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忘忧草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黄片下载,超碰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中国一级A片AAA片,欧美老妇肥熟高清,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久久人人97超碰CaOPOren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資治通鑒

 

第八十二卷

晉紀(jì)四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己酉、289)

  晉紀(jì)四 晉武帝太康十年(己酉,公元289年)

  [1]夏,四月,太廟成;乙巳,袷祭;大赦。

  [1]夏季,四月,太廟建成。乙巳(十一日),集中遠(yuǎn)近祖先進(jìn)行合祭。大赦天下罪人。

  [2]慕容遣使請降;五月,詔拜鮮卑都督。謁見何龕,以士大夫禮,巾衣到門;龕嚴(yán)兵以見之,乃改服戎衣而入。人問其故,曰:“主人不以禮待客,客何為哉!”龕聞之,甚慚,深敬異之。時鮮卑宇文氏、段氏方強(qiáng),數(shù)侵掠,卑辭厚幣以事之。段國單于階以女妻,生、仁、昭。以遼東僻遠(yuǎn),徒居徒河之青山。

  [2]慕容派使者來晉朝請求投降。五月,晉武帝下詔拜慕容為鮮卑都督。慕容晉見何龕,持士大夫的禮節(jié),以幅巾裹發(fā),身著單衣。他到了門口,何龕卻整肅部隊會見他,慕容于是又改換軍服進(jìn)了門。有人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慕容說:“主人不以禮節(jié)來接待賓客,客人又能怎么樣呢?”何龕聽到了他的話,心中非常慚愧,同時又深深地敬重他,認(rèn)為他不同尋常。這時,鮮卑的宇文氏、段氏正處于強(qiáng)盛時期,多次侵犯掠奪慕容,慕容只好以恭敬謙卑的言辭和豐厚的錢財侍奉他們。段國單于段階,把女兒嫁給慕容,生下了慕容、慕容仁、慕容昭。慕容因遼東位于偏僻遙遠(yuǎn)之地,于是遷居到徒河的青山。

  [3]冬,十月,復(fù)明堂及南郊五帝位。

  [3]冬季,十月,恢復(fù)了明堂以及南郊五帝的牌位。

  [4]十一月,丙辰,尚書令濟(jì)北成侯荀勖卒。勖有才思,善伺人主意,以是能固其寵。久在中書,專管機(jī)事。及遷尚書,甚罔悵。人有賀之者,勖曰:“奪我鳳皇池,諸君何賀邪!”

  [4]十一月,丙辰(疑誤),尚書令、濟(jì)北成侯荀勖去世。荀勖才思敏捷,善于觀察人君的心思,因此能鞏固皇帝對他的寵受。他長期在中書省供職,專門掌管機(jī)密要事。后來他升遷為尚書令,心中非常惆悵。有人向他賀喜,他說:“奪去我的鳳皇池,諸君有什么可祝賀的呢!”中書省設(shè)在禁苑,禁苑中有鳳皇池,因此中書省又稱鳳皇池。

  [5]帝極意聲色,遂至成疾。楊駿忌汝南王亮,排出之。甲申,以亮為侍中、大司馬、假黃鉞、大都督、督豫州諸軍事,治許昌;徒南陽王柬為秦王,都督關(guān)中諸軍事;始平王瑋為楚王,都督荊州諸軍事;濮陽王允為淮南王,都督揚、江二州諸軍事;并假節(jié)之國。立皇子為長沙王,穎為成都王,晏為吳王,熾為豫章王,演為代王;皇孫為廣陵王。又封淮南王子迪為漢王,楚王子儀為毗陵王,徒扶風(fēng)王暢為順陽王,暢弟歆為新野公。暢,駿之子也。瑯邪王覲弟澹為東武公,繇為東安公。覲,之子也。

  [5]晉武帝沉湎于音樂和女色,以至于得了病。楊駿嫉妒汝南王司馬亮,把他排擠得離開了朝廷。甲申(二十三日),任命司馬亮為侍中、大司馬、假黃鉞、大都督、督豫州諸軍事,鎮(zhèn)守許昌。遷南陽王司馬柬為秦王,都督關(guān)中諸軍事。任命始平王司馬瑋為楚王,都督荊州諸軍事。任命濮陽王司馬允為淮南王,都督揚、江二州諸軍事。以上諸王,都持節(jié)去他們各自的封國。立皇子司馬為長沙王,司馬穎為成都王,司馬晏為吳王,司馬熾為豫章王,司馬演為代王;皇孫司馬為廣陵王。又封淮南王的兒子司馬迪為漢王,楚王的兒子司馬儀為毗陵王。遷扶風(fēng)王司馬暢為順陽王,司馬暢的弟弟司馬歆為新野公。司馬暢是司馬駿的兒子。封瑯邪王司馬覲的弟弟司馬澹為東武公,司馬繇為東安公。司馬覲是司馬的兒子。

  初,帝以才人謝玖賜太子,生皇孫。宮中嘗夜失火,帝登樓望之,年五歲,牽帝裾入暗中曰:“暮夜倉猝,宜備非常,不可令照見人主!钡塾墒瞧嬷L對群臣稱似宣帝,故天下咸歸仰之。帝知太子不才,然恃明慧,故無廢立之心。復(fù)用王佑之謀,以太子母弟柬、瑋、允分鎮(zhèn)要害。又恐楊氏之逼,復(fù)以佑為北軍中候,典禁兵。帝為皇孫高選僚佐,以散騎常侍劉志行清素,命為廣陵王傅。

  當(dāng)初,晉武帝把才人謝玫賜給太子,生下了皇孫司馬。有一天夜里,皇宮中失火了,晉武帝登上樓觀望。司馬當(dāng)時只有五歲,他牽著晉武帝的衣襟走進(jìn)昏暗的地方,說:“夜里突然出事,應(yīng)當(dāng)防備突如其來的變故,不可以站在亮處,讓別人看到人君!睍x武帝從此認(rèn)為司馬很不一般。晉武帝曾經(jīng)當(dāng)著群臣稱贊司馬像晉宣帝,所以天下的人都?xì)w心敬慕司馬。晉武帝知道太子沒有才能,但是憑藉司馬的聰明才智,晉武帝才沒有廢黜太子的想法。晉武帝又用王佑的計謀,把太子的同母弟弟司馬柬、司馬瑋、司馬允都派出去鎮(zhèn)守要害地區(qū)。晉武帝擔(dān)心會受到楊氏的逼迫,又任王佑為北軍中候,黨管皇帝的親兵。晉武帝為了皇孫司馬,以很高的標(biāo)準(zhǔn)挑選他身邊的僚屬與輔佐。散騎常侍劉志向與操守高潔清廉,因此被任命為廣陵王司馬的老師。

  以時俗喜進(jìn)趣,少廉讓,欲令初除官通謝章者,必推賢讓能,乃得通之。一官缺則擇為人所讓最多者用之。以為:“人情爭則欲毀己所不如,讓則競推于勝己。故世爭則優(yōu)劣難分,時讓則賢智顯出。當(dāng)此時也,能退身修己,則讓之者多矣;雖欲守貧賤,不可得也。馳騖進(jìn)趨而欲人見讓,猶卻行而求前也!

  劉看到當(dāng)時的風(fēng)氣是喜好趨附,缺少廉潔與謙讓,曾經(jīng)寫了《崇讓論》,建議初次被授予官職、遞交謝表的人,必須是能夠推舉、謙讓賢能的人,才能夠讓他通過。如果有空缺的官職,那么就要挑選平時為人謙讓最多的人來擔(dān)任。他認(rèn)為:“人的本性是:如果爭斗起來的話,就要毀謗自己所比不上的人,如果謙讓,就會爭著推舉勝過自己的人。所以如果爭斗,世上就優(yōu)劣難以區(qū)分,如果有了謙讓的風(fēng)氣,那么賢能才智之人就會顯現(xiàn)出來了。在現(xiàn)在這種時候,能夠退身自我修養(yǎng),謙讓的人就會多起來,謙讓的人多了,即使想守著貧賤不做官,也不可能了。如果奔走趨附想讓別人對自己謙讓,這就如同想向前走卻向后倒退一樣!

  淮南相劉頌上疏曰:“陛下以法禁寬縱,積之有素,未可一旦以直繩御下,此誠時宜也。然至于矯世救弊,自宜漸就清肅;譬猶行舟,雖不橫截迅流,然當(dāng)漸靡而往,稍向所趨,然后得濟(jì)也!

  淮南相劉頌上疏說:“陛下由于刑法禁令寬松放任,想改變這種狀況,但是這種局面是平時日積月累形成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能用公正的標(biāo)準(zhǔn)治理下民,這確實要等到時勢所宜的機(jī)會。然而至于矯正世風(fēng),救治時弊,自然應(yīng)當(dāng)逐漸走向清廉整肅。這就好比行船,雖然不能徑直渡過急流,然而應(yīng)當(dāng)漸漸隨著水勢往前走,一點一點地朝著自己要去的方向,然后就能渡過河去。

  自泰始以來,將三十年,丹諸事業(yè),不茂既往。以陛下明圣,猶未反叔世之敝,以成始初之隆,傳之后世,不無慮乎!使夫異時大業(yè),或有不安,其憂責(zé)猶在陛下也。

  “自從泰始以來,已將近三十年了,各項事業(yè)卻并沒有比以往更加興旺。憑著陛下的明圣,還沒有糾正衰亂時代的弊病,以成就最初的隆盛,傳之于后世,這難道不值得憂慮嗎?假使以后大業(yè)或許不安穩(wěn),那么憂慮與責(zé)任也還是在陛下。

  臣聞為社稷計,莫若封建親賢。然宜審量事勢,使諸侯率義而動者,其力足以維帶京邑;若包藏禍心,其勢不足獨以有為。其齊此甚難,陛下宜與達(dá)古今之士,深共籌之。周之諸侯,有罪誅放其身,而國祚不泯;漢之諸侯,有罪或無子者,國隨以亡。今宜反漢之敝,循周之舊,則下固而上安矣。

  “我聽說為國家打算,不如分封親屬與賢能之人。然而應(yīng)當(dāng)審度、衡量事情發(fā)展的趨勢。假使諸侯服從正義而行動,其力量足以護(hù)衛(wèi)京城,如果他們包藏禍心,那么他們的勢力也不足以獨立地有所作為。這件事情要整治好是很困難的,陛下應(yīng)當(dāng)與通達(dá)古今的人士在一起,共同深入地籌劃這件事情。周代的諸侯,如果犯了罪就要遭到懲罰放逐,但其爵位不斷絕。漢代的諸侯如果犯了罪或者沒有兒子,那么他的封國也就隨之失去了。如今應(yīng)當(dāng)改變漢代的弊端,遵循周代的舊制度,那么下面鞏固上面也就安定了。

  天下至大,萬事至眾,人君至少,同于天日,是以圣王之化,執(zhí)要于己,委務(wù)于下,非惡勞而好逸,誠以政體宜然也。夫居事始以別能否,甚難察也;因成敗以分功罪,甚易識也。今陛下每精于造始而略于考終,此政功所以未善也。人主誠能居易執(zhí)要,考功罪于成敗之后,則群下無所逃其誅賞矣。

  “天下極其大,萬種事物極其多,而君王卻極少,就像天空和太陽。因此圣明的君王實行教化,要自己掌握住根本,把事務(wù)委托給手下去辦理,這并不是好逸惡勞,實在是由于國家的體制適宜于如此。處理事情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去區(qū)分事情辦得好還是不好,是很難觀察出來的,等到事情的發(fā)展顯示出了成功與失敗,這時候再去區(qū)分功勞與罪過就很容易識別了。如今陛下常常是精心于初始的構(gòu)建卻忽略對結(jié)局的考察,這正是治理的功效所以不完美的原因。人君如果確實能夠處于平易而抓住根本,于成功失敗的結(jié)局之后考察功勞與罪過,那么手下的官員們就沒有地方逃避獎賞與懲治的處理了。

  古者六卿分職,冢宰為師;泰、漢已來,九列執(zhí)事,丞相都總。今尚書制斷,諸卿奉成,于古制為太重。可出眾事付外寺,使得專之;尚書統(tǒng)領(lǐng)大綱,若丞相之為,歲終課功,校簿賞罰而已,斯亦可矣。今動皆受成于上,上之所失,不得復(fù)以罪下,歲終事功不建,不知所責(zé)也。

