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資治通鑒

 

第二十七卷

漢紀(jì)十九 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前58)

  漢紀(jì)十九 漢宣帝神爵四年(癸亥,公元前58年)

  [1]春,二月,以鳳皇、甘露降集京師,赦天下。

  [1]春季,二月,長安有鳳凰飛集、甘露降落,因而大赦天下。

  [2]潁川太守黃霸在郡前后八年,政事愈治;是時鳳皇、神爵數(shù)集郡國,潁川尤多。夏,四月,詔曰:“潁川太守霸,宣明詔令,百姓鄉(xiāng)化,孝子、弟弟、貞婦、順孫日以眾多,田者讓畔,道不拾遺,養(yǎng)視鰥寡,贍助貧窮,獄或八年無重罪囚;其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黃金百斤、秩中二千石!倍鴿}川孝、弟、有行義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賜爵及帛。后數(shù)月,征霸為太子太傅。

  [2]潁川太守黃霸在潁川郡前后八年,郡中事務(wù)治理得愈加出色。當(dāng)時,鳳凰、神雀多次飛集各郡國,其中以潁川郡最多。夏季,四月,漢宣帝頒布詔書說:“潁川太守黃霸,對各項詔令都明確宣示,大力推行,屬下百姓向往禮義教化,孝順父母的子女、相互友愛的兄弟、貞節(jié)的婦女、尊敬老人的孫子日益增多,田界相連的農(nóng)民相互謙讓,在路上遺失的東西無人貪心拾取,奉養(yǎng)照顧孤寡老人,幫助貧苦窮弱,有的監(jiān)獄連續(xù)八年沒有重罪囚犯。賜黃霸關(guān)內(nèi)侯爵位,黃金一百斤和中二千石俸祿。”對潁川郡中孝順、友愛和其他具有仁義品行的百姓,以及三老、力田等鄉(xiāng)官,都分別賜予不等的爵位和財帛。幾個月后,漢宣帝又征調(diào)黃霸擔(dān)任太子太傅。

  [3]五月,匈奴單于遣弟呼留若王勝之來朝。

  [3]五月,匈奴單于派其弟呼留若王勝之前來朝見漢宣帝。

  [4]冬,十月,鳳皇十一集杜陵。

  [4]冬季,十月,十一只鳳凰飛集杜陵。

  [5]河南太守嚴(yán)延年為治陰鷙酷烈,眾人所謂當(dāng)死者一朝出之,所謂當(dāng)生者詭殺之,吏民莫能測其意深淺,戰(zhàn)栗不敢犯禁。冬月,傳屬縣囚會論府上,流血數(shù)里,河南號曰“屠伯”。延年素輕黃霸為人,及比郡為守,褒賞反在己前,心內(nèi)不服。河南界中又有蝗蟲,府丞義出行蝗,還,見延年。延年曰:“此蝗豈鳳皇食邪?”義年老,頗悖,素畏延年,恐見中傷。延年本嘗與義俱為丞相史,實親厚之,饋遺之甚厚。義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樂,取告至長安,上書言延年罪名十事;已拜奏,因飲藥自殺,以明不欺。事下御史丞按驗,得其語言怨望、誹謗政治數(shù)事。十一月,延年坐不道,棄市。

  [5]河南太守嚴(yán)延年治理郡務(wù)陰狠酷烈,眾人認(rèn)為應(yīng)處死罪的,被他突然釋放;眾人認(rèn)為無死罪的,卻被他無端處死。屬吏、百姓誰都無法探知其心意如何,所以大家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違犯其禁令。每到冬季,嚴(yán)延年將所屬各縣的囚犯傳到郡衙集中,進(jìn)行審判,血流數(shù)里,所以河南郡百姓都稱其為“屠夫長官”。嚴(yán)延年素來輕視黃霸的為人,及至在相鄰的郡擔(dān)任太守,見朝廷對黃霸的褒獎賞賜反倒超過自己,內(nèi)心不服。河南郡中出現(xiàn)蝗蟲,名叫義的府丞出外巡視蝗災(zāi),回來后,去見嚴(yán)延年。嚴(yán)延年說:“這些蝗蟲豈不正好是鳳凰的食物嗎?”義年紀(jì)已老,有些糊涂,平時對嚴(yán)延年就很畏懼,生怕遭到嚴(yán)延年的中傷陷害。本來,嚴(yán)延年曾與義一起當(dāng)過丞相史,實際上對他很親厚,這次又送給義非常豐厚禮品。但義卻更加恐懼,自己占卦,得到“死卦”,于是悶悶不樂,請假前往長安,上書控告嚴(yán)延年十大罪狀。呈上奏章后,便喝毒藥自殺,以表明自己不欺騙朝廷。此事被交與御史丞調(diào)查核實,查出嚴(yán)延年有在言談話語中對朝廷心懷怨望,誹謗朝政等幾樁罪名。十一月,嚴(yán)延年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斬首示眾。

  初,延年母從東海來,欲從延年臘;到洛陽,適見報囚,母大驚,使止都亭,不肯入府。延年出至都亭謁母,母閉閣不見。延年免冠頓首閣下,良久,母乃見之,因數(shù)責(zé)延年:“幸得備郡守,專治千里,不聞仁愛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顧乘刑罰,多刑殺人,欲以立威,豈為民父母意哉!”延年服罪,重頓首謝,因為母御歸府舍。母畢正臘,謂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獨殺。我不意當(dāng)老見壯子被刑戮也!行矣,去汝東歸,掃除墓地耳!”遂去,歸郡,見昆弟、宗人,復(fù)為言之。后歲余,果敗,東海莫不賢智其母。

  當(dāng)初,嚴(yán)延年的母親從東?砜磧鹤,打算跟隨嚴(yán)延年一起進(jìn)行臘祭。到洛陽時,正遇到處決囚犯。其母大吃一驚,便留在驛站中,不肯進(jìn)府。嚴(yán)延年來到驛站謁見母親,其母緊閉房門,不肯見他。嚴(yán)延年摘 下帽子,在門外崐叩頭,過了很長時間,其母才與他相見,并一再責(zé)備嚴(yán)延年說:“你有幸當(dāng)了郡太守,獨自管轄方圓一千里的地區(qū),沒聽說你以仁愛教育、感化百姓,使百姓們得到安定和保全,反而利用刑罰,大量殺人,企圖借此樹立威嚴(yán),這豈是作百姓父母官的本意?”嚴(yán)延年再次叩頭,表示服罪,并親自為母親駕車回到住所。其母在臘祭完畢以后,對嚴(yán)延年說:“天道悠悠,神明在上,殺人者必將為人所殺。想不到我到了暮年,卻將看到正當(dāng)壯年的兒子遭受刑戮!我要走了,離開你東歸故鄉(xiāng),打掃墓地去了!”于是離去。回到東?ぃ姷絿(yán)延年的兄弟和族人,又將上面的話說與他們。一年多以后,嚴(yán)延年果然被殺,東?と藷o不贊嘆其母的賢明、智慧。

  [6]匈奴握衍朐單于暴虐,好殺伐,國中不附。及太子、左賢王數(shù)讒左地貴人,左地貴人皆怨。會烏桓擊匈奴東邊姑夕王,頗得人民,單于怒。姑夕王恐,即與烏禪幕及左地貴人共立稽侯為呼韓邪單于,發(fā)左地兵四五萬人,西擊握衍朐單于,至姑且水北。未戰(zhàn),握衍朐單于兵敗走,使人報其弟右賢王曰:“匈奴共攻我,若肯發(fā)兵助我乎?”右賢王曰:“或不愛人,殺昆弟、諸貴人。各自死若處,無來污我!”握衍朐單于恚,自殺。左大且渠都隆奇亡之右賢王所,其民盡降呼韓邪單于。呼韓單于歸庭;數(shù)月,罷兵,使各歸故地,乃收其兄呼屠吾斯在民間者,立為左谷蠡王,使人告右賢貴人,欲令殺右賢王。其冬,都隆奇與右賢王共立日逐王薄胥堂為屠耆單于,發(fā)兵數(shù)萬人東襲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兵敗走。屠耆單于還,以其長子都涂吾西為左谷蠡王,少子姑瞀樓頭為右谷蠡王,留居單于庭。

  [6]匈奴握衍朐單于暴虐兇殘,好殺人,全國上下都離心離德。太子、左賢王又多次誣陷東部地區(qū)的貴族,這些人全都感到怨恨。正在此時,烏桓派兵襲擊居于匈奴東部邊疆的姑夕王,獲得大批人口,單于很惱怒。姑夕王害怕單于降罪,便與烏禪幕及東部地區(qū)貴族一同擁立稽侯為呼韓邪單于,并征發(fā)東部地區(qū)軍隊四五萬人,向西進(jìn)攻握衍朐單于,直抵姑且水北岸。尚未交戰(zhàn),握衍朐單于的軍隊已先行敗逃,派人通知其弟右賢王說:“匈奴人一起攻擊我,你肯發(fā)兵幫助我嗎?”右賢王說:“你不愛惜別人,屠殺兄弟和各位貴族,你就死在自己那里吧,不要來玷污我!”握衍朐單于感到憤恨,自殺而死。左大且渠都隆奇逃到右賢王住地,屬下部眾全部歸降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回到王庭。數(shù)月之后,將軍隊遣散,命各回本地,找到在民間的兄長呼屠吾斯,立為左谷蠡王,并派人煽動右賢王屬下貴族,打算命其殺死右賢王。這年冬天,都隆奇與右賢王共同擁立日逐王薄胥堂為屠耆單于,發(fā)兵數(shù)萬向東進(jìn)攻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軍隊敗逃。屠耆單于返回本地,立其長子都涂吾西為左谷蠡王,小兒子姑瞀樓頭為右谷蠡王,命二人留居單于王庭。

