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資治通鑒

 

第二百零五卷

唐紀二十一 則天順圣皇后中之上長壽元年(壬辰、692)

  唐紀二十一 則天皇后長壽元年(壬辰,公元692年)

  [1]正月,戊辰朔,太后享萬象神宮。

  [1]正月,戊辰朔(初一),太后在萬象神宮祭祀。

  [2]臘月,立故于闐王尉達伏雄之子瑕為于闐王。

  [2]臘月,朝廷封原于闐王尉遲伏雄的兒子尉遲瑕為于闐王。

  [3]春,一月,丁卯,太后引見存撫使所舉人,無問賢愚,悉加擢用,高者試鳳閣舍人、給事中,次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官自此始。時人為之語曰:“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推侍御史,碗脫校書郎!庇信e人沈全交續(xù)之曰:“心存撫使,瞇目圣神皇!睘橛芳o先知所擒,劾其誹謗朝政,請杖之朝堂,然后付法,太后笑曰:“但使卿輩不濫,何恤人言!宜釋其罪。”先知大慚。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3]春季,一月,丁卯(初一),太后接見存撫使所薦舉的人員,無論有才能與否,都加以任用,才高的試任鳳閣舍人、給事中,其次的試任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任制度從此開始。當時人編順口溜說:“補闕接連用車載,拾遺平平常常用斗量;用耙子才能推攏的侍御史,一個模子脫出的校書郎!庇袀被薦舉的人沈全交補充說:“面漿糊心的存撫使,瞇了眼睛的圣神皇!庇芳o先知將他擒獲,彈劾他誹謗朝政,請求在朝堂上對他施杖刑,然后依法治罪。太后笑著說:“只要使你們自己稱職,何必怕人家說話!應該寬免他的罪!奔o先知大為慚愧。太后雖然濫用祿位以籠絡天下人心,但對不稱職的人,也隨即撤職,或加以判刑或處死。她掌握著刑罰和賞賜的權柄以駕御天下人,政令由自己作出,明察事理,善于決斷,所以當時的杰出人材也競相為她所用。

  [4]寧陵丞廬江郭霸以諂諛干太后,拜監(jiān)察御史。中丞魏元忠病,霸往問之,因嘗其糞,喜曰:“大夫糞甘則可憂;今苦,無傷也!痹掖髳褐,遇人輒告之。

  [4]寧陵縣丞廬江人郭霸靠對太后阿諛奉承以求取祿位,當上了監(jiān)察御史。御史中丞魏元忠患病,郭霸去探視,親口嘗他的糞便,高興地說:“大夫的糞便如果味甘便可憂了;現(xiàn)在是苦的,沒有事!蔽涸乙虼藰O厭惡他,逢人就揭露這件事。

  [5]戊辰,以夏官尚書楊執(zhí)柔同平章事。執(zhí)柔,恭仁弟之孫也,太后以外族用之。

  [5]戊辰(初二),朝廷任命夏官尚書楊執(zhí)柔為同平章事。楊執(zhí)柔是楊恭仁弟弟的孫子,太后因他是她母親家族里的人而加以任用。

  [6]初,隋煬帝作東都,無外城,僅有短垣而已,至是,鳳閣侍郎李昭德始筑之。

  [6]當初,隋煬帝營造東都洛陽,沒有外城,只有低矮的圍墻而已。這時候,鳳閣侍郎李昭德才開始營建東都外城。

  [7]左臺中丞來俊臣羅告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禮卿崔宣禮、前文昌左丞盧獻、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謀反。先是,來俊臣奏請降敕,一問即承反者得減死。及知古等下獄,俊臣以此誘之,仁杰對曰:“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俊臣乃少寬之。判官王德壽謂仁杰曰:“尚書定減死矣。德壽業(yè)受驅策,欲求少階級,煩尚書引楊執(zhí)柔,可乎?”仁杰曰:“皇天后土遣狄仁杰為如此事!”以頭觸柱,血流被面;德壽懼而謝之 。

  [7]左臺中丞來俊臣羅織罪名告發(fā)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禮卿崔宣禮、前文昌左丞盧獻、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謀反。這以前,來俊臣曾奏請?zhí)笙旅睿阂唤?jīng)審問即承認謀反的人可以減免死罪。等到任知古等入獄,來俊臣便用這道命令引誘他們認罪。狄仁杰回答說:“大周改朝換代,萬物更新,唐朝舊臣,甘愿聽任誅戮。謀反是事實!”來俊臣便對他稍加寬容。來俊臣的屬官王德壽對狄仁杰說:“您一定能減免死罪了。我已受人指使,想略找一個升遷階梯,煩您牽連楊執(zhí)柔,可以嗎?”狄仁杰說:“天神地神在上,竟要狄仁杰干這種事!”說完一頭撞在柱子上,血流滿面;王德壽害怕因而向他道歉。

  侯思止鞫魏元忠,元忠辭氣不屈;思止怒,命倒曳之。元忠曰:“我薄命,譬如墜驢,足于鐙,為所曳耳!彼贾褂分,元忠曰:“侯思止,汝若須魏元忠頭則截取,何必使承反也!”

  侯思止審訊魏元忠,魏元忠義正詞嚴不屈服;侯思止大怒,命令在地上倒著拖他。魏元忠說:“我命運不好,譬如從驢背上掉下來,腳掛在足鐙上,被驢拉著走。”侯思止愈加發(fā)怒,命令接著拖他。魏元忠說:“侯思止,你如果需要我魏元忠的腦袋就砍下,何必讓我承認謀反呢!”

  狄仁杰既承反,有司待報行刑,不復嚴備。仁杰裂衾帛書冤狀,置綿衣中,謂王德壽曰:“天時方熱,請授家人去其綿!钡聣墼S之。仁杰子光遠得書,持之告變,得召見。則天覽之,以問俊臣,對曰:“仁杰等下獄,臣未嘗褫其巾帶,寢處甚安,茍無事實,安肯承反!”太后使通事舍人周往視之,俊臣暫假仁杰等巾帶,羅立于西,使視之;不敢視,惟東顧唯諾而已?〕加衷p為仁杰等謝死表,使奏之。

  狄仁杰已承認謀反,有關部門只等待判罪執(zhí)行刑罰,不再嚴加防備。狄仁杰便從被子上撕下一塊帛,書寫冤屈情況,塞在綿衣里面,對王德壽說:“天氣熱了,請將綿衣交給我家里人撤去絲綿。”王德壽同意。狄仁杰的兒子狄光遠得到帛書,拿著去說有緊急情況要報告,得到太后召見。武則天看了帛書,質問來俊臣,他回答說:“狄仁杰等入獄后,我未曾剝奪他們的頭巾和腰帶,生活很安適,假如沒有事實,怎么肯承認謀反!”太后派通事舍人周前往查看,來俊臣臨時發(fā)給狄仁杰等頭巾腰帶,讓他們排列站立在西邊讓周驗看;周不敢向西看,只是面向東邊唯唯諾諾而已。來俊臣又偽造狄仁杰等的謝死罪表,讓周上奏太后。

  樂思晦男未十歲,沒入司農(nóng),上變,得召見,太后問狀,對曰:“臣父已死,臣家已破,但惜陛下法為俊臣等所弄,陛下不信臣言,乞擇朝臣之忠清、陛下素所信任者,為反狀以付俊臣,無不承反矣。”太后意稍寤,召見仁杰等,問曰:“卿承反何也?”對曰:“不承,則已死于拷掠矣!碧笤唬骸昂螢樽髦x死表?”對曰:“無之!背霰硎局,乃知其詐,于是出此七族。庚午,貶知古江夏令,仁杰彭澤令,宣禮夷陵令,元忠涪陵令,獻西鄉(xiāng)令;流行本、嗣真于嶺南。

  樂思晦的兒子未滿十歲,被籍沒入司農(nóng)寺為奴,要求上告特別情況,獲得太后召見。太后問他有什么情況,他回答說:“我父親已死,家已破,只可惜陛下的刑法為來俊臣等所玩弄,陛下如果不相信我說的話,請選擇朝臣中忠誠清廉、陛下一貫信任的人,提出他們謀反的罪狀交給來俊臣,他們沒有不承認謀反的!碧舐牶笊杂行盐,召見狄仁杰等,問道:“你承認謀反,為什么?”回答說:“不承認,便已經(jīng)死于嚴刑拷打了!碧笳f:“為何作謝死罪表?”回答說:“沒有!碧蟪鍪舅系淖啾,才知道是偽造的,于是釋免這七個家族。庚午(初四),任知古降職為江夏縣令、狄仁杰降職為彭澤縣令、崔宣禮降職為夷陵縣令、魏元忠降職為涪陵縣令、盧獻降職為西鄉(xiāng)縣令;流放裴行本、李嗣真于嶺南。

  俊臣與武承嗣等固請誅之,太后不許?〕寄霜毞Q行本罪尤重,請誅之;秋官郎中徐有功駁之,以為“明主有更生之恩,俊臣不能將順,虧損恩信。”

  來俊臣與武承嗣等仍堅持請求處死他們七個人,太后不答應。來俊臣便又特別提出裴行本罪惡尤其嚴重,請?zhí)幩浪;秋官郎中徐有功予以反駁,以為“英明君主有使臣下再生的恩惠,來俊臣不能順勢促成,有損君主恩信!

  殿中侍御史貴鄉(xiāng)霍獻可,宣禮之甥也,言于太后曰:“陛下不殺崔宣禮,臣請隕命于前!币灶^觸殿階,血流沾地,以示為人臣者不私其親。太后皆不聽。獻可常以綠帛裹其傷,微露之于幞頭下,冀太后見之以為忠。

  殿中侍御史貴鄉(xiāng)人霍獻可是崔宣禮的外甥,對太后說:“陛下不殺崔宣禮,我請求死在陛下眼前!彼活^撞在宮殿臺階上,流血浸濕地面,用以表示作臣下的不袒護自己的親戚。太后都不聽從。霍獻可時常用綠帛包扎傷口,略為顯露于帽子下面,希望太后看見認為他忠誠。

  [8]甲戌,補闕薛謙光上疏,以為:“選舉之法,宜得實才,取舍之間,風化所系。今之選人,咸稱覓舉,奔競相尚,喧訴無慚。至于才應經(jīng)邦,惟令試策;武能制敵,止驗彎弧。昔漢武帝見司馬相如賦,恨不同時,及置之朝廷,終文園令,知其不堪公卿之任故也。吳起將戰(zhàn),左右進劍,起曰:‘將者提鼓揮桴,臨敵決疑,一劍之任,非將事也。’然則虛文豈足以佐時,善射豈足以克敵!要在文吏察其行能,武吏觀其勇略,考居官之臧否,行舉者賞罰而已!

