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資治通鑒

 

第九十七卷

晉紀(jì)十九 顯宗成皇帝下咸康八年(壬寅、342)

  晉紀(jì)十九 晉成帝咸康八年(壬寅,公元342年)

  [1]春,正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己未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2]乙丑,大赦。

  [2]乙丑(初七),東晉大赦天下。

  [3]豫州刺史庾懌以酒餉江州刺史王允之;允之覺其毒,飲犬,犬?dāng),密奏之。帝曰:“大舅已亂天下,小舅復(fù)欲爾邪!”二月,懌飲鴆而卒。

  [3]豫州刺史庾懌送酒犒餉江州刺史王允之。王允之覺得有毒,用酒喂狗,狗飲酒后死亡,王允之將此事秘密奏報成帝。成帝說:“我大舅庾亮曾經(jīng)導(dǎo)致國內(nèi)大亂,小舅庾懌又想這樣嗎!”二月,庾懌飲毒藥自殺。

  [4]三月,初以武悼后配食武帝廟。

  [4]三月,開始把武悼后的牌位供奉在武帝廟。

  [5]庾翼在武昌,數(shù)有妖怪,欲移鎮(zhèn)樂鄉(xiāng)。征虜長史王述與庾冰箋曰:“樂鄉(xiāng)去武昌千有余里;數(shù)萬之眾,一旦移徙,興立城壁,公私勞擾。又江州當(dāng)溯流數(shù)千里供給軍府,力役增倍。且武昌實江東鎮(zhèn)戍之中,非但捍御上流而已;緩急赴告,駿奔不難。若移樂鄉(xiāng),遠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方岳重將,固當(dāng)居要害之地,為內(nèi)外形勢,使窺之心不知所向。昔秦忌亡胡之讖,卒為劉、項之資;周惡弧之謠,而成褒姒之亂。是以達人君子,直道而行,禳避之道,皆所不;正當(dāng)擇人事之勝理,思社稷之長計耳!背h亦以為然。翼乃止。

  [5]庾翼在武昌,常有妖異的事情發(fā)生,便想將鎮(zhèn)守地點轉(zhuǎn)移到樂鄉(xiāng)。征虜長史王述給庾冰寫信說:“樂鄉(xiāng)距離武昌有千里之遙,數(shù)萬士眾,一旦真的移徙,又要修筑城郭,對公家、對私人都是煩勞困擾。再說江州需要溯水而上,行進幾千里供給軍府資用,所費的勞力徭役加倍,此外,武昌處在江東鎮(zhèn)戍地至西陲的中點,作用不僅是防御抵抗由上流而下的敵寇,而且一旦發(fā)生緊急情況或者有需要快速稟報的事,快馬奔馳都不難及時趕到。如果移鎮(zhèn)樂鄉(xiāng),遠處西陲邊遠之地,一旦長江沿岸有憂患發(fā)生,就來不及相救。駐守地方的重要將領(lǐng),本來就應(yīng)當(dāng)居住在要害的地方,成為對內(nèi)對外的屏障要沖,使寇賊雖有窺伺之心卻無機可乘。以往秦王贏政忌憚胡人將滅亡秦國的讖言,最終被劉邦、項羽所利用;周宣王厭惡弧的童謠,卻造成周幽王時的褒姒之亂。所以通達之人、有道君子,直道而行,都不采取禳避妖異的作法,此時正應(yīng)當(dāng)決擇人事的大道理,考慮國家的長遠之計!背⒄撟h都認(rèn)為很對,庾翼這才打消遷徙的念頭。

  [6]夏,五月,乙卯,帝不豫;六月,庚寅,疾篤;蛟p為尚書符,敕宮門無得內(nèi)宰相;眾皆失色。庾冰曰:“此必詐也!蓖茊,果然。帝二子丕、奕,皆在襁褓。庾冰自以兄弟秉權(quán)日久,恐易世之后,親屬愈疏,為他人所間,每說帝以國有強敵,宜立長君;請以母弟瑯邪王岳為嗣,帝許之。中書令何充曰:“父子相傳,先王舊典,易之者鮮不致亂。故武王不授圣弟,非不愛也。今瑯邪踐阼,將如孺子何!”冰不聽。下詔,以岳為嗣,并以奕繼瑯邪哀王。壬辰,冰、充及武陵王、會稽王昱、尚書令諸葛恢并受顧命。癸巳,帝崩。帝幼沖嗣位,不親庶政;及長,頗有勤儉之德。

  [6]夏季,五月,乙卯(疑誤),成帝身體不適。六月,庚寅(初五),病情加重。有人偽造尚書符令,敕令皇宮門人不許讓宰相入內(nèi),眾人都大驚失色。庾冰說:“這一定有詐。”推究查問,果然如此。成帝的兩個兒子司馬丕和司馬奕年幼,都在襁褓之中。庾冰因為自己兄弟執(zhí)掌朝政已久,怕皇帝換代之后,自己與皇帝親屬之間的關(guān)系愈加疏遠,因而被他人所乘,常常勸說成帝國家外有強敵,應(yīng)當(dāng)冊立年紀(jì)大的君王,并請求讓成帝的同母兄弟、瑯邪王司馬岳為皇位繼承人,成帝同意了。中書令何充說:“皇位父子相傳,這是先王確立的舊制,改變舊制很少有不導(dǎo)致禍亂的。所以周武王不把天子之位傳授圣賢的兄弟周公,并不是因為不愛他,F(xiàn)在如果瑯邪王即位,拿兩子孺子怎么辦!”庾冰不聽。成帝下詔,讓司馬岳為皇位繼承人,并讓自己的兒子司馬奕承襲瑯邪哀王司馬安國的封號。壬辰(初七),庾冰、何充以及武陵王司馬、會稽王司馬昱、尚書令諸葛恢同時受任顧命國政。癸己(初八),成帝駕崩。成帝年幼時繼位,不親自處理政務(wù)。等到年歲漸大,頗有勤儉的德行。

  [7]甲午,瑯邪王即皇帝位,大赦。

  [7]甲午(初九),瑯邪王司馬岳即帝位,大赦天下。

  [8]己亥,封成帝子丕為瑯邪王,奕為東海王。

  [8]己亥(十四日),封成帝兒子司馬丕為瑯邪王,司馬奕為東海王。

  [9]康帝亮陰不言,委政于庾冰、何充。秋,七月,丙辰,葬成帝于興平陵。帝徒行送喪,至閶闔門,乃升素輿至陵所。既葬,帝臨軒,庾冰、何充侍坐。帝曰:“朕嗣鴻業(yè),二君之力也!背湓唬骸氨菹慢堬w,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議,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漸色。己未,以充為驃騎將軍、都督徐州、揚州之晉陵諸軍事、領(lǐng)徐州刺史,鎮(zhèn)京口,避諸庾也。

  [9]康帝居喪不言,把朝政委交給庾冰和何充。秋季,七月,丙辰(初一),成帝入葬興平陵。康帝徒步行走送葬,直至閶闔門,然后登上素白的車輿到達陵墓所在地。葬事結(jié)束后,康帝駕臨殿前,庾冰、何充侍坐于旁?档壅f:“朕繼承國家大業(yè),靠得是你們二人之力!焙纬湔f:“陛下龍飛登寶座,是庾冰出的力。如果像我所說的那樣,那么陛下就不能目睹這升平之世了!笨档勖嬗袘M色。己未(初四),任命何充為驃騎將軍、都督徐州、揚州的晉陵諸軍事、兼領(lǐng)徐州刺史,鎮(zhèn)守京口,以避讓庾氏家族。

  [10]冬,十月,燕王遷都龍城,赦其境內(nèi)。

  [10]冬季,十月,前燕王慕容遷都至龍城,赦其境內(nèi)罪囚。

  建威將軍翰言于曰:“宇文強盛日久,屢為國患。今逸豆歸篡竊得國,群情不附;加之性識庸暗,將帥非才,國無防衛(wèi),軍無部伍。臣久在其國,悉其地形;雖遠附強羯,聲勢不接,無益救援;今若擊之,百舉百克。然高句麗去國密邇,常有窺之志;彼知宇文既亡,禍將及己,必乘虛深入,掩吾不備。若少留兵則不足以守,多留兵則不足以行。此心腹之患也,宜先除之;觀其勢力,一舉可克。宇文自守之虜,必不能遠來爭利。既取高句麗,還取宇文,如返手耳。二國既平,利盡東海。國富兵強,無返顧之憂,然后中原可圖也!痹唬骸吧!”

  建威將軍慕容翰對慕容說:“宇文部強盛日久,屢次成為國家的憂患,現(xiàn)在宇文逸豆歸篡權(quán)奪國,群情不肯依附。加上他性情見識都平庸昏昧,所用將帥沒有才能,國家沒有防衛(wèi)措施,軍隊沒有嚴(yán)密組織。我長久地居住在他們國家,熟知地形。他們雖然依附遠方強大的羯人,但聲威、力量都遠不可及,對救援沒什么幫助,F(xiàn)在如果攻擊宇文部,定是百戰(zhàn)百勝。不過高句麗與我國近在咫尺,對我們常有窺探的心志。他們知道宇文氏滅亡后,禍患將降臨到自己的頭上,必定會乘虛而入,襲我不備。如果留下少量兵力,不足以守御;多留軍隊則又不能攻克宇文部,這是我們的心腹之患,應(yīng)當(dāng)先行除去。我觀察高句麗的力量,我們可以一戰(zhàn)而勝。宇文氏是自己保守自己的人,一定不會到遠方來與我國爭奪利益。攻取高句麗后,回過頭來攻取宇文部,就易如反掌了。這兩個國家被平定后,我們便可以盡得東海之利,國富兵強,沒有后顧之憂,然后就有可能圖謀中原了!蹦饺菡f:“好!”

  將擊高句麗。高句麗有二道,其北道平闊,南道險狹,眾欲從北道,翰曰:“虜以常情料之,必謂大軍從北道,當(dāng)重北而輕南。王宜帥銳兵從南道擊之,出其不意,丸都不足取也。別遣偏師從北道;縱有蹉跌,其腹心已潰,四支無能為也!睆闹

  前燕軍準(zhǔn)備進攻高句麗。通住高句麗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北道,地形平闊,一條是南道,地勢險要狹窄,大家都想走北道。慕容翰說:“敵虜據(jù)常情忖度,必定認(rèn)為大軍會走北道,肯定是重北而輕南。大王應(yīng)當(dāng)率領(lǐng)精兵由南道攻擊,出其不意,其都城丸都唾手可得。另遣偏師由北道進發(fā),即使遭受挫折,但他們的腹心已經(jīng)潰敗,四肢便無能為力了!蹦饺萋爮牧怂墨I策。

  十一月,自將勁兵四萬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為前鋒;別遣長史王等將兵萬五千出北道以伐高句麗。高句麗王釗果遣弟武帥精兵五萬拒北道,自帥贏兵以備南道。慕容翰等先至,與釗合戰(zhàn),以大眾繼之。左常侍鮮于亮曰:“臣以俘虜蒙王國士之恩,不可以不報;今日,臣死日也!豹毰c數(shù)騎先犯高句麗陳,的向摧陷。高句麗陳動,大眾因而乘之,高句麗兵大敗。左長史韓壽斬高句麗將阿佛和度加,諸軍乘勝追之,遂入丸都。釗單騎走,輕車將軍慕輿追獲其母周氏及妻而還。會王等戰(zhàn)于北道,皆敗沒,由是不復(fù)窮追。遣使招釗,釗不出。

  十一月,慕容親自帶領(lǐng)精銳士兵四萬人循南道進發(fā),讓慕容翰、慕容霸為先鋒,另派長史王等率兵眾一萬五千人由北道進發(fā),征伐高句麗。高句麗王釗果然派遣兄弟武率領(lǐng)精兵五萬人在北道迎敵,自己帶領(lǐng)羸弱的士兵防備南道。慕容翰等人最先到達,與釗交戰(zhàn),慕容率領(lǐng)大軍陸續(xù)趕來。左常侍鮮于亮說:“我以俘虜?shù)纳矸菝墒苎嗤跻試恐Y相待的恩澤,不能不報答。今天就是我以死報效的日子!豹氉酝瑪(shù)名騎兵先行沖擊高句麗的戰(zhàn)陣,所到之處敵軍均遭挫敗。高句麗的軍陣騷動,燕國大軍乘勢攻擊,高句麗軍隊大敗。左長史韓壽斬殺高句麗將領(lǐng)阿佛和度加,各路軍隊乘勝追襲,于是進入丸都。高句麗王釗獨自騎馬逃跑,輕車將軍慕輿追擊,抓獲高句麗王的母親周氏和他的妻子后返回。適逢王等人在北道與高句麗的軍隊作戰(zhàn),均遭敗績,因此慕容不再窮追高句麗王,派使者招安他,他躲藏不肯出來。

  將還,韓壽曰:“高句麗之地,不可戍守。今其主亡民散,潛伏山谷;大軍既去,必復(fù)鳩聚,收其余燼,猶足為患。請載其父尸、囚其生母而歸,俟其束身自歸,然后返之,撫以恩信,策之上也。”從之。發(fā)釗父乙弗利墓,載其尸,收其府庫累世之寶,虜男女五萬余口,燒其宮室,毀丸都城而還。

  慕容準(zhǔn)備返回,韓壽說:“高句麗這地方,不能留兵戍守,F(xiàn)在他們君主逃亡,民眾流散,潛伏在山谷之中。我方大軍離開后,他們必定又會聚集在一起,收拾殘余,仍然可以造成禍患。我請求用車載上釗父的尸體、用囚車載上釗母帶回國去,等釗自縛來歸降,然后再交還給他,以恩信撫慰他,這是上策。”慕容聽從,發(fā)掘高句麗國王父親乙弗利的陵墓,用車運載尸體,收繳府庫中歷代積累的財寶,擄獲男女民眾五萬多人,焚毀高句麗王的宮室,又毀壞丸都城郭,然后返回。

