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資治通鑒

 

第三十六卷

漢紀(jì)二十八 孝平皇帝下元始三年(癸亥、3)

  漢紀(jì)二十八 漢平帝元始三年(癸亥,公元3年)

  [1]春,太后遣長樂少府夏侯藩、宗正劉宏、尚書令平晏納采見女。還,奏言:“公女漸漬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太師光、大司徒宮、大司空豐、左將軍孫建、執(zhí)金吾尹賞、行太常事、太史大夫劉秀及太卜、太史令服皮弁、素積,以禮雜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謂康強(qiáng)之占,逢吉之符也!庇忠蕴尾吒孀趶R。有司奏:“故事:聘皇后,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莽深辭讓,受六千三百萬,而以其四千三百萬分予十一媵家及九族貧者。

  [1]春季,太皇太后王政君派長樂少府夏侯藩、宗正劉宏、尚書令平晏,前往王莽家,呈上禮物,并與王莽的女兒相見;貋砗,向王政君奏報:“安漢公的女兒,受到最好的教育,有美麗善良的容貌,適宜承受天命,侍奉皇家宗廟祭祀!碧珟熆坠、大司徒馬宮、大司空甄豐、左將軍孫建、執(zhí)金吾尹賞、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劉秀,以及太卜、卜史令,都戴上鹿皮帽,穿上素色衣裳,依照儀式,共同卜卦。都說:“這是金、水互相輔佐的吉兆,父母和睦喜悅的卦象。正是所謂康樂、強(qiáng)健的預(yù)示,子孫大吉的征兆!苯又钟秘i牛羊各一頭祭祀,以策書稟告宗廟。主管官吏報告:“按照成例,聘皇后的彩禮是黃金二萬斤,折合錢二萬萬!蓖趺(zhí)意推辭,只愿接受錢六千三百萬,而又在其中撥出四千三百萬,分贈給被選為從嫁媵妾的十一家,以及王姓家九族以內(nèi)的貧苦親屬。

  [2]夏,安漢公奏車服制度,吏民養(yǎng)生、送終、嫁娶,奴婢、田宅、器械之品,立官稷,及郡國、縣邑、鄉(xiāng)聚皆置學(xué)官。

  [2]夏季,安漢公王莽奏報關(guān)于車馬和衣服穿著的制度,全國官吏平民的日常生活,喪葬送終,男婚女嫁,以及奴婢的買賣和待遇,田地房產(chǎn)的轉(zhuǎn)移,各種用具等等,分別定立等級。又設(shè)置祭祀五谷的神廟。并在各郡、各封國、各縣、各城、各鄉(xiāng)、各村,都設(shè)置學(xué)官。

  [3]大司徒司直陳崇使張敞孫竦草奏,盛稱安漢公功德,以為:“宜恢公國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所賜之品亦皆如之,諸子之封皆如六子!碧笠允救汗。群公方議其事,會呂寬事起。

  [3]大司徒司直陳崇,命張敞的孫兒張竦起草奏章,歌頌王莽的功德,說:“應(yīng)該擴(kuò)大安漢公的封國,讓他象周公一樣;賜封安漢公的長子,讓他象伯禽一樣,賞賜的等級也完全相同。其他兒子的封賞,都像周公的六個兒子一樣!碧侍笸跽炎嗾陆唤o大臣們看,大臣們正在討論這件事,恰巧呂寬事件發(fā)生了。

  初,莽長子宇非莽隔絕衛(wèi)氏,恐久后受禍,即私與衛(wèi)寶通書,教衛(wèi)后上書謝恩,因陳丁、傅舊惡,冀得至京師。莽白太皇太后,詔有司褒賞中山孝王后,益湯沐邑七千戶。衛(wèi)后日夜啼泣,思見帝面,而但益戶邑;宇復(fù)教令上書求至京師。莽不聽。宇與師吳章及婦兄呂寬議其故,章以莽不可諫而好鬼神,可為變怪以驚懼之,章因推類說令歸政衛(wèi)氏。宇即使寬夜持血灑莽第,門吏發(fā)覺之;莽執(zhí)宇送獄,飲藥死。宇妻焉懷子,系獄,須產(chǎn)子已,殺之。甄邯等白太后,下詔曰:“公居周公之位,輔成王之主,而行管、蔡之誅,不以親親害尊尊,朕甚嘉之!”莽盡滅衛(wèi)氏支屬,唯衛(wèi)后在。吳章要斬,磔尸東市門。

  當(dāng)初,王莽的長子王宇反對王莽隔離衛(wèi)姓家族,恐怕將來受到報復(fù),便暗中跟衛(wèi)寶通信,讓衛(wèi)后上書謝恩,并借機(jī)陳述丁姓家族和傅姓家族的罪惡,盼望被召到京師長安。王莽報告太皇太后,下詔讓主管官吏褒揚(yáng)賞賜衛(wèi)后,增加湯沐邑七千戶人家。衛(wèi)后日夜哭泣,思念與平帝見面,然而只是增加了湯沐邑的戶數(shù)。王宇再次教她上書要求前來京師探望。王莽不聽。王宇與他的老師吳章和內(nèi)兄呂寬商量這件事,吳章認(rèn)為王莽不可規(guī)勸,但相信鬼神,可以制造怪異來恐嚇?biāo),再由吳章乘勢推演,勸說他把政權(quán)移交衛(wèi)姓家族。王宇便讓呂寬于夜晚拿血涂灑王莽的住宅,守門的小吏發(fā)覺了這件事,王莽捉拿王宇送到牢獄里,令服毒藥而死。王宇的妻子呂焉正懷孕,被囚禁在監(jiān)獄里,等到生小孩后再殺掉。右將軍甄邯等報告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詔褒揚(yáng)王莽:“閣下身居周公的地位,輔佐象周成王這樣的幼主,而實(shí)施對管叔、蔡叔的誅殺,不以骨肉私情傷害君臣之間的大義,朕非常嘉勉這種大義滅親的壯舉。”王莽于是下令崐把衛(wèi)姓家族全部屠殺,只留下衛(wèi)后一人。吳章遭腰斬,在長安東市門施以分裂肢體的酷刑。

  初,章為當(dāng)世名儒,教授尤盛,弟子千余人。莽以為惡人黨,皆當(dāng)禁錮不得仕宦,門人盡更名他師。平陵云敞時為大司徒掾,自劾吳章弟子,收抱章尸歸,棺斂葬之,京師稱焉。

  原先,吳章是當(dāng)時著名的儒家學(xué)派學(xué)者,廣收學(xué)生,有千余人之多。王莽認(rèn)為那些學(xué)生全是惡人的黨徒,都應(yīng)當(dāng)禁錮起來,不得為官。學(xué)生們?nèi)几膿Q自己的身份,改投別的老師。平陵人云敞,當(dāng)時任大司徒掾,上書自我彈劾,聲稱是吳章的學(xué)生,把吳章的尸體領(lǐng)回,買一口棺材收殮埋葬。長安人稱道他的高義。

  莽于是因呂寬之獄,遂窮治黨與,連引素所惡者悉誅之。元帝女弟敬武長公主素附丁、傅,及莽專政,復(fù)非議莽;紅陽侯王立,莽之尊屬;平阿侯王仁,素剛直;莽皆以太皇太后詔,遣使迫守,令自殺。莽白太后,主暴病薨;太后欲臨其喪,莽固爭而止。甄豐遣使者乘傳案治衛(wèi)氏黨與,郡國豪杰及漢忠直臣不附莽,皆誣以罪法而殺之。何武、鮑宣及王商子樂昌侯安、辛慶忌三子護(hù)羌校尉通、函谷都尉遵、水衡都尉茂、南郡太守辛伯皆坐死。凡死者數(shù)百人,海內(nèi)震焉。北海逢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于遼東。

  王莽于是假借呂寬案件,下令追究呂寬黨羽,牽連自己平素所厭惡的人,都予以誅殺。其中包括漢元帝的妹妹敬武長公主,她一向跟丁姓家族、傅姓家族友善,及至王莽專權(quán),又非議王莽;王莽的親叔父紅陽侯王立,平阿侯王仁性格一向剛強(qiáng)正直;王莽都以太皇太后的名義,頒下詔書,并派使節(jié)監(jiān)督,強(qiáng)迫他們自殺。王莽報告太皇太后說,敬武長公主患急病死亡。太皇太后要親自前往祭悼,王莽竭力勸阻,才罷。大司空甄豐派遣專人,乘坐朝廷驛車,前往各地誅殺衛(wèi)姓家族黨羽。各郡、各封國的豪杰,跟漢王朝的忠臣義士,凡不順附王莽的,都被誣陷有罪,依法處決。前任前將軍何武、前任司隸校尉鮑宣,以及王商的兒子樂昌侯王安、前任左將軍辛慶忌的三個兒子:護(hù)羌校尉辛通、函谷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以及南郡太守辛伯,全都被處死。共誅殺數(shù)百人,全國震驚。北?と朔昝葘ε笥颜f:“君臣、父子、夫婦之道都廢絕了,再不離開,大禍臨頭!闭f完就摘下帽子掛在東都城門,回到故鄉(xiāng),帶著家屬乘船渡海,到遼東客居。

  莽召明禮少府宗伯鳳入說為人后之誼,白令公卿、將軍、侍中、朝臣并聽,欲以內(nèi)厲天子而外塞百姓之議。先是,侯金日子賞、都成侯金安上子常皆以無子國絕,莽以曾孫當(dāng)及安上孫京兆尹欽紹其封。欽謂“當(dāng)宜為其父、祖立廟,而使大夫主賞祭也!闭绾獣r在旁,廷叱欽,因劾奏“欽誣祖不孝,大不敬”;下獄,自殺。邯以綱紀(jì)國體,無所阿私,忠孝尤著,益封千戶。更封安上曾孫湯為都成侯。湯受封日,不敢還歸家,以明為人后之誼。

  王莽征召深明古禮的少府宗伯鳳,到宮廷講解充任繼承人的大義。建議由太皇太后下令,公卿、將軍、侍中及文武百官,都要參加聽講。目的在于對內(nèi)教訓(xùn)天子,對外消除百姓的議論。在此之前,侯金日的兒子金賞,都成侯金安上的兒子金常,都因?yàn)闆]有兒子,封國撤除。王莽命金日的曾孫金當(dāng),金安上的孫兒京兆尹金欽,分別繼承爵位。金欽說:“金當(dāng)應(yīng)給他父親、祖父建立祭廟,而派大夫主持伯祖父金賞的祭祀!边@時,甄邯正在旁邊,當(dāng)著平帝及文武百官,叱責(zé)金欽,彈劾他:“誣蔑祖先,不孝,犯大不敬之罪!贝督饸J,金欽在獄中自殺。甄邯因維護(hù)國家綱紀(jì),不徇私情,忠孝雙全,增加封地人家一千戶。改封金安上的曾孫金湯當(dāng)都成侯。金湯受封的當(dāng)天,不敢回家,用以顯示作為大宗繼承人應(yīng)遵循的大義。