  五鳳元年(甲子、前57)

  五鳳元年(甲子,公元前57年)

  [1]春,正月,上幸甘泉,郊泰。

  [1]春季,正月,漢宣帝前往甘泉,在泰祭祀天神。

  [2]皇太子冠。

  [2]皇太子劉舉行加冠典禮。

  [3]秋,七月,匈奴屠耆單于使先賢撣兄右奧王與烏藉都尉各二萬騎屯東方,以備呼韓邪單于。是時西方呼揭王來與唯犁當(dāng)戶謀,共讒右賢王,言欲自立為單于。屠耆單于殺右賢王父子;后知其冤,復(fù)殺唯犁當(dāng)戶,于是呼揭王恐,遂畔去,自立為呼揭單于。右奧王聞之,即自立為車?yán)鐔斡。烏藉都尉亦自立為烏藉單于。凡五單于。屠耆單于自將兵東擊車?yán)鐔斡,使都隆奇擊烏藉。烏藉、車(yán)缃詳,西北走,與呼揭單于兵合為四萬人。烏藉、呼揭皆去單于號,共并力尊輔車?yán)鐔斡。屠耆單于聞之,使左大將、都尉將四萬騎分屯東方,以備呼韓邪單于,自將四萬騎西擊車?yán)鐔斡。車(yán)鐔斡跀,西北走。屠耆單于即引兵西南留敦地?p>  [3]秋季,七月,匈奴屠耆單于派先賢撣的哥哥右奧王與烏藉都尉各率二萬騎兵屯駐于東部地區(qū),以防備呼韓邪單于。此時,匈奴西部呼揭王前來與唯犁當(dāng)戶合謀,一同陷害右賢王,說他想自立為單于。屠耆單于殺死右賢王父子,后得知右賢王冤枉,便又將唯犁當(dāng)戶殺死,于是呼揭王心中害怕,叛逃而去,自立為呼揭單于。右奧王聽說后,便自立為車?yán)鐔斡。烏藉都尉也自立為烏藉單于。于是匈奴一共有了五位單于。屠耆單于親自率兵向東進(jìn)攻車?yán)鐔螎娪冢啥悸∑媛时M(jìn)攻烏藉單于。烏藉、車?yán)鐑蓡斡趹?zhàn)敗,向西北方向退走,與呼揭單于合兵一處,共四萬人,烏藉、呼揭都去掉單于稱號,共同全力輔助車?yán)鐔斡凇M狸葐斡诼犝f后,派左大將、都尉率領(lǐng)騎兵四萬分別屯駐于東部,以防備呼韓邪單于,自己親率騎兵四萬向西進(jìn)攻車?yán)鐔斡。車(yán)鐔斡诒鴶,向西北方向退去。屠耆單于遂即率兵轉(zhuǎn)向西南,留居敦地區(qū)。

  漢議者多曰:“匈奴為害日久,可因其壞亂,舉兵滅之!痹t問御史大夫蕭望之,對曰:“《春秋》,晉士丐帥師侵齊,聞齊侯卒,引師而還,君子大其不伐喪,以為恩足以服孝子,誼足以動諸侯。前單于慕化鄉(xiāng)善,稱弟,遣使請求和親,海內(nèi)欣然,夷狄莫不聞。未終奉約,不幸為賊臣所殺;今而伐之,是乘亂而幸災(zāi)也,彼必奔走遠(yuǎn)遁。不以義動,兵恐勞而無功。宜遣使者吊問,輔其微弱,救其災(zāi)患;四夷聞之。咸貴中國之仁義。如遂蒙恩得復(fù)其位,必稱臣服從,此德之盛也!鄙蠌钠渥h。

  漢朝群臣議論匈奴的形勢,多數(shù)人認(rèn)為:“匈奴為害多年,可乘其衰敗內(nèi)亂的機(jī)會興兵將其滅亡!睗h宣帝下詔向御史大夫蕭望之詢問,蕭望之回答說:“《春秋》上記載,晉國士率兵征伐齊國,聽說齊侯去世的消息,便率兵撤回。君子重視的是,不乘敵國喪亂的機(jī)會去進(jìn)攻,認(rèn)為恩足以使孝子心服,義足以使諸侯感動。匈奴前任單于仰慕漢朝的禮儀教化,一心向善,自稱是漢的小弟弟,派使臣請求和親,使天下人感到欣慰,四方夷狄外族無不知曉。不幸的是,尚未最后締約,他已被奸臣所殺。如今若去征伐匈奴,是乘人之危,幸災(zāi)樂禍,他們肯定要向遠(yuǎn)方逃遁。我們興此不義之師,恐怕會勞而無功。應(yīng)派使者前去吊喪慰問,并扶助他們于衰弱之中,為之解救災(zāi)患,四方外夷聽說后,都會尊敬中國的仁義。假如能使匈奴人因漢的恩德復(fù)位,必定會對我朝稱臣服從,這才稱得上是天子的盛德!睗h宣帝聽從了蕭望之的建議。

  [4]冬,十有二月,乙酉朔,日有食之。

  [4]冬季,十二月乙酉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5]韓延壽代蕭望之為左馮翊。望之聞延壽在東郡時放散官錢千余萬,使御史案之。延壽聞知,即部吏案校望之在馮翊時廩犧官錢放散百余萬。望之自奏:“職在總領(lǐng)天下,聞事不敢不問,而為延壽所拘持!鄙嫌墒遣恢毖訅,各令窮竟所考。望之卒無事實。而望之遣御史案東郡者,得其試騎士日奢僭逾制;又取官銅物,候月食鑄刀劍,效尚方事;及取官錢私假徭使吏;及治飾車甲三百萬以上。延壽竟坐狡猾不道,棄市。吏民數(shù)千人送至渭城,老小扶持車轂,爭奏酒炙。延壽不忍距逆,人人為飲,計飲酒石余。使掾、史分謝送者:“遠(yuǎn)苦吏民,延壽死無所恨!”百姓莫不流涕。

  [5]韓延壽代替蕭望之擔(dān)任左馮翊。蕭望之聽說韓延壽在東郡太守任上,曾發(fā)放官府之錢一千余萬,便派御史前去調(diào)查,韓延壽聽到消息,也派人調(diào)查蕭望之在左馮翊任內(nèi)發(fā)放屬于廩犧令掌管的一百多萬錢之事。蕭望之上奏說:“我的職責(zé)是總領(lǐng)天下監(jiān)察事務(wù),聽到有人檢舉,就不敢不聞不問,卻受到韓延壽的要挾。”漢宣帝因此認(rèn)為韓延壽不對,命分別調(diào)查到底。結(jié)果指控蕭望之動用官錢一事并無事實根據(jù),而蕭望之派到東郡的御史卻查出韓延壽在考試騎兵之日,奢侈豪華,超過規(guī)定;又動用官銅,仿照尚方鑄造御用刀劍之法,等到月食時鑄造刀劍;還動用官錢,私自雇用管理徭役的官吏;并加裝自己車輛的防箭設(shè)施,花費在三百萬錢以上。韓延壽竟因此被指控犯有“狡猾不道”之罪,斬首示眾。行刑時,官吏和百姓數(shù)千人送他到渭城,人們扶老攜幼,攀住韓延壽的囚車車輪不放,爭相進(jìn)奉酒肉。韓延壽不忍拒絕,一一飲用,共計喝酒一石有余,并讓原屬下官吏分別向前來送他的百姓致謝,說道:“辛苦各位遠(yuǎn)程相送,我死而無恨!”百姓無不痛哭流涕。

  二年(乙丑、前56)

  二年(乙丑,公元前56年)

  [1]春,正月,上幸甘泉,郊泰。

  [1]春季,正月,漢宣帝前往甘泉,在泰祭祀天神。

  [2]車騎將軍韓增薨。五月,將軍許延壽為大司馬、車騎大將軍。

  [2]車騎將軍韓增去世。五月,將軍許延壽被任命為大司馬、車騎大將軍。

  [3]丞相丙吉年老,上重之。蕭望之意常輕吉,上由是不悅。丞相司直奏望之遇丞相禮節(jié)倨慢,又使吏買賣,私所附益凡十萬三千,請逮捕系治。秋,八崐月,壬午,詔左遷望之為太子太傅;以太子太傅黃霸為御史大夫。

  [3]丞相丙吉年事已高,漢宣帝很尊重他。蕭望之常輕視丙吉,漢宣帝對此很不高興。丞相司直上奏彈劾蕭望之,說他對丞相時傲慢無禮,又曾派屬下官吏給自己家買賣東西,被派者私下貼錢共十萬三千,請求將蕭望之逮捕治罪。秋季,八月壬午(初二),漢宣帝下詔將蕭望之降為太子太傅,任命太子太傅黃霸為御史大夫。

  [4]匈奴呼韓邪單于遣其弟右谷蠡王等西襲屠耆單于屯兵,殺略萬余人。屠耆單于聞之,即自將六萬騎擊呼韓邪單于。屠耆單于兵敗,自殺。都隆奇乃與屠耆少子右谷蠡王姑瞀樓頭亡歸漢。車?yán)鐔斡跂|降呼韓邪單于。冬,十一月,呼韓邪單于左大將烏厲屈與父呼累烏厲溫敦皆見匈奴亂,率其眾數(shù)萬人降漢;封烏厲屈為新城侯,烏厲溫敦為義陽侯。是時李陵子復(fù)立烏藉都尉為單于,呼韓邪單于捕斬之;遂復(fù)都單于庭,然眾裁數(shù)萬人。屠耆單于從弟休旬王自立為閏振單于,在西邊;呼韓邪單于兄左賢王呼屠吾斯亦自立為郅支骨都侯單于,在東邊。