  [11]十二月,壬子,立妃褚氏為皇后。征豫章太守褚裒為侍中、尚書。裒自以后父,不愿居中任事,苦求外出,乃除建威將軍、江州刺史,鎮(zhèn)半洲。

  [11]十二月,壬子(二十九日),康帝立妃子褚氏為皇后。征召豫章太守褚裒為侍中、尚書。褚裒因為自己是褚皇后的父親,不愿意在內(nèi)廷任職,苦苦乞求外出,于是被任為建威將軍、江州刺史,鎮(zhèn)守半洲。

  [12]趙王虎作臺觀四十余所于鄴,又營洛陽、長安二宮,作者四十余萬人;又欲自鄴起閣道至襄國,敕河南四州治南伐之備,并、朔、秦、雍嚴(yán)西討之資,青、冀、幽州為東征之計,皆三五發(fā)卒。諸州軍造甲者五十余萬人,船夫十七萬人,為水所沒、虎狼所食者三分居一。加之公侯、牧宰競營私利,百姓失業(yè)愁困。貝丘人李弘因眾心之怨,自言姓名應(yīng)讖,連結(jié)黨與,署置百寮;事發(fā),誅之,連坐者數(shù)千家。

  [12]后趙王石虎在鄴城營建四十多所臺觀,又營建洛陽、長安二處宮室,參與勞作的達四十多萬人。石虎又想從鄴城修建閣道到襄國,敕令黃河以南的四個州郡整治南伐的軍備,并州、朔州、秦州、雍州準(zhǔn)備西討的軍資,青州、冀州、幽州為東征作準(zhǔn)備,都是三個男丁中調(diào)遣二人,五人中征發(fā)三人。各州郡的軍隊共有甲士五十多萬人,船夫十七萬人,溺水而死、被虎狼吞噬的占三分之一。再加上公侯,牧宰競相謀取私利,百姓們失去所從事的家業(yè),愁困不堪。貝丘人李弘順應(yīng)民心的怨恚,自稱姓名與讖言相符,聚集黨羽,設(shè)置百官,事發(fā)后被殺,連坐獲罪的有幾千家。

  虎畋獵無度,晨出夜歸,又多微行,躬察作役。侍中京兆韋諫曰:“陛下忽天下之重,輕行斤斧之間,猝有狂夫之變,雖有智勇,將安所施!又興役無時,廢民耘獲,吁嗟盈路,殆非仁圣之所忍為也!被①n谷帛,而興繕滋繁,游察自若。

  石虎打獵沒有節(jié)制,清晨外出,夜間返回,又經(jīng)常微服出行,親自檢視工地的勞役情況。侍中京兆人韋勸諫說:“陛下輕視天下的重位,輕易地來往于危險之地,倘若突然發(fā)生狂人的變亂,即使有智有勇,又將何處施展!況且征發(fā)徭役不分時節(jié),荒廢民眾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吁嗟嘆息之聲充溢于行路。恐怕不是仁圣之人所能忍心干的事!笔①p賜韋谷物錢帛,但修建工程更加繁多,自己游巡察看泰然自若。

  秦公韜有寵于虎,太子宣惡之。右仆射張離領(lǐng)五兵尚書,欲求媚于宣,說之曰:“今諸侯吏兵過限,宜漸裁省,以壯本根!毙闺x為奏:“秦、燕、義陽、樂平四公,聽置吏一百九十七人,帳下兵二百人;自是以下,三分置一,余兵五萬,悉配東宮!庇谑侵T公咸怨,嫌釁益深矣。

  秦公石韜得到石虎的寵愛,太子石宣憎惡他。右仆射張離兼領(lǐng)五兵尚書職位,想討好石宣,勸說石宣道:“現(xiàn)在諸侯的屬吏、兵眾都超出了限度,應(yīng)當(dāng)逐漸裁省,以增強朝廷的勢力!笔審堧x寫上奏章說:“秦公、燕公、義陽公、樂平公四人,允許設(shè)置吏屬一百九十七人,帳下士兵二百人。由此而下,依照等位高低按三分之一的比例設(shè)置官吏,配備士卒。所余下的五萬士卒,全部配備給東宮!庇谑歉魑煌豕辉购,矛盾、隔閡越來越深了。

  青州上言:“濟南平陵城北石虎一夕移于城東南,有狼狐千余跡隨之,跡皆成蹊。”虎喜曰:“石虎者,朕也;自西北徙而東南者,天意欲使朕平蕩江南也。其敕諸州兵明年悉集,朕當(dāng)親董六師,以奉天命!比撼冀再R,上《皇德頌者》一百七人。制:“征士五人出車一乘,牛二頭,米十五斛,絹十匹,調(diào)不辦者斬!泵裰铃髯右怨┸婍殻q不能給,自經(jīng)于道樹者相望。

  青州上報說:“濟南平陵城北的石雕老虎,一夜間被移到城東南,沿途有一千多只狼狐的足跡,已經(jīng)踩出了小路!笔⒏吲d地說:“所謂石虎,就是朕。自西北遷徙到東南,表明天意想讓朕蕩平江南,F(xiàn)在敕令各州軍隊明年全部會齊,朕將親自統(tǒng)領(lǐng)六師,以遵循天命!比撼级挤Q賀,一百零七人呈上《皇德頌》。石虎頒發(fā)詔令:“被征調(diào)的士卒每五人出車一輛,牛二頭,米十五斛,絹十匹,不備者斬首!泵癖娨灾劣诘滟u子女供給軍需,仍然不能湊齊,在路邊樹上上吊自盡的遠近相望。

  康皇帝建元元年(癸卯、343)

  晉康帝建元元年(癸卯,公元343年)

  [1]春,二月,高句麗王釗遣其弟稱臣入朝于燕,貢珍異以千數(shù)。燕王乃還其父尸,猶留其母為質(zhì)。

  [1]春季,二月,高句麗王釗派兄弟去前燕國入朝稱臣,進貢珍寶異物數(shù)以千計。前燕王慕容這才交還其父尸體,但仍然扣留他們的母親作人質(zhì)。

  [2]宇文逸豆歸遣其相莫淺渾將兵擊燕;諸將爭欲擊之,燕王不許。莫淺渾以為畏之,酣飲縱獵,不復(fù)設(shè)備,使慕容翰出擊之,莫淺渾大敗,僅以身免,盡俘其眾。

  [2]宇文逸豆歸派丞相莫淺渾率兵進攻前燕,前燕國眾將爭著迎擊,前燕王慕容不允許。莫淺渾以為慕容畏懼自己,酣飲縱獵,不再設(shè)防。慕容讓慕容翰出擊,莫淺渾大敗,僅僅獨自幸免,士眾全部被俘獲。

  [3]庾翼為人慷慨,喜功名。瑯邪內(nèi)史桓溫,彝之子也,尚南康公主,豪爽有風(fēng)概,翼與之友善,相期以寧濟海內(nèi)。翼嘗薦溫于成帝曰:“桓溫有英雄之才,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邵之任,必有弘濟艱難之勛!睍r杜、殷浩并才名冠世,翼獨弗之重也,曰:“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后徐議其任耳!焙评坜o征辟,屏居墓所,幾將十年,時人擬之管、葛。江夏相謝尚、長山令王常伺其出處,以卜江左興亡。嘗相與省之,知浩有確然之志,既返,相謂曰:“深源不起,當(dāng)如倉生何!”尚,鯤之子也。翼請浩為司馬;詔除侍中、安西軍司,浩不應(yīng)。翼遺浩書曰:“王夷甫立名非真,雖云談道,實長華競。明德君子,遇會處際,寧可然乎!”浩猶不起。

  [3]庾翼為人慷慨,喜好功名,樞皟(nèi)史桓溫即桓彝的兒子,娶南康公主為妻,為人豪爽而有風(fēng)范和氣慨,庾翼和他關(guān)系友善,二人相約共同平定、拯救天下。庾翼曾經(jīng)向成帝舉薦桓溫,說:“桓溫具備英雄的才能,希望陛下不要用常人的禮節(jié)對待他,按尋常的女婿豢養(yǎng)。應(yīng)當(dāng)委派給他周宣王時方叔、邵虎那樣的重任,他必能建立匡救世事艱難的功勛!碑(dāng)時杜、殷浩都是才氣、聲名冠絕當(dāng)代,唯獨庾翼輕視他們,說:“這種人應(yīng)當(dāng)束之高閣,等天下太平后,再慢慢商議他們的職務(wù)。”殷浩多次拒絕官府的征辟,摒絕世事,隱居于墓地。如此將近十年,當(dāng)時人把他和管仲、諸葛亮相比。江夏相謝尚、長山縣令王經(jīng)常觀察他的出仕與隱居,來推測江南的興亡。他們曾經(jīng)共同前往探視,明了殷浩有堅定的志向,回來后相顧而言說:“殷浩不出來為官,百姓們該怎么辦!”謝尚即謝鯤的兒子。庾翼請殷浩出任司馬,康帝下詔任他為侍中、安西軍司,殷浩不從命。庾翼送信給殷浩說:“王導(dǎo)樹立的聲名并不真切,雖說是在談?wù)撔,其實助長了浮華豪奢之風(fēng)。具有完美德行的君子,遇到機會時難道能這樣嗎!”殷浩仍然不出仕。

  殷羨為長沙相,在郡貪殘,庾冰與翼書屬之。翼報曰:“殷君驕豪,亦似由有佳兒,弟故小令物情容之。大較江東之政,以嫗豪強,常為民蠹;時有行法,輒施之寒劣。如往年偷石頭倉米一百萬斛,皆是豪將輩,而直殺倉督監(jiān)以塞責(zé)。山遐為馀姚長,為官出豪強所藏二千戶,而眾共驅(qū)之,令遐不得安席。雖皆前宰之謬,江東事去,實此之由。兄弟不幸,橫陷此中,自不能拔足于風(fēng)塵之外,當(dāng)共明目而治之。荊州所統(tǒng)二十余郡,唯長沙最惡;惡而不黜,與殺督監(jiān)復(fù)何異邪!”遐,簡之子也。

  殷羨任長沙相,在郡中貪婪殘暴,庾冰寫信給庾翼,托他庇護。庾翼答復(fù)說:“殷羨驕縱豪強,恐怕就是因為有好兒子,所以我也從物理人情出發(fā)對他稍加寬容。總體考較一下江南的朝政,因為縱容豪強,經(jīng)常成為危害百姓的蠹蟲。當(dāng)時實行的法令,就在寒門百姓身上施行。比如往年有人偷石頭城倉庫藏米一百萬斛,都是豪強之輩,卻只殺死倉庫的督監(jiān)搪塞責(zé)任,山遐任余姚的長官,為官府清理出豪強藏匿不報的百姓二千戶,于是眾豪強共同驅(qū)逐他,使他不得安寧。這雖然都是前任宰相王導(dǎo)為官昏昧荒謬所致,但江東的大業(yè)日漸衰微,實在由此而生。你我兄弟身遭不幸,枉自陷身政務(wù)之中,自己無法拔足于風(fēng)塵之外,就應(yīng)當(dāng)共同睜亮眼睛加以治理。荊州所統(tǒng)轄的二十多個郡,唯有長沙惡跡最為昭著,惡而不遭貶黜,這與只殺督監(jiān)有什么不同呢!”山遐即山簡的兒子。

  翼以滅胡取蜀為己任,遣使東約燕王,西約張駿,刻期大舉。朝議多以為難,唯庾冰意與之同,而桓溫、譙王無忌皆贊成之。無忌,承之子也。

  庾翼以攻滅胡虜、收取蜀地為己任,派使者向東與前燕王慕容相約,向西與張駿相約,商定日期大舉行動。朝廷論議大多認(rèn)為困難,唯有庾冰的意見與庾翼相同,而桓溫、譙王司馬無忌都贊成。司馬無忌即司馬承的兒子。

  秋,七月,趙汝南太守戴開帥數(shù)千人詣翼降。丁巳,下詔議經(jīng)略中原。翼欲悉所部之眾北伐,表桓宣為都督司·雍·梁三州·荊州之四郡諸軍事、梁州刺史,前趣丹水;桓溫為前鋒小督、假節(jié),帥眾入臨淮;并發(fā)所統(tǒng)六州奴及車牛驢馬,百姓嗟怨。

  秋季,七月,后趙汝南太守戴開率領(lǐng)數(shù)千人向庾翼投降。丁已(初八),康帝下詔讓朝廷論議經(jīng)略中原的事宜。庾翼想全數(shù)出動所統(tǒng)領(lǐng)的士眾北伐,表薦桓宣為都督司州、雍州、梁州、荊州的四個郡諸軍事及梁州刺史,前赴丹水;任桓溫為前鋒小督、假節(jié),率士眾進入臨淮。同時出動自己統(tǒng)領(lǐng)的六州奴仆及車牛驢馬,百姓嘆息怨恨。

  [4]代王什翼犍復(fù)求婚于燕,燕王使納馬千匹為禮;什翼犍不與,又倨慢無子婿禮。八月,遣世子俊帥前軍師評等擊代。什翼犍帥眾避去,燕人無所見而還。

  [4]代王拓跋什翼犍又向前燕求婚,前燕王慕容讓他獻出一千匹馬作為聘禮,拓跋什翼犍不肯給,又驕傲自大,毫無女婿應(yīng)有的禮節(jié),八月,慕容派世子慕容俊率前軍師慕容評等人進攻代國。拓跋什翼犍率領(lǐng)士眾避開,前燕軍沒有遇見敵人,于是返回。