  “古時候六卿分工,各司其職,冢宰是統(tǒng)領(lǐng)。秦、漢以來,九卿的職掌,由丞相總管,F(xiàn)在事情都由尚書裁斷,各官署奉行成規(guī),與古時候的制度相比,尚書的事務(wù)太重。可以把眾多的事務(wù)交付各官署辦理,使各官署有專門負(fù)責(zé)的權(quán)力。尚書統(tǒng)領(lǐng)根本大綱,如同丞相所做的,年終考查功效,校閱簿籍,實行賞罰而已,這也就可以了,F(xiàn)在動不動就接受上面的現(xiàn)成的決定,上面如果有失誤、過錯,就不能怪罪于下屬,等到年終,沒有功績上的建樹,也不知該由誰來承擔(dān)責(zé)任。

  夫細(xì)過謬妄,人情之所必有,而悉糾以法,則朝野無立人矣。近世以來為監(jiān)司者,類大綱不振而微過必舉,蓋由畏避豪強(qiáng)而又懼職事之曠,則謹(jǐn)密網(wǎng)以羅微罪,使奏劾相接,狀似盡公,而撓法在其中矣。是以圣王不善碎密之案,必責(zé)兇猾之奏,則害政之奸,自然禽矣。夫創(chuàng)業(yè)之勛,在于立教定制,使遺風(fēng)系人心,余烈匡幼弱,后世憑之,雖昏猶明,雖遇若智,乃足尚也。

  “細(xì)微的過失,荒謬的言行,這是人的本性所難免的,但是全都要用刑法來矯正,那么朝野上下就沒有人能夠立身了。近世以來,擔(dān)任監(jiān)察的官員,大都不抓根本大事,卻對微小的過失抓住不放,這大概是因為畏懼、躲避豪強(qiáng)卻又擔(dān)心荒廢了職責(zé),因此就謹(jǐn)慎地使法律周密,以搜羅微小的過錯,使得上奏的揭發(fā)罪行的文狀接連不斷,表面看來是在為公事盡職,實際上卻擾亂了法規(guī)。因此圣明的君王對那些瑣碎細(xì)密的公事不感興趣,而對于那些揭發(fā)了兇惡、奸詐大事的奏章則一定要過問,那么損害國家政事的邪惡的人或事,自然就被抓住了。創(chuàng)立基業(yè)的功勛,在于設(shè)立政令,制定規(guī)章,使得遺留下來的風(fēng)尚能夠使后人的心有所寄托;遺留下來的功業(yè),能夠輔助、糾正年小而又軟弱的后人。后代能夠憑借前代制定的法規(guī),即使是昏庸的人,仍然能作出明智的事情,即使是蠢笨無知的人,也如同有才智的人,使得后人足以得到幫助。

  至夫修飾官署,凡諸作役,恒傷太過,不患不舉,此將來所不須于陛下而自能者也。今勤所不須以傷所憑,竊以為過矣。”帝皆不能用。

  “至于那修飾官署的事情,各種勞作,通常是過份得成了一種妨害,這種事情不用擔(dān)心發(fā)動不起來,這是即使到了將來,沒有陛下的命令也自然能辦成的事情。現(xiàn)在的問題在于,對于不急的事情抓得緊,辦得勤懇,但卻損傷了所賴以依仗的根本,我私下認(rèn)為有些過分了!睂λ囊庖姇x武帝都沒有采納。

  [6]詔以劉淵為匈奴北部都尉。淵輕財好施,傾心接物,五部豪桀,幽、冀名儒,多往歸之。

  [6]晉武帝下詔,任命劉淵為匈奴北部都尉。劉淵輕視錢財,喜好施舍,傾心與人交際,匈奴五部的豪杰之士以及幽州、冀州的名儒,都去投奔、歸附他。

  [7]奚軻男女十萬口來降。

  [7]奚軻人男女共十萬人投降了晉。

  孝惠皇帝上之上永熙元年(庚戌、290)

  晉惠帝永熙元年(庚戌,公元290年)

  [1]春,正月,辛酉朔,改元太熙。

  [1]春季,正月,辛酉朔(初一),改年號為太熙。

  [2]己巳,以王渾為司徒。

  [2]己巳(初九),任命王渾為司徒。

  [3]司空、侍中、尚書令衛(wèi)子宣,尚繁昌公主。宣嗜酒,多過失,楊駿惡,欲逐之,乃與黃門謀共毀宣,勸武帝奪公主。慚懼,告老遜位。詔進(jìn)位太保,以公就第。

  [3]司空、侍中、尚書令衛(wèi)的兒子衛(wèi)宣,尚娶繁昌公主。衛(wèi)宣嗜酒貪杯,時常因喝酒而誤事。楊駿憎恨衛(wèi),就想把他驅(qū)逐出去。于是,他就和宦官黃門密謀一起誹謗衛(wèi)宣,勸晉武帝不要把公主嫁給衛(wèi)宣。衛(wèi)知道了這件事以后,又慚愧又恐懼,就以上了年紀(jì)為由,請求退職。晉武帝下詔,晉升衛(wèi)為太保,以陽公的身份回到家里。

  [4]劇陽康子魏舒薨。

  [4]劇陽康子魏舒去世。

  [5]三月,甲子,以右光祿大夫石鑒為司空。

  [5]三月,甲子(初五),任命右光祿大夫石鑒為司空。

  [6]帝疾篤,未有顧命。勛舊之臣多已物故,侍中、車騎將軍楊駿獨侍疾禁中。大臣皆不得在左右,駿因輒以私意改易要近,樹其心腹。會帝小間,見其新所用者,正色謂駿曰:“何得便爾!”時汝南王亮尚未發(fā),乃令中書作詔,以亮與駿同輔政,又欲擇朝士有聞望者數(shù)人佐之。駿從中書借詔觀之,得便藏去,中書監(jiān)華恐懼,自往索之,終不與。會帝復(fù)迷亂,皇后奏以駿輔政,帝頷之。夏,四月,辛丑,皇后召華及中書令何劭,口宣帝旨作詔,以駿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事。詔成,后對、劭以呈帝,帝視而無言。,歆之孫;劭,曾之子也。遂趣汝南王亮赴鎮(zhèn)。帝尋小間,問:“汝南王來未?”左右言未至,帝遂困篤。己酉,崩于含章殿。帝宇量弘厚,明達(dá)好謀,容納直言,未嘗失色于人。

  [6]晉武帝病勢沉重,沒有遺詔。有功績的舊臣們大多已經(jīng)死亡,侍中、車騎將軍楊駿獨自在宮中侍候晉武帝的病。楊駿不讓大臣們守候在晉武帝身邊,他趁著這個機(jī)會,擅自作主把晉武帝身邊重要親近的職位都換了人,培植他自己的心腹。這時,晉武帝的病情稍微有了好轉(zhuǎn),他看到身邊的人都被更換了,就嚴(yán)肅地對楊駿說:“你怎么能這么作呢?”這時汝南王司馬亮還沒有離開京都,晉武帝就命令中書作詔書,命令司馬亮與楊駿一同輔佐政事,還打算選擇中央的官吏中有名望的幾個人協(xié)助司馬亮和楊駿,楊駿從中書借來詔書觀看,拿到手里就收藏起來走了。中書監(jiān)華非常害怕,就到楊駿那里去索要詔書,楊駿最終也沒有把詔書還給他。這時晉武帝又進(jìn)入昏迷裝態(tài),皇后上奏任命楊駿輔政,晉武帝點頭答應(yīng)了她。夏季,四月,辛丑(十二日),皇后召來華以及中書令何劭,口頭宣布晉武帝的旨意作為詔書,任命楊駿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事。詔書寫成之后,皇后當(dāng)著華、何劭的面呈送給晉武帝,晉武帝看了詔書后什么也沒有說。華是華歆的孫子。何劭是何曾的兒子。隨后,催促汝南王司馬亮奔赴鎮(zhèn)所。過了不久,晉武帝的病又有了好轉(zhuǎn),他就問:“汝南王來了沒有?”身邊的人說還沒有到。這時,晉武帝病重垂危。己酉(二十日),晉武帝在含章殿去世。晉武帝器宇度量開闊寬厚,聰明通達(dá),喜好謀劃。能容納直率的言辭,從來沒有在別人面前有不莊重的儀表。

  太子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尊皇后曰皇太后,立妃賈氏為皇后。

  太子登極作了皇帝。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永熙。尊楊皇后為皇太后,立太子妃賈氏為皇后。

  楊駿入居太極殿,梓宮將殯,六宮出辭,而駿不下殿,以虎賁百人自衛(wèi)。

  楊駿進(jìn)入太極殿居住,這時晉武帝的棺材將要移到太極殿停柩,六宮妃嬪都出來與晉武帝的靈柩辭別,楊駿卻不下殿,用一百名勇士保衛(wèi)他。

  詔石鑒與中護(hù)軍張劭監(jiān)作山陵。

  晉惠帝命令石鑒與中護(hù)軍張劭監(jiān)督建造陵墓。

  汝南王亮畏駿,不敢臨喪,哭于大司馬門外。出營城外,表求過葬而行。或告亮欲舉后討駿者,駿大懼,白太后,令帝為手詔與石鑒、張劭,使帥陵兵討亮。劭,駿甥也,即帥所領(lǐng)趣鑒速發(fā);鑒以為不然,保持之。亮問計于廷尉何勖,勖曰:“今朝野皆歸心于公,公不討人而畏人討邪!”亮不敢發(fā),夜,馳赴許昌,乃得免。駿弟濟(jì)及甥河南尹李斌皆勸駿留亮,駿不從。濟(jì)謂尚書左丞傅咸曰:“家兄若征大司馬,退身避之,門戶庶幾可全!毕淘唬骸白谑彝馄荩嗍褳榘。但召大司馬還,共崇至公以輔政,無為避也!睗(jì)又使侍中石崇見駿言之,駿不從。

  汝南王司馬亮害怕楊駿,不敢去赴晉武帝的喪事,在大司馬府門外哭晉武帝。司馬亮到城外居住,上表請求過了晉武帝的葬禮再出發(fā)去鎮(zhèn)守之地。有人告發(fā)說司馬亮要興兵討伐楊駿,楊駿異學(xué)恐懼,告訴了太后,讓晉惠帝手寫詔書給石鑒和張劭,讓他們二人率修建陵墓的士兵去征討司馬亮。張劭是楊駿的外甥,他立即率領(lǐng)部下催促石鑒馬上出發(fā)。石鑒卻認(rèn)為事情并不是這樣,他保證司馬亮不會舉兵,掌握住手下的士兵不動。司馬亮向廷尉何勖詢問計策,何勖說:“現(xiàn)在朝野上下都從心里歸附于您,您不去討伐別人,卻害怕別人來討伐您嗎?”司馬亮不敢發(fā)兵,夜里,快馬加鞭地奔赴許昌,才免去了一場災(zāi)難。楊駿的弟弟楊濟(jì)以及外甥河南尹李斌都勸楊駿留下司馬亮,楊駿不聽。楊濟(jì)對尚書左丞傅咸說:“家兄如果征召大司馬司馬亮,退身躲避他,那么門戶也許可以保全!备迪陶f:“皇族與外戚,相互依賴才能安定。只把大司馬召回來,共同本著公正無私的原則輔佐朝政,用不著躲避司馬亮!睏顫(jì)又讓侍中石崇去見楊駿,對他說了這些話,楊駿不聽。

  五月,辛未,葬武帝于峻陽陵。

  五月,辛未(十三日),在峻陽陵安葬了晉武帝。

  楊駿自知素?zé)o美望,欲依魏明帝即位故事,普進(jìn)封爵以求媚于眾。左軍將軍傅祗與駿書曰:“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論功者也!彬E不從。祗,嘏之子也。丙子,詔中外群臣皆增位一等,預(yù)喪事者增二等,二千石已上皆封關(guān)中侯,復(fù)租調(diào)一年。散騎常侍石崇、散騎侍郎何攀共上奏,以為:“帝正位東宮二十余年,今承大業(yè),而班賞行爵,優(yōu)于泰始革命之初及諸將平吳之功,輕重不稱。且大晉卜世無窮,今之開制,當(dāng)垂于后,若有爵必進(jìn),則數(shù)世之后,莫非公侯矣!辈粡摹

