史范遵兼管相州的政事,并代替原來的相州刺史李神守衛(wèi)鄴城。行臺甄密知道元顥另有他謀,便聯(lián)合他人廢掉了范遵,仍推舉李神管理相州的事務(wù),并派兵迎接元顥,同時觀察元顥的變化。元顥聽崐說了之后,便率領(lǐng)部下前來投奔梁朝。甄密是甄琛的堂弟。北魏北青州刺史元世俊、南荊州刺史李志都率全州人馬投降了梁朝。

  [14]五月,丁巳朔,魏加爾朱榮北道大行臺。以尚書右仆射元羅為東道大使,光祿勛元欣副之,巡方黜陟,先行后聞。欣,羽之子也。

  [14]五月丁巳朔(初一),北魏朝廷加封爾朱榮為北道大行臺。任命尚書右仆射元羅為東道大使,又讓光祿勛元欣做他的副手,巡視地方,凡賞罰升降之事,可全權(quán)處理,先斬后奏。元欣是元羽的兒子。

  [15]爾朱榮入見魏主于明光殿,重謝河橋之事,誓言無復(fù)貳心。帝自起止之,因復(fù)為榮誓,言無疑心。榮喜,因求酒飲之,熟醉;帝欲誅之,左右苦諫,乃止,即以床向中常侍省。榮夜半方寤,遂達旦不眠,自此不復(fù)禁中宿矣。

  [15]爾朱榮進到明光殿參見北魏孝莊帝,為在河橋殘殺百官之事深深地向皇帝謝罪,發(fā)誓決不會對朝廷有二心,孝莊帝起身親自阻止了爾朱榮,同時也對爾朱榮發(fā)誓說決不會對他有疑心。爾朱榮非常高興,便要來酒喝,結(jié)果喝得爛醉如泥。孝莊帝想趁機殺了他,左右大臣苦苦勸諫,這才作罷,便讓人用床輦將爾朱榮抬到了中常侍省。爾朱榮半夜才清醒過來,于是直到天亮也沒有合上眼,從此以后爾朱榮再也不敢在宮城中留宿了。

  榮女先為肅宗嬪,榮欲敬宗立以為后,帝疑未決,黃門侍郎祖瑩曰:“昔文公在秦,懷嬴入侍;事有反經(jīng)合義,陛下獨何疑焉!”帝遂從之,榮意甚悅。

  爾朱榮的女兒過去是孝明帝的妃子,爾朱榮想讓孝莊帝立她為皇后,孝莊帝猶疑不決。黃門侍郎祖瑩勸皇帝說:“從前晉文公在秦國避難的時候,弟媳懷嬴就侍候了他;有時會有違背經(jīng)典但卻合乎道理的事情,陛下您何必疑慮呢!”于是孝莊帝采納了祖瑩的建議,爾朱榮心中十分高興。

  榮舉止輕脫,喜馳射,每入朝見,更無所為,唯戲上下馬;于西林園宴射,恒請皇后出觀,并召王公、妃主共在一堂。每見天子射中,輒自起舞叫,將相卿士悉皆盤旋,乃至妃主亦不免隨之舉袂。及酒酣耳熱,必自匡坐唱虜歌;日暮罷歸,與左右連手蹋地唱《回波樂》而出。性甚嚴(yán)暴,喜慍無常,刀槊弓矢,不離于手,每有嗔嫌,輒行擊射,左右恒有死憂。嘗見沙彌重騎一馬,榮即令相觸,力窮不能復(fù)動,遂使傍人以頭相擊,死而后已。

  爾朱榮神態(tài)舉止輕佻、放達,喜歡騎馬射箭,每次入朝參見孝莊帝,別的什么也不做,只是以騎馬為戲;每次爾朱榮在西林園設(shè)宴比賽射箭時,總要請皇后出來觀看,并且將王公妃嬪、公主都召集到同一大廳。每次看到皇帝射中了,爾朱榮總要起舞狂叫,文武百官跟著紛紛起舞,就連妃嬪、公主們也不由得隨之揮袖舞動。等到酒酣耳熱之時,爾朱榮一定要正襟危坐高唱胡歌;日暮黃昏罷宴回府時,爾朱榮與左右手拉著手,踏地為節(jié)拍,同唱《回波樂》曲離開皇宮。爾朱榮生性非常嚴(yán)酷殘暴,喜怒無常,刀槊、弓箭總是不離身邊。每當(dāng)他對人發(fā)怒之時,便要毆打射殺,因此他手下之人總是擔(dān)心會被殺頭。曾經(jīng)有一次,爾朱榮看到兩個和尚騎在同一匹馬上,爾朱榮便命令他們互相觸撞,兩人沒勁不能動彈了,就讓旁邊的人拉著兩人的頭相撞,直到死了為止。

