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資治通鑒

 

第二百六十八卷

后梁紀三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元年(辛未、911)

  后梁紀三 后梁太祖乾化元年(辛未,公元911年)

  [1]三月,乙酉朔,以天雄留后羅周翰為節(jié)度使。

  [1]三月,乙酉朔(初一),后梁任命天雄留后羅周翰為天雄節(jié)度使。

  [2]清海、靜海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南平襄王劉隱病亟,表其弟節(jié)度副使巖權知留后;丁亥卒。巖襲位。

  [2]清海、靜海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南平襄王劉隱病情緊急,上表委任他的弟弟節(jié)度副使劉巖暫時主持留后事務;丁亥(初三),劉隱病故。劉巖繼位。

  [3]岐王聚兵臨蜀東鄙,蜀主謂群臣曰:“自茂貞為朱溫所困,吾常振其乏絕,今乃負恩為寇,誰為吾擊之?”兼中書令王宗侃請行。蜀主以宗侃為北路行營都統(tǒng)。司天少監(jiān)趙溫諫曰:“茂貞未犯邊,諸將貪功深入,糧道阻遠,恐非國家之利!笔裢醪宦牐约媸讨型踝、太子少師王宗賀、山南節(jié)度使唐道襲為三招討使,左金吾大將軍王宗紹為宗之副,帥步騎十二萬伐岐。壬辰,宗侃等發(fā)成都,旌旗數(shù)百里。

  [3]岐王李茂貞聚集軍隊到前蜀東部的邊界地方,前蜀主王建對文武群臣說:“自從李茂貞被朱溫所困,我經(jīng)常接濟他的困乏,現(xiàn)在卻忘恩負義來進行侵犯,誰替我攻打他?”兼中書令王宗侃請求前去。王建任命王宗侃為北路行營都統(tǒng)。司天少監(jiān)趙溫勸諫說:“李茂貞沒有侵犯邊境,各將領貪圖立功,率兵深入,運糧道路艱險遙遠,恐怕不是國家的利益。”前蜀主不聽,任命兼侍中王宗、太子少師王宗賀、山南節(jié)度使唐道襲為三招討使,左金吾大將軍王宗紹為王宗的副手,率領步兵、騎兵十二萬,討伐岐王李茂貞。壬辰(初八),王宗侃等從成都出發(fā),旌旗招展連綿數(shù)百里。

  [4]岐王募華原賊帥溫韜以為假子,以華原為耀州,美原為鼎州。置義勝軍,以韜為節(jié)度使,使帥、岐兵寇長安。詔感化節(jié)度使康懷貞、忠武節(jié)度使牛存節(jié)以同華、河中兵討之。已酉,懷貞等奏擊韜于車度,走之。

  [4]岐王李茂貞招募華原賊帥溫韜作為養(yǎng)子,以華原為耀州,美原為鼎州。設置義勝軍,任命溫韜為義勝節(jié)度使,派他率領州、岐州的軍隊侵犯長安。后梁太祖詔令感化節(jié)度使康懷貞、忠武節(jié)度使牛存節(jié)帶領同華、河中軍隊前去討伐。已丑(二十五日),康懷貞等奏報在車度攻反溫韜,把他趕跑。

  [5]夏,四月,乙卯朔,岐兵寇蜀興元,唐道襲擊卻之。

  [5]夏季,四月,乙卯朔(初一),岐兵侵犯前蜀興元,唐道襲把岐兵擊退。

  [6]上以久疾,五月,甲申朔,大赦。

  [6]后梁太祖因為長期患病,五月,甲申朔(初一),大赦天下。

  [7]甲辰,以清海留后劉巖為節(jié)度使。巖多延中國士人置于幕府,出為刺史,刺史無武人。

  [7]甲辰(二十一日),后梁任命清后劉巖為清海節(jié)度使。劉巖多延請中原讀書人安置在幕府,出任刺史,刺史中沒有武人。

  [8]蜀主如利州,命太子監(jiān)國;六月,癸丑朔,至利州。

  [8]前蜀主王建前往利州,命令太子王元坦代主國政。六月,癸丑朔(初一),王建到達利州。

  [9]燕王守光嘗衣赭袍,顧謂將吏曰:“今天下大亂,英雄角逐,吾兵強地險,亦欲自帝,何如?”孫鶴曰:“今內難新平,公私困竭,太原窺吾西,契丹伺吾北,遽謀自帝,未見其可。大王但養(yǎng)士愛民,訓兵積谷,德政既修,四方自服矣。”守光不悅。

  [9]燕王劉守光曾經(jīng)穿唐代皇帝所穿的赤褐色袍服,回頭對將吏們說:“現(xiàn)在天下大亂,英雄武力競爭,我兵馬強壯,地勢險要,也想自己稱帝,怎么樣?”孫鶴說:“現(xiàn)在內部危難剛平定,公家私人都困苦竭蹶,太原晉王李存勖窺伺我們的西部,契丹王阿保機窺伺我們的北部,匆忙謀劃自己稱帝,未見其可行之處。大王只要尊養(yǎng)讀書人,愛恤老百姓,訓練軍隊,積貯糧食,修行德政,四方自然服從了!眲⑹毓獠桓吲d。

  又使人諷鎮(zhèn)、定,求尊已為尚父,趙王熔以告晉王。晉王怒,欲伐之,諸將皆曰:“是為惡極矣,行當族滅,不若陽為推尊以稔之。”乃與熔及義武王處直、昭義李嗣昭、振武周德威、天德宋瑤六節(jié)度使共奉冊推守光為尚書令、尚父。

  劉守光又派人婉言勸說鎮(zhèn)州王熔、定州王處直,要求他們尊奉自己為“尚父”。趙王王熔把這件事告訴晉王李存勖,晉王勃然大怒,想要討伐劉守光,諸將都說:“這個劉守光作惡到極點了,應當誅滅他的全族,不如假裝推尊他為尚父來讓他惡貫滿盈!庇谑桥c王熔、義武節(jié)度使王處直、昭義節(jié)度使李嗣昭、振武節(jié)度使周德威、天德節(jié)度使宋瑤,六鎮(zhèn)節(jié)度使共同奉冊推尊劉守光為尚書令、尚父。

  守光不寤,以為六鎮(zhèn)實畏已,益驕,乃具表其狀曰:“晉王等推臣,臣荷陛下厚恩,未之敢受。竅思其宜,不若陛下授臣河北都統(tǒng),則并、鎮(zhèn)不足平矣!鄙弦嘀淇裼,乃以守光為河北道采訪使,遣闔門使王瞳、受旨史彥群冊命之。

  劉守光不醒悟,以為六鎮(zhèn)節(jié)度使確實畏懼自己,更加驕橫,于是上表給后梁太祖詳細陳情:“晉王等推尊我,我承受陛下的深恩,沒有敢接受。我私下考慮適宜的辦法,不如陛下任命我為河北都統(tǒng),那么,并州、鎮(zhèn)州不值得平定了!焙罅禾嬉仓绖⑹毓饪裢薮溃谑侨蚊鼊⑹毓鉃楹颖钡啦稍L使,派遣閣門使王瞳、崇政院受旨史彥群前去冊命他。

  守光命僚屬草尚父、采訪使受冊儀。乙卯,僚屬取唐冊太尉儀獻之,守光視之,問何得無郊天、改元之事,對曰:“尚父雖貴,人臣也,安有郊天、改元者乎?”守光怒,投之于地,曰:“我地方二千里,帶甲三十萬,直作河北天子,誰能禁我!尚父何足為哉!”命趣具即帝位之儀,械系瞳、彥群及諸道使者于獄,既而皆釋之。

  劉守光命令屬官草擬尚父、采訪使承受冊封的禮儀。乙卯(初三),屬官取唐代冊封太尉的禮儀呈獻,劉守光看后,問怎么能沒有南郊祀天、改變年號的事宜,屬官回答說:“尚父雖然尊貴,也是天子的的臣屬,哪里有南郊祀天、改變年號的事呢?”劉守光勃然大怒,把冊儀仍在地上,說:“我的領地二千里,披甲的將士三十萬,徑直作河北的天子,誰能禁止我!尚父怎么值得做呢!”命令趕快準備即皇帝位的禮儀,把閣門使王瞳、崇政院受旨史彥群及各道的使者用刑具拘系,投入獄中,不久又把他們都釋放了。

  [10]帝命楊師厚將兵三萬屯邢州。

  [10]后梁太祖命令楊師厚率兵三萬到邢州駐扎。

  [11]蜀諸將擊岐兵,屢破之。秋,七月,蜀主西還,留御營使昌王宗屯利州。

  [11]前蜀的各位將領攻擊岐王李茂貞的軍隊。屢次把岐兵打敗。秋季,七月,前蜀主王建向西返回成都,留下御營使昌王王宗在利州駐扎。

  [12]辛丑,帝避暑于張宗第,亂其婦女殆遍。宗子繼祚不勝憤恥,欲弒之。宗止之曰:“吾家頃在河陽,為李罕之所圍,啖木屑以度朝夕,賴其救我,得有今日,此恩不可忘也!蹦酥。甲辰,還宮。

  [12]辛丑(二十日),后梁太祖在張宗的私宅里避暑,幾乎奸淫了張宗家的全部婦女。張宗的兒子張繼祚不能忍受憤恨恥辱,想要殺死太祖。張宗阻止兒子說:“我家不久前在河陽,被李罕之圍困,靠吃木屑來度時日,仰賴他救我,才能有今天,這個恩情不可以忘掉!边@才作罷。甲辰(二十三日),太祖回宮。

  [13]趙王熔楊以師厚在邢州,甚懼,會晉王于承天軍。晉王謂熔父友也,事之甚恭。熔以梁寇為憂,晉王曰:“朱溫之惡極矣,天將誅之,雖有師厚輩不能救也。脫有侵軼,仆自帥眾當之,叔父勿以為憂!比叟踟礊閴,謂晉王為四十六舅。熔幼子昭誨從行,晉王斷衿為盟,許妻以女。由是晉、趙之交遂固。

  [13]趙王王熔因楊師厚在邢州,非常害怕,往承天軍會見晉王李存勖。李存勖認為王熔是父親李克用的朋友,侍奉王熔很恭敬。王熔為后梁的侵犯憂慮,李存勖說:“朱溫的罪惡到了頂點,老天爺將要殺死他,即使有楊師厚等也不能救他。倘使有侵犯襲擊,我親自率眾抵擋他,叔父不要因這事?lián)鷳n!蓖跞叟踟淳淳,祝晉王長壽,稱晉王為四十六舅。王熔的小兒子王昭誨跟隨前來,李存勖撕斷衣衿結盟。答應把女兒嫁給王昭誨。從此,晉、趙的關系就鞏固了。

  [14]八月,庚申,蜀主至成都。

  [14]八月,庚申(初九),前蜀主王建回到成都。

  [15]燕王守光將稱帝,將佐多竊議以為不可,守光乃置斧質於庭曰:“敢諫者斬!”孫鶴曰:“滄州之破,鶴分當死,蒙王生全,以至今日,今日敢愛死而忘恩乎!竊以為今日之帝未可也!笔毓馀,伏諸質上,令軍士而啖之。鶴呼曰:“不出百日,大兵當至!”守光命以土窒其口,寸斬之。

  [15]燕王劉守光將要自稱皇帝,將佐大多私下議論以為不可,劉守光于是在大廳里擺置刀斧、砧板,說:“敢進諫的斬首!”孫鶴說:“滄州被攻破的時候,孫鶴本該當死,蒙大王保全性命,以至今天,今日豈敢貪生怕死而忘記恩情嗎!我以為今天的皇帝是不可以做的!眲⑹毓獠淮笈褜O鶴按伏在砧板上,命令軍士剔下他的肉并且吃掉。孫鶴大聲呼喊說:“不出百日,一定有大兵來到!眲⑹毓饷钴娛坑猛寥淖,一寸寸地剁斬。

  甲子,守光即皇帝位,國號大燕,改元應天,以梁使王瞳為左相,盧龍判官齊涉為右相,史彥群為御史大夫。受冊之日,契丹陷平州,燕人驚擾。

  甲子(十三日),劉守光即皇帝位,國號大燕,改年號為應天。任命后梁的使者王瞳為左相,盧龍判官齊涉為右相,史彥群為御史大夫。受冊命這天,契丹攻下平州,燕人驚慌擾亂。

  [16]岐王使劉知俊、李繼崇將兵擊蜀,乙亥,王宗侃、王宗賀、唐道襲、王宗紹與之戰(zhàn)于青泥嶺,蜀兵大敗,馬步使王宗浩奔興州,溺死于江,道襲奔興元。先是,步軍都指揮使王宗綰城西縣,號安遠軍,宗侃、宗賀等收散兵走保之,知俊、繼崇追圍之。眾議欲棄興元,道襲曰:“無興元則無安遠,利州遂為敵境矣。吾必以死守之!笔裰饕圆踝跒閼杏懯,定戎團練使王宗播為四招討馬步都指揮使,將兵救安遠軍,壁于廉、讓之間,與唐道襲合擊岐兵,大破之于明珠曲。明日又戰(zhàn)於鳧口,斬其成州刺史李彥琛。