  [5]漢主壽卒,謚曰昭文,廟號中宗;太子勢即位,大赦。

  [5]成漢國主李壽死,謚號為昭文,廟號為中宗。太子李勢即位,大赦境內(nèi)罪囚。

  [6]趙太子宣擊鮮卑斛提,大破之,斬首三萬級。

  [6]后趙太子石宣進攻鮮卑部斛提,重創(chuàng)其軍,斬首三萬級。

  [7]宇文逸豆歸執(zhí)段遼弟蘭,送于趙,并獻駿馬萬匹。趙王虎命蘭帥所眾鮮卑五千人屯令支。

  [7]宇文逸豆歸執(zhí)獲段遼的兄弟段蘭,送到后趙國,并且獻上駿馬一萬匹。后趙王石虎命令段蘭率領(lǐng)追從他的鮮卑部五千人屯軍令支。

  [8]庾翼欲移鎮(zhèn)襄陽,恐朝廷不許,乃奏云移鎮(zhèn)安陸。帝及朝士皆遣使譬止翼,翼遂違詔北行;至夏口,復(fù)上表請鎮(zhèn)襄陽。翼時有眾四萬,詔加翼都督征討諸軍事。先是車騎將軍、揚州刺史庾冰屢求出外,辛巳,以冰都督荊·江·寧·益·梁·交·廣七州·豫州之四郡諸軍事、領(lǐng)江州刺史、假節(jié),鎮(zhèn)武昌,以為翼繼援。征徐州刺史何充為都督揚·豫·徐州之瑯邪諸軍事,領(lǐng)揚州刺史,錄尚書事,輔政。以瑯邪內(nèi)史桓溫為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徐州刺史,褚裒為衛(wèi)將軍,領(lǐng)中書令。

  [8]庾翼想轉(zhuǎn)移鎮(zhèn)守地到襄陽,怕朝廷不同意,于是上奏說移鎮(zhèn)安陸?档酆统⒋蟪级寂墒拐邥灾I制止,庾翼便違背詔令向北行進,到達夏口后,又上表請求鎮(zhèn)守襄陽。庾翼當(dāng)時擁有兵眾四萬人,康帝下詔加授他都督征討諸軍事。此前,車騎將軍、揚州刺吏庾冰多次請求外出任職,辛巳(初二),任命庾冰都督荊州、江州、寧州、益州、梁州、交州、廣州及豫州等四郡諸軍事,兼領(lǐng)江州刺史、假節(jié),鎮(zhèn)守武昌,作為庾翼的后援。征召徐州刺史何充為都督揚州、豫州、徐州的瑯邪諸軍事,兼領(lǐng)揚州刺史,錄尚書事,輔佐朝政。任命瑯邪內(nèi)史桓溫為都督青州、徐州、兗州諸軍事及徐州刺史,褚裒任衛(wèi)將軍,兼領(lǐng)中書令。

  [9]冬十一月,己巳,大赦。

  [9]冬季,十一月,己巳(二十二日),東晉大赦天下。

  二年(甲辰、344)

  二年(甲辰,公元344年)

  [1]春,正月,趙王虎享群臣于太武殿,有白雁百余集馬道之南,虎命射之,皆不獲。時諸州兵集者百余萬,太史令趙攬密言于虎曰:“白雁集庭,宮室將空之象,不宜南行!被⑿胖伺R宣武觀大閱而罷。

  [1]春季,正月,后趙王石虎在太武殿宴享群臣,有一百多只白雁停棲在馬道的南面,石虎讓人射雁,都沒射中。當(dāng)時各州軍隊會集起來已有一百多萬人,太史令趙攬秘密地對石虎說:“白雁停棲庭院,是宮室將要空寂無人的征兆,不適宜向南進發(fā)。”石虎相信他,于是駕臨宣武觀,舉行盛大的閱兵式,然后作罷。

  [2]漢主勢改元太和;尊母閻氏為皇太后,立妻李氏為皇后。

  [2]成漢國主李勢改年號為太和,尊奉母親閻氏為皇太后,冊立妻子李氏為皇后。

  [3]燕王與左司馬高詡謀伐宇文逸豆歸,詡曰:“宇文強盛,今不取,必為國患,伐之必克;然不利于將!背龆嫒嗽唬骸拔嵬夭环担恢页疾槐芤!庇谑亲詫⒎ヒ荻箽w。以慕容翰為前鋒將軍,劉佩副之;分命慕容軍、慕容恪、慕容霸及折沖將軍慕輿根將兵,三道并進。高詡將發(fā),不見其妻,使人語以家事而行。

  [3]前燕王慕容和左司馬高翊謀議,準(zhǔn)備討伐宇文逸豆歸。高翊說:“宇文氏強盛,現(xiàn)在不攻滅,必然成為國家的禍患。如果攻伐必能取勝,只是對將帥有所不利!备唏闯鰜砗蟾嬖V別人說:“我這一去必定回不來了,但是忠臣不避禍!庇谑悄饺葑詾榻y(tǒng)帥,攻伐宇文逸豆歸。任命慕容翰為前鋒將軍,劉佩作他的副手;分別命令慕容軍、慕容恪、慕容霸及折沖將軍慕輿根率領(lǐng)軍隊,分三路同時進發(fā)。高翊臨行前,不見他的妻子,讓人轉(zhuǎn)告家中事務(wù),然后出發(fā)。

  逸豆歸遣南羅大涉夜干將精兵逆戰(zhàn),遣人馳謂慕容翰曰:“涉夜干勇冠三軍,宜小避之!焙苍唬骸耙荻箽w掃其國內(nèi)精兵以屬涉夜干,涉夜干素有勇名,一國所賴也;今我克之,其國不攻自潰矣。且吾孰知涉夜干之為人,雖有虛名,實易與耳,不宜避之以挫吾兵氣。”遂進戰(zhàn)。翰自出沖陳,涉夜干出應(yīng)之;慕容霸從傍邀擊,遂斬涉夜干。宇文士卒見涉夜干死,不戰(zhàn)而潰;燕軍乘勝逐之,遂克其都城。逸豆歸走死漠北,宇文氏由是散亡。悉收其畜產(chǎn)、資貨,徙其部眾五千余落于昌黎,辟地千余里。更命涉夜干所居城曰威德城,使弟彪戍之而還。高詡、劉佩皆中流矢卒。

  宇文逸豆歸派南羅城主涉夜干統(tǒng)率精兵迎戰(zhàn),慕容派人急速告訴慕容翰:“涉夜干勇冠三軍,應(yīng)當(dāng)稍稍避讓。”慕容翰說:“宇文逸豆歸盡數(shù)出動國內(nèi)精兵交付給涉夜干,涉夜干素來有勇悍的名聲,被他們?nèi)珖稣獭,F(xiàn)在我戰(zhàn)敗他,他們的國家便會不戰(zhàn)自潰。況且我熟知涉夜干的為人,雖有虛名,其實容易對付,不應(yīng)當(dāng)避讓他,這會挫傷我軍的士氣!庇谑乔斑M接戰(zhàn)。慕容翰親自出馬沖擊敵陣,涉夜干出陣應(yīng)戰(zhàn),慕容霸從側(cè)面截?fù),于是斬殺了涉夜干。宇文氏的士卒見涉夜干死亡,不?zhàn)自潰。燕軍乘勝追擊,于是攻克宇文氏的都城。宇文逸豆歸逃跑,死于大漠以北,宇文氏由此離散滅亡。慕容盡數(shù)收繳他們的畜產(chǎn)、物資、錢財,把宇文氏五千多個村落遷徙到昌黎,開辟國土一千多里。把涉夜干原先居住的城鎮(zhèn)改名為威德城,讓兄弟慕容彪戍守,然后班師回國。高翊、劉佩都被流矢射中身亡。

  詡善天文,嘗謂曰:“卿有佳書而不見與,何以為忠盡!”詡曰:“臣聞人君執(zhí)要,人臣執(zhí)職。執(zhí)要者逸,執(zhí)職者勞。是以后稷播種,堯不預(yù)焉。占候、天文,晨夜甚苦,非至尊之所宜親,殿下將焉用之!”默然。

  高翊擅長天文,慕容曾對他說:“你有好書卻不見你給我看,怎么能說盡忠!”高翊說:“我聽說人君執(zhí)掌大要,人臣執(zhí)掌具體事務(wù)。執(zhí)掌大要的人安逸,執(zhí)掌具體事務(wù)的人辛苦。所以后稷播種莊稼,唐堯不參與其事。從事占候、天文,清晨、夜晚十分辛苦,不是至尊之人應(yīng)當(dāng)親自參與的,殿下準(zhǔn)備學(xué)來干什么?”慕容默然不語。

  初,逸豆歸事趙甚謹(jǐn),貢獻屬路。及燕人伐逸豆歸,趙王虎使右將軍白勝、并州刺史王霸自甘松出救之,比至,宇文氏已亡,因攻威德城,不克而還;慕容彪追擊,破之。

  當(dāng)初,宇文逸豆歸侍奉后趙國甚為恭敬,貢獻物品的人不絕于路。等到前燕人攻伐宇文逸豆歸,后趙王石虎派右將軍白勝、并州刺史王霸從甘松出發(fā)救援,等到達時,宇文氏已經(jīng)滅亡,順勢進攻威德城,不勝而退。慕容彪追襲,擊敗后趙軍。

  慕容翰之與宇文氏戰(zhàn)也,為流矢所中,臥病積時不出。后漸差,于其家試聘馬;蚋婧卜Q病而私習(xí)騎乘,疑欲為變,燕王雖藉翰勇略,然中心終忌之,乃賜翰死。翰曰:“吾負(fù)罪出奔,既而復(fù)還,今日死已晚矣。然羯賊跨據(jù)中原,吾不自量,欲為國家蕩一區(qū)夏;此志不遂,沒有遺恨,命矣夫!”飲藥而卒。

  慕容翰與宇文氏交戰(zhàn)時,被流箭射中,長期臥床養(yǎng)傷,不出門。后來逐漸痊愈,在家中試著騎馬。有人告發(fā)慕容翰假稱有病卻私下練習(xí)騎乘,懷疑他想作亂。前燕王慕容雖然仰仗慕容翰的勇悍和謀略,但心中終究有所忌憚,于是賜令慕容翰自裁。慕容翰說:“我當(dāng)初負(fù)罪出逃,后來又返回,今天死亡已算晚了。不過羯族寇賊占據(jù)中原,我不自量力,原想為國家蕩平、統(tǒng)一宇內(nèi)。這一志向不能實現(xiàn),我死了也會遺憾,這就是命運吧!”隨即飲毒藥身死。

  [4]代王什翼犍遣其大人長孫秩迎婦于燕。

  [4]代王拓跋什翼犍派其大人長孫秩到前燕國迎娶妻子。

  [5]夏,四月,涼州將張敗趙將王擢于三交城。

  [5]夏季,四月,涼州將領(lǐng)張在三交城擊敗后趙將領(lǐng)王擢。

  [6]初,趙領(lǐng)軍王朗言于趙王虎曰:“盛冬雪寒,而皇太子使人伐宮材,引于漳水,役者數(shù)萬,吁嗟滿道,陛下宜因出游罷之!被闹。太子宣怒。會熒惑守房,宜使太史令趙攬言于虎曰:“房為天王,今熒惑守之,其殃不細。宜以貴臣王姓者當(dāng)之!被⒃唬骸罢l可者?”攬曰:“無貴于王領(lǐng)軍!被⒁庀Ю,使攬更言其次。攬無以對,因曰:“其次唯中書監(jiān)王波耳。”虎乃下詔,追罪波前議矢事,腰斬之,及其四子,投尸漳水;既而愍其無罪,追贈司空,封其孫為侯。

  [6]當(dāng)初,后趙領(lǐng)軍王朗對后趙王石虎陳言說:“隆冬雪寒的季節(jié),太子卻讓人砍伐修建宮室的木材,沿漳水運送而來,參與勞役的人有數(shù)萬,吁嗟嘆息之聲充溢道路,陛下應(yīng)當(dāng)乘出游時加以制止!笔⒙爮。太子石宣發(fā)怒。適逢火星在房宿,石宣讓太史令趙攬對石虎說:“房宿是天王,現(xiàn)在火星停留于此,禍殃不小。應(yīng)當(dāng)用顯貴大臣中姓王的人承當(dāng)罰責(zé)!笔⒄f:“誰能承當(dāng)?”趙攬說:“沒有比領(lǐng)軍王朗更顯貴的了!笔⑿闹袘z惜王朗,讓趙覽再說其次的人選。趙攬無法回答,于是說:“其次只有中書監(jiān)王波了。”石虎于是下詔,追窮王波從前評議送矢給漢國,自取其辱一事的罪責(zé),處以腰斬之刑,連同四個兒子,將尸體丟入漳水。不久又憐憫王波沒有罪過而遭極刑,追贈為司空,封王波孫子為侯。

  [7]趙平北將軍尹農(nóng)攻燕凡城,不克而還。

  [7]后趙北平將軍尹農(nóng)進攻前燕國凡城,不勝而退。

  [8]漢太史令韓皓上言:“熒惑守心,乃宗廟不修之譴!睗h主勢命群臣議之。相國董皎、侍中王嘏以為:“景、武創(chuàng)業(yè),獻、文承基,至親不遠,無宜疏絕!蹦烁氤墒甲妗⑻,皆謂之漢。

  [8]成漢國太史令韓皓上書說:“火星在心宿,是對不修繕宗廟的譴責(zé)!背蓾h國主李勢令群臣論議此事。相國董皎、侍中王嘏認(rèn)為:“景皇帝李特、武皇帝李雄創(chuàng)定國家大業(yè),獻皇帝李驤、文皇帝李壽稟承國家政權(quán),至親的關(guān)系并不疏遠,不應(yīng)當(dāng)疏遠絕祀!庇谑侵匦孪铝罴漓氤墒甲胬钐睾吞诶钚,都用漢的稱謂。