  辛酉,榮還晉陽,帝餞之于邙陰。榮令元天穆入洛陽,加天穆侍中、錄尚書事、京畿大都督兼領(lǐng)軍將軍,以行臺郎中桑乾朱瑞為黃門侍郎兼中書舍人,朝廷要官,悉用其腹心為之。

  辛酉(初五),爾朱榮回晉陽,孝莊帝在邙陰設(shè)宴為他送行。爾朱榮命元天穆到洛陽,加封元天穆為侍中、錄尚書事、京畿大都督兼領(lǐng)軍將軍,又任命行臺郎中桑乾人朱瑞為黃門侍郎兼中書舍人。于是,朝廷的重要官職,都由爾朱榮的心腹之人擔(dān)任。

  [16]丙寅,魏主詔:“孝昌以來,凡有冤抑無訴者,悉集華林東門,當(dāng)親理之!睍r承喪亂之后,倉廩虛竭,始詔“入粟八千石者賜爵散侯,白民輸五百石者賜出身,沙門授本州統(tǒng)及郡縣維那!

  [16]丙寅(初十),北魏國主孝莊帝下詔令:“自孝昌年間以來,凡是有冤屈無處投訴的,都集中到華林東門,朕要親自審問!碑(dāng)時正值動亂之后,國家倉庫空虛,于是下詔令:“凡向國家交納八千石糧食的人賜爵散侯;平民百姓交納五百石的,賜給做官的資格,和尚則授予本州僧統(tǒng)或本郡縣的知事僧!

  爾朱榮之趣洛也,遣其都督樊子鵠取唐州,唐州刺史崔元珍、行臺酈惲拒守不從。乙亥,子鵠拔平陽,斬元珍及惲。元珍,挺之從父弟也。爾朱榮到洛陽之時,派都督樊子鵠攻取唐州,唐州刺史崔元珍、行臺酈惲死守唐州不降。乙亥(十九日),樊子鵠攻占了平陽城,斬殺了崔元珍和酈惲。崔元珍是崔挺的堂弟。

  [17]將軍曹義宗圍魏荊州,堰水灌城,不沒者數(shù)板。時魏方多難,不能救,城中糧盡,刺史王羆煮粥與將士均分食之,每出戰(zhàn),不擐甲胄,仰天大呼曰:“荊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國家,令箭中王羆額;不爾,王羆必當(dāng)破賊!睆洑v三年,前后搏戰(zhàn)甚眾,亦不被傷。癸未,魏以中軍將軍費穆都督南征諸軍事,將兵救之。

  [17]梁朝的將軍曹義宗包圍北魏的荊州,筑壩堵水,淹了荊州城,只差幾板高沒被淹沒。當(dāng)時北魏正是多難之秋,不能派兵救援荊州,荊州城中糧食吃盡了,刺史王羆就跟將士們一起煮粥分食。王羆每次出戰(zhàn),身上連鎧甲都不披,總是仰天大叫道:“荊州城是孝文皇帝創(chuàng)置的,上天如果不保佑我大魏社稷的話,那么就讓箭射中我王羆的額頭吧;否則,我王羆一定要打敗敵人的!边@樣持續(xù)了三年,王羆前后出戰(zhàn)多次,也并沒有受過傷。癸未(二十七日),北魏命令中軍將軍費穆負責(zé)南征的軍事行動,率兵救援荊州。