  [16]岐王李茂貞派劉知俊、李繼崇率兵攻前蜀,乙亥(二十四日),王宗侃、王宗賀、唐道襲、王宗紹在青泥嶺與岐兵交戰(zhàn),前蜀兵大敗,馬步使王宗浩逃奔興州,淹死在嘉陵江,唐道襲逃奔興元。在這以前,步軍都指揮使王宗綰修筑西縣城,號稱安遠軍;王宗侃、王宗賀等收集逃散的兵卒奔赴西縣保守,劉知俊、李繼崇追趕包圍西縣。眾人商議想放棄興元,唐道襲說:“沒有興元就沒有安遠,利州就成為敵人的地方了。我們一定要拚死守衛(wèi)!鼻笆裰魅蚊跬踝跒閼杏懯,定戎團練使王宗播為四招討馬步都指揮使,率兵救援安遠軍,在廉水、讓水之間扎營,與唐道襲協(xié)同攻擊岐兵,在明珠曲大敗岐兵。第二天,又在鳧口交戰(zhàn),斬殺岐王的成州刺史李彥琛。

  [17]九月,帝疾稍愈,聞晉、趙謀入寇,自將拒之。戊戌,以張宗為西都留守。庚子,帝發(fā)洛陽。甲辰,至衛(wèi)州,方食,軍前奏晉軍已出井陘。帝遽命輦北趣邢,晝夜倍道兼行。丙午,至相州,聞晉兵不出,乃止。相州刺史李思安不意帝猝至,落然無具,坐削官爵。

  [17]九月,后梁太祖的病逐漸痊愈,聽說晉、趙圖謀進犯,親自統(tǒng)率軍隊前往抵御。戊戌(十八日),任命張宗為西都留守。庚子(二十日),后梁太祖從洛陽出發(fā)。甲辰(二十四日),到達衛(wèi)州,正在吃飯,軍前奏報晉軍已經(jīng)從井陘出發(fā)。太祖馬上命令乘坐輦車向北奔赴邢,日夜兼程。丙午(二十六日),到達相州,聽說晉兵沒有出發(fā),這才停止前進。相州刺史李思安沒有想到后梁太祖突然到來,冷冷落的樣子,一切沒有準備,因此削奪官職爵位。

  [18]湖州刺史錢鏢酗酒殺人,恐吳越王罪之,冬,十月,辛亥朔,殺都監(jiān)潘長、推官鐘安德,奔于吳。

  [18]湖州刺史錢鏢酒醉逞兇殺人,擔心吳越王錢治罪,冬季,十月,辛亥朔(初一),殺死都監(jiān)潘長、推官鐘安德,投奔吳王楊隆演。

  [19]晉王聞燕主守光稱帝,大笑曰:“俟彼卜年,吾當問其鼎矣!睆埑袠I(yè)請遣使致賀以驕之,晉王遣太原少尹李承勛往。承勛至幽州,用鄰藩通使之禮。燕之典客者曰:“吾王帝矣,公當稱臣庭見。”承勛曰:“吾受命于唐朝為太原少尹,燕王自可臣其境內,豈可臣他國之使乎!”守光怒,囚之數(shù)日,出而問之曰:“臣我乎?”承勛曰:“燕王能臣我王,則我請為臣;不然,有死而已!”守光竟不能屈。

  [19]晉王李存勖聽說燕主劉守光自稱皇帝,放聲大笑說:“等他占卜在位年數(shù)的時候,我應該已取而代之了!睆埑袠I(yè)請示派遣使者表示祝賀來使他驕傲自負,李存勖派太原少尹李承勛前往。李承勛到達幽州,用相鄰藩國交往通行的禮儀,燕掌管接待使者事務的官員說:“我大王已經(jīng)即位稱帝了,您應當稱臣在朝廷上覲見。”李承勛說:“我承受唐朝的命令擔任太原少尹,燕王自可統(tǒng)屬他境內百性,怎么能統(tǒng)屬別國的使者呢!”劉守光勃然大怒,監(jiān)禁他幾天,放出來并向他說:“向我稱臣嗎?”李承勛說:“燕王能夠讓我晉王稱臣,那么我請求稱臣;不然,唯有一死而已!”劉守光結果不能使他屈服。

  [20]蜀主如利州,命太子監(jiān)國。決云軍虞候王琮敗岐兵,執(zhí)其將李彥太,俘斬三千百級。乙卯,捉生將彭君集破岐二寨,俘斬三千級。王宗侃遣裨將林思諤自中巴間行至泥溪,見蜀主告急,蜀主命開道都指揮使王宗弼將兵救安遠,及劉知俊戰(zhàn)于斜谷,破之。

  [20]前蜀主王建前往利州,命太子王元坦代理國事。決云軍虞候王琮打敗岐兵,逮住岐將李彥太,俘獲斬殺岐兵三千五百人。乙卯(初五),捉生將彭君集攻下岐兵的兩個營寨,俘獲斬殺岐兵三千人。王宗侃派遣副將林思諤自中巴穿小路到達泥溪,見王建報告緊急軍情,王建命令開道都指揮使王宗弼率兵救安遠,與劉知俊在斜谷交戰(zhàn),把劉知俊打敗。

  [21]甲寅夜,帝發(fā)相州,乙卯,至洹水。是夜,邊吏言晉、趙兵南下,帝即時進軍,丙辰,至魏縣。或告云:“沙陀至矣!”士卒懼,多逃亡,嚴刑不能禁。既而復告云無寇,上下始定。戊午,貝州奏晉兵寇東武,尋引去。帝以夾寨、柏鄉(xiāng)屢失利,故力疾北巡,思一雪其恥,意郁郁,多躁忿,功臣宿將往往以小過被誅,眾心益懼。既而晉、趙兵竟不出。十一月,壬午,帝南還。

  [21]甲寅(初四)夜里,后梁太祖從相州出發(fā),乙卯(初五),到達洹水。這天晚上,邊境官吏說晉王、趙王的軍隊南下,太祖立刻率領軍隊前進,丙辰(初六),到達魏縣。有人報告說:“沙陀兵到了!”后梁兵震動恐懼,多數(shù)逃跑,嚴厲懲罰也不能禁止。過了不久,又報告說沒有敵人,后梁軍上下才安定下來。戊午(二十日),貝州奏報晉兵侵犯東武,不久撤離。后梁太祖因潞州夾寨、柏鄉(xiāng)屢次失敗,所以盡力快速巡視北部邊界,想完全洗刷過去的恥辱,神情憂郁煩悶,經(jīng)常急躁發(fā)怒,功臣老將往往因為小過失被殺,眾人心里更加畏懼。不久,晉、趙的軍隊竟未出發(fā)。十一月壬午(初二),后梁及祖南下返回。

  [22]燕主守光集將吏謀攻易定,幽州參軍景城馮道以為未可;守光怒,系獄,或救之,得免。道亡奔晉,張承業(yè)薦于晉王,以為掌書記。丁亥,王處直告難于晉。

  [22]燕主劉守光召集將吏商量進攻易州、定州, 幽州參軍景城人馮道認為不可行。劉守光勃然大怒,把馮道拘禁監(jiān)獄,有人救他,得以釋放。馮道逃奔到晉,張承業(yè)向晉王李存勖推薦,任命他為掌書記。丁亥(初七),王處直向晉王報告遇到危難。

  [23]懷州刺史開封段明遠妹為美人。戊子,帝至獲嘉,明遠饋獻豐備,帝悅。

  [23]懷州刺史開封人段明遠的妹妹是個美人。戊子(初八),后梁太祖到達獲嘉,段明遠進獻財物豐富齊備,太祖非常高興。

  [24]庚寅,保塞節(jié)度使高萬興奏遣都指揮使高萬金將兵攻鹽州,刺史高行存降。

  [24]庚寅(初十),保塞節(jié)度使高萬興奏報派遣都指揮使高萬金率兵攻鹽州,鹽州刺史高行存投降。

  [25]壬辰,帝至洛陽,疾復作。

  [25]壬辰(十二日),后梁太祖回到洛陽,病又發(fā)作。

  [26]蜀王宗弼敗岐兵于金牛,拔十六寨,俘斬六千余級,擒其將郭存等。丙申,王宗、王宗播敗岐兵于黃牛川,擒其將蘇厚等。丁酉,蜀主自利州如興元。援軍既集,安遠軍望其旗,王宗侃等鼓噪而出,與援軍夾攻岐兵,大破之,拔二十一寨,斬其將李廷志等。已亥,岐兵解圍遁去。唐道襲先伏兵于斜谷邀擊,又破之。 庚子,蜀主西還。

  [26]前蜀將王宗弼在金牛打敗岐兵,攻取十六寨,俘獲斬殺六千余人,擒獲岐將郭存等。丙申(十六日),前蜀王宗、王宗播在黃牛川打敗岐兵,擒獲岐將蘇厚等。丁酉(十七日),前蜀主王建自利州前往興元。援軍已經(jīng)聚集,安遠軍望見援軍旗幟,王宗侃等擂鼓吶喊沖出,與援軍夾攻岐兵,把岐兵打得大敗,攻下二十一寨,斬殺岐將李廷志等。已亥(十九日),岐兵解除對安遠軍的包圍而逃跑。唐道襲預先在斜谷埋伏軍隊進行攔擊,又把岐兵打敗。庚子(二十日),王建西行返回成都。

  岐王左右石簡讒劉知俊于岐王,王奪其兵。李繼崇言于王曰:“知俊壯士,窮來歸我,不宜以讒廢之!蓖鯙橹D簡以安之。繼崇召知俊舉族居于秦州。

  岐王左右親信石簡向岐王李茂貞說劉知俊的壞話,岐王奪了劉知俊的兵權。李繼崇對岐王說:“劉知俊是壯士,處境困難前來歸順,不應該因為讒言罷免他!贬鯙榇藲⒘耸唩戆矒釀⒅。李繼崇召劉知俊率全族到秦州居住。

  [27]戊申,燕主守光將兵二萬寇易定,攻容城。王處直告急于晉。

  [27]戊申(二十八日),燕主劉守光率兵二萬侵犯易州、定州,攻打容城。王處直向晉王告急求救。

  [28]十二月,乙卯,以朗州留后馬為永順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

  [28]十二月乙卯(初五),后梁任命朗州留后馬為永順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

  [29]鎮(zhèn)南留后盧延昌游獵無度。百勝軍指揮使黎球殺之。自立;將殺譚全播,全播稱疾請老,乃免。丙辰,以球為虔州防御使。未幾,球卒,牙將李彥圖代知州事,全播愈稱疾篤。劉巖聞全播病,發(fā)兵攻韶州,破之,刺史廖爽奔楚,楚王殷表為永州刺史。

  [29]鎮(zhèn)南留后盧延昌出游打獵沒有節(jié)制,百勝軍指揮使黎球把他殺了,自立為留后;將要殺譚全播,譚全播稱說有病請求告老,才免殺身之禍。丙辰(初六),后梁任命黎球為虔州防御使。不久,黎球死了,牙將李彥圖代理主持虔州事務,譚全播更稱病情沉重。劉巖聽說譚全播病了,發(fā)兵攻打韶州,并把州城攻克。韶州刺史廖爽逃奔楚,楚王馬殷上表任命廖爽為永州刺史。

  [30]丁巳,蜀主至成都。

  [30]丁巳,(初七),前蜀主王建回到成都。

  [31]戊午,以靜海留后曲美為節(jié)度使。

  [31]戊午,(初八),后梁任命靜海留后曲美為靜海節(jié)度使。

  [32]癸亥,以靜江行軍司馬姚彥章為寧遠節(jié)度副使,權知容州,從楚王殷之請也。劉巖遣兵攻容州,殷遣都指揮使許德勛以桂州兵救之;彥章不能守,乃遷容州士民及其府藏奔長沙,巖遂取容管及高州。

  [32]癸亥(十三日),后梁任命靜江行軍司馬姚彥章為寧遠節(jié)度副使,暫時主持容州事務,這是依從楚王馬殷的請求。劉巖派遣軍隊進攻容州,馬殷派遣都指揮使許德勛率領桂州兵前去救援。。姚彥章不能守住州城,于是遷移容州士民及其庫貯財物投奔長沙,劉巖終于取得了容管及高州。

  [33]甲子,晉王遣蕃漢馬步總管周德威將兵三萬攻燕,以救易定。

  [33]甲子(十四日),晉王李存勖派遣蕃漢馬步總管周德威率領三萬軍隊攻燕,藉以救援易州、定州。

  [34]是歲,蜀主以內樞密使潘炕為武泰節(jié)度使,炕從弟宣徽南院使峭為內樞密使。

  [34]這一年,前蜀主王建任命內樞密使潘炕為武泰節(jié)度使,潘炕的堂弟宣徽南院使潘峭為內樞密使。

  二年(壬申、912)