  [8]甲戌(初八),補闕薛謙光上疏認為:“選拔人才的辦法,應該使朝廷能得到有真才實學的人,錄取和舍棄什么樣的人,關系到國家的教化,F(xiàn)今選拔人,都贊許自求舉薦,于是奔走門路,相互爭勝,自己大吹大擂而無愧色。至于人才是應該能治理國家的,卻只讓試策文;武官必須能克敵制勝,卻只考彎弓射箭。從前漢武帝讀了司馬相如所作的《子虛賦》,恨不能與他同時,等到得知他是當代人,安置他在朝廷,最終只讓他擔任漢文帝的陵園令,這是知道他不能勝任公卿職務的緣故。吳起將出戰(zhàn),身邊的人遞給他劍,吳起說:‘為將的任務是提戰(zhàn)鼓揮動鼓槌,臨陣解決疑難問題,使用一把劍的任務,不是為將的事情。’如此說來,徒有文才如何足以輔佐時政,善于射箭如何足以克敵制勝!關鍵在于對文官要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對武官要看他的勇氣和謀略,考核當官時政績的好壞,對舉薦人施行賞罰而已。”

  [9]來俊臣求金于左衛(wèi)大將軍泉獻誠,不得,誣以謀反,下獄,乙亥,縊殺之。

  [9]來俊臣向左衛(wèi)大將軍泉獻誠索取錢財,沒有達到目的,便誣陷他謀反,逮捕入獄,乙亥(初九),他被吊死。

  [10]庚辰,司刑卿、檢校陜州刺史李游道為冬官尚書、同平章事。

  [10]庚辰(十四日),司刑卿、檢校陜州刺史李游道任冬官尚書、同平章事。

  [11]二月,己亥,吐蕃黨項部落萬余人內附,分置十州。

  [11]二月,己亥(初三),吐蕃黨項部落一萬余人歸附唐朝,被分別安置在十個州。

  [12]戊午,以秋官尚書袁智弘同平章事。

  [12]戊午(二十二日),朝廷任命秋官尚書袁智弘為同平章事。

  [13]夏,四月,丙申,赦天下,改元如意。

  [13]夏季,四月,丙申(初一),朝廷大赦天下罪人,更改年號為如意。

  [14]五月,丙寅,禁天下屠殺及捕魚蝦。江淮旱,饑,民不得采魚蝦,餓死者甚眾。

  [14]五月,丙寅(初一),朝廷禁止天下屠殺牲畜及捕撈魚蝦。江、淮間旱災,發(fā)生饑荒,百姓不得捕魚蝦,餓死的人很多。

  右拾遺張德,生男三日,私殺羊會同僚,補闕杜肅懷一,上表告之。明日,太后對仗,謂德曰:“聞卿生男,甚喜!钡掳葜x。太后曰:“何從得肉?”德叩頭服罪。太后曰:“朕禁屠宰,吉兇不預。然卿自今召客,亦須擇人。”出肅表示之。肅大慚,舉朝欲唾其面。

  右拾遺張德,生兒子三天,私自殺羊宴請同事,補闕杜肅懷揣宴席上的一些食物,上表告發(fā)。第二天,太后臨朝聽政,對張德說:“聽說你生兒子,很高興!睆埖掳葜x。太后說:“從哪里弄來的肉?”張德叩頭認罪。太后說:“朕禁止屠宰牲畜,有吉兇事不干涉。但你今后請客,也需要選擇人。”說完拿出杜肅的奏表給他看。杜肅十分慚愧,舉朝文武官員都想啐他的臉。

  [15]吐蕃酋長曷蘇帥部落請內附,以右玉鈐衛(wèi)將軍張玄遇為安撫使,將精卒二萬迎之。六月,軍至大渡水西,曷蘇事泄,為國人所擒。別部酋長昝捶帥羌蠻八千余人內附,玄遇以其部落置萊川州而還。

  [15]吐蕃酋長曷蘇率領部落請求歸附唐朝,朝廷任命右玉鈐衛(wèi)將軍張玄遇為安撫使,領精卒二萬迎接他。六月,唐軍到大渡水西邊,曷蘇歸附唐朝的事情泄露,被本國人擒拿。別部酋長昝捶率領羌蠻八千余人歸附唐朝,張玄遇將他的部落安置在萊川州后,便撤軍了。

  [16]辛亥,萬年主簿徐堅上疏,以為:“書有五聽之道,令著三覆之奏。竊見比有敕推按反者,令使者得實,即行斬決。人命至重,死不再生,萬一懷枉,吞聲赤族,豈不痛哉!此不足肅奸逆而明典刑,適所以長威福而生疑懼。臣望絕此處分,依法覆奏。又,法官之任,宜加簡擇,有用法寬平,為百姓所稱者,愿親而任之;有處事深酷,不允人望者,愿疏而退之!眻,齊聃之子也。

  [16]辛亥(疑誤),萬年縣主簿徐堅上疏認為:“古書記載審案實行聽詞、聽色、聽氣、聽耳、聽目等‘五聽’,貞觀年間有死罪經(jīng)三次復奏才行刑的命令。我看見近來有命令審訊謀反者,讓使者審得事實,立即判決處死。人命至關重要,死后不能復生,萬一含冤,被滅族而懷怨不敢出聲,豈不令人痛心!這樣做不足以肅清惡人和叛逆,彰明常刑,恰好助長一些人擅權枉法,使人們產(chǎn)生疑懼。我希望杜絕這種處理辦法,依法復奏再行刑。還有,任用法官,應當加以選擇,有執(zhí)法寬大公平,為百姓所稱贊的,希望親近而任用他;有處理事情峻刻嚴酷,不孚眾望的,請疏遠而斥退他!毙靾允切忑R聃的兒子。

  [17]夏官侍郎李昭德密言于太后曰:“魏王承嗣權太重!碧笤唬骸拔嶂兑,故委以腹心!闭训略唬骸爸吨诠茫溆H何如子之于父?子猶有篡弒其父者,況侄乎!今承嗣既陛下之侄,為親王,又為宰相,權侔人主,臣恐陛下不得久安天位也!”太后矍然曰:“朕未之思。”秋,八月,戊寅,以文昌左相、同鳳閣鸞臺三品武承嗣為特進,納言武攸寧為冬官尚書,夏官尚書、同平章事楊執(zhí)柔為地官尚書,并罷政事;以秋官侍郎新鄭崔元綜為鸞臺侍郎,夏官侍郎李昭德為鳳閣侍郎,檢校天官侍郎姚為文昌左丞,檢校地官侍郎李元素為文昌右丞,與司賓卿崔神基并同平章事。,思廉之孫;元素,敬玄之弟也。辛巳,以營繕大匠王璇為夏官尚書、同平章事。承嗣亦毀昭德于太后,太后曰:“吾任昭德,始得安眠,此代吾勞,汝勿言也。”

  [17]夏官侍郎李昭德私下對太后說:“魏王武承嗣權太重!碧笳f:“他是我的侄兒,所以任為親信!崩钫训抡f:“侄兒對于姑姑,怎么能比得上兒子對于父親親近?兒子還有殺死父親的,何況侄兒呢!現(xiàn)在武承嗣既是陛下的侄兒,是親王,又任宰相,權勢與君主等同,我恐怕陛下不能久安于天子之位!”太后震驚地說:“朕沒有想到這點。”秋季,八月,戊寅(十六日),朝廷任命文昌左相、同鳳閣鸞臺三品武承嗣為特進,納言武攸寧為冬官尚書,夏官尚書、同平章事楊執(zhí)柔為地官尚書,一并罷去相職;任命秋官侍郎新鄭人崔元綜為鸞臺侍郎,夏官侍郎李昭德為鳳閣侍郎,檢校天官侍郎姚為文昌左丞,檢校地官侍郎李元素為文昌右丞,與司賓卿崔神基并任同平章事。姚是姚思廉的孫子;李元素是李敬玄的弟弟。辛巳(十九日),朝廷任命營繕大匠王為夏官尚書、同平章事。武承嗣也向太后詆毀李昭德,太后說:“我任用李昭德,才睡得安穩(wěn),他可以為我代勞,你不要說了。”

  是時,酷吏恣橫,百官畏之側足,昭德獨廷奏其奸。太后好祥瑞,有獻白石赤文者,執(zhí)政詰其異,對曰:“以其赤心!闭训屡唬骸按耸嘈,他石盡反邪?”左右皆笑。襄州人胡慶以丹漆書龜腹曰:“天子萬萬年!痹勱I獻之。昭德以刀刮盡,奏請付法。太后曰:“此心亦無惡!泵屩

  當時,酷吏恣意橫行,百官畏懼他們,不敢正面站立,只有李昭德敢于在朝廷揭露他們的邪惡。太后迷信祥瑞,有人進獻有赤色花紋的白石,主管官員責問他這石頭有什么特別之處,回答說:“因為它的心忠誠!崩钫训麓笈f:“這塊石頭的心忠誠,其他石頭全都造反嗎?”身邊的人都發(fā)笑。襄州人胡慶用紅漆在龜?shù)母共繒鴮憽疤熳尤f萬年”幾個字,到皇宮門口進獻。李昭德用刀把字刮除凈盡,奏請將進獻者法辦。太后說:“這個人用心并不壞!泵钺尫潘

  太后習貓,使與鸚鵡共處。出示百官,傳觀未遍,貓饑,搏鸚鵡食之,太后甚慚。

  太后訓練貓,讓它和鸚鵡在一起。有一次拿出向百官展示,傳看還未完畢,貓餓了,捕捉鸚鵡而食,太后為此很羞愧。

  太后自垂拱以來,任用酷吏,先誅唐宗室貴戚數(shù)百人,次及大臣數(shù)百家,其刺史、郎將以下,不可勝數(shù)。每除一官,戶婢竊相謂曰:“鬼樸又來矣!辈谎,輒遭掩捕、族誅。監(jiān)察御史朝邑嚴善思,公直敢言。時告密者不可勝數(shù),太后亦厭其煩,命善思按問,引虛伏罪者八百五十余人。羅織之黨為之不振,乃相與構陷善思,坐流歡州。太后知其枉,尋復召為渾儀監(jiān)丞。善思名,以字行。

  太后自垂拱年間以來,任用酷吏,首先處死唐朝皇族和貴戚數(shù)百人,然后殺大臣數(shù)百家,殺刺史、郎將以下官吏更數(shù)不清。每任命一名官吏,宮中守門的官婢便私下互相說道:“作鬼的材料又來了!辈粷M一個月,這些官吏即遭突然逮捕,舉族被殺。監(jiān)察御史朝邑人嚴善思公正耿直敢說話。當時告密的人多到數(shù)不清,太后也厭煩,命令嚴善思查問,結果承認誣告服罪而死的有八百五十余人。羅織罪名害人的集團為之喪氣,他們便共同誣陷嚴善思,結果他被流放州。太后知道他冤枉,不久又召他回來擔任渾儀監(jiān)丞。嚴善思名叫,字善思,人們習慣稱呼他的字。

  右補闕新鄭朱敬則以太后本任威刑以禁異議,今既革命,眾心已定,宜省刑尚寬,乃上疏,以為:“李斯相秦,用刻薄變詐以屠諸侯,不知易之以寬和,卒至土崩,此不知變之禍也。漢高祖定天下,陸賈、叔孫通說之以禮義,傳世十二,此知變之善也。自文明草昧,天地屯蒙,三叔流言,四兇構難,不設鉤距,無以應天順人,不切刑名,不可摧奸息暴。故置神器,開告端,曲直之影必呈,包藏之心盡露,神道助直,無罪不除,蒼生晏然,紫宸易主。然而急趨無善跡,促柱少和聲,向時之妙策,乃當今之芻狗也。伏愿覽秦、漢之得失,考時事之合宜,審糟粕之可遺,覺蘧廬之須毀,去萋菲之牙角,頓奸險之鋒芒,窒羅織之源,掃朋黨之跡,使天下蒼生坦然大悅,豈不樂哉!”太后善之,賜帛三百段。