  [4]匈奴呼韓邪單于派其中弟右谷蠡王等向西進(jìn)攻屠耆單于的軍隊,斬殺、擄掠一萬余人。屠耆單于聞知后,立即親自率領(lǐng)騎兵六萬襲擊呼韓邪單于。結(jié)果屠耆單于兵敗自殺。都隆奇便與屠耆單于的小兒子右谷蠡王姑瞀樓頭逃到漢朝歸降。車?yán)鐔斡谙驏|歸降呼韓邪單于。冬季,十一月,呼韓邪單于屬下左大將烏厲屈與其父呼累烏厲溫敦見匈奴內(nèi)亂不止,率領(lǐng)部眾數(shù)萬人歸降漢朝。漢宣帝封烏厲屈為新城侯,烏厲溫敦為義陽侯。此時,李陵之子又擁立烏藉都尉為單于,被呼韓邪單于捕殺。于是,呼韓邪單于重新定都單于王庭,但部眾只有數(shù)萬人。屠耆單于的堂弟休旬王在匈奴西部邊疆自立為閏振單于;呼韓邪單于的兄長左賢王呼屠吾斯也在東部邊疆自立為郅支骨都侯單于。

  [5]光祿勛平通侯楊惲,廉潔無私;然伐其行能,又性刻害,好發(fā)人陰伏,由是多怨于朝廷。與太仆戴長樂相失;人有上書告長樂罪,長樂疑惲教人告之,亦上書告惲罪曰:“惲上書訟韓延壽,郎中丘常謂惲曰:‘聞君侯訟韓馮翊,當(dāng)?shù)没詈酰俊瘣猎唬骸潞稳菀,脛脛(wù)呶幢厝玻∥也荒茏员,真人所謂“鼠不容穴,銜窶數(shù)”者也!终Z長樂曰:‘正月以來,天陰不雨,此《春秋》所記,夏侯君所言。’”事下廷尉。廷尉定國奏惲怨望,為妖惡言,大逆不道。上不忍加誅,有詔皆免惲、長樂為庶人。

  [5]光祿勛平通侯楊惲,廉潔無私,但愛夸耀自己的才干,為人尖刻,好揭人隱私,所以在朝中結(jié)怨很多。楊惲與太仆戴長樂不合,有人上書控告戴長樂之罪,戴長樂懷疑是楊惲指使,便也上書控告楊惲說:“楊惲上書為韓延壽辯護(hù),郎中丘常對楊惲說:‘聽說你為韓延壽辯解,能救他一命嗎?’楊惲說:‘談何容易!正直的人未必能保全!我也不能自保,正如人們所說:“老鼠不為洞穴所容,只因它嘴里銜的東西太大!薄衷鴮ξ艺f:‘正月以來,天氣久陰不下雨,這類事,《春秋》上有過記載,夏侯勝也說到過。意味著將有臣下犯上作亂!贝耸陆唤o廷尉處理。廷尉于定國上奏參劾楊惲心懷怨望,惡言誹謗,大逆不道。漢宣帝不忍心殺人,下詔將楊惲、戴長樂全都免官貶為平民。

  三年(丙寅、前55)

  三年(丙寅,公元前55年)

  [1]春,正月,癸卯,博陽定侯丙吉薨。

  [1]春季,正月癸卯(二十六日),博陽侯丙吉去世。

  班固贊曰:古之制名,必由象類,遠(yuǎn)取諸物,近取諸身。故《經(jīng)》謂君為元首,臣為股肱,明其一體相待而成也。是故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勢也。近觀漢相,高祖開基,蕭、曹為冠;孝宣中興,丙、魏有聲。是時黜陟有序,眾職修理,公卿多稱其位,海內(nèi)興于禮讓。覽其行事,豈虛呼哉!

  班固贊曰:古代確定一件事物的名稱,必定從與此相類似的事物中得來,遠(yuǎn)的取之于其他事物,近的取之于自身。所以在儒家經(jīng)典中,將君王比喻為頭顱,臣子比喻為大腿和手臂,表明君臣一體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所以君臣之間的密切配合,是古今的通常之理,自然之勢。近觀漢朝丞相,漢高祖開創(chuàng)基業(yè),蕭何、曹參政績第一;漢宣帝中興漢朝,丙吉、魏相最有聲譽(yù)。當(dāng)時,各級官員的降黜、升遷都有相應(yīng)的標(biāo)準(zhǔn),各類機(jī)構(gòu)健全、適當(dāng),公卿大臣大都各稱其職,禮讓之風(fēng)在國內(nèi)興起。觀察他們的所作所為,就可知道他們的政績、名譽(yù)崐,并非偶然所致。

  [2]二月,壬辰,黃霸為丞相。霸材長于治民,及為丞相,功名損于治郡。時京兆尹張敞舍雀飛集丞相府,霸以為神雀,議欲以聞。敞奏霸曰:“竊見丞相請與中二千石、博士雜問郡、國上計長史、守丞為民興利除害,成大化,條其對。有耕者讓畔,男女異路,道不拾遺,及舉孝子、貞婦者為一輩,先上殿;舉而不知其人數(shù)者,次之;不為條教者在后。叩頭謝丞相,口雖不言,而心欲其為之也。長史、守丞對時,臣敞合有雀飛止丞相府屋上,丞相以下見者數(shù)百人。邊吏多知雀者,問之,皆陽不知。丞相圖議上奏曰:‘臣問上計長史、守丞以興化條,皇天報下神爵!笾獜某汲ㄉ醽,乃止?舾`笑丞相仁厚有知略,微信奇怪也。臣敞非敢毀丞相也,誠恐群臣莫白,而長史、守丞畏丞相指,歸舍法令,各為私教,務(wù)相增加,澆淳散樸,并行偽貌,有名亡實,傾搖解怠,甚者為妖。假令京師先行讓畔、異路、道不拾遺,其實亡益廉貪、貞淫之行,而以偽先天下,固未可也。即諸侯先行之,偽聲軼于京師,非細(xì)事也,漢家承敝通變,造起律令,所以勸善禁奸,條貫詳備,不可復(fù)加。宜令貴臣明飭長史、守丞,歸告二千石,舉三老、孝弟、力田、孝廉、廉吏,務(wù)得其人,郡事皆以法令為檢式,毋得擅為條教;敢挾詐偽以奸名譽(yù)者,必先受戮,以正明好惡!碧熳蛹渭{敞言,召上計吏,使侍中臨飭,如敞指意。霸甚慚。

  [2]二月壬辰(疑誤),黃霸被任命為丞相。黃霸的才能主要在治理百姓,當(dāng)了丞相以后,聲譽(yù)比作郡守時有所下降。當(dāng)時,京兆尹張敞家的雀飛集丞相府,黃霸以為是神雀,與人商議,準(zhǔn)備奏聞漢宣帝。張敞上奏說:“我看到丞相要求與中二千石大臣及博士等一同向來京報告本年度工作情況的各郡、國長史、守丞詢問為民興利除害、推行教化的情況,讓他們逐條回答。有報告當(dāng)?shù)剞r(nóng)民謙讓田地界線,男女不走一條道,路不拾遺,以及能舉出當(dāng)?shù)匦㈨樧訉O、貞節(jié)婦女人數(shù)的,列為一等,先上殿;雖然舉出,卻不知其人數(shù)的,列為二等;說不出這方面政績的,列在最后,向丞相叩頭謝罪。丞相雖未明言,心中卻是希望他們也能舉出這方面的例子。長史、守丞對答時,我家有一群雀飛到丞相府,落在屋頂上,自丞相以下,看到的有數(shù)百人。那些從邊地來的官吏,大多知道是雀,但丞相問他們,卻都裝作不知道。丞相與人商議,準(zhǔn)備上奏說:‘我問各郡、國來京報告工作的長史、守丞各地的情況,都說禮義教化大興,所以上天派下神雀以回報陛下的盛德!髞淼弥菑奈壹绎w來,方才停止。各郡、國官吏都暗笑丞相雖然仁厚有智,但有些輕信奇聞怪事。我并不是敢于詆毀丞相,只是怕群臣誰都不敢說明此事,而各郡、國長史、守丞又畏懼丞相指責(zé),回去后廢棄國家法令,人人執(zhí)行自己的條令,競相增多,使原本淳樸的風(fēng)氣變得日益浮薄,人人行為虛偽,有名無實,動搖懈怠,嚴(yán)重的甚至做邪惡之事。假如京師長安率先倡導(dǎo)農(nóng)民互相謙讓田地界線,男女不同走一路,道不拾遺等等,實際上對區(qū)分廉潔貪婪、貞節(jié)淫亂的行為并無益處,反倒以虛偽的政績列為天下第一,這當(dāng)然是不對的。即使是封國先這樣作,以虛假政績欺騙朝廷,也不是小事。我大漢承接了秦朝的各種弊端,加以變通而制定法令,目的在于鼓勵善行,禁止奸惡,條理詳實周密,已不能再有增加。所以我認(rèn)為,應(yīng)派地位尊貴的大臣明確指示各郡、國長史、守丞,回去轉(zhuǎn)告各地二千石官員,在保舉三老、孝弟、力田、孝廉及廉潔官吏時,務(wù)必選人得當(dāng),處理郡、國事務(wù)都應(yīng)以國家法令為依據(jù),不得擅自增加、修改。如有敢于靠弄虛作假來欺世盜名者,必須先受誅殺,用以明確顯示朝廷的好惡!睗h宣帝對張敞的建議極為贊賞,予以采納,召集各地來京報告工作的官員,派侍中前往發(fā)布指示,如同張敞的建議。黃霸深感慚愧。

  又,樂陵侯史高以外屬舊恩侍中,貴重,霸薦高可太尉。天子使尚書召問霸:“太尉官罷久矣。夫宣明教化,通達(dá)幽隱,使獄無冤刑,邑?zé)o盜賊,君之職也。將相之官,朕之任焉。侍中、樂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親,君何越職而舉之?”尚書令丞相對,霸免冠謝罪,數(shù)日,乃決,自是后不敢復(fù)有所請。然自漢興,言治民吏,以霸為首。

  再有,樂陵侯史高依靠外戚的身分及對漢宣帝的舊時恩義,擔(dān)任侍中,地位尊貴、顯赫,黃霸推薦史高擔(dān)任太尉。漢宣帝派尚書召見黃霸問道:“太尉一職早已撤銷。你的職責(zé)是:宣明教化,讓隱情上達(dá),使國家無冤獄,城鄉(xiāng)無盜賊。將相一類官員的任免是朕的任務(wù)。侍中、樂陵侯史高,是朕的親近大臣崐,朕對他非常了解,你為何越權(quán)保舉?”命尚書令聽取黃霸的回答。黃霸摘下帽子謝罪。數(shù)日之后,漢宣帝才下令對此事不予追究。從此以后,黃霸再也不敢有所建議。然而,自漢朝建立以來。說到治理百姓的官吏,黃霸居第一位。

  [3]三月,上幸河?xùn)|,祠后土。減天下口錢;赦天下殊死以下。

  [3]三月,漢宣帝巡游河?xùn)|郡,祭祀后土神。下詔減少天下人頭稅,赦免天下死刑以下罪犯。

  [4]六月,辛酉,以西河太守杜延年為御史大夫。

  [4]六月辛酉(十六日),漢宣帝任命西河太守杜延年為御史大夫。

  [5]置西河、北地屬國以處匈奴降者。

  [5]設(shè)置西河、北地屬國,以安置歸降漢朝的匈奴人。

  [6]廣陵厲王胥使巫李女須祝詛上,求為天子。事覺,藥殺巫及宮人二十余人以絕口。公卿請誅胥。

  [6]廣陵王劉胥讓巫師李女須詛咒漢宣帝,求神靈保佑他自己作皇帝。此事被人發(fā)覺,劉胥用毒藥將巫師李女須以及宮女二十余人毒死,企圖殺人滅口。公卿大臣請求將劉胥處死。

  四年(丁卯、前54)

  四年(丁卯,公元前54年)

  [1]春,胥自殺。

  [1]春季,劉胥自殺。

  [2]匈奴單于稱臣,遣弟右谷蠡王入侍。以邊塞亡寇,減戍卒什二。

  [2]匈奴單于向漢朝稱臣,派其弟右谷蠡王到長安來充當(dāng)人質(zhì)。漢朝因邊塞地區(qū)沒有了外族入侵的戰(zhàn)事,將屯戍兵卒減少十分之二。

  [3]大司農(nóng)中丞耿壽昌奏言:“歲數(shù)豐穰,谷賤,農(nóng)人少利。故事:歲漕關(guān)東谷四百萬斛以給京師,用卒六萬人。宜糴三輔、弘農(nóng)、河?xùn)|、上黨、太原郡谷,足供京師,可以省關(guān)東漕卒過半!鄙蠌钠溆。壽昌又白:“令邊郡皆筑倉,以谷賤增其賈而糴,谷貴時減賈而糶,名曰常平倉!泵癖阒I夏讼略t賜壽昌爵關(guān)內(nèi)侯。

  [3]大司農(nóng)中丞耿壽昌上奏說:“連續(xù)幾年豐收,谷價低,農(nóng)民獲利少。按以往慣例,每年從函谷關(guān)以東地區(qū)運輸糧食四百萬斛以供應(yīng)京師,需用運糧卒六萬人。應(yīng)從三輔、弘農(nóng)、河?xùn)|、上黨、太原等郡購買糧食,以供應(yīng)京師,可以節(jié)省函谷關(guān)以東運糧卒一半以上!睗h宣帝接受了耿壽昌的建議。耿壽昌又稟告說:“命令沿邊各郡一律修建糧倉,在糧價低時加價買進(jìn),糧價高時減價售出,名為‘常平倉’!卑傩找虼耸芤妗h宣帝于是下詔賜耿壽昌關(guān)內(nèi)侯爵。

  [4]夏,四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4]夏季,四月辛丑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5]楊惲既失爵位,家居治產(chǎn)業(yè),以財自娛。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孫會宗與惲?xí),諫戒之,為言“大臣廢退,當(dāng)闔門惶懼,為可憐之意;不當(dāng)治產(chǎn)業(yè),通賓客,有稱譽(yù)!睈,宰相子,有材能,少顯朝廷,一朝以昧語言見廢,內(nèi)懷不服,報會宗書曰:“竊自思念,過已大矣,行已虧矣,常為農(nóng)夫以沒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不意當(dāng)復(fù)用此為譏議也!夫人情人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羔,斗酒自勞,酒后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誠荒淫無度,不知其不可也。”又惲兄子安平侯譚謂惲曰:“侯罪薄,又有功,且復(fù)用!”惲曰:“有功何益!縣官不足為盡力。”譚曰:“縣官實然。蓋司隸、韓馮翊皆盡力吏也,俱坐事誅!睍腥帐持,騶馬猥佐成上書告“惲驕奢,不悔過。日食之咎,此人所致!闭孪峦⑽荆打,得所予會宗書,帝見而惡之。廷尉當(dāng)惲大逆無道,要斬;妻子徙酒泉郡;譚坐免為庶人,諸在位與惲厚善者,未央衛(wèi)尉韋玄成及孫會宗等,皆免官!

  [5]楊惲失掉封爵、官位后,住在家里治理產(chǎn)業(yè),用財富自我娛樂。楊惲的朋友安定太守西河人孫會宗寫信勸戒他說:“大臣被罷黜貶謫之后,應(yīng)當(dāng)閉門在家,惶恐不安,以示可憐之意。不應(yīng)治理產(chǎn)業(yè),交結(jié)賓客,享有聲譽(yù)!睏類翞樨┫鄺畛ㄖ,很有才干,年輕時就在朝廷中嶄露頭角,一時受到暖昧語言的中傷,遭到罷黜,內(nèi)心不服,給孫會宗回信說:“我暗自思量,自己的崐過錯已太大了,行為已有虧欠,將長久做一名農(nóng)夫度過一生,所以率領(lǐng)妻子兒女,致力于農(nóng)桑之事,想不到又因此受人譏評!人情所不能克制的事,連圣人都不加禁止。所以即使是至尊無上的君王,至親無比的父親,為他們送終,也有一定的時限。我得罪皇上,已三年了,農(nóng)家勞作辛苦,每年伏日、臘月,煮羊燉羔,用酒一斗,自我犒勞,酒后耳熱,仰面朝天,敲著瓦盆,放聲吟唱,詩中寫道:‘南山種田,荒蕪雜亂,種一頃豆,落地成秧。人生不過及時樂,等待富貴何時來!’就算是荒淫無度,我不知不可以如此!痹儆校瑮類列珠L的兒子安平侯楊譚對楊惲說:“你的罪并不大,又曾于國有功,將會再次被任用。”楊惲說:“有功又有什么用!不值得為皇上盡力!”楊譚說:“皇上確實如此。司隸校尉蓋寬饒、左馮翊韓延壽都是盡力的官吏,都因事被誅殺!闭沙霈F(xiàn)日食,一個名叫成的馬夫頭上書控告楊惲說:“楊惲驕傲奢侈,不思悔過。這次出現(xiàn)日食,就是因為楊惲的關(guān)系。”奏章交給廷尉,經(jīng)過核查,發(fā)現(xiàn)了楊惲寫給孫會宗的信,漢宣帝看了以后,對楊惲深惡痛絕。廷尉判處楊惲大逆不道之罪,腰斬;妻、兒放逐酒泉郡;楊譚受其牽連,也被貶為平民;幾位與楊惲關(guān)系友善的在職官員,如未央衛(wèi)尉韋玄成和孫會宗等,都被罷免官職。

  臣光曰:以孝宣之明,魏相、丙吉為丞相,于定國為廷尉,而趙、蓋、韓、楊之死皆不厭眾心,其為善政之累大矣!《周官》司寇之法,有議賢、議能,若廣漢、延壽之治民,可不謂能乎!寬饒、惲之剛直,可不謂賢乎!然則雖有死罪,猶將宥之,況罪不足以死乎!揚(yáng)子以韓馮翊之訴蕭為臣之自失。夫所以使延壽犯上者,望之激之也。上不之察,而延壽獨蒙其辜,不亦甚哉!

  臣司馬光曰:以漢宣帝的英明,加上魏相、丙吉當(dāng)丞相,于定國當(dāng)廷尉,而趙廣漢、蓋寬饒、韓延壽、楊惲的被殺都不能使眾人心服,這實在是漢宣帝善政的最大污點!《周官》上關(guān)于司寇職責(zé)的規(guī)定,有“議賢”、“議能”,象趙廣漢、韓延壽在治理百姓方面,能不說他們有才能嗎!而蓋寬饒、楊惲剛強(qiáng)正直,能不說他們賢明嗎!既然這樣,那么即使真有死罪,仍應(yīng)寬恕,何況罪不至死呢!揚(yáng)雄認(rèn)為,韓延壽誹謗蕭望之是自取其禍。但韓延壽之所以冒犯上官,則是因蕭望之的逼迫。漢宣帝不察究竟,使韓延壽獨受其辜,不是太過分了嗎!

  [6]匈奴閏振單于率其眾東擊郅支單于。郅支與戰(zhàn),殺之,并其兵;遂進(jìn)攻呼韓邪。呼韓邪兵敗走,郅支都單于庭。

  [6]匈奴閏振單于率領(lǐng)軍隊向東進(jìn)攻郅支單于。郅支單于與其交戰(zhàn),殺死閏振單于,兼并了閏振單于的軍隊,于是進(jìn)攻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兵敗退走,郅支單于建都單于王庭。

  甘露元年(戊辰、前53)

  甘露元年(戊辰,公元前53年)

  [1]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

  [1]春季,正月,漢宣帝前往甘泉,在泰祭祀天神。

  [2]楊惲之誅也,公卿奏京兆尹張敞,惲之黨友,不宜處位。上惜敞材,獨寢其奏,不下。敞使掾絮舜有所案驗,舜私歸其家曰:“五日京兆耳,安能復(fù)案事!”敞聞舜語,即部吏收舜系獄,晝夜驗治,竟致其死事。舜當(dāng)出死,敞使主簿持教告舜曰:“五日京兆竟何如?冬月已盡,延命乎?”乃棄舜市。會立春,行冤獄使者出,舜家載尸并編敞教,自言使者。使者奏敞賊殺不辜。上欲令敞得自便,即先下敞前坐楊惲奏,免為庶人。敞詣闕上印綬,便從闕下亡命。數(shù)月,京師吏民解弛,鼓數(shù)起,而冀州部中有大賊,天子思敞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敞。敞身被重劾,及使者至,妻子家室皆泣,而敞獨笑曰:“吾身亡命為民,郡吏當(dāng)就捕。今使者來,此天子欲用我也。”裝隨使者,詣公車上書曰:“臣前幸得備位列卿,待罪京兆,坐殺掾絮舜。舜本臣敞素所厚吏,數(shù)蒙恩貸;以臣有章劾當(dāng)免,受記考事,便歸臥家,謂臣五日京兆。背恩忘義,傷薄俗化。臣竊以舜無狀,枉法以誅之。臣敞賊殺不辜,鞠獄故不直,雖伏明法,死無所恨!”天子引見敞,拜為冀州刺史。敞到部,盜賊屏跡。

  [2]楊惲被殺之后,公卿上奏彈劾京兆尹張敞,說他是楊惲的朋黨,不應(yīng)再占據(jù)官位。漢宣帝愛惜張敞的才干,特將奏章壓下不發(fā)。張敞派下屬官員絮舜調(diào)查某事,絮舜私自回家,說道:“張敞這個京兆尹最多再干五天罷了,怎能再來查問!”張敞聽說絮舜如此說他,立即派官吏將絮舜逮捕下獄,晝夜審崐訊,終于使他被定成死罪。絮舜被殺之前,張敞派主簿拿著他寫的教,告訴絮舜:“我這個‘五天京兆尹’究竟怎么樣?冬季已經(jīng)過去,想多活幾天嗎?”于是將絮舜斬首示眾。適逢立春,朝廷派出調(diào)查冤獄的使者,絮舜的家屬抬著絮舜的尸體,將張敞寫給絮舜的教聯(lián)在辯冤狀上,向使者控告張敞。使者上奏漢宣帝,稱張敞殘殺無辜。漢宣帝打算對張敞從輕發(fā)落,便先將以前彈劾張敞為楊惲朋黨的奏章發(fā)下,將其免官,貶為平民。張敞到宮門前交還印綬,然后從宮門前逃走。數(shù)月之后,京師官吏百姓懈怠,多次敲響追捕盜賊的警鼓,冀州也出現(xiàn)巨盜。漢宣帝想起張敞為政的功效,派使臣前往張敞家征召張敞。張敞身遭嚴(yán)厲彈劾,當(dāng)朝廷使臣到來,其妻子、家屬都嚇哭了,只有張敞笑著說:“我是一個逃亡的平民,應(yīng)由郡中派官員來逮捕我。如今朝廷使臣到來,這是天子要起用我!庇谑钦涡醒b,隨使臣前往公車府,上書漢宣帝說:“我先前有幸位列九卿,擔(dān)任京兆尹,被指控殺死屬員絮舜。絮舜本是我平時厚待的官吏,曾幾次加恩寬恕他的過失。他認(rèn)為我受人彈劾,當(dāng)會免官,所以我派他去查辦事情,他竟然回家睡大覺,說我只能再當(dāng)五天京兆尹,實在是忘恩負(fù)義,傷風(fēng)敗俗。我因他態(tài)度惡劣,便借法令以泄私憤,將他誅殺。我殘殺無辜,判案故意不公,即使伏法,也死而無恨!”漢宣帝召見張敞,任命他為冀州刺史。張敞到任后,盜賊斂跡不敢再出。

  [3]皇太子柔仁好儒,見上所用多文法吏,以刑繩下,常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钡圩魃唬骸皾h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柰何純?nèi)蔚陆,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過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

  [3]皇太子劉性格溫柔仁厚,喜歡儒家經(jīng)術(shù),看到漢宣帝任用的官員大多為精通法令的人,依靠刑法控制臣下,曾在陪侍漢宣帝進(jìn)餐的時候,從容進(jìn)言說:“陛下過于依賴刑法,應(yīng)重用儒生!睗h宣帝生氣地說:“我大漢自有大漢的制度,本來就是‘王道’與‘霸道’兼用,怎能像周朝那樣,純用所謂‘禮義教化’呢!況且俗儒不識時務(wù),喜歡肯定古人古事,否定今人今事,使人分不清何為‘名’,何為‘實’,不知所守,怎能委以重任!”于是嘆息道:“敗壞我家基業(yè)的人將是太子!”

  臣光曰:王霸無異道。昔三代之隆,禮樂、征伐自在天子出,則謂之王。天子微弱不能治諸侯,諸侯有能率其與國同討不庭以尊王室者,則謂之霸。其所以行之也。皆本仁祖義,任賢使能,賞善罰惡,禁暴誅亂;顧名位有尊卑,德澤有深淺,功業(yè)有鉅細(xì),政令有廣狹耳,非若白黑、甘苦之相反也。漢之所以不能復(fù)三代之治者,由人主之不為,非先王之道不可復(fù)行于后世也。夫儒有君子,有小人。彼俗儒者,誠不足與為治也。獨不可求真儒而用之乎!稷、契、皋陶、伯益、伊尹、周公、孔子,皆大儒也,使?jié)h得而用之,功烈豈若是而止邪!孝宣謂太子懦而不立,暗于治體,必亂我家,則可矣;乃曰王道不可行,儒者不可用,豈不過哉!非所以則訓(xùn)示子孫,垂法將來者也。

  臣司馬光曰:“王道”與“霸道”,并無實質(zhì)的不同。過去,夏、商、周三代昌盛時,無論是制禮作樂,還是發(fā)動戰(zhàn)爭,都由天子決定,則稱之為“王道”。天子微弱,不能控制諸侯時,諸侯中有能率領(lǐng)盟國共同征討叛逆以尊奉王室的,則稱之為“霸道”。無論行“王道”還是“霸道”,都以仁義為根據(jù),任用賢能,獎賞善美,懲罰邪惡,禁絕兇殘,誅除暴亂。二者只不過于名位上有尊卑之分,德澤上有深淺之別,功業(yè)上有大小之差,政令上有廣狹之異罷了,并非像黑白、甘苦那樣截然相反。漢朝之所以不能恢復(fù)夏、商、周三代那樣的盛世,是因為君王沒有去做,并不是古代圣王之道不能再行于后世。在儒者中,有君子,也有小人。像漢宣帝所說的那種“俗儒”,當(dāng)然不能同他們治理天下,但難道就不能訪求“真儒”而任用嗎!像后稷、契、皋陶、伯益、伊尹、周公、孔子,都是大儒,假如漢朝能得到他們而予以重用,漢朝的功業(yè)豈能只像現(xiàn)在這樣!漢宣帝說太子懦弱不能自立,不懂得治國的方法,必然將敗壞劉氏基業(yè),這是可以的;可是說“王道”不可實行,儒者不可任用,豈不是太過分了!不能以此來訓(xùn)示子孫,留給后人效法。

  [4]淮陽憲王好法律,聰達(dá)有材;王母張尤幸。上由是疏太子而愛淮陽憲王,數(shù)嗟嘆憲王曰:“真我子也!”常有意欲立憲王,然用太子起于微細(xì),上少依倚許氏,及即位而許后以殺死,故弗忍也。久之,上拜韋玄成為淮陽中尉,以玄成嘗讓爵于兄,欲以感諭憲王;由是太子遂安。

  [4]淮陽王劉欽喜歡研究法律,聰明通達(dá),很有才干。其母張?zhí)貏e受漢宣帝寵愛。因此,漢宣帝疏遠(yuǎn)太子劉,疼愛淮陽王劉欽,曾幾次贊嘆劉欽說:“真是我的兒子!”曾有意要立劉欽為太子,但因劉生于自己微賤之時,那時自己曾靠劉的母親許氏娘家照顧,而即位后,許皇后又被人害死,所以不忍心。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漢宣帝任命韋玄成為淮陽中尉,因韋玄成曾讓爵位給其兄長,漢宣帝想以此感動、教育劉欽。于是太子的地位才穩(wěn)固了。

  [5]匈奴呼韓邪單于之?dāng)∫,左伊秩訾王為呼韓邪計,勸令稱臣入朝事漢,從漢求助,如此,匈奴乃定。呼韓邪問諸大臣,皆曰:“不可。匈奴之俗,本上氣力而下服役,以馬上戰(zhàn)斗為國,故有威名于百蠻。戰(zhàn)死,壯士所有也。今兄弟爭國,不在兄則在弟,雖死猶有威名,子孫常長諸國。漢雖強(qiáng),猶不能兼并匈奴;柰何亂先古之制,臣事于漢,卑辱先單于,為諸國所笑!雖如是而安,何以復(fù)長百蠻!”左伊秩訾曰:“不然,強(qiáng)弱有時。今漢方盛,烏孫城郭諸國皆為臣妾。自且侯單于以來,匈奴日削,不能取復(fù),雖屈強(qiáng)于此,未嘗一日安也。今事漢則安存,不事則危亡,計何以過此!”諸大人相難久之。呼韓邪從其計,引眾南近塞,遣子右賢王銖?qiáng)淝萌胧。郅支單于亦遣子右大將駒于利受入侍。

  [5]匈奴呼韓邪單于被郅支單于打敗之后,左伊秩訾王為呼韓邪單于出謀劃策,勸他稱臣?xì)w附漢朝,請求漢朝幫助,這樣做了,才能平定匈奴內(nèi)亂。呼韓邪單于征求各位大臣的意見,都說:“不行。我們匈奴的風(fēng)俗,歷來崇尚力量,恥于在下面服侍別人,靠馬上征戰(zhàn)建立國家,所以威名才傳遍蠻夷各國。戰(zhàn)死沙場,是壯士的本分。如今我們內(nèi)部兄弟爭國,不是哥哥得到,就是弟弟得到,即使戰(zhàn)死,仍有威名,子孫永遠(yuǎn)統(tǒng)轄蠻夷各國。漢朝雖然強(qiáng)大,仍不能吞并匈奴,我們?yōu)楹螖南茸娴闹贫龋驖h朝稱臣,使歷代先王蒙受羞辱,被各國恥笑!即使能因此而得到安定,又怎能再統(tǒng)轄蠻夷各國!”左伊秩訾王說道:“不對,強(qiáng)弱之勢,隨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如今漢朝正當(dāng)興盛,烏孫等城邦國家都已向漢朝稱臣。我國自且侯單于以來,勢力日益削減,不能恢復(fù),盡管倔強(qiáng)至今,卻未曾有一天安寧。而今,稱臣于漢,則得以安全生存;如果不肯屈服,必陷于危亡境地。還有什么計策比這更好呢?”各位大臣不斷對左伊秩訾王提出詰難,最后,呼韓邪單于終于接受了左伊秩訾王的建議,率眾南下,向漢朝邊塞靠近,派其子右賢王銖?qiáng)淝玫介L安做人質(zhì)。郅支單于也派其子右大將駒于利受到長安做人質(zhì)。

  [6]二月,丁巳,樂成敬侯許延壽薨。

  [6]二月丁巳(二十一日),樂成侯許延壽去世。

  [7]夏,四月,黃龍見新豐。

  [7]夏季,四月,在新豐發(fā)現(xiàn)黃龍。

  [8]丙申,太上皇廟火;甲辰,孝文廟火;上素服五日。

  [8]丙申(初一),太上皇祭廟失火;甲辰(初九),漢文帝祭廟失火。漢宣帝素服五日。

  [9]烏孫狂王復(fù)尚楚主解憂,生一男鴟靡,不與主和;又暴惡失眾。漢使衛(wèi)司馬魏和意、副侯任昌至烏孫。公主言:“狂王為烏孫所患苦,易誅也!彼熘\置酒,使士拔劍擊之。劍旁下,狂王傷,上馬馳去。其子細(xì)沈瘦會兵圍和意、昌及公主于赤谷城;數(shù)月,都護(hù)鄭吉發(fā)諸國兵救之,乃解去。漢遣中郎將張遵持醫(yī)藥治狂王,賜金帛;因收和意、昌系瑣,從尉犁檻車至長安,斬之。

  [9]烏孫狂王泥靡又娶楚公主劉解憂為妻,生下一子,取名鴟靡。狂王與公主關(guān)系不和睦,又暴戾兇惡,不得眾人之心。漢朝派衛(wèi)司馬魏和意為使臣,衛(wèi)侯任昌為副使來到烏孫。公主說:“狂王給烏孫帶來災(zāi)患困苦,殺他很容易!庇谑嵌ㄓ,設(shè)置酒宴,派武士拔劍刺殺狂王。但劍鋒刺偏,狂王受傷,上馬奔馳而去。狂王之子細(xì)沈瘦率兵將魏和意、任昌以及公主等包圍在赤谷城中。數(shù)月之后,都護(hù)鄭吉征調(diào)西域各國軍隊前來救援,圍城之兵方才離去。漢朝派中郎將張遵攜帶醫(yī)藥來給狂王醫(yī)治,并賞賜黃金絲帛;將魏和意、任昌鎖拿,從尉犁用囚車押解到長安,處斬。

  初,肥王翁歸靡胡婦子烏就屠,狂王傷時,驚,與諸翎侯俱去,居北山中,揚(yáng)言母家匈奴兵來,故眾歸之;后遂襲殺狂王,自立為昆彌。是歲,漢遣破羌將軍辛武賢將兵萬五千人至敦煌,通渠積谷,欲以討之。

  當(dāng)初,烏孫肥王翁歸靡與匈奴妻子生的兒子烏就屠,在狂王受傷時驚恐不崐安,與烏孫諸翎侯一齊逃走,藏在北方的山中,揚(yáng)言其母親娘家匈奴派兵前來,所以烏孫百姓紛紛歸附于他。后烏就屠襲殺狂王,自立為王。這一年,漢朝派破羌將軍辛武賢率兵一萬五千來到敦煌,疏通河道,積聚糧食,準(zhǔn)備征討烏就屠。

  初,楚主侍者馮,能史書,習(xí)事,嘗持漢節(jié)為公主使,城郭諸國敬信之,號曰馮夫人,為烏孫右大將妻。右大將與烏就屠相愛,都護(hù)鄭吉使馮夫人說烏就屠,以漢兵方出,必見滅,不如降。烏就屠恐,曰“愿得小號以自處!”帝征馮夫人,自問狀;遺謁者竺次、期門甘延壽為副,送馮夫人。馮夫人錦車持節(jié),詔烏就屠詣長羅侯赤谷城,立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皆賜印綬。破羌將軍不出塞,還。后烏就屠不盡歸翎侯人眾,漢復(fù)遣長羅侯將三校屯赤谷,因為分別人民地界,大昆彌戶六萬余,小昆彌戶四萬余;然眾心皆附小昆彌。

  當(dāng)初,劉解憂的侍女馮能夠撰寫文書,了解漢朝與西域各國事務(wù),所以曾攜帶漢朝符節(jié)為公主出使,各城邦國對她尊敬信任,稱其為馮夫人。她是烏孫右大將的妻子。右大將與烏就屠是親密朋友,所以都護(hù)鄭吉派馮勸說烏就屠:漢朝軍隊即將出擊,烏孫必將被漢軍所滅,不如歸降。烏就屠感到恐慌,說道:“希望漢朝封我一個小王名號,使我得以安身!睗h宣帝征召馮來京師,親自詢問烏孫情況,然后派馮乘坐錦車,攜帶皇帝符節(jié)作為正使,以謁者竺次、期門甘延壽為副使,護(hù)送馮來到烏孫,傳達(dá)漢宣帝詔令,命烏就屠到赤谷城去見長羅侯常惠,立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都賜予印信、綬帶。破羌將軍辛武賢未曾出塞,即率兵撤回。后烏就屠不肯將翎侯的部眾全部歸還,于是漢朝又派長羅侯;萋暑I(lǐng)三位軍校所屬部隊屯兵赤谷城,為烏孫劃分人口和地界,大昆彌統(tǒng)轄六萬余戶,小昆彌統(tǒng)轄四萬余戶。然而,烏孫民眾全都心向小昆彌。

  二年(己巳、前52)

  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

  [1]春,正月,立皇子囂為定陶王。

  [1]春季,正月,漢宣帝立皇子劉囂為定陶王。

  [2]詔赦天下,減民算三十。

  [2]漢宣帝頒布詔書,大赦天下,減少百姓的人頭稅三十錢。

  [3]珠崖郡反。夏,四月,遣護(hù)軍都尉張祿將兵擊之。

  [3]珠崖郡造反。夏季,四月,漢宣帝派護(hù)軍都尉張祿率兵鎮(zhèn)壓。

  [4]杜延年以老病免。五月,己丑,廷尉于定國為御史大夫。

  [4]杜延年因年老多病,被免除職務(wù)。五月己丑(初一),廷尉于定國被任命為御史大夫。

  [5]秋,七月,立皇子宇為東平王。

  [5]秋季,七月,漢宣帝立皇子劉宇為東平王 。

  [6]冬,十二月,上行幸陽宮、屬玉觀。

  [6]冬季,十二月,漢宣帝巡游陽宮、屬玉觀。

  [7]是歲,營平壯武侯趙充國薨。先是,充國以老乞骸骨,賜安車、駟馬、黃金,罷就弟。朝廷每有四夷大議,常與參兵謀、問籌策焉。

  [7]這一年,營平侯趙充國去世。先前,趙充國因年老請求退休。漢宣帝賜給他安車、四匹馬和黃金,解除他的職務(wù),讓他回家休養(yǎng)。每當(dāng)朝廷有關(guān)于四方外夷的大事商議,趙充國仍參與議定戰(zhàn)略,為朝廷顧問、籌劃。

  [8]匈奴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愿奉國珍,朝三年正月。詔有司議其儀。丞相、御史曰:“圣王之制,先京師而后諸夏,先諸夏而后夷狄。匈奴單于朝賀,其禮儀宜如諸侯王,位次在下!碧犹凳捦詾椋骸皢斡诜钦匪樱史Q敵國,宜待以不臣之禮,位在諸侯王上。外夷稽首稱藩,中國讓而不臣,此則羈縻之誼,謙亨之福也!稌吩唬骸值一姆,’言其來服荒忽亡常。如使匈奴后嗣卒有鳥竄鼠伏,闕于朝享,不為畔臣,萬世之長策也。”天子采之,下詔曰:“匈奴單于稱北蕃,朝正朔。朕之不德,不能弘覆。其以客禮待之,令單于位在諸侯王上,贊謁稱臣而不名!

  [8]匈奴呼韓邪單于抵達(dá)五原邊塞,表示愿奉獻(xiàn)本國珍寶,于甘露三年正月來長安朝見漢宣帝。漢宣帝下詔命主管官員商議朝見儀式。丞相、御史大夫都說:“依古代圣王的制度,先京師而后諸侯,先諸侯而后夷狄。匈奴單于前崐來朝賀,其禮儀應(yīng)與諸侯王相同,位次排在諸侯王之后!碧犹凳捦J(rèn)為:“單于不奉漢朝正朔,本不是我國的臣屬,所以稱為匹敵之國,應(yīng)不用臣屬的禮儀對待他,使其位次在諸侯王之上。外夷向我國低頭,自愿居于藩屬地位;我國謙讓,不以臣屬之禮對待他,為的是籠絡(luò)于他,顯示我國的謙虛大度!渡袝酚醒裕骸值彝庾搴茈y馴服’,說明外夷的歸附反復(fù)無常。如果將來匈奴的后代子孫突然像飛鳥遠(yuǎn)竄、老鼠潛伏一般不再前來朝見進(jìn)貢,也不算我國的背叛之臣,這才是萬代的長遠(yuǎn)策略!睗h宣帝采納了蕭望之的意見,下詔說:“匈奴單于自稱我國北方藩屬,將于明年正月初一前來朝見。朕的恩德不夠,不能受此隆重大禮。應(yīng)以國賓之禮相待,使單于的位次在諸侯王之上,拜謁時只稱臣,不具名!

  荀悅論曰:《春秋》之義,王者無外,欲一于天下也。戎狄道里遼遠(yuǎn),人跡介絕,故正朔不及,禮教不加,非尊之也,其勢然也。《詩》云:“自彼氐、羌,莫敢不來王!惫室⒒闹胤钔踟;若不供職,則有辭讓號令加焉,非敵國之謂也。望之欲待以不臣之禮,加之王公之上,僭度失序,以亂天常,非禮也!若以權(quán)時之宜,則異論矣。

  荀悅論曰:按照《春秋》大義,君王不分內(nèi)外,以表示要天下一統(tǒng)。戎狄外族因相距遙遠(yuǎn),人事隔絕,所以中國的“正朔”傳不過去,中國的禮義教化不加之于他們身上,并非是尊重他們,而是形勢所致,不得不然!对娊(jīng)》上說:“氐族、羌族全在內(nèi),誰敢不來朝天子!彼跃嚯x極遠(yuǎn)的外族君主,也必向天子朝貢。如不前來朝貢,則向其發(fā)出斥責(zé)和號令,不應(yīng)稱之為匹敵之國。蕭望之打算不以臣屬之禮相待,使其位居王公之上,是僭越制度,喪失秩序,擾亂天理綱常,違背了禮!但如果是一時的權(quán)宜之計,則又當(dāng)別論。

  [9]詔遣車騎都尉韓昌迎單于,發(fā)所過七郡二千騎為陳道上。

  [9]漢宣帝下詔派車騎都尉韓昌前去迎接單于,征調(diào)沿途七郡二千名騎兵陳列于道旁。

  三年(庚午、前51)

  三年(庚午,公元前51年)

  [1]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

  [1]春季,正月,漢宣帝前往甘泉,在泰祭祀天神。

  [2]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贊謁稱藩臣而不名;賜以冠帶、衣裳,黃金璽、綬,玉具劍、佩刀,弓一張,矢四發(fā),戟十,安車一乘,鞍勒一具,馬十五匹,黃金二十斤,錢二十萬,衣被七十七襲,錦繡、綺、雜帛八千匹,絮六千斤。禮畢,使使者道單于先行宿長平。上自甘泉宿池陽宮。上登長平阪,詔單于毋謁,其左右當(dāng)戶皆得列觀,及諸蠻夷君長、王 、侯數(shù)萬、咸迎于渭橋下,夾道陳。上登渭橋,咸稱萬歲。單于就邸長安。置酒建章宮,饗賜單于,觀以珍寶。二月,遣單于歸國。單于自請“愿留居幕南光祿塞下;有急,保漢受降城!睗h遣長樂衛(wèi)尉、高昌侯董忠、車騎都尉韓昌將騎萬六千,又發(fā)邊郡士馬以千數(shù),送單于出朔方雞鹿塞。詔忠等留衛(wèi)單于,助誅不服,又轉(zhuǎn)邊谷米,前后三萬四千斛,給贍其食。先是,自烏孫以西至安息諸國近匈奴者,皆畏匈奴而輕漢;及呼韓邪朝漢后,咸尊漢矣。

  [2]匈奴呼韓邪單于前來朝見,拜見漢宣帝時,自稱藩臣而不稱名字。漢宣帝賜給他冠帶、官衣服,黃金印璽、綠色綬帶,玉石裝飾的寶劍、佩刀、一張弓、四十八支箭,十支有戟套的長戟,安車一輛,馬鞍馬轡一套,馬十五匹,黃金二十斤,錢二十萬,衣衫被褥七十一套,錦銹、綢緞、各種細(xì)絹八千匹,絲綿六千斤。朝會典禮結(jié)束后,漢宣帝派使臣帶領(lǐng)單于先至長平阪住宿,自己也從甘泉前往池陽宮住宿。漢宣帝登上長平阪,下詔命單于不必參拜,允許單于左右的大臣列隊觀瞻,蠻夷各國的國君,各諸侯王、列侯等數(shù)萬人,全部來到渭橋下夾道迎接。漢宣帝登上渭橋,眾人齊呼萬歲。過后單于到長安居住。漢宣帝在建章宮設(shè)酒宴款待單于,請他觀賞珍寶。二月,送單于回國。單于自己請求:“希望留居于大沙漠之南的光祿塞下,遇有緊急情況,退入漢受降城自保。”漢宣帝派長樂衛(wèi)尉高昌侯董忠、車騎都尉韓昌率領(lǐng)騎兵一萬六千,又征發(fā)邊疆各郡數(shù)以千計的士兵、馬匹,送單于出朔方郡雞鹿塞。下詔命董忠等留下保衛(wèi)單于,幫助單于征討不服其統(tǒng)治的匈奴人,又轉(zhuǎn)運邊疆的谷米干糧,前后共三萬四千斛,供給匈奴人食用。以前,自烏孫以西直到安息,與匈奴接近的西域各國,全都畏懼匈奴,輕視漢朝;自呼韓邪單于至漢朝朝見后,則崐全部遵從漢朝號令了。

  上以戎狄賓服,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其次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凡十一人,皆有功德,知名當(dāng)世,是以表而揚(yáng)之,明著中興輔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

  漢宣帝因四方戎狄臣服,想到輔佐大臣的功勞,便命人在麒麟閣上,為他們繪制畫像,描繪容貌,注明官爵、姓名,只有霍光不注名字,只寫“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其次為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共十一人,他們都為國立過大功,聞名于當(dāng)世,所以表彰他們,表明他們對中興漢朝的輔佐之功可以媲美于古代的方叔、召虎、仲山甫。

  [3]鳳皇集新蔡。

  [3]鳳凰飛集新蔡縣。

  [4]三月,己巳,建成安侯黃霸薨。五月,甲午,于定國為丞相,封西平侯。太仆沛郡陳萬年為御史大夫。

  [4]三月己巳(疑誤),建成侯黃霸去世。五月甲午(十二日),于定國被任命為丞相,封西平侯。太仆沛郡人陳萬年任御史大夫。

  [5]詔諸儒講五經(jīng)同異,蕭望之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臨決焉。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梁《春秋》博士。

  [5]漢宣帝下詔命儒家學(xué)者們講述他們對五經(jīng)的解釋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由蕭望之等公平上奏,再由漢宣帝親自出席作出裁決。結(jié)果,決定以梁丘賀注解的《易經(jīng)》、夏侯勝、夏侯建注解的《尚書》、梁赤注解的《春秋》作為標(biāo)準(zhǔn)本,分別設(shè)置博士。

  [6]烏孫大昆彌元貴靡及鴟靡皆病死。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愿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閔而迎之。冬,至京師,待之一如公主之制。后二歲卒。

  [6]烏孫大昆彌元貴靡及鴟靡全都病死,公主劉解憂上書漢宣帝說:“我年紀(jì)已老,思念故鄉(xiāng),希望能讓我返回家鄉(xiāng),葬在漢朝的土地上!”漢宣帝很覺可憐,派人將她接回漢朝。冬季,劉解憂回到長安,接待她的禮儀與真正的公主一般無二。兩年后死去。

  元貴靡子星靡代為大昆彌,弱。馮夫人上書:“愿使烏孫,鎮(zhèn)撫星靡!睗h遣之。都護(hù)奏烏孫大吏大祿、大監(jiān)皆可賜以金印紫綬,以尊輔大昆彌。漢許之。其后段會宗為都護(hù),乃招還亡叛,安定之。星靡死,子雌栗靡代立。

  元貴靡的兒子星靡繼位為烏孫大昆彌,但年紀(jì)尚小。馮上書漢宣帝說:“我愿出使烏孫,鎮(zhèn)撫星靡!睗h宣帝批準(zhǔn)所請,派她出使烏孫。都護(hù)韓宣奏稱,烏孫的大祿、大監(jiān)等大臣都可賜予黃金印信、紫色綬帶,讓他們尊重、輔佐大昆彌。漢宣帝批準(zhǔn)所請。后來段會宗擔(dān)任都護(hù),幫助烏孫招回流亡叛逃在外的烏孫人,使烏孫安定下來。星靡死去,其子雌栗靡接替他成為烏孫大昆彌。

  [7]皇太子所幸司馬良娣,病,且死,謂太子曰:“妾死非天命,乃諸娣妾、良人更祝詛殺我!碧右詾槿。及死,太子悲恚發(fā)病,忽忽不樂。帝乃令皇后擇后宮家人子可以娛侍太子者,得元城王政君,送太子宮。政君,故繡衣御史賀之孫女也,見于丙殿;壹幸,有身。是歲,生成帝于甲館畫堂,為世適皇孫。帝愛之,自名曰驁,字大孫,常置左右。

  [7]皇太子劉所寵愛的司馬良娣病重,臨死前對太子說;“我死并不是因為壽數(shù)已盡,而是被其他妃妾輪番詛咒所殺!碧诱J(rèn)為她說得很對。及至司馬良娣死去,太子悲傷怨恨而生病,感到悶悶不樂。漢宣帝命皇后在后宮妃嬪的娘家女子中,挑選可以供太子娛樂和侍奉太子的女子,挑到元城人王政君,送入太子宮。王政君是前繡衣御史王賀的孫女。太子在丙殿見到王政君,一經(jīng)寵幸,便身懷有孕。這一年,王政君在甲館畫堂生下漢成帝。因是嫡皇孫,漢宣帝非常疼愛他,親自給他取名叫作劉驁,字大孫,常常將他帶在身邊。

  四年(辛未、前50)

  四年(辛未,公元前50年)

  [1]夏,廣川王海陽坐禽獸行、賊殺不辜廢,徙房陵。

  [1]夏季,廣川王劉海陽,因被指控行為如同禽獸,殘殺無辜,廢去王爵崐,遷徙到房陵縣。

  [2]冬,十月,未央宮宣室閣火。

  [2]冬季,十月,未央宮宣室閣失火。

  [3]是歲,徙定陶王囂為楚王。

  [3]這一年,漢宣帝將定陶王劉囂改封為楚王。

  [4]匈奴呼韓邪、郅支兩單于俱遣使朝獻(xiàn),漢待呼韓邪使有加焉。

  [4]匈奴呼韓邪、郅支兩單于都派使臣前來朝貢漢朝,對待呼韓邪單于的使臣優(yōu)于郅支單于的使臣。

  黃龍元年(壬申、前49)

  黃龍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

  [1]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

  [1]春季,正月,漢宣帝前往甘泉,在泰祭祀天神。

  [2]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二月 ,歸國。始,郅支單于以為呼韓邪兵弱,降漢,不能復(fù)自還,即引其眾西,欲攻定右地。又屠耆單于小弟本侍呼韓邪,亦亡之右地,收兩兄余兵,得數(shù)千人,自立為伊利目單于;道逢郅支,合戰(zhàn),郅支殺之,并其兵五萬余人。郅支聞漢出兵谷助呼韓邪,即遂留居右地;自度力不能定匈奴,乃益西,近烏孫,欲其并力,遣使見小昆彌烏就屠。烏就屠殺其使,發(fā)八千騎迎郅支。郅支覺其謀,勒兵逢擊烏孫,破之;因北擊烏揭、堅昆、丁令,并三國。數(shù)遣兵擊烏孫,常勝之。堅昆東去單于庭七千里,南至車師五千里,郅支留都之。

  [2]匈奴呼韓邪單于前來朝見漢宣帝,二月回國。起初,郅支單于認(rèn)為呼韓邪單于兵力單薄,歸降了漢朝,不能再自己返回舊地,于是便率領(lǐng)部眾向西方推進(jìn),打算攻占匈奴西部地區(qū)。此外,屠耆單于的小弟弟本為呼韓邪單于部下,也逃到西部地區(qū),收集屠耆單于和閏振單于兩位兄長的余部,共得數(shù)千人,自立為伊利目單于。路上遇到郅支單于,雙方交戰(zhàn),郅支單于殺死伊利目單于,兼并其部下,共有五萬余人。郅支單于聽說漢朝出兵出糧幫助呼韓邪單于,便留居在西部地區(qū)。他估計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控制整個匈奴,于是繼續(xù)向西推進(jìn),靠近烏孫,想與烏孫聯(lián)合力量,因而派使臣去見烏孫小昆彌烏就屠。烏就屠殺其使臣,派八千騎兵假意迎接郅支單于。郅支單于識破了烏就屠的企圖,率兵迎戰(zhàn),打敗烏孫軍隊,遂即向北部的烏揭、堅昆、丁令發(fā)動進(jìn)攻,吞并了這三個國家。郅支單于多次派兵進(jìn)攻烏孫,經(jīng)常取得勝利。堅昆國東界距單于王庭七千里,南界至車師五千里,郅支單于留下來,建都于此。

  [3]三月,有星孛于王良、閣道,入紫微宮。

  [3]三月,有異星出現(xiàn)于王良星、閣道星座,進(jìn)入紫微星座。

  [4]帝寢疾,選大臣可屬者,引外屬侍中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拜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勛,堪為光祿大夫,皆受遺詔輔政,領(lǐng)尚書事。冬,十二月,甲戌,帝崩于未央宮。

  [4]漢宣帝臥病在床,挑選可以囑托后事的大臣,召外戚侍中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來到宮中,任命史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蕭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勛,周堪為光祿大夫,共同接受遺詔,輔佐朝政,主管尚書事務(wù)。冬季,十二月甲戌(初七),漢宣帝在未央宮駕崩。

  班固贊曰: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xué)、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yè)也。遭值匈奴乖亂,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單于慕義,稽首稱藩。功光祖宗,業(yè)垂后嗣,可謂中興,侔德殷宗、周宣矣!

  班固贊曰:漢宣帝治理國家,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注重綜合考核人事的名與實。主持政務(wù)的大臣、學(xué)者,以及執(zhí)掌法令的官員,全都精通自己的本職。在技巧、工匠、器械方面,以后的漢元帝、漢成帝時,很少能與之相比,這也足以證明漢宣帝時確實做到了官吏各稱其職,百姓各安其業(yè)。遇到匈奴內(nèi)亂,漢宣帝討伐無道,扶助有道,以威嚴(yán)和信義震懾北方夷狄之國,匈奴單于仰慕漢朝仁義,俯首稱臣,自居藩屬地位。功勛光耀祖先,業(yè)績永垂后世,實可稱之為“中興”,其功德可與商高宗、周宣王相比!

  [5]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5]癸巳(二十六日),皇太子劉即皇帝位,拜謁漢高祖祭廟,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為皇太后。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jì)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紀(jì)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xì)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 第五十六卷
第五十七卷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 第六十四卷
第六十五卷 第六十六卷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
第七十一卷 卷七十二卷
第七十三卷 第七十四卷
第七十五卷 第七十六卷
第七十七卷 第七十八卷
第七十九卷 第八十卷
第八十一卷 第八十二卷
第八十三卷 第八十四卷
第八十五卷 第八十六卷
第八十七卷 第八十八卷
第八十九卷 第九十卷
第九十一卷 第九十二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四卷
第九十五卷 第九十六卷
第九十七卷 第九十八卷
第九十九卷 第一百卷
第一百零一卷 第一百零二卷
第一百零三卷 第一百零四卷
第一百零五卷 第一百零六卷
第一百零七卷 第一百零八卷
第一百零九卷 第一百一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卷 第一百一十四卷
第一百一十五卷 第一百一十六卷
第一百一十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卷
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三卷 第一百二十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卷 第一百二十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卷
第一百二十九卷 第一百三十卷
第一百三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卷
第一百三十三卷 第一百三十四卷
第一百三十五卷 第一百三十六卷
第一百三十七卷 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一百三十九卷 第一百四十卷
第一百四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卷 第一百四十四卷
第一百四十五卷 第一百四十六卷
第一百四十七卷 第一百四十八卷
第一百四十九卷 第一百五十卷
第一百五十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卷 第一百五十四卷
第一百五十五卷 第一百五十六卷
第一百五十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卷
第一百五十九卷 第一百六十卷
第一百六十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卷 第一百六十四卷
第一百六十五卷 第一百六十六卷
第一百六十七卷 第一百六十八卷
第一百六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卷
第一百七十一卷 第一百七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九卷 第一百九十卷
第一百九十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卷 第一百九十四卷
第一百九十五卷 第一百九十六卷
第一百九十七卷 第一百九十八卷
第一百九十九卷 第二百卷
第二百零一卷 第二百零二卷
第二百零三卷 第二百零四卷
第二百零五卷 第二百零六卷
第二百零七卷 第二百零八卷
第二百零九卷 第二百一十卷
第二百一十一卷 第二百一十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卷 第二百一十四卷
第二百一十五卷 第二百一十六卷
第二百一十七卷 第二百一十八卷
第二百一十九卷 第二百二十卷
第二百二十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卷
第二百二十三卷 第二百二十四卷
第二百二十五卷 第二百二十六卷
第二百二十七卷 第二百二十八卷
第二百二十九卷 第二百三十卷
第二百三十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卷
第二百三十三卷 第二百三十四卷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二百三十六卷
第二百三十七卷 第二百三十八卷
第二百三十九卷 第二百四十卷
第二百四十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卷
第二百四十三卷 第二百四十四卷
第二百四十五卷 第二百四十六卷
第二百四十七卷 第二百四十八卷
第二百四十九卷 第二百五十卷
第二百五十一卷 第二百五十二卷
第二百五十三卷 第二百五十四卷
第二百五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卷 第二百五十八卷
第二百五十九卷 第二百六十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第二百六十二卷
第二百六十三卷 第二百六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六卷
第二百六十七卷 第二百六十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卷 第二百七十卷
第二百七十一卷 第二百七十二卷
第二百七十三卷 第二百七十四卷
第二百七十五卷 第二百七十六卷
第二百七十七卷 第二百七十八卷
第二百七十九卷 第二百八十卷
第二百八十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卷
第二百八十三卷 第二百八十四卷
第二百八十五卷 第二百八十六卷
第二百八十七卷 第二百八十八卷
第二百八十九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一卷 第二百九十二卷
第二百九十三卷 第二百九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