  [18]魏臨淮王聞魏主定位,乃以母老求還,辭情懇至。上惜其才而不能違,六月,丁亥,遣還。魏以為侍中、驃騎大將軍,加儀同三司。

  [18]北魏臨淮王元聽說北魏國主孝莊帝的地位已經(jīng)確定,便以母親年老為由請求回到北魏,言詞極為懇切。梁武帝很愛惜元的才能,卻又不能拒絕他提出的請求,六月丁亥(初一),梁武帝讓元回到了北魏。北魏朝廷任命元為侍中、驃騎大將軍,加封儀同三司。

  [19]魏員外散騎常侍高乾,之從子也,與弟敖曹、季式皆喜輕俠,與魏主有舊。爾朱榮之向洛也,逃奔齊州,聞河陰之亂,遂集流民起兵于河、濟之間,受葛榮官爵,頻破州軍。魏主使元欣諭旨,乾等乃降,以乾為給事黃門侍郎兼武衛(wèi)將軍,敖曹為通直散騎侍郎。榮以乾兄弟前為叛亂,不應(yīng)復(fù)居近要,魏主乃聽解官歸鄉(xiāng)里。敖曹復(fù)行抄掠,榮誘執(zhí)之,與薛義同拘于晉陽。敖曹名昂,以字行。

  [19]北魏員外散騎常侍高乾是高的侄子,跟弟弟高敖曹、高季式都是豪爽俠義之人,在孝莊帝沒有登上帝位時與他有過往來。爾朱榮到洛陽的時候,他們逃奔到齊州,聽說了河陰之亂后,便聚集流民在黃河、濟水之間起兵。他們還接受了葛榮的官職爵位,多次打敗北魏各州郡的軍隊。孝莊帝派元欣前往宣布諭旨,他們才歸降。北魏朝廷任命高乾為給事黃門侍郎,并兼武衛(wèi)將軍,又任命高敖曹為通直散騎侍郎。爾朱榮認為高乾兄弟以前曾背叛朝廷,發(fā)動叛亂,不應(yīng)該還讓他們擔(dān)任重要官職,孝莊帝于是只好解除了高乾兄弟等人的官職,讓他們回到家鄉(xiāng)。高敖曹回到家鄉(xiāng)后又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dāng),被爾朱榮誘捕后,跟薛義一同拘押在晉陽。高敖曹名叫高昂,敖曹是他的字,人們一直以字稱他。

  [20]葛榮軍乏食,遣其仆射任褒將兵南掠至沁水,魏以元天穆為大都督東北道諸軍事,帥宗正珍孫等討之。

  [20]葛榮的軍隊由于缺乏糧食,于是葛榮便派遣他的仆射任褒率兵向南侵犯,到了沁水縣。北魏任命元天穆為大都督東北道諸軍事,率領(lǐng)宗正珍孫等將領(lǐng)討伐葛榮。

  前幽州平北府主簿河間邢杲帥河北流民十萬余戶反于青州之北海,自稱漢王,改元天統(tǒng)。戊申,魏以征東將軍李叔仁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帥眾討之。

  北魏前幽州平北府主簿、河間人邢杲率河北流民十幾萬戶在青州北?て鸨旆,自稱漢王,改年號為天統(tǒng)。戊申(二十二日),北魏任命征東將軍李叔仁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率軍討伐邢杲。

  辛亥,魏主詔曰:“朕當(dāng)親御六戎,掃靜燕、代!币源髮④姞栔鞓s為左軍,上黨王天穆為前軍,司徒楊椿為右軍,司空穆紹為后軍。葛榮退屯相州之北。

  辛亥(二十五日),北魏孝莊帝下詔:“朕要親自統(tǒng)領(lǐng)六軍,掃除平定燕、代地區(qū)的匪患。”并任命大將軍爾朱榮率領(lǐng)左軍,上黨王元天穆率領(lǐng)前軍,司徒楊椿為右軍,司空穆紹率領(lǐng)后軍。葛榮的軍隊退守相州城北。

