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資治通鑒

 

第一百一十三卷

【晉紀(jì)三十五】 起昭陽單閼,盡閼逢執(zhí)徐,凡二年。

  安皇帝戊元興二年(癸卯,公元四零三年)

  春,正月,盧循使司馬徐道覆寇東陽;二月,辛丑,建武將軍劉裕擊破之。道覆,循之姊夫也。

  乙卯,以太尉玄為大將軍。

  丁巳,玄殺冀州刺史孫無終。

  玄上表請帥諸軍掃平關(guān)、洛,既而諷朝廷下詔不許,乃云:“奉詔故止!毙跤喲b,先命作輕舸,載服玩、書畫;騿柶涔剩唬骸氨鴥磻(zhàn)危,脫有意外,當(dāng)使輕而易運。”眾皆笑之。

  夏,四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南燕主備德故吏趙融自長安來,始得母兄兇問,備德號慟吐血,因而寢疾。

  司隸校尉慕容達(dá)謀反,遣牙門皇璆帥眾攻端門,殿中帥侯赤眉開門應(yīng)之;中黃門孫進(jìn)扶備德逾城匿于進(jìn)舍。段宏等聞宮中有變,勒兵屯四門。備德入宮,誅赤眉等。達(dá)出奔魏。

  備德優(yōu)遷徙之民,使之長復(fù)不役;民緣此迭相廕冒,或百室合戶,或千丁共籍,以避課役。尚書韓讠卓請加隱核,備德從之,使讠卓巡行郡縣,得廕戶五萬八千。

  泰山賊王始聚眾數(shù)萬,自稱太平皇帝,署置公卿;南燕桂林王鎮(zhèn)討禽之。臨刑,或問其父及兄弟安在,始曰:“太上皇蒙塵于外,征東、征西為亂兵所害!逼淦夼唬骸熬丝,奈何尚爾!”始曰:“皇后不知,自古豈有不亡之國!朕則崩矣,終不改號!”

  五月,燕王熙作龍騰苑,方十馀里,役徒二萬人。筑景云山于苑內(nèi),基廣五百步,峰高十七丈。

  秋,七月,戊子,魏主珪北巡,作離宮于豺山。

  平原太守和跋奢豪喜名,珪惡而殺之,使其弟毘等就與訣。跋曰:“A212北土瘠,可遷水南,勉為主計!鼻沂怪臣,曰:“汝何忍視吾之死也!”毘等諭其意,詐稱使者,逃入秦。珪怒,滅其家。中壘將軍鄧淵從弟尚書暉與跋善,或譖諸珪曰:“毘之出亡,暉實送之。”珪疑淵知其謀,賜淵死。

  南涼王傉檀及沮渠蒙遜互出兵攻呂隆,隆患之。秦之謀臣言于秦王興曰:“隆藉先世之資,專制河外,今雖饑窘,尚能自支,若將來豐贍,終不為吾有。涼州險絕,土田饒沃,不如因其危而取之!迸d乃遣使征呂超入侍。隆念姑臧終無以自存,乃因超請迎于秦。興遣尚書左仆射齊難、鎮(zhèn)西將軍姚詰、左王乞伏乾歸、鎮(zhèn)遠(yuǎn)將軍趙曜帥步騎四萬迎隆于河西,南涼王傉檀攝昌松、魏安二戍以避之。八月,齊難等至姑臧,隆素車白馬迎于道旁。隆勸難擊沮渠蒙遜,蒙遜使臧莫孩拒之,敗其前軍。難乃與蒙遜結(jié)盟,蒙遜遣弟挐入貢于秦。難以司馬王尚行涼州刺史,配兵三千鎮(zhèn)姑臧,以將軍閻松為倉松太守,郭將為番禾太守,分戍二城,徙隆宗族、僚屬及民萬戶于長安,興以隆為散騎常侍,超為安定太守,自馀文武隨才擢敘。

  初,郭黁常言“代呂者王”,故其起兵,先推王詳,后推王乞基;及隆東遷,王尚卒代之。黁從乞伏乾歸降秦,以為滅秦者晉也,遂來奔,秦人追得,殺之。

  沮渠蒙遜伯父中田護(hù)軍親信、臨松太守孔篤,皆驕恣為民患,蒙遜曰:“亂吾法者,二伯父也。”皆逼之使自殺。

  秦遣使者梁構(gòu)至張掖,蒙遜問曰:“禿發(fā)傉檀為公而身為侯,何也?”構(gòu)曰:“傉檀兇狡,款誠未著,故朝廷以重爵虛名羈縻之。將軍忠貫白日,當(dāng)入贊帝室,豈可以不信相待也!圣朝爵必稱功,如尹緯、姚晃,佐命之臣,齊難、徐洛,一時猛將,爵皆不過侯伯,將軍何以先之乎!昔竇融殷勤固讓,不欲居舊臣之右,不意將軍忽有此問!”蒙遜曰:“朝廷何不即封張掖而更遠(yuǎn)封西海邪?”構(gòu)曰:“張掖,將軍已自有之,所以遠(yuǎn)授西海者,欲廣大將軍之國耳!泵蛇d悅,乃受命。

  荊州刺史桓偉卒,大將軍玄以桓修代之。從事中郎曹靖之說玄曰:“謙、修兄弟專據(jù)內(nèi)外,權(quán)勢太重!毙艘阅峡は嗷甘禐榍G州刺史。石康,豁之子也。