  楊駿心里明白他平時就沒有好名聲,他想效法魏明帝即位的先例,普遍給大臣們進(jìn)封爵位,以便討好眾人,收買人心。左軍將軍傅祗寫信對楊駿說:“還沒有聽說帝王剛死,就給臣下論功行賞的事!睏铗E不聽。傅祗是傅嘏的兒子。丙子(十八日),下詔書,朝廷內(nèi)外群臣一律晉升一級,參預(yù)晉武帝喪事的晉升二級,二千石以上的官員一律封為關(guān)中侯,免除一年的賦稅。散騎常侍石崇、散騎侍郎何攀一起上奏,認(rèn)為:“皇帝被正式立為太子有二十多年,現(xiàn)在繼承了大業(yè),但是遍施獎賞,賜予爵位,比泰始革命之初以及各位將領(lǐng)平吳的功績得到的獎勵還要豐厚,這就使輕重不相稱了。況且占卜得知,大晉傳國世代無窮,現(xiàn)在開創(chuàng)的制度,是要傳之于后世的,如果有爵位就必得進(jìn)升,那么幾代以后,就沒有人不是公侯了。”他們的意見不被采納。

  詔以太尉駿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鉞,錄朝政,百官總己以聽。傅咸謂駿曰:“諒暗不行久矣。今圣上謙沖,委政于公,而天下不以為善,懼明公未易當(dāng)也。周公大圣,猶致流言,況圣上春秋非成王之年乎!竊謂山陵既畢,明公當(dāng)審思進(jìn)退之宜,茍有以察其忠款,言豈在多!”駿不從。咸數(shù)諫,駿漸不平,欲出咸為郡守。李斌曰:“斥逐正人,將失人望!蹦酥。楊濟(jì)遺咸書曰:“諺云:‘生子癡,子官事!偈挛匆琢艘病O霊]破頭,故具有白!毕虖(fù)書曰:“衛(wèi)公有言:‘酒色殺人,甚于作直。’坐酒色死,人不為悔,而逆畏以直致禍,此由心不能正,欲以茍且為明哲耳。自古以直致禍者,當(dāng)由矯枉過正,或不忠篤,欲以亢厲為聲,故致忿耳,安有忠益而返見怨疾乎!”

  晉惠帝下詔書,任命太尉楊駿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鉞,總領(lǐng)朝政,百官各自掌管自己的職責(zé),聽命于楊駿。傅咸對楊駿說:“居喪三年的制度,已經(jīng)有很久不實行了。如今皇帝謙虛,把政事委托給您,但是天下的人們并不認(rèn)為這樣作好,恐怕您還不容易抵擋。周公是大圣之人,尚且招來了流言蜚語,何況皇帝的年齡并不是當(dāng)年成王的年齡呢!我私下認(rèn)為,武帝葬事既已辦完,您應(yīng)當(dāng)慎重考慮進(jìn)退的事情了,如果可以證明您的真誠,豈在于言辭的多少呢?”楊駿不聽傅咸的話,傅咸又多次勸諫,楊駿逐漸坐不住了,想把傅咸趕出朝廷讓他去做郡守。李斌勸楊駿說:“斥逐了正直的人,就要失去人們對你的敬仰。”楊駿才沒有趕走傅咸。楊濟(jì)給傅咸的信上說:“俗語說:‘生一個傻兒子,官場上的事兒他太明白!瘜賵錾系氖虑槭遣灰烁愕锰宄。我為你思考憂慮腦袋都要破了,所以寫信提醒你。”傅咸回信說:“衛(wèi)公有言:‘酒色殺人,比直言殺人還要厲害!蚓粕@罪而死,人們不覺得后悔,但是卻害怕由于正直而招來的禍殃,這是由于心不能正,想把茍且偷生當(dāng)作明智的處世方法以保全自己。自古以來由于正直而招來了災(zāi)禍的人,是由于矯正邪惡過了頭,或者是因為不是真心實意,想以嚴(yán)酷來博取名聲,所以會招來怨恨。哪里會有忠誠懇切做好事,卻反而被人憎恨的道理呢?”

  楊駿以賈后險悍,多權(quán)略,忌之,故以其甥段廣為散騎常侍,管機(jī)密;張劭為中護(hù)軍,典禁兵。凡有詔命,帝省訖,入呈太后,然后行之。

  楊駿因為賈后陰險蠻橫又富于權(quán)術(shù)謀略,而忌恨她。所以他任命自己的外甥段廣為散騎常侍掌管機(jī)密要事;張劭為中護(hù)軍,統(tǒng)領(lǐng)皇帝的親兵。凡是有詔命,皇帝看過之后,吳送給太后,然后實行。

  駿為政,嚴(yán)碎專愎,中外多惡之。馮翊太守孫楚謂駿曰:“公以外戚居伊、霍之任,當(dāng)以至公、誠信、謙順處之。今宗室強(qiáng)盛,而公不與共參萬機(jī),內(nèi)懷猜忌,外樹私昵,禍至無日矣!”駿不從。楚,資之孫也。

  楊駿當(dāng)政,嚴(yán)厲瑣碎而又專斷固執(zhí),朝廷內(nèi)外的人都恨他。馮翊太守孫楚對楊駿說:“您以外戚身份擔(dān)當(dāng)著伊尹、霍光的重任,應(yīng)當(dāng)以公正無私、誠實不欺、謙虛和順為人處事。當(dāng)前皇族強(qiáng)盛,而您卻不與他們一起參與日常政務(wù),心里懷著猜疑妒忌,在外培植親近寵愛的人,這樣下去,災(zāi)禍臨頭的日子就沒有幾天了!”楊駿也不聽。孫楚是孫資的孫子。

  弘訓(xùn)少府蒯欽,駿之姑子也,數(shù)以直言犯駿,他人皆為之懼,欽曰:“楊文長雖暗,猶知人之無罪不可妄殺,不過疏我,我得疏,乃可以免;不然,與之俱族矣!

  弘訓(xùn)少府蒯欽,是楊駿姑姑的兒子,多次以直言冒犯楊駿,別人都為他擔(dān)驚受怕,蒯欽說:“楊駿雖然昏庸,仍然知道對沒有罪過的人不可以亂殺,他只不過會疏遠(yuǎn)我,我被他疏遠(yuǎn),就可以免去災(zāi)禍,要是不這么做,我就會和他一起被滅族了!

  駿辟匈奴東部人王彰為司馬,彰逃避不受。其友新興張宣予怪而問之,彰曰:“自古一姓二后,未有不敗。況楊太傅昵近小人,疏遠(yuǎn)君子,專權(quán)自恣,敗無日矣。吾逾海出塞以避之,猶懼及禍,奈何應(yīng)其辟乎!且武帝不惟社稷大計,嗣子既不克負(fù)荷,受遺者復(fù)非其人,天下之亂,可立待也!

  楊駿征召匈奴東部人王彰為司馬,王彰逃避不接受。王彰的朋友新興人張宣子責(zé)怪他,問他為什么這樣做,王彰說:“自古以來,一姓卻有兩位皇后,就沒有不敗亡的。何況太傅楊駿親近小人,疏遠(yuǎn)君子,專權(quán)放縱,敗亡沒有幾天了。我跨海出關(guān)地躲避他,尚且害怕禍?zhǔn)卵昙暗轿疑砩希瑸槭裁催要響應(yīng)他的征召呢?而且武帝不考慮國家的大計,繼位的兒子已經(jīng)不能挑起重?fù)?dān),接受遺詔輔佐的人又不是合適的人選,天下的動亂很快就會到來。”

  [7]秋,八月,壬午,立廣陵王為皇太子。以中書監(jiān)何劭為太子太師,衛(wèi)尉裴楷為少師,吏部尚書王戎為太傅,前太常張華為少傅,衛(wèi)將軍楊濟(jì)為太保,尚書和嶠為少保。拜太子母謝氏為淑媛。賈后常置謝氏于別室,不聽與太子相見。初,和嶠嘗從容言于武帝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風(fēng),而末世多偽,恐不了陛下家事!蔽涞勰。后與荀勖等同侍武帝,武帝曰:“太子近入朝差長進(jìn),卿可俱詣之,粗及世事!奔冗,勖等并稱太子明識雅度,誠如明詔。嶠曰:“圣質(zhì)如初!蔽涞鄄粣偠。及帝即位,嶠從太子入朝,賈后使帝問曰:“卿昔謂我不了家事,今日定如何?”嶠曰:“臣昔事先帝,曾有斯言;言之不效,國之福也。”

  [7]秋季,八月,壬午(二十六日),立廣陵王司馬為皇太子。任命中書監(jiān)何劭為太子太師,衛(wèi)尉裴楷為少師,吏部尚書王戎為太傅,前太常張華為少傅,衛(wèi)將軍楊濟(jì)為太保,尚書和嶠為少保。拜太子的母親謝氏為淑媛。賈后常常把謝氏安排在另外的房間居住,不讓她和太子相見。當(dāng)初,和嶠曾經(jīng)從容地對晉武帝說:“皇太子樸質(zhì)而在古風(fēng),但是將要衰亂的時代多偽詐,恐怕他不能辦好陛下的家事。”晉武帝沉默不語。后來,和嶠與荀勖等人一起在晉武帝身邊伺候,晉武帝說:“太子近來進(jìn)入朝廷稍微有了長進(jìn),你們可以一起去他那里,粗略地問他一些當(dāng)世的事情!庇谑撬麄兙腿チ颂幽抢,回來以后,荀勖等人都稱贊太子聰明有見識,氣度不凡,確實如武帝說的那樣。和嶠卻說:“太子的資質(zhì)和原來一樣!睍x武帝不高興地站起身來。等到太子繼位作了皇帝。和嶠跟隨太子司馬入朝,賈后讓晉惠帝問和嶠:“你以前說我不明了家事,今天究竟怎么樣呢?”和嶠說:“我從前奉事先帝,曾經(jīng)說過這話,我說的話沒有得到證實,這是國家的幸運!

  [8]冬,十月,辛酉,以石鑒為太尉,隴西王泰為司空。

  [8]冬季,十月,辛酉(初六),任命石鑒為太尉,隴西王司馬泰為司空。

  [9]以劉淵為建威將軍、匈奴五部大都督。

  [9]任命劉淵為建威將軍、匈奴五部大都督。

  元康元年(辛亥、291)

  元康元年(辛亥,公元291年)

  [1]春,正月,乙酉朔,改元永平。

  [1]春季,正月,乙酉朔(初一),改年號為永平。

  [2]初,賈后之為太子妃也,嘗以妒,手殺數(shù)人,又以戟擲孕妾,子隨刃墮;武帝大怒,修金墉城,將廢之。荀勖、馮、楊珧及充華趙粲共營救之,曰:“賈妃年少;妒者婦人常情,長自當(dāng)差。”楊后曰:“賈公閭有大勛于社稷,妃親其女,正復(fù)妒忌,豈可遽忘其先德邪!”妃由是得不廢。

  [2]當(dāng)初,賈皇后還是太子妻子時,曾經(jīng)由于嫉妒,親手殺了幾個人,她還用戟投擲懷有身孕的姬妾,使孕婦肚子里的胎兒隨著刀鋒而落地。晉武帝動怒,修了金墉城要把她廢黜。荀勖、馮、楊珧以及嬪紀(jì)趙粲都想辦法援救她,對晉武帝說:“賈妃年輕,嫉妒本是婦人的本性,長大了自然就會變好的!睏罨屎笳f:“賈充對國家有大功,賈妃是他的女兒,即使嫉妒,怎么可以這么快就忘記她先人的功德呢?”賈妃因此而沒有被廢。

  后數(shù)誡厲妃,妃不知后之助己,返以后為構(gòu)己于武帝,更恨之。及帝即位,賈后不肯以婦道事太后,又欲干預(yù)政事,而為太傅駿所抑。殿中中郎渤海孟觀、李肇,皆駿所不禮也,陰構(gòu)駿,云將危社稷。黃門董猛,素給事東宮,為寺人監(jiān),賈后密使猛與觀、肇謀誅駿,廢太后,又使肇報汝南王亮,使舉兵討駿,亮不可。肇報都督荊州諸軍事楚王瑋,瑋欣然許之,乃求入朝。駿素憚瑋勇銳,欲召之而未敢,因其求朝,遂聽之。二月,癸酉,瑋及都督揚州諸軍事、淮南王允來朝。