  [4]是歲,尚書令潁川鐘元為大理。潁川太守陵陽嚴(yán)詡本以孝行為官,謂掾、史為師友,有過輒閉自責(zé),終不大言?ぶ衼y。王莽遣使征詡,官屬數(shù)百人為設(shè)祖道,詡據(jù)地哭。掾、史曰:“明府吉征,不宜若此!”詡曰:“吾哀潁川士,身豈有憂哉!我以柔弱征,必選剛猛代;代到,將有僵仆者,故相吊耳!”詡至,拜為美俗使者;徙隴西太守何并為潁川太守。并到郡,捕鐘元弟威及陽翟輕俠趙季、李款,皆殺之;郡中震栗。

  [4]本年,尚書令潁川人鐘元,被任命為大理。潁川太守陵陽人嚴(yán)詡,當(dāng)初,以對父母的孝順行為而被推薦當(dāng)官,他把掾、史等屬官當(dāng)作教師或朋友,崐遇到過錯,就關(guān)起來門來,自我責(zé)備,從來沒有大聲說過話。后來,郡中大亂,王莽派使節(jié)征召嚴(yán)詡,郡府官吏數(shù)百人,設(shè)宴給嚴(yán)詡餞行,嚴(yán)詡坐著以手按地大哭,官吏們說:“朝廷征召明府君,這對明府君來說是一件喜事,不應(yīng)該這么悲傷!眹(yán)詡說:“我為潁川人悲傷,豈是為我自己憂愁?我因?yàn)槿崛醯脑虮徽{(diào)走,必選強(qiáng)硬猛烈的人代替我。代替我的人到了,必然有人身死,所以我才悲傷!眹(yán)詡到了京師,王莽任命他當(dāng)美俗使者,改任隴西太守。何并接任潁川太守,他一到任,就逮捕鐘元的弟弟鐘威及陽翟俠士趙季、李款,一齊誅殺,全郡深為恐懼。

  四年(甲子、4)

  四年(甲子,公元4年)

  [1]春,正月,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以配上帝。

  [1]春季,正月,平帝在長安郊外用祭祀天地之禮祭祀高祖,以配享上天;在明堂用祭祀祖宗之禮祭祀文帝,以配享上帝。

  [2]改殷紹嘉公曰宋公,周承休公曰鄭公。

  [2]改封殷紹嘉公為宋公、周承休公為鄭公。

  [3]詔:“婦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年八十以上、七歲已下,家非坐不道、詔所名捕,他皆無得系;其當(dāng)驗(yàn)者即驗(yàn)問。定著令!”

  [3]平帝下詔:“婦女除非本人犯法,以男子八十歲以上、七歲以下,其家除非被指控為大逆不道,或朝廷指名逮捕,一概不準(zhǔn)囚禁。必須調(diào)查時,官員應(yīng)到婦女或老幼所住的地方調(diào)查,本詔書自即日起成為法律!

  [4]二月,丁未,遣大司徒宮、大司空豐等奉乘輿法駕迎皇后于安漢公第,授皇后璽紱,入未央宮。大赦天下。

  [4]二月丁未(初七),派大司徒馬宮、大司空甄豐等,帶著御用車轎跟皇家儀仗隊(duì),前往安漢公王莽家宅,迎接王莽的女兒,呈上皇后印信,將她載回未央宮。大赦天下。

  [5]遣太仆王惲等八人各置副,假節(jié),分行天下,覽觀風(fēng)俗。

  [5]派太仆王惲等八人為使節(jié),各人再設(shè)副手,持節(jié),分別巡視全國各地,考察社會風(fēng)俗。

  [6]夏,太保舜等及吏民上書者八千余人,咸請“如陳崇言,加賞于安漢公!闭孪掠兴荆兴菊垺耙娣夤哉倭 、新息二縣及黃郵聚、新野田;采伊尹、周公稱號,加公為宰衡,位上公,三公言事稱‘敢言之’;賜公太夫人號曰功顯君;封公子男二人安為褒新侯,臨為賞都侯;加后聘三千七百萬,合為一萬萬,以明大禮;太后臨前殿親封拜,安漢公拜前,二子拜后,如周公故事!泵Щ邹o讓,出奏封事:“愿獨(dú)受母號,還安、臨印及號位戶邑!笔孪拢珟煿獾冉栽唬骸百p未足以直功;謙約退讓,公之常節(jié),終不可聽。忠臣之節(jié)亦宜自屈,而伸主上之義。宜遣大司徒、大司空持節(jié)承制詔公亟入視事;詔尚書勿復(fù)受公之讓奏。”奏可。莽乃起視事,止減召陵、黃郵、新野之田而已。

  [6]夏季,太保王舜等以及官民八千余人上書朝廷,一致請求:“請按照大司徒司直陳崇的建議,增加對安漢公王莽的賞賜!弊嗾陆唤o主管官吏,主管官吏奏報:“增加安漢公王莽的封地,把召陵、新息二縣,跟黃郵聚、新野兩地的耕田全都劃入。采用伊尹和周公的稱號,給安漢公加上宰衡的官號,位居上公。三公向安漢公報告工作,自稱‘冒昧陳辭’。封王莽的母親為功顯君,封王莽的兩個兒子王安為褒新侯,王臨為賞都侯。增加皇后彩禮三千七百萬錢,合成一萬萬錢,用來表明禮儀的隆重。太皇太后來到前殿,親自賜封爵位和稱號。王莽在前面下拜,兩個兒子在后面下拜,一如周公的舊例!蓖趺н殿^辭讓,出宮以后送上密封的奏章,說:“僅愿接受對我母親的封號,而退還王安、王臨的印璽綬帶和爵位稱號、封邑民戶。”太師孔光等都說:“賞賜不足以抵過功勞,謙虛辭讓是安漢公的一貫作風(fēng),到底不可以聽從。忠臣的氣節(jié)有時應(yīng)該自己屈服,使主上的大義得以伸張。應(yīng)該派遣大司徒、大司空拿著符節(jié),奉皇帝命令征召安漢公趕快入宮主持朝政。并下令尚書,拒絕接受安漢公任何推辭退讓的奏章!狈钫卤慌鷾(zhǔn)了。王莽這才起來辦理公務(wù),僅減少召陵、黃郵聚、新野三地的封土罷了。

  莽復(fù)以所益納征錢千萬遺太后左右奉共養(yǎng)者。莽雖專權(quán),然所以誑耀媚事太后,下至旁側(cè)長御,方故萬端,賂遺以千萬數(shù)。白尊太后姊、妹號皆為君,食湯沐邑。以故左右日夜共譽(yù)莽,莽又知太后婦人,厭居深宮中,莽欲虞樂以崐市其權(quán),乃令太后四時車駕巡狩四郊,存見孤、寡、貞婦所至屬縣,輒施恩惠,賜民錢帛、牛酒,歲以為常。太后旁弄兒病,在外舍,莽自親候之。其欲得太后意如此。

  王莽又在所增加彩禮的三千七百萬中,提出一千萬,送給太皇太后左右侍從人員。王莽雖然獨(dú)裁,但他千方百計迷惑謅媚取悅太皇太后,甚至太皇太后身旁那些常侍的隨從,都使用多種方法,致送數(shù)以千萬計的賄賂。又建議封太后的姐、妹為君,各有湯沐邑。因此,太皇太后身旁的人日夜共同贊美王莽。此外,王莽知道,太皇太后仍是一個女人,厭惡居住在深宮之中。他打算用娛樂換取在太后手里的權(quán)力,于是,春夏秋冬四季,都請?zhí)蟮介L安四郊游覽,慰問孤兒、寡婦和貞婦。所到長安各屬縣,都布施恩惠,賞賜平民錢幣、絲織品、牛肉、美酒,每年都是如此。太后身旁供支使的小子有病,王莽親自前往探望。王莽想得到太后的好感,所用手段大致類此。

  太保舜奏言:“天下聞公不受千乘之土,辭萬金之幣,莫不鄉(xiāng)化。蜀郡男子路建等輟訟,慚怍而退,雖文王卻虞、芮何以加!宜報告天下。”于是孔光愈恐,固稱疾辭位。太后詔:“太師毋朝,十日一入省中,置幾杖,賜餐十七物,然后歸;官屬按職如故!

  太保王舜奏報:“全國百姓聽到安漢公不接受相當(dāng)于可以出一千輛兵車的國家的封地,推辭萬斤黃金的彩禮,沒有人不仰慕。蜀郡男子路建等人停止訴訟,慚愧地回去了,就是周文王感化虞君、芮君,讓他們自動停止?fàn)巿?zhí)返回本國,也不能超過安漢公!應(yīng)當(dāng)把這些事情宣告全國!碑(dāng)時太師孔光愈來愈恐懼,聲稱有病,堅決辭職。太后下詔:“太師不必再參加朝會,只要每隔十天入宮一次就可以了。宮廷當(dāng)為你置備幾案手杖,賞賜吃十七種食物,然后再回家;太師府的屬官各行其職如故!