  [9]征西將軍庾翼使梁州刺史桓宣擊趙將李羆于丹水,為羆所敗,翼貶宣為建威將軍。宣漸憤成疾,秋,八月,庚辰,卒。翼以長子方之為義城太守,代領(lǐng)宣眾;又以司馬應(yīng)誕為襄陽太守,參軍司馬勛為梁州刺史,戍西城。

  [9]征西將軍庾翼讓梁州刺史桓宣進攻在丹水后趙將領(lǐng)李羆,被李羆戰(zhàn)敗。庾翼貶黜桓宣為建威將軍。桓宣為此慚愧、氣憤,因而染病。秋季,八月,庚辰(初七),桓宣故去。庾翼讓長子庾方之出任義城太守,代為統(tǒng)領(lǐng)桓宣的部眾。又讓司馬應(yīng)誕出任襄陽太守,參軍司馬勛任梁州刺史,戍守西城。

  [10]中書令褚裒固辭樞要;閏月,丁巳,以裒為左將軍、都督兗州·徐州之瑯邪諸軍事、兗州刺史,鎮(zhèn)金城。

  [10]晉中書令褚裒堅持辭絕樞要的重任,閏月,丁巳(十四日),任褚裒為左將軍、都督兗州和徐州的瑯邪諸軍事、兗州刺史,鎮(zhèn)守金城。

  [11]帝疾篤,庾冰、庾翼欲立會稽王昱為嗣;中書監(jiān)何充建議立皇子聃,帝從之。九月,丙申,立聃為皇太子。戊戌,帝崩于式乾殿。己亥,何充以遺旨奉太子即位,大赦。由是冰、翼深恨充。尊皇后褚氏為皇太后。時穆帝方二歲,太后臨朝稱制。何充加中書監(jiān),錄尚書事。充自陳既錄尚書,不宜復(fù)監(jiān)中書;許之,復(fù)加侍中。

  [11]康帝病重,庾冰、庾翼想扶立會稽王司馬昱為嗣君,中書監(jiān)何充建議冊立皇子司馬聃,康帝聽從何充的建議。九月,丙申(二十四日),立司馬聃為皇太子。戊戌(二十六日),康帝在式乾殿駕崩。己亥(二十七日),何充按康帝遺詔推奉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由此庾冰、庾翼深深痛恨何充。穆帝尊奉康帝皇后褚氏為皇太后。當(dāng)時穆帝剛兩歲,太后臨朝親政。何充被加授中書監(jiān),錄尚書事。何充自己陳述,既任錄尚書事,不應(yīng)再領(lǐng)導(dǎo)中書,獲得允許,又加授他為侍中。

  充以左將軍褚裒,太后之父,宜綜朝政,上疏薦裒參錄尚書;乃以裒為侍中、衛(wèi)將軍、錄尚書事,持節(jié)、督、刺史如故。裒以近戚,懼獲譏嫌,上疏固請居藩;改授都督徐·兗·青三州·揚州之二郡諸軍事、衛(wèi)將軍、徐·兗二州刺史,鎮(zhèn)京口。尚書奏:“裒見太后,在公庭則如臣禮,私覿則嚴(yán)父;”從之。

  何充認(rèn)為左將軍褚裒是褚太后的父親,應(yīng)當(dāng)總攬朝政,便上疏舉薦褚裒參錄尚書,于是朝廷任命褚裒為侍中、衛(wèi)將軍、錄尚書事,持節(jié)和原先的都督、刺史職位不變。褚裒因為是親近的外戚身份,懼怕由此遭人譏諷猜忌,便上疏堅持請求出任藩鎮(zhèn)長官。于是改授他都督徐州、兗州、青州三州及揚州的二郡諸軍事,衛(wèi)將軍,徐州和兗州刺史,鎮(zhèn)守京口。尚書奏議說:“褚裒與太后相見,在朝廷則褚裒執(zhí)臣子禮節(jié),私下見面則太后尊禮父親!碧舐爮摹

  [12]冬,十月,乙丑,葬康帝于崇平陵。

  [12]冬季,十月,乙丑(二十三日),康帝入葬崇平陵。

  [13]江州刺史庾冰有疾;太后征冰輔政,冰辭,十一月,庚辰,卒。庾翼以家國情事,留子方之為建武將軍,戍襄陽;方之年少,以參軍毛穆之為建武司馬以輔之。穆之,寶之子也。翼還鎮(zhèn)夏口。詔翼復(fù)督江州,又領(lǐng)豫州刺史。翼辭豫州,復(fù)欲移鎮(zhèn)樂鄉(xiāng),詔不許。翼仍繕修軍器,大佃積谷,以圖后舉。

  [13]江州刺史庾冰有病,太后征召庾冰入朝輔佐國政,庾冰辭謝不受。十一月,庚辰(初九),庾冰故去。庾翼因為家事國事難以兼顧,留下兒子庾方之任建武將軍,戍守襄陽。因庾方之年輕,讓參軍毛穆之任建武將軍司馬,輔佐庾方之。毛穆之即毛寶的兒子。庾翼返回,鎮(zhèn)守夏口。朝廷下詔讓庾翼再督察江州,又兼領(lǐng)豫州刺史。庾翼辭謝豫州刺史職務(wù),仍然想移鎮(zhèn)樂鄉(xiāng),朝廷下詔不同意。庾翼仍然修繕兵器,大舉屯田,積蓄谷物,以圖后舉。

  [14]趙王虎作河橋于靈昌津,采石為中濟,石下,輒隨流,用功五百余萬而橋不成,虎怒,斬匠而罷。

  [14]后趙王石虎在靈昌津建造黃河渡橋,開采石料作為橋墩,但石塊投下后,便被水沖走,耗用勞力五百多萬,渡橋卻未建成。石虎發(fā)怒,斬殺工匠,停止建造。

  孝宗穆皇帝上之上永和元年(乙巳、345)

  晉穆帝永和元年(乙巳,公元345年)

  [1]春,正月,甲戌朔,皇太后設(shè)白紗帷于太極殿,抱帝臨軒。

  [1]春季,正月,甲戌朔(疑誤),皇太后在太極殿設(shè)置白紗帷悵,抱著穆帝駕臨殿前。

  [2]趙義陽公鑒鎮(zhèn)關(guān)中,役煩賦重;文武有長發(fā)者,輒拔為冠纓,余以給宮人。長史取發(fā)白趙王虎,虎征鑒還鄴,以樂平公苞代鎮(zhèn)長安。發(fā)雍、洛、秦、并州十六萬人治長安未央宮。

  [2]后趙義陽公石鑒鎮(zhèn)守關(guān)中,徭役繁多,賦稅沉重。文武官員頭發(fā)長的,就拔下來當(dāng)冠帽的纓繩,剩下的送給宮女。長史拿著頭發(fā)稟報后趙王石虎,石虎征召石鑒回鄴城,讓樂平公石苞代為鎮(zhèn)守長安。又征發(fā)雍州、洛州、秦州、并州的十六萬人營建長安未央宮。

  虎好獵,晚歲,體重不能跨馬,乃造獵車千乘,刻期校獵。自靈昌津南至滎陽東極陽都為獵場,使御史監(jiān)察其中禽獸,有犯者罪至大辟。民有美女、佳牛馬,御史求之不得,皆誣以犯獸,論死者百余人。發(fā)諸州二十六萬人修洛陽宮。發(fā)百姓牛二萬頭配朔州牧官。增置女官二十四等,東宮十二等,公侯七十余國皆九等,大發(fā)民女三萬余人,料為三等以配之;太子、諸公私令采發(fā)者又將萬人?たh務(wù)求美色,多強奪人妻,殺其夫及夫自殺者三千余人。至鄴,虎臨軒簡第,以使者為能,封侯者十二人。荊楚、揚、徐之民流叛略盡;守令坐不能綏懷,下獄誅者五十余人。金紫光祿大夫逯明因侍切諫,虎大怒,使龍騰拉殺之。

  石虎喜歡打獵,晚年身體沉重不能騎馬,就建造打獵用的車子一千輛,定期比賽打獵。從靈昌津向南到滎陽東境的陽都,都劃為獵場,讓御史監(jiān)護,其中的禽獸有人敢傷害,便獲罪,被處以大辟的極刑。百姓有美麗女子或上好的牛馬,御史如果弄不到手,就誣陷他們傷害禽獸,論罪處死的有一百多人。又征發(fā)各州二十六萬人修建洛陽宮,征發(fā)百姓牛畜二萬頭調(diào)配給朔州的牧官。又增設(shè)宮中女官,分置二十四等,東宮十二等,七十多個公侯封國都分九等,大舉征選民女三萬多人,分成三等配置各處。太子、各王公私下發(fā)令征選的美女又將近萬人。各個郡縣極力選取美女,經(jīng)常強行奪占百姓的妻子,殺害她們的丈夫,加上丈夫自殺的,人數(shù)達三千多。美女送到鄴后,石虎在殿前挑選分等,因為使者能干,被封侯的有十二人。荊楚、揚州、徐州的民眾流失、背叛幾乎無存。當(dāng)?shù)氐氖亓钭镆虿荒馨步楆P(guān)切他們,被下獄誅殺的有五十多人。金紫光祿大夫明乘侍奉石虎時直言力諫,石虎大怒,讓驍勇的龍騰中郎將他摧折而死。

  [3]燕王以牛假貧民,使佃苑中,稅其什之八,自有牛者稅其七。記室參軍封裕上書諫,以為“古者什一而稅,天下之中正也。降及魏、晉,仁政衰薄,假官田官牛者不過稅其什六,自有牛者中分之,猶不取其七八也。自永嘉以來,海內(nèi)蕩析,武宣王綏之以德,華夷之民,萬里輻湊,襁負(fù)而歸之者,若赤子之歸父母,是以戶口十倍于舊,無田者什有三四。及殿下繼統(tǒng),南摧強趙,東兼高句麗,北取宇文,拓地三千里,增民十萬戶;是宜悉罷苑囿以賦新民,無牛者官賜之牛,不當(dāng)更收重稅也。且以殿下之民用殿下之牛,牛非殿下之有,將何在哉!如此,則戎旗南指之日,民誰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石虎誰與處矣!川瀆溝渠有廢塞者,皆應(yīng)通利,旱則灌溉,潦則疏泄。一夫不耕,或受之饑,況游食數(shù)萬,何以得家給人足乎!今官司猥多,虛費廩祿,茍才不周用,皆宜澄汰。工商末利,宜立常員。學(xué)生三年無成,徒塞英俊之路,皆當(dāng)歸之于農(nóng)。殿下圣德寬明,博察芻蕘,參軍王憲、大夫劉明并以言事忤旨,主者處以大辟,殿下雖恕其死,猶免官禁錮。夫求諫諍而罪直言,是猶適越而北行,必不獲其所志矣。右長史宋該等阿媚茍容,輕劾諫士,已無骨鯁,嫉人有之,掩蔽耳目,不忠之甚者也!蹦讼铝睿Q:“覽封記室之諫,孤實懼焉。國以民為本,民以谷為命,可悉罷苑囿以給民之無田者。實貧者,官與之牛;力有余愿得官牛者,并依魏、晉舊法。溝瀆各有益者,令以時修治。今戎事方興,勛伐既多,官未可減,俟中原平一,徐更議之。工商、學(xué)生皆當(dāng)裁擇。夫人臣關(guān)言于人主,至難也,雖有狂妄,當(dāng)擇其善者而從之。王憲、劉明,雖罪應(yīng)廢黜,亦由孤之無大量也,可悉復(fù)本官,仍居諫司。封生蹇蹇,深得王臣之體,其賜錢五萬。宣示內(nèi)外,有欲陳孤過者,不拘貴賤,勿有所諱!”雅好文學(xué),常親臨庠序講授,考校學(xué)徒至千余人,頗有妄濫者,故封裕及之。