  楊皇后多次訓(xùn)斥賈妃,賈妃不知皇后這樣做是為了幫助她,反而認(rèn)為皇后在武帝面前陷害她,因而仇恨楊皇后。后來晉惠帝即位,賈皇后不肯以兒媳的身份侍奉皇太后,還想要干預(yù)政事,但卻被太傅楊駿所遏制。殿中中郎渤海人孟觀、李肇,都是楊駿不以禮相待的人,暗地里圖謀楊駿,說他將危害國家。宦官黃門董猛,平時在東宮供職,主管宦官。賈皇后秘密指使董猛與孟觀、李肇謀劃除掉楊駿,廢黜太后。又派李肇告知汝南王司馬亮,讓他發(fā)兵討伐楊駿,司馬亮沒有答應(yīng)。李肇告訴了都督荊州諸軍事楚王司馬瑋,司馬瑋欣然同意,就請求入朝。楊駿平時就畏懼司馬瑋的勇猛強(qiáng)悍,想召他來又不敢,這次司馬瑋請求入朝,楊駿就同意了。二月,癸酉(二十日),司馬瑋和都督揚州諸軍事、淮南王司馬允入朝求見。

  三月,辛卯,孟觀、李肇啟帝,夜作詔,誣駿謀反,中外戒嚴(yán),遣使奉詔廢駿,以侯就第。命東安公繇帥殿中四百人討駿,楚王瑋屯司馬門,以淮南相劉頌為三公尚書,屯衛(wèi)殿中。段廣跪言于帝曰:“楊駿孤公無子,豈有反理,愿陛下審之!”帝不答。

  三月,辛卯(初八),孟觀、李肇稟告晉惠帝,夜里撰寫詔書,誣陷楊駿謀反,朝廷內(nèi)外戒嚴(yán),派遣使者遵詔命廢除楊駿,以侯爵的身份回家。命令東安公司馬繇率領(lǐng)殿中四百人討伐楊駿,楚王司馬瑋駐守在司馬門,任命淮南相劉頌為三公尚書,駐兵守衛(wèi)毅中。段廣跪著對晉惠帝說:“楊駿孤單沒有兒子,豈有謀反的道理,希望陛下慎重考慮!睍x惠帝不回答。

  時駿居曹爽故府,在武庫南,聞內(nèi)有變,召眾官議之。太傅主簿朱振說駿曰:“今內(nèi)有變,其趣可知,必是閹豎為賈后設(shè)謀,不利于公,宜燒云龍門以脅之,索造事者首,開萬春門,引東宮及外營兵擁皇太子入宮,取奸人,殿內(nèi)震懼,必斬送之。不然,無以免難!彬E素怯懦,不決,乃曰:“云龍門,魏明帝所造,功費甚大,奈何燒之!”侍中傅祗白駿,請與尚書武茂入宮觀察事勢,因謂群僚曰:“宮中不宜空!彼煲径码A。眾皆走,茂猶坐。祗顧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內(nèi)外隔絕,不知國家所在,何得安坐!”茂乃驚起。駿黨左軍將軍劉豫陳兵在門,遇右軍將軍裴,問太傅所在,紿之曰:“向于西掖門遇公乘素車,從二人西出矣。”豫曰:“吾何之!”曰:“宜至廷尉。”豫從言,遂委而去。尋詔代豫領(lǐng)左軍將軍,屯萬春門。,秀之子也;侍箢}帛為書,射之城外曰:“救太傅者有賞!辟Z后因宣言太后同反。尋而殿中兵出,燒駿府,又令弩手于閣上臨駿府而射之,駿兵皆不得出。駿逃于馬廄,就殺之。孟觀等遂收駿弟珧、濟(jì),張劭、李斌、段廣、劉豫、武茂及散騎常侍楊邈、中書令蔣俊、東夷校尉文鴦,皆夷三族,死者數(shù)千人。

  當(dāng)時楊駿住在曹爽從前的宅第,位置在武器庫南邊,他聽到皇宮內(nèi)有變動,就召集各位官員商議。太傅主簿朱振勸說楊駿道:“現(xiàn)在宮中發(fā)生了事變,它的趨向可以知道,一定是那些宦官給賈皇后出的主意,對您很不利。應(yīng)當(dāng)燒了云龍門逼迫他們,索要起事者的人頭,打開萬春門,帶領(lǐng)東宮以及外營兵圍護(hù)著皇太子進(jìn)宮,捉拿惡人,宮殿之內(nèi)震動恐懼,必定會斬肇事者送來,不這樣的話,沒有辦法免于災(zāi)難!睏铗E素來怯懦,下不了決心,說道:“云龍門是魏明帝所造,勞力、耗費非常大,為什么要把它燒了?”侍中傅祗稟告楊駿,請求和尚書武茂進(jìn)宮觀察事態(tài)的發(fā)展,他對官員們說:“宮中不宜空虛!比缓蠊笆中卸Y下了臺階。官員們都跑了,武茂還坐在那里。傅祗回過頭對他說:“你難道不是天子的臣下嗎?如今內(nèi)外隔絕,不知道天子在哪里,你怎么還能坐得住呢?”武茂于是驚覺而起。楊駿的黨羽、左軍將軍劉豫,領(lǐng)兵列陣守候在門外,遇到右軍將軍裴,他問裴楊駿在哪里,裴欺騙他說:“我剛才在西掖門遇到楊駿,他乘著白色的車子,有兩個人跟著他向西去了。”劉豫說:“我應(yīng)該去哪里?”裴說:“應(yīng)該去廷尉!眲⒃ヂ爮呐岬脑,就把士兵托付給裴,他就走了。不久,命令裴代替劉豫兼任左軍將軍,駐守萬春門。裴是裴秀的兒子;侍蟀研艑懺诮伈,用箭射出城外,上面寫著“救太傅者有賞”。賈后就利用這件事宣稱,太后與楊駿一起謀反。不久,宮中的士兵們出去了,放火燒楊駿的府第,弓弩手在樓閣上對著楊駿的府第放箭,楊駿的士兵們沒有辦法出來。楊駿逃到馬房里,被人殺死在那里。孟觀等人于是拘捕了楊駿的弟弟楊珧、楊濟(jì),張劭、李斌、段廣、劉豫、武茂以及散騎常侍楊邈、中書令蔣俊、東夷校尉文鴦,這些人都被夷滅三族,被處死的人有幾千。

  珧臨刑,告東安公繇曰:“表在石函,可問張華!北娭^宜依鐘毓例為之申理。繇不聽,而賈氏族黨趣使行刑。珧號叫不已,刑者以刀破其頭。繇,諸葛誕之外孫也,故忌文鴦,以為駿黨而誅之。是夜,誅賞皆自繇出,威振內(nèi)外。王戎謂繇曰:“大事之后,宜深遠(yuǎn)權(quán)勢!濒聿粡摹

  楊珧臨刑的時候,請求東安公司馬繇說:“我以前給晉武帝的表奏就放在石頭匣子里,你可以問張華!北娙苏J(rèn)為應(yīng)當(dāng)按照鐘毓的先例為楊珧申述昭雪,司馬繇不答應(yīng),而賈氏家族的同黨又催促趕快執(zhí)行死刑。楊珧不停地呼號叫喊,執(zhí)行死刑的人用刀劈開了他的頭。司馬繇是諸葛誕的外孫,以前就忌恨文鴦,這次就把文鴦當(dāng)作楊駿的黨羽一起殺了。這一夜,要殺誰,要賞誰,都由司馬繇說了算,他的威勢震動了朝廷內(nèi)外。王戎對司馬繇說:“大事處理完之后,應(yīng)當(dāng)深藏遠(yuǎn)離權(quán)勢!彼抉R繇不聽。

  壬辰,赦天下,改元。

  壬辰(初九),赦天下,改年號為元康。

  賈后矯詔,使后軍將軍荀悝送太后于永寧宮,特全太后母高都君龐氏之命,聽就太后居。尋復(fù)諷群公有司奏曰:“皇太后陰漸奸謀,圖危社稷,飛箭系書,要募將士,同惡相濟(jì),自絕于天。魯侯絕文姜,《春秋》所許。蓋奉祖宗,任至公于天下,陛下雖懷無已之情,臣下不敢奉詔。”詔曰:“此大事,更詳之。”有司又奏:“宜廢太后曰峻陽庶人!敝袝O(jiān)張華議:“太后非得罪于先帝,今黨其所親,為不母于圣世,宜依漢廢趙太后為孝成后故事,貶皇太后之號,還稱武皇后,居異宮,以全始終之恩。”左仆射荀愷與太子少師下邳王晃等議曰:“皇太后謀危社稷,不可復(fù)配先帝,宜貶尊號,廢詣金墉城!庇谑怯兴咀鄰幕蔚茸h,廢太后為庶人;詔可。又奏:“楊駿造亂,家屬應(yīng)誅,詔原其妻龐命,以尉太后之心。今太后廢為庶人,請以龐付廷尉行刑!痹t不許;有司復(fù)固請,乃從之。龐監(jiān)刑,太后抱持號叫,截發(fā)稽顙,上表詣賈后稱妾,請全母命;不見省。董養(yǎng)游太學(xué),升堂嘆曰:“朝廷建斯堂,將以何為乎!每覽國家赦書,謀反大逆皆赦,至于殺祖父母、父母不赦者,以為王法所不容故也。柰何公卿處議,文飾禮典,乃至此乎!天人之理既滅,大亂將作矣!

  賈皇后詐稱皇帝詔書,派后軍將軍荀悝送太后去永寧宮居住,特別保全了太后母親高都君龐氏的性命,同意她去太后那里居住。不久,賈皇后又勸說各位大臣通過有關(guān)部門上奏說:“皇太后早就在暗中進(jìn)行邪惡的謀劃,企圖危害國家,用飛箭捎帶書信,招募將士,與邪惡之人狼狽為奸,自動與天相絕。魯侯與文姜斷絕關(guān)系,這是《春秋》所贊許的。至于侍奉祖宗,在天下?lián)?dāng)起公正無私的責(zé)任,陛下雖然是懷著不得已的感情,臣下也不敢奉命而行!睍x惠帝下詔書說:“這是大事,要再慎重一些!庇嘘P(guān)部門又上奏說:“應(yīng)當(dāng)廢太后為峻陽庶人!敝袝O(jiān)張華提議:“太后并沒有獲罪于先帝,如今偏私她所親近的人,為人之母,在圣世沒有作出榜樣,應(yīng)當(dāng)按照漢代廢趙太后為孝成后的舊例,貶皇太后的尊號,還稱她為武皇后,讓她在別的宮里居住,以保全從始到終的德惠!弊笃蜕滠鲪鹋c太子少師、下邳王司馬晃等人提議說:“皇太后圖謀危害國家,不能再與先帝相配,應(yīng)當(dāng)貶去她的尊號,廢了她,讓她去金墉城。”這時,有關(guān)部門上奏,遵從司馬晃等人的提議,把太后廢為平民;实巯略t書同意這一決定。又有有關(guān)部門上奏說:“楊駿造反作亂,他的家屬應(yīng)當(dāng)被處死,詔命怒免了他的妻子龐氏的性命,以安尉太后之心,F(xiàn)在太后被廢為平民,請求把龐氏交付廷尉執(zhí)行死刑。”皇帝詔命不贊同,有關(guān)部門又堅持請求,皇帝就聽從了這個意見。龐氏監(jiān)刑的時候,太后抱住她號哭叫喊,割斷頭發(fā),跪下來以額觸地。太后上表要去賈后那里當(dāng)奴仆,請求保全母親性命,卻不被理睬。董養(yǎng)出游到了太學(xué),登上殿堂感嘆地說:“朝廷建立了此堂,將要用它來作什么呢?每當(dāng)觀看國家大赦的文書,像謀反這樣極大的罪惡都能赦免,但是對于殺了祖父、祖母,殺了父親、母親之罪卻不赦免,原因就在于這樣的罪惡是帝王制定的法律所不能寬容的。但是為什么公卿處理意見,修飾禮儀制度,竟到了如此地步呢?天道人事的法則已經(jīng)滅絕,大的動亂就要興起了。”

  有司收駿官屬,欲誅之。侍中傅祗啟曰:“昔魯芝為曹爽司馬,斬關(guān)赴爽,宣帝用為青州刺史。駿之僚佐,不可悉加罪。”詔赦之。

  有半機(jī)構(gòu)拘捕了楊駿的下屬官吏,想殺了他們。侍中傅祗陳述說:“從前魯芝任曹爽的司馬,沖破關(guān)隘去奔赴曹爽,晉宣帝還任用他作青州刺史。楊駿的僚屬,不能都給他們加上罪名。”于是皇帝下詔書赦免了他們。