  [21]秋,七月,乙丑,魏加爾朱榮柱國大將軍、錄尚書事。[21]秋季,七月乙丑(初十),北魏加封爾朱榮為柱國大將軍、錄尚書事。

  [22]壬子,魏光州民劉舉聚眾反于濮陽,自稱皇武大將軍。

  [22]壬子(疑誤),北魏光州人劉舉在濮陽聚眾造反,自稱皇武大將軍。

  [23]是月,萬俟奴自稱天子,置百官。會波斯國獻師子于魏,奴留之,改元神獸。

  [23]這一月,萬俟奴自稱天子,設(shè)置了文武百官。正趕上波斯國向北魏獻獅子,被萬俟奴將獅子截留下來,于是萬俟奴便改年號為神獸。

  [24]魏泰山太守羊侃,以其祖規(guī)嘗為宋高祖祭酒從事,常有南歸之志。徐紇往依之,因勸侃起兵,侃從之。兗州刺史羊敦,侃之從兄也,密知之,據(jù)州拒侃。八月,侃引兵襲敦,弗克,筑十余城守之,且遣使來降,詔廣晉縣侯泰山羊鴉仁等將兵應(yīng)接。魏以侃為驃騎大將軍、泰山公、兗州刺史,侃斬其使者不受。

  [24]北魏泰山郡太守羊侃,因祖父羊規(guī)曾做過劉宋高宗的祭酒從事,因此常常有南歸梁朝的想法。徐紇投奔羊侃后,便趁機勸羊侃起兵反叛北魏,羊侃聽從了徐紇的建議。北魏兗州刺史羊敦,是羊侃的堂兄,暗中知道了這件事,便憑據(jù)州城抗擊羊侃。八月,羊侃率兵襲擊羊敦,沒能成功,于是羊侃便在兗州周圍修筑了十幾座城堡進行圍困,并派使者來梁朝請求投降。梁武帝下詔,令廣晉縣侯、泰山郡人羊鴉仁等率部接應(yīng)羊侃。北魏則任命羊侃為縹騎大將軍、泰山公、兗州刺史,羊侃斬殺了北魏派來的使者,沒有接受北魏的任命。

  將軍王弁侵魏徐州,蕃郡民續(xù)靈珍擁眾萬人攻蕃郡以應(yīng)梁;魏徐州刺史楊昱擊靈珍,斬之,弁引還。

  梁朝將軍王弁率兵侵犯北魏的徐州,蕃郡人續(xù)靈珍率萬余人攻打蕃郡以響應(yīng)梁軍。北魏徐州刺史楊昱擊潰了續(xù)靈珍的部隊,斬殺了續(xù)靈珍,王弁只好率部返回梁朝。

  [25]甲辰,魏大都督宗正珍孫擊劉舉于濮陽,滅之。

  [25]甲辰(十九日),北魏大都督宗正珍孫率兵在濮陽攻打劉舉,消滅了劉舉的隊伍。

  [26]葛榮引兵圍鄴,眾號百萬,游兵已過汲郡,所至殘掠,爾朱榮啟求討之。九月,爾朱榮召從子肆州刺史天光留鎮(zhèn)晉陽,曰:“我身不得至處,非汝無以稱我心!弊詭浘T七千,馬皆有副,倍道兼行,東出滏口,以侯景為前驅(qū)。葛榮為盜日久,橫行河北,爾朱榮眾寡非敵,議者謂無取勝之理。葛榮聞之,喜見于色,令其眾曰:“此易與耳,諸人俱辦長繩,至則縛取!弊脏捯员,列陳數(shù)十里,箕張而進。爾朱榮潛軍山谷,為奇兵,分督將已上三人為一處,處有數(shù)百騎,令所在揚塵鼓噪,使賊不測多少。又以人馬逼戰(zhàn),刀不如棒,勒軍士赍袖棒一枚,置于馬側(cè),至戰(zhàn)時慮廢騰逐,不聽斬級,以棒棒之而已。分命壯勇所向沖突,號令嚴(yán)明,戰(zhàn)士同奮。爾朱榮身自陷陳,山于賊后,表里合擊,大破之,于陳擒葛榮,余眾悉降。以賊徒既眾,若即分割,恐其疑懼,或更結(jié)聚,乃下令各從所樂,親屬相隨,任所居止,于是群情大喜,登即四散,數(shù)十萬眾一朝散盡。待出百里之外,乃始分道押領(lǐng),隨便安置,咸得其宜。擢其渠帥,量才授任,新附者咸安,時人服其處分機速。以檻車送葛榮赴洛,冀、定、滄、瀛、殷五州皆平。時上黨王天穆軍于朝歌之南,穆紹、楊椿猶未發(fā),而葛榮已滅,乃皆罷兵。