  [3]前燕王慕容把牛借給貧民,讓他們在苑囿中佃耕,賦稅收取十分之八,自己有牛的收稅十分之七。記室參軍封裕上書規(guī)諫,認(rèn)為:“古時按十分之一的比例收稅,這是天下最公正的稅法。延及魏、晉,仁政衰微,借官田、官牛的也不過納稅十分之六,自己有牛的只納稅一半,尚且不采用十分之七八的稅制。從永嘉年以來,國內(nèi)動蕩離析,武宣王用仁德安綏民眾,漢族和夷族的民眾,不遠萬里前來匯集,背負(fù)襁褓來歸附的情景,如同幼兒歸附父母。所以人口戶數(shù)比起以往增長十倍,沒有田地的人達十分之三四。等到殿下繼位,在南方挫敗強大的趙國,在東方兼并了高句麗,在北方攻取宇文部,拓展國土三千里,增加民眾十萬戶。此時應(yīng)當(dāng)全部放棄苑囿分給新附民眾耕種,沒牛的官府賜給牛,不應(yīng)再收取重稅。況且以殿下之民的身份使用殿下的牛,牛不為殿不私有,又為何人所有呢!這樣,則戰(zhàn)旗南指的那一天,百姓們誰不送飯送水,勇躍犒勞,迎接大王的軍隊呢?石虎又能與誰共處呢!川瀆溝渠有毀廢堵塞的,都應(yīng)開通、疏浚,天旱可以灌溉,天澇可以泄洪。一人不耕種,就會有人挨餓,更何況游動民眾有數(shù)萬人,怎能做到家有裕財,人人豐足呢!現(xiàn)在各種官吏眾多,白白耗費俸祿,只要才能不堪任用,都應(yīng)淘汰。從事工商業(yè)獲利,應(yīng)當(dāng)設(shè)置固定人數(shù)。學(xué)員三年無所成就,白白堵塞才的晉升之路,都應(yīng)當(dāng)遣返他們重新務(wù)農(nóng)。殿下圣德寬明,廣泛地考察征求樵人、漁夫的意見。參軍王憲、大夫劉明都因論事違背圣旨,主持的官員判處大辟酷刑,殿下雖然饒恕他們死罪,但仍然免去官職,禁錮不用。尋求諫諍卻懲罰直言的人,這如同要去越國卻向北行走,必定不能實現(xiàn)志向。右長史宋該等人阿媚奉承,茍且安身,輕率地彈劾直諫之士,自己沒有脊骨,嫉妒別人具有,遮掩殿下耳目,這是最嚴(yán)重的不忠!蹦饺萦谑窍铝,內(nèi)稱:“省覽記室封裕的勸諫,孤實在為此恐懼。國以民為根本,民以糧食為命根,可以全部廢除苑囿,交給百姓中沒有田地的人耕種。實在貧窮的,官府借給耕牛;財力有余卻想得到官府耕牛的,都依照魏、晉舊法收稅。溝瀆對生產(chǎn)有益的,命令按時修治,F(xiàn)在戰(zhàn)事剛剛興起,建立功勛的機會很多,百官不便裁減,等平定、統(tǒng)一中原后,再慢慢論議此事。工商之人、學(xué)員人數(shù),都應(yīng)當(dāng)裁減選擇。人臣向人主陳言,這是很難的事,雖然有狂妄之處,應(yīng)當(dāng)擇善而從。王憲、劉明,雖然按罪應(yīng)廢黜,也是因為孤沒有雅量,可以恢復(fù)原來官職,仍然當(dāng)諫議官。封裕忠正耿直,深知王臣的禮節(jié),特賜錢五萬,F(xiàn)在向內(nèi)外宣示曉諭,如有想指出孤的過失的,不論貴賤,不必有所忌諱!”慕容雅好文學(xué),經(jīng)常親臨學(xué)校講授,考查錄用生徒達一千多人,其中頗有姑妄濫收之人,所以封裕談到此事。

  [4]詔征衛(wèi)將軍褚裒,欲以為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吏部尚書劉遐、長史王胡之說裒曰:“會稽王令德雅望,國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授之!辟瞿斯剔o,歸藩。壬戌,以會稽王昱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

  [4]朝廷下詔征召衛(wèi)將軍褚裒,想讓他任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吏部尚書劉遐、長史王胡之勸說褚裒道:“會稽王司馬昱德行昭著、素負(fù)雅望,是國家的周公,足下應(yīng)把國家大政交給他!瘪屹鲇谑菆詻Q辭謝不受封職,回歸藩鎮(zhèn)。壬戌(疑誤),朝廷任命會稽王司馬昱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

  昱清虛寡欲,尤善玄言,常以劉、王及潁川韓伯為談客,又辟郗超為撫軍掾,謝萬為從事中郎。超,鑒之孫也,少卓犖不羈。父,簡默沖退而嗇于財,積錢至數(shù)千萬,嘗開庫任超所。怀⑹┯H故,一日都盡。萬,安之弟也,清曠秀邁,亦有時名。

  司馬昱清虛寡欲,特別擅長談?wù)撔裕?jīng)常讓劉、王及潁川人韓伯作談客,又征用郗超為撫軍椽吏,謝萬為從事中郎。郗超即郗鑒的孫子,少年時便卓絕出眾,不受羈絆。父親郗,簡微寡言,性情淡泊卻吝惜錢財,積蓄錢財無數(shù)。曾經(jīng)打開庫房任由郗超取用,郗超發(fā)放、施舍給親朋故舊,一日之內(nèi)都散發(fā)殆盡。謝萬即謝安的兄弟,清靜曠遠,卓爾不群,當(dāng)時也很有名望。

  [5]燕有黑龍、白龍見于龍山,交首游戲,解角而去。燕王親祀以太牢,赦其境內(nèi),命所居新宮曰和龍。

  [5]前燕國在龍山出現(xiàn)黑龍和白龍,交首戲游,丟下龍角離開。前燕王慕容親自用太牢的禮節(jié)祭祀,赦免境內(nèi)罪犯,把自己居住的新宮殿命名為和龍。

  [6]都亭肅侯庾翼疽發(fā)于背,表子爰之行輔國將軍、荊州刺史,委以后任;司馬義陽朱燾為南蠻校尉,以千人守巴陵。秋,七月,庚午,卒。

  [6]都亭肅侯庾翼的背疽發(fā)作,上表乞請兒子庾爰之行輔國將軍職、荊州刺史,把后事委托給他。又任司馬義陽人朱燾為南蠻校尉,率一千人駐守巴陵。秋季,七月,庚午(初三),庾翼故去。

  翼部將干瓚等作亂,殺冠軍將軍曹據(jù)。朱燾與安西長史江、建武司馬毛穆之、將軍袁真共誅之。,統(tǒng)之子也。

  庾翼的部將干瓚等人作亂,殺害冠軍將軍曹據(jù)。朱燾和安西長史江、建武司馬毛穆之、將軍袁真共同討殺他。江即江統(tǒng)的兒子。

  [7]八月,豫州刺史路永叛奔趙,趙王虎使永屯壽春。

  [7]八月,豫州刺史路永背叛晉投奔后趙,后趙王石虎讓他屯軍壽春。

  [8]庾翼既卒,朝議皆以諸庾世在西藩,人情所安,宜依翼所請,以庾爰之代其任。何充曰:“荊楚,國之西門,戶口百萬,北帶強胡,西鄰勁蜀,地勢險阻,周旋萬里;得人則中原可定,失人則社稷可憂,陸抗所謂‘存則吳存,亡則吳亡’者也,豈可以白面少年當(dāng)之哉!桓溫英略過人,有文武器干,西夏之任,無出溫者!弊h者又曰:“庾爰之肯避溫乎?如令阻兵,恥懼不淺!背湓唬骸皽刈阋灾浦,諸君勿憂!

  [8]庾翼死后,朝廷論議都認(rèn)為庾氏家族世世代代駐守西部藩鎮(zhèn),為人心所向,應(yīng)當(dāng)同意庾翼的請求,讓庾爰之接替職位。何充說:“荊楚是國家的西方門戶,有民眾百萬,北邊連結(jié)強大的胡虜,西邊鄰近強大的漢國,地勢險阻,周邊有萬里之遙。得到合適的人選那么中原可以平定,所用非人那么國家命運可堪憂慮,這就是陸抗所說的:‘存則吳存,亡則吳亡’。怎能讓白臉少年人擔(dān)當(dāng)這樣的職位呢!桓溫英氣、謀略過人,有文武兩方面的才干,西邊這個職位,沒有比桓溫更合適的人了!闭撟h者又說:“庾爰之肯讓給桓溫嗎?如果他率軍抗命,國家所受的恥辱和驚懼都不會小!焙纬湔f:“桓溫足以制服他,你們不必?fù)?dān)憂!

  丹楊尹劉每奇溫才,然后其有不臣之志,謂會稽王昱曰;“溫不可使居形勝之地,其位號常宜抑之。”勸昱自鎮(zhèn)上流,以己為軍司,昱不聽;又請自行,亦不聽。

  丹楊尹劉經(jīng)常為桓溫的才干驚奇,但知道他有不甘為臣的志向,劉對會稽王司馬昱說:“桓溫不能讓他占據(jù)地形便利的地方,對他的地位、封號也應(yīng)當(dāng)經(jīng)常貶抑!眲袼抉R昱自己鎮(zhèn)守長江上游,讓自己任軍司,司馬昱不聽。劉又請求自己前往,也不獲準(zhǔn)許。

  庚辰,以徐州刺史桓溫為安西將軍、持節(jié)、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領(lǐng)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爰之果不敢爭。又以劉監(jiān)沔中諸軍事,領(lǐng)義成太守,代庾方之。徙方之、爰之于豫章。

  庚辰(疑誤),任命徐州刺史桓溫為安西將軍,持節(jié),都督荊州、司州、雍州、益州、梁州、寧州諸軍事,領(lǐng)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庾爰之果然不敢與他爭位。又任命劉監(jiān)察沔中諸軍事,兼領(lǐng)義成太守,替代庾方之。把庾方之、庾爰之遷徙到豫章。

  桓溫嘗乘雪欲獵,先過劉,見其裝束甚嚴(yán),謂之曰:“老賊欲持此何為?”溫笑曰:“我不為此,卿安得坐談乎!”

  桓溫曾經(jīng)想乘下雪外出打獵,先過訪劉,劉見他裝束十分齊整,對他說:“老賊想這樣去干什么?”桓溫笑著回答:“我不去打獵,你還哪能在家中坐談呢!”

  [9]漢主勢之弟大將軍廣,以勢無子,求為太弟;勢不許。馬當(dāng)、解思明諫曰:“陛下兄弟不多,若復(fù)有所廢,將益孤危,”固請許之。勢疑其與廣有謀,收當(dāng)、思明斬之,夷其三族。遣太保李奕襲廣于涪城,貶廣為臨邛侯,廣自殺。思明被收,嘆曰:“國之不亡,以我數(shù)人在也,今其殆矣!”言笑自若而死。思明有智略,敢諫諍;馬當(dāng)素得人心;及其死,士民無不哀之。

  [9]成漢國主李勢的兄弟、大將軍李廣,因為李勢沒有兒子,請求讓自己當(dāng)皇太弟,李勢不同意。馬當(dāng)、解思明勸諫說:“陛下兄弟不多,如果再有所廢免,將會更加孤弱危險!眻詻Q請求答應(yīng)李廣的請求。李勢懷疑他們和李廣有預(yù)謀,拘捕馬當(dāng)、解思明斬首,夷滅三族。又派太保李奕進攻在涪城的李廣,貶黜李廣為臨邛侯,李廣自殺。解思明被捕時,嘆息說:“國家之所以不滅亡,是因為有我們這幾個人在,現(xiàn)在危險了!”談笑自若赴死。解思明有智慧、謀略,敢于直言諫諍。馬當(dāng)素來得人心,他們死后,士民們無不哀悼。

  [10]冬,十月,燕王使慕容恪攻高句麗,拔南蘇,置戍而還。

  [10]冬季,十月,前燕王慕容派慕容恪進攻高句麗,攻克南蘇,設(shè)置戍守后返回。

  [11]十二月,張駿伐焉耆,降之。是歲,駿分武威等十一郡為涼州,以世子重華為刺史;分興晉等八郡為河州,以寧戎校尉張為刺史;分敦煌等三郡及西域都護三營為沙州,以西胡校尉楊宣為刺史。駿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假涼王,督攝三州;始置祭酒、郎中、大夫、舍人、謁者等官,官號皆仿天朝而微變其名;車服旌旗擬于王者。

  [11]十二月,張駿攻伐焉耆,使之投降。這年,張駿分出武威等十一郡;設(shè)置涼州,讓世子張重華任刺史;分出興晉等八郡為河州,讓寧戎校尉張任刺史;又分出敦煌等三個郡及西域都護的三營為沙州,讓西胡校尉楊宣任刺史。張駿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假涼王,督攝三州,開始設(shè)置祭酒、郎中、大夫、舍人、謁者等官員,官號都仿效東晉朝廷,只是稍稍改變名稱。車服旌旗都仿效帝王。

  [12]趙王虎以冠軍將軍姚弋仲為持節(jié)、十郡六夷大都督、冠軍大將軍。弋仲清儉鯁直,不治威儀,言無畏避,虎甚重之;朝之大議,每與參決,公卿皆憚而下之。武城左尉,虎寵姬之弟也,嘗入弋仲營,侵?jǐn)_其部眾。弋仲執(zhí)而數(shù)之曰:“爾為禁尉,迫脅小民;我為大臣,目所親見,不可縱也!泵笥覕刂晃具殿^流血,左右固諫,乃止。

  [12]后趙王石虎任冠軍將軍姚弋仲為持節(jié)、十郡六夷大都督、冠軍大將軍。姚弋仲清靜儉樸耿直,不修威儀,說話無所畏懼,石虎非常器重他。朝廷的重大決議,姚弋仲時常參與決斷,公卿大臣都對他心存忌憚,執(zhí)禮恭敬。武城左尉是石虎寵姬的兄弟,曾闖入姚弋仲的營地,侵?jǐn)_部眾。姚弋仲將他擒獲,數(shù)落他說:“你身為制止邪妄行為的校尉,卻脅迫小小百姓,我身為大臣,親眼所見,就不能寬縱你!绷钭笥沂虖耐瞥鰯厥住W笪局x罪求饒,叩頭直至流血,左右侍從極力勸阻,姚弋仲這才饒他性命。

  [13]燕王以為古者諸侯即位,各稱元年,于是始不用晉年號,自稱十二年

  [13]前燕王慕容認(rèn)為古代諸侯即位,都各自稱為元年,便開始不用晉年號,自稱十二年。

  [14]趙王虎使征東將軍鄧恒將兵數(shù)萬屯樂安,治攻具,為取燕之計。燕王以慕容霸為平狄將軍,戍徒河;恒畏之,不敢犯。

  [14]后趙王石虎讓征東將軍鄧恒率數(shù)萬軍隊屯兵樂安,修制進攻器械,為攻打前燕國作準(zhǔn)備。前燕王慕容任慕容霸為平狄將軍,戍守徒河。鄧恒畏懼,不敢侵犯。

  二年(丙午、346)

  二年(丙午,公元346年)