  劉裕破盧循于永嘉,追至?xí)x安,屢破之,循浮海南走。

  何無忌潛詣裕,勸裕于山陰起兵討桓玄。裕謀于土豪孔靖,靖曰:“山陰去都道遠(yuǎn),舉事難成;且玄未篡位,不如待其已篡,于京口圖之!痹闹,靖,愉之孫也。

  九月,魏主珪如南平城,規(guī)度A212南,將建新都。

  侍中殷仲文、散騎常侍卞范之勸大將軍玄早受禪,陰撰九錫文及冊命。以桓謙為侍中、開府、錄尚書事,王謐為中書監(jiān)、領(lǐng)司徒,桓胤為中書令,加桓修撫軍大將軍。胤,沖之孫也。丙子,冊命玄為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楚王,加九錫,楚國置丞相以下官。

  桓謙私問彭城內(nèi)史劉裕曰:“楚王勛德隆重,朝廷之情,咸謂宜有揖讓,卿以為何如?”裕曰:“楚王,宣武之子,勛德蓋世。晉室微弱,民望久移,乘運禪代,有何不可?”謙喜曰:“卿謂之可即可耳!

  新野人庾仄,殷仲堪之黨也,聞桓偉死,石康未至,乃起兵襲雍州刺史馮該于襄陽,走之。仄有眾七千,設(shè)壇,祭七廟,云欲討桓玄,江陵震動。石康至州,發(fā)兵攻襄陽,仄敗,奔秦。

  高雅之表南燕主備德請伐桓玄曰:“縱未能廓清吳、會,亦可收江北之地。”中書侍郎韓范亦上疏曰:“今晉室衰亂,江、淮南北,戶口無幾,戎馬單弱。重以桓玄悖逆,上下離心;以陛下神武,發(fā)步騎一萬臨之,彼必土崩瓦解,兵不留行矣。得而有之,秦、魏不足敵也。拓地定功,正在今日。失時不取,彼之豪杰誅滅桓玄,更修德政,豈惟建康不可得,江北亦無望矣。”備德曰:“朕以舊邦覆沒,欲先定中原,乃平蕩荊、揚,故未南征耳。其駐公卿議之。”因講武城西,步卒三十七萬人,騎五萬三千匹,車萬七千乘。公卿皆以為玄新得志,未可圖,乃止。

  冬,十月,楚王玄上表請歸籓,使帝作手詔固留之。又詐言錢塘臨平湖開,江州甘露降,使百僚集賀,用為己受命之符。又以前世皆有隱士,恥于己時獨無,求得西朝隱士安定皇甫謐六世孫希之,給其資用,使隱居山林;征為著作郎,使希之固辭不就,然后下詔旌禮,號曰高士。時人謂之“充隱!庇钟麖U錢用谷、帛及復(fù)肉刑,制作紛紜,志無一定,變更回復(fù),卒無所施行。性復(fù)貪鄙,人士有法書、好畫及佳園宅,必假蒲博而取之;尤愛珠玉,未嘗離手。

  乙卯,魏主珪立其子嗣為齊王,加位相國;紹為清河王,加征南大將軍;熙為陽平王;曜為河南王。

  丁巳,魏將軍伊謂帥騎二萬襲高車馀種袁紇、烏頻;十一月,庚午,大破之。

  詔楚王玄行天子禮樂,妃為王后,世子為太子。丁丑,卞范之為禪詔,使臨川王寶逼帝書之。寶,晞之曾孫也。庚辰,帝臨軒,遣兼太保、領(lǐng)司徒王謐奉璽綬,禪位于楚。壬午,帝出居永安宮。癸未,遷太慶神主于瑯邪國,穆章何皇后及瑯邪王德文皆徙居司徒府。百官詣姑孰勸進(jìn)。十二月,庚寅朔,玄筑壇于九井山北,壬辰,即皇帝位。冊文多非溥晉室,或諫之,玄曰:“揖讓之文,正可陳之于下民耳,豈可欺上帝乎!”大赦,改元永始。以南康之平固縣封帝為平固王,降何后為零陵縣君,瑯邪王德文為石陽縣公,武陵王遵為彭澤縣候。追尊文溫為宣武皇帝,廟號太祖,南康公主為宣皇后,封子昇為豫章王。以會稽內(nèi)史王愉為尚書仆射,愉子相國左長史綏為中書令。綏,桓氏之甥也。戊戌,玄入建康宮,登御坐,而床忽陷,群下失色。殷仲文曰:“將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載!毙髳偂A和跽渲谐伎讟惴钫渲級坳。珍之,晞之曾孫也。

  戊申,燕王熙尊燕主垂之貴嬪段氏為皇太后。段氏,熙之慈母也。己酉,立苻貴嬪為皇后,大赦。

  辛亥,桓玄遷帝于尋陽。

  燕以衛(wèi)尉悅真為青州刺史,鎮(zhèn)新城;光大夫衛(wèi)駒為并州刺史,鎮(zhèn)凡城。

  癸丑,納桓溫神主于太廟;感R聽訟觀閱囚徒,罪無輕重,多得原放;有干輿乞者,時或恤之。其好行小惠如此。

  是歲,魏主珪始命有司制冠服,以品秩為差。然法度草創(chuàng),多不稽古。

  安皇帝戊元興三年(甲辰,公元四零四年)

  春,正月,桓玄立其妻劉氏為皇后。劉氏,喬之曾孫也。玄以其祖彝以上名位不顯,不復(fù)追尊立廟。散騎常侍徐廣曰:“敬其父則子悅,請依故事立七廟!毙唬骸岸Y,太祖東向,左昭右穆。晉立七廟,宣帝不得正東向之位,何足法也!”秘書監(jiān)卞承之謂廣曰:“若宗廟之祭果不及祖,有以知楚德之不長矣!睆V,邈之弟也。

  玄自即位,心常不自安。二月,己丑朔,夜,濤水入石頭,流殺人甚多,歡嘩震天。玄聞之,懼,曰:“奴輩作矣!”