  [7]莽奏起明堂、辟雍、靈臺,為學(xué)者筑舍萬區(qū),制度甚盛。立《樂經(jīng)》;益博士員,經(jīng)各五人。征天下通一藝、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禮》、古《書》、天文、圖讖、鐘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詣公車。網(wǎng)羅天下異能之士,前后至者千數(shù),皆令記說廷中,將令正乖謬,壹異說云。

  [7]王莽提議興建明堂、辟雍和靈臺,給學(xué)者建筑宿舍一萬間,規(guī)模十分宏偉。在太學(xué)設(shè)立《樂經(jīng)》課程,并增加博士名額,每一經(jīng)各五人。征求全國精通一經(jīng),而且教授弟子十一人以上的經(jīng)師,以及藏有散失的《禮經(jīng)》、古文《尚書》、天文、圖讖、音樂、《月令》、《兵法》、《史籀篇》文字,通曉它們意義的人,都前往公車衙門。收羅全國具有卓越才能的士人,來到京師的前后數(shù)以千計,都讓他們到朝廷上記錄他們的學(xué)說,打算讓他們訂正流傳的錯誤,統(tǒng)一各種分歧的說法。

  又征能治河者以百數(shù),其大略異者,長水校尉平陵關(guān)并言:“河決率常于平原、東郡左右,其地形下而土疏惡。聞禹治河時,本空此地,以為水猥盛則放溢,少稍自索,雖時易處,猶不能離此。上古難識。近察秦、漢以來,河決曹、衛(wèi)之域,其南北不過百八十里?煽沾说,勿以為官亭、民室而已!庇放R淮韓牧以為:“可略于《禹貢》九河處穿之,縱不能為九,但為四、五,宜有益!贝笏究辙蛲鯔M言:“河入勃海地,高于韓牧所欲穿處。往者天常連雨,東北風(fēng),海水溢,西南出,數(shù)百里,九河之地已為海所漸矣。禹之行河水,本隨西山下東北去。《周譜》云:‘定王五年,河徙’,則今所行非禹之所穿也。又秦攻魏,決河灌其都,決處遂大,不可復(fù)補(bǔ)。宜卻徙完平處吏開空,使緣西山足,乘高地而東北入海,乃無水災(zāi)!彼究辙蚺鎳缸T典共議,為甄豐言:“凡此數(shù)者,必有一是;宜詳考驗(yàn),皆可豫見。計定然后舉事,費(fèi)不過數(shù)億萬,亦可以事諸浮食無產(chǎn)業(yè)民?站优c行役,同當(dāng)衣食,衣食縣官而為之作,乃兩便,可以上繼禹功,下除民疾!睍r莽但崇空語,無施行者。

  王莽又征求能夠治理黃河的人才以百計算,各人的主張并不相同。長水校尉平陵人關(guān)并認(rèn)為:“黃河潰決的地點(diǎn),經(jīng)常在平原、東郡左右,那一帶地勢低下,土質(zhì)松軟。據(jù)說夏禹治理黃河時,原本把這一帶地區(qū)空出來,認(rèn)為水大時就到那里傾泄,水小時自會逐漸干涸。雖然時常改變地方,但還沒能離開這一帶。上古時代往事,難以考察?疾旖、漢以來的狀況,黃河在古曹國、古衛(wèi)國的地域決口,南北相距不過百八十里?梢园堰@一帶騰空,不再興建官亭、民居罷了!庇放R淮人韓牧認(rèn)為:“《禹貢》有九條河流的記載,我崐們應(yīng)大略地在故道上挖掘,即令不能鑿出九條河流,只要能開鑿四五條,應(yīng)該也有裨益。”大司空掾王橫進(jìn)言:“黃河注入渤海的出口,比韓牧打算挖掘地帶的地勢要高。過去,降雨頻繁,東北風(fēng)起,海水倒灌,黃河向西南倒流,淹沒數(shù)百里,古九河的故道,早就被海水吞沒了。禹當(dāng)初疏通黃河,本來是要順著西山,流向東北。《周譜》說:‘周定王五年黃河改道!f明今天的黃河,并非禹當(dāng)年挖掘的故河道。還有,秦國攻擊魏國時,決開黃河堤岸,用河水灌入魏國京都大梁,決口于是擴(kuò)大,無法再次堵塞。所以,應(yīng)把平地的百姓全部遷移,重新開鑿河道,使河水順著西山腳下,居高臨下,向東北注入大海,就沒有水患了。”大司空掾沛國人桓譚,主持這項(xiàng)討論,向少傅甄豐說:“這幾項(xiàng)建議中,肯定有一個是對的。應(yīng)詳細(xì)考察,都可以預(yù)先發(fā)現(xiàn)。計劃既定而后行動,費(fèi)用不過數(shù)億萬,而且可以使一些無產(chǎn)業(yè)的游民找到工作。他們閑著不事生產(chǎn),與他們參與勞動,同樣都需要那么多衣服和糧食。由國家供應(yīng)他們的衣食,而他們?yōu)閲覄谧,這對兩方面都有好處。這樣上可以繼承禹的大業(yè),下可以為人民除害!比欢(dāng)時王莽崇尚的只是空話,并沒有具體施行。

  [8]群臣奏言:“昔周公攝政七年,制度乃定。今安漢公輔政四年,營作二旬,大功畢成,宜升宰衡位在諸侯王上!痹t曰:“可!比粤钭h九錫之法。

  [8]文武百官奏稱:“從前,周公代周成王處理國政七年,國家的制度才厘訂妥當(dāng)。而今,安漢公輔助國政四年,修建明堂等用了二十天,卻大功全部完成。所以,應(yīng)該把宰衡的地位,提高到侯爵親王之上。”下詔說:“可以。”同時下令討論九錫之法。

  [9]莽奏尊孝宣廟為中宗,孝元廟為高宗;又奏毀孝宣皇考廟勿修;罷南陵、云陵為縣。奏可。

  [9]王莽奏請:將宣帝祭廟尊為中宗,元帝祭廟尊為高宗。又奏請:廢棄劉詢父親劉據(jù)祭廟,不再修建;撤銷南陵、云陵,改成兩個普通縣。下詔批準(zhǔn)。

  [10]莽自以北化匈奴,東致海外,南懷黃支,唯西方未有加,乃遣中郎將平憲等多持金幣誘塞外羌,使獻(xiàn)地愿內(nèi)屬。憲等奏言:“羌豪良愿等種可萬二千人,愿為內(nèi)臣,獻(xiàn)鮮水海、允谷、鹽池,平地美草,皆與漢民;自居險阻處為藩蔽。問良愿降意,對曰:‘太皇太后圣明,安漢公至仁,天下太平,五谷成孰,或禾長丈余,或一粟三米,或不種自生,或繭不天蠶自成;甘露從天下,醴泉自地出;鳳皇來儀,神爵降集。從四歲以來,羌人無所疾苦,故思樂內(nèi)屬。’宜以時處業(yè),置屬國領(lǐng)護(hù)。”事下莽,莽復(fù)奏:“今已有東海、南海、北?,請受良愿等所獻(xiàn)地為西?。分天下為十二州,應(yīng)古制。”奏可。冬,置西海郡。又增法五十條,犯者徙之西海。徙者以千萬數(shù),民始怨矣。

  [10]王莽自以為他的德威,北邊感化了匈奴,東邊招來了海外國家,南邊懷柔了黃支,只有西邊沒有施加影響。便派遣平憲等人多多攜帶金錢禮物,去招引邊界以外的羌人,使他們獻(xiàn)出土地,歸屬漢朝。平憲等人奏報說:“羌人以良愿等為首的部落,人口約一萬二千,愿意成為漢朝的臣民,獻(xiàn)出鮮水海和允谷、鹽池,該地區(qū)地平草茂,都交給漢朝百姓,自己住到險阻之處,作為漢朝的屏障。我們詢問良愿歸降的用意,他回答說:‘太皇太后圣明,安漢公最仁慈,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有的禾苗長到一丈多長,有的一粒谷子包含三粒米,有的不須種植自己生長,有的繭不要蠶吐絲就可以自織而成,甘露從天上降下,甘泉從地下涌出,鳳凰前來朝賀,神雀飛臨聚集。四年來,羌人沒有遭遇過艱難困苦,所以希望并喜歡歸屬漢朝!瘧(yīng)及時安排他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設(shè)置屬國統(tǒng)轄保護(hù)他們!笔虑榻唤o王莽處理,王莽回奏說:“現(xiàn)在已有東?ぁ⒛虾?、北?ぃ埥邮芰荚傅人I(xiàn)土地設(shè)置西?。全國分為十二州,以符合古代制度!逼降叟鷾(zhǔn)。冬季,設(shè)置西海郡。又增訂法律五十條,違犯者被流放到西?と。被流放的人數(shù)以千萬,百姓開始怨恨了。

  [11]梁王立坐與衛(wèi)氏交通,廢,徙南鄭;自殺。

  [11]梁王劉立被指控跟衛(wèi)姓家族勾結(jié),廢去王位,放逐到南鄭。劉立自殺。

  [12]分京師置前輝光、后丞烈二郡。更公卿、大夫、八十一元士官名、位次及十二州名、分界?鶎,罷置改易,天下多事,吏不能紀(jì)矣。

  [12]分割京師長安,設(shè)置前輝光郡、后丞烈郡。更改公卿、大夫、八十一元士官名、等級以及十二州州名、分界。更改各郡、各封國的管轄區(qū)域,或取消崐,或新設(shè),或變更,從此天下事端增多,官吏記不勝記。

  五年(乙丑、5)

  五年(乙丑,公元5年)

  [1]春,正月,祭明堂;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余人,征助祭。禮畢,皆益戶、賜爵及金帛、增秩、補(bǔ)吏各有差。

  [1]春季,正月,平帝在明堂對遠(yuǎn)近祖先進(jìn)行大合祭。受征助祭的有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一百二十人,皇家子弟九百余人。典禮完畢,全部增加封地戶數(shù),賜封爵位,賞賜金銀、絲織品,提高俸祿,任命當(dāng)官,各有差別。

  [2]安漢公又奏復(fù)長安南、北郊。三十余年間,天地之祠凡五徙焉。

  [2]安漢公王莽再奏請:恢復(fù)長安南郊祭天,北郊祭地大典。三十余年間,祭祀天地的地方已經(jīng)變更了五次。

  [3]詔曰:“宗室子自漢元至今十余萬人,其令郡國各置宗師以糾之,致教訓(xùn)焉。”

  [3]平帝下詔:“自從漢王朝建立迄今,皇家子弟已有十余萬人。各郡、各封國,應(yīng)設(shè)置宗師,負(fù)責(zé)糾察訓(xùn)導(dǎo)皇家子弟!

  [4]夏,四月,乙未,博山簡烈侯孔光薨,贈賜、葬送甚盛,車萬余輛。以馬宮為太師。

  [4]夏季,四月乙未(初一),太師、博山侯孔光去世。賜贈豐厚,葬禮十分盛大,送葬的車就有一萬多輛。任命馬宮當(dāng)太師。

  [5]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書者前后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諸侯王公、列侯、宗室見者皆叩頭言:“宜亟加賞于安漢公!庇谑敲蠒裕骸爸T臣民所上章下議者,事皆寢勿上,使臣莽得盡力畢制禮作樂;事成,愿賜骸骨歸家,避賢者路!闭绾劝滋,詔曰:“公每見輒流涕叩頭言,愿不受賞;賞即加,不敢當(dāng)位。方制作未定,事須公而決,故且聽公制作;畢成,群公以聞,究于前議。其九錫禮儀亟奏!”