  [1]春,正月,丙寅,大赦。

  [1]春季,正月,丙寅(初一),晉大赦天下。

  [2]己卯,都鄉(xiāng)文穆公何充卒。充有器局,臨朝正色,以社稷為己任,所選用皆以功效,不私親舊。

  [2]己卯(十四日),都鄉(xiāng)文穆公何充死。何充兼具才識和度量,上朝時面容端肅,以治國為己任,所選用的人都有所成就,不為親朋故友徇私情。

  [3]初,夫馀居于鹿山,為百濟所侵,部落衰散,西徙近燕,而不設(shè)備。燕王遣世子俊帥慕容軍、慕容恪、慕輿根三將軍、萬七千騎襲夫馀。俊居中指授,軍事皆以任恪,遂拔夫馀,虜其王玄及部落五萬余口而還。以玄為鎮(zhèn)軍將軍。妻以女。

  [3]當(dāng)初,扶馀部居住在鹿山,遭百濟的侵?jǐn)n,部落衰敗離散,便向西遷徙靠近前燕國,但不設(shè)防備。前燕王慕容派世子慕容俊率慕容軍、慕容恪、慕輿根三位將軍、騎兵共一萬七千人進攻扶馀部。慕容俊居中指揮,具體軍務(wù)都委派給慕容恪,于是攻克扶馀,擄獲扶馀王玄和部落民眾五萬多人返回。慕容任玄為鎮(zhèn)軍將軍,把女兒許配給他為妻。

  [4]二月,癸丑,以左光祿大夫蔡謨領(lǐng)司徒,與會稽王昱同輔政。

  [4]二月,癸丑(十九日),晉任左光祿大夫蔡謨兼領(lǐng)司徒職務(wù),與會稽王司馬昱共同輔佐朝政。

  [5]褚裒薦前光祿大夫顧和、前司徒左長史殷浩;三月,丙子,以和為尚書令,浩為建武將軍、揚州刺史。和有母喪。固辭不起,謂所親曰:“古人有釋衰從王事者,以其才足干時故也;如和者,正足以虧孝道,傷風(fēng)俗耳!弊R者美之。浩亦固辭。會稽王昱與浩書曰:“屬當(dāng)厄運,危弊理極,足下沈識淹長,足以經(jīng)濟。若復(fù)深存挹退,茍遂本懷,吾恐天下之事于此去矣。足下去就,即時之廢興,則家國不異,足下宜深思之!”浩乃就職。

  [5]褚裒向朝廷薦舉前光祿大夫顧和、前司徒左長史殷浩,三月,丙子(十二日),朝廷任命顧和為尚書令,殷浩為建武將軍、揚州刺史。顧和為亡母服喪,堅持辭絕不肯出仕,對自己親近的人說:“古人中有脫下喪服從事君王事務(wù)的,是因為他們的才能足以濟世治事。像我這樣的人如果這么做,就只有使孝道有損,傷風(fēng)敗俗而已。”有見地的人都稱贊他。殷浩也堅持辭謝不受職。會稽王司馬昱給殷浩寫信說:“國家正當(dāng)困厄的命運,危殆的弊病理當(dāng)終盡,足下的見識深遠、廣博、出眾,足以經(jīng)世救國。如果再深存謙抑之心,隨隨便便滿足個人的心愿,我怕天下之事就此無可挽回了。足下的去就,就是時世的廢興,家庭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不可分割,足下還是好好想想!”殷浩這才就職。

  [6]夏,四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6]夏季,四月,己酉朔(疑誤),出現(xiàn)日食。

  [7]五月,丙戌,西平忠成公張駿薨。官屬上世子重華為使持節(jié)、大都督、太尉、護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假涼王;赦其境內(nèi);尊嫡母嚴(yán)氏為大王太后,母馬氏為王太后。

  [7]五月,丙戌(二十三日),西平忠成公張駿去世。前涼的官員屬吏表請世子張重華為使持節(jié)、大都督、太尉、護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假涼王,赦其境內(nèi)罪囚。張重華尊奉父親的正妻嚴(yán)為氏大王太后,生母馬氏為王太后。

  [8]趙中黃門嚴(yán)生惡尚書朱軌,會久雨,生譖軌不修道路,又謗訕朝政,趙王虎囚之。蒲洪諫曰:“陛下既有襄國、鄴宮,又修長安、洛陽宮殿,將以何用!作獵車千乘,環(huán)數(shù)千里以養(yǎng)禽獸,奪人妻女十余萬口以實后宮,圣帝明王之所為,固若是乎!今又以道路不修,欲殺尚書。陛下德政不修,天降淫雨,七旬乃霽。霽方二日,雖有鬼兵百萬,亦未能去道路之涂潦,而況人乎!政刑如此,其如四海何,其如后代何!愿止作徒,罷苑囿,出宮女,赦朱軌,以副眾望!被㈦m不悅,亦不之罪,為之罷長安、洛陽作役,而竟誅朱軌。又立私論朝政之法,聽吏告其君,奴告其主。公卿以下,朝覲以目相顧,不敢復(fù)相過從談?wù)Z。

  [8]后趙國中黃門嚴(yán)生與尚書朱軌交惡,適逢淫雨連綿,嚴(yán)生譖毀朱軌不修整道路,又誹謗、譏諷朝政,后趙王石虎將朱軌囚禁。蒲洪勸諫說:“陛下已經(jīng)擁有襄國、鄴宮,又營建長安、洛陽的宮殿,準(zhǔn)備用來干什么!又制造獵車一千輛,圍地幾千里用來豢養(yǎng)禽獸,強奪百姓妻子、女兒十多萬人充實后宮,賢圣的帝王、明智的君主的所作所為,難道原本就是如此嗎!現(xiàn)在又因道路沒有修整,就想殺害尚書。陛下的德政不修,上天才降淫雨,歷經(jīng)七十天剛放晴,天晴才兩天,即使有鬼神之兵一百萬人,也不能去除道路上的泥濘和積水,何況人呢!政治和刑法變成這樣,對天下人如何交待,對后人如何交待!希望能停止勞作的徒役,廢除苑囿,釋放宮女,赦免朱軌,用以滿足眾人的期望!笔㈦m然不高興,但也沒有降罪蒲洪,為此停止了長安、洛陽兩地的勞作徒役,但終究誅殺了朱軌。又制定懲治私下議論朝政的刑法,允許屬吏告發(fā)君長,奴仆告發(fā)主人。自此公卿大臣以下,朝會覲見時以目光互相示意,不再敢互相來往交談。

  [9]趙將軍王擢擊張重華,襲武街,執(zhí)護軍曹權(quán)、胡宣,徙七千余戶于雍州。涼州刺史麻秋、將軍孫伏都攻金城,太守張沖請降,涼州震恐。

  [9]后趙將軍王擢攻打張重華,襲擊武街,抓獲了護軍曹權(quán)、胡宣,將七千多戶百姓遷徙到雍州。涼州刺史麻秋、將軍孫伏都攻打金城,太守張沖請求投降,涼州人十分震驚恐懼。

  重華悉發(fā)境內(nèi)兵,使征南將軍裴恒將之以御趙;恒壁于廣武,久而不戰(zhàn)。涼州司馬張耽言于重華曰:“國之存亡在兵,兵之勝敗在將。今議者舉將,多推宿舊。夫韓信之舉,非舊德也。蓋明主之舉,舉無常人,才之所堪,則授以大事。今強寇在境,諸將不進,人情危懼。主簿謝艾,兼資文武,可用以御趙!敝厝A召艾,問以方略;艾愿請兵七千人,必破趙以報。重華拜艾中堅將軍,給步騎五千,使擊秋。艾引兵出振武,夜有二梟鳴于牙中,艾曰:“六博得梟者勝;今梟鳴牙中,克敵之兆也!边M與趙戰(zhàn),大破之,斬首五千級。重華封艾為福祿伯。

  張重華出動了境內(nèi)的全部軍隊,讓征南將軍裴恒統(tǒng)率著他們?nèi)サ钟筅w。裴恒在廣武堅壁固守,久不交戰(zhàn)。涼州司馬張耽向張重華進言說:“國家的存亡取決于軍隊,軍隊的勝敗取決于將領(lǐng)。如今評議者薦舉將領(lǐng),大多推舉故舊。韓信被薦舉,并非由于他是過去的功臣,所以賢明君主的薦舉,并沒有固定不變的人選,只要才能勝任,就授以重任。如今強敵就在境內(nèi),眾將領(lǐng)都不前進,人心恐懼。主簿謝艾,才兼文武,可以起用他來抵御趙。”張重華召見謝艾,問他用什么辦法抵御后趙,謝艾請求給他七千兵眾,一定攻破趙以作報答。張重華授予謝艾中堅將軍,配給他步兵騎兵五千人,讓他去攻打麻秋。謝艾帶領(lǐng)軍隊出了振武,夜里有兩只貓頭鷹在軍營中嗚叫,謝艾說:“玩六博棋時,得到飾有貓頭鷹圖案棋子的人獲勝。如今貓頭鷹在軍營中嗚叫,這是戰(zhàn)勝敵人的征兆!庇谑蔷瓦M軍與后趙交戰(zhàn),大敗后趙軍隊,斬首五千多人。張重華封謝艾為福祿伯。

  麻秋之克金城也,縣令敦煌車濟不降,伏劍而死。秋又攻大夏,護軍梁式執(zhí)太守宋晏,以城應(yīng)秋,秋遣晏以書誘致宛戍都尉敦煌宋矩,矩曰:“為人臣,功既不成,唯有死節(jié)耳!毕葰⑵拮佣笞载。秋曰:“皆義士也,”收而葬之。

  麻秋攻克金城的時候,縣令敦煌人車濟不投降,用劍自殺而死。麻秋又攻打大夏,護軍梁式拘捕了太守宋晏,舉城投降以響應(yīng)麻秋。麻秋派遣宋晏帶著書信去勸誘宛戍都尉敦煌人宋矩前來投降,宋矩說:“作為人主的臣下,既然不能成就功業(yè),只有為氣節(jié)而死了!庇谑撬拖劝哑迌簹⒌,然后自刎而死。麻秋說:“這些人全都是義士!睘樗麄兪帐苍。

  [10]冬,漢太保李奕自晉壽舉兵反,蜀人多從之,眾至數(shù)萬。漢主勢登城拒戰(zhàn),奕單騎突門,門者射而殺之,其眾皆潰。勢大赦境內(nèi),改元嘉寧。

  [10]冬季,成漢太保李奕在晉壽起兵反叛,蜀人大多都跟從他,兵眾多達數(shù)萬。成漢國主李勢登上城墻抵御,李奕單身匹馬沖擊城門,守衛(wèi)城門的人向他射擊,射死了他,其兵眾全都潰逃。李勢在境內(nèi)實行大赦,改年號為嘉寧。

  勢驕淫,不恤國事,多居禁中,罕接公卿,疏忌舊臣,信任左右,讒諂并進,刑罰苛濫,由是中外離心。蜀土先無獠,至是始從山出,自巴西至犍為、梓潼,布滿山谷十余萬落,不可禁制,大為民患;加以饑饉,四境之內(nèi),遂至蕭條。

  李勢驕奢淫佚,不操心國家大事,常常身居宮中,很少與公卿大臣接觸,疏遠忌憚昔日的臣下,信任跟隨在身邊的人,讒言媚語并進,刑罰苛刻泛濫,因此宮廷內(nèi)外的人們?nèi)寂c他離心。蜀地以前沒有獠族人,到這時他們開始從山中出來,從巴西至犍為、梓潼,十多萬個部落布滿了山谷,無法禁止控制,給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禍患。再加上臨逢荒年,國境之內(nèi),終于變得一片蕭條。

  [11]安西將軍桓溫將伐漢,將佐皆以為不可。江夏相袁喬勸之曰:“夫經(jīng)略大事,固非常情所及,智者了于胸中,不必待眾言皆合也。今為天下之患者,胡、蜀二寇而已,蜀雖險固,比胡為弱,將欲除之,宜先其易者。李勢無道,臣民不附,且恃其險遠,不修戰(zhàn)備。宜以精卒萬人輕赍疾趨,比其覺之,我已出其險要,可一戰(zhàn)擒也。蜀地富饒,戶口繁庶,諸葛武侯用之抗衡中夏,若得而有之,國家之大利也。論者恐大軍既西,胡必窺覦,此似是而非。胡聞我萬里遠征,以為內(nèi)有重備,必不敢動;縱有侵軼,緣江諸軍足以拒守,必?zé)o憂也!睖貜闹。喬,之子也。

  [11]安西將軍桓溫準(zhǔn)備討伐成漢,將領(lǐng)輔佐全都認(rèn)為不可行。江夏相袁喬勸諫桓溫說:“攻取天下這樣的大事,本來就不是按常理所能預(yù)測的,智慧高超的人自己在心中決定就可以了,不必非要等眾人的意見全都統(tǒng)一。如今作為天下禍患的,只有胡、蜀二敵而已,蜀國雖然地勢險固,但力量比胡人軟弱,如果準(zhǔn)備除掉他們,應(yīng)該先攻打容易攻取的一方。李勢毫無道義,臣僚百姓與他離心,而且他憑借著自己的天險與偏遠,沒有做交戰(zhàn)的準(zhǔn)備。應(yīng)該派一萬精銳士兵輕裝迅速開進,等到他察覺以后,我們已經(jīng)穿越過了他的險要之地,一次交戰(zhàn)就可以擒獲他。蜀地物產(chǎn)富饒,人口眾多,諸葛亮用它與中原抗衡,如果我們得到而占有了此地,這對國家大有好處。談?wù)摯耸碌娜宋ǹ执筌娢鬟M以后,胡人一定會乘虛圖謀,這是似是而非的說法。胡人聽說我們?nèi)f里遠征。會認(rèn)為國內(nèi)設(shè)有嚴(yán)密的防備,一定不敢輕舉妄動?v然有所侵?jǐn)_,沿長江布防的各路軍隊也足以抵御防守,肯定沒有什么憂患!被笢芈爮脑瑔痰囊庖。袁喬是袁的兒子。

  十一月,辛未,溫帥益州刺史周撫、南郡太守譙王無忌伐漢,拜表即行;委安西長史范汪以留事,加撫都督梁州之四郡諸軍事;使袁喬帥二千人為前鋒。

  十一月辛未(初五日),桓溫率領(lǐng)益州刺史周撫、南郡太守譙王司馬無忌討伐成漢,進上表章后立即行動。將留守事務(wù)委托給安西長史范汪,讓周撫擔(dān)任都督梁州的四郡諸軍事。讓袁喬率領(lǐng)二千人作為前鋒。

  朝廷以蜀道險遠,溫眾少而深入,皆以為憂,惟劉以為必克。或問其故,曰:“以博知之。溫,善博者也,不必得則不為。但恐克蜀之后,溫終專制朝廷耳。”

  朝廷因為蜀道艱險遙遠,桓溫的兵力不足而又深入敵后,都為此擔(dān)憂,只有劉認(rèn)為一定能取勝。有人問他為什么,劉說:“通過博戲知道的;笢厥巧朴诓⿷虻娜耍荒芸隙ㄈ俚乃筒桓。只是恐怕攻克蜀地之后,桓溫最終要在朝廷專權(quán)罷了!