  玄性苛細(xì),好自矜伐。主者奏事,或一字不體,或片辭之謬,必加糾擿,以示聰明。尚書答詔誤書“春蒐為“春菟”,自左丞王納之以下,凡所關(guān)署,皆被降黜。或手注直官,或自用令史,詔令紛紜,有司奉答不暇,而紀(jì)綱不治,奏案停積,不能知也。又性好游畋,或一日數(shù)出。遷居?xùn)|宮,更繕宮室,土木并興,督迫嚴(yán)促,朝野騷然,思亂者眾。

  玄遣使加益州刺史毛璩散騎常侍、左將軍。璩執(zhí)留玄使,不受其命。璩,寶之孫也。玄以桓希為梁州刺史,分命諸將戍三巴以備之。璩傳檄遠(yuǎn)近,列玄罪狀,遣巴東太守柳約之、建平太守羅述、征虜司馬甄季之擊破希等,仍帥眾進(jìn)屯白帝。

  劉裕從徐、兗二州刺史,安成王桓修入朝。玄謂王謐曰:“裕風(fēng)骨不常,蓋人杰也!泵坑渭匾右笄冢涃n甚厚。玄后劉氏,有智鑒,謂玄曰:“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終不為人下,不如早除之!毙唬骸拔曳狡绞幹性,非裕莫可用者;俟關(guān)、河平定,然后別議之耳。”

  玄以桓弘為青州刺史,鎮(zhèn)廣陵;刁逵為豫州刺史,鎮(zhèn)歷陽。弘,修之弟;逵,彝之子也。

  劉裕與何無忌同舟還京口,密謀興復(fù)晉室。劉邁弟毅家于京口,亦與無忌謀討玄。無忌曰:“桓氏強盛,其可圖乎?”毅曰:“天下自有強弱,茍為失道,雖強易弱,正患事主難得耳!睙o忌曰:“天下草澤之中非無英雄也!币阍唬骸八娢ㄓ袆⑾纶!睙o忌笑而不答,還以告裕,遂與毅定謀。

  初,太原王元德及弟仲德為苻氏起兵攻燕主垂,不克,來奔,朝廷以元德為弘農(nóng)太守。仲德見桓玄稱帝,謂人曰:“自古革命誠非一族,然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成大事。”

  平昌孟昶為青州主簿,桓弘使昶至建康,玄見而悅之,謂劉邁曰:“素士中得一尚書郎,卿與其州里,寧相識否?”邁素與昶不善,對曰:“臣在京口,不聞昶有異能,唯聞父子紛紛更相贈詩耳。”玄笑而止,。昶聞而恨之,既還京口,裕謂昶曰:“草間當(dāng)有英雄起,卿頗聞乎?”昶曰:“今日英雄有誰,正當(dāng)是卿耳!”

  于是裕、毅、無忌、元德、仲德、昶及裕弟道規(guī)、任城魏詠之、高平檀憑之、瑯邪諸葛長民、河內(nèi)太守隨西辛扈興、振威將軍東莞童厚之,相與合謀起兵。道規(guī)為桓弘中兵參軍,裕使毅就道規(guī)及昶于江北,共殺弘,據(jù)廣陵;長民為刁逵參軍,使長民殺逵,據(jù)歷陽;元德、扈興、厚之在建康,使之聚眾攻玄為內(nèi)應(yīng);刻期齊發(fā)。

  孟昶妻周氏富于財,昶謂之曰:“劉邁毀我于桓公,使我一生滄陷,我決當(dāng)作賊。卿幸早離絕,脫得富貴,相迎不晚也!敝芪以唬骸熬改冈谔茫ǚ浅V\,豈婦人所能諫!事之不成,當(dāng)于奚官中奉養(yǎng)大家,義無歸志也。”昶悵然久之而起。周氏追昶坐,曰:“觀君舉措,非謀及婦人者,不過欲得財物耳!币蛑笐阎袃菏局唬骸按藘嚎少u,亦當(dāng)不惜!彼靸A貲以給之。昶弟顗妻,周氏之從妹也,周氏紿之曰:“昨夜夢殊不祥,門內(nèi)絳色物宜悉取以為厭勝。”妹信而與之,遂盡縫以為軍士袍。

  何無忌夜于屏風(fēng)里草檄文,其母,劉牢之姊也,登榆密窺之,泣曰:“吾不及東海呂母明矣。汝能如此,吾復(fù)何恨!”問所與同謀者,曰:“劉裕!蹦赣认,因為言玄必敗,舉事必成之理以勸之。

  乙卯,裕托以游獵,與無忌收合徒眾,得百馀人。丙辰,詰旦,京口城開,無忌著傳詔服,稱敕使,居前,徒眾隨之齊入,即斬桓修以徇。修司馬刁弘帥文武佐吏來赴,裕登城謂之曰:“郭江州已奉乘輿返正于尋陽,我等并被密詔,誅除逆黨,今日賊玄之首已當(dāng)梟梟于大航矣。諸君非大晉之臣乎?今來欲何為?”弘等信之,收眾而退。