  [5]官吏、平民因?yàn)橥趺Р唤邮苄乱翱h的田地而上書的,前后達(dá)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以及諸侯王、公卿、列侯和皇族被接見的,都叩頭說:“應(yīng)該趕快對安漢公加以獎賞!庇谑峭趺蠒f:“官民所上奏章交下來討論的,應(yīng)全部擱置不再呈上,使我得以盡力完成制作禮儀和樂章。等到制作完成,我愿退休返回故鄉(xiāng),避開賢能人才上進(jìn)的道路!庇覍④娬绾茸鄨筇侍,太皇太后下詔給王莽:“安漢公每次進(jìn)見,都流著眼淚,叩頭陳情,不愿接受獎賞。如果加以獎賞,您就不敢處在高位,F(xiàn)在制作禮樂制度的工作沒有完成,這件大事,必須靠您決定,所以暫且由您制作禮樂。等工作完成,群臣報告之后,再研究大家從前的建議。但關(guān)于九錫禮儀,仍要迅速制定奏報!

  五月,策命安漢公莽以九錫,莽稽首再拜,受綠,袞冕,衣裳,、、句履,鸞路,乘馬,龍九旒,皮弁、素積,戎路、乘馬,彤弓矢、盧弓矢,左建朱鉞,右建金戚,甲、胄一具,二卣,圭瓚二,九命青玉二,朱戶,納陛,署宗官、祝官、卜官、史官,虎賁三百人。

  五月,頒策書加賜王莽九錫,王莽叩頭再拜,接受了綠色的蔽膝和龍冠、禮服,用金玉裝飾的佩刀,鞋頭突出的履,有鈴大車和套馬,裝飾著九束絳子的大龍旗,皮帽子和細(xì)褶白布衫,軍車和套馬,紅色的弓和箭,黑色的弓和箭,立在左邊的紅色鉞斧,立在右邊的有金飾的戚斧,鎧甲和頭盔一套,美酒二卣,玉勺兩只,九級青玉兩枚,規(guī)定家里可以安裝紅漆大門和修建檐內(nèi)臺階。設(shè)置宗官、祝官、卜官、史官,擁有護(hù)衛(wèi)勇士三百人。

  [6]王惲等八人使行風(fēng)俗還,言天下風(fēng)俗齊同,詐為郡國造歌謠、頌功德,凡三萬言。閏月,丁酉,詔以羲和劉秀等四人使治明堂、辟雍,令漢與文王靈臺、周公作洛同符。太仆王惲等八人使行風(fēng)俗,宣明德化,萬國齊同,皆封為列侯。

  [6]王惲等八位使者考察風(fēng)俗回京,說全國風(fēng)俗整齊劃一,并編造各地民歌民謠,頌揚(yáng)功德,共有三萬字。閏月丁酉(初四),平帝下詔命羲和劉秀等四人,負(fù)責(zé)興建明堂、辟雍,使?jié)h朝的土木工程,跟周朝文王興建靈臺、周公興建洛陽城相符。太仆王惲等八人,周游全國,考察風(fēng)俗,宣揚(yáng)闡明朝廷的恩德教化,使風(fēng)俗整齊劃一。劉秀等四人和王惲等八人,全封列侯。

  時廣平相班稚獨(dú)不上嘉瑞及歌謠;瑯邪太守公孫閎言災(zāi)害于公府。甄豐遣屬馳至兩郡,諷吏民,而劾“閎空造不祥,稚絕嘉應(yīng),嫉害圣政,皆不道!睄娭,班弟也。太后曰:“不宣德美,宜與言災(zāi)害者異罰。且班稚后宮賢家,我所哀也!遍b獨(dú)下獄,誅。稚懼,上書陳恩謝罪,愿歸相印,入補(bǔ)延陵園郎;太后許焉。

  當(dāng)時,只有廣平國丞相班稚,不報告祥瑞和民間歌謠,瑯邪太守公孫閎在郡府談?wù)摓?zāi)害。御史大夫甄豐,派屬官前往兩地,暗示官史平民,上書彈劾:“公孫閎偽造災(zāi)害的消息,班稚拒絕報告祥瑞。二人嫉恨朝廷的圣政,都犯了不道之罪!卑嘀墒前嗟牡艿。太皇太后說:“不宣揚(yáng)美德,應(yīng)該跟偽造災(zāi)害消息分開處罰。而且班稚是后宮有賢德的姬妾的家人,是我所哀憐的人!庇谑,單獨(dú)逮捕公孫閎入獄,誅殺。班稚恐懼,上書陳述世受國恩,請求恕罪,愿繳回封國丞相印信,到長安當(dāng)延陵園郎,掌守成帝陵寢。太皇太后批準(zhǔn)。

  [7]莽又奏為市無二賈,官無獄訟,邑?zé)o盜賊,野無饑民,道不拾遺,男女異路之制;犯者象刑。

  [7]王莽又奏報說,做買賣沒有兩樣價格,官府沒有訴訟案件,城市沒有盜賊,鄉(xiāng)野沒有饑民,大路上沒有人拾取丟下的財物,實(shí)行男女不一同走路的制度,對于違犯者處予象征性刑罰。

  [8]莽復(fù)奏言:“共王母、丁姬,前不臣妾,冢高與元帝山齊,懷帝太后、皇太太后璽綬以葬。請發(fā)共王母及丁姬冢,取其璽綬;徙共王母歸定陶,葬共王冢次!碧笠詾榧纫阎,不須復(fù)發(fā)。莽固爭之,太后詔因故棺改葬之。莽奏:“共王母及丁姬棺皆名梓宮,珠玉之衣,非藩妾服。請更以木棺代,去珠玉衣;葬丁姬媵妾之次!弊嗫伞9湓谖唤园⒚е,入錢帛,遣子弟及諸生、四夷凡十余萬人,操持作具,助將作掘平共王母、丁姬故冢;二旬間,皆平。莽又周棘其處,以為世戒云。又隳壞共皇廟,諸造議者泠褒、段猶皆徙合浦。

  [8]王莽又奏報說:“定陶共王的母親傅太后、漢哀帝的母親丁姬,先前不遵守藩臣姬妾的規(guī)矩,墳?zāi)咕谷桓垡话愀,而且身挾帝太后、皇太太后的印璽綬帶埋葬。我建議發(fā)掘定陶共王母親和丁姬的墳?zāi),取回印璽綬帶。然后把定陶共王母親的遺體運(yùn)回到定陶國,安葬在共王的墓園!碧侍笳J(rèn)為,這都是已經(jīng)過去的事了,不必再發(fā)掘墳?zāi)。王莽堅持自己的意見,太皇太后于是下令用傅太后原來的棺木改葬。王莽又奏報說:“定陶共王母親和丁姬的棺材,都是用最名貴的梓木制成,而且尸體上還穿著用珠子串綴的外套、金鏤玉衣,這都不是藩臣姬妾應(yīng)該享有的。我請求用普通木棺休替,剝?nèi)ビ褚。將丁姬埋葬在嬪妃墳(zāi)归g。”太皇太后批準(zhǔn)。公卿和在位的朝廷文武官員都迎合王莽的意旨,捐出錢幣、絲織品,派遣子弟,以弟儒生、四方的夷族,總共十多萬人,拿著工具,幫助將作大匠挖掘鏟平傅太后和丁姬的墳?zāi)。二十天之間,全部鏟平。王莽又用荊棘把原地圍繞一圈,作為世人的鑒戒。又下令拆除共皇祭廟,將當(dāng)初提議造廟者泠褒、段猶,全都放逐合浦。

  征師丹詣公車,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食故邑。數(shù)月,更封丹為義陽侯;月余,薨。

  征召師丹前往長安公車官署,賜封關(guān)內(nèi)侯,恢復(fù)他原來的食邑。數(shù)月后,改封他義陽侯。一月余,師丹去世。

  初,哀帝時,馬宮為光祿勛,與丞相、御史雜議傅太后謚曰孝元傅皇后。及莽追誅前議者,宮為莽所厚,獨(dú)不及。宮內(nèi)慚懼,上書言:“臣前議定陶共王母謚,希指雷同,詭經(jīng)僻說,以惑誤主上,為臣不忠。幸蒙灑心自新,誠無顏復(fù)望闕庭,無心復(fù)居官府,無宜復(fù)食國邑。愿上太師、大司徒、扶德侯印綬,避賢者路。”八月,壬午,莽以太后詔賜宮策曰:“四輔之職,為國維綱;三公之任,鼎足承君;不有鮮明固守,無以居位。君言至誠,不敢文過,朕甚多之。不奪君之爵邑,其上太師、大司徒印綬使者,以侯就第!

  當(dāng)初,漢哀帝時,馬宮為光祿勛,與丞相、御史一同議定傅太后的謚號為孝元傅皇后。等到王莽追究誅殺從前參與議定的人時,馬宮因與跟王莽私交篤厚,單獨(dú)得以幸免。但馬宮內(nèi)心慚愧恐懼,上書說:“從前,在討論定陶共王母親謚號時,我迎合上峰的意旨,附和別人的意見,違反儒家經(jīng)典,堅持偏邪的說法,用來迷惑貽誤圣上。作為臣子,沒有盡到忠心。雖然幸運(yùn)地準(zhǔn)許我悔改自新,但實(shí)在無顏面再看到宮門金殿,也沒有心思再居住官府,不應(yīng)該再擁有封爵食邑。我愿上交太師、大司徒、扶德侯的印信,避開賢能人才上進(jìn)之路。”八月壬午(二十日),王莽以太皇太后的詔命賜給馬宮策書說:“四輔的崐職務(wù),是為國家維持綱紀(jì)。三公的責(zé)任,象鼎的三腳,支持君王。不堅持原則,就無法居于高位。你的陳述,至為誠懇,不敢掩飾自己的過失,我十分尊重,F(xiàn)在,不剝奪你的封爵和食邑,僅上交太師、大司徒印信綬帶給使者。以侯爵身份離開朝廷,返回家宅。”

  [9]莽以皇后有子孫瑞,通子午道,從杜陵直絕南山,徑漢中。

  [9]王莽因皇后有了生男育女的吉兆,修通子午道,從杜陵縣穿過終南山,直通漢中郡。

  [10]泉陵侯劉慶上書言:“周成王幼小,周公居攝。今帝富于春秋,宜令安漢公行天子事,如周公!笨こ冀栽唬骸耙巳鐟c言。”

  [10]泉陵侯劉慶上書:“周成王年齡幼小,由周公居位攝政。當(dāng)今圣上年齡還輕,應(yīng)當(dāng)讓安漢公代行天子的職務(wù),象周公一樣。”群臣都說:“應(yīng)當(dāng)照劉慶所說的辦!