  二年(壬申,公元912年)

  [1]春,正月,德威東出飛狐,與趙王將王德明、義武將程巖會于易水。丙戌,三鎮(zhèn)兵進攻燕祁溝關,下之;戊子,圍涿州。刺史劉知溫城守,劉守奇之客劉去非大呼于城下,謂知溫曰:“河東小劉郎來為父討賊,何豫汝事而堅守邪?”守奇免胄勞之,知溫拜于城上,遂降。周德威疾守奇之功,譖諸晉王,王召之;守奇恐獲罪,與去非及進士趙鳳來奔,上以守奇為博州刺史。去非、鳳,皆幽州人也。先是,燕主守光籍境內丁壯,悉文面為兵,雖士人不免,鳳詐為僧奔晉,守奇客之。

  [1]春季,正月,周德威自代州東出飛狐口,與趙王的部將王德明、義武將領程巖在易水會合。丙戌(初七),三鎮(zhèn)軍隊進攻燕的祁溝關,奪取祁溝關;戊子(初九),三鎮(zhèn)軍隊包圍涿州。 涿州刺史劉知溫據(jù)城防守,劉守奇的門客劉去非在城下大聲呼喊,對劉知溫說:“河東小劉郎來為他的父親討伐叛國作亂的賊子,與你的事有什么相干而堅決固守呢!”劉守奇脫下頭盔慰勞他,劉知溫在城上叩拜,于是投降。周德威嫉妒劉守奇的功勞,在晉王李存勖面前誣陷他。晉王召見劉守奇,劉守奇擔心獲罪,與劉去非及進士趙鳳前來投奔,后梁太祖任命劉守奇為博州刺史。劉去非、趙鳳都是幽州人。在這以前,燕主劉守光檢查登記境內的成年男子,全部在臉上刺字為兵,即使是讀書人也不能免,趙鳳假裝是僧人逃奔晉地,劉守奇收他為門客。

  丁酉,德威至幽州城下,守光來求救。二月,帝疾小愈,議自將擊鎮(zhèn)、定以救之。

  丁酉(十八日),周德威率兵到達幽州城下,燕主劉守光派人來請求救援。二月,后梁太祖的病稍愈,商議親自率領軍隊前去攻擊鎮(zhèn)州、定州來救援劉守光。

  [2]帝聞岐、蜀相攻,辛酉,遣光祿卿盧等使于蜀,遺蜀主書,呼之為兄。

  [2]后梁太祖聽說岐王李茂貞、蜀主王建互相攻戰(zhàn),辛酉(十二日),派遣光祿卿盧等出使蜀,給蜀主書信,稱蜀主王建為兄。

  [3]甲子,帝發(fā)洛陽。從官以帝誅戮無常,多憚行,帝聞之,益怒。是日,至白馬頓,賜從官食,多未至,遣騎趣之于路。左散騎常侍孫騭、右諫議大夫張衍、兵部郎中張俊最后至,帝命撲殺之。衍,宗之侄也 。

  [3]甲子(十五日),后梁太祖從洛陽出發(fā)。隨從的官員因太祖隨意殺戮, 多數(shù)害怕隨行,太祖聽到這些話,更加憤怒。這一天,到達白馬頓,賞賜隨從的官員吃飯,多數(shù)沒有到,派騎兵在路上催促。左散騎常侍孫騭、右諫議大夫張衍、兵部郎中張最后到達,太祖命令把他們殺死。張衍是張宗的侄子。

  丙寅,帝至武陟。段明遠供饋有加于前。丁卯,至獲嘉,帝追思李思安去歲供饋有闕,貶柳州司戶,告辭稱明遠之能曰:“觀明遠之忠勤如此,見思安之悖慢何如!”尋長流思安于崖州,賜死。明遠后更名凝。

  丙寅(十七日),后梁太祖到達武陟縣。懷州刺史段明遠供應進獻比以前更加豐盛。丁卯(十八日)后梁太祖到達獲嘉,追想李思安去年供應進獻的財物短缺,降為柳州司馬,告辭時稱贊段明遠的能力說:“看段明遠如此忠誠勤勉,可見李思安何等狂悖怠慢!”不久,把李思安流放到崖州,賜令自盡。段明遠后來改名段凝。

  乙亥,帝至魏州,命都招討使宣義節(jié)度使楊師厚、副使·前河陽節(jié)度使李周彝圍棗強,招討應接使·平盧節(jié)度使賀德倫、副使·天平留后袁象先圍縣。德倫,河西胡人;象先,下邑人也。

  乙亥(二十六日),后梁太祖到達魏州,命都招討使及宣義節(jié)度使楊師厚、副使及前河陽節(jié)度使李周彝包圍棗強,招討應接使及平盧節(jié)度使賀德倫、副使及天平留后袁象先包圍縣。賀德倫是河西胡人,袁象先是下邑人。

  戊寅,帝至貝州。

  戊寅(二十九日),后梁太祖到達貝州。

  [4]辰州蠻酋宋鄴、昌師益皆帥眾降于楚,楚王殷鄴為辰州刺史,師益為溆州刺史。

  [4]辰州蠻首領宋鄴、昌師益都率眾降楚,楚王馬殷任命宋鄴為辰州刺史,昌師益為溆州刺史。

  [5]帝晝夜兼行,三月,辛巳,至下博南,登觀津冢。趙將符習引數(shù)百騎巡邏,不知是帝,遽前逼之。或告曰:“晉兵大至矣!”帝棄行幄,亟引兵趣棗強,與楊師厚軍合。習,趙州人也。

  [5]后梁太祖日夜兼程,三月辛巳(初二),到達下博南,登上觀津冢。趙將符習帶領數(shù)百名騎兵巡邏到這里,不知道是后梁太祖,立即上前逼近,有人報告說:“晉兵大批人馬來到了!”太祖拋棄出行用的帳幕,趕快帶兵奔赴棗強,與楊師厚的軍隊會合。符習是趙州人。

  棗強城小而堅,趙人聚精兵數(shù)千人守之,師厚急攻之,數(shù)日不下,城壞復修,死傷者以萬數(shù)。城中矢石將竭,謀出降,有一卒奮曰:“賊自柏鄉(xiāng)喪敗已來,視我鎮(zhèn)人裂眥,今往歸之,如自投虎狼之口耳。困窮如此,何用身為!我請獨往試之。”夜,縋城出,詣梁軍詐降,李周彝召問城中之備,對曰:“非半月未易下也。”因謀曰:“某既歸命,愿得一劍,效死先登,取守城將首!敝芤筒辉S,使荷擔從軍。卒得間舉擔擊周彝首,踣地,左右救至,得免。帝聞之,愈怒,命師厚晝夜急攻,丙戌,拔之,無問老幼皆殺之,流血盈城。

  棗強城小而堅固,趙人聚集精銳軍隊數(shù)千人據(jù)城防守,楊師厚緊急攻打,數(shù)日沒有攻下,城墻壞了修復,后梁兵死傷以萬計。城中箭矢石塊將要用完,商量出城投降,有一士兵奮力高呼說:“梁賊自柏鄉(xiāng)失敗以來,視我鎮(zhèn)州人如眼中死敵,現(xiàn)在前去歸順他們,如同自己投入虎狼口中罷了。艱難窘迫到這個地步,要身體做什么!我請求獨自前去試試他們。”夜里,用繩索縋也出城去,前往后梁軍營假裝投降,李周彝召他來詢問城中戒備情形,回答說:“沒有半月的時間,是不容易攻下的!庇谑巧套h說:“我既已歸服受命,希望得到一把利劍,拼死搶先登城,取下守城將領的首級!崩钪芤蜎]有允許,派他挑擔隨從軍隊。這個士兵得空揮起扁擔猛擊李周彝的腦袋,李周彝跌倒在地,左右的人前來營救,才得免死。后梁太祖聽說這件事,更加憤怒,命令楊師厚日夜加緊攻城,丙戌(初七),把城攻克,不管老幼全部殺死,鮮血流滿全城。

  初,帝引兵渡河,聲言五十萬。晉忻州刺史李存審屯趙州,患兵少,裨將趙行實請入土門避之,存審不可。及賀德倫攻縣,存審謂史建瑭、李嗣肱曰:“吾王方有事幽薊,無兵此來,南方之事委吾輩數(shù)人。今縣方急,吾輩安得坐而視之!使賊得縣,必西侵深、翼,患益深矣。當與公等以奇計破之!贝鎸從艘笙虏,使建瑭、嗣肱分道擒生。建瑭分其麾下為五隊,隊各百人,一之衡水,一之南宮,一之信都,一之阜城,自將一隊深入,與嗣肱遇梁軍之樵芻者皆執(zhí)之,獲數(shù)百人。明日會于下博橋,皆殺之,留數(shù)人斷臂縱去,曰:“為我語朱公:晉王大軍至矣!”時縣未下,帝引楊師厚兵五萬,就賀德倫共攻之。丁亥,始至縣西,未及置營,建瑭、嗣肱各將三百騎,效梁軍旗幟服色,與樵芻者雜行,日且暮,至德倫營門,殺門者,縱火大噪,弓矢亂發(fā),左右馳突,既暝,各斬馘執(zhí)俘而去。營中大擾,不知所為。斷臂者復來曰:“晉軍大至矣!”帝大駭,燒營夜遁,迷失道,委曲行百五十里,戊子旦乃至冀州;之耕者皆荷奮梃逐之,委棄軍資器械不可勝計。既而復遣騎覘之,曰:“晉軍實未來,此乃史先鋒游騎耳。”帝不勝慚憤,由是病增劇,不能乘肩輿。留貝州旬余,諸軍始集。

  起初,后梁太祖帶兵渡過黃河,聲稱五十萬大軍。晉忻州刺史李存審駐扎趙州,憂慮兵少,副將趙行實請入土門躲避,李存審沒有同意。等到賀德倫進攻縣,李存審對史建瑭、李嗣肱說:“我王正在幽州、薊州有事,沒有軍隊到這里來,南方的戰(zhàn)事委托給我等數(shù)人,F(xiàn)在縣正吃緊,我等怎能坐視不管!使梁賊奪得縣,一定西來進攻深州、冀州,危害更加深重了。應當與你等用奇計打敗他們!崩畲鎸徲谑菐П咽叵虏,派史建瑭、李嗣肱分道活捉后梁兵。史建瑭把他的部下分為五隊,每隊各一百人,一隊往衡水,一隊往南宮,一隊往信都,一隊往阜城,自己帶領一隊深入敵軍,與李嗣肱帶領的軍隊遇見打柴割草的后梁兵全都捉拿,俘獲數(shù)百人。第二天在下博橋會合,把俘獲的后梁兵都殺死,只留數(shù)人把胳膊砍掉后放走,說:“替我告訴朱公:晉王的大軍到了!”當時縣沒有攻下,后梁太祖帶領楊師厚率兵五萬,會同賀德倫的軍隊一起攻城。丁亥(初八),才到縣西邊,沒有來得及扎營,史建瑭、李嗣肱各率領三百騎兵,摹仿后梁軍的旗幟和衣服顏色,與打柴割草的后梁兵混雜行走,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到達賀德倫的營門,殺死守門人,放人吶喊,弓箭亂發(fā),左右奔馳突擊,天黑以后,各自割取敵人左耳、帶著俘虜而離去。后梁營中非常擾亂,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被晉軍砍斷胳膊的后梁兵又來報告:“晉軍大隊人馬到了!”太祖大為驚懼,燒毀營壘,連夜逃跑,迷失道路,曲折行走了一百五十里,戊子(初九)黎明才到達冀州?h的農(nóng)民都拿鋤舉棒追逐后梁兵,后梁軍拋棄的軍用物資器械不能盡計。不久,太祖又派遣騎兵前去偵察晉軍的動靜,回來報告說:“晉軍其實沒有來,這只是史先鋒的流動騎兵罷了!碧娉惺懿涣诵闹械男邞M和憤恨,從此病情加重,不能乘坐轎子。太祖在貝州留住十幾天,各路軍隊才聚集。

  [6]義昌節(jié)度使劉繼威年少,淫虐類其父,淫于都指揮使張萬進家,萬進怒,殺之,詰旦,召大將周知裕,告其故。萬進自稱留后,以知裕為左都押牙。庚子,遣使奉表請降,亦遣使降于晉,晉王命周德威安撫之。知裕心不自安,遂來奔,帝為之置歸化軍,以知裕為指揮使,凡軍士自河朔來者皆隸之。辛丑,以萬進為義昌留后。甲辰,改義昌為順化軍,以萬進為節(jié)度使。