  [26]葛榮率軍包圍了鄴城,軍隊號稱有百萬,散游之兵已經(jīng)過了汲郡,所到之處大肆殘殺掠奪。爾朱榮上表請求率軍討伐葛榮。九月,爾朱榮將侄子肆州刺史爾朱天光召來,命他留守晉陽,對他說:“我本人不能到的地方,只有你在,才能使我放心!睜栔鞓s自己率七千精銳騎兵,各備兩匹戰(zhàn)馬,以侯景為前鋒,從近路加倍行軍,向東出了滏口,葛榮叛亂為時已久,一直橫行于黃河以北,爾朱榮的兵馬很少,與敵人相差懸珠,人們議論紛紛,認為爾朱榮斷無獲勝的道理。葛榮聽說后,喜形于色,命令他的部隊說:“爾朱榮很好對付,諸位每人都準(zhǔn)備一根長繩,到時候只管捆綁敵人就是了!庇谑歉饦s從鄴城往北,排成數(shù)十里的長陣,隊伍如張開的簸箕一樣向前推進。爾朱榮將隊伍伏在山谷之中,作為奇兵。分派督少將以上的軍官每三人為一處,每處有數(shù)百名騎兵,命令各處故意揚起塵土,擂起戰(zhàn)鼓,大聲喊叫,使敵人摸不清有多少人馬。爾朱榮又考慮到人馬近戰(zhàn)時,用刀不如用棒,便命令士兵們每人帶一根短棒,放在馬肚的一側(cè),到交戰(zhàn)時擔(dān)心下馬斬首會影響騎兵追逐,便不允許斬首計功崐,只令用棒子打而已。各路戰(zhàn)士沖殺之處,號令嚴(yán)明,將士們同仇敵愾,個個奮勇爭先。爾朱榮親自沖鋒陷陣,從敵人背后殺出,里應(yīng)外合,內(nèi)外夾擊,大破賊兵,在陣前抓住了葛榮,其余的部眾全部投降了。因賊軍眾多,如果馬上將他們分開的話,恐怕會引起賊軍的疑慮恐懼,說不定還會再次聚集起來,于是爾朱榮下令讓他們各隨其便,親屬相隨,任意在哪兒定居均可。這樣一來,投降的士兵人人歡喜,很快便四處逃散,幾十萬大軍一早晨便遣散光了。等到這些士兵已經(jīng)走出百里之外,爾朱榮這才開始去分路押解他們,隨他們之便加以安置,使大家都感到滿意。爾朱榮又從葛榮的隊伍中選拔了一批將領(lǐng),根據(jù)他們的才能,分別授予適當(dāng)?shù)墓俾,這些新歸附的將領(lǐng)們心情都安定了下來,當(dāng)時人們對爾朱榮處置事情如此迅速果斷都很佩服。爾朱榮又派人用囚車將葛榮送到洛陽,這樣,冀、定、滄、瀛、殷五州就全部平定了。此時,上黨王元天穆駐軍于朝歌城南,穆紹、楊椿還未及發(fā)兵,而葛榮的軍隊便已經(jīng)被爾朱榮消滅了,于是元天穆等都停止發(fā)兵。

  初,宇文肱從鮮于禮攻定州,戰(zhàn)死于唐河。其子泰在禮軍中,禮死,從葛榮;葛榮敗,爾朱榮愛泰之才,以為統(tǒng)軍。

  當(dāng)初,宇文肱跟從鮮于禮攻打定州,在唐河戰(zhàn)死。他的兒子宇文泰也在鮮于禮軍中,鮮于禮死后,宇文泰又投奔了葛榮。葛榮兵敗之后,爾朱榮愛惜宇文泰的才干,讓他做了統(tǒng)軍。

  乙亥,魏大赦,改元永安。

  乙亥(二十一日),北魏實行大赦,改年號為永安。

  辛巳,以爾朱榮為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諸軍事,榮子平昌公文殊、昌樂公文暢并進爵為王,以楊椿為太保,城陽王徽為司徒。