  壬寅,征汝南王亮為太宰,與太保衛(wèi)皆錄尚書事,輔政。以秦王柬為大將軍,東平王為撫軍大將軍,楚王瑋為衛(wèi)將軍、領(lǐng)北軍中候,下邳王晃為尚書令,東安公繇為尚書左仆射,進(jìn)爵為王。,望之子也。封董猛為武安侯,三兄皆為亭侯。

  壬寅(十九日),征召汝南王司馬亮任太宰,與太保衛(wèi)都任錄尚書事,輔佐朝政。任命秦王司馬柬為大將軍,東平五司馬為撫軍大將軍,楚王司馬瑋為衛(wèi)將軍、兼北軍中候,下邳王司馬晃為尚書令,東安公司馬繇為尚書左仆射,晉升爵位為王。司馬是司馬望的兒子。封董猛為武安侯,他的三個哥哥都被封為亭侯。

  亮欲取悅眾心,論誅楊駿之功,督將侯者千八十一人。御史中丞傅咸遺亮?xí)唬骸敖穹赓p熏赫,震動天地,自古以來,未之有也。無功而獲賞,則人莫不樂國之有禍,是禍原無窮也。凡作此者,由東安公。人謂殿下既至,當(dāng)有以正之,正之以道,眾亦何怒!眾之所怒者,在于不平耳;而今皆更倍論,莫不失望!绷令H專權(quán)勢,咸復(fù)諫曰:“楊駿有震主之威,委任親戚,此天下所以喧嘩。今之處重,宜反此失,靜默頤神,有大得失,乃維持之,自非大事,一皆抑遣。此過尊門,冠蓋車馬,填塞街衢,此之翕習(xí),既宜弭息。又夏侯長容無功而暴擢為少府,論者謂長容,公之姻家,故至于此,流聞四方,非所以為益也!绷两圆粡。

  司馬亮想取得眾人對他的喜愛之心,論次評定鏟除楊駿的功勞,督將中有一千零八十一人分別被封了侯的爵位。御史中丞傅咸寫信給司馬亮說:“如今賞賜顯赫盛大,震動了天地,是自古以來所不曾有過的。沒有功勞卻可以得到獎賞,那么人人都希望國家有禍?zhǔn),這就使災(zāi)禍的根源沒有窮盡了。開了這個頭的人是東安公司馬繇。人們以為殿下您來到后,應(yīng)當(dāng)有所匡正、整飭,以法規(guī)來匡正政務(wù),眾人又有什么可發(fā)怒的理由呢?眾人之所以動怒,原因在于不公正,而現(xiàn)在加倍論功行賞更甚于東安公,大家都很失望。”司馬亮對于權(quán)勢獨斷專行,傅咸又進(jìn)諫說:“楊駿有震動君王的權(quán)勢,任用他的親戚,這正是天下喧鬧的原因。您現(xiàn)在處于重要的地位,應(yīng)當(dāng)糾正楊駿的錯誤,沉靜緘默,保養(yǎng)精神,有了大的事情就去維系、保持,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就不要去管。我多次經(jīng)過府上,看到官吏的車馬把道路都堵塞了,這種眾人爭相趨附的狀況應(yīng)當(dāng)停止。另外,夏侯駿沒有功勞卻突然被越級提拔為少府,人們議論說,夏侯駿就因為是和您有婚姻關(guān)系的親戚,所以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傳聞遠(yuǎn)播四方,這并不是有益的事情。”司馬亮一概聽不進(jìn)去。

  賈后族兄車騎司馬模、從舅右衛(wèi)將軍郭彰、女弟之子賈謐與楚王瑋、東安王繇,并預(yù)國政。賈后暴戾日甚,繇密謀廢后,賈氏憚之。繇兄東武公澹,素惡繇,屢譖之于太宰亮曰:“繇專行誅賞,欲擅朝政!备,詔免繇官;又坐有悖言,廢徒帶方。

  賈皇后同族哥哥、車騎司馬賈模,賈皇后母親的堂兄弟、可衛(wèi)將軍郭彰,賈皇后妹妹的兒子賈謐,與楚王司馬瑋、東安王司馬繇一起參與國政。賈皇后的兇惡乖張一天比一天厲害。司馬繇秘密謀劃要廢掉賈皇后,賈氏很害怕。司馬繇的哥哥、東武公司馬澹,平時就憎恨司馬繇,多次在太宰司馬亮面前誣陷司馬繇說:“司馬繇擅自決定懲罰與賞賜,他這是要獨攬朝政!备纾ǘ呷眨实巯略t書免去司馬繇的官職,又因為有忤逆言論而獲罪,被廢黜遷徒到帶方縣。

  于是賈謐、郭彰權(quán)勢愈盛,賓客盈門。謐雖驕奢而好學(xué),喜延士大夫,郭彰、石崇、陸機(jī)、機(jī)弟云、和郁及滎陽潘岳、清河崔基、勃海歐陽建、蘭陵繆征、京兆杜斌、摯虞、瑯邪諸葛詮、弘農(nóng)王粹、襄城杜育、南陽鄒捷、齊國左思、沛國劉、周恢、安平牽秀、穎川陳、高陽許猛、彭城劉訥、中山劉輿、輿弟琨皆附于謐,號曰二十四友。郁,嶠之弟也。崇輿岳尤諂事謐,每候謐及廣城君郭槐出,皆降車路左,望塵而拜。

  從這時開始,賈謐、郭彰的權(quán)勢日益興盛起來,賓客擠破了門。賈謐雖然驕橫奢侈,但卻愛好學(xué)問,喜歡接納士大夫。郭彰、石崇、陸機(jī)、陸機(jī)的弟弟陸云、和郁以及滎陽人潘岳、清河人崔基、勃海人歐陽建、蘭陵人繆征、京兆人杜斌、摯虞,瑯邪人諸葛詮、弘農(nóng)人王粹、襄城人杜育、南陽人鄒捷、齊國人左思、沛國人劉、周恢、安平人牽秀、穎川人陳、高陽人許猛、彭城人劉訥、中山人劉輿、劉輿的弟弟劉琨,都?xì)w附于賈謐的門下,號答二十四友。和郁是和嶠的弟弟。石崇和潘岳,格外諂媚地侍奉賈謐,每當(dāng)?shù)群虻劫Z謐以及廣城君郭槐出來了,就趕緊從車子上下來,站在道路的左邊,望著賈謐、郭槐車后揚起的塵土行跪拜禮。

  [3]太宰亮、太保以楚王瑋剛愎好殺,惡之,欲奪其兵權(quán),以監(jiān)海侯裴楷代瑋為北軍中侯,瑋怒;楷聞之,不敢拜。亮復(fù)與謀,遣瑋與諸王之國,瑋益忿怨。瑋長史公孫宏、舍人岐盛,皆有寵于瑋,勸瑋自昵于賈后;后留瑋領(lǐng)太子少傅。盛素善于楊駿,衛(wèi)惡其反覆,將收之。盛乃與宏謀,因積弩將軍李肇矯稱瑋命,譖亮、于賈后,云將謀廢立。后素怨,且患二公執(zhí)政,己不得專恣,夏,六月,后使帝作手詔賜瑋曰:“太宰、太保欲為伊、霍之事,王宜宣詔,令淮南、長沙、成都王屯諸宮門,免亮及官!币梗裹S門赍以授瑋,|欲覆奏,黃門曰:“事恐漏泄,非密詔本意也!爆|亦欲因此復(fù)私怨,遂勒本軍,復(fù)矯詔召三十六軍,告以“二公潛圖不軌,吾今受詔都督中外諸軍,諸在直衛(wèi)者,皆嚴(yán)加警備;其在外營,便相帥徑詣行府,助順討逆!庇殖C詔“亮、官屬,一無所問,皆罷遣之;若不奉詔,便軍法從事。”遣公孫宏、李肇以兵圍亮府,侍中清河王遐收。

  [3]太宰司馬亮、太保衛(wèi),由于楚王司馬瑋傲慢固執(zhí)又喜好殺人,因而憎恨他,想奪了他的兵權(quán),讓臨海侯裴楷代替司馬瑋擔(dān)任北軍中候的職務(wù)。司馬瑋大怒,裴楷聽說以后,不敢接受北軍中候的官職。司馬亮又和衛(wèi)在一起密謀,派司馬瑋和各諸侯王去自己的封國,司馬瑋越發(fā)憤恨不滿。司馬瑋的長史公孫宏、舍人岐盛,都受到司馬瑋的寵愛,他們勸說司馬瑋主動去親近賈皇后,賈皇后就留下司馬瑋兼任太子少傅。岐盛從前與楊駿友好,衛(wèi)厭惡他變化無常,將要拘捕他。岐盛就和公孫宏謀劃,依靠積弩將軍李肇,詐稱是司馬瑋的命令,在賈皇后面前誣陷司馬亮和衛(wèi),說他們將要謀劃廢立君王的事情。賈皇后平時就怨恨衛(wèi),而且擔(dān)心司馬亮與衛(wèi)執(zhí)掌朝政,她就不能專斷放縱了。夏季,六月,賈皇后指使晉惠帝親筆撰寫詔書賜予司馬緯,詔書說:“太宰、太保想作伊尹、霍光作過的事情,你應(yīng)當(dāng)宣布詔命,命令淮南王、長沙王、成都王駐守各宮門,免去司馬亮及衛(wèi)的官職。”夜里,派宦官黃門送詔書授予司馬瑋。司馬瑋想重新上奏,黃門說:“事情害怕泄露出去,這可不是密詔的本意!彼抉R瑋也想借這個機(jī)會報復(fù)私人的怨恨,于是統(tǒng)率自己的部隊,又詐稱皇帝的詔命召集三十六軍,向他們宣告說:“司馬亮與衛(wèi),暗中圖謀不軌之事,我今天接受了皇帝的命令統(tǒng)領(lǐng)朝廷內(nèi)外各軍,各位正在值勤、擔(dān)任衛(wèi)護(hù)、防守之職的人,都要嚴(yán)加警備。在外的部隊,就互相跟從直接去朝廷委派的機(jī)構(gòu),協(xié)助天道,討伐叛逆!边偽稱皇帝命令說:“司馬亮、衛(wèi)的下屬官吏,一概不問,全部罷免遣散。如果有不服從命令的,按照軍法處置!彼抉R瑋派遣公孫宏、李肇領(lǐng)兵包圍了司馬亮的住宏,讓侍中、清河王司馬遐去逮捕衛(wèi)。

  亮帳下督李龍,白“外有變,請拒之”;亮不聽。俄而兵登墻大呼,亮驚曰:“吾無貳心,何故至此!詔書其可見乎?”宏等不許,趣兵攻之。長史劉準(zhǔn)謂亮曰:“觀此必是奸謀。府中俊如林,猶可力戰(zhàn)。”又不聽,遂為肇所執(zhí),嘆曰:“我之赤心,可破示天下也。”與世子矩俱死。

  司馬亮的帳下督李龍,稟告司馬亮說:“外面發(fā)生了變亂,請求抵抗!彼抉R亮沒有同意。過了一會兒,士兵爬上墻頭大聲喊叫,司馬亮吃驚地說:“我沒有二心,為什么到了如此地步!我可以看一看詔書嗎?”公孫宏等人不答應(yīng),催促士兵加緊進(jìn)攻。長史劉準(zhǔn)告訴司馬亮說:“我觀察這肯定是邪惡的陰謀。府里有才能的人很多,還可以盡力作戰(zhàn)!彼抉R亮還是不同意,于是被李肇抓住,他感嘆說:“我的真誠的心,可以剖開讓天下的人看一看!彼抉R亮和他的長子司矩一起被處死。

  衛(wèi)左右亦疑遐矯詔,請拒之,須自表得報,就戮未晚;不聽。初,為司空,帳下督榮晦有罪,斥遣之。至是,晦從遐收,輒殺及子孫共九人,遐不能禁。

  衛(wèi)的手下人也懷疑司馬遐是假冒皇帝詔命,請求衛(wèi)抵抗,等候上表有了答復(fù),再聽任懲罰也不遲,但是衛(wèi)不聽從勸告。當(dāng)初,衛(wèi)任司空的時候,帳下督榮晦犯了罪,衛(wèi)斥責(zé)并且趕走了他。到了此時,榮晦跟隨司馬遐拘捕了衛(wèi),自作主張殺了衛(wèi)及其子孫一共九人,司馬遐都制止不住。