  右補闕新鄭人朱敬則認為太后的本意是用刑罰來禁止不同意見,現(xiàn)在既已登上帝位,人心也已安定,就應減省刑罰,崇尚寬大,于是上疏認為:“李斯輔助秦國,用刻薄欺詐手段屠殺諸侯,不知道及時改變?yōu)閷挻鬁睾停K于土崩瓦解,這是不知道變化的禍害。漢高祖平定天下,陸賈、叔孫通說服他施行禮義,結果皇位傳了十二代,這是知道變化的好處。自文明年間帝業(yè)初創(chuàng),一切剛剛開始,韓王、霍王等三位皇叔散布流言,徐敬業(yè)等四個元兇制造禍亂,這時候不用手段套出實情,不能應天命順人心,不親近法家的刑名之學,不能摧毀邪惡止息暴亂。所以設銅匭,開告密之門,使或曲或直的形影必然顯現(xiàn)出來,包藏著的陰謀全部暴露,結果神明幫助正直之人,罪惡盡除,百姓安定,帝位轉移。但快走不會有完整的腳印,短的琴柱奏不出和聲,過去的妙策,成了當今的無用之物。懇切希望看看秦、漢的得和失,考察當前的事怎樣辦才合適,哪些屬于糟粕可以遺棄,發(fā)現(xiàn)那些一時有用過后即需破除的東西,去掉誣陷者的牙和角,挫去邪惡陰險者的鋒芒,堵塞羅織罪狀的源頭,掃除結黨營私的痕跡,使天下百姓無憂無慮,豈不快樂!”太后贊許他的話,賞賜他帛三百段。

  侍御史周矩上疏曰:“推劾之吏皆相矜以虐,泥耳籠頭,枷研楔,折膺簽爪,懸發(fā)薰耳,號曰‘獄持’;蚶廴展(jié)食,連宵緩問,晝夜搖撼,使不得眠,號曰‘宿囚’。此等既非木石,且救目前,茍求賒死。臣竊聽輿議,皆稱天下太平,何苦須反!豈被告者盡是英雄,欲求帝王邪?但不勝楚毒自誣耳。愿陛下察之。今滿朝側息不安,皆以為陛下朝與之密,夕與之仇,不可保也。周用仁而昌,秦用刑而亡。愿陛下緩刑用仁,天下幸甚!”太后頗采其言,制獄稍衰。

  侍御史周矩上疏說:“審問犯人的官吏都以殘暴相夸耀,泥塞耳朵,籠罩腦袋,用重枷磨脖頸,在頭上加箍再打進楔子,打折胸骨,手指釘竹簽,吊頭發(fā),薰耳朵,號稱為‘獄持’。或者多日減少供應食物,通宵審問,晝夜搖撼,不讓睡覺,號稱為‘宿囚’。犯人既不是木石,為避免眼前的痛苦,便姑且認罪謀求晚一點死去。我私下聽到的輿論,都說天下太平,有什么必要造反?難道被告發(fā)的人全是英雄,想謀取帝王的地位嗎?只是受不住酷刑,被迫認罪罷了。希望陛下考察。如今滿朝百官坐臥不安,都以為陛下早上同他們親近,晚上即與他們成為仇敵,難以保全性命。周朝行仁義而昌盛,秦朝用刑罰而滅亡。愿陛下減緩刑罰,施行仁義,則天下百姓就很幸運了!”太后頗采納他的意見,特種監(jiān)獄的囚犯逐漸衰減。

  [18]太后春秋雖高,善自涂澤,雖左右不覺其衰。丙戌,敕以齒落更生,九月,庚子,御則天門,赦天下,改元。更以九月為社。

  [18]太后年歲雖大,但善于自己修飾容貌,即使她左右的人也感覺不出她衰老。丙戌(二十四日),下詔說因自己牙齒脫落后又長出新牙,九月,庚子(初九),到則天門宣布赦免天下罪人,更改年號;又改于九月祭土神。

  [19]制于并州置北都。

  [19]太后下令在并州設置北都。

  [20]癸丑,同平章事李游道、王璇、袁智弘、崔神基、李元素、春官侍郎孔思元、益州長史任令輝,皆為王弘義所陷,流嶺南。

  [20]癸丑(二十二日),同平章事李游道、王、袁智弘、崔神基、李元素、春官侍郎孔思元、益州長史任令輝,都因被王弘義誣陷,流放嶺南。

  [21]左羽林中郎將來子坐事流愛州,尋卒。

  [21]左羽林中郎將來子因事獲罪流放愛州,不久去世。

  [22]初,新豐王孝杰從劉審禮擊吐蕃為副總管,與審禮皆沒于吐蕃。贊普見孝杰泣曰:“貌類吾父!焙穸Y之,后竟得歸,累遷右鷹揚衛(wèi)將軍。孝杰久在吐蕃,知其虛實。會西州都督唐休請復取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zhèn),敕以孝杰為武威軍總管,與武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忠節(jié)將兵擊吐蕃。冬,十月,丙戌,大破吐蕃,復取四鎮(zhèn)。置安西都護府于龜茲,發(fā)兵戍之。

  [22]當初,新豐人王孝杰跟從劉審禮進攻吐蕃任副總管,與劉審禮一起淪落于吐蕃。吐蕃贊普見到王孝杰,哭泣說:“相貌像我父親!币虼私o予他優(yōu)厚的待遇,后來終于得以返回,連續(xù)升官至右鷹揚衛(wèi)將軍。王孝杰長期在吐蕃,知道他們的情況。正好西州都督唐休請求再收復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zhèn),太后便下詔任命王孝杰為武威軍總管,與武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忠節(jié)領兵進攻吐蕃。冬季,十月,丙戌(二十五日),唐軍大敗吐蕃,又攻下四鎮(zhèn)。朝廷設置安西都護府于龜茲,派兵戍守。

  二年(癸巳、693)

  二年(癸巳,公元693年)

  [1]正月,壬辰朔,太后享萬象神宮,以魏王承嗣為亞獻,梁王三思為終獻。太后自制神宮樂,用舞者九百人。

  [1]正月(前一年十一月),壬辰朔(初一),太后在萬象神宮祭祀,讓魏王武承嗣第二個獻祭品,梁王武三思最后一個獻祭品。太后自編神宮樂,是樂舞人員九百人。

  [2]戶婢團兒為太后所寵信,有憾于皇嗣,乃譖皇嗣妃劉氏、德妃竇氏為厭咒。癸巳,妃與德妃朝太后于嘉豫殿,既退,同時殺之,瘞于宮中,莫知所在。德妃,抗之曾孫也。皇嗣畏忤旨,不敢言,居太后前,容止自如。團兒復欲害皇嗣,有言其情于太后者,太后乃殺團兒。

  [2]宮中守門的官婢團兒受太后寵信,對皇嗣不滿,于是誣陷皇嗣妃劉氏、德妃竇氏,說她們用邪術詛咒太后。癸巳(初二),皇嗣妃與德妃朝見太后于嘉豫殿,退出后同時被殺,掩埋在宮中,人們不知道掩埋的處所。德妃是竇抗的曾孫女;仕梦窇诌`犯太后的旨意,對這件事不敢說話,在太后面前,表情和舉動都保持和平常一樣。團兒又想陷害皇嗣,有人將她的情況告訴太后,太后才殺死團兒。

  是時,告密者皆誘人奴婢告其主,以求功賞。德妃父孝諶為潤州刺史,有奴妄為妖異以恐德妃母龐氏,龐氏懼,奴請夜祠禱解,因發(fā)其事。下監(jiān)察御史龍門薛季昶按之,季昶誣奏,以為與德妃同祝詛,先涕泣不自勝,乃言曰:“龐氏所為,臣子所不忍道!碧筮娟茷榻o事中。龐氏當斬,其子希詣侍御史徐有功訟冤,有功牒所司停刑,上奏論之,以為無罪;季昶奏有功阿黨惡逆,請付法,法司處有功罪當絞。令史以白有功,有功嘆曰:“豈我獨死,諸人永不死邪!”既食,掩扇而寢。人以為有功茍自強,必內憂懼,密伺之,方熟寢。太后召有功,迎謂曰:“卿比按獄,失出何多?”對曰:“失出,人臣之小過;好生,圣人之大德!碧竽。由是龐氏得減死,與其三子皆流嶺南,孝諶貶羅州司馬,有功亦除名。

  當時,告密的人都引誘別人的奴婢告發(fā)他們的主人,以謀取功勞賞賜。德妃的父親竇孝諶任潤州刺史,有家奴妄作妖異以恐嚇德妃的母親龐氏。龐氏害怕,家奴便請她夜間向神祈禱以消除妖異。家奴又告發(fā)這件事,龐氏因此被送到監(jiān)察御史龍門人薛季昶處查問。薛季昶誣奏龐氏與德妃共同求神降禍于太后,他先痛哭流涕好像經(jīng)受不住的樣子,然后說:“龐氏的行為,我不忍說出口。”太后便提升薛季昶為給事中。龐氏應當斬首,她的兒子竇希找侍御史徐有功訴冤,徐有功通知有關部門停止執(zhí)行死刑,然后上奏辯論,認為她沒有罪。薛季昶上奏說徐有功循私偏袒惡逆罪犯,請求法辦,執(zhí)法部門判徐有功的罪應當處以絞刑。徐有功的屬官把情況告訴他,徐有功嘆息說:“難道只有我一個人死,其他人永遠不死嗎?”他進餐后,便用扇子掩面睡覺。人們以為徐有功只是暫時強作鎮(zhèn)靜,必定內心憂懼,但偷看他,他卻正在熟睡。太后召見徐有功,責問他:“你近來辦案,重罪不辦或輕辦的失誤怎么那樣多?”回答說:“重罪不辦或輕辦,是作臣下的小過失;喜歡讓人活著,是圣人的大德!碧蟪聊徽Z。因此龐氏得減免死罪,同三個兒子一起流放嶺南,竇孝諶降職為羅州司馬,徐有功也被削除名籍。

  [3]戊申,姚奏請令宰相撰《時政記》,月送史館。從之!稌r政記》自此始。

  [3]戊申(十七日),姚上奏請求命令宰相撰寫《時政記》,每月送交史館。這個意見被采納。《時政記》的撰寫從這時候開始。

  [4]臘月,丁卯,降皇孫成器為壽春王,恒王成義為衡陽王,楚王隆基為臨淄王,衛(wèi)王隆范為巴陵王,趙王隆業(yè)為彭城王,皆睿宗之子也。

  [4]臘月,丁卯(初七),皇孫李成器被降為壽春郡王,恒王李成義為衡陽郡王,楚王李隆基為臨淄郡王,衛(wèi)王李隆范為巴陵郡王,趙王李隆業(yè)為彭城郡王,他們都是睿宗李旦的兒子。

  [5]春,一月,庚子,以夏官侍郎婁師德同平章事。師德寬厚清慎,犯而不校。與李昭德俱入朝,師德體肥行緩,昭德屢待之不至,怒罵曰:“田舍夫!”師德徐笑曰:“師德不為田舍夫,誰當為之!”其弟除代州刺史,將行,師德謂曰:“吾備位宰相,汝復為州牧,榮寵過盛,人所疾也,將何以自免?”弟長跪曰:“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為兄憂!睅煹裸溉辉唬骸按怂詾槲釕n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當笑而受之!

  [5]春季,一月,庚子(初十),太后任命夏官侍郎婁師德為同平章事。婁師德為人寬厚,清廉謹慎,冒犯他也不計較。他與李昭德一同入朝,婁師德身體肥胖行動緩慢,李昭德老等他不來,便怒罵他:“鄉(xiāng)下佬!”婁師德笑著說:“我不作鄉(xiāng)下佬,誰應當作鄉(xiāng)下佬!”他的弟弟授任代州刺史,將要赴任時,婁師德對他說:“我任宰相,你又為州刺史,得到的恩龐太盛,是別人所妒忌的,將如何自己避禍?”他弟弟直身而跪說:“今后就是有人唾我臉上,我只擦拭而已,希望不致使哥哥擔憂。”婁師德神色憂慮地說:“這正是使我擔憂的!人家唾你臉,是因為恨你,你擦拭,便違反人家的意愿,正好加重人家的怒氣。唾液,不擦拭它會自己干,應當笑而承受!