  辛巳(二十七日),北魏孝莊帝任命爾朱榮為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諸軍事,爾朱榮的兒子平昌公爾朱文殊、昌樂公爾朱文暢也都晉升爵位為王。同時,又任命楊椿為太保,城陽王元徽為司徒。

  冬,十月,丁亥,葛榮至洛,魏主御閶闔門引見,斬于都市。

  冬季,十月丁亥(初三),葛榮被押至洛陽,北魏孝莊帝親臨閶闔門,葛榮被押來見過孝莊帝后,在都市斬首。

  [27]帝以魏北海王顥為魏王,遣東宮直閣將軍陳慶之將兵送之還北。

  [27]梁武帝封北魏北海王元顥為魏王,并派東宮直閣將軍陳慶之帶兵護送他返回北方。

  [28]丙申,魏以太原王世子爾朱菩提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丁酉,以長樂等七郡各萬戶,通前十萬戶,為太原王榮國,戊戌,又加榮太師,皆賞擒葛榮之功也。

  [28]丙申(十二日),北魏孝莊帝任命太原王爾朱榮的嫡長子爾朱菩提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丁酉(十三日),孝莊帝又將長樂等七郡各萬戶,連同先前已有的十萬戶,做為太原王爾朱榮的采邑。戊戌(十四日),又加封爾朱榮為太師。這些都是獎賞他平定葛榮的功勞。

  [29]壬子,魏江陽武烈王繼卒。

  [29]壬子(二十八日),北魏江陽武烈王元繼去世。

  [30]魏使征虜將軍韓子熙招諭邢杲,杲詐降而復(fù)反。李叔仁擊杲于惟水,失利而還。

  [30]北魏派遣征虜將軍韓子熙招降邢杲,邢杲詐降,隨后便又反叛了。李叔仁在惟水攻擊邢杲,結(jié)果未能成功,只好退回。

  [31]魏費穆奄至荊州。曹義宗軍敗,為魏所擒,荊州之圍始解。

  [31]北魏費穆率軍很快來到荊州。曹義宗戰(zhàn)敗,被北魏軍隊俘獲,至此,荊州之圍才被解除。

  [32]元顥襲魏城而據(jù)之。

  [32]元顥率軍襲擊并占據(jù)了北魏的城。

  [33]魏行臺尚書左仆射于暉等兵數(shù)十萬,擊羊侃于瑕兵,徐紇恐事不濟,說侃請乞師于梁,侃信之,紇遂來奔。暉等圍侃十余重,柵中矢盡,南軍不進。十一月,癸亥夜,侃潰圍出,且戰(zhàn)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至渣口,眾尚萬余人,馬二千匹。士卒皆竟夜悲歌,侃乃謝曰:“卿等懷土,理不能相隨,幸適去留,于此為別!备靼蒉o而去。魏復(fù)取泰山。暉,勁之子也。

  [33]北魏行臺尚書左仆射于暉等率軍幾十萬,在瑕丘攻擊羊侃。徐紇擔(dān)心崐大事不好,勸說羊侃允許他去向梁朝請求救兵,羊侃相信了徐紇的話,于是徐紇便前來投奔了梁朝。于暉等將羊侃里外包圍了十幾層,寨中的箭已用完,梁朝軍隊又未前來救援。十一月,癸亥(初十)夜,羊侃率軍突圍而出,邊戰(zhàn)邊走,經(jīng)過一天一夜才逃出北魏的國境,來到渣口這個地方,隊伍還剩下一萬多人,戰(zhàn)馬二千匹。士兵們整夜放聲悲歌,羊侃向?qū)⑹總冎x罪道:“你們大家都很懷戀故土,按人之常情,我不能強迫大家跟從于我,請大家或去或留,自己決定,我們就在這兒分手吧!”于是大家各自拜謝,告辭離去。北魏便又收復(fù)了泰山郡。于暉是于勁的兒子。

  [34]戌寅,魏以上黨王天穆為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襲并州刺史。

  [34]戊寅(二十五日),北魏任命上黨王元天穆為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襲并州刺史。