  [11]時帝春秋益壯,以衛(wèi)后故,怨不悅。冬,十二月,莽因臘日上椒酒,置毒酒中;帝有疾。莽作策,請命于泰,愿以身代,藏策金滕,置于前殿,敕諸公勿敢言。丙午,帝崩于未央宮。大赦天下。莽令天下吏六百石以上皆服喪三年。奏尊孝成廟曰統(tǒng)宗;孝平廟曰元宗。斂孝平,加元服,葬康陵。

  [11]這時,平帝的年齡漸長,因母親衛(wèi)皇太后的緣故,怨恨不快。冬季,十二月,王莽借著臘日向平帝進(jìn)獻(xiàn)椒酒,在椒酒中下了毒。平帝中毒害病。王莽寫下策書,到泰祈禱,請求保全平帝的性命,愿意用自身代平帝去死。他把策書收藏在金柜里,放在前殿,告誡各大臣不準(zhǔn)說出去。丙午(疑誤),平帝在未央宮駕崩。大赦天下。王莽命令官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員,一律服喪三年。又上書太皇太后,建議尊稱成帝廟叫作統(tǒng)宗,平帝廟叫作元宗。收殮孝平帝,戴上成人冠帽,埋葬在康陵。

  班固贊曰:“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顯功,以自尊盛。觀其文辭,方處百蠻,無思不服,休征嘉應(yīng),頌聲并作;至于變異見于上,民怨于下,莽亦不能文也。

  班固贊曰:平帝在位期間,由王莽發(fā)號施令,褒揚(yáng)善行,宣揚(yáng)功德,用來顯示他自己的尊貴威嚴(yán)。從文辭上來看,中原以外的眾多蠻族,沒有不想歸附臣服的。吉祥的征兆紛呈,歌頌的聲音四起。至于上有天象的變異,下有沸騰的民怨,王莽也無法掩飾。

  [12]以長樂少府平晏為大司徒。

  [12]任命長樂少府平晏當(dāng)大司徒。

  [13]太后與群臣議立嗣。時元帝世絕,而宣帝曾孫有見王五人,列侯四十八人,莽惡其長大,曰:“兄弟不得相為后!蹦讼ふ餍坌䦟O,選立之。

  [13]太皇太后與文武百官,商議遴選繼任皇帝。這時元帝的后代斷絕了,而宣帝的曾孫有為王的五人,為列侯的四十八人,王莽厭惡他們已經(jīng)長大,便說:“兄弟之間不能互相作為后代!庇谑侨空髡傩坌䦟O,逐一選擇。

  是月,前輝光謝囂奏武功長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圓下方,有丹書著石,文曰:“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符命之起,自此始矣。莽使群公以白太后,太后曰:“此誣罔天下,不可施行!”太保舜謂太后曰:“事已如此,無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莽非敢有他,但欲稱攝以重其權(quán),填服天下耳!”太后心不以為可,然力不能制,乃聽許。舜等即共令太后下詔曰:“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使有司征孝宣皇帝玄孫二十三人,差度宜者,以嗣孝平皇帝之后。玄孫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安漢公莽,輔政三世,與周公異世同符。今前輝光囂、武功長通上言丹石之符,朕深思厥意,云‘為皇帝’者,乃攝行皇帝之事也。其令安漢公居攝踐祚,如周公故事,具禮儀奏!”于是群臣奏言:“太后對德昭然,深見天意,詔令安漢公居攝。臣請安漢公踐祚,服天子冕,背斧依立于戶牖之間,南面朝群臣,聽政事;車服出入警蹕,民臣稱臣妾,皆如天子之制。郊祀天地,宗祀明堂,共祀宗廟,享祭群神,贊曰:‘假皇帝’,民臣謂之‘?dāng)z皇帝’,自稱曰‘予’。平?jīng)Q朝事,常以皇帝之詔稱‘制’。以奉順皇天之心,輔翼漢室,保安孝平皇帝之幼嗣,遂寄托之義,隆治平之化。其朝見太皇太后、帝皇后皆復(fù)臣節(jié)。自施政教于宮家國采,如諸侯禮儀故事!碧笤t曰:“可!

  這個月,前輝光謝囂奏報,武功縣長孟通疏浚水井挖得了一塊白石頭,上頭是圓形,下部是四方形,有朱紅文字寫在石頭上,文字是“宣告安漢公王莽崐為皇帝”。符命的興起,從此開始了。王莽使各大臣把這件事上報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說:“這是欺騙天下,不可以施行!”太保王舜告訴太皇太后:“事已如此,無可奈何。想要制止,力量也達(dá)不到。而且王莽沒有別的想法,只是想要公開宣告代行皇帝的職權(quán)來加強(qiáng)他的權(quán)力,好去鎮(zhèn)服全國罷了!碧侍笮睦镏啦豢梢赃@樣做,但自己的力量不能制止,只好答應(yīng)。王舜等人就一起讓太皇太后下詔書道:“孝平皇帝短命駕崩,已經(jīng)命令主管官吏征召孝宣皇帝曾孫二十三人,選擇合適的,讓他做孝平皇帝的后嗣,玄孫年齡還很幼小,如果不求得有最高德行的君子,誰能夠維護(hù)他?安漢公王莽,輔佐朝政已經(jīng)三代,跟周公時代雖異而功業(yè)相同。現(xiàn)在前輝光謝囂和武功縣長孟通上報丹書白石的符命,我深深地思索它的意思,說‘為皇帝’的含義,就是代行皇帝的職權(quán),F(xiàn)命令安漢公登上皇位,代行職權(quán),仿照周公的舊例。開列典禮儀式上報!庇谑侨撼忌蠒f:“太后圣德英明,深深地看到了天意,下詔書讓安漢公居位攝政。我們請求安漢公登上皇位,代行職權(quán),穿著天子的禮服,戴著天子的禮帽,背靠著設(shè)置在門窗之間的斧形圖案屏風(fēng),向著南面接受臣子們的朝見,處理政事。他的車駕進(jìn)出要戒嚴(yán),平民和臣下向他自稱為男奴女奴,全部按照天子的禮儀制度辦事。在郊外祭祀天地,在明堂和宗廟祭祀祖宗,祭禮各種神祗,贊辭稱‘假皇帝’,平民和臣下稱他為‘?dāng)z皇帝’,自稱為‘予’。討論決定朝廷大事,通常用皇帝的詔書形式,稱為‘制’,從而秉承和遵循上天的心意,輔佐漢朝,撫育孝平皇帝的幼小繼承人,完成委托的義務(wù),振興治平的教化。在朝見太皇太后和孝平皇后時,都恢復(fù)臣下的禮節(jié)。在他的官署、家宅、封國、采邑,可以獨(dú)立地實(shí)行政治教化,按照諸侯禮儀的成例辦!碧侍笙略t批準(zhǔn)。

  王莽上居攝元年(丙寅、6)

  王莽居攝元年(丙寅,公元6年)

  [1]春,正月,王莽祀上帝于南郊,又行迎春、大射、養(yǎng)老之禮。

  [1]春季,正月,王莽到長安南郊祭祀上帝。又舉行迎春、大射、養(yǎng)老的儀式。

  [2]三月,己丑,立宣帝玄孫嬰為皇太子,號曰孺子。嬰,廣戚侯顯之子也。年二歲;托以卜相最吉,立之。尊皇后曰皇太后。

  [2]三月己丑(初一)冊立宣帝玄孫劉嬰作皇太子,稱號叫作孺子。劉嬰是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年僅二歲。王莽聲稱,卜卦的結(jié)果,認(rèn)為他最吉利,所以才冊立。尊王皇后為皇太后。

  [3]以王舜為太傅、左輔,甄豐為太阿、右拂,甄邯為太保、后承;又置四少,秩皆二千石。

  [3]任命王舜當(dāng)太傅、左輔,甄豐當(dāng)太阿、右拂,甄邯當(dāng)太保、后承。又設(shè)置四少官位,官秩都是二千石。

  [4]四月,安眾侯劉崇與相張紹謀曰:“安漢公莽必危劉氏,天下非之,莫敢先舉,此乃宗室之恥也。吾帥宗族為先,海內(nèi)必和!苯B等從者百余人遂進(jìn)攻宛;不得入而敗。

  [4]四月,安眾侯劉崇跟封國丞相張紹商量道:“安漢公王莽一定要危害劉家。天下人反對他,竟沒有人敢首先起事,這是我們皇族的恥辱。我率領(lǐng)同族的人倡首,全國必定響應(yīng)。”張紹等跟隨者共一百多人于是進(jìn)攻宛城,沒有攻進(jìn)去就失敗了。

  紹從弟辣與崇族父嘉詣闕自歸;莽赦弗罪。辣因?yàn)榧巫髯,稱莽德美,罪狀劉崇:“愿為宗室倡始,父子兄弟負(fù)籠荷鍤,馳之南陽,豬崇宮室,令如古制;及崇社宜如毫社,以賜諸侯,用永監(jiān)戒!”于是莽大說,封嘉為率禮侯,嘉子七人皆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后又封辣為淑德侯。長安為之語曰:“欲求封,過張伯松。力戰(zhàn)斗,不如巧為奏!弊院笾\反皆污池云。

  張紹的堂弟張辣和劉崇的遠(yuǎn)房伯叔劉嘉前往朝廷自首,王莽赦免了他們,沒有加罪。張辣代替劉嘉撰寫奏章,歌頌王莽美德,痛斥劉崇有罪,聲稱:“愿意給皇族帶頭,父子兄弟背著籮筐,扛著鍤鍬,跑到南陽郡去,掘毀劉崇的宮室使成為蓄積污水的池沼,像古代的制度一樣。還有,劉崇的土地神社應(yīng)當(dāng)象亡國的毫社一樣毀掉,把它分賜給各王侯,用來作永遠(yuǎn)的鑒戒!”于是王莽非常高興,封劉嘉為率禮侯,劉嘉的七個兒子都封為內(nèi)關(guān)內(nèi)侯。后來又封張辣為淑德侯。長安人為這件事編成俗語說:“要想封,去找張柏松。拚命斗,不崐如巧上奏。”從此以后,凡是謀反的人,都把他們的房屋掘毀成污池。

  群臣復(fù)白:“劉崇等謀逆者,以莽權(quán)輕也;宜尊重以填海內(nèi)!蔽逶,甲辰,太后詔莽朝見太后稱“假皇帝”。

  群臣又上報:“劉崇等人敢于造反,就是因?yàn)橥趺У臋?quán)力還小。應(yīng)當(dāng)提高他的權(quán)力地位去鎮(zhèn)服全國!蔽逶录壮剑ㄊ呷眨侍竺钔趺г诔娝臅r候自稱“假皇帝”。

  [5]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5]冬季,十月丙辰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6]十二月,群臣奏請以安漢公廬為攝省,府為攝殿,第為攝宮。奏可。