  岐盛說瑋:“宜因兵勢,遂誅賈、郭以正王室,安天下!爆|猶豫未決。會天明,太子少傅張華使董猛說賈后曰:“楚王既誅二公,則天下威權(quán)盡歸之矣,人主何以自安!宜以瑋專殺之罪誅之。”賈后亦欲因此除瑋,深然之。是時內(nèi)外擾亂,朝廷懼,不知所出。張華白帝,遣殿中將軍王宮赍騶虞幡出麾眾曰:“楚王矯詔,勿聽也!”眾皆釋仗而走,|左右無復(fù)一人,窘迫不知所為,遂執(zhí)之,下廷尉;乙丑,斬之,|出懷中青紙詔,流涕以示監(jiān)刑尚書劉頌曰:“幸托體先帝,而受枉乃如此乎!”公孫宏、岐盛并夷三族。

  岐盛勸說司馬瑋:“應(yīng)當(dāng)借著軍隊的氣勢,順便除掉賈、郭,以扶正王室,安定天下!彼抉R瑋猶豫不決。這時天亮了,太子少傅張華派董猛勸說賈后道:“楚王已經(jīng)殺了司馬亮和衛(wèi),天子的威勢權(quán)力全都?xì)w屬于他了,君王還能依賴什么得到安穩(wěn)呢?應(yīng)當(dāng)憑著司馬瑋專擅殺人的罪行懲處他!辟Z皇后也想乘此機(jī)會除掉司馬瑋,所以深深地贊同這一主張。這時內(nèi)外混亂,朝廷紛亂恐懼,不知如何是好。張華稟告晉惠帝,派遣殿中將軍王宮拿著標(biāo)有義獸騶虞的旗幟指揮眾人說:“楚王詐稱皇帝命令,不要聽他的話。”眾人都放下兵器逃走了,司馬瑋的身邊一個人也沒有了,他窘迫地不知所措,于是就逮捕了他,押到廷尉,乙丑(疑誤),殺了他。司馬瑋監(jiān)死以前掏出藏在懷里的青紙詔書,流著淚拿給監(jiān)刑尚書劉頌看,說:“我幸運地托先帝之體而出生,但是卻蒙受了如此的冤屈!”公孫宏、岐盛都被夷滅三族。

  瑋之起兵也,隴西王泰嚴(yán)兵將助瑋,祭酒丁綏諫曰:“公為宰相,不可輕動。且夜中倉猝,宜遣人參審定問!碧┠酥埂

  司馬瑋起兵的時候,隴西王司馬泰整肅部隊準(zhǔn)備協(xié)助司馬瑋。祭酒丁綏進(jìn)諫說:“您身為宰相,不可以輕舉妄動。而且夜里很倉促,應(yīng)當(dāng)派人去驗證核實確切的消息。”司馬泰于是沒有行動。

  衛(wèi)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謚未顯,每怪一國蔑然無言,春秋之失,其咎安在?”于是太保主簿劉繇等執(zhí)黃幡,撾登聞鼓,上言曰:“初,矯詔者至,公即奉送章綬,單車從命。如矯詔之文唯免公官,而故給使榮晦,輒收公父子及孫,一時斬戮。乞驗盡情偽,加以明刑!蹦嗽t族誅榮晦,迫復(fù)亮爵位,謚曰文成。封為蘭陵郡公,謚曰成。

  衛(wèi)的女兒寫信給國中的大臣說:“我死去的父親沒有顯揚的謚號,我常常奇怪,一國之內(nèi)都輕視這件事情而沒有人說話,這種作法不合于《春秋》,其罪過在何處呢?”于是,太保主簿劉繇等人手執(zhí)黃旗,敲響了登聞鼓,向惠帝陳訴說:“當(dāng)初,詐稱皇帝命令的人到了,衛(wèi)立即奉送了印音綬帶、單人獨車地聽命于人。依照假造詔書的條文,只是免去衛(wèi)的官職,但是,從前的隨從榮晦,擅自拘捕了衛(wèi)父子及孫子,一起都給殺了。請求考察全部事情的真?zhèn),給榮晦施以公開示眾的刑罰!庇谑腔实巯略t書,誅滅榮晦的家族,恢復(fù)、追認(rèn)司馬亮的爵位,謚號為文成。封衛(wèi)為蘭陵群公,定謚號為成。

  于是賈后專朝,委任親黨,以賈模為散騎常侍,加侍中。賈謐與后謀,以張華庶姓,無逼上之嫌,而儒雅有籌略,為眾望所依,欲委以朝政。疑未決,以問裴,贊成之。乃以華為侍中、中書監(jiān),為侍中,又以安南將軍裴楷為中書令,加侍中,與右仆射王戎并管機(jī)要。華盡忠帝室,彌縫遺闕,賈后雖兇驗,猶知敬重華;賈模與華、同心輔政,故數(shù)年之間,雖暗主在上而朝野安靜,華等之功也。

  從此以后,賈皇后獨攬朝政,信任親族,任命賈模為散騎常侍,兼領(lǐng)侍中。賈謐和賈皇后謀劃,認(rèn)為張華不是同姓,沒有脅迫皇帝的嫌疑,而且張華儒雅有謀略,又是眾望所歸之人,就想把朝政托付給張華,但是還猶豫不定,就去詢問裴的意見,裴贊成這個決定。于是就任命張華為侍中、中書監(jiān),裴任侍中。又任命安南將軍裴楷為中書令,兼領(lǐng)侍中,和右仆射王戎一起掌管機(jī)密要事。張華對皇帝的家族竭盡了忠誠,彌祉縫合朝政中的過失、遺漏,賈皇后雖然兇暴陰險,卻還知道敬重張華。賈模與張華、裴同心合力輔佐國政,所以幾年之內(nèi),雖然是昏庸的君王居于皇帝之位,但是朝野上下安穩(wěn)平靜,這全都是張華等人的功勞。

  [4]秋,七月,分荊、揚十郡為江州。

  [4]秋季,七月,分出荊州、揚州的十個郡設(shè)置了江州。

  [5]八月,辛未,立隴西王泰世子越為東海王。

  [5]八月,辛未(二十日),立隴西王司馬泰的長子司馬越為東海王。

  [6]九月,甲午,秦獻(xiàn)王柬薨。

  [6]九月,甲午(十四日),秦獻(xiàn)王司馬柬去世。

  [7]辛丑,征征西大將軍梁王肜為衛(wèi)將軍、錄尚書事。

  [7]辛丑(二十一日),征召征西大將軍、梁王司馬肜為衛(wèi)將軍、錄尚書事。

  二年(壬子、292)

  二年(壬子,公元292年)

  [1]春,二月,己酉,故楊太后卒于金墉城。是時,太后尚有侍御十余人,賈后悉奪之,絕膳八日而卒。賈后恐太后有靈,或訴冤于先帝。乃覆而殯之,仍施諸厭劾符書、藥物等。

  [1]春季,二月,己酉(初一),從前的楊太后在金墉去世。當(dāng)時,太后還有十幾名侍從,賈皇后把他們?nèi)寂,太后八天不進(jìn)飲食而死。賈皇后恐怕太后有靈魂,或許會向晉武帝訴說冤情,就把太后翻過身來埋葬,還在上面壓上了鎮(zhèn)邪驅(qū)鬼的文書、藥物等。

  [2]秋,八月,壬子,赦天下。

  [2]秋季,八月,壬子(初七),大赦天下。

  三年(癸丑、293)

  三年(癸丑,公元293年)

  [1]夏,六月,弘農(nóng)雨雹,深三尺。

  [1]夏季,六月,弘農(nóng)下雹子,三尺深。

  [2]鮮卑宇文莫槐為其下所殺,弟普撥立。

  [2]鮮卑人宇文莫槐被他的部下所殺,他的弟弟宇文普撥即位。

  [3]拓拔綽卒,子弗立。

  [3]拓跋綽去世,他的弟弟的兒子拓跋弗即位。

  四年(甲寅、294)

  四年(甲寅,公元294年)

  [1]春,正月,丁酉,安昌元公石鑒薨。

  [1]春季,正月,丁酉(初一),安昌元公石鑒去世。

  [2]夏,五月。匈奴郝散反,攻上黨,殺長吏。秋,八月,郝散帥眾降,馮翊都尉殺之。

  [2]夏季,五月,匈奴郝散叛亂,攻打上黨,殺了長官。秋季,八月,郝散率領(lǐng)部眾投降,馮翊都尉把他殺了。

  [3]是歲,大饑。

  [3]這一年,嚴(yán)重饑荒。

  [4]司隸校尉傅咸卒。咸性剛簡,風(fēng)格峻整,初為司隸校尉,上言:“貨賂流行,所宜深絕!睍r朝政寬弛,權(quán)豪放恣,咸奏免河南尹澹等官,京師肅然。

  [4]司隸校尉傅咸去世。傅咸性情堅強(qiáng)樸直,風(fēng)格嚴(yán)正莊重。他剛擔(dān)任司隸校尉時,上言說:“現(xiàn)在盛行用財貨來賄賂人,這是應(yīng)當(dāng)嚴(yán)厲斷絕的。”當(dāng)時朝政松弛,豪門權(quán)貴恣意放任,沒有約束,傅咸上奏罷免了河南尹司馬澹等人的官職,京都的人都對他十分恭敬。

  [5]慕容徒居大棘城。

  [5]慕容遷移到大棘城居住。

  [6]拓跋弗卒,叔父祿官立。

  [6]拓跋弗去世,他的叔父拓跋祿官即位。

  五年(乙卯、295)

  五年(乙卯,公元295年)

  [1]夏,六月,東海雨雹,深五寸。

  [1]夏季,六月,東海下雹子,深五寸。

  [2]荊、揚、兗、豫、青、徐六州大水。

  [2]荊、揚、兗、豫、青、徐六州洪水泛濫。

  [3]冬,十月,武庫火,焚累代之寶及二百萬人器械。十二月,丙戌,新作武庫,大調(diào)兵器。

  [3]冬季,十月,武器庫發(fā)生了火災(zāi)。焚毀了歷代的珍貴之物以及供二百萬人使用的器具、兵器等。十二月,丙戌(初一),建造新的武器庫,大量地調(diào)運兵器。

  [4]拓跋祿官分其國為三部:一居上谷之北,濡源之西,自統(tǒng)之;一居代郡參合陂之北,使兄沙漠汗之子猗統(tǒng)之;一居定襄之盛樂故城,使猗弟猗盧統(tǒng)之。猗盧善用兵,西擊匈奴、烏桓諸部,皆破之。代人衛(wèi)操與從子雄及同郡箕澹往依拓跋氏,說猗、猗盧招納晉人。猗悅之,任以國事,晉人附者稍眾。

  [4]拓跋祿官把他的國家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在上谷以北,濡源以西,他親自統(tǒng)領(lǐng)。一部分位于代郡參合陂的北面,派他的哥哥沙漠汗的兒子拓跋猗統(tǒng)領(lǐng)。還有一部分在定襄的盛樂故城,派猗的弟弟拓跋猗盧統(tǒng)領(lǐng)。拓跋猗盧善于用兵,向西攻打匈奴、烏桓各部落,都打敗了對方。代人衛(wèi)操和他的侄子衛(wèi)雄以及同郡人箕澹去投奔拓跋氏,勸說猗、猗盧招納晉人。猗很喜歡他們,把國家大事托付他們,晉人來歸附的逐漸多起來了。

  六年(丙辰、296)

  六年(丙辰,公元296年)

  [1]春,正月,赦天下。

  [1]春季,正月,大赦天下。

  [2]下邳獻(xiàn)王晃薨。以中書監(jiān)張華為司空。太尉隴西王泰行尚書令,徒封高密王。

  [2]下邳獻(xiàn)王司馬晃去世。任命中書臨張華為司空。太尉、隴西王司馬泰掌管尚書令職務(wù),被遷封為高密王。

  [3]夏,郝散弟度元與馮翊、北地馬蘭羌、盧水胡俱反,殺北地太守張損,敗馮翊太守歐陽建。

  [3]夏季,郝散的弟弟郝度元與馮翊、北地的馬蘭羌人、盧水胡人一起造反,殺了北地太守張損,打敗了馮翊太守歐陽建。

  征西大將軍趙王倫信用嬖人瑯邪孫秀,與雍州刺史濟(jì)南解系爭軍事,更相表奏,歐陽建亦表倫罪惡。朝廷以倫撓亂關(guān)右,征倫為車騎將軍,以梁王肜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系與其弟御史中丞結(jié),皆表請誅秀以謝氏、羌;張華以告梁王肜,使誅之,肜許諾。秀友人辛冉為之說肜曰:“氏、羌自反,非秀之罪。”秀由是得免。倫至洛陽,用秀計,深交賈、郭,賈后大愛信之,倫因求錄尚書事,又求尚書令;張華、裴固執(zhí)以為不可,倫、秀由是怨之。

  征西大將軍、趙王司馬倫信任使用他所寵愛的瑯邪人孫秀。司馬倫和雍州刺史、濟(jì)南人解系為軍事方面的事情爭斗起來,他們爭相上表稟奏,歐陽建也上表陳述司馬倫的罪惡。朝廷因為司馬倫擾亂關(guān)右地區(qū),征召司馬倫任車騎將軍,任命梁王司馬肜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解系他的弟弟、御史中丞解結(jié),都上表請求殺孫秀以向氐、羌人謝罪,張華把這件事告訴了梁王司馬肜,讓司馬肜殺孫秀,司馬肜應(yīng)允了。孫秀的朋友辛冉替孫秀向司馬肜說情道:“氐、羌自己起來造反,并不是孫秀的罪過。”孫秀因此免去一死。司馬倫到了洛陽,采用孫秀的計謀,下功夫去結(jié)交賈、郭,賈皇后對他十分寵愛信任,司馬倫趁機(jī)索求錄尚書事的職務(wù),還請求擔(dān)任尚書令,張華、裴很堅決地不同意,司馬倫、孫秀從此就憎恨張華和裴了。

  秋,八月,解系為郝度元所敗,秦、雍氐、羌悉反,立氐帥齊萬年為帝,圍涇陽。御史中丞周處,彈劾不避權(quán)戚,梁王肜嘗違法,處按劾之。冬,十月,詔以處為建威將軍,與振威將軍盧播俱隸安西將軍夏侯駿,以討齊萬年。中書令陳準(zhǔn)言于朝曰:“駿及梁王皆貴戚,非將帥之才,進(jìn)不求名,退不畏罪。周處吳人,忠直勇果,有仇無援。宜詔積弩將軍孟觀,以精兵萬人為外前鋒,必能殄寇;不然,梁王當(dāng)使處先驅(qū),以不救而陷之,其敗必也!背⒉粡摹}R萬年聞處來,曰:“周府君嘗為新平太守,有文武才,若專斷而來,不可當(dāng)也;或受制于人,此成禽耳!”

  秋季,八月,解系被郝度元打敗了,秦、雍地區(qū)的氐、羌全都叛變了,立氐統(tǒng)帥齊萬年為帝,包圍了涇陽。御史中丞周處,檢舉官吏的過失、罪狀,不回避有權(quán)勢的皇親國戚。梁王司馬肜曾經(jīng)違犯法律,周處審查揭發(fā)了他。冬季,十一月,皇帝下詔任命周處為建威將軍,與振威將軍盧播都隸屬于安西將軍夏侯駿,讓他們?nèi)ビ懛R萬年。中書令陳準(zhǔn)向朝廷進(jìn)言說:“夏侯駿和梁王都是皇帝的親族,并不是將帥之才,他們進(jìn)也不求名譽,退又不怕犯罪。周處是吳人,忠誠正直,勇敢果斷,有仇人卻沒有援助他的人。應(yīng)當(dāng)命令積弩將軍孟觀,率領(lǐng)一萬精兵擔(dān)任周處的前鋒,一定能夠消滅敵人。不然的話,梁王就會讓周處擔(dān)任前鋒,不去救援他而陷害他,那么失敗就是必然的了!背⒉话此囊庖娹k。齊萬年聽說周處來了,說:“周府君曾經(jīng)任職新平太守,能文能武。他如果是獨自決斷而來,就會不可抵擋,如果他被別人所控制,那么我這次就能捉住他!

  [4]關(guān)中饑、疫。

  [4]關(guān)中發(fā)生饑荒和瘟疫。

  [5]初,略陽清水氐楊駒始居仇池。仇池方百頃,其帝平地二十余里,四面斗絕而高,為羊腸蟠道三十六回而上。至其孫千萬附魏,封為百頃王。千萬孫飛龍浸強(qiáng)盛,徒居略陽。飛龍以其甥令狐茂搜為子,茂搜避齊萬年之亂,十二月,自略陽帥部落四千家還保仇池,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關(guān)中人士避亂者多依之,茂搜迎接撫納;欲去者,衛(wèi)護(hù)資送之。

  [5]當(dāng)初,略陽清水氐族人楊駒最早在仇池居住。仇池方圓有上百頃土地,它的旁邊有二十多里平地,四面是陡峭險峻的高山,有羊腸小道盤曲環(huán)繞三十六次而上。后來,楊駒的孫子楊千萬歸附了魏,被封為百頃王。楊千萬的孫子楊飛龍逐漸強(qiáng)盛起來,遷居到略陽。楊飛龍把他的外甥令狐茂搜當(dāng)作兒子,令狐茂搜躲避齊萬年的擾亂,十二月,從略陽率領(lǐng)部落四千家回去保衛(wèi)仇池,自己封號為輔國將軍、右賢王。關(guān)中地區(qū)躲避戰(zhàn)亂的人,很多都去依附令狐茂搜,令狐茂搜對他們接納安撫;想要離去的人,也保護(hù)他們,送給他們財物。

  [6]是歲,以揚烈將軍巴西趙為益州刺史,發(fā)梁、益兵糧助雍州討氐、羌。

  [6]這一年,任命揚烈將軍、巴西人趙為益州刺史,征調(diào)梁州、益州的軍隊和糧食援助雍州討伐氐、羌人。

  七年(丁巳、297)

  七年(丁巳,公元297年)

  [1]春,正月,齊萬年屯梁山,有眾七萬;梁王肜、夏侯駿使周處以五千兵擊之。處曰:“軍無后繼,必敗,不徒亡身,為國取恥!彪馈ⅡE不聽,逼遣之。癸丑,外與盧播、解系攻萬年于六陌。處軍士未食,肜促令速進(jìn),自旦戰(zhàn)至暮,斬獲甚眾,統(tǒng)絕矢盡,救兵不至。左右勸處退,處按劍曰:“是吾效節(jié)致命之日也!”遂力戰(zhàn)而死。朝廷雖以尤肜,而亦不能罪也。

  [1]春季,正月,齊萬年駐守梁山,有部眾七萬人。梁王司馬肜、夏侯駿派周處率領(lǐng)五千士兵攻打齊萬年。周處說:“軍隊沒有后面的接續(xù),必然要失敗,這不只是個人喪命,還會給國家?guī)韾u辱!彼抉R肜、夏侯駿不聽他的勸告,逼著他出發(fā)。癸丑(初四),周處與盧播、解系在六陌攻打齊萬年。周處軍隊的士兵們還沒有吃飯,司馬肜就催促命令他們馬上進(jìn)攻,從早上一直戰(zhàn)斗到晚上,斬殺俘獲了大批敵軍。周處的軍隊弓弦斷了,箭矢用盡了,救兵就是不來。周處身邊的人勸他撤退,他撫摸長劍說道:“這正是我效忠舍命的日子!庇谑瞧戳ψ鲬(zhàn),直到戰(zhàn)死。朝廷雖然因此而責(zé)怪司馬肜,但是也不能治他的罪。

  [2]秋,七月,雍、秦二州大旱,疾疫,米斛萬錢。

  [2]秋季,七月,雍州、秦州大旱,瘟疫流行,一斛米價值一萬錢。

  [3]丁丑,京陵元公王渾薨。九月,以尚書右仆射王戎為司徒,太子太師何劭為尚書左仆射。

  [3]丁丑(疑誤),京陵元公王渾去世。九月,任命尚書右仆射王戎為司徒,太子太師何劭為尚書左仆射。

  戎為三公,與時浮沈,無所匡救,委事僚采,輕出游放。性復(fù)貪吝,園田遍天下,每自執(zhí)牙籌,晝夜會計,常若不足。家有好李,賣之恐人得種,常鉆其核。凡所賞拔,專事虛名。阮咸之子瞻嘗見戎,戎問曰:“圣人貴名教,老、莊明自然,其旨同異?”瞻曰:“將無同!”戎咨嗟良久,遂辟之。時人謂之“三語掾”。

  王戎擔(dān)任三公,隨著當(dāng)時的趨向升降、沉浮,對于國家的政事沒有匡正與救助。他把事情委托給下屬,輕身外出游玩。他生性貪婪、吝嗇、園林、田地遍天下,時常獨自手持籌碼,晝夜計算,常常好象不滿足的樣子。他自己家里種的李子非常好,賣出去恐怕別人得到種子,就在李子核上鉆了洞。他所賞識提拔的人也都只看虛名。阮咸的兒子阮瞻曾經(jīng)與王戎會面。王戎問他說:“圣人看重名分,老、莊明了自然,他們的宗旨是相同還是不同?”阮瞻說:“莫非同?”王戎贊嘆不已,于是征召阮瞻,當(dāng)時的人們稱之為“三語掾”。

  是時,王衍為尚書令,南陽樂廣為河南尹,皆善清談,宅心事外,名重當(dāng)世,朝野之人,爭慕效之。衍與弟澄,好題品人物,舉世以為儀準(zhǔn)。衍神情明秀,少時,山濤見之,嗟嘆良久,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樂廣性沖約,與物無競。每談?wù)摚约s言析理,厭人之心,而其所不知,默如也。凡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則所短不言自見。王澄及阮咸、咸從子、秦山胡毋輔之、陳國謝鯤、城陽王、新蔡畢卓,皆以任放為達(dá),至于醉狂裸體,不以為非。胡毋輔之嘗酣飲,其子謙之窺而厲聲呼其父字曰:“彥國!年老,不得為爾!”輔之歡笑,呼入共飲。皆卓嘗為吏部郎,比舍郎釀熟,卓因醉,夜至甕間盜飲之,為掌酒者所縛,明旦視之,乃畢吏部也。樂廣聞而笑之曰:“名教內(nèi)自有樂地,何必乃爾!”

  當(dāng)時,王衍擔(dān)任尚書令,南陽人樂廣任河南尹,他們都喜好清談,存心于事務(wù)之外,在當(dāng)時很有名望,朝野上下傾慕他們并爭相仿效。王衍和他的弟弟王澄,喜好評論人物并定其高下,當(dāng)世之人都把他們的評價作為標(biāo)準(zhǔn)。王衍精神意態(tài)聰明秀美。他小的時候,山濤見到了他,贊嘆了很久,說:“什么樣的老婦人,生下了這樣的孩子!但是妨害天下百姓的人,未必就不是這個人!睒窂V性情淡泊謙和,簡約,清明廣遠(yuǎn),與世無爭。他談?wù)撈饋恚偸且院喡缘恼Z言辨析事理,使人感到心服、滿足,對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他就保持沉默。他談?wù)撊,必定先稱贊這個人的長處,那么這人的短處不用他說自然也就顯現(xiàn)出來了。王澄以及阮咸、阮咸的侄子阮、泰山人胡毋輔之、陳國人謝鯤、城陽人王、新蔡人畢卓,都以放縱任性為通達(dá),甚至喝醉了酒發(fā)狂,裸體,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好。胡毋輔之曾經(jīng)暢飲,他的兒子胡毋謙之見到了,厲聲叫著他的字說:“彥國,你是上了年紀(jì)的人了,不應(yīng)當(dāng)這樣作!”胡毋輔之歡喜地笑起來,叫他過來一起喝酒。畢卓曾經(jīng)任職吏部郎,鄰室的主人釀造的酒熟了,畢卓喝醉了酒。夜里,溜到放置酒甕的房間里去偷酒喝,被看管酒的人捆綁起來,第二天早晨一看,原來是畢吏部。樂廣聽說以后笑他說:“名分禮教之內(nèi)自有歡樂之處,何必如此!”

  初,何晏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wù),無往而不存者也。陰陽恃以化生,賢者恃以成德。故無之為用,無爵而貴矣!”王衍之徒皆愛重之。由是朝廷士大夫皆以浮誕為美,弛廢職業(yè)。裴著《崇有論》以釋其蔽曰:“夫利欲可損而未可絕有也,事務(wù)可節(jié)而未可全無也。蓋有飾為高談之具者,深列有形之累,盛陳空無之美。形器之累有征,空無之義難檢;辯巧之文可悅,似象之言足惑;眾聽眩焉,溺其成說。雖頗有異此心者,辭不獲濟(jì),屈于所習(xí),因謂虛無之理誠不可蓋。一唱百和,往而不反,遂薄綜世之務(wù),賤功利之用,高浮游之業(yè),卑經(jīng)實之賢。人情所徇,名利從之,于是文者衍其辭,訥者贊其旨。立言藉于虛無,謂之玄妙;處官不親所職,謂之雅遠(yuǎn);奉身散其廉操,謂之曠達(dá);故砥礪之風(fēng),彌以陵遲。放者因斯,或悖吉兇之禮,忽容止之表,瀆長幼之序,混貴賤之級,甚者至于裸裎褻慢,無所不至,士行又虧矣。

  當(dāng)初,何晏等人師法、陳述老子、莊子,他們所樹立的觀點認(rèn)為:“天地萬物,都以無作根本。所謂無,就是明了事物的真象,以成就天下的事務(wù),這是無論走到哪里都存在的道理。陰陽賴此而發(fā)育滋長,賢能的人賴此而成就德行。所以無的功用,雖然沒有爵位卻很重要!蓖跹苤蕉己芟矏酆妥鹬睾侮。從此,朝廷的士大夫都把虛浮放誕作當(dāng)美好的行為,對自己的職務(wù)松懈荒廢。裴撰寫《崇有論》解說這種風(fēng)氣的弊端說:“利益和欲望可以減損卻不可以斷絕它的存在;事物可以節(jié)制卻不可完全沒有。有裝扮成為具有發(fā)表議論的才能的人,深刻地列舉了有形的過失,盛贊空無的美好。有形的器物雖然有妨礙但卻可以證驗,空無的義理卻難以考察。美妙善辯的文字能使人歡喜,似乎是那么一回事的言談足以使人迷惑。眾人聽了這些言論為之迷亂,沉迷于已有說法,雖然有一些不贊同這些說法的人,但由于言辭不能通,就屈從于所形成的習(xí)俗,因此認(rèn)為虛無的道理的確不可以掩蓋。一人唱而百人應(yīng)和,去而不返,于是看不治理天下的事務(wù),輕賤功勞業(yè)績的作用,崇尚游手好閑的事務(wù),蔑視有經(jīng)世之實的賢能之人。人情這樣趨向,名與利隨之而來,于是,能文之士擴(kuò)大其辭,言語遲鈍的人贊美其宗旨。創(chuàng)立學(xué)說憑藉于虛無的意旨,就被稱為玄妙;居于官位而不親臨自己的職務(wù),就被稱為風(fēng)雅深遠(yuǎn)。侍奉自身、疏略廉潔的操守,被稱之為心胸開闊,沒有拘束。所以磨煉節(jié)操與德行的風(fēng)氣,更加衰落。放縱的人借著這種風(fēng)習(xí),有的違背祭祀、喪葬的禮儀,忽視形貌舉止的儀表,輕慢長幼的次序,混淆貴賤的等級,更有甚者,到了赤身露體不莊重的地步,真是無所不至,士大夫的操行又被毀壞。

  夫萬物之有形者,雖生于無,然生以有為已分,則無是有之所遣者也。故養(yǎng)既化之有,非無用之所能全也;治既有之從,非無用之所能全也;治既有之眾,非無為之所能修也。心非事也,而制事必由于心,然不可謂心為無也;匠非器也,而制器必須于匠,然不可謂匠非有也。是以欲收重淵之鱗,非偃息之所能獲也;隕高墉之禽,非靜拱之所能捷也。由此而觀,濟(jì)有者畢有也,虛無奚益于已有之群生哉!”然習(xí)俗已成,論亦不能救也。

  “有形的萬物,雖然是由無滋生出來的,然而既已生出來,有與無就已經(jīng)有了區(qū)別,那么無就是被有所遺棄的了。所以繁殖已經(jīng)在生長的有,并不是無的作用所能夠達(dá)到的;治理已經(jīng)存在的百姓,并不是無為就能掌管的。心并不就是事務(wù),但是控制事務(wù)必須要通過心,然而卻不能說心是無。工匠并不是器具,但是制作器具必須要由工匠才行,然而卻不能說工匠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想捕撈深水中的魚蝦,并不是安臥就能得到的;要想讓高墻上的鳥兒落下來,并不是安靜地拱手就可以成功的。由此看來,增益有形的事物是有用的。虛無對于已有的百姓又有什么好處呢?”然而習(xí)俗已經(jīng)形成,裴的議論也不能有所救助。

  [4]拓跋猗度漠北巡,因西略諸國,積五歲,降附者三十余國。

  [4]拓跋猗越過沙漠以北去巡視,借此向西攻打各國。經(jīng)過了五年,投降歸附他的有三十多個國家。

  八年(戊午、298)

  八年(戊午,公元298年)

  [1]春,三月,壬戌,赦天下。

  [1]春季,三月,壬戌(十九日),大赦天下。

  [2]秋,九月,荊、豫、徐、揚、冀五州大水。

  [2]秋季,九月,荊、豫、徐、揚、冀五州鬧大水災(zāi)。

  [3]初,張魯在漢中,人李氏自巴西宕渠往依之。魏武帝克漢中,李氏將五百余家歸之,拜為將軍,遷于略陽北土,號曰巴氐。其孫特、庠、流,皆有材武,善騎射,性任俠,州黨多附之。

  [3]當(dāng)初,張魯在漢中,人李氏從巴西宕渠去依附張魯。魏武帝攻克了漢中,李氏帶領(lǐng)五百多家歸附魏武帝,被授予將軍職,遷移到略陽以北地區(qū),稱號為巴氐。李氏的孫子李特、李庠、李流,都有材力而又勇武,善于騎馬射箭,性格仗義抱不平,州中與之志同道合的人都去歸附他們。

  及齊萬年反,關(guān)中薦饑,略陽、天水六郡民流移就谷入漢川者數(shù)萬家,道路有疾病窮乏者,特兄弟常營護(hù)振救之,由是得眾心。流民至漢中,上書求寄食巴、蜀,朝議不許,遣侍御史李持節(jié)慰勞,且監(jiān)察之,不令入劍閣。至漢中,受流民賂,表言:“流民十萬余口,非漢中一郡所能振贍;蜀有倉儲,人復(fù)豐稔,宜令就食!背闹。由是散在梁、益,不可禁止。李特至劍閣,太息曰:“劉禪有如此地,面縛于人,豈非庸才邪!”聞?wù)弋愔?p>  到了齊萬年造反的時候,關(guān)中連年莊稼不熟,略陽、天水六個郡的老百姓流亡、遷移,尋找糧谷進(jìn)入漢川的有幾萬家。路上處處見到有了病和窮苦的人,李特兄弟經(jīng)常救助賑濟(jì)、保護(hù)這些人,從此得到了眾人之心。流亡的百姓到了漢中,上書請求在巴、蜀寄食,朝廷議政時不允許,派遺侍御史李持符節(jié)慰勞,同時監(jiān)督他們,不讓他們進(jìn)入劍閣。李到了漢中,接受了流民的賄賂,上表說:“流民有十萬多人,不是漢中一個郡所能夠救濟(jì)的,蜀地有糧食儲備,人又豐足富裕,可以讓流民去那里解決吃飯問題!背⒙爮牧死畹囊庖姟拇,流民散布于梁州、益州,不能禁止。李特到了劍閣,不由得長嘆說:“劉禪擁有這樣的地方,竟然投降了別人,難道不是才能平庸、低下的人嗎?”聽到他的話的人,都覺得他不一般。

  [4]張華、陳準(zhǔn)以趙王、梁王,相繼在關(guān)中,皆雍容驕貴,師老無功,乃薦孟觀沈毅有文武才用,使討齊萬年。觀身當(dāng)矢石,大戰(zhàn)十?dāng)?shù),皆破之。

  [4]趙王和梁王相繼在關(guān)中,他們都悠閑自得,傲慢尊貴,不理軍事,部隊長久無事,沒有機(jī)會建立功勞。張華和陳準(zhǔn)基于這個原因,就推薦孟觀,說他深沉剛毅,文武雙全,派他去討伐齊萬年。孟觀親臨戰(zhàn)陣,以身體迎著敵人的石頭箭矢,大戰(zhàn)十幾次,每一次都打敗了敵人。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jì)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紀(jì)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xì)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 第五十六卷
第五十七卷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 第六十四卷
第六十五卷 第六十六卷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
第七十一卷 卷七十二卷
第七十三卷 第七十四卷
第七十五卷 第七十六卷
第七十七卷 第七十八卷
第七十九卷 第八十卷
第八十一卷 第八十二卷
第八十三卷 第八十四卷
第八十五卷 第八十六卷
第八十七卷 第八十八卷
第八十九卷 第九十卷
第九十一卷 第九十二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四卷
第九十五卷 第九十六卷
第九十七卷 第九十八卷
第九十九卷 第一百卷
第一百零一卷 第一百零二卷
第一百零三卷 第一百零四卷
第一百零五卷 第一百零六卷
第一百零七卷 第一百零八卷
第一百零九卷 第一百一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卷 第一百一十四卷
第一百一十五卷 第一百一十六卷
第一百一十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卷
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三卷 第一百二十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卷 第一百二十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卷
第一百二十九卷 第一百三十卷
第一百三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卷
第一百三十三卷 第一百三十四卷
第一百三十五卷 第一百三十六卷
第一百三十七卷 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一百三十九卷 第一百四十卷
第一百四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卷 第一百四十四卷
第一百四十五卷 第一百四十六卷
第一百四十七卷 第一百四十八卷
第一百四十九卷 第一百五十卷
第一百五十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卷 第一百五十四卷
第一百五十五卷 第一百五十六卷
第一百五十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卷
第一百五十九卷 第一百六十卷
第一百六十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卷 第一百六十四卷
第一百六十五卷 第一百六十六卷
第一百六十七卷 第一百六十八卷
第一百六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卷
第一百七十一卷 第一百七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九卷 第一百九十卷
第一百九十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卷 第一百九十四卷
第一百九十五卷 第一百九十六卷
第一百九十七卷 第一百九十八卷
第一百九十九卷 第二百卷
第二百零一卷 第二百零二卷
第二百零三卷 第二百零四卷
第二百零五卷 第二百零六卷
第二百零七卷 第二百零八卷
第二百零九卷 第二百一十卷
第二百一十一卷 第二百一十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卷 第二百一十四卷
第二百一十五卷 第二百一十六卷
第二百一十七卷 第二百一十八卷
第二百一十九卷 第二百二十卷
第二百二十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卷
第二百二十三卷 第二百二十四卷
第二百二十五卷 第二百二十六卷
第二百二十七卷 第二百二十八卷
第二百二十九卷 第二百三十卷
第二百三十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卷
第二百三十三卷 第二百三十四卷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二百三十六卷
第二百三十七卷 第二百三十八卷
第二百三十九卷 第二百四十卷
第二百四十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卷
第二百四十三卷 第二百四十四卷
第二百四十五卷 第二百四十六卷
第二百四十七卷 第二百四十八卷
第二百四十九卷 第二百五十卷
第二百五十一卷 第二百五十二卷
第二百五十三卷 第二百五十四卷
第二百五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卷 第二百五十八卷
第二百五十九卷 第二百六十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第二百六十二卷
第二百六十三卷 第二百六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六卷
第二百六十七卷 第二百六十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卷 第二百七十卷
第二百七十一卷 第二百七十二卷
第二百七十三卷 第二百七十四卷
第二百七十五卷 第二百七十六卷
第二百七十七卷 第二百七十八卷
第二百七十九卷 第二百八十卷
第二百八十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卷
第二百八十三卷 第二百八十四卷
第二百八十五卷 第二百八十六卷
第二百八十七卷 第二百八十八卷
第二百八十九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一卷 第二百九十二卷
第二百九十三卷 第二百九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