  裕問無忌曰:“今急須一府主簿,何由得之?”無忌曰:“無過劉道民!钡烂裾,東莞劉穆之也。裕曰:“吾亦識之。”即馳信召焉。時穆之聞京口歡噪聲,晨起,出陌頭,屬與信會。穆之直視不言者久之,既而返室,壞布裳為袴,往見裕。裕曰:“始舉大義,方造艱難,須一軍吏甚急,卿謂誰堪其選?”穆之曰:“貴府始建,軍吏實須其才,倉猝之際,略當(dāng)無見逾者!痹Pυ唬骸扒淠茏郧,吾事濟矣!奔从谧鹬鞑。

  孟昶勸桓弘其日出獵,天未明,開門出獵人;昶與劉毅、劉道規(guī)帥壯士數(shù)十人直入,弘方啖粥,即斬之。因收眾濟江。裕使毅誅刁弘。

  先是,裕遣同謀周安穆入建康報劉邁,邁雖酬許,意甚惶懼。安穆慮事泄,乃馳歸。玄以為邁為竟陵太守,邁欲亟之郡。是夜,玄與邁書曰:“北府人情云何?卿近見劉裕何所道?”邁謂玄已知其謀,晨起,白之。玄大驚,封邁為重安侯。既而嫌邁不執(zhí)安穆,使得逃去,乃殺之,悉誅元德、扈興、厚之等。

  眾推劉裕為盟,總督徐州事,以孟昶為長史,守京口,檀憑之為司馬。彭城人應(yīng)募者,裕悉使郡主簿劉鐘統(tǒng)之。丁巳,裕帥二州之眾千七百人,軍于竹里,移檄遠(yuǎn)近,聲言益州刺史毛璩已定荊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奉迎主上返正于尋陽,鎮(zhèn)北參軍王元德等并帥部曲保據(jù)石頭,揚武將軍諸葛長尼已據(jù)歷陽。

  玄移還上宮,召侍官皆入止省中;加揚州刺史新安王桓謙征討都督,以殷仲文代桓修為徐、兗二州刺史。謙等請亟遣兵擊裕,玄曰:“彼兵銳甚,計出萬死,若有蹉跌,則彼氣成而吾事去矣;不如屯大眾于覆舟山以待之。彼空行二百里,無所得,銳氣已挫,忽見大軍,必驚愕;我按兵堅陣,勿與交鋒,彼求戰(zhàn)不得,自然散走,此策之上也!敝t等固請擊之,乃遣頓丘太守吳甫之、右衛(wèi)將軍皇甫敷相繼北上。玄憂懼特甚;蛟唬骸霸5葹鹾衔⑷酰瑒荼?zé)o成,陛下何慮之深!”玄曰:“劉裕足為一世之雄,劉毅家無擔(dān)石之儲,樗蒲一擲百萬,何無忌酷似其舅;共舉大事,何謂無成!”

  南涼王傉檀畏秦之強,乃去年號,罷尚書丞郎官,遣參軍關(guān)尚使于秦。秦王興曰:“車騎獻(xiàn)款稱籓,而擅興兵造大城,豈為臣之道乎?”尚曰:“王公設(shè)險以守其國,先王之制也。車騎僻在遐籓,密邇勍寇,蓋為國家重門之防,不圖陛下忽以為嫌!迸d善之。傉檀求領(lǐng)涼州,興不許。

  初,袁真殺硃憲,憲弟綽逃奔桓溫。溫克壽陽,綽輒發(fā)真棺,戮其尸。溫怒,將殺之,桓沖請而免之。綽事沖如父,沖薨,綽嘔血而卒。劉?司┛,以綽子齡石為建武參軍。三月,戊午朔,裕軍與吳甫之遇于江乘。將戰(zhàn),齡石言于裕曰:“齡石世受桓氏厚恩,不欲以兵刃相向,乞在軍后!痹Ax而許之。甫之,玄驍將也,其兵甚銳。裕手執(zhí)長刀,大呼以沖之,眾皆披靡,即斬甫之,進(jìn)至羅落橋;矢Ψ髱洈(shù)千人逆戰(zhàn),寧遠(yuǎn)將軍檀賃之?dāng)∷。裕進(jìn)戰(zhàn)彌厲,敷圍之?dāng)?shù)重,裕倚大樹挺戰(zhàn)。敷曰:“汝欲作何死!”拔戟將刺之,裕瞋目叱之,敷辟易。裕黨俄至,射敷中額而踣,裕援刀直進(jìn)。敷曰:“君有天命,以子孫為托!痹刂,厚撫其孤。裕以檀憑之所領(lǐng)兵配參軍檀祗。祗,憑之之從子也。

  玄聞二將死,大懼,召諸道術(shù)人推算及為厭勝。問群臣曰:“朕其敗乎?”吏部郎曹靖之對曰:“民怨神怒,臣實懼焉!毙唬骸懊窕蚩稍,神何為怒?”對曰:“晉氏宗廟,飄泊江濱,大楚之祭,上不及祖,此其所以怒也!毙唬骸扒浜尾恢G?”對曰:“輦上君子皆以為堯、舜之世,臣何敢言!”玄默然。使桓謙及游擊將軍何澹之屯東陵,侍中、后將軍卞范之屯覆舟山西,眾合二萬。