  [35]十二月,庚子,魏詔于暉還師討邢杲。

  [35]十二月,庚子(二十七日),北魏詔令于暉回師討伐邢杲。

  [36]葛榮余黨韓樓復(fù)據(jù)幽州反,北邊被其患。爾朱榮以撫軍將軍賀拔勝為大都督,鎮(zhèn)中山;樓畏勝威名,不敢南出。

  [36]葛榮的余黨韓樓又占據(jù)了幽州再次反叛,北魏的北部地區(qū)受到叛軍的威脅和蹂躪。爾朱榮任命撫軍將軍賀拔勝為大都督,鎮(zhèn)守中山;韓樓畏懼賀拔勝的威名,不敢向南進犯。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jì)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紀(jì)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 第五十六卷
第五十七卷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 第六十四卷
第六十五卷 第六十六卷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
第七十一卷 卷七十二卷
第七十三卷 第七十四卷
第七十五卷 第七十六卷
第七十七卷 第七十八卷
第七十九卷 第八十卷
第八十一卷 第八十二卷
第八十三卷 第八十四卷
第八十五卷 第八十六卷
第八十七卷 第八十八卷
第八十九卷 第九十卷
第九十一卷 第九十二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四卷
第九十五卷 第九十六卷
第九十七卷 第九十八卷
第九十九卷 第一百卷
第一百零一卷 第一百零二卷
第一百零三卷 第一百零四卷
第一百零五卷 第一百零六卷
第一百零七卷 第一百零八卷
第一百零九卷 第一百一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卷 第一百一十四卷
第一百一十五卷 第一百一十六卷
第一百一十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卷
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三卷 第一百二十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卷 第一百二十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卷
第一百二十九卷 第一百三十卷
第一百三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卷
第一百三十三卷 第一百三十四卷
第一百三十五卷 第一百三十六卷
第一百三十七卷 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一百三十九卷 第一百四十卷
第一百四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卷 第一百四十四卷
第一百四十五卷 第一百四十六卷
第一百四十七卷 第一百四十八卷
第一百四十九卷 第一百五十卷
第一百五十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卷 第一百五十四卷
第一百五十五卷 第一百五十六卷
第一百五十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卷
第一百五十九卷 第一百六十卷
第一百六十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卷 第一百六十四卷
第一百六十五卷 第一百六十六卷
第一百六十七卷 第一百六十八卷
第一百六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卷
第一百七十一卷 第一百七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九卷 第一百九十卷
第一百九十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卷 第一百九十四卷
第一百九十五卷 第一百九十六卷
第一百九十七卷 第一百九十八卷
第一百九十九卷 第二百卷
第二百零一卷 第二百零二卷
第二百零三卷 第二百零四卷
第二百零五卷 第二百零六卷
第二百零七卷 第二百零八卷
第二百零九卷 第二百一十卷
第二百一十一卷 第二百一十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卷 第二百一十四卷
第二百一十五卷 第二百一十六卷
第二百一十七卷 第二百一十八卷
第二百一十九卷 第二百二十卷
第二百二十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卷
第二百二十三卷 第二百二十四卷
第二百二十五卷 第二百二十六卷
第二百二十七卷 第二百二十八卷
第二百二十九卷 第二百三十卷
第二百三十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卷
第二百三十三卷 第二百三十四卷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二百三十六卷
第二百三十七卷 第二百三十八卷
第二百三十九卷 第二百四十卷
第二百四十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卷
第二百四十三卷 第二百四十四卷
第二百四十五卷 第二百四十六卷
第二百四十七卷 第二百四十八卷
第二百四十九卷 第二百五十卷
第二百五十一卷 第二百五十二卷
第二百五十三卷 第二百五十四卷
第二百五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卷 第二百五十八卷
第二百五十九卷 第二百六十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第二百六十二卷
第二百六十三卷 第二百六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六卷
第二百六十七卷 第二百六十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卷 第二百七十卷
第二百七十一卷 第二百七十二卷
第二百七十三卷 第二百七十四卷
第二百七十五卷 第二百七十六卷
第二百七十七卷 第二百七十八卷
第二百七十九卷 第二百八十卷
第二百八十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卷
第二百八十三卷 第二百八十四卷
第二百八十五卷 第二百八十六卷
第二百八十七卷 第二百八十八卷
第二百八十九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一卷 第二百九十二卷
第二百九十三卷 第二百九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