  [6]十二月,群臣上書,請把安漢公在皇宮中的處所稱為攝省,官署稱為攝殿,住宅稱為攝宮。奏章被批準(zhǔn)了。

  [7]是歲,西羌龐恬、傅幡等怨莽奪其地,反攻西海太守程永;永莽走。莽誅永,遣護(hù)羌校尉竇況擊之。

  [7]這一年,西羌龐恬和傅幡等人怨恨王莽奪取他們的土地,反攻西?ぬ爻逃溃逃捞优。王莽處死了程永,派遣護(hù)羌校尉竇況進(jìn)擊西羌。

  二年(丁卯、7)

  二年(丁卯,公元7年)

  [1]春,竇況等擊破西羌。

  [1]春季,竇況等人打敗了西羌。

  [2]五有,更造貨:錯刀,一直五千,契刀,一直五百;大錢,一直五十;與五銖錢并行,民多盜鑄者。禁列侯以下不得挾黃金,輸御府受直;然卒不與直。

  [2]五月間,改鑄貨幣:錯刀,一枚值五千錢;契刀,一枚值五百錢;大錢,一枚值五十錢,跟五銖錢同時流通。民間有很多私鑄貨幣的。王莽下禁令,從列侯以下不準(zhǔn)私藏黃金,送交御府可以得到相當(dāng)?shù)拇鷥r。然而始終沒有付給代價。

  [3]東郡太守翟義,方進(jìn)之子也,與姊子蔡陳豐謀曰:“新都侯攝天子位,號令天下,故擇宗室幼稚者以為孺子,依托周公輔成王之義,且以觀望,必代漢家,其漸可見。方今宗室衰弱,外無強(qiáng)蕃,天下傾首服從,莫能亢國難。吾幸得備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漢厚恩,義當(dāng)為國討賊,以安社稷;欲舉兵西,誅不當(dāng)攝者,選宗室子孫輔而立之。設(shè)令時命不成,死國埋名,猶可以不慚于先帝。今欲發(fā)之,汝肯從我乎?”豐年十八,勇壯,許諾。義遂與東郡都尉劉宇、嚴(yán)鄉(xiāng)侯劉信、信弟武平侯劉璜結(jié)謀,以九月都試日斬觀令,因勒其車騎、材官士,募郡中勇敢,部署將帥。信子匡時為東平王,乃并東平兵,立信為天子;義自號大司馬、柱天大將軍;移檄郡國,言“莽鴆殺孝平皇帝,攝天子位,欲絕漢室。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罰!”郡國皆震。比至山陽,眾十余萬。

  [3]東郡太守翟義是翟方進(jìn)的兒子,與姐姐的兒子上蔡人陳豐密謀說:“新都侯王莽代理皇位,向全國發(fā)號施令,故意在皇族中挑選一個幼年孩子,稱為孺子,假托周公輔佐成王的作法,試探天下人心,他必然取代漢家,跡象已經(jīng)逐漸可見。而今,皇族衰弱,長安以外又沒有強(qiáng)大的封國,天下全都低頭順從,沒有人能挽救國家的災(zāi)難。我有幸是宰相的兒子,自己又是一個大郡的郡守,父子都受漢朝的厚恩,有義務(wù)為國家討伐叛賊,使國家安定。我打算發(fā)動軍隊(duì)西進(jìn),誅殺不應(yīng)當(dāng)代理皇位的人,而另行選擇、輔助皇族子弟當(dāng)皇帝。即使事情不能成功,為國而死,身雖埋葬,名卻長存,還可以無愧于先帝。如今我準(zhǔn)備行動,你肯追隨我嗎?”陳豐十八歲,勇猛強(qiáng)壯,一口承諾。翟義于是與東郡都尉劉宇、嚴(yán)鄉(xiāng)侯劉信、劉信的弟弟武平侯劉璜合謀,在九月檢閱軍隊(duì)的日子斬殺觀縣縣令,控制了本地的戰(zhàn)車、騎兵、弓箭手,再征召郡中勇士,部署將帥。劉信的兒子劉匡,當(dāng)時是東平王,于是與東平國的防衛(wèi)部隊(duì)合兵一處,擁立劉信為皇帝。翟義自稱大司馬,兼柱天大將軍。通報各郡、各封國,指出:“王莽用鴆酒毒死孝平皇帝,代理皇位,目的在鏟除漢朝政權(quán),F(xiàn)在,天子已經(jīng)即位,當(dāng)共同代天行罰!”各郡、各封國大為震動。大軍抵達(dá)山陽時,已有十余萬人。

  莽聞之,惶懼不能食。太皇太后謂左右曰:“人心不相遠(yuǎn)也。我雖婦人,亦知莽必以此自危!泵税萜潼h、親輕車將軍、成武侯孫建為奮武將軍,光崐祿勛、成都侯王邑為虎牙將軍,明義侯王駿為強(qiáng)弩將軍,春王城門校尉王況為震威將軍,宗伯、忠孝侯劉宏為奮沖將軍,中少府、建威侯王昌為中堅將軍,中郎將、震羌侯竇況為奮威將軍,凡七人,自擇除關(guān)西人為校尉、軍吏,將關(guān)東甲卒,發(fā)奔命以擊義焉。復(fù)以太仆武讓為積弩將軍,屯函谷關(guān);將作大匠蒙鄉(xiāng)侯逯并為橫將軍,屯武關(guān);羲和、紅休侯劉秀為揚(yáng)武將軍,屯宛。

  王莽得到消息,驚惶失措,連飯都吃不下。太皇太后對她的侍從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雖然是一個女人,也知道王莽必定因此而自危。”王莽于是任命他的同黨和親屬,輕車將軍、成武侯孫建為奮武將軍,光祿勛、成都侯王邑為虎牙將軍,明義侯王駿為強(qiáng)弩將軍,春王城門校尉王況為震威將軍,宗伯、忠孝侯劉宏為奮沖將軍,中少府、建威侯王昌為中堅將軍,中郎將、震羌侯竇況為奮威將軍,共七人,由各人自己選擇任命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的人當(dāng)校尉和軍吏,率領(lǐng)以函谷關(guān)以東地區(qū)的士兵,再征調(diào)各郡臨時召集的部隊(duì),向翟義軍發(fā)動攻擊。王莽又任命太仆武讓為積弩將軍,駐防函谷關(guān);命將作大匠、蒙鄉(xiāng)侯逯并為橫將軍,駐防武關(guān);羲和、紅休侯劉秀為揚(yáng)武將軍,駐防宛城。

  三輔聞翟義起,自茂陵以西至二十三縣,盜賊并發(fā)。槐里男子趙朋、霍鴻等自稱將軍,攻燒官寺,殺右輔都尉及令,相與謀曰:“諸將精兵悉東,京師空,可攻長安!”眾稍多至十余萬,火見未央宮前殿。莽復(fù)拜衛(wèi)尉王級為虎賁將軍,大鴻臚、望鄉(xiāng)侯閻遷為折沖將軍,西擊朋等。以常鄉(xiāng)侯王惲為車騎將軍,屯平樂館;騎都尉王晏為建威將軍,屯城北;城門校尉趙恢為城門將軍;皆勒兵自備。以太保、后承、承陽侯甄邯為大將軍,受鉞高廟,領(lǐng)天下兵,左杖節(jié),右把鉞,屯城外。王舜、甄豐晝夜循行殿中。

  京城附近地區(qū)聽到翟義起兵的消息,自茂陵以西到縣,共二十三縣,盜賊一齊爆發(fā);崩锬凶于w朋、霍鴻等自稱為將軍,攻擊、焚燒官府,擊殺右輔都尉及縣縣令。他們會商說:“眾將和精兵全部東征,京師空虛,我們可以進(jìn)攻長安!”軍隊(duì)漸漸增多到十余萬人,未央宮前殿可以見到火光。王莽又任命衛(wèi)尉王級為虎賁將軍,大鴻臚、望鄉(xiāng)侯閻遷為折沖將軍,向西攻擊趙朋等。任命常鄉(xiāng)侯王惲為車騎將軍,駐防平樂館;騎都尉王晏為建威將軍,駐防城北;城門校尉趙恢為城門將軍,都各自統(tǒng)率軍隊(duì),進(jìn)入戒備狀態(tài)。再任命太保、后承、承陽侯甄邯為大將軍,在高帝廟接受斧鉞,統(tǒng)率全國的軍隊(duì),左邊執(zhí)持符節(jié),右邊把握斧鉞,駐扎在城外。王舜和甄豐晝夜在宮殿之中巡查。

  莽日抱孺子禱郊廟,會群臣,稱曰:“昔成王幼,周公攝政,而管、蔡挾祿父以畔。今翟義亦挾劉信而作亂。自古大圣猶懼此,況臣莽之斗筲!”群臣皆曰:“不遭此變,不章圣德!”冬,十月,甲子,莽依《周書》作《大誥》曰:“粵其聞日,宗室之俊有四百人,民獻(xiàn)儀九萬夫,予敬以終于此謀繼嗣圖功!鼻泊蠓蚧缸T等班行諭告天下,以當(dāng)反位孺子之意。

  王莽每天抱著孺子到郊祀祭壇和宗廟禱告,集合群臣宣稱:“從前周成王年幼,周公代君主處理國政,管叔、蔡叔挾持祿父叛變。而今,翟義也挾持劉信作亂。連古代的大圣人都還怕這種事情,何況我王莽這樣渺小的人!”群臣都說:“不遭受這次大難,就不能展示你的圣德!”冬季,十月甲子(十五日),王莽仿效《周書》,也撰寫《大誥》,說:“當(dāng)?shù)粤x反書傳到的那天,劉姓皇族在京師的俊杰有四百人,而民眾的賢者有九萬男子。我謹(jǐn)依靠這些俊杰和賢人,保衛(wèi)皇家繼承人,建立功業(yè)!迸纱蠓蚧缸T等前往全國各地,將自己會把政權(quán)歸還孺子的意圖曉喻全國。

  諸將東至陳留,與翟義會戰(zhàn),破之,斬劉璜首。莽大喜,復(fù)下詔先封車騎都尉孫賢等五十五人皆為列侯,即軍中拜授。因大赦天下。于是吏士精銳遂攻圍義于圉城,十二月,大破之。義與劉信棄軍亡,至固始界中,捕得義,尸磔陳都市;卒不得信。

  各位將軍率軍東征,抵達(dá)陳留郡縣,與翟義的軍隊(duì)進(jìn)行會戰(zhàn),取得勝利,斬殺劉璜。王莽大喜,再次下詔,將車騎都尉孫賢等五十五人都封為列侯,就在軍中授予爵位。因此大赦天下。于是,用精兵圍攻翟義于圉城,十二月,大敗翟義。翟義與劉信放棄軍隊(duì)逃亡。逃到固始縣界內(nèi),翟義被捕,押解到淮陽國所屬陳縣,施以分裂肢體的酷刑,在市上示眾。而劉信最終沒有抓到。