  己未,裕軍食畢,悉棄其馀糧,進(jìn)至覆舟山東,使羸弱登山,張旗幟為疑兵,數(shù)道并前,布滿山谷。玄偵候者還,云“裕軍四塞,不知多少!毙鎽n恐,遣武衛(wèi)將軍庾賾之帥精卒副援諸軍。謙等士卒多北府人,素畏伏裕,莫有斗志。裕與劉毅等分為數(shù)隊,進(jìn)突謙陳;裕以身先之,將士皆殊死戰(zhàn),無不一當(dāng)百,呼聲動天地。時東北風(fēng)急,因縱火焚之,煙炎慓天,鼓噪之音震動京邑,謙等諸軍大潰。

  玄時雖遣軍拒裕,而走意已決,潛使領(lǐng)軍將軍殷仲文具舟于石頭;聞謙等敗,帥親信數(shù)千人,聲言赴戰(zhàn),遂將其子昇,兄子浚出南掖門。遇前相國參軍胡籓,執(zhí)馬鞚諫曰:“今羽林射手猶有八百,皆是義戰(zhàn),西人受累世之恩,不驅(qū)令一戰(zhàn),一旦舍此,欲安之乎!”玄不對,但舉策指天,因鞭馬而走,西趨石頭,與仲文等浮江南走。經(jīng)日不食,左右進(jìn)粗飯,玄咽不能下,昇抱其胸而撫之,玄悲不自勝。

  裕入建康,王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裕,裕于馬上抱方回與仲德對哭。追贈元德給事中,以仲德為中軍參軍。裕止桓謙故營,遣劉鐘據(jù)東府。庚申,裕屯石頭城,立留臺百官,焚桓溫神主于宣陽門外,造晉新主,納于太廟。遣諸將追玄,尚書王嘏帥百官奉迎乘輿,誅玄宗族在建康者。裕使臧熹入宮,收圖書、器物,封閉府庫;有金飾樂器,裕問熹:“卿得無欲此乎?”熹正色曰:“皇上幽逼,播越非所,將軍首建大義,劬勞王家,雖復(fù)不肖,實無情于樂!痹Pυ唬骸傲囊詰蚯涠。”熹,燾之弟也。

  壬戌,玄司徒王謐與眾議推裕領(lǐng)揚州,裕固辭,乃以謐為侍中、領(lǐng)司徒、揚州刺史、錄尚書事,謐推裕為使持節(jié)、都督揚、徐、兗、豫、青、冀、幽、并八州諸軍事、徐州刺史,劉毅為青州刺史,何無忌為瑯邪內(nèi)史,孟昶為丹陽尹,劉道規(guī)為義昌太守。

  裕始至建康,諸大處分皆委于劉穆之,倉猝立定,無不允愜。裕遂托以腹心,動止咨焉;穆之亦竭節(jié)盡誠,無所遣隱。時晉政寬馳,綱紀(jì)不立,豪族陵縱,小民窮蹙,重以司馬元顯政令違舛;感m欲厘整,而科條繁密,眾莫之從。穆之斟酌時宜,隨方矯正;裕以身范物,先以威禁;內(nèi)外百官皆肅然奉職,不盈旬日,風(fēng)俗頓改。

  初,諸葛長民至豫州,失期,不得發(fā)。刁逵執(zhí)長民,檻車送桓玄。至當(dāng)利而玄敗,送人共破檻出長民,還趣歷陽。逵棄城走,為其下所執(zhí),斬于石頭,子侄無少長皆死,唯赦其季弟給事中騁。逵故吏匿其弟子雍送洛陽,秦王興以為太子中庶子。裕以魏詠之為豫州刺史,鎮(zhèn)歷陽,諸葛長民為宣城內(nèi)史。

  初,裕名微位薄,輕狡無行,盛流皆不與相知,惟王謐獨奇貴之,謂裕曰:“卿當(dāng)為一代英雄!痹L與刁逵樗蒲,不時輸直,逵縛之馬枊。謐見之,責(zé)逵而釋之,代之還直。由是裕深憾逵而德謐。

  蕭方等曰:夫蛟龍潛伏,魚蝦褻之。是以漢高赦雍齒,魏武免梁鵠,安可以布衣之嫌而成萬乘之隙也!今王謐為公,刁逵亡族,醻恩報怨,何其狹哉!

  尚書左仆射王愉及子荊州刺史綏謀襲裕,事泄,族誅,綏弟子慧龍為僧彬所匿,得免。

  魏以中土蕭條,詔縣戶不滿百者罷之。

  丁卯,劉裕遷鎮(zhèn)東府。

  桓玄至尋陽,郭昶之給其器用、兵力。辛未,玄逼帝西上,劉毅帥何無忌、劉道規(guī)等諸軍追之。玄留龍驤將軍何澹之、前將軍郭銓與郭昶之守湓口。玄于道自作《起居注》,敘討劉裕事,自謂經(jīng)略舉無遺策,諸軍違節(jié)度,以致奔敗。專覃思著述,不暇與群下議時事!镀鹁幼ⅰ芳瘸,宣示遠(yuǎn)近。

  丙戌,劉裕稱受帝密詔,以武陵王遵承制總百官行事,加侍中、大將軍,因大赦,惟桓玄一族不宥。

  劉敬宣、高雅之結(jié)青州大姓及鮮卑豪帥,謀殺南燕主備德,推司馬休之為主。備德以劉軌為司空,甚寵信之。雅之欲邀軌同謀,敬宣曰:“劉公衰老,有安齊之志,不可告也。”雅之卒告之,軌不從。謀頗泄,敬宣等南走,南燕人收軌,殺之,追及雅之,又殺之。敬宣、休之至淮、泗間,聞桓玄敗,遂來歸,劉裕以敬宣為晉陵太守。