  [6]甲寅,前尚方監(jiān)裴匪躬、內常侍范云仙坐私謁皇嗣腰斬于市。自是公卿以下皆不得見。又有告皇嗣潛有異謀者,太后命來俊臣鞫其左右,左右不勝楚毒,皆欲自誣。太常工人京兆安金藏大呼謂俊臣曰:“公既不信金藏之言,請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奔纫宓蹲云势湫,五藏皆出,流血被地。太后聞之,令輿入宮中,使醫(yī)內五藏,以桑皮線縫之,傅以藥,經(jīng)宿始蘇。太后親臨視之,嘆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奔疵〕纪M。睿宗由是得免。

  [6]甲寅(二十四日),前尚方監(jiān)裴匪躬、內常侍范云仙因私自拜見皇嗣獲罪,腰斬于街市。從此公卿以下官員都不得晉見皇嗣。又有人告發(fā)皇嗣有秘密異謀,太后命令來俊臣審訊他身邊人員,他們受不住酷刑,都想違心認罪。太常寺工人京兆人安金藏大聲對來俊臣說:“您既然不相信我的話,我請求剖出心肝以表明皇嗣不謀反。”他立即抽出佩刀自己剖胸,五臟都流出,血流滿地。太后聽說,命令將他抬入宮中,讓醫(yī)生將五臟納入體內,用桑皮線縫合,敷上藥,經(jīng)過一個晚上才蘇醒。太后親自去看望他,嘆息說:“我有兒子不能自己看清楚,結果使得你這樣!绷⒓疵顏砜〕纪V箤徲,皇嗣因此得免于難。

  [7]罷舉人習《老子》,更習太后所造《臣軌》。

  [7]朝廷停止應舉的人學習《老子》,改為學習太后所編的《臣軌》。

  [8]二月,丙子,新羅王政明卒,遣使立其子理洪為王。

  [8]二月,丙子(十六日),新羅王金政明去世,朝廷派遣使者封他的兒子金理洪為王。

  [9]乙亥,禁人間錦。侍御史侯思止私畜錦,李昭德按之,杖殺于朝堂。

  [9]乙亥(十五日),朝廷禁止民間擁有彩色有花紋的絲織品。侍御史侯思止私自貯存這種絲織品,李昭德查辦他,用杖刑將他殺死于朝堂。

  [10]或告嶺南流人謀反,太后遣司刑評事萬國俊攝監(jiān)察御史就按之。國俊至廣州,悉召流人,矯制賜自盡。流人號呼不服,國俊驅就水曲,盡斬之,一朝殺三百余人。然后詐為反狀,還奏,因言諸道流人,亦必有怨望謀反者,不可不早誅。太后喜,擢國俊為朝散大夫、行侍御史。更遣右翊衛(wèi)兵曹參軍劉光業(yè)、司刑評事王德壽、苑南面監(jiān)丞鮑思恭、尚輦直長王大貞、右武威衛(wèi)兵曹參軍屈貞筠皆攝監(jiān)察御史,詣諸道按流人。光業(yè)等以國俊多殺蒙賞,爭效之,光業(yè)殺七百人,德壽殺五百人,自余少者不減百人,其遠年雜犯流人亦與之俱斃。太后頗知其濫,制:“六道流人未死者并家屬皆聽還鄉(xiāng)里。”國俊等亦相繼死,或得罪流竄。

  [10]有人告發(fā)嶺南流放人員謀反,太后派遣司刑評事萬國俊代理監(jiān)察御史前往查問。萬國俊到達廣州后,召集全部流放人員,假傳太后命令讓他們自盡。流放人員呼喊著不服罪,萬國俊將他們驅趕到河邊,全部斬首,一個早上就殺死三百多人。然后偽造他們謀反的罪狀,回來上報,同時還對太后說其他各道的流放者,也一定有懷恨而謀反的,不能不及早清除掉。太后高興,提升萬國俊為朝散大夫、行侍御史。太后又派遣右翊衛(wèi)兵曹參軍劉光業(yè)、司刑評事王德壽、苑南面監(jiān)丞鮑思恭、尚輦直長王大貞、右武威衛(wèi)兵曹參軍屈貞筠都任代理監(jiān)察御史,到各道審查流放人員。劉光業(yè)等因萬國俊多殺人受到獎賞,爭相仿效他。劉光業(yè)殺死七百人,王德壽殺死五百人,其余少的也不少于一百人,早年的各種罪犯、流放人員也一同被殺。太后也頗知濫殺的情況,因此下令“六道流放人員未死的連同他們的家屬,都準許返回家鄉(xiāng)!比f國俊等也相繼死去,或獲罪流放。

  [11]來俊臣誣冬官尚書蘇,云在魏州與瑯邪王沖通謀,夏,四月,乙未,殺之。

  [11]來俊臣誣告冬官尚書蘇,說他在魏州時與瑯邪王李沖串通謀反。夏季,四月,乙未(疑誤),他被處死。

  [12]五月,癸丑,棣州河溢。

  [12]五月,癸丑(二十五日),棣州河水泛濫。

  [13]秋,九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13]秋季,九月,丁亥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14]魏王承嗣等五千人表請加尊號曰金輪圣神皇帝。乙未,太后御萬象神宮,受尊號,赦天下。作金輪等七寶,每朝會,陳之殿庭。

  [14]魏王武承嗣等五千人上表請求太后加尊號為金輪圣神皇帝。乙未(初九),太后到萬象神宮,接受尊號,赦免天下罪人。朝廷制作金輪等七寶,每次朝會,都陳列在殿庭。

  庚子,追尊昭安皇帝曰渾元昭安皇帝,文穆皇帝曰立極文穆皇帝,孝明高皇帝曰無上孝明高皇帝;皇后從帝號。

  庚子(十四日),朝廷追尊昭安皇帝為渾元昭安皇帝,文穆皇帝為立極文穆皇帝,孝明高皇帝為無上孝明高皇帝;皇后的尊號與帝號相同。

  [15]辛丑,以文昌左丞、同平章事姚為司賓卿,罷政事;以司賓卿萬年豆盧欽望為內史,文昌左丞韋巨源同平章事,秋官侍郎吳人陸元方為鸞臺侍郎、同平章事。臣源,孝寬之玄孫也。

  [15]辛丑(十五日),朝廷任命文昌左丞、同平章事姚為司賓卿,罷除相職;任命司賓卿萬年人豆盧欽望為內史,文昌左丞韋巨源為同平章事,秋官侍郎吳人陸無方為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韋巨源是韋孝寬的玄孫。

  延載元年(甲午、694)

  延載元年(甲午,公元694年)

  [1]正月,丙戌,太后享萬象神宮。

  [1]正月,丙戌(初一),太后在萬象神宮祭祀。

  [2]突厥可汗骨篤祿卒,其子幼,弟默啜自立為可汗。臘月,甲戌,默啜寇靈州。

  [2]突厥可汗阿史那骨篤祿去世,他的兒子年幼,他的弟弟阿史那默啜自立為可汗。臘月,甲戌(十九日),阿史那默啜侵擾靈州。

  [3]室韋反,遣右鷹揚衛(wèi)大將軍李多祚擊破之。

  [3]室韋反叛,唐朝派遣右鷹揚衛(wèi)大將軍李多祚擊敗他們。

  [4]春,一月,以婁師德為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

  [4]春季,一月,朝廷任命婁師德為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

  [5]二月,武威道總管王孝杰破吐蕃論贊刃、突厥可汗子等于冷泉及大嶺,各三萬余人,碎葉鎮(zhèn)守使韓思忠破泥熟俟斤等萬余人。

  [5]二月,武威道總管王孝杰在冷泉及大嶺打敗吐蕃論贊刃、突厥可汗子等各三萬多人。碎葉鎮(zhèn)守使韓思忠打敗泥熟俟斤等一萬余人。

  [6]庚午,以僧懷義為代北道行軍大總管,以討默啜。

  [6]庚午(十六日),朝廷任命和尚懷義為代北道行軍大總管,以討伐阿史那默啜。

  [7]三月甲申,以鳳閣舍人蘇味道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李昭德檢校內史。更以僧懷義為朔方道行軍大總管,以李昭德為長史,蘇味道為司馬,帥契明、曹仁師、沙吒忠義等十八將軍以討默啜,未行,虜退而止。昭德嘗與懷義議事,失其旨,懷義撻之,昭德惶懼請罪。

  [7]三月,甲申(初一),朝廷任命鳳閣舍人蘇味道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李昭德為檢校內史;又任命和尚懷義為朔方道行軍大總管,以李昭德為長史,蘇味道為司馬,率領契明、曹仁師、沙吒忠義等十八將軍以討伐阿史那默啜,還沒有出發(fā),因敵人退走而停止出兵。李昭德曾與和尚懷義商議事情,不符合他的心意,被懷義鞭打,李昭德恐懼請罪。

  [8]夏,四月,壬戌,以夏官尚書、武威道大總管王孝杰同鳳閣鸞臺三品。

  [8]夏季,四月,壬戌(初九),朝廷任命夏官尚書、武威道大總管王孝杰為同鳳閣鸞臺三品。

  [9]五月,魏王承嗣等二萬六千余人上尊號曰越古金輪圣神皇帝。甲午,御則天門樓受尊號,赦天下,改元。

  [9]五月,魏王武承嗣等二萬六千余人給太后上尊號為越古金輪圣神皇帝。甲午(十一日),太后駕臨則天門城樓接受尊號,大赦天下罪人,更改年號。

  [10]天授中,遣監(jiān)察御史壽春裴懷古安集西南蠻。六月,癸丑,永昌蠻酋薰期帥部落二十余萬戶內附。

  [10]天授年間,朝廷派遣監(jiān)察御史壽春人裴懷古招撫西南蠻族。六月,癸丑(初一),永昌蠻首領薰期率領部落二十余萬戶歸附唐朝。

  [11]河內有老尼居神都麟趾寺,與嵩山人韋什方等以妖妄惑眾。尼自號凈光如來,云能知未然;什方自云吳赤烏年生。又有老胡亦自言五百歲,云見薛師已二百年矣,容貌愈少。太后甚信重之,賜什方姓武氏。秋,七月,癸未,以什方為正諫大夫、同平章事,制云:“邁軒代之廣成,逾漢朝之河上!卑嗽,什方乞還山,制罷遣之。

  [11]河內地方有老尼姑,居住在神都麟趾寺,與嵩山人韋什方等以邪說迷惑群眾。老尼姑自號凈光如來,說能預知未來;韋什方自稱是三國時孫吳赤烏年間出生的人。又有一個老胡人也自稱五百歲,說他看見和尚懷義已二百年了,懷義的面貌越來越年輕。太后很信任器重他們,賜韋什方姓武氏。秋季,七月,癸未(初一),朝廷任命韋什方為正諫大夫、同平章事,命令中說:“他勝過軒轅時代的廣成子,超越漢朝的河上公。”八月,韋什方要求返回嵩山,太后命令免去職務,遣送他返山。

  [12]戊辰,以王孝杰為瀚海道行軍總管,仍受朔方道行軍大總管薛懷義節(jié)度。

  [12]戊辰(十七日),朝廷任命王孝杰為瀚海道行軍總管,并受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和尚懷義的指揮。

  [13]己巳,以司賓少卿姚為納言;左肅政中丞原武楊再思為鸞臺侍郎,洛州司馬杜景儉為鳳閣侍郎,并同平章事。

  [13]己巳(十八日),朝廷任命司賓少卿姚為納言;左肅政中丞原武人楊再思為鸞臺侍郎,洛州司馬杜景儉為鳳閣侍郎,一并任同平章事。

  豆盧欽望請京官九品已上輸兩月俸以贍軍,轉帖百官,令拜表。百官但赴拜,不知何事。拾遺王求禮謂欽望曰:“明公祿厚,輸之無傷;卑官貧迫,奈何不使其知而欺奪之乎?”欽望正色拒之。既上表,求禮進言曰:“陛下富有四海,軍國有儲,何藉貧官九品之俸而欺奪之!”姚曰:“求禮不識大體!鼻蠖Y曰:“如姚,為識大體者邪!”事遂寢。