  始初元年(戊辰、8)

  始初元年(戊辰,公元8年)[1]春,地震。大赦天下。

  [1]春季,發(fā)生地震。大赦天下。

  [2]王邑等還京師,西與王級等合擊趙朋、霍鴻。二月,朋等殄滅,諸縣息平。還師振旅,莽乃置酒白虎殿,勞賜將帥。詔陳崇治校軍功,第其高下,依周制爵五等,以封功臣為侯、伯、子、男,凡三百九十五人,曰“皆以奮怒,東指西擊,羌寇、蠻盜,反虜、逆賊,不得旋踵,應(yīng)時殄滅,天下咸服”之功封云。其當(dāng)賜爵關(guān)內(nèi)侯者,更名曰附城,又?jǐn)?shù)百人。莽發(fā)翟義父方進(jìn)及先祖冢在汝南者,燒其棺柩;夷滅三族,誅及種嗣,至皆同坑,以棘五毒并葬之。又取義及趙朋、霍鴻黨眾之尸,聚之通路之旁,濮陽、無鹽、圉、槐里、凡五所,建表木于其上,書曰:“反虜逆賊鯢!绷x等既敗,莽于是自謂威德日盛,遂謀即真之事矣。

  [2]王邑等人回到長安,再向西與王級等會合,共同進(jìn)擊趙朋、霍鴻。二月,趙朋等人被消滅,各縣秩序恢復(fù)。勝利凱旋,整頓軍隊(duì),王莽于是在白虎殿舉行酒宴,慰勞和賞賜將帥。命令陳崇審核軍功,排列高低。依照周朝的制度,把爵位分為五等,賜封功臣為侯、伯、子、男,共三百九十五人。指出:“他們都懷著憤怒的心情,東征西討,羌寇、蠻盜、反叛、逆賊,還沒有轉(zhuǎn)過腳跟,便即時撲滅,天下人都敬服。”封爵全用這項(xiàng)理由。應(yīng)當(dāng)賜爵為關(guān)內(nèi)侯的,改名附城,又有數(shù)百人。王莽下令挖掘翟義父親翟方進(jìn)和他祖先在汝南的墓墳,焚燒棺材,屠殺三族,連幼兒都不能幸免。甚至還將尸體都放進(jìn)同一個大坑,用荊棘跟五毒羼雜一并埋葬。又下令把翟義、趙朋、霍鴻黨羽們的尸體,堆積在濮陽、無鹽、圉城、槐里、五個地方的交通大道旁邊,把木牌豎立在尸堆上,上面寫道:“反虜逆賊鯨鯢!钡粤x等人已經(jīng)失敗,王莽于是認(rèn)為自己的聲威德行一天天興盛,便考慮正式登皇位了。

  [3]群臣復(fù)奏:進(jìn)攝皇帝子安、臨爵為公;封兄子光為衍功侯。是時莽還歸新都國;群臣復(fù)白以封莽孫宗為新都侯。

  [3]文武官員又建議:“晉升王莽的兒子王安、王臨為公爵。賜封王莽哥哥的兒子王光為衍功侯。這時,王莽交還了新都國,文武官員又建議賜封王莽的孫子王宗當(dāng)新都侯。

  [4]九月,莽母功顯君死。莽自以居攝踐阼,奉漢大宗之后,為功顯君緦弁而加麻環(huán),如天子吊諸侯服。凡壹吊再會;而令新都侯宗為主,服喪三年云。

  [4]九月,王莽的母親功顯君去世。王莽自以為他代理皇位,登上宮廷的寶座,尊奉漢室大宗的后嗣,于是為功顯君守五服中最輕的緦麻服,在細(xì)麻布帽上面加上用麻環(huán)繞而成的孝帶,如同天子吊唁諸侯的喪服?偣惨淮蔚跹,兩次會祭,讓新都侯王宗為喪主,由他守三年的喪服。

  [5]司威陳崇奏:莽兄子衍功侯光私報執(zhí)金吾竇況,令殺人;況為收系,致其法。莽大怒,切責(zé)光。光母曰:“汝自視孰與長孫、中孫!”長孫、中孫者,宇及獲之字也。遂母子自殺,及況皆死。初,莽以事母、養(yǎng)嫂、撫兄子為名,及后悖虐,復(fù)以示公義焉。令光子嘉嗣爵為侯。

  [5]司威陳崇奏報:王莽哥哥的兒子、衍功侯王光私下告知執(zhí)金吾竇況,讓竇況替他殺人。竇況替他拘禁了那個人,用法律把那個人處死了。王莽大怒,嚴(yán)厲地責(zé)備了王光。王光的母親對王光說:“你看自己和長孫、仲孫相比怎么樣?”長孫、仲孫是王莽長子王宇、次子王獲的表字。王光母子便自殺了,連竇況也死了。起初,王莽由于服事母親,供養(yǎng)嫂子,撫育兄長的兒子求得了名譽(yù),等到后來狂妄兇暴,又這樣來顯示公正無私。令王光的兒子王嘉繼承爵位為侯。

  [6]是歲,廣饒侯劉京言齊郡新井,車騎將軍千人扈云言巴郡石牛,太保屬臧鴻言扶風(fēng)雍石;莽皆迎受。十一月,甲子,莽奏太后曰:“陛下遇漢十二世三七之厄,承天威命,詔臣莽居攝。廣饒侯劉京上書言:‘七月中,齊郡臨淄縣昌興亭長辛當(dāng)一暮數(shù)夢,曰:“吾,天公使也。天公使我告亭長:‘?dāng)z皇帝當(dāng)為真!床恍盼,此亭中當(dāng)有新井!蓖らL晨起視亭中,誠有新井,入地且百尺!辉拢勺,直建冬至,巴郡石牛,戊午,雍石文,皆到于未央宮之前殿。臣與太保安陽侯舜等視,天風(fēng)起,塵冥,風(fēng)止,得銅符帛圖于石前,文曰:‘天告帝符,獻(xiàn)者封侯’,騎都尉崔發(fā)等視說。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臣莽敢不承用!臣請共事神祗、宗廟,奏言太皇太后、崐孝平皇后,皆稱‘假皇帝’;其號令天下,天下奏言事,毋言‘?dāng)z’;以居攝三年為始初元年;漏刻以百二十為度;用應(yīng)天命。臣莽夙夜養(yǎng)育隆就孺子,令與周之成王比德,宣明太皇太后威德于萬方,期于富而教之。孺子加元服,復(fù)子明辟,如周公故事!弊嗫伞1娛浞罘,指意群公博議別奏,以示即真之漸矣。

  [6]這一年,廣饒侯劉京奏報齊郡冒出一口新井,車騎將軍千人扈云奏報巴郡發(fā)現(xiàn)一頭石牛,太保屬臧鴻奏報扶風(fēng)雍縣發(fā)現(xiàn)仙石。王莽都?xì)g迎接受了。十一月甲子(二十一日),王莽上奏給太皇太后說:“陛下現(xiàn)在的處境是漢王朝已經(jīng)十二世,正碰上‘三七’數(shù)字的危險命運(yùn),秉承上天威嚴(yán)的命令,陛下下詔讓我暫居皇帝之位,處理政務(wù)。廣饒侯劉京上奏說,七月中,齊郡臨淄縣昌興亭長辛當(dāng)一夜作了幾個夢,夢見有聲音對他說:‘我是天公的使者。天公打發(fā)我告訴亭長:代理皇帝應(yīng)當(dāng)作真皇帝。如果不相信我,這個驛亭里會出現(xiàn)一口新井!らL早晨起來查看亭中,確實(shí)出現(xiàn)了一口新井,深入地下將近一百尺。十一月壬子(初九),節(jié)令交替正趕上冬至,巴都的石牛,戊午(十五日),雍縣的石文,都到達(dá)未央宮的前殿。我和太保安陽侯王舜等人去看時,天空刮起了大風(fēng),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大風(fēng)停止,在石頭前面得到了銅符帛圖,上面的文字是:‘上天告示皇帝的符信,進(jìn)獻(xiàn)的人可以封侯!T都尉崔發(fā)等人看到并進(jìn)行解說。孔子說:‘畏懼上天的意旨,畏懼尊長輩,畏懼圣人的教導(dǎo)!彝趺Ц也蛔裾請(zhí)行!我請求在服事神祗、宗廟,向太皇太后和孝平皇后奏報時,都自稱‘假皇帝’。至于向全國臣民發(fā)號施令,全國臣民向我奏報,都不要說是‘代理’。把居攝三年改為初始元年,銅壺滴漏的刻度改為一百二十度,以符合上天的意旨。我王莽一定日夜養(yǎng)育孺子成長,讓他能夠跟周成王的品德相媲美,把太皇太后的聲威德行傳播到各地,讓各地富足并施行教化。等到孺子舉行冠禮以后,再把明君的權(quán)力歸還給他,如同周公舊例!弊嗾卤慌鷾(zhǔn)了。大眾知道他信奉符命,指使大臣們廣泛議論,分別奏報太皇太后,以顯示正式登上皇位的發(fā)展趨勢。

  [7]期門郎張充等六人謀共劫莽,立楚王。發(fā)覺,誅死。

  [7]期門郎張充等六人策劃一道劫持王莽,擁立楚王作皇帝。被發(fā)覺后處死。

  [8]梓潼人哀章學(xué)問長安,素?zé)o行,好為大言,見莽居攝,即作銅匱,為兩檢,署其一日“天帝行璽金匱圖”,其一署曰:“赤帝璽某傳予皇帝金策書”。某者,高皇帝名也。書言王莽為真天子,皇太后如天命。圖書皆書莽大臣八人,又取令名王興、王盛,章因自竄姓名,凡十一人,皆署官爵,為輔佐。章聞齊井、石牛事下,即日昏時,衣黃衣,持匱至高廟,以付仆射。仆射以聞。戊辰,莽至高廟拜受金匱神禪,御王冠,謁太后,還坐未央宮前殿,下書曰:“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黃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屬;侍焐系勐★@大佑,成命統(tǒng)序,符契、圖文、金匱策書,神明詔告,屬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漢氏高皇帝之靈,承天命,傳金策之書,予甚祗畏,敢不欽受!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新。其改正朔,易服色,變犧牲,殊徽幟,異器制。以十二月朔癸酉為始建國元年正月之朔;以雞鳴為時。服色配德上黃,犧牲應(yīng)正用白,使節(jié)之旄幡皆純黃,其署曰‘新使五威節(jié)’,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

  [8]梓潼縣人哀章在長安學(xué)習(xí),一向品行不好,喜歡說大話。他看見王莽居位攝政,就制造了一只銅柜,做了兩道標(biāo)簽,一道寫作“天帝行璽金匱圖”,另一道寫作“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所謂某,就是高皇帝的名字。那策書說王莽是真天子,皇太后應(yīng)遵照天意行事。圖和策書都寫明王莽的大臣八人,又加上兩個好名字王興和王盛,哀章乘機(jī)把自己的姓名也塞在里面,共十一人,都寫明了官職和爵位,作為輔佐。哀章聽到齊郡新井和巴郡石牛事件下達(dá)了,當(dāng)天黃昏時候,穿著黃衣,拿著銅柜到高帝祭廟,把它交給了仆射。仆射奏報。戊辰(二十五日),王莽到高帝祭廟拜受天神命令轉(zhuǎn)讓統(tǒng)治權(quán)的銅柜。他戴上王冠,進(jìn)見太皇太后,回來便坐在未央宮的前殿,發(fā)布文告說:“我德行不好,幸賴是皇初祖黃帝的后代,是皇始祖虞帝的子孫,又是太皇太后的微末親屬;侍焐系塾枰月『竦谋佑,令我繼承大統(tǒng)。符命、圖文,金柜中的策書,都是神明的詔告,把天下千百萬人民托付我。赤帝漢朝高皇帝的神靈,秉承上天的命令,傳給我轉(zhuǎn)讓政權(quán)的金策書,我非常敬畏,敢不敬謹(jǐn)接受!根崐據(jù)占卜,戊辰日(二十五日)是吉日,我戴上王冠,登上真天子的座位,建立‘新王朝’。決定改變歷法,改變車馬、服飾的顏色,改變供祭祀用的牲畜的毛色,改變旌旗,改變用器制度。把今年十二月朔癸酉(初一)定為始建國元年正月的初一,把雞鳴之時作為一天的開始。車馬、服飾的顏色配合土德崇尚黃色,祭祀用的牲畜與正月建丑相應(yīng)而使用白色,使者符節(jié)的旄頭旗幡都采用純黃色,寫上‘新使五威節(jié)’,表明我們是秉承皇天上帝的威嚴(yán)命令!

  莽將即真,先奉諸符瑞以白太后,太后大驚。是時以孺子未立,璽臧長樂宮。及莽即位,請璽,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陽侯舜諭指。舜素謹(jǐn)敕,太后雅愛信之。舜既見太后,太后知其為莽求璽,怒罵之曰:“而屬父子宗族,蒙漢家力,富貴累世,既無以報,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fù)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余,天下豈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匱符命為新皇帝,變更正朔、服制,亦當(dāng)自更作璽,傳之萬世,何用此亡國不祥璽為,而欲求之!我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欲與此璽俱葬,終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側(cè)長御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謂太后:“臣等已無可言者。莽必欲得傳國璽,太后寧能終不與邪!”太后聞舜語切,恐莽欲脅之,乃出漢傳國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知而兄弟今族滅也!”舜既得傳國璽,奏之;莽大說,乃為太后置酒未央宮漸臺,大縱眾樂。

  王莽將要即位當(dāng)真皇帝,先捧來各種符命祥瑞向太皇太后報告,太皇太后大吃一驚。這時,因孺子劉嬰并沒有即位,所以皇帝御璽仍放在太皇太后所住的長樂宮。等到王莽即位,向太后請求交出御璽,太皇太后不肯給。王莽讓安陽侯王舜規(guī)勸。王舜一向謹(jǐn)慎恭敬,太后平素喜歡他、信任他。王舜見到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知道他是為王莽索求御璽,怒罵他道:“你們父子宗族,靠著漢朝的力量,幾代富貴,不但沒有回報,反而利用人家托孤寄子的機(jī)會,奪取政權(quán),不再顧念恩義。這樣的人,連豬狗都不吃他剩余的東西,天下難道會容下你們兄弟嗎!而且你們自己以金匱符命當(dāng)新皇帝,改變歷法,改變車馬、服飾顏色,改變制度,也應(yīng)該自己另刻御璽,使它傳到萬世,用這個亡國不祥的璽作什么,而想得到它?我是漢朝的老寡婦,早晚就要死,打算跟御璽一同埋葬。你們終究得不到!”太后一面說,一面哭泣。身邊的常侍隨從及下面的人都跟著哭泣。王舜也哀慟落淚,不能自止。過了很久,王舜才抬頭問太后:“我等已無話可說,只是王莽一定要得到傳國御璽,太后難道能夠最終不給他嗎?”太后聽王舜的話懇切,又怕王莽用暴力脅迫,于是拿出漢朝的傳國御璽扔到地上,對王舜說:“待我老死后,你們兄弟將被滅族!”王舜得到傳國御璽后,報告王莽。王莽萬分喜悅,于是為太皇太后在未央宮漸臺設(shè)酒宴,讓眾人縱情歡樂。

  莽又欲改太后漢家舊號,易其璽綬,恐不見聽;而莽疏屬王諫欲諂莽,上書言:“皇天廢去漢而命立新室,太皇太后不宜稱尊號,當(dāng)隨漢廢,以奉天命!泵б云鋾滋,太后曰:“此言是也!”莽因曰:“此悖德之臣也,罪當(dāng)誅!”于是冠軍張永獻(xiàn)符命銅璧文,言太皇太后當(dāng)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莽乃下詔從之。于是鴆殺王諫而封張永為貢符子。

  王莽又打算改變王太后在漢朝時的舊封號,更換她的印璽綬帶,但又怕她拒絕。而王莽的遠(yuǎn)族王諫打算向王莽獻(xiàn)媚,上奏說:“皇天廢除漢朝,而命令建立新朝,太皇太后不宜再稱尊號,應(yīng)該跟漢朝同時廢除,順應(yīng)天命。”王莽把奏章呈報太后,太后說:“此話有理!”王莽于是說:“這是違背德義之臣,罪當(dāng)殺!”當(dāng)時冠軍人張永呈獻(xiàn)璧形銅片,上有符命文字,說太皇太后應(yīng)稱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王莽下詔接受。于是用鴆酒毒死王諫,封張永為貢符子。

  班彪贊曰:三代以來,王公失世,稀不以女寵。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后歷漢四世為天下母,饗國六十余載,群小世權(quán),更持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位號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猶握一璽,不欲以授莽,婦人之仁,悲夫!

  班彪贊曰:自從夏商周三代以來,無論天子或諸侯失去權(quán)勢,很少不是因?yàn)楸粚檺鄣呐。及至王莽的興起,也是如此。孝元帝皇后王政君經(jīng)歷了漢朝四世皇帝,身居國母高位,享受國家奉養(yǎng)六十余年。王姓家族的眾小人世代掌權(quán),輪換把握國家命脈,共計有五個大司馬、十個侯爵,而終于權(quán)歸王莽。君王的寶座和名號已經(jīng)完全喪失,而孝元后王政君還戀戀不舍地握著一顆印璽,不想交給王莽。婦人之仁,使人生悲!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jì)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紀(jì)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xì)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 第五十六卷
第五十七卷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 第六十四卷
第六十五卷 第六十六卷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
第七十一卷 卷七十二卷
第七十三卷 第七十四卷
第七十五卷 第七十六卷
第七十七卷 第七十八卷
第七十九卷 第八十卷
第八十一卷 第八十二卷
第八十三卷 第八十四卷
第八十五卷 第八十六卷
第八十七卷 第八十八卷
第八十九卷 第九十卷
第九十一卷 第九十二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四卷
第九十五卷 第九十六卷
第九十七卷 第九十八卷
第九十九卷 第一百卷
第一百零一卷 第一百零二卷
第一百零三卷 第一百零四卷
第一百零五卷 第一百零六卷
第一百零七卷 第一百零八卷
第一百零九卷 第一百一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卷 第一百一十四卷
第一百一十五卷 第一百一十六卷
第一百一十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卷
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三卷 第一百二十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卷 第一百二十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卷
第一百二十九卷 第一百三十卷
第一百三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卷
第一百三十三卷 第一百三十四卷
第一百三十五卷 第一百三十六卷
第一百三十七卷 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一百三十九卷 第一百四十卷
第一百四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卷 第一百四十四卷
第一百四十五卷 第一百四十六卷
第一百四十七卷 第一百四十八卷
第一百四十九卷 第一百五十卷
第一百五十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卷 第一百五十四卷
第一百五十五卷 第一百五十六卷
第一百五十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卷
第一百五十九卷 第一百六十卷
第一百六十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卷 第一百六十四卷
第一百六十五卷 第一百六十六卷
第一百六十七卷 第一百六十八卷
第一百六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卷
第一百七十一卷 第一百七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九卷 第一百九十卷
第一百九十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卷 第一百九十四卷
第一百九十五卷 第一百九十六卷
第一百九十七卷 第一百九十八卷
第一百九十九卷 第二百卷
第二百零一卷 第二百零二卷
第二百零三卷 第二百零四卷
第二百零五卷 第二百零六卷
第二百零七卷 第二百零八卷
第二百零九卷 第二百一十卷
第二百一十一卷 第二百一十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卷 第二百一十四卷
第二百一十五卷 第二百一十六卷
第二百一十七卷 第二百一十八卷
第二百一十九卷 第二百二十卷
第二百二十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卷
第二百二十三卷 第二百二十四卷
第二百二十五卷 第二百二十六卷
第二百二十七卷 第二百二十八卷
第二百二十九卷 第二百三十卷
第二百三十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卷
第二百三十三卷 第二百三十四卷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二百三十六卷
第二百三十七卷 第二百三十八卷
第二百三十九卷 第二百四十卷
第二百四十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卷
第二百四十三卷 第二百四十四卷
第二百四十五卷 第二百四十六卷
第二百四十七卷 第二百四十八卷
第二百四十九卷 第二百五十卷
第二百五十一卷 第二百五十二卷
第二百五十三卷 第二百五十四卷
第二百五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卷 第二百五十八卷
第二百五十九卷 第二百六十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第二百六十二卷
第二百六十三卷 第二百六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六卷
第二百六十七卷 第二百六十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卷 第二百七十卷
第二百七十一卷 第二百七十二卷
第二百七十三卷 第二百七十四卷
第二百七十五卷 第二百七十六卷
第二百七十七卷 第二百七十八卷
第二百七十九卷 第二百八十卷
第二百八十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卷
第二百八十三卷 第二百八十四卷
第二百八十五卷 第二百八十六卷
第二百八十七卷 第二百八十八卷
第二百八十九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一卷 第二百九十二卷
第二百九十三卷 第二百九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