  南燕主備德聞桓玄敗,命北地王鐘等將兵欲取江南,會備德有疾而止。

  夏,四月,己丑,武陵王遵入居?xùn)|宮,內(nèi)外畢敬;遷除百官稱制書,教稱令書。以司馬休之監(jiān)荊、益、梁、寧、秦、雍六州諸軍事、領(lǐng)荊州刺史。

  庚寅,桓玄挾帝至江陵,桓石康納之。玄更署置百官,以卞范之為尚書仆射。自以奔敗之后,恐威令不行,乃更增峻刑罰,眾益離怨。殷仲文諫,玄怒曰:“今以諸將失律,天文不利,故還都舊楚;而群小紛紛,妄興異議!方當(dāng)糾之以猛,未可施之以寬也!鼻G、江諸郡聞玄播越,有上表奔問起居者,玄皆不受,更令所在賀遷新都。

  初,王謐為玄佐命元臣,玄之受禪,謐手解帝璽綬;乃玄敗,眾謂謐宜誅,劉裕特保全之。劉毅嘗因朝會,問謐璽綬所在。謐內(nèi)不自安,逃奔曲阿。裕箋白武陵王,迎還復(fù)位。

  桓玄兄子歆引氐帥楊秋寇歷陽,魏詠之帥諸葛長民、劉敬宣、劉鐘共擊破之,斬楊秋于練固。

  玄使武衛(wèi)將軍庾稚祖、江夏太守桓道恭帥數(shù)千人就何澹之等共守湓口。何無忌、劉道規(guī)至桑落洲,庚戌,澹之等引舟師逆戰(zhàn)。澹之常所乘舫羽儀旗幟甚盛,無忌曰:“賊帥必不居此,欲詐我耳,宜亟攻之!北娫唬骸板V辉谄渲,得之無益!睙o忌曰:“今眾寡不敵,戰(zhàn)無全勝,澹之既不居此舫,戰(zhàn)士必弱,我以勁兵攻之,必得之;得之,則彼勢沮而我氣倍,因而薄之,破賊必矣!钡酪(guī)曰:“善!”遂往攻而得之,因傳呼曰:“已得何澹之矣”。澹之軍中驚擾。無忌之眾亦以為然,乘勝進(jìn)攻澹之等,大破之。無忌等克湓口,進(jìn)據(jù)尋陽,遣使奉送宗廟主祏還京師。。加劉裕都督江州諸軍事。

  桑落之戰(zhàn),胡籓所乘艦為官軍所燒,籓全鎧入水,潛行三十許步,乃得登岸。時江陵路已絕,乃還豫章。劉裕素聞籓為人忠直,引參領(lǐng)軍軍事。

  桓玄收集荊州兵,曾未三旬,有眾二萬,樓船、器械甚盛。甲寅,玄復(fù)帥諸軍挾帝東下,以苻宏領(lǐng)梁州刺史,為前鋒;又使散騎常侍徐放先行,說劉裕等曰:“若能旋軍散甲,當(dāng)與之更始,各授位任,令不失分。”

  劉裕以諸葛長民都督淮北諸軍事,鎮(zhèn)山陽;以劉敬宣為江州刺史。

  柔然可汗社侖從弟悅代大那謀殺社侖,不克,奔魏。

  燕王熙于友騰苑起逍遙宮,連房數(shù)百,鑿曲光海,盛夏,士卒不得休息,曷死者大半。

  西涼世子譚卒。

  劉毅、何無忌、劉道規(guī)、下邳太守平昌孟懷玉帥眾自尋陽西上,五月,癸酉,與桓玄遇于崢嶸洲。毅等兵不滿萬人,而玄戰(zhàn)士數(shù)萬,眾憚之,欲退還尋陽。道規(guī)曰:“不可!彼眾我寡,強弱異勢,今若畏懦不進(jìn),必為所乘,雖至尋陽,豈能自固!玄雖竊名雄豪,內(nèi)實恇怯;加之已經(jīng)奔敗,眾無固心。決機兩陣,將雄者克,不在眾也!币蝼獗娤冗M(jìn)。毅等從之。玄常漾舸于舫側(cè)以備敗走,由是眾莫有斗心。毅等乘風(fēng)縱火,盡銳爭先,玄眾大潰,燒輜重夜遁。郭銓詣毅降。玄故將劉統(tǒng)、馮稚等聚黨四百人襲破尋陽城。毅遣建威將軍劉懷隸討平之。懷肅,懷敬之弟也。

  玄挾帝單舸西走,留永安何皇后及王皇后于巴陵。殷仲文時在玄艦,求出別船收集散卒,因叛玄,奉二后奔夏口,遂還建康。

  己卯,玄與帝入江陵。馮該勸使更下戰(zhàn),玄不從,欲奔漢中就桓希,而人情乖沮,號令不行。庚辰,夜中,處分欲發(fā),城內(nèi)已亂,乃與親近腹心百馀人乘馬出城西走。至城門,左右于暗中斫玄,不中,其徒更相殺害,前后交橫。玄僅得至船,左右分散,惟卞范之在側(cè)。