  三年(丁未、347)

  三年(丁未,公元347年)

  [1]春,二月,桓溫軍至青衣。漢主勢大發(fā)兵,遣叔父右衛(wèi)將軍福、從兄鎮(zhèn)南將軍權(quán)、前將軍昝堅等將之,自山陽趣合水。諸將欲設(shè)伏于江南以待晉兵,昝堅不從,引兵自江北鴛鴦渡向犍為。

  [1]春季,二月,桓溫的部隊抵達青衣。成漢國主李勢大舉出兵,派叔父右衛(wèi)將軍李福、堂兄鎮(zhèn)南將軍李權(quán)、前將軍昝堅等人率領(lǐng)兵眾,從山陽開赴合水。眾將領(lǐng)想要在長江以南設(shè)下埋伏以等待東晉的軍隊,昝堅沒有聽從,帶領(lǐng)軍隊從長江以北的鴛鴦渡過長江,奔赴犍為。

  三月,溫至彭模;議者欲分為兩軍,異道俱進,以分漢兵之勢。袁喬曰:“今懸軍深入萬里之外,勝則大功可立,不可勝則噍類無遺,當(dāng)合勢齊力,以取一戰(zhàn)之捷。若分兩軍,則眾心不一,萬一偏敗,大事去矣。不如全軍而進,棄去釜甑,赍三日糧,以示無還心,勝可必也!睖貜闹。留參軍孫盛、周楚將羸兵守輜重,溫自將步卒直指成都。楚,撫之子也。

  三月,桓溫抵達彭模。有人提議應(yīng)該兵分兩路,分頭并進,用以削弱成漢軍的威勢。袁喬說:“如今孤軍深入萬里之外,勝利可以建立大功,敗則盡死無遺,應(yīng)當(dāng)聚合威勢,齊心協(xié)力,以爭取一戰(zhàn)成功。如果兵分兩路,則眾心不一,萬一一方失敗,討伐蜀漢的大事就完了。不如以完整的軍隊前進,扔掉釜甑一類的炊具,只帶三天的軍糧,以顯示義無返顧的決心,肯定可以取勝!被笢芈爮牧怂囊庖。留下參軍孫盛,周楚帶領(lǐng)瘦弱的士兵守衛(wèi)輕重裝備,桓溫親自統(tǒng)率步兵直接開赴成都。周楚是周撫的兒子。

  李福進攻彭模,孫盛等奮擊,走之。溫進,遇李權(quán),三戰(zhàn)三捷,漢兵散走歸成都,鎮(zhèn)軍將軍李位都迎詣溫降。昝堅至犍為,乃知與溫異道,還,自沙頭津濟,比至,溫已軍于成都之十里陌,堅眾自潰。

  李福進軍攻打彭模,孫盛等人奮力反擊,趕跑了他;笢剡M軍,遇上了李權(quán),三次交戰(zhàn),三次獲勝,成漢的軍隊潰散逃回了成都,鎮(zhèn)軍將軍李位都迎到桓溫那里投降。昝堅到了犍為以后,才知道和桓溫走的不是一條路,掉頭返回,從沙頭津渡過長江,等到抵達成都,桓溫已經(jīng)駐扎在成都的十里陌,昝堅的兵眾自己就潰散了。

  勢悉眾出戰(zhàn)于成都之笮橋,溫前鋒不利,參軍龔護戰(zhàn)死,矢及溫馬首。眾懼,欲退,而彭吏誤鳴進鼓;袁喬拔劍督士卒力戰(zhàn),遂大破之。溫乘勝長驅(qū)至成都,縱火燒其城門。漢人惶懼,無復(fù)斗志。勢夜開東門走,至葭萌,使散騎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溫,自稱“略陽李勢叩頭死罪,”尋輿櫬面縛詣軍門。溫解縛焚櫬,送勢及宗室十余人于建康;引漢司空譙獻之等以為參佐,舉賢旌善,蜀人悅之。

  李勢把全部兵眾都調(diào)往成都的笮橋迎戰(zhàn),桓溫的前鋒部隊出師不利,參軍龔護戰(zhàn)死,流箭射中了桓溫的馬頭。兵眾見狀十分害怕,想要撤退,而負(fù)責(zé)擊鼓的官吏卻誤擊了前進的鼓聲。袁喬拔出戰(zhàn)劍督促士兵奮力攻戰(zhàn),終于大敗李勢的軍隊。桓溫乘勝長驅(qū)直入抵達成都,放火焚燒了城門。成漢人驚慌恐懼,再沒有繼續(xù)抵抗的斗志了。李勢趁夜打開東門逃跑,到了葭萌,讓散騎常侍王幼給桓溫送去了請求投降的文書,自稱“略陽人李勢叩頭請求死罪。”不久便拉著棺材,雙手反綁于身后來到了桓溫的軍營門前投降。桓溫為他松開了雙手,焚燒了棺材,把李勢及宗室親屬十多人送到了建康。任用漢司空譙獻之等作為參佐,舉拔賢能獎掖善事,蜀人十分高興。

  [2]日南太守夏侯覽貪縱,侵刻胡商,又科調(diào)船材,云欲有所討,由是諸國恚憤,林邑王文攻陷日南,將士死者五六千,殺覽,以尸祭天;檄交州刺史朱蕃,請以郡北橫山為界。文既去,蕃使督護劉雄戍日南。

  [2]日南太守夏侯覽貪婪放縱,侵吞掠奪胡族商人,又下令征調(diào)造船用的木材,說準(zhǔn)備討伐征戰(zhàn)使用,因此各國對他十分憤恨。林邑王范文攻陷了日南,日南的將士有五六千人死亡,殺掉了夏侯覽,用他的尸體祭祀上天。給交州刺史朱蕃送去檄文,請求以郡北的橫山作為與晉的分界。范文離開以后,朱蕃讓督護劉雄戍守日南。

  [3]漢故尚書仆射王誓、鎮(zhèn)東將軍鄧定、平南將軍王潤、將軍隗文等皆舉兵反,眾各萬余;笢刈該舳ǎ乖瑔虛粑模云浦。溫命益州刺史周撫鎮(zhèn)彭模,斬王誓、王潤。溫留成都三十日,振旅還江陵。李勢至建康,封歸義侯。夏,四月,丁巳,鄧定、隗文等入據(jù)成都,征虜將軍楊謙棄涪城,退保德陽。

  [3]成漢過去的尚書仆射王誓、鎮(zhèn)東將軍鄧定、平南將軍王潤、將軍隗文等人全都起兵反叛,各自擁有兵眾數(shù)萬;笢赜H自攻打鄧定,讓袁喬攻打隗文,全都大敗了他們;笢孛钜嬷荽淌分軗徭(zhèn)守彭模,斬殺了王誓、王潤。桓溫在成都逗留了三十天,整頓部隊后返回了江陵。李勢抵達建康,被封為歸義侯。夏季,四月,丁巳(二十九日),鄧定、隗文等人進占成都,征虜將軍楊謙放棄了涪城,退守德陽。

  [4]趙涼州刺史麻秋攻罕。晉昌太守郎坦以城大難守,欲棄外城。武成太守張悛曰:“棄外城則動眾心,大事去矣!睂幦中N緩堣硰你裕淌卮蟪。秋帥眾八萬圍塹數(shù)重,云梯地突,百道皆進;城中御之,秋眾死傷數(shù)萬。趙王虎復(fù)遣其將劉渾等帥步騎二萬會之。郎坦恨言不用,教軍士李嘉潛引趙兵千余人登城;璩督諸將力戰(zhàn),殺二百余人,趙兵乃退。璩燒其攻具,秋退保大夏。

  [4]后趙涼州刺史麻秋攻打罕。晉昌太守郎坦因為罕城大難以防守,想放棄外城。武成太守張悛說:“放棄了外城就會動搖眾心,大事也就完了!睂幦中N緩堣⒙爮牧藦堛脑挘淌爻浅亍B榍锫暑I(lǐng)八萬兵眾將護城河團團包圍,云梯地道,各路俱進,城中的士兵頑強抵抗,麻秋的兵眾死傷數(shù)萬。后趙王石虎又派他的將領(lǐng)劉渾等人率領(lǐng)步、騎兵二萬人與麻秋會合。郎坦痛恨張悛不采納自己的意見,叫軍士李嘉悄悄地帶領(lǐng)一千多趙士兵登上城墻。張琚督促眾將領(lǐng)奮力戰(zhàn)斗,殺死了二百多人,后趙軍隊這才后退。張琚焚燒了后趙軍隊進攻的器械,麻秋退守大夏。

  虎以中書監(jiān)石寧為征西將軍,帥并、司州兵二萬余人為秋等后繼。張重華將宋秦等帥戶二萬降于趙。重華以謝艾為使持節(jié)、軍師將軍,帥步騎三萬進軍臨河。艾乘軺車,戴白,鳴鼓而行。秋望見,怒曰:“艾年少書生,冠服如此,輕我也,”命黑龍驤三千人馳擊之;艾左右大擾。或勸艾宜乘馬,艾不從,下車,踞胡床,指麾處分,趙人以為有伏兵,懼不敢進。別將張瑁自間道引兵截趙軍后,趙軍退,艾乘勢進擊,大破之,斬其將杜勛、汲魚,獲首虜萬三千級,秋單馬奔大夏。

  石虎任命中書監(jiān)石寧為征西將軍,率領(lǐng)并州、司州的軍隊二萬多人作為麻秋的后繼部隊。張重華的部將宋秦等人率領(lǐng)二萬多戶人家向后趙投降。張重華任命謝艾為使持節(jié)、軍師將軍,率領(lǐng)步、騎兵三萬人進軍臨河。謝艾乘著輕車,戴著白色便帽,擊鼓前進。麻秋遠遠望見,憤怒地說:“謝艾是年輕書生,如此穿著,這是輕視我!庇谑蔷兔钛b備黑色矛的三千龍驤兵馳馬攻打他,跟隨在謝艾周圍的人大為驚憂。有人勸謝艾應(yīng)該騎馬,謝艾不聽,下車以后,坐在交椅上,指揮部署,后趙軍以為有伏兵,因害怕不敢再前進了。別將張瑁率兵從小路截斷了后趙軍隊的后路,后趙軍隊兵退,謝艾乘勢進攻,大破后趙軍,斬殺了后趙將領(lǐng)杜勛、汲魚,斬殺其兵眾一萬三千多人,麻秋單身匹馬逃奔大夏。

  五月,秋與石寧復(fù)帥眾十二萬進屯河南,劉寧、王擢略地晉興、廣武、武街,至于曲柳。張重華使將軍牛旋拒之,退守罕,姑臧大震。重華欲親出拒之,謝艾固諫。索遐曰:“君者,一國之鎮(zhèn),不可輕動!蹦艘园瑸槭钩止(jié)、都督征討諸軍事、行衛(wèi)將軍,遐為軍正將軍,帥步騎二萬拒之。別將楊康敗劉寧于沙阜,寧退屯金城。

  五月,麻秋和石寧又率領(lǐng)十二萬兵眾進軍駐扎在黃河以南,劉寧、王擢攻略晉興、廣武、武街,直至曲柳。張重華讓將軍牛旋抵抗他們,后退固守罕,姑臧城內(nèi)大為震恐。張重華想親自出征抵抗,謝艾退切勸諫。索遐說:“君王鎮(zhèn)攝一國,不可輕率行動!睆堉厝A于是任命謝艾為使持節(jié),都督征討諸軍事、行衛(wèi)將軍職,任命索遐為軍正將軍,率領(lǐng)二萬步、騎兵抵抗趙軍。別將楊康在沙阜打敗劉寧,劉寧后退駐扎在金城。

  [5]六月,辛酉,大赦。

  [5]六月,辛酉(初五),晉實行大赦。

  [6]秋,七月,林邑復(fù)陷日南,殺督護劉雄。

  [6]秋季,七月,林邑的軍隊又攻陷日南,殺掉了督護劉雄。

  [7]隗文、鄧定等立故國師范長生之子賁為帝而奉之,以妖異惑眾,蜀人多歸之。

  [7]隗文、鄧定等人立前國師范長生的兒子范賁為帝,并尊奉他,他們靠妖異之辭迷惑民眾,蜀人大多歸附。

  [8]趙王虎復(fù)遣征西將軍孫伏都、將軍劉渾帥步騎二萬會麻秋軍,長驅(qū)濟河,擊張重華,遂城長最。謝艾建牙誓眾,有風(fēng)吹旌旗東南指,索遐曰:“風(fēng)為號令,今旌旗指敵,天所贊也。”艾軍于神鳥,王擢與艾前鋒戰(zhàn),敗,走還河南。八月,戊午,艾進擊秋,大破之,秋遁歸金城;⒙勚,嘆曰:“吾以偏師定九州,今以九州之力困于罕,彼有人焉,未可圖也!”艾還,討叛虜斯骨真等萬余落,皆破平之。