  豆盧欽望請九品以上的京官每人交兩個月的薪俸以補助軍用,寫了一份通知讓百官傳閱,讓他們一起上奏表。百官只是聚到一起,不知是什么事情。拾遺王求禮對豆盧欽望說:“您俸祿豐厚,交納沒有什么關系;低級官吏貧困,為什么不讓他們知道而加以欺騙奪取呢?”豆盧欽望嚴正拒絕他。上表后,王求禮進言說:“陛下富有天下,軍用和國用都有儲備,如何用得著貧官九品的俸祿而加以欺騙奪。 币φf:“王求禮不識大體!”王求禮說:“像姚這樣,是識大體的人嗎!”事情終于沒有實施。

  [14]戊寅,鸞臺侍郎、同平章事崔元綜坐事流振州。

  [14]戊寅(二十七日),鸞臺侍郎、同平章事崔元綜因事獲罪流放振州。

  [15]武三思帥四夷酋長請鑄銅鐵為天樞,立于端門之外,銘紀功德,黜唐頌周;以姚為督作使。諸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nóng)器以足之。

  [15]武三思等率領四夷首領請用銅鐵鑄造大‘天樞’柱,樹立在端門外,柱上有記述功德的銘文,貶黜唐朝,稱頌武周;任命姚為督作使。諸胡聚集錢百萬億,買銅鐵尚不夠用,又征收民間的農(nóng)具加以補充。

  [16]九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16]九月,壬午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17]殿中丞來俊臣坐贓貶同州參軍。王弘義流瓊州,詐稱敕追還,至漢北,侍御史胡元禮遇之,按驗,得其奸狀,杖殺之。

  [17]殿中丞來俊臣犯貪贓罪,降職為同州參軍。王弘義流放瓊州,偽稱太后有令追他回京,到了漢水以北,侍御史胡元禮遇見他,經(jīng)過查驗,弄清他作假的事實,于是用杖刑處死。

  內史李昭德恃太后委遇,頗專權使氣,人多疾之,前魯王府功曹參軍丘上疏攻之,其略曰:“陛下天授以前,萬機獨斷。自長壽以來,委任昭德,參奉機密,獻可替否;事有便利,不預諮謀,要待畫日將行,方乃別生駁異。揚露專擅,顯示于人,歸美引愆,義不如此。”又曰:“臣觀其膽,乃大于身,鼻息所沖,上拂云漢!庇衷唬骸跋佈▔牡蹋樏憵,權重一去,收之極難!遍L上果毅鄧注,又著《石論》數(shù)千言,述昭德專權之狀。鳳閣舍人逄弘敏取奏之,太后由是惡昭德。壬寅,貶昭德為南賓尉,尋又免死流竄。

  內史李昭德依仗太后的信任,獨攬大權,意氣用事,人們多憎恨他。前魯王府功曹參軍丘上疏抨擊他,內容大致說:“陛下在天授年間以前,政事由自己決斷,自長壽年間以來,委任李昭德,讓他參與機密,提出可行的事,否決不可行的事;一些對國家便利的事,他事先不參與商議,待到已批示將要推行時,才另提出不同意見,顯露出獨斷獨行,好表現(xiàn)自己。善事歸于君主,過失自己承擔,他并不遵循這種君臣關系的常理!庇终f:“我看他的膽子,比身體還大,鼻孔出的氣,上沖霄漢。”又說:“螞蟻的洞穴可以毀掉大堤,針尖大的小孔足以泄氣,權力一旦失去,要收回就極難!遍L上果毅鄧注,又著《石論》數(shù)千言,敘述李昭德專權的事實。鳳閣舍人逄弘敏將它上奏,太后因此而憎惡李昭德,壬寅(二十一日),將他降職為南賓縣尉,不久又減免死罪,將他流放。

  [18]太后出黎花一枝以示宰相,宰相皆以為瑞。杜景儉獨曰:“今草木黃落,而此更發(fā)榮,陰陽不時,咎在臣等!币虬葜x。太后曰:“卿真宰相也!”

  [18]太后拿出一枝梨花給宰相們看,宰相們都以為是吉兆。只有杜景儉說:“現(xiàn)在草木枯黃凋落,而梨樹卻開花,這是陰陽錯亂,過失在我們這些人!彼虼斯蛳轮x罪。太后說:“你是真正的宰相!

  [19]冬,十月,壬申,以文昌右丞李元素為鳳閣侍郎,左肅政中丞周允元檢校鳳閣侍郎,并同平章事。允元,豫州人也。

  [19]冬季,十月,壬申(二十二日),朝廷任命文昌左丞李元素為鳳閣侍郎,左肅政中丞周允元為檢校鳳閣侍郎,一并任同平章事。周允元是豫州人。

  [20]嶺南獠反,以容州都督張玄遇為桂、永等州經(jīng)略大使以討之。

  [20]嶺南獠人反叛,朝廷任命容州都督張玄遇為桂、永等州經(jīng)略大使以討伐他們。

  天冊萬歲元年(乙未、695)

  天冊萬歲元年(乙未,公元695年)

  [1]正月,辛巳朔,太后加號慈氏越古金輪圣神皇帝,赦天下,改元證圣。

  [1]正月,辛巳朔(初一),太后加尊號為慈氏越古金輪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更改年號為證圣。

  [2]周允元與司刑少卿皇甫文備奏內史豆盧欽望、同平章事韋巨源、杜景儉、蘇味道、陸元方附會李昭德,不能匡正,欽望貶趙州,巨源貶麟州,景儉貶溱州,味道貶集州,元方貶綏州刺史。

  [2]周允元與司刑少卿皇甫文備上奏說內史豆盧欽望、同平章事韋巨源、杜景儉、蘇味道、陸元方依附李昭德,不能糾正政事的過失。豆盧欽望被降職為趙州刺史,韋巨源被降職為麟州刺史,杜景儉被降職為溱州刺史,蘇味道被降職為集州刺史,陸元方被降職為綏州刺史。

  [3]初,明堂既成,太后命僧懷義作夾大像,其小指中猶容數(shù)十人,于明堂北構天堂以貯之。堂始構,為風所摧,更構之,日役萬人,采木江嶺,數(shù)年之間,所費以萬億計,府藏為之耗竭。懷義用財如糞土,太后一聽之,無所問。每作無遮會,用錢萬緡;士女云集,又散錢十車,使之爭拾,相蹈踐有死者。所在公私田宅,多為僧有。懷義頗厭入宮,多居白馬寺,所度力士為僧者滿千人。侍御史周矩疑有奸謀,固請按之。太后曰:“卿姑退,朕即令往。”矩至臺,懷義亦至,乘馬就階而下,坦腹于床。矩召吏將按之,遽躍馬而去。矩具奏其狀,太后曰:“此道人病風,不足詰,所度僧,惟卿所處!毕ち鬟h州。遷矩天官員外郎。

  [3]當初,明堂已落成,太后命令和尚懷義用麻布夾縫制作大佛像,佛像的小指中就能容得下數(shù)十人,在明堂北面構筑天堂用來貯存。天堂初造時被風吹倒,又重新再造,每天役使一萬人,采集木料于江河山嶺,數(shù)年之中,花費以萬億計算,國庫因此耗盡。和尚懷義花錢像糞土一樣,太后全都聽任他,不加過問。每次舉行無遮法會,用錢萬緡;等四方男女匯集,又散錢十車,讓他們爭相揀拾,有人因爭搶被踩死。各地的公私田宅,多數(shù)為和尚所有。和尚懷義不喜歡入宮,多數(shù)時間居住在白馬寺,他剃度千名身強力壯的人為僧。侍御史周矩懷疑他有奸謀,一再請求審查他。太后說:“你且回去,朕即命令他去你處。”周矩回到御史官署,和尚懷義也到,他就著臺階下馬,露腹坐在椅子上。周矩召集手下吏卒將要審問他,他立即躍上馬飛馳而去。周矩上報他的行為,太后說:“這個道人患瘋病,不值得追問,他所剃度的僧人,任由你處理!敝芫貙⑺麄內苛鞣诺竭呥h州縣。升任周矩為天官員外郎。

  乙未,作無遮會于明堂,鑿地為坑,深五丈,結彩為宮殿,佛像皆于坑中引出之,云自地涌出。又殺牛取血,畫大像,首高二百尺,云懷義刺膝血為之。丙申,張像于天津橋南,設齋。時御醫(yī)沈南亦得幸于太后,懷義心慍,是夕,密燒天堂,延及明堂,火照城中如晝,比明皆盡,暴風裂血像為數(shù)百段。太后恥而諱之,但云內作工徒誤燒麻主,遂涉明堂。時方宴,左拾遺劉承慶請輟朝停以答天譴,太后將從之。姚曰:“昔成周宣榭,卜代愈;漢武建章,盛德彌永。今明堂布政之所,非宗廟也,不應自貶損!碧竽擞碎T,觀如平日。命更造明堂、天堂,仍以懷義充使。又鑄銅為九州鼎及二十神,皆高一丈,各置其方。

  乙未(疑誤),太后作無遮法會于明堂,挖地為坑,深五丈,結札彩綢作宮殿,佛像都從深坑中拉出,說是從地下涌出。又殺牛取血,用來畫大佛像,佛像的頭高二百尺,說是和尚懷義刺膝取血畫的。丙申(初八),在天津橋南邊張掛大佛像,擺上供神佛用的食品。當時御醫(yī)沈南也得到太后寵幸,和尚懷義對此心里不高興,當晚秘密焚燒天堂,延燒到明堂,火光照得洛陽城中如同白晝,到天亮時天堂明堂全部燒光,狂風刮壞牛血畫的佛像斷成數(shù)百段。太后羞愧而不敢說明真象,只說是在天堂里干活的工徒疏忽燒著麻布佛像,而延燒明堂。當時全城臣民正在聚飲,左拾遺劉承慶請求停止朝會和聚飲,以回答上天的譴責,太后準備接受。姚說:“從前周代成周城宣榭失火,占卜的結果是朝代更加興盛;漢武帝時柏梁臺失火后再造建章宮,盛德更加久遠,F(xiàn)在明堂只是發(fā)布政令的場所,并不是宗廟,不應自我貶抑。”太后于是登上端門,像平時一樣觀看臣民會飲。她命令重新建造明堂、天堂,仍然任命和尚懷義為主持建造的使者;又為九州各鑄一座銅鼎及十二屬相神,都高一丈,安置在各自的方位。

  先是,河內老尼晝食一麻一米,夜則烹宰宴樂,畜弟子百余人,淫穢靡所不為 。武什方自言能合長年藥,太后遣乘驛于嶺南采藥。及明堂火,尼入唁太后,太后怒叱之,曰:“汝常言能前知,何以不言明堂火?”因斥還河內,弟子及老胡等皆逃散。又有發(fā)其奸者,太后乃復召尼還麟趾寺,弟子畢集,敕給使掩捕,盡獲之,皆沒為官婢。什方還,至偃師,聞事露,自絞死。

  在這以前,河內老尼姑白天只食一點麻籽和一點米,晚上則屠宰烹調宴飲作樂,收養(yǎng)弟子一百多人,淫亂無所不為。武什方自稱能配制長生不老藥,太后派遣他乘驛車赴嶺南采藥。等到明堂火災,老尼姑入宮慰問太后,太后怒斥她,說:“你經(jīng)常說能預知未來,何以不預言明堂火災?”因此驅逐她回河內,他的弟子及老胡人都逃散了。又有人告發(fā)她們的罪惡,太后便又召老尼姑返回麟趾寺,她的弟子們也聞訊全都回來,于是命令宦官出其不意逮捕她們,全部捕獲,都沒入官府為官婢。武什方從嶺南返回,至偃師時,聽說事情敗露,自己上吊而死。

  庚子,以明堂火告廟,下制求直言。劉承慶上疏,以為:“火發(fā)既從麻主,后及總章,所營佛舍,恐勞無益,請罷之。又,明堂所以統(tǒng)和天人,一旦焚毀,臣下何心猶為宴!憂喜相爭,傷于情性。又,陛下垂制博訪,許陳至理,而左史張鼎以為今既火流王屋,彌顯大周之祥,通事舍人逄敏奏稱,彌勒成道時有天魔燒宮,七寶臺須臾散壞,斯實諂妄之邪言,非君臣之正論。伏愿陛下乾乾翼翼,無戾天人之心而興不急之役,則兆人蒙賴,福祿無窮!

  庚子(疑誤),太后將明堂失火的事稟告太廟,并下令征求直言。劉承慶上疏認為:“火既然從麻布佛像燒起,后延及明堂總章三室,可見所營建的佛舍恐徒勞無益,請停止營造。還有,明堂的作用是調和天與人的關系,一旦焚毀,大臣們還有什么心思參加聚飲,憂愁和喜悅兩種心情相互爭斗,有傷于人的性情。還有,陛下下令廣泛訪求,允許臣下陳述最根本的道理,而左史張鼎認為現(xiàn)在既然有火燒到帝王居住的地方,更顯出大周朝的祥瑞,通事舍人逄敏奏稱,彌勒佛成道時有天魔燒宮,七寶臺頃刻散壞,這些實在是諂媚荒誕之言,不是君臣間正常的言論。懇請陛下自強不息,小心翼翼,不違反天理人心而興辦非急切的工程,則億萬百姓有所依靠,福祿無窮。”

  獲嘉主簿彭城劉知幾表陳四事:其一,以為:“皇業(yè)權輿,天地開辟,嗣君即位,黎元更始,時則藉非常之慶以申再造之恩。今六合清宴而赦令不息,近則一年再降,遠則每歲無遺,至于違法悖禮之徒,無賴不仁之輩,編戶則寇攘為業(yè),當官則贓賄是求。而元日之朝,指期天澤,重陽之節(jié),佇降皇恩,如其忖度,咸果釋免;蛴忻菇Y正,罪將斷決,竊行貨賄,方便規(guī)求,故致稽延,畢沾寬宥。用使俗多頑悖,時罕廉隅,為善者不預恩光,作惡者獨承徼幸。古語曰:‘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斯之謂也。望陛下而今而后,頗節(jié)于赦,使黎氓知禁,奸宄肅清!逼涠,以為:“海內具僚九品以上,每歲逢赦,必賜階勛,至于朝野宴集,公私聚會,緋服眾于青衣。象板多于木笏;皆榮非德舉,位罕才升,不知何者為妍蚩,何者為美惡。臣望自今以后,稍息私恩,使有善者逾效忠勤,無才者咸知勉勵。”其三,以為:“陛下臨朝踐極,取士太廣,六品以下職事清官,遂乃方之土芥,比之沙礫,若遂不加沙汰,臣恐有穢皇風!逼渌,以為,“今之牧伯遷代太速,倏來忽往,蓬轉萍流,既懷茍且之謀,何暇循良之政!望自今刺史非三歲以上不可遷官,仍明察功過,尤甄賞罰!笔枳,太后頗嘉之。是時官爵易得而法網(wǎng)嚴峻,故人競為趨進而多陷刑戮,知幾乃著《思慎賦》以刺時見志焉。

  獲嘉縣主簿彭城人劉知幾上表陳述四件事:其一,以為:“皇業(yè)起始,天地開辟,嗣君即位,百姓重新開始,當時則憑借非常的喜慶以顯示使人重新獲得生命的恩惠,現(xiàn)在天下清靜安寧而赦令不斷發(fā)布,近來則一年中不止一次,前些時則每年都有。至于違法背禮的人,刁猾兇殘之徒,當百姓則以偷盜為業(yè),當官則以貪贓索賄為目標。而元旦的朝會,期望皇帝的恩澤,重陽的節(jié)日,久立等待降皇恩,結果正如他們所揣測,全都獲得赦免。有人接近結案判定,刑罰將要執(zhí)行,而私下賄賂,官吏乘機索取,以致判決拖延,終于獲寬容饒恕。這就使得社會上出現(xiàn)眾多頑劣逆亂之徒,而缺少行為、品性端正嚴肅的人,行善的人得不到皇恩,作惡的人卻獨自獲得意外的利益。古語說:‘小人的幸運,便是君子的不幸!褪沁@個意思。希望陛下從今以后,適當節(jié)制赦令,使百姓知道禁令,為非作歹的人被肅清!逼涠,以為:“海內任官九品以上的人,每年遇到發(fā)布赦令,必賜官階勛級,以至朝野宴會、公私聚會時,穿紅色衣服的官員多于穿青色衣服的官員,持象牙笏的多于執(zhí)木笏的;他們的榮顯并非因品德高尚而獲得,他的官階很少是因為才能出眾而提升的,分不清什么是美與丑,什么是善與惡。我希望從今以后稍微停止以私意賞賜官階和勛級,使有才德的人更加忠誠勤奮,無才能的人都知道努力上進。”其三,以為:“陛下臨朝即帝位以來,取士太多,六品以下有具體職務、政事清閑的官吏,就像泥土草芥一樣微不足道,像沙礫一樣數(shù)不清,如果不加以淘汰,恐怕要玷污君主的教化!逼渌,以為:“現(xiàn)在州郡官吏更換調動太快,忽來忽往,像蓬草和浮萍一樣流轉不定,他們既懷著得過且過的打算,哪里還有心思搞奉公守法的政事。希望今后刺史在任不到三年以上不能調動,同時認真考察他們的功過,尤其要嚴明賞罰。”奏疏上達后,太后很贊賞。當時官爵容易得到而法網(wǎng)嚴峻,所以人們爭著求取官爵而多陷身刑罰甚至被殺,劉知幾便著《思慎賦》以諷刺時俗,表明自己的志趣。

  [4]丙午,以王孝杰為朔方道行軍總管,擊突厥。

  [4]丙午(二十六日),朝廷任命王孝杰為朔方道行軍總管,進攻突厥。

  [5]春,二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5]春季,二月,己酉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6]僧懷義益驕恣,太后惡之。既焚明堂,心不自安,言多不順;太后密選宮人有力者百余人以防之。壬子,執(zhí)之于瑤光殿前樹下,使建昌王武攸寧帥壯士毆殺之,送尸白馬寺,焚之以造塔。

  [6]和尚懷義日益驕傲放縱,太后因此憎恨他。他焚燒明堂后,內心不安,言語多不恭順;太后秘密挑選一百多名身強力壯的宮女以防備他。壬子(初四),在瑤光殿前樹下將他逮捕,讓建昌王武攸寧率領壯士將他打死,把尸體送往白馬寺,焚尸造塔。

  [7]甲子,太后去“慈氏越古”之號。

  [7]甲子(十六日),太后除去“慈氏越古”的稱號。

  [8]三月,丙辰,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周允元薨。

  [8]三月,丙辰(初九),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周允元去世。

  [9]夏,四月,天樞成,高一百五尺,徑十二尺,八面,各徑五尺。下為鐵山,周百七十尺,以銅為蟠龍麒麟縈繞之;上為騰云承露盤,徑三丈,四龍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長名,太后自書其榜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9]夏季,四月,朝廷鑄造天樞柱完成,高一百零五尺,直徑十二尺,柱身八面,每面寬五尺。大柱下面是一座鐵山,周邊長一百七十尺,環(huán)繞鐵山的是銅做的蟠龍和麒麟;柱頂上鑄一個騰云形的承露盤,直徑三丈,四個龍人站在盤上捧火珠,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羅造模型,武三思撰文,天樞上刻百官和四夷首領的姓名,太后親自書寫匾額為:“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10]秋,七月,辛酉,吐蕃寇臨洮,以王孝杰為肅邊道行軍大總管以討之。

  [10]秋季,七月,辛酉(十五日),吐蕃侵擾臨洮,朝廷任命王孝杰為蕭邊道行軍大總管以討伐他們。

  [11]九月,甲寅,太后合祭天地于南郊,加號天冊金輪大圣皇帝,赦天下,改元。

  [11]九月,甲寅(初九),太后合祭天地于南郊,加尊號為天冊金輪大圣皇帝,大赦天下,更改年號。

  [12]冬,十月,突厥默啜遣使請降,太后喜,冊授左衛(wèi)大將軍、歸國公。[12]冬季,十月,突厥阿史那默啜派遣使者向唐朝請降,太后高興,封他為左衛(wèi)大將軍、歸國公。

  萬歲通天元年(丙申、696)

  萬歲通天元年(丙申,公元696年)

  [1]臘月,甲戌,太后發(fā)神都;甲申,封神岳;赦天下,改元萬歲登封,天下百姓無出今年租稅;大九日。丁亥,禪于少室;己丑,御朝覲壇受賀;癸巳,還宮;甲午,謁太廟。

  [1]臘月,甲戌(初一),太后從神都出發(fā);甲申(十一日),祭天于神岳嵩山,大赦天下,更改年號為萬歲登封,讓天下百姓免交今年租稅;全國會飲九天。丁亥(十四日),祭地于嵩山少室峰;己丑(十六日),登上朝覲壇接受朝賀;癸巳(二十日),回宮;甲午(二十一日),稟告太廟。

  [2]右千牛衛(wèi)將軍安平王武攸緒,少有志行,恬澹寡欲,扈從封中岳還,即求棄官,隱于嵩山之陽。太后疑其詐,許之,以觀其所為。攸緒遂優(yōu)游巖壑,冬居茅椒,夏居石室,一如山林之士。太后所賜及王公所遺野服器玩,攸緒一皆置之不用,塵埃凝積。買田使奴耕種,與民無異。

  [2]右千牛衛(wèi)將軍安平王武攸緒,少年時就有志向品行,淡泊不貪圖名利,隨從太后封中岳回來后,即要求拋棄官爵,隱居于嵩山南麓。太后懷疑他有詐,同意他的請求,以觀察他的行動。武攸緒于是悠然自得于山水之間,冬天居住在茅椒作墻的屋子里,夏天居住于石室,和山林隱士一樣。太后的賞賜,王公贈給的衣服玩物,武攸緒一概閑置不用,上面積滿灰塵塵。他買田讓家奴耕種,和普通百姓沒有區(qū)別。

  [3]春,一月,甲寅,以婁師德為肅邊道行軍副總管,擊吐蕃。己巳,以師德為左肅政大夫,知政事如故。

  [3]春季,一月,甲寅(十一日),朝廷任命婁師德為肅邊道行軍副總管,進攻吐蕃。己巳(二十六日),任命婁師德為左肅政大夫,仍舊主持政事。

  [4]改長安崇尊廟為太廟。

  [4]朝廷改長安崇尊廟為太廟。

  [5]二月,辛巳,尊神岳天中王為神岳天中黃帝,靈妃為天中黃后;啟為齊圣皇帝;封啟母神為玉京太后。

  [5]二月,辛巳(初九),朝廷尊神岳天中王為神岳天中黃帝,靈妃為天中黃后;夏啟為齊圣皇帝;封啟母神為玉京太后。

  [6]三月,壬寅,王孝杰、婁師德與吐蕃將論欽陵贊婆戰(zhàn)于素羅汗山,唐兵大;孝杰坐免為庶人,師德貶原州員外司馬。師德因署移牒,驚曰:“官爵盡無邪!”既而曰:“亦善,亦善!辈粡徒橐。

  [6]三月,壬寅(初一),王孝杰、婁師德與吐蕃論欽陵贊婆交戰(zhàn)于素羅汗山,唐軍大;王孝杰因此被免官為平民,婁師德被降職為原州員外司馬。一次,婁師德在簽署官府文書時,吃驚地說:“官爵全都沒有了!”接著又說:“也好,也好!辈辉侔堰@事情放在心上。

  [7]丁巳,新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規(guī)模率小于舊。上施金涂鐵鳳,高二丈,后為大風所損;更為銅火珠,群龍捧之,號曰通天宮。赦天下,改元萬歲通天。

  [7]丁巳(十六日),新明堂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縱橫三百尺,規(guī)模大致小于被焚燒的明堂。上面放置涂金鐵鳳,高二丈,后來被大風損壞;另造銅火珠,由群龍捧著,定名為通天宮。朝廷大赦天下罪人,改年號為萬歲通天。

  [8]大食請獻師子。姚上疏,以為:“師子專食肉,遠道傳致,肉既難得,極為勞費。陛下鷹犬不蓄,漁獵悉停,豈容菲薄于身而厚給于獸!”乃卻之。

  [8]大食國請求給朝廷進獻獅子,姚上疏認為:“獅子專門吃肉,遠道運來,肉既難得,極費人力財力。陛下鷹犬都不畜養(yǎng),漁獵全部停止,哪能容許對自己菲薄而對野獸優(yōu)厚!”于是拒絕接受。

  [9]以檢校夏官侍郎孫元亨同平章事。

  [9]朝廷任命檢校夏官侍郎孫元亨為同平章事。

  [10]夏,五月,壬子,營州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吏孫萬榮舉兵反,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盡忠,萬榮之妹夫也,皆居于營州城側。文剛愎,契丹饑不加賑給,視酉長如奴仆,故二人怨而反。乙丑,遣左鷹揚衛(wèi)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張玄遇、左威衛(wèi)大將軍李多祚、司農(nóng)少卿麻仁節(jié)等二十八將討之。秋,七月,辛亥,以春官尚書梁王武三思為榆關道安撫大使,姚副之,以備契丹。改李盡忠為李盡滅,孫萬榮為孫萬斬。

  [10]夏季,五月,壬子(十二日),營州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起兵反唐,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李盡忠是孫萬榮的妹夫,都居住在營州城邊。趙文傲慢而固執(zhí),契丹發(fā)生饑荒,他不賑濟,看待他們的首領如同奴仆,所以他們二人怨恨而造反。乙丑(二十五日),唐朝派遣左鷹揚衛(wèi)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張玄遇、左威衛(wèi)大將軍李多祚、司農(nóng)少卿麻仁節(jié)等二十八將討伐他們。秋季,七月,辛亥(十一日),朝廷任命春官尚書梁王武三思為榆關道安撫大使,姚作他的副職,以防備契丹;改李盡忠為李盡滅,孫萬榮為孫萬斬。

  盡忠尋自稱無上可汗,據(jù)營州,以萬榮為前鋒,略地,所向皆下,旬日,兵至數(shù)萬,進圍檀州,清邊前軍副總管張九節(jié)擊卻之。

  李盡忠不久自稱無上可汗,占據(jù)營州,以孫萬榮為前鋒,奪取地盤,所向無敵,十日間擁兵至數(shù)萬,進兵包圍檀州,被清邊前軍副總管張九節(jié)擊退。 八月,丁酉,曹仁師、張玄遇、麻仁節(jié)與契丹戰(zhàn)于硤石谷,唐兵大敗。先是,契丹破營州,獲唐俘數(shù)百,囚之地牢,聞唐兵將至,使守牢紿之曰:“吾輩家屬,饑寒不能自存,唯俟官軍至即降耳!奔榷醯ひ銎浞,飼以糠粥,慰勞之曰:“吾養(yǎng)汝則無食,殺汝又不忍,今縱汝去!彼灬屩。俘至幽州,具言其狀,諸軍聞之,爭欲先入。至黃獐谷,虜又遣老弱迎降,故遺老牛瘦馬于道側。仁師等三軍棄步卒,將騎兵先進。契丹設伏橫擊之,飛索以玄遇、仁節(jié),生獲之,將卒死者填山谷,鮮有脫者。契丹得軍印,詐為牒,令玄遇等署之,牒總管燕匪石、宗懷昌等云:“官軍已破賊,若至營州,軍將皆斬,兵不敘勛!狈耸鹊秒,晝夜兼行,不遑寢食以赴之,士馬疲弊;契丹伏兵于中道邀之,全軍皆沒。

  八月,丁酉(二十八日),曹仁師、張玄遇、麻仁節(jié)與契丹交戰(zhàn)于硤石谷,唐軍大敗。這以前,契丹攻下營州時,俘虜唐兵數(shù)百人,囚禁在地牢中。聽說唐軍將到,契丹人讓一個守牢的族人欺騙他們說:“我們的家屬受饑寒不能生存,只等官軍到來便立即投降!苯又,契丹人又將他們領出地牢,讓他們喝糠粥,慰勞他們說:“養(yǎng)著你們,則沒有糧食,殺死你們,又不忍心,現(xiàn)在放你們走!庇谑轻尫潘麄儭K麄兓氐接闹,敘說上述的情況,唐軍聽到后,都爭著要趕緊進軍。唐軍到達黃獐谷,契丹人又派遣老弱兵民前來投降,故意在道邊丟棄老牛瘦馬。曹仁師等便留下步兵,領騎兵前進。契丹人設下埋伏從側面攻擊,用飛索將張玄遇與麻仁節(jié)絆倒,生擒他們。將卒死尸布滿山谷,很少有人逃脫。契丹人獲得唐軍印信,便偽造文書讓張玄遇等簽名,通知總管燕匪石、

  宗懷昌等說:“官軍已破賊,如果你們不到達營州,軍官都斬首,兵卒不給勛級。”燕匪石等得到通知,便晝夜兼程,連吃飯睡覺都顧不上,一直往前趕,士卒馬匹都疲勞得很;結果被契丹人在中途埋伏截擊,全軍覆沒。

  九月,制:“天下系囚及庶士家奴驍勇者,官償其直,發(fā)以擊契丹!背趿钌綎|近邊諸州置武騎團兵,以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為右武威衛(wèi)大將軍,充清邊道行軍大總管,以討契丹。

  九月,太后下令:“天下囚犯及官民家奴有勇力的,官府給錢贖出,發(fā)往前線進攻契丹!背㈤_始命令崤山以東靠近邊地各州設置武騎團兵,任命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為右武威衛(wèi)大將軍,充任清邊道行軍大總管,以討伐契丹。

  右拾遺陳子昂為攸宜府參謀,上疏曰:“恩制免天下罪人及募諸色奴充兵討擊契丹,此乃捷急之計,非天子之兵。且比來刑獄久清,罪人全少,奴多怯弱,不慣征行,縱其募集,未足可用。況今天下忠臣義士,萬分未用其一,契丹小孽,假命待誅,何勞免罪贖奴,損國大體!臣恐此策不可威示天下!

  右拾遺陳子昂任武攸宜軍府參謀,上疏說:“太后下令赦免天下罪人及招募官民家奴當兵討伐契丹,這只是應急的辦法,不是天子的兵員。況且近來刑獄早已公平,罪人減少,家奴多數(shù)懦弱,不習慣行軍打仗,縱使能募集到,也不見得可用。何況當今天下的忠臣義士,還沒有用上萬分之一,契丹小小的禍亂,發(fā)個命令就將誅滅,用不著赦免罪犯和贖出家奴,有損國家的體面!我恐怕這種政策不足以向天下顯示國家威力。”

  [11]丁巳,突厥寇涼州,執(zhí)都督許欽明。欽明,紹之曾孫也;時出按部,突厥數(shù)萬奄至城下,欽明拒戰(zhàn),為所虜。

  [11]丁巳(十八日),突厥侵擾涼州,虜走州都督許欽明。許欽明是許紹的曾孫;當時他正外出巡查所轄地區(qū),突厥兵數(shù)萬人突然進攻到城下,許欽明抵抗,被俘虜。

  欽明兄欽寂,時為龍山軍討擊副使,與契丹戰(zhàn)于崇州,軍敗,被擒。虜將圍安東,令欽寂說其屬城未下者。安東都護裴玄在城中,欽寂謂曰:“狂賊天殃,滅在朝夕,公但勵兵謹守以全忠節(jié)!碧敋⒅。

  許欽明的哥哥許欽寂,當時任龍山軍討擊副使,與契丹在崇州交戰(zhàn),兵敗被擒。契丹人將包圍安東,命令許欽寂勸說其屬下未被攻下的城邑投降。安東都護裴玄正在城中,許欽寂對他說:“狂賊為天所罰,滅亡就在朝夕之間,您只管勉勵士兵嚴密防守以保全忠誠和氣節(jié)!逼醯と艘虼税阉麣⒘恕

  [12]吐蕃復遣使請和親,太后遣右武衛(wèi)胄曹參軍貴鄉(xiāng)郭元振往察其宜。吐蕃將論欽陵請罷安西四鎮(zhèn)戍兵,并求分十姓突厥之地。元振曰:“四鎮(zhèn)、十姓與吐蕃種類本殊,今請罷唐兵,豈非有兼并之志乎?”欽陵曰:“吐蕃茍貪土地,欲為邊患,則東侵甘、涼,豈肯規(guī)利于萬里之外邪!”乃遣使者隨元振入請之。

  [12]吐蕃又派遣使者請求與唐和好,太后派遣右武衛(wèi)胄曹參軍貴鄉(xiāng)人郭元振前去觀察情況。吐蕃將領論欽陵請求唐朝撤去安西四鎮(zhèn)的守軍,并請求分給他們十姓突厥的土地。郭元振說:“四鎮(zhèn)、十姓突厥與吐蕃本是不同民族,現(xiàn)在請撤唐朝守軍,難道不是有兼并的打算嗎?”論欽陵說:“吐蕃假如貪求土地,想成為唐朝邊地的禍患,則東侵甘州、涼州,哪里肯謀利于萬里之外呢!”于是派遣使者隨郭元振入唐朝提出上述請求。

  朝廷疑未決,元振上疏,以為:“欽陵求罷兵割地,此乃利害之機,誠不可輕舉措也。今若直拒其善意,則為邊患必深。四鎮(zhèn)之利遠,甘、涼之害近,不可不深圖也。宜以計緩之,使其和望未絕則善矣。彼四鎮(zhèn)、十姓,吐蕃之所甚欲也,而青海、吐谷渾,亦國家之要地也,今報之宜曰:‘四鎮(zhèn)、十姓之地,本無用于中國,所以遣兵戍之,欲以鎮(zhèn)撫西域,分吐蕃之勢,使不得并力東侵也。今若果無東侵之志,當歸我吐谷渾諸部及青海故地,則五俟斤部亦當以歸吐蕃。’如此則足以塞欽陵之口,而亦未與之絕也。若欽陵小有乖違,則曲在彼矣。且四鎮(zhèn)、十姓款附日久,今未察其情之向背,事之利害,遙割而棄之,恐傷諸國之心,非所以御四夷也!碧髲闹

  是否答應他的要求,朝廷拿不定主意,郭元振上疏認為:“論欽陵要求罷兵割地,這是利害的關鍵,確實不應輕易作出決定。現(xiàn)在如果直截了當?shù)鼐芙^他的善意,結果將招致很深的邊患。四鎮(zhèn)的利益遠,甘州、涼州的受害近,不可不深入考慮。應當用計策拖延時間,使他和好的希望未斷絕就好了。那四鎮(zhèn)、十姓,吐蕃是很想得到的,而青海、吐谷渾,也是我們的要地。現(xiàn)在回答他應該說:‘四鎮(zhèn)、十姓之地,本來對唐朝沒有什么用處,所以派兵戍守,是想安定撫慰西域,分散吐蕃的軍力,使吐蕃不能全力東侵。現(xiàn)在如果吐蕃無東侵的打算,就應當歸還我吐谷渾各部及青海故地,而西突厥五俟斤部也應當歸還吐蕃’。這樣便足以堵住論欽陵的嘴,而且也未與他斷絕關系。如果論欽陵略有違背,則是他沒有道理。而且四鎮(zhèn)、十姓誠懇歸附已久,現(xiàn)在還未發(fā)現(xiàn)他們有反叛的情況,做有害于我們的事情,因為遙遠而拋棄他們,恐怕要使各國傷心,不是控制四夷的良策!碧舐爮乃囊庖。

  元振又上言:“吐蕃百姓疲于徭戍,早愿和親;欽陵利于統(tǒng)兵專制,獨不欲歸款。若國家歲發(fā)和親使,而欽陵常不從命,則彼國之人怨欽陵日深,望國恩日甚,設欲大舉其徒,固亦難矣。斯亦離間之漸,可使其上下猜阻,禍亂內興矣!碧笊钊恢T衩,以字行。

  郭元振又向太后進言:“吐蕃百姓為徭役和兵役所苦,早就愿意與我們和好;只有論欽陵圖統(tǒng)兵專制的私利,不想歸附。如果我們每年都派去表示和好的使者,而論欽陵常不從命,則吐蕃百姓對論欽陵的怨恨就會日益加深,盼望得到國家的恩惠就會日甚一日,他要想大規(guī)模發(fā)動他的百姓,肯定就困難了。這也是逐漸離間的辦法,可以使他們上下猜疑,禍亂從內部產(chǎn)生!碧笊畋碣澩。郭元振名震,元振是他的字,人們習慣稱呼他的字。

  [13]庚申,以并州長史王方慶為鸞臺侍郎,與殿中監(jiān)萬年李道廣并同平章事。

  [13]庚申(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并州長史王方慶為鸞臺侍郎,與殿中監(jiān)萬年人李道廣一并任同平章事。

  [14]突厥默啜請為太后子,并為其女求昏,悉歸河西降戶,帥其部眾為國討契丹。太后遣豹韜衛(wèi)大將軍閻知微、左衛(wèi)郎將攝司賓卿田歸道冊授默啜左衛(wèi)大將軍、遷善可汗。知微,立德之孫;歸道,仁會之子也。

  [14]突厥阿史那默啜請求作太后的兒子,并為他女兒向唐朝求婚,全部歸還河西降戶,率領他的部眾為唐朝討伐契丹。太后派遣豹韜衛(wèi)大將軍閻知微、左衛(wèi)郎將代理司賓卿田歸道帶著冊書任命阿史那默啜為左衛(wèi)大將軍、遷善可汗。閻知微是閻立德的孫子;田歸道是田仁會的兒子。

  冬,十月,辛卯,契丹李盡忠卒,孫萬榮代領其眾。突厥默啜乘間襲松漠,虜盡忠、萬榮妻子而去。太后進拜默啜為頡跌利施大單于、立功報國可汗。

  冬季,十月,辛卯(二十二日),契丹李盡忠去世,孫萬榮替代他率領部眾。突厥阿史那默啜乘機襲擊松漠,俘虜李盡忠、孫萬榮的妻子兒女后退走。太后晉升阿史那默嗓為頡跌利施大單于、立功報國可汗。

  孫萬榮收合余眾,軍勢復振,遣別帥駱務整、何阿小為前鋒,攻陷冀州,殺刺史陸寶積,屠吏民數(shù)千人;又攻瀛州,河北震動。制起彭澤令狄仁杰為魏州刺史。前刺史獨孤思莊畏契丹猝至,悉驅百姓入城,繕修守備。仁杰至,悉遣還農(nóng),曰:“賊猶在遠,何煩如是!萬一賊來,吾自當之!卑傩沾髳。

  孫萬榮收集余眾,軍勢再次興盛,派遣別帥駱務整、何阿小為前鋒,攻陷冀州,殺州刺史陸寶積,屠殺官吏和百姓數(shù)千人;又進攻瀛州,黃河以北地區(qū)震動。太后命令起用彭澤令狄仁杰為魏州刺史。前任刺史獨孤思莊畏懼契丹突然到來,將百姓全部驅趕入城,修筑工事,加強守備。狄仁杰到任后,將百姓全部遣返務農(nóng),說:“敵人距離還遠,用不著這樣!萬一敵人來,我自己抵擋他們。”百姓很高興。

  時契丹入寇,軍書填委,夏官郎中硤石姚元崇剖析如流,皆有條理,太后奇之,擢為夏官侍郎。

  當時契丹侵擾,軍事文書堆集,夏官郎中硤石人姚元崇剖析決斷,如水分流,都有條理,太后認為他不尋常,提升他為夏官侍郎。

  [15]太后思徐有功用法平,擢拜左臺殿中侍御史,聞者無不相賀。鹿城主簿宗城潘好禮著論,稱有功蹈道依仁,固守誠節(jié),不以貴賤死生易其操履。設客問曰:“徐公于今誰與為比?”主人曰:“四海至廣,人物至多,或匿跡韜光,仆不敢誣,若所聞見,則一個而已,當于古人中求之。”客曰:“何如張釋之?”主人曰:“釋之所行者甚易,徐公所行者甚難,難易之間,優(yōu)劣見矣。張公逢漢文之時,天下無事,至如盜高廟玉環(huán)及渭橋驚馬,守法而已,豈不易哉!徐公逢革命之秋,屬惟新之運,唐朝遺老,或包藏禍心,使人主有疑。如周興、來俊臣,乃堯年之四兇也,崇飾惡言以誣盛德;而徐公守死善道,深相明白,幾陷囹圄,數(shù)掛綱維,此吾子所聞,豈不難哉!”客曰:“使為司刑卿,乃得展其才矣!敝魅嗽唬骸拔嶙油揭娦旃梅ㄆ皆,謂可置司刑;仆睹其人,方寸之地,何所不容,若其用之,何事不可,豈直司刑而已哉!”

  [15]太后思念徐有功執(zhí)法公平,重新提拔他為左臺殿中侍御史,知道的人無不互相慶賀。鹿城主簿宗城人潘好禮撰寫文章,稱贊徐有功遵循正道、依從仁義,堅守真誠的氣節(jié),不因貴賤死生改變自己的操行。文章中假設客人提問:“當今誰可以和徐公相比?”主人說:“四海極廣,人物極多,有的隱匿行跡,藏匿光采,我不敢亂下結論,但就我所聞所見,就他一人而已,能與他相比的只有從古人中尋求。”客人說:“比張釋之如何?”主人說:“張釋之所做的事情很容易,徐有功所做的事情很困難,難易之間優(yōu)劣就可以顯示出來了。張釋之遇上漢文帝的時候,天下太平無事,至于像盜竊漢高祖廟中的玉環(huán)和漢文帝在渭橋的驚馬事件,只不過按法律辦理而已,難道不是很容易嗎!徐有功遇上朝代變換的年代,適值萬象更新的世道,唐朝的遺老,或包藏禍心,使君主有疑慮。如周興、來俊臣,便是帝堯年代的四兇,大肆粉飾惡言以誣陷有德之人;而徐有功死守正道,深入審視清楚,幾乎身陷監(jiān)獄,多次觸犯法度,這些都是您所聽說過的,難道不是很難嗎!”客人說:“假使任命他為司刑卿,就得以施展他的才能了!敝魅苏f:“您只看到徐公用法平允,以為可任司刑卿;我觀察他這個人,心里什么都有,如果得以發(fā)揮,什么事情都能勝任,何止司刑卿而已!”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紀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 第五十六卷
第五十七卷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 第六十四卷
第六十五卷 第六十六卷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
第七十一卷 卷七十二卷
第七十三卷 第七十四卷
第七十五卷 第七十六卷
第七十七卷 第七十八卷
第七十九卷 第八十卷
第八十一卷 第八十二卷
第八十三卷 第八十四卷
第八十五卷 第八十六卷
第八十七卷 第八十八卷
第八十九卷 第九十卷
第九十一卷 第九十二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四卷
第九十五卷 第九十六卷
第九十七卷 第九十八卷
第九十九卷 第一百卷
第一百零一卷 第一百零二卷
第一百零三卷 第一百零四卷
第一百零五卷 第一百零六卷
第一百零七卷 第一百零八卷
第一百零九卷 第一百一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卷 第一百一十四卷
第一百一十五卷 第一百一十六卷
第一百一十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卷
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三卷 第一百二十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卷 第一百二十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卷
第一百二十九卷 第一百三十卷
第一百三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卷
第一百三十三卷 第一百三十四卷
第一百三十五卷 第一百三十六卷
第一百三十七卷 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一百三十九卷 第一百四十卷
第一百四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卷 第一百四十四卷
第一百四十五卷 第一百四十六卷
第一百四十七卷 第一百四十八卷
第一百四十九卷 第一百五十卷
第一百五十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卷 第一百五十四卷
第一百五十五卷 第一百五十六卷
第一百五十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卷
第一百五十九卷 第一百六十卷
第一百六十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卷 第一百六十四卷
第一百六十五卷 第一百六十六卷
第一百六十七卷 第一百六十八卷
第一百六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卷
第一百七十一卷 第一百七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九卷 第一百九十卷
第一百九十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卷 第一百九十四卷
第一百九十五卷 第一百九十六卷
第一百九十七卷 第一百九十八卷
第一百九十九卷 第二百卷
第二百零一卷 第二百零二卷
第二百零三卷 第二百零四卷
第二百零五卷 第二百零六卷
第二百零七卷 第二百零八卷
第二百零九卷 第二百一十卷
第二百一十一卷 第二百一十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卷 第二百一十四卷
第二百一十五卷 第二百一十六卷
第二百一十七卷 第二百一十八卷
第二百一十九卷 第二百二十卷
第二百二十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卷
第二百二十三卷 第二百二十四卷
第二百二十五卷 第二百二十六卷
第二百二十七卷 第二百二十八卷
第二百二十九卷 第二百三十卷
第二百三十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卷
第二百三十三卷 第二百三十四卷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二百三十六卷
第二百三十七卷 第二百三十八卷
第二百三十九卷 第二百四十卷
第二百四十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卷
第二百四十三卷 第二百四十四卷
第二百四十五卷 第二百四十六卷
第二百四十七卷 第二百四十八卷
第二百四十九卷 第二百五十卷
第二百五十一卷 第二百五十二卷
第二百五十三卷 第二百五十四卷
第二百五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卷 第二百五十八卷
第二百五十九卷 第二百六十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第二百六十二卷
第二百六十三卷 第二百六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六卷
第二百六十七卷 第二百六十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卷 第二百七十卷
第二百七十一卷 第二百七十二卷
第二百七十三卷 第二百七十四卷
第二百七十五卷 第二百七十六卷
第二百七十七卷 第二百七十八卷
第二百七十九卷 第二百八十卷
第二百八十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卷
第二百八十三卷 第二百八十四卷
第二百八十五卷 第二百八十六卷
第二百八十七卷 第二百八十八卷
第二百八十九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一卷 第二百九十二卷
第二百九十三卷 第二百九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