  辛巳,荊州別駕王康產(chǎn)奉帝入南郡府舍,太守王騰之帥文武為侍衛(wèi)。

  玄將之漢中,屯騎校尉毛修之,璩之弟子也,誘玄入蜀,玄從之。寧州刺史毛璠,璩之弟也,卒于官。璩使其兄孫祐之及參軍費恬帥數(shù)百人,送璠喪歸江陵,壬午,遇玄于枚回洲。祐之、恬迎擊玄,矢下如雨,玄嬖人丁仙期、萬蓋等以身蔽玄,皆死。益州督護(hù)漢嘉馮遷抽刀,前欲擊玄,玄拔頭上玉導(dǎo)與之,曰:“汝何人,敢殺天子!”遷曰:“我殺天子之賊耳!”遂斬之,又?jǐn)鼗甘、桓浚、庾?zé)之,執(zhí)桓昇送江陵,斬于市。乘輿返正于江陵,以毛修之為驍騎將軍。甲申,大赦,諸以畏逼從逆者一無所問。戊寅,奉神主于太廟。劉毅等傳送玄首,梟于大桁。

  毅等既戰(zhàn)勝,以為大事已定,不急追躡,又遇風(fēng),船未能進(jìn),玄死幾一旬,諸軍猶未至。時桓謙匿于沮中,揚武將軍醒振匿于華容浦,玄故將王稚徽戍巴陵,遣人報振云“桓歆已克京邑,馮稚復(fù)克尋陽,劉毅諸軍并中路敗退!闭翊笙玻埸h得二百人,襲江陵,桓謙亦聚眾應(yīng)之。閏月,己丑,復(fù)陷江陵,殺王康產(chǎn)、王騰之。振見帝于行宮,躍馬奮戈,直至階下,問桓昇所在。聞其已死,瞋目謂帝曰:“臣門戶何負(fù)國家,而屠滅若是!””瑯邪王德文下床謂曰:“此豈我兄弟意邪!”振欲殺帝,謙苦禁之,乃下馬,斂容致拜而出。壬辰,振為玄舉哀,立喪庭,謚曰武悼皇帝。

  癸巳,謙等帥群臣奉璽綬于帝曰:“主上法堯禪舜,今楚祚不終,百姓之心復(fù)歸于晉矣!币袁樞巴醯挛念I(lǐng)徐州刺史,振為都督八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謙復(fù)為侍中、衛(wèi)將軍,加江、豫二州刺史,帝侍御左右,皆振心腹也。

  振少薄行,玄不以子妷齒之。至是,嘆曰:“公昔不早用我,遂致此敗。若使公在,我為前鋒,天下不足定也。今獨作此,安歸乎?”遂縱意酒色,肆行誅殺。謙勸振引兵下戰(zhàn),己守江陵,振素輕謙,不從其言。

  劉毅至巴陵,誅王稚徽。何無忌、劉道規(guī)進(jìn)攻桓謙于馬頭,桓蔚于龍泉,皆破之。蔚,秘之子也。

  無忌欲乘勝直趣江陵,道規(guī)曰:“兵法屈申有時,不可茍進(jìn)。諸桓世居西楚,群下皆為竭力;振勇冠三軍,難與爭鋒。且可息兵養(yǎng)銳,徐以計策縻之,不憂不克!睙o忌不從。振逆戰(zhàn)于靈溪,馮該以兵會之,無忌等大敗,死者千馀人。退還尋陽,與劉毅等上箋請罪。劉容以毅節(jié)度諸軍,免其青州刺史;刚褚曰肝禐橛褐荽淌,鎮(zhèn)襄陽。

  柳約之、羅述、甄季之聞桓玄死,自白帝進(jìn)軍,至枝江,聞何無忌等敗于靈溪,亦引兵退,俄而述、季之皆病,約之詣桓振偽降,欲謀襲振,事泄,振殺之。約之司馬時延祖、涪陵太守文處茂收其馀眾,保涪陵。

  六月,毛璩遣將攻漢中,斬桓希,璩自領(lǐng)梁州。

  秋,七月,戊申,永安皇后何氏崩。

  燕苻昭儀有疾,龍城人王榮自言能療之。昭儀卒,燕王熙立榮于公車門,支解而焚之。

  八月,癸酉,葬穆章皇后于永平陵。

  魏置六謁官,準(zhǔn)古六卿。

  九月,刁騁謀反,伏誅,刁氏遂亡。刁氏素富,奴客縱橫,專固山澤,為京口之患。劉裕散其資蓄,令民稱力而取之,彌日不盡。時州郡饑弊,民賴之以濟。

  乞伏乾歸及楊盛戰(zhàn)于竹嶺,為盛所敗。

  西涼公暠立子歆為世子。

  魏主珪臨昭陽殿改補百官,引朝臣文武,親加銓擇,隨才授任。列爵四等: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縣,伯封小縣。其品第一至第四,舊臣有功無爵者追封之,宗室疏遠(yuǎn)及異姓襲封者降爵有差。又置散官五等,其品第五至第九;文官造士才能秀異、武官堪為將帥者,其品亦比第五至第九;百官有闕,則取于其中以補之。其官名多不用漢、魏之舊,仿上古龍官、鳥官,謂諸曹之使為鳧鴨,取其飛之迅疾也;謂候官伺察者為白鷺,取其延頸遠(yuǎn)望也;馀皆類此。