  [8]后趙王石虎又派征西將軍孫伏都、將軍劉渾率領(lǐng)步、騎兵二萬人與麻秋的軍隊會合,長驅(qū)直入,渡過黃河,攻打張重華,屯軍長最。謝艾在軍前豎起大旗與兵眾誓師,恰好風(fēng)吹旌旗指向東南,索遐說:“風(fēng)向就是號令,現(xiàn)在旌旗指向敵人,這是上天的助!敝x艾屯軍于神鳥,王擢與謝艾的前鋒部隊交戰(zhàn),被打敗,逃回黃河以南。八月,戊午(初三),謝艾進軍攻打麻秋,大敗麻秋,麻秋逃回金城。石虎聽說以后,嘆息道:“我靠部分軍隊平定了九州,如今擁有九州的兵力卻受困于罕,他們有人才在這里,不可圖謀!”謝艾班師返回,討伐反叛敵虜?shù)乃构钦娴纫蝗f多個部落,全都打敗平定了他們。

  [9]趙王虎據(jù)十州之地,聚斂金帛,及外國所獻珍異,府庫財物,不可勝紀(jì);猶自以為不足,悉發(fā)前代陵墓,取其金寶。

  [9]后趙王石虎占據(jù)了十州的地域,聚集收斂金帛,以及外國所進獻的珍異寶物,府庫里的財物,不可勝數(shù),但自己還是覺得不夠,把前代的陵墓全都挖掘開,奪走了其中的金寶。

  沙門吳進言于虎曰:“胡運將衰,晉當(dāng)復(fù)興,宜苦役晉人以厭其氣!被⑹股袝鴱埲喊l(fā)近郡男女十六萬人,車十萬乘,運土筑華林苑及長墻于鄴北,廣袤數(shù)十里。申鐘、石璞、趙攬等上疏陳天文錯亂,百姓凋弊;⒋笈唬骸笆乖穳Τ,吾夕沒,無恨矣!贝購埲菏谷粻T夜作;暴風(fēng)大雨,死者數(shù)萬人。郡國前后送蒼麟十六,白鹿七,虎命司虞張曷柱調(diào)之以駕芝蓋,大朝會列于殿庭。

  僧人吳進向石虎進言說:“胡族的命運將要衰落,晉王朝當(dāng)要復(fù)興,應(yīng)當(dāng)讓晉人服艱苦的勞役,以抑制他們的氣勢!笔⒆屔袝鴱埲赫靼l(fā)附近各郡的男女十六萬人,車十萬輛,運土到鄴城以北,修筑華林苑及漫長的圍墻,占地方圓數(shù)十里。申鐘、石璞、趙攬等人上疏,陳述目前天文星象錯亂,百姓凋敝。石虎勃然大怒,說:“即使宮苑和圍墻早晨建成,而我晚上就死去,也死無遺憾!笔⒍酱購埲鹤屓藗冋既紶T火,夜不停工。天降暴風(fēng)大雨,死亡的人達數(shù)萬。各郡國先后送上蒼麟十六只,白鹿七頭,石虎命令司虞張曷柱調(diào)馴它們,用來駕芝蓋車,舉行盛大朝會時陳列在殿堂庭院。

  九月,命太子宣出祈福于山川,因行游獵。宣乘大輅,羽葆華蓋,建天子旌旗,十有六軍戎卒十八萬出自金明門,虎從其后宮升陵霄觀望之,笑曰:“我家父子如此,自非天崩地陷,當(dāng)復(fù)何愁!但抱子弄孫,日為樂耳!

  九月,石虎命令太子石宣到各地的山川祈求福祉,順便周游打獵。石宣乘坐大車,車子飾以鳥羽華蓋,樹立天子旌旗,十六路軍隊的十八萬士卒從金明門出發(fā),石虎從后宮登上陵霄觀眺望,笑著說:“我家父子如此,除非天崩地陷,還有什么可愁的呢!我只管去抱兒子逗孫子,終日享受天倫之樂吧。”

  宣所舍,輒列人為長圍,四面各百里,驅(qū)禽獸,至暮皆集其所,使文武皆跪立,重行圍守,炬火如晝,命勁騎百余馳射其中,宣與姬妾乘輦臨觀,獸盡而止。或獸有迸逸,當(dāng)圍守者,有爵則奪馬,步驅(qū)一日,無爵則鞭之一百。士卒饑凍死者萬有余人,所過三州十五郡,資儲皆無孑遺。

  石宣每到一地停留,就讓人們結(jié)成漫長的圍圈,四邊各有一百多里,然后驅(qū)趕禽獸,到傍晚讓禽獸全都匯集在他的住所附近,讓文武官員全都跪立,再把禽獸圍攏起來,火炬把四周照得如同白晝,石宣命令強勁騎兵一百多人馳馬向圍圈中射擊,石宣和姬妾們乘車觀看,直到禽獸全被射死才停止。有時個別禽獸逃出圍圈,負(fù)責(zé)圍守該地段的人,有爵位的就剝奪他的馬讓他步行一天,沒爵位的就責(zé)罰一百鞭。士卒饑寒交迫,死亡的人有一萬多,所經(jīng)過的三州十五郡,物資儲備全都揮霍無遺。

  虎復(fù)命韜繼出,自并州至于秦、雍亦如之。宣怒其與己鈞敵,愈嫉之;抡呲w生得幸于宣,無寵于韜,微勸宣除之,于是始有殺韜之謀矣。

  石虎又命令石韜繼石宣之后出行,從并州到秦州、雍州,情況和石宣一樣。石宣對石韜和自己勢均力敵很惱怒,對他越發(fā)嫉恨。宦官趙生得寵于石宣,在石韜面前不受寵愛,于是就暗地里勸說石宣除掉石韜,從此開始有了殺石韜的圖謀。

  [10]趙麻秋又襲張重華將張瑁,敗之,斬首三千余級。罕護軍李逵帥眾七千降于趙,自河以南,氐、羌皆附于趙。

  [10]后趙的麻秋又攻襲張重華的部將張瑁,打敗了他,斬首三千多級。罕護軍李逵率領(lǐng)七千兵眾投降了后趙,自黃河以南,氐族、羌族全都歸附了后趙。

  [11]冬,十月,乙丑,遣侍御史俞歸至涼州,授張重華侍中、大都督、督隴右·關(guān)中諸軍事、大將軍、涼州刺史、西平公。歸至姑臧,重華欲稱涼王,未肯受詔,使所親沈猛私謂歸曰:“主公奕世為晉忠臣,今曾不如鮮卑,何也?朝廷慕容為燕王,而主公才為大將軍,何以褒勸忠賢乎!明臺宜移河右,共勸州主為涼王。人臣出使,茍利社稷,專之可也。”歸曰:“吾子失言!昔三代之王也,爵之貴者莫若上公;及周之衰,吳、楚始僭號稱王,而諸侯不之非,蓋以蠻夷畜之也;借使齊、魯稱王,諸侯豈不四面攻之乎!漢高祖封韓、彭為王,尋皆誅滅,蓋權(quán)時之宜,非厚之也。圣上以貴公忠賢,故爵以上公,任以方伯,寵榮極矣,豈鮮卑夷狄所可比哉!且吾聞之,功有大小,賞有重輕。今貴公始繼世而為王,若帥河石之眾,東平胡、羯,修復(fù)陵廟,迎天子返洛陽,將何以加之乎?”重華乃止。

  [11]冬季,十月,乙丑(十一日),晉派侍御史俞歸到?jīng)鲋荩谟鑿堉厝A侍中、大都督、督隴右、關(guān)中諸軍事、大將軍、涼州刺史、西平公。俞歸抵達姑臧,張重華想稱涼王,不肯接受詔命,讓親信沈猛私下里對俞歸說:“主公世代都是晉王室的忠臣,如今卻竟然不如鮮卑,為什么?朝廷封慕容為燕王,而主公僅僅才是大將軍,靠什么褒獎勉勵忠臣賢良呢!您應(yīng)該向黃河以西的民眾發(fā)布文告,共同勸州主作涼王。臣下出使于外,如果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擅自決定也是可以的。”俞歸說:“閣下說錯了!過去三代稱王的時候,尊貴的爵位沒有什么能比得上上公;等到周室衰微,吳國、楚國開始僭越封號稱為王,而其他諸侯國不加非難,是因為把他們作為蠻夷來對待,假使齊國、魯國稱王,其他諸侯國豈不四面攻擊他們嗎!漢高祖封韓信、彭越為王,不久把他們?nèi)颊D滅,這是一時的權(quán)宜之計,不是厚待他們。圣主因為主公忠誠賢明,所以賜爵上公,授以一方重任,恩寵榮耀登峰造極,難道是鮮卑夷狄所能比擬的嗎?況且我聽說,功有大小,賞有重輕。如今主公剛剛繼位就稱王,如果率領(lǐng)黃河以西的民眾,東進平定胡人、羯人,修復(fù)陵廟,迎接天子返回洛陽,將會被加授什么職位呢?”張重華于是放棄了稱涼王的打算。

  [12]武都氐王楊初遣使來稱藩,詔以初為使持節(jié)、征南將軍、雍州刺史、仇池公。

  [12]武都氐王楊初派使者前來向晉稱藩,朝廷下詔,任命楊初為使持節(jié)、征南將軍、雍州刺史、仇池公。

  [13]十二月,振威護軍蕭敬文殺征虜將軍楊謙,攻涪城,陷之,自稱益州牧;遂取巴西,通于漢中。

  [13]十二月,振威護軍蕭敬文殺掉了征虜將軍楊謙,攻打涪城,攻了下來,自稱益州牧。占據(jù)了巴西,直達漢中。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jì)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紀(jì)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 第五十六卷
第五十七卷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 第六十四卷
第六十五卷 第六十六卷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
第七十一卷 卷七十二卷
第七十三卷 第七十四卷
第七十五卷 第七十六卷
第七十七卷 第七十八卷
第七十九卷 第八十卷
第八十一卷 第八十二卷
第八十三卷 第八十四卷
第八十五卷 第八十六卷
第八十七卷 第八十八卷
第八十九卷 第九十卷
第九十一卷 第九十二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四卷
第九十五卷 第九十六卷
第九十七卷 第九十八卷
第九十九卷 第一百卷
第一百零一卷 第一百零二卷
第一百零三卷 第一百零四卷
第一百零五卷 第一百零六卷
第一百零七卷 第一百零八卷
第一百零九卷 第一百一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卷 第一百一十四卷
第一百一十五卷 第一百一十六卷
第一百一十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卷
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三卷 第一百二十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卷 第一百二十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卷
第一百二十九卷 第一百三十卷
第一百三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卷
第一百三十三卷 第一百三十四卷
第一百三十五卷 第一百三十六卷
第一百三十七卷 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一百三十九卷 第一百四十卷
第一百四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卷 第一百四十四卷
第一百四十五卷 第一百四十六卷
第一百四十七卷 第一百四十八卷
第一百四十九卷 第一百五十卷
第一百五十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卷 第一百五十四卷
第一百五十五卷 第一百五十六卷
第一百五十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卷
第一百五十九卷 第一百六十卷
第一百六十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卷 第一百六十四卷
第一百六十五卷 第一百六十六卷
第一百六十七卷 第一百六十八卷
第一百六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卷
第一百七十一卷 第一百七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九卷 第一百九十卷
第一百九十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卷 第一百九十四卷
第一百九十五卷 第一百九十六卷
第一百九十七卷 第一百九十八卷
第一百九十九卷 第二百卷
第二百零一卷 第二百零二卷
第二百零三卷 第二百零四卷
第二百零五卷 第二百零六卷
第二百零七卷 第二百零八卷
第二百零九卷 第二百一十卷
第二百一十一卷 第二百一十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卷 第二百一十四卷
第二百一十五卷 第二百一十六卷
第二百一十七卷 第二百一十八卷
第二百一十九卷 第二百二十卷
第二百二十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卷
第二百二十三卷 第二百二十四卷
第二百二十五卷 第二百二十六卷
第二百二十七卷 第二百二十八卷
第二百二十九卷 第二百三十卷
第二百三十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卷
第二百三十三卷 第二百三十四卷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二百三十六卷
第二百三十七卷 第二百三十八卷
第二百三十九卷 第二百四十卷
第二百四十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卷
第二百四十三卷 第二百四十四卷
第二百四十五卷 第二百四十六卷
第二百四十七卷 第二百四十八卷
第二百四十九卷 第二百五十卷
第二百五十一卷 第二百五十二卷
第二百五十三卷 第二百五十四卷
第二百五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卷 第二百五十八卷
第二百五十九卷 第二百六十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第二百六十二卷
第二百六十三卷 第二百六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六卷
第二百六十七卷 第二百六十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卷 第二百七十卷
第二百七十一卷 第二百七十二卷
第二百七十三卷 第二百七十四卷
第二百七十五卷 第二百七十六卷
第二百七十七卷 第二百七十八卷
第二百七十九卷 第二百八十卷
第二百八十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卷
第二百八十三卷 第二百八十四卷
第二百八十五卷 第二百八十六卷
第二百八十七卷 第二百八十八卷
第二百八十九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一卷 第二百九十二卷
第二百九十三卷 第二百九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