  [6]義昌節(jié)度使劉繼威年紀輕,荒淫暴虐很像他的父親劉守光,他在都指揮使張萬進家淫亂,張萬進大怒殺死劉繼威。第二天早晨,張萬進召請大將周知裕,告訴他殺死劉繼威的緣故。張萬進自稱義昌留后,委任周知裕為左都押牙。庚子(二十一日),張萬進派遣使者向后梁太祖進表請求歸降,同時也派遣使者向晉投降。晉王命令周德威安撫他。周知裕心里自感不安,于是前來投奔,后梁太祖為他設置歸化軍,任命周知裕為指揮使,凡是自河朔來的軍士都隸屬于他。辛丑(二十二日),后梁任命張萬進為義昌留后。甲辰(二十五日),改義昌為順化軍,任命張萬進為順化節(jié)度使。

  [7]乙巳,帝發(fā)貝州;丁未,至魏州。

  [7]乙巳(二十六日),后梁太祖自貝州出發(fā);丁未(二十八日),到達魏州。

  [8]戊申,周德威遣裨將李存暉等攻瓦橋關,其將吏及莫州刺史李嚴皆降。嚴,幽州人也,涉獵書傳 ,晉王使傅其子繼岌,嚴固辭。晉王怒,將斬之,教練使孟知祥徒跣入諫曰:“強敵未滅,大王豈宜以一怒戮向義之士乎!”乃免之。知祥,遷之弟子,李克讓之婿也。

  [8]戊申(二十九日),周德威派遣副將李存暉等進攻瓦橋關,瓦橋關的將吏及莫州刺史李嚴全都投降。李嚴是幽州人,廣泛閱讀書籍傳記,晉王李存勖讓他教授自己的兒子李繼岌,李嚴堅決推辭。晉王非常生氣,要殺死李嚴,教練使孟知祥赤腳進入勸諫說:“強大的敵人沒有消滅,大王難道應該因一時憤怒屠殺向歸正義的人嗎!”這才寬免了李嚴。孟知祥是孟遷弟弟的兒子,晉王李克用之弟李克讓的女婿。

  [9]吳鎮(zhèn)南節(jié)度使劉威,歙州觀察使陶雅,宣州觀察使李遇,常州刺史李簡,皆武忠王舊將,有大功,以徐溫自牙將秉政,內不能平;李遇尤甚,常言:“徐溫何人,吾未嘗識面,一旦乃當國邪!”

  [9]吳鎮(zhèn)南節(jié)度使劉威,歙州觀察使陶雅,宣州觀察使李遇,常州刺史李簡,都是武忠王楊行密的舊將,建有大功,因徐溫自右牙指揮使主持政事,內心不平。李遇尤其厲害,常說:“徐溫是什么人,我不曾見過面,一日之間竟當政了!”

  館驛使徐使于吳越,道過宣州,溫使說遇入見新王,遇初許之;曰:“公不爾,人謂公反。”遇怒曰:“君言遇反,殺侍中者非反邪!”侍中,謂威王也。溫怒,以淮南節(jié)度副使王檀為宣州制置使,數(shù)遇不入朝之罪,遣都指揮使柴再用帥、潤、池、歙兵納檀于宣州,州副使徐知誥為之副。遇不受代。再用攻宣州,逾月不克。

  館驛使徐出使吳越,路過宣州,徐溫讓徐勸說李遇到廣陵朝見新王,李遇開始應允了;徐說:“您不這樣,人家說您謀反!崩钣霾淮笈f:“您說我李遇謀反,殺死侍中的人不是謀反嗎!”侍中,是說威王楊渥。徐溫大怒,任命淮南節(jié)度副使王檀為宣州制置使,數(shù)說李遇不到朝廷來的罪狀,派遣都指揮使柴再用率領州、潤州、池州、歙州的軍隊送王檀的宣州,州副使徐知誥作他的副手。李遇不接受替代,柴再用攻打宣州,過了一個月沒有攻克。

  [10]夏,四月,癸丑,以楚王殷為武安、武昌、靜江、寧遠節(jié)度使,洪、鄂四面行營都統(tǒng)。

  [10]夏季,四月癸丑(初五),后梁任命楚王馬殷為武安、武昌、靜江、寧遠節(jié)度使,洪、鄂四面行營都統(tǒng)。

  [11]乙卯,博王友文來朝,請帝還東都。丁巳,發(fā)魏州;已未,至黎陽,以疾淹留;乙丑,至滑州。

  [11]乙卯(初七),博王朱友文到魏州行宮朝見,請后梁太祖回東都。丁巳(初九),太祖自魏州出發(fā) ;已未(十一日),到達黎陽,因病停留;乙丑(十七日),到達滑州。

  [12]維州羌胡董琢反,蜀主遣保鑾軍使趙綽討平之。

  [12]維州羌胡董琢謀反,前蜀主王建派遣保鑾軍使趙綽前往討伐平定。

  [13]已巳,帝至大梁。

  [13]已巳(二十一日),后梁太祖到達大梁。

  [14]帝聞嶺南與楚相攻,甲戌,以右散騎常侍韋戩等為潭、廣和葉使,往解之。

  [14]后梁太祖聽說嶺南與楚互相攻擊,甲戌(二十六日),任命右散騎常侍韋戩等為潭、廣和葉使,前往進行調解。

  [15]戊寅,帝發(fā)大梁。

  [15]戊寅(三十日),后梁太祖由大梁出發(fā)。

  [16]周德威白晉王,以兵少不足攻城,晉王遣李存審將吐谷渾、契騎兵會之。李嗣源攻瀛州,刺史趙敬降。

  [16]周德威稟報晉王,因為兵少不足以攻城,晉王派遣李存審率領吐谷渾、契的騎兵前去會合。李嗣源攻打瀛州,刺史趙敬投降。

  [17]五月,甲申,帝至洛陽,疾甚。

  [17]五月甲申(初六),后梁太祖回到洛陽,病情嚴重。

  [18]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薛貽矩卒。

  [18]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薛貽矩去世。

  [19]燕主守光遣其將單廷將精兵萬人出戰(zhàn),與周德威遇于龍頭岡。廷曰:“今日必擒周楊五以獻。”楊五者,德威小名也,既戰(zhàn),見德威于陳,援槍單騎逐之,槍及德威背,德威側身避之,奮反擊廷墜馬,生擒,置于軍門。燕兵退走,德威引騎乘之,燕兵大敗,斬首三千級。廷,燕驍將也,燕人失之,奪氣。

  [19]燕主劉守光派遣他的部將單廷率領精銳軍隊一萬人出城迎戰(zhàn),在龍頭岡與周德威相遇,單廷說:“今天一定要擒住周楊五作為戰(zhàn)利品進獻!”楊五是周德威的小名。交戰(zhàn)后,單廷見周德威在陣中,持槍單馬追趕,槍尖刺到周德威的脊背,周德威側身避開,奮力揮杖反擊單廷落馬,生擒單廷,放在軍營門前。燕兵退走,周德威帶領騎兵追逐,燕兵大敗,斬殺三千人。單廷是燕的勇將,燕人失掉了他,大喪士氣。

  [20]己丑,蜀大赦。

  [20]己丑(十一日),蜀實行大赦。

  [21]李遇少子為淮南牙將,遇最愛之,徐溫執(zhí)之,至宣州城下示之,其子啼號求生,遇由是不忍戰(zhàn)。溫使曲客何蕘入城,以吳王命說之曰:“公本志果反,請斬蕘以徇;不然,隨蕘納款!庇瞿碎_門請降,溫使柴再用斬之,夷其族,于是諸將始畏溫,莫敢違其命。

  [21]吳宣州刺使李遇的小兒子提任淮南牙將,李遇最喜歡他,徐溫將他逮捕,押到宣州城下,他的小兒子號哭哀求活命,李遇因此不忍心再戰(zhàn)。徐溫派典客何蕘進入宣州城內,用吳王楊隆演的命令勸說他,說:“您本來的意思如果是謀反,請斬我何蕘向眾宣示;不是這樣,隨我何蕘出城歸順投降!崩钣鲇谑谴蜷_城門,請求歸降,徐溫派柴再用把他斬首,殺了他全族。于是各個將領開始畏懼徐溫,沒有人敢于違抗他的命令。

  徐知誥以功遷州刺史。知誥事溫甚謹,安于勞辱,或通夕不解帶,溫以是特愛之,每謂諸子曰:“汝輩事我能如知誥乎?”時諸州長吏多武夫,專以軍旅為務,不恤民事;知誥在升州,獨選用廉吏,修明政教,招延四方士大夫,傾家貲無所愛。洪州進士宋齊丘,好縱橫之術,謁知誥,知誥奇之,辟為推官,與與判官王令謀、參軍王專主謀議,以牙吏馬仁裕、周宗、曹為腹心。仁裕,彭城人;宗,漣水人也。

  徐知誥因功任州刺史。徐州誥為徐溫做事非常謹慎,任勞任怨,有時通宵不解衣帶,徐溫因此特別喜愛他,常對諸子說:“你們?yōu)槲易鍪履軌蛳裥熘a嗎?”當時各州長官多是武夫,只以征戰(zhàn)為職責,不體察民間之事;徐知誥在升州,只選用廉潔奉公的官吏,修明政治教化,招請四方士大夫,用盡所有家財也無所吝惜。洪州進士宗齊丘,喜好縱橫家游說之術,進見徐知誥,徐知誥認為他是奇才,任用為推官,與判官王令謀、參軍王專門主持出謀劃策,以牙吏馬仁裕、周宗、曹為左右親信。馬仁裕是彭城人;周宗是漣水人。

  [22]閏月,壬戌,帝疾增甚,謂近臣曰:“我經(jīng)營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余孽更熾如此!吾觀其志不小,天復奪我年,我死,諸兒非彼敵也,吾無葬地矣!”因哽咽,絕而復蘇。

  [22]閏五壬戌(十五日),后梁太祖的病情加重,對親近官員說:“我經(jīng)營謀取天下三十年,想不到太原李克用的余孽更加興旺強大如此!我看他的志向不小,上天又削除我的年壽,我死了,諸兒不是他們的敵手,我沒有葬身之地了!”于是哽咽失聲,呼吸停止后卻又蘇醒過來。

  [23]高季昌潛有據(jù)荊南之志,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廣之。

  [23]荊南節(jié)度使高季昌暗中有盤據(jù)荊南的志向,于是奏請修筑江陵的外城,把它增廣擴大。

  [24]丙寅,蜀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王鍇罷為兵部尚書。

  [24]丙寅(十九日),前蜀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王鍇被免職,降為兵部尚書。

  [25]帝長子郴王友裕早卒。次假子博王友文,帝特愛之,常留守東都,兼建昌宮使。次郢王友,其母亳州營倡也,為左右控鶴都指揮使。次均王友貞,為東都馬步都指揮使。

  [25]后梁太祖的長子郴王朱友裕早死,次養(yǎng)子博王朱友文,特別受太祖喜愛,經(jīng)常留守東都大梁,兼建昌宮使。郢王朱友,擔任左右控鶴都指揮使,他的母親是亳州營妓。均王朱友貞擔任東都馬步都指使。

  初,元貞張皇后嚴整多智,帝敬憚之。后殂,帝縱意聲色,諸子雖在外,常征其婦入侍,帝往往亂之。友文婦王氏色美,帝尤寵之,雖未以友文為太子,帝意常屬之。友心不平。友嘗有過,帝撻之,友益不自安。帝疾甚,命王氏召友文于東都,欲與之訣,且付以后事。友婦張氏亦朝夕侍帝側,知之,密告友曰:“大家以傳國寶付王氏懷往東都,吾屬死無日矣!狈驄D相泣。左右或說之曰:“事急計生,何不改圖,時不可失!”

  當初,元貞張皇后嚴肅端正,聰明多智,后梁太祖對她恭敬而畏懼。張皇后死后,后梁太祖縱情歌舞女色,諸子即使在外地,也常征召他們的妻子入宮侍奉,太祖往往與她們淫亂。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容貌美麗,太祖尤其寵愛她,雖然沒有立朱友文為太子,太祖的意向時常專注于他。朱友心里憤憤不平。朱友曾經(jīng)犯有過錯,太祖用鞭子打了他,朱友更加不能自安。后梁太祖病情嚴重,命王氏到東都大梁召朱友文來西都洛陽,想要與他訣別,并且托付后事。朱友的妻子張氏也日夜侍奉在太祖身邊,知道這件事,秘密告知朱友說:“皇上把傳國寶璽交給王氏帶往東都,我們的死沒有幾天了。”夫婦二人相對流淚。左右有人勸解他們說:“事急生計,何不另外設法,時機不可錯過!”

  六月,丁丑朔,帝命敬翔出友為萊州刺史,即令之官。已宣旨,未行敕。時左遷者多追賜死,友益恐。

  六月,丁丑朔(初一),后梁太祖命敬翔將朱友調出任萊州刺史,立即讓他赴任。已經(jīng)傳旨,但沒有頒行敕書。當時貶官者大多追命賜死,朱友越發(fā)恐慌。

  戊寅,友易服微行入左龍虎軍,見統(tǒng)軍韓,以情告之。亦見功臣宿將多以小過被誅,懼不自保,遂相與合謀。以牙兵五百人從友雜控鶴士入,伏于禁中,中夜斬關入,至寢殿,侍疾者皆散走。帝驚起,問:“反者為誰?”友曰:“非他人也。”帝曰:“我固疑此賊,恨不早殺之。汝悖逆如此,天地豈容汝乎!”友曰:“老賊萬段!”友仆夫馮廷諤刺帝腹,刃出于背。友自以敗氈裹之,瘞于寢殿,秘不發(fā)喪。遣供奉官丁昭溥馳詣東都,命均王友貞殺友文。

  戊寅(初二),朱友改換服裝隱藏身份,進入左龍虎軍,會見左龍虎統(tǒng)軍韓,把實情告訴他。韓也見功臣老將多因小過被殺,懼怕不能保全自己,于是與朱友共同策劃。韓領牙兵五百人隨從朱友混雜在控鶴軍士中進入皇宮,埋伏在宮內,半夜砍斷門閂進入,到達寢殿,侍候病人的都逃散了。后梁太祖驚起,問:“謀反的是誰?”朱友說:“不是別人!碧嬲f:“我原來懷疑你這賊子,只恨沒有早把你殺死。你如此叛逆,天地難道容你嗎!”朱友說:“把老賊碎尸萬段!”朱友的馬夫馮廷諤猛刺太祖的肚子,刀尖從背上穿出。朱友親自用毀壞的氈子把太祖裹起來,埋在寢殿里,封鎖消息,不發(fā)喪。派遣供奉官丁昭溥馳往東都大梁,命令均王朱友貞殺死朱友文。

  己卯,矯詔稱:“博王友文謀逆,遣兵突入殿中,賴郢王友忠孝,將兵誅之,保全朕躬。然疾因震驚,彌致危殆,宜令友權主軍國之務!表n為友謀,多出府庫金帛賜諸軍及百官以取悅。

  己卯(初三),朱友假造詔令稱:“博王朱友文謀反,派兵沖入殿中。朕依賴郢王朱友忠誠孝敬,率領軍隊把朱友文殺死,保全朕身。但朕病因為震動驚恐,更加危險,應令朱友暫時主持軍隊國家事務!表n替朱友謀劃,大量取出府庫內的金帛賜給各軍及百官來取悅于人。

  辛巳,丁昭溥遠,聞友文已死,乃發(fā)喪,宣遺制,友即皇帝位。

  辛巳(初五),供奉官丁昭溥返回,朱友聽說朱友文已死,這才發(fā)喪,宣布先帝遺留的制書,朱友即皇帝位。

  時朝廷新有內難,中外人情洶洶。許州軍士更相告變,匡國節(jié)度使韓建皆不之省,亦不為備;丙申,馬步都指揮使張厚作亂,殺建,友不敢詰,甲辰,以厚為陳州刺史。

  當時朝廷新出現(xiàn)內部的變故,內外人情紛擾不安。許州軍士輪番報告發(fā)生事變,匡國節(jié)度使韓建不檢查,也不防備。丙申(二十日),馬步都指揮使張厚發(fā)動叛亂,殺死韓建,朱友不敢追究,甲辰(二十八日),任命張厚為陳州刺史。

  [26]秋,七月,丁未,大赦。

  [26]秋季,七月,丁未(初二)后梁宣布大赦。

  [27]天雄節(jié)度使羅周翰幼弱,軍府事皆決于牙內都指揮使潘晏;北面都招討使、宣義節(jié)度使楊師厚軍于魏州,久欲圖之,憚太祖威嚴,不敢發(fā)。至是,師厚館于銅臺驛,潘晏入謁,執(zhí)而殺之,引兵入牙城,據(jù)位視事。壬子,制以師厚為天雄節(jié)度使,徙周翰為宣義節(jié)度使。

  [27]天雄節(jié)度使羅周翰年幼懦弱,軍府事務都由牙內都指揮使潘晏決定。北面都招討使、宣義節(jié)度使楊師厚在魏州駐扎,長期以來就想要謀取天雄,懼怕后梁太祖的威嚴,不敢動手。到這時,楊師厚在銅雀驛借宿,潘晏進見,把他逮捕并且殺死,帶兵進入牙城,占據(jù)天雄節(jié)度使的職位辦公治事。壬子(初七),頒布制書,任命楊師厚為天雄節(jié)度使,調任羅周翰為宣義節(jié)度使。

  [28]以侍衛(wèi)諸軍使韓領匡國節(jié)度使。

  [28]后梁任命侍衛(wèi)諸軍使韓兼匡國節(jié)度使。

  [29]甲寅,加吳越王尚父。

  [29]甲寅(初九),后梁加封吳越王錢為尚父。

  [30]甲子,以均王友貞為開封尹、東都留守。

  [30]甲子(十九日),后梁任命均王朱友貞為開封尹、東都留守。

  [31]蜀太子元坦更名元膺。

  [31]前蜀太子王元坦改名元膺。

  [32]丙寅,廢建昌宮使,以河南尹張宗為國計使,凡天下金谷舊隸建昌宮者悉主之。

  [32]丙寅(二十一日),后梁撤銷建昌宮使,任命河南尹張宗為國計使,凡天下錢糧過去隸于建昌宮的,全部由他掌管。

  [33]八月,龍驤軍三千人戍懷州者,潰亂東走,所過剽掠;戊子,遣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霍彥威、左耀武指揮使杜宴球討之,庚寅,擊破亂軍,執(zhí)其都將劉重遇于鄢陵,甲午,斬之。

  [33]八月,駐防懷州的龍驤軍三千人,離散叛亂向東逃跑,經(jīng)過的地方抄搶掠奪。戊子(十三日),派遣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霍彥威、左耀武指揮使杜宴球率兵討伐。庚寅(十五日),霍彥威等打敗叛亂的軍隊,在鄢陵捉住他們的都將劉重遇。甲午(十九日),把劉重遇斬首。

  [34]郢王友既篡立,諸宿將多憤怒,雖曲加恩禮,終不悅。告哀使至河中,擴國節(jié)度使冀王朱友謙泣曰:“先帝數(shù)十年開創(chuàng)基業(yè),前日變起宮掖,聲聞甚惡,吾備位藩鎮(zhèn),心竊恥之!庇鸭佑阎t侍中、中書令,以詔書自辨,且征之。友謙謂使者曰:“所立者為誰?先帝晏駕不以理,吾且至洛陽問罪,何以征為!”戊戌,以侍衛(wèi)諸軍使韓為西面行營招討使,督諸軍討之。友謙以河中附于晉以求救,九月,丁未,以感化節(jié)度使康懷貞為河中都招討使,更以韓副之。

  [34]郢王朱友篡奪帝位以后,眾位老將大多憤怒,雖然極力增加恩賞禮遇,但終究不高興。告哀使到達河中,護國節(jié)度使冀王朱友謙流著淚說:“先帝數(shù)十年開創(chuàng)的根基事業(yè),日前變起皇宮掖廷,名聲很壞,我充數(shù)藩鎮(zhèn),內心感到恥辱!敝煊言t令朱友謙加官為侍中、中書令,用詔書為自己辯解,并且召他到東都。朱友謙對使者說:“所立的人是誰?先帝去世不理喪事,我將要到洛陽去問他的罪,要他征召做什么!”戊戌(二十三日),朱友任命侍衛(wèi)諸軍使韓為西面行營招討使,督率諸軍討伐朱友謙。朱友謙將河中歸附于晉以求救援。九月丁未(初三),朱友任命感化節(jié)度使康懷貞為河中招討使,改命韓做他的副手。

  [35]友以兵部尚書知崇政院事敬翔,太祖腹心,恐其不利于已,欲解其內職,恐失人望,庚午,以翔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壬申,以戶部尚書李振充崇政院使。翔多稱疾不預事。

  [35]朱友因兵部尚書、知崇政院事敬翔是太祖的心腹,擔心他對自己不利,想要解除他崇政院使的職務,又怕喪失眾望,庚午(二十六日),任命敬翔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壬申(二十八日),任命戶部尚書李振為崇政院使。敬翔便常聲稱有病,不參與政事。

  [36]康懷貞等與忠武節(jié)度使牛存節(jié)合兵五萬屯河中城西,攻之甚急。晉王遣其將李存審、李嗣肱、李嗣恩將兵救之,敗梁兵于胡壁。嗣恩,本駱氏子也。

  [36]康懷貞等與忠武節(jié)度使牛存節(jié)合兵五萬,在河中城西扎營,攻城很是急迫。晉王李存勖派遣他的部將李存審、李嗣肱、李嗣恩率領軍隊前去救援,在胡壁打敗后梁兵。李嗣恩原是駱氏的兒子。

  [37]吳武忠王之疾病也,周隱請召劉威,威曰是為帥府所忌;蜃P之于徐溫,溫將討之。威幕客黃訥說威曰:“公受謗雖深,反本無狀,若輕舟入覲,則嫌疑皆亡矣。”威從之。陶雅聞李遇敗,亦懼,與威偕詣廣陵,溫待之甚恭,如事武忠王之禮,優(yōu)加官爵,雅等悅服,由是人皆重溫。訥,蘇州人也。溫與威、雅帥將吏請于李儼,承制加嗣吳王隆演太師、吳王,以溫領鎮(zhèn)海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淮南行軍司馬如故。溫遣威、雅還鎮(zhèn)。

  [37]吳武忠王場行密病重的時候,周隱請求召劉威,劉威因此被淮南帥府的人所忌恨。有人在徐溫面前誣陷劉威,徐溫將要派兵討伐他。劉威的幕客黃訥勸告他說:“您受到誹謗雖然深重,擔謀反原本無其事,如果您乘輕便小船到廣陵進見,那么嫌疑就會消除了。”劉威依從了他。歙州觀察使陶雅聽說宣州觀察使李遇戰(zhàn)敗,也很懼怕,與劉威同行往廣陵,徐溫待他們很恭敬,如同侍奉武忠王楊行密的禮節(jié),從優(yōu)加官晉爵,陶雅等心悅誠服,因此人們都推重徐溫。黃訥是蘇州人。徐溫與劉威、陶雅率領將吏向李儼請求,承用制書加封吳王繼承人楊隆演為太師、吳王,任命徐溫為鎮(zhèn)海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淮南行軍司馬的官職如舊。徐溫派遣劉威、陶雅各回本鎮(zhèn)。

  [38]辛巳,蜀改劍南東川曰武德軍。

  [38]辛巳(疑誤),蜀改劍南東川為武德軍

  [39]朱友謙復告急于晉,冬,十月,晉王自將澤潞而西,遇康懷貞于解縣,大破之,斬首千級,追至白徑嶺而還。梁兵解圍,退保陜州。友謙身自至猗氏謝晉王,從者數(shù)十人,撤武備,詣晉王帳,拜之為舅。晉王夜置酒張樂,友謙大醉。晉王留宿帳中,友謙安寢,鼾息自如。明旦復置酒而罷。

  [39]朱友謙又向晉告急,冬季,十月,晉王李存勖親自率領軍隊自澤潞向西進發(fā),在解縣遇到康懷貞,把后梁兵打得大敗,斬殺千余人,追到白徑嶺才回來。后梁兵解除對河中的包圍,撤退保衛(wèi)陜州。朱友謙親自到猗氏縣感謝李存勖,隨從數(shù)十人,撤去兵器,前往晉王的營帳,拜晉王為舅舅。晉王晚上擺設酒宴歌舞,朱友謙喝得大醉。晉王讓他留宿在自己的帳幕里,朱友謙安睡,鼾息聲平靜自如。第二天早晨晉王又擺酒宴飲,盡興才散。

  [40]楊師厚既得魏博之眾,又兼都招討使,宿衛(wèi)勁兵多在麾下,諸鎮(zhèn)兵皆得調發(fā),威勢甚重,心輕郢王友,遇事往往專行不顧。友患之,發(fā)詔召之,云“有北邊軍機,欲與卿面議!睅熀駥⑿校涓剐慕灾G曰:“往必不測。”師厚曰:“吾知其為人,雖往,如我何!”乃帥精兵萬余人,渡河趣洛陽,友大懼, 丁亥,至都門,留兵于外,與十余人入見,友喜,甘言遜詞以悅之,賜與巨萬。癸巳,遣還。

  [40]楊師厚得到魏博的軍隊后,又兼任都招討使,宮中警衛(wèi)的精壯兵士多在他的部下,各鎮(zhèn)的軍隊都能夠調發(fā),聲威權勢很重,心中輕視郢王朱友,遇到事情往往獨斷專行不顧其他。朱友對他很擔憂,頒發(fā)詔書召他,說:“有北邊軍事機要,想要與您當面商議。”楊師厚將要起程,他的心腹親信都勸他說:“前去一定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事!睏顜熀裾f:“我知道朱友的為人,即使前去,能拿我怎么辦!”于是率領精銳軍隊一萬多人,渡過黃河,直奔洛陽,朱友大為驚懼。丁亥(十三日),楊師厚率兵到達洛陽外城城門前,把軍隊留在門外,與十幾個人入城進見,朱友歡喜,用甜蜜恭順的言詞討楊師厚高興,賞賜的財物巨萬。癸巳(十九日),朱友遣送楊師厚返回。

  [41]十一月,趙將王德明將兵三萬掠武城,至于臨清,攻宗城,下之。癸丑,楊師厚伏兵唐店,邀擊,大破之,斬首五千余級。

  [41]十一月,趙將王德明率領三萬軍隊搶掠武城縣,直到臨清,攻打宗城,并把宗城奪取。癸丑(初九),楊師厚在唐店埋伏軍隊,進行攔擊,大敗趙兵,斬殺五千余人。

  [42]甲寅,葬神武元圣孝皇帝于宣陵,廟號太祖。

  [42]甲寅(初十),后梁安葬神武元圣孝皇帝于宣陵,廟號太祖。

  [43]吳淮南節(jié)度使陳璋等將水軍襲楚岳州,執(zhí)刺史范玫;楚王殷遣水軍都指揮使楊定真救岳州。璋等進攻荊南,高季昌遣其將倪可福拒之。吳恐楚人救荊南,遣撫州刺史劉信帥江、撫、袁、吉、信五州兵屯吉州,為璋聲援。

  [43]吳淮南節(jié)度副使陳璋等率領水軍襲擊楚岳州,捉住岳州刺史苑玫;楚王馬殷派遣水軍都指揮使楊定真救援岳州。陳璋等進攻荊南,高季昌派遣他的部將倪可福率兵抵御。吳恐怕楚人援救荊南,派遣撫州刺史劉信率領江、撫、袁、吉、信五州的軍隊駐防吉州,作為陳璋的聲援。

  [44]十二月,戊寅,蜀行宮都指揮使王宗汾攻岐文州,拔之,守將李繼夔走。

  [44]十二月戊寅(初五),蜀行營都指揮使王宗汾攻打岐文州,奪取州城,守將李繼夔逃跑。

  [45]是歲,隰州都將劉訓殺刺史,以州降晉,晉王以為瀛州刺史。訓,永和人也。

  [45]這一年,隰州都將劉訓殺死刺史,獻州降晉,晉王李存勖任命劉訓為瀛州刺史。劉訓是永和人。

  [46]虔州防御使李彥圖卒,州人奉譚全播知州事,遣使內附,詔以全播為百勝防御使、虔韶二州節(jié)度開通使。

  [46]虔州防御史李彥圖去世,州人尊奉譚全播主持州中事務;譚全播派遣使者內附于后梁,朱友詔令任命譚全播為百勝防御使及虔韶二州節(jié)度開通使。

  [47]高季昌出兵,聲言助梁伐晉,進攻襄州,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孔擊敗之。自是朝貢路絕。,兗州人也。

  [47]高季昌出兵,揚言助后梁伐晉,進攻襄州,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孔把他打敗。自這以后,荊南入后梁進貢的道路斷絕?资莾贾萑恕

  后梁均王乾化三年(癸酉、913)

  后梁均王乾化三年(癸酉,公元913年)

  [1]春,正月,丁巳,晉周德威拔燕順州。

  [1]春季,正月丁巳(十四日),晉周德威攻克燕之順州。

  [2]癸亥,郢王友朝享太廟;甲子,祀圜丘,大赦,改元鳳歷。

  [2]癸亥(十二日),郢王朱友朝謁祭祀太廟。甲子(二十一日),祭天,實行大赦,改年號為鳳歷。

  [3]吳陳璋攻荊南,不克而還,荊南兵與楚兵會于江口以邀之;璋知之,舟二百艘駢為一列,夜過,二鎮(zhèn)兵遽出追之,不能及。

  [3]吳淮南節(jié)度副使陳璋進攻荊南,沒有攻克就返回,荊南軍隊與楚兵在荊江口會合來攔擊。陳璋知道情況,把二百艘船并列連接成一列,夜間過江,荊南、楚二鎮(zhèn)軍隊急忙沖出追趕,沒能追上。

  [4]晉周德威拔燕安遠軍,薊州將成行言等降于晉。

  [4]晉周德威攻克燕之安遠軍,薊州將領成行言等向晉投降。

  [5]二月,壬午,蜀大赦。

  [5]二月壬年(初九),前蜀實行大赦。

  [6]郢王友既得志,遽為荒淫,內外憤怒,友雖啖以金繒,終莫之附。駙馬都尉趙巖,之子,太祖之婿也,左龍虎統(tǒng)軍、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袁象先,太祖之甥也。巖奉使至大梁,均王友貞密與之謀誅友,巖曰:“此事成敗,在招討楊令公耳。得其一言諭禁軍,吾事立辦。”均王乃遣腹心馬慎交之魏州說楊師厚曰:“郢王篡弒,人望屬在大梁,公若因而成之,此不世之功也!鼻以S事成之日賜犒軍錢五十萬緡。師厚與將佐謀之,曰:“方郢王弒逆,吾不能即討;今君臣之分已定,無故改圖,可乎?”或曰:“郢王親弒君父,賊也;均王舉兵復仇,義也。奉義討賊,何君臣之有!彼若一朝破賊,公將何以自處乎?”師厚曰:“吾兒誤計。”乃遣其將王舜賢至洛陽,陰與袁象先謀,遣招討馬步都虞候譙人朱漢賓將兵屯滑州為外應。趙巖歸洛陽,亦與象先密定計。

  [6]郢王朱友得志以后,馬上變得荒淫無度,引起朝內外憤怒,朱友雖用金帛引誘,但始終沒有人依附他。駙馬都尉趙巖是趙的兒子,后梁太祖的女婿。左龍虎統(tǒng)軍、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袁象先是后梁太祖的外甥。趙巖奉命出使到大梁,均王朱友貞秘密地與他謀劃殺死朱友,趙巖說:“這件事的成敗,操在都招討使楊師厚令公手中。得他一句話曉諭禁軍,我的事馬上就辦!本踔煊沿懹谑桥汕残母柜R慎交到魏州勸導楊師厚說:“郢王朱友殺父篡位,眾望專注在大梁均王朱友貞身上,您如果能夠因此成功,這是非凡的功勛啊!辈⑶掖饝鲁芍召p賜給他犒勞將士的錢五十萬緡。楊師厚與將佐商議這件事,說:“當郢王殺父叛逆的時候,我不能立即討伐;現(xiàn)在君臣名份已定,無故改變主意,可以嗎?”有人說:“郢王親自殺死君父,是賊;均王發(fā)兵復仇,是正義的。尊奉正義,討伐逆賊,有什么君臣之分!他們如果一旦打敗逆賊,您將怎么安頓自己呢?”楊師厚說:“我?guī)缀醮蝈e算盤!庇谑桥汕菜牟繉⑼跛促t到洛陽,暗中與左龍虎統(tǒng)軍、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袁象先商量,派遣招討馬步都虞候譙人朱漢賓率兵駐守滑州作為外應。駙馬都尉趙巖返回洛陽,也與袁象先秘密制定計策。

  友治龍驤軍潰亂者,搜捕其黨,獲者族之,經(jīng)年不已。時龍驤軍有戍大梁者,友征之,均王因使人激怒其眾曰:“天子以懷州屯兵叛,追汝輩欲盡坑之!逼浔娊詰郑鶠。丙戌,均王奏龍驤軍疑懼,未肯前發(fā)。戊子,龍驤將校見均王,泣請可生之路,王曰:“先帝與汝輩三十余年征戰(zhàn),經(jīng)營王業(yè)。今先帝尚為人所弒,汝輩安所逃死乎!”因出太祖畫像示之而泣曰:“汝能自趣洛陽雪仇恥,則轉禍為福矣。”眾皆踴躍呼萬歲,請兵仗,王給之。

  朱友懲治龍驤軍內逃散作亂的人,搜捕他們的余黨,逮住的滅族,經(jīng)歷一年而不停。當時龍驤軍有戍守大梁的,朱友召他們回洛陽,均王朱友貞于是派人激怒他們說:“天子因戍守懷州的龍驤軍叛變,追查你們打算全部活埋!饼報J軍的兵眾都很害怕,不知道怎么辦。丙戌(十三日),均王奏報大梁的龍驤軍懷疑恐懼,不肯起程。戊子(十五日),龍驤軍將校進見均王,流著淚請求指示生存的道路,均王說:“先帝與你們三十余年南征北戰(zhàn),籌劃經(jīng)營帝王事業(yè),F(xiàn)在先帝尚且被人殺死,你們到何處能夠逃脫死亡呢!”于是拿出后梁太祖的畫像給他們看,并且流著淚說:“你們能夠自己奔赴洛陽報仇雪恥,就轉禍為福了!饼報J軍兵眾跳躍高呼萬歲,請求發(fā)給兵器。均王發(fā)給了他們。

  庚寅旦,袁象先等帥禁兵數(shù)千人突入宮中。友聞變,與妻張氏及馮廷諤趨北垣樓下,將逾城,自度不免,令廷諤先殺妻,后殺己,廷諤亦自剄。諸軍十余萬大掠都市,百司逃散,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杜曉、侍講學士李皆為亂兵所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于兢、宣政使李振被傷。至晡乃定。

  庚寅(十七日)早晨,袁象先等率領禁軍數(shù)千人沖入宮中。朱友聽說兵變,與妻子張氏及馮廷諤跑到北垣墻樓下,將要越過城墻,自己估計不能免死,命令馮廷諤先把妻子張氏殺死,后殺死自己,馮廷諤也自殺。諸軍十余萬人大肆搶掠市中財物,百官逃散,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杜曉和侍講學士李都被亂兵殺死,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于兢和宣政使李振被打傷。直到太陽落山才安定下來。

  象先、巖赍傳國寶詣大梁迎均王,王曰:“大梁國家創(chuàng)業(yè)之地,何必洛陽!”乃即帝位于大梁,復稱乾化三年,追廢友為庶人,復博王友文官爵。

  袁象先和趙巖帶著傳國寶璽前往大梁迎接均王朱友貞,均王說:“大梁是國家創(chuàng)立基業(yè)的地方,何必到洛陽去!”于是,在東都大梁即帝位,又把年號改為乾化三年,追廢朱友為平民,恢復博王朱友文的官爵。

  [7]丙申,晉李存暉攻燕檀州,刺史陳確以城降。

  [7]丙申(二十三日),晉將李存暉率兵攻打燕之檀州,檀州刺史陳確獻城投降。

  [8]蜀唐道襲自興元罷歸,復為樞密使。太子元膺廷疏道襲過惡,以為不應復典機要,蜀主不悅。庚子,以道襲為太子太保。

  [8]前蜀唐道襲從興元罷免回成都,復任樞密使。太子王元膺在朝廷上逐條分列唐道襲的過失罪惡,以為不應當再掌管國家機密要事,前蜀主王建不高興。庚子(二十七日),任命唐道襲為太子太保。

  [9]三月,甲辰朔,晉周德威拔燕盧臺軍。

  [9]三月,甲辰朔(初一),晉周德威奪取燕之蘆臺軍。

  [10]丁未,帝更名;久之,又名。

  [10]丁未(初四),后梁帝均王朱友貞更名為;很久以后,又改名為。

  [11]庚戌,加楊師厚兼中書令,賜爵鄴王,賜詔不名,事無巨細必咨而后行。

  [11]庚戌(初七),后梁加官楊師厚兼中書令,賜爵鄴王,賜詔不稱名,事無大小一定要先咨詢過他然后施行。

  [12]帝遣使招撫朱友謙;友謙復稱藩,奉梁年號。

  [12]后梁帝派遣使者招撫朱友謙;朱友謙又稱藩鎮(zhèn),尊奉梁朝年號。

  [13]丙辰,立皇弟友敬為康王。

  [13]丙辰(十三日),后梁帝立皇弟朱友敬為康王。

  [14]乙丑,晉將劉光?斯疟笨,燕居庸關使胡令圭等奔晉。

  [14]乙丑(二十二日),晉將劉光浚攻克古北口,燕之居庸關使胡令圭等投奔晉。

  [15]戊辰,以保義留后戴思遠為節(jié)度使,鎮(zhèn)邢州。

  [15]戊辰(二十五日),后梁帝任命保義留后戴思遠為保義節(jié)度使,鎮(zhèn)守邢州。

  [16]燕主守光命大將元行欽將騎七千,牧馬于山北,募山北兵以應契丹;又以騎將高行為武州刺史,以為外援。晉李嗣源分兵徇山后八軍,皆下之;晉王以其弟存矩為新州刺史總之。以燕納降軍使盧文進為裨將。李嗣源進攻武州,高行以城降。元行欽聞之,引兵攻行;行使其弟行周質于晉軍以求救,李嗣源引兵救之,行欽解圍去。嗣源與行周追至廣邊軍,凡八戰(zhàn),行欽力屈而降;嗣源愛其驍勇,養(yǎng)以為子。嗣源進攻儒州,拔之,以行為代州刺史。行周留事嗣源,常與嗣源假子從珂分將牙兵以從。從珂母魏氏,鎮(zhèn)州人,先適王氏,生從珂,嗣源從晉王克用戰(zhàn)河北,得魏氏,以為妾,故從珂為嗣源子,及長,以勇健知名,嗣源愛之。

  [16]燕主劉守光命大將元行欽率領七千騎兵,在山北牧馬,召募山北軍隊來接應契丹;又任命騎兵將領高行為武州刺史,以為外援。晉將李嗣源分兵巡行山后八軍,全部攻克;晉王任命他的弟弟存矩為新州刺史總理山后八軍。委任燕納降軍使盧文進為副將。李嗣源進攻武州,高行獻城投降。元行欽聽到高行投降,帶兵攻打高行;高行派他的弟弟高行周到晉軍營中作為人質,請求發(fā)兵援救。李嗣源帶兵救援高行,元行欽解圍離去。李嗣源與高行周追趕到廣邊軍,總共打了八仗,元行欽力盡投降。李嗣源喜愛元行欽勇猛善戰(zhàn),收為養(yǎng)子。李嗣源進攻儒州,奪取州城,委任高行為代州刺史。高行周留下侍奉李嗣源,常與李嗣源養(yǎng)子李從珂分率牙兵隨從左右。李從珂的母親魏氏是鎮(zhèn)州人,先嫁與王氏,生從珂,李嗣源隨從晉王李克用在河北作戰(zhàn),得到魏氏,收為妾,所以從珂成為李嗣源的兒子;李從珂長大以后,以勇健善戰(zhàn)知名,李嗣源非常喜歡他。

  [17]吳行營招討使李濤帥眾二萬出千秋嶺,攻吳越衣錦軍。吳越王以其子湖州刺史傳為北面應援都指揮使以救之,睦州刺史傳為招討收復都指揮使,將水軍攻吳東洲以分其兵勢。

  [17]吳行營招討使李濤率領二萬軍隊從千秋嶺出來,進攻吳越衣錦軍。吳越王錢任命他的兒子湖州刺史錢傳為北面應援都指揮使,率兵前去救援;睦州刺史錢傳為招討收復都指揮使,率領水軍進攻吳東洲以分散吳軍的兵勢。

  [18]夏,四月,癸未,以袁象先領鎮(zhèn)南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

  [18]夏季,四月,癸未(十一日),后梁帝任命袁象先兼鎮(zhèn)南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

  [19]晉周德威進軍逼幽州南門,壬辰,燕主守光遣使致書于德威以請和,語甚卑而哀。德威曰:“大燕皇帝尚未郊天,何雌伏如是邪!予受命討有罪者,結盟繼好,非所聞也。”不答書。守光懼,復遣人祈哀,德威乃以聞于晉王。

  [19]晉周德威率領大軍進逼幽州南門,壬辰(二十日),燕主劉守光派遣使者給周德威送去書信,請求和解,言辭卑下悲哀。周德威說:“大燕皇帝還沒有到南郊祭天,怎么屈居人下如此呢!我受天命討伐有罪的人,結成同盟,繼續(xù)友好,不是我所要聽到的。”沒有復信。劉守光畏懼,又派人前去祈求憐憫,周德威這才把此事向晉王報告。

  [20]千秋嶺道險狹,錢傳使人伐木以斷吳軍之后而擊之,吳軍大敗,虜李濤及士卒三千余人以歸。

  [20]千秋嶺道路險峻狹窄,錢傳派人砍伐樹木截斷吳軍的后路,然后發(fā)動攻擊,把吳軍打得大敗,俘虜李濤及甲士步卒三千余人,帶回杭州。

  [21]已亥,晉劉光浚拔燕平州,執(zhí)刺史張在吉。五月,光浚攻營州,刺史楊靖降。

  [21]已亥(二十七日),晉將劉光浚攻克燕之平州,捉住平州刺史張在吉。五月,劉光浚率兵進攻營州,營州刺史楊靖投降。

  [22]乙巳,蜀主以兵部尚書王鍇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22]乙巳(初四),前蜀主王建任命兵部尚書王鍇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23]楊師厚與劉守奇將汴、滑、徐、兗、魏、博、邢、之兵十萬大掠趙境,師厚自柏鄉(xiāng)入攻土門,趣趙州,守奇自貝州入趣冀州,所過焚掠。庚戌,師厚至鎮(zhèn)州,營于南門外,燔其關城。壬子,師厚自九門退軍下博,守奇引兵與師厚會攻下博,拔之。晉將李存審、史建瑭戍趙州,后少,趙王告急于周德威。德威遣騎將李紹衡會趙將王德明同拒梁軍。師厚、守奇自弓高渡御河而東,逼滄州,張萬進懼,請遷于河南;師厚表徙萬進鎮(zhèn)青州,以守奇為順化節(jié)度使。

  [23]楊師厚與劉守奇率領汴州、滑州、徐州、兗州、魏州、博州、邢州、州的十萬軍隊大肆虜掠趙地,楊師厚自柏鄉(xiāng)進入攻擊土門,指向趙州,劉守奇自貝州進入直指冀州,在南門外扎營,焚燒鎮(zhèn)州城關廂。壬子(十一日),楊師厚自九門退兵到下博,劉守奇帶兵與楊師厚會同進攻下博,將城奪取。晉李存審、史建瑭戍守趙州,兵少,趙王向周德威告急。周德威派遣騎將李紹衡會同趙將王德明一起抵御后梁軍。楊師厚、劉守奇自弓高渡過御河向東進發(fā),逼近滄州,張萬進畏懼,請求遷往河南;楊師厚上表請調張萬進鎮(zhèn)守青州,任命劉守奇為順化節(jié)度使。

  [24]吳遣宣州副指揮使花虔將兵會廣德鎮(zhèn)遏使渦信屯廣德,將復寇衣錦軍。吳越錢傳就攻之。

  [24]吳派遣宣州副指揮使花虔率領軍隊會同廣德鎮(zhèn)遏使渦信駐防廣德,將要再次侵犯衣錦軍。吳越錢傳率兵前去攻打。

  [25]六月,壬申朔,晉王遣張承業(yè)詣幽州,與周德威議軍事。

  [25]六月,壬申朔(初一),晉王派遣張承業(yè)前往幽州,與周德威商議軍事。

  [26]丙子,蜀主以道士杜光庭為金紫光祿大夫、左諫議大夫,封蔡國公,進號廣成先生。光庭博學善屬文,蜀主重之,頗與議政事。

  [26]丙子(初五),前蜀主王建任命道士杜光庭為金紫光祿大夫、左諫議大夫,封蔡國公,進號廣成先生。杜光庭學識淵搏,長于寫作,王建推崇他,常與他商議政事。

  [27]吳越錢傳拔廣德,虜花虔、渦信以歸。

  [27]吳越錢傳率兵攻克廣德,俘虜花虔、渦信回歸。

  [28]戊子,以張萬進為平盧節(jié)度使。

  [28]戊子(十七日),后梁任命張萬進為平盧節(jié)度使。

  [29]辛卯,燕主守光遣使詣張承業(yè),請以城降;承業(yè)以其無信,不許。

  [29]辛卯(二十日),燕主劉守光派遣使者勸說張承業(yè),請獻城投降;張承業(yè)因他沒有信用,不答應。

  [30]蜀太子元膺,喙齙齒,目視不正,而警敏知書,善騎射,性狷急猜忍。蜀主命杜光庭選純靜有德者使侍東官,光庭薦儒者許寂、徐簡夫,太子未嘗與之交言,日與樂工群小嬉戲無度,僚屬英敢諫。

  [30]前蜀太子王元膺,生就了一張公豬嘴,牙齒外露,眼睛斜視,但是機警靈敏,通曉詩書,善于騎馬射箭,性情褊狹急躁,多疑殘忍。蜀主王建命杜光庭選擇學問純正、性情安詳、有德行的人,讓他們侍奉太子。杜光庭推薦儒生許寂、徐簡夫,太子與他們未曾交淡過,每天與樂工下人嬉戲玩耍,沒有節(jié)制,屬官沒有人敢于勸諫。

  秋,七月,蜀主將以七夕出游。丙午,太子召諸王大臣宴飲,集王宗翰、內樞密使潘峭、翰林學士承旨高陽毛文錫不至,太子怒曰:“集王不來,必峭與文錫離間也!贝蟛娛剐飕帯⒊Vt,素為太子所親信,酒行,屢目少保唐道襲,道襲懼而起。丁未旦,太子入白蜀主曰:“潘峭、毛文錫離間兄弟!笔裰髋,命貶逐峭、文錫,以前武泰節(jié)度使兼侍中潘炕為內樞密使。

  秋季,七月,王建將要在七夕出去游玩。丙午(初六),太子王元膺召集諸王及文武大臣在一起設宴飲酒,集王王宗翰、內樞密使潘峭、翰林學士承旨高陽人毛文錫沒有到,太子勃然大怒,說:“集王不來,一定是潘峭與毛文錫從中挑撥離間!贝蟛娛剐飕帯⒊Vt,一向為太子所親近信任,依次斟酒勸飲之間,多次瞪少保唐道襲,唐道襲畏懼而起身。丁未(初七)早晨,太子入宮稟報王建說:“潘峭、毛文錫挑撥離間我們兄弟!蓖踅ù笈鼘⑴饲、毛文錫貶官放逐,任命前武泰節(jié)度使兼侍中潘炕為內樞密使。

  太子出,道襲入,蜀主以其事告之,道襲曰:“太子謀作亂,欲召諸將、諸王,以兵錮之,然后舉事耳!笔裰饕裳桑觳怀;道襲請召屯營兵入宿衛(wèi),許之。內外戒嚴。

  太子出宮以后,唐道襲入宮進見,王建把剛才這事告訴他,唐道襲說:“太子圖謀作亂,想要召集諸將、諸王,用兵禁錮他們,然后發(fā)動叛亂罷了!蓖踅óa(chǎn)生懷疑,于是七夕不出去游玩了。唐道襲請召駐防營兵進宮值宿警衛(wèi),王建應允。成都城內外戒備森嚴。

  太子初不為備,聞道襲召兵,乃以天武甲士自衛(wèi),捕潘峭、毛文錫至,之幾死,囚諸東宮;又捕成都尹潘嶠,囚諸得賢門。戊申,徐瑤、常謙與懷勝軍使嚴等各帥所部兵奉太子攻道襲。至清風樓,道襲引屯營兵出拒戰(zhàn);道襲中流矢,逐至城西,斬之。殺屯營兵甚眾,中外驚擾。

  太子王元膺開始沒有做準備,聽說唐道襲召集軍隊,于是帶領天武甲士進行自衛(wèi),逮捕潘峭、毛文錫,打他們幾乎至死,把他們囚禁在東宮里;又逮捕成都尹潘嶠,把他囚禁在得賢門。戊申(初八),大昌軍使徐瑤、常謙與懷勝軍使嚴等各率自己所屬的軍隊隨從太子進攻唐道襲。到達清風樓,唐道襲帶領駐防營兵出來抵御戰(zhàn)斗。唐道襲被亂箭射中。追趕到城西,把唐道襲殺死,并殺死駐防營兵很多,成都城內外驚慌擾亂。

  潘炕言于蜀主曰:“太子與唐道襲爭權耳,無他志也。陛下宜面諭大臣以安社稷!笔裰髂苏偌嬷袝钔踝谫、王宗賀、前利州團練使王宗魯,使發(fā)兵討為亂者徐瑤、常謙等。宗侃等陳于西球場門,兼侍中王宗黯自大安門梯城而入,與瑤、謙戰(zhàn)于會同殿前,殺數(shù)十人。瑤死,謙與太子奔龍躍池,匿于艦中。己酉。太子出就舟人丐食,舟人以告蜀主,亟遣集王宗翰往慰撫之;比至,太子已為衛(wèi)士所殺。蜀主疑宗翰殺之,大慟不已。左右恐事變,會張格呈慰諭軍民榜,讀至“不行斧鉞之誅,將誤社稷之計”,蜀主收涕曰:“朕何敢以私害公!”于是下詔廢太子元膺為庶人。宗翰奏誅手刃太子者,元膺左右會誅死者數(shù)十人,貶竄者甚眾。

  內樞密使潘炕向前蜀主王建進言說:“太子只是與唐道襲爭奪權力罷了,沒有其他心思。陛下應該當面告諭諸王文武大臣來安定國家!蓖踅ㄓ谑钦偌嬷袝钔踝谫⑼踝谫R及前利州團練使王宗魯,命他們發(fā)兵討伐發(fā)動叛亂的徐瑤、常謙等人。王宗侃等在西球場門列陣,兼侍中王宗黯自大安門攀梯登城,進入宮內,與徐瑤、常謙在會同殿前面進行戰(zhàn)斗,殺死數(shù)十人。徐瑤戰(zhàn)死,常謙與太子逃奔龍躍池,隱藏在戰(zhàn)船中。己酉(初九)早晨,太子從戰(zhàn)船中出來,向船夫討飯吃,船夫把這事報告王建,王建急忙派遣集王王宗翰前去慰問安撫。來到龍躍池時,太子已被衛(wèi)士殺死。王建懷疑是王宗翰殺了太子,痛哭不止。官員們擔心發(fā)生事變,恰巧同平章事張格進呈“慰諭軍民”,讀到“不對悖逆作亂的人實行殺戮,將要貽誤國家的大計”時,王建止住涕淚說:“朕怎么敢因私情危害國家公事!”于是,頒布詔書,廢黜太子王元膺為平民。王宗翰奏請把親手殺死太子的人斬首,結果王元膺左右有幾十個人被殺,降職流放的人很多。

  庚戌,贈唐道襲太師,謚忠壯;復以潘峭為樞密使。

  庚戌(初十),前蜀主追贈唐道襲為太師,謚號忠壯,又任命潘峭為樞密使。

  [31]甲子,晉五院軍使拔莫州,擒燕將畢元福。八月,乙亥,李信拔瀛州。

  [31]甲子(二十四日),晉五院軍使李信攻克莫州,生擒燕將畢元福。八月乙亥(初六),李信攻克瀛州。

  [32]賜高季昌爵勃海王。

  [32]后梁帝賜高季昌爵為勃海王。

  [33]晉王與趙王熔會于天長。

  [33]晉王與趙王王熔在天長會見。

  [34]楚寧遠節(jié)度使姚彥章將水軍侵吳鄂州,吳以池州團練使呂師造為水陸行營應援使,未至,楚兵引去。

  [34]楚寧遠節(jié)度使姚彥章率領水軍侵犯吳鄂州,吳任命池州團練使呂師造為水陸行營應援使,還沒有到達,楚兵退走。

  [35]九月,甲辰,以御史大夫姚洎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35]九月甲辰(初五),后梁任命御史大夫姚洎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36]燕主守光引兵夜出,復取順州。

  [36]燕主劉守光帶領軍隊在夜里出擊,向晉奪回順州。

  [37]吳越王遣其子傳、傳及大同節(jié)度使傳瑛攻吳常州,營于潘葑。徐溫曰:“浙人輕而怯,”帥諸將倍道赴之。至無錫,黑云都將陳言于溫曰:“彼謂吾遠來罷倦,未能決戰(zhàn),請以所部乘其無備擊之。”乃自他道出敵后,溫以大軍當其前,夾攻之,吳越大敗,斬獲甚眾。

  [37]吳越王錢派遣他的兒子錢傳、錢傳及大同節(jié)度使錢傳瑛進攻吳常州,在無錫縣潘葑扎營。徐溫說:“浙人輕浮而且怯懦!甭暑I諸將日夜兼程趕路奔赴常州。到達無錫時,黑云都將陳向徐溫進言說:“他們以為我軍遠道而來一定疲乏勞倦,不能進行決戰(zhàn),請準帶領部下乘他們沒有戒備攻擊他們!庇谑菑膭e的道路繞到敵人后面,徐溫帶領大軍擋在吳越軍隊的前面,前后夾攻,把吳越軍打得大敗,殺死俘獲吳越兵很多。

  [38]高季昌造戰(zhàn)艦五百艘,治城塹,繕器械,為攻守之具,招聚亡命,交通吳、蜀,朝廷浸不能制。

  [38]荊南節(jié)度使高季昌制造戰(zhàn)船五百艘,修挖城垣壕溝,整治鎧甲器械,作為進攻守衛(wèi)的工具,招集逃亡在外的人,交結吳、蜀,后梁朝廷漸漸不能控制。

  [39]冬,十月,己巳朔,燕主守光帥眾五千夜出,將入檀州;庚午,周德威自涿州引兵邀擊,大破之。守光以百余騎逃歸幽州,其將卒降者相繼。

  [39]冬季,十月己巳朔(初一),燕主劉守光率領五千兵眾在夜里出發(fā),將要進入檀州;庚午(初二),周德威自涿州帶兵攔擊,把燕兵打得大敗。劉守光帶領一百多騎兵逃回幽州,他的將領兵卒投降的接連不斷。

  [40]蜀潘炕屢請立太子,蜀主以雅王宗輅類己,信王宗杰才敏,欲擇一人立之。鄭王宗衍最幼,其母徐賢妃有寵,欲立其子,使飛龍使唐文諷張格上表請立宗衍。格夜以表示功臣宗王侃等,詐云受密旨,眾皆署名。蜀主令相者視諸子,亦希旨言鄭王相最貴。蜀主以為眾人實欲立宗衍,不得已許之,曰:“宗衍幼懦,能堪其任乎”甲午,立宗衍為太子。受冊畢,潘炕以朝廷無事,稱疾請老,蜀主不許;涕泣固請,乃許之。國有大疑,常遣使就第問之。

  [40]前蜀潘炕屢次請求立太子。前蜀主王建認為雅王王宗輅很像自己,信王王宗杰才思敏捷,想要選擇一人立為太子。鄭王王宗衍年齡最小,他的母親徐賢妃深受蜀王寵愛,想要立自己的兒子,派飛龍使唐文示意同平章事張格上表請立王宗衍。張格在夜里把寫好的表章給功臣王宗侃等看。欺騙他們說是承受了蜀主的密旨,眾人都署了名。前蜀主讓相面的人觀察各個兒子的面貌,相面人也迎合所謂密旨說鄭王相貌最尊貴。前蜀主以為眾人確實想要立王宗衍為太子,不得已答應了他們,說:“王宗衍年幼懦弱,能夠勝任他的職務嗎?”甲午(二十六日),立王宗衍為太子。受冊完畢,潘炕以朝廷沒有什么事情,聲稱有病,請求告老辭官,王建不準許;潘炕流著眼淚堅決請求,才答應了他。國家有了大的疑難事情,常派遣使者到他家里請教。

  [41]嶺南節(jié)度使劉巖求婚于楚,楚王許以女妻之。

  [41]嶺南節(jié)度使劉巖向楚王求婚,楚王馬殷應允把女兒嫁給他。

  [42]盧龍巡屬皆入于晉,燕主守光獨守幽州城,求援于契丹;契丹以其無信,竟不救。守光屢請降于晉,晉人疑其詐,終不許。至是,守光登城謂周德威曰:“俟晉王至,吾則開門泥首聽命。”德威使白晉王。十一月,甲辰,晉王以監(jiān)軍張承業(yè)權知軍府事,自詣幽州,辛酉,單騎抵城下,謂守光曰:“朱溫篡逆,余本與公合河朔五鎮(zhèn)之兵興復唐祚。公謀之不臧,乃效彼狂僭。鎮(zhèn)、定二帥皆俯首事公,而公曾不之恤,是以有今日之役。丈夫成敗須決所向,公將何如?”守光曰:“今日俎上肉耳,惟王所裁!蓖鯌懼,與折弓矢為誓,曰:“但出相見,保無他也!笔毓廪o以他日。

  [42]盧龍節(jié)度使的管轄屬地都被晉占有,燕主劉守光獨自據(jù)守幽州城,向契丹請求救援。契丹認為他沒有信用,終于沒有救援。劉守光多次向晉請求歸降,晉人懷疑他欺詐,始終不接受他投降。到這時,劉守光登上城樓,對周德威說:“等晉王到了,我就打開城門,伏首聽命。”周德威派遣使者稟報晉王。十一月甲辰(初六),晉王任命監(jiān)軍張承業(yè)暫且主持軍府事務,自己親往幽州。辛酉(二十三日),晉王單騎到達幽州城下,對劉守光說:“朱溫篡唐叛逆,我本想與您會合河朔五鎮(zhèn)的軍隊共同興復唐室的國運。您圖謀不善,竟然效法朱溫狂妄僭越。鎮(zhèn)州王熔、定州王處直二帥,都馴服恭順地侍奉您,然而您卻從來不體恤他們,所以才有今天這場戰(zhàn)斗。男子漢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必須決定去向,您將要怎么辦?”劉守光說:“今天我是砧板上的肉罷了,只聽大王裁決!睍x王憐憫劉守光,與他折斷弓箭起誓,說:“只要您出城相見,我保證沒有別的事情!眲⑹毓庥酶膿Q他日來推托。

  先是,守光愛將李小喜多贊成守光之惡,言聽計從,權傾境內。至是,守光將出降,小喜止之。是夕,小喜逾城詣晉軍,且言城中力竭。壬戌,晉王督諸軍四面攻城,克之,擒劉仁恭及其妻妾,守光帥妻子亡去。癸亥,晉王入幽州。

  在這以前,劉守光的愛將李小喜多佐助促成劉守光的惡行,劉守光對李小喜言聽計從,李小喜的權勢傾動境內。到這個時候,劉守光將要出城投降,李小喜止住了他。這天晚上,李小喜越過城墻,前往晉軍投降,并且說幽州城內已經(jīng)力量用盡。壬戌(二十四日),晉王李存勖統(tǒng)率諸軍從四面同時攻城,奪取了幽州城,擒獲劉仁恭及他的妻妾,劉守光帶著妻子兒女逃走。癸亥(二十王日),晉王進入幽州。

  [43]以寧國節(jié)度使王景仁為淮南西北行營招討應接使,將兵萬余侵廬、壽。

  [43]后梁任命寧國節(jié)度使王景仁為淮南西北行營招討應接使,率領軍隊一萬余人進攻廬州、壽州。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紀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 第五十六卷
第五十七卷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 第六十四卷
第六十五卷 第六十六卷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
第七十一卷 卷七十二卷
第七十三卷 第七十四卷
第七十五卷 第七十六卷
第七十七卷 第七十八卷
第七十九卷 第八十卷
第八十一卷 第八十二卷
第八十三卷 第八十四卷
第八十五卷 第八十六卷
第八十七卷 第八十八卷
第八十九卷 第九十卷
第九十一卷 第九十二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四卷
第九十五卷 第九十六卷
第九十七卷 第九十八卷
第九十九卷 第一百卷
第一百零一卷 第一百零二卷
第一百零三卷 第一百零四卷
第一百零五卷 第一百零六卷
第一百零七卷 第一百零八卷
第一百零九卷 第一百一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卷 第一百一十四卷
第一百一十五卷 第一百一十六卷
第一百一十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卷
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三卷 第一百二十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卷 第一百二十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卷
第一百二十九卷 第一百三十卷
第一百三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卷
第一百三十三卷 第一百三十四卷
第一百三十五卷 第一百三十六卷
第一百三十七卷 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一百三十九卷 第一百四十卷
第一百四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卷 第一百四十四卷
第一百四十五卷 第一百四十六卷
第一百四十七卷 第一百四十八卷
第一百四十九卷 第一百五十卷
第一百五十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卷 第一百五十四卷
第一百五十五卷 第一百五十六卷
第一百五十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卷
第一百五十九卷 第一百六十卷
第一百六十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卷 第一百六十四卷
第一百六十五卷 第一百六十六卷
第一百六十七卷 第一百六十八卷
第一百六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卷
第一百七十一卷 第一百七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九卷 第一百九十卷
第一百九十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卷 第一百九十四卷
第一百九十五卷 第一百九十六卷
第一百九十七卷 第一百九十八卷
第一百九十九卷 第二百卷
第二百零一卷 第二百零二卷
第二百零三卷 第二百零四卷
第二百零五卷 第二百零六卷
第二百零七卷 第二百零八卷
第二百零九卷 第二百一十卷
第二百一十一卷 第二百一十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卷 第二百一十四卷
第二百一十五卷 第二百一十六卷
第二百一十七卷 第二百一十八卷
第二百一十九卷 第二百二十卷
第二百二十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卷
第二百二十三卷 第二百二十四卷
第二百二十五卷 第二百二十六卷
第二百二十七卷 第二百二十八卷
第二百二十九卷 第二百三十卷
第二百三十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卷
第二百三十三卷 第二百三十四卷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二百三十六卷
第二百三十七卷 第二百三十八卷
第二百三十九卷 第二百四十卷
第二百四十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卷
第二百四十三卷 第二百四十四卷
第二百四十五卷 第二百四十六卷
第二百四十七卷 第二百四十八卷
第二百四十九卷 第二百五十卷
第二百五十一卷 第二百五十二卷
第二百五十三卷 第二百五十四卷
第二百五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卷 第二百五十八卷
第二百五十九卷 第二百六十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第二百六十二卷
第二百六十三卷 第二百六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六卷
第二百六十七卷 第二百六十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卷 第二百七十卷
第二百七十一卷 第二百七十二卷
第二百七十三卷 第二百七十四卷
第二百七十五卷 第二百七十六卷
第二百七十七卷 第二百七十八卷
第二百七十九卷 第二百八十卷
第二百八十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卷
第二百八十三卷 第二百八十四卷
第二百八十五卷 第二百八十六卷
第二百八十七卷 第二百八十八卷
第二百八十九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一卷 第二百九十二卷
第二百九十三卷 第二百九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