  盧循寇南海,攻番禺。廣州刺史濮陽吳隱之拒守百馀日。冬,十月,壬戌,循夜襲城而陷之,燒府舍、民室俱盡,執(zhí)吳隱之。循自稱平南將軍,攝廣州事。聚燒骨為共冢,葬于洲上,得髑髏三萬馀枚。又使徐道覆攻始興,執(zhí)始興相阮腆之。

  劉容領(lǐng)青州刺史。劉敬宣在尋陽,聚糧繕船,未嘗無備,故何無忌等雖敗退,賴以復(fù)振;感肿恿磷苑Q江州刺史,寇豫章,敬宣擊破之。

  劉毅、何無忌、劉道規(guī)復(fù)自尋陽西上,至夏口;刚袂叉(zhèn)東將軍馮該守東岸,揚武將軍孟山圖據(jù)魯山城,輔國將軍桓仙客守偃月壘,眾合萬人,水陸相援。毅攻魯山城,道規(guī)攻偃月壘,無忌遏中流,自辰至午,二城俱潰,生禽山圖、仙客,該走石城。

  辛巳,魏大赦,改元天賜。筑西宮。十一月,魏主珪如西宮,命宗室置宗師,八國置大師、小師,州郡亦各置師,以辨宗黨,舉才行,如魏、晉中正之職。

  燕王熙與苻后游畋,北登白鹿山,東逾青嶺,南臨滄海而還,士卒為虎狼所殺及凍死者五千馀人。

  十二月,劉毅等進(jìn)克巴陵。毅號令嚴(yán)整,所過百姓安悅。劉裕復(fù)以毅為兗州刺史;刚褚曰阜胖疄橐嬷荽淌,屯西陵;文處茂擊破之,放之走還江陵。

  高句麗侵燕。

  戊辰,魏主珪如豺山宮。

  是歲,晉民避亂,襁負(fù)之淮北者道路相屬。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jì)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紀(jì)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xì)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 第五十六卷
第五十七卷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 第六十四卷
第六十五卷 第六十六卷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
第七十一卷 卷七十二卷
第七十三卷 第七十四卷
第七十五卷 第七十六卷
第七十七卷 第七十八卷
第七十九卷 第八十卷
第八十一卷 第八十二卷
第八十三卷 第八十四卷
第八十五卷 第八十六卷
第八十七卷 第八十八卷
第八十九卷 第九十卷
第九十一卷 第九十二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四卷
第九十五卷 第九十六卷
第九十七卷 第九十八卷
第九十九卷 第一百卷
第一百零一卷 第一百零二卷
第一百零三卷 第一百零四卷
第一百零五卷 第一百零六卷
第一百零七卷 第一百零八卷
第一百零九卷 第一百一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卷 第一百一十四卷
第一百一十五卷 第一百一十六卷
第一百一十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卷
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三卷 第一百二十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卷 第一百二十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卷
第一百二十九卷 第一百三十卷
第一百三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卷
第一百三十三卷 第一百三十四卷
第一百三十五卷 第一百三十六卷
第一百三十七卷 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一百三十九卷 第一百四十卷
第一百四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卷 第一百四十四卷
第一百四十五卷 第一百四十六卷
第一百四十七卷 第一百四十八卷
第一百四十九卷 第一百五十卷
第一百五十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卷 第一百五十四卷
第一百五十五卷 第一百五十六卷
第一百五十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卷
第一百五十九卷 第一百六十卷
第一百六十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卷 第一百六十四卷
第一百六十五卷 第一百六十六卷
第一百六十七卷 第一百六十八卷
第一百六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卷
第一百七十一卷 第一百七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九卷 第一百九十卷
第一百九十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卷 第一百九十四卷
第一百九十五卷 第一百九十六卷
第一百九十七卷 第一百九十八卷
第一百九十九卷 第二百卷
第二百零一卷 第二百零二卷
第二百零三卷 第二百零四卷
第二百零五卷 第二百零六卷
第二百零七卷 第二百零八卷
第二百零九卷 第二百一十卷
第二百一十一卷 第二百一十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卷 第二百一十四卷
第二百一十五卷 第二百一十六卷
第二百一十七卷 第二百一十八卷
第二百一十九卷 第二百二十卷
第二百二十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卷
第二百二十三卷 第二百二十四卷
第二百二十五卷 第二百二十六卷
第二百二十七卷 第二百二十八卷
第二百二十九卷 第二百三十卷
第二百三十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卷
第二百三十三卷 第二百三十四卷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二百三十六卷
第二百三十七卷 第二百三十八卷
第二百三十九卷 第二百四十卷
第二百四十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卷
第二百四十三卷 第二百四十四卷
第二百四十五卷 第二百四十六卷
第二百四十七卷 第二百四十八卷
第二百四十九卷 第二百五十卷
第二百五十一卷 第二百五十二卷
第二百五十三卷 第二百五十四卷
第二百五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卷 第二百五十八卷
第二百五十九卷 第二百六十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第二百六十二卷
第二百六十三卷 第二百六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六卷
第二百六十七卷 第二百六十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卷 第二百七十卷
第二百七十一卷 第二百七十二卷
第二百七十三卷 第二百七十四卷
第二百七十五卷 第二百七十六卷
第二百七十七卷 第二百七十八卷
第二百七十九卷 第二百八十卷
第二百八十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卷
第二百八十三卷 第二百八十四卷
第二百八十五卷 第二百八十六卷
第二百八十七卷 第二百八十八卷
第二百八十九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一卷 第二百九十二卷
第二百九十三卷 第